专题复习课_中国现代化历程_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横扫清朝半壁江山。 经济上: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上: •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阶段特征: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现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工农武 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 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改定新约运动,收回“关税主权”, 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思想上: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 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下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 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 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中国现代化历程-PPT课件

中国现代化历程-PPT课件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知识整合一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想到的新中国的 现代化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一化三改 经济上: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上: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8年
山东文综 材料题29-2 宁夏文综 选择题33题 广东历史 材料题28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9题 材料题23-3 北京文综 材料题37-4 重庆文综 材料题39-4 上海春季 选择题3题 上海历史 选择题14题 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13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新时期的思想和经济实践 6分 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2分 新时期的经济 6分 居民选举 2分 大跃进 2分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此后,中国现代化建设 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要点整合来自命题规律三、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
建立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戊戌变法
废除八股取士;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基本 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遭到严重践踏
阶段 特点
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 主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受到 挫折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设不断完善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五、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前 农业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 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 为公有制;实行集体 经营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考试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综合探究题等, 试题往往以纵向为主,图文并茂,注重考查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及其特征、近现代化的比较及其启示、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举措和成就等。联系热点有民族复兴、伟人诞辰 ( 逝世 ) 周年 纪念、党的会议周年纪念、“中国梦”等。
合作北伐
探寻道路
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战略转移) 1935.1,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玩久了党和红军,是党和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36.12.12,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1937.7.7,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 族抗战开始。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9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主力)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③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 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 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 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 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 工业到轻工业。 • 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 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 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 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 沿江地区。
• ② 瓦解过程: A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 中国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 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 解体。 B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 C归宿: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废 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 完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被消灭了,社会公 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 (2)突出特点: •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 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 ①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 ②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扮 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 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2、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 (2)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 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 发展。
3、不利因素:
• • (1)先天的不利条件: 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缺乏资金储备; • 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 机械化操作技术; • 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 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 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 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 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 工业的思想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1、要求学生人士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2、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联系实际讲授教学内容: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该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意义;三是注意学习方法。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聪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主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的结构分上中下三编。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主要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人染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现在)。

这个时期,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每编下设“综述”和“专题”。

各编综述,分别讲述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棉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兼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

中国现代史教案

中国现代史教案

中国现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掌握相关历史概念和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2.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3.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历史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中国现代史的学习情境。

2. 讲解:按照时间顺序,逐一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同时介绍相关历史人物和背景。

3. 讨论:针对一些关键事件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

6.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历史题目或任务,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反馈方式: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发布时间:2021-09-23T08:34:25.17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汪斌[导读] 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汪斌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我整合并设计这一专题,从微观视角即和县一中110年发展来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建构知识。

和县一中虽不能像北大一样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头浪尖,但它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大历史的发展脉络;而且利用校史,有利于学生从身边历史资源出发,感悟中国近现代的巨大变迁,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导入设计】教师:(展示图一)今天和县一中,高楼林立,风景如画,充满了现代气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和县一中的历史吗?(展示图二)我们学校脱胎于1902年和州官立中学,至今已经走过110年历史。

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中,通过其激昂而又坎坷的发展道路来审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展示课题: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设计意图】学生在一中读书两年了,但未必了解一中的发展历程。

即使有人知道,也只是只言片语,难知其事。

直接点出本课主线,实现“身边的历史”和“教材中的历史”的结合。

【讲授新课】一清末——探寻现代化材料一康熙年间,和州城复建书院于北门街,名“和阳书院”。

雍正以后,书院改为官立。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 中国现代史复习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 中国现代史复习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第五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全体【专题综述】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奋斗历史。

60多年来,中国人民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历史主要线索】1.政治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制的建设、外交方针政策与成就、“一国两制”2.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3.思想文化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十七新中国的民主主建设和曲折发展【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对政治建设的破坏。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6、新中国的外交。

探究1、新中国的民主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2、比较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简述不同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析为何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知识梳理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①时间,地点:1949、9,北平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③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④地位:暂行人大职权2、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标志新中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特色,是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3、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①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954年9月)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a、规定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规定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五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同奋进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同奋进 全国通用

小学班会教案五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同奋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现代化建设,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

2. 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通过讲述优秀人物的成长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和支持。

3. 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唱祖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祖国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案例分析:讲述优秀人物的成长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和支持,激发学生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的紧密关系,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祖国发展历程和个人成长的认识。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理解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同奋进”的作文。

2. 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
1)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2)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3)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思考题: 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 缺乏资金、 缺乏资金 人才、技术: 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 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的束缚 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 三座大山的压迫: 三座大山的压迫 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 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 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缺乏政治前提: 缺乏政治前提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 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 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主要表现: 1、中共为实行民族独立,制定民主 革命纲领,参加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土地革命 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 山的压迫,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障碍;
2、中共在领导斗争的各个时期为实现近代化采 取了各方面的措施: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 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抗战时期,建立三三制政权、领导大生产运动, 召开中共七大,提出总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政治和工业化参加 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人民政协;
主要特征:
(1)把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 会制度等全方位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2)已经触及到了思想、文学各方面;
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总结:
1、中国现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 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步步 深入; 2、从中国近代前期80年现代化历程来看,实施先工 业化后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但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方案都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独立地位的 丧失和专制主义统治的存在。
(2)政治民主化: 1、摆脱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 2、摆脱外来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3)思想和生活近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现 代化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摆脱传统,走向现代化;
3、近代化的核心是: 工业化
二、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1)萌芽阶段或揭开序幕阶段(19世纪四 五十年代) 主要表现: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 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准备不足; 思想准备不足;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和安定的环境。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 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 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 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 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材料二、三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什么问题?你 认为生产关系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要求过多、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陷;变革生产 关系应注意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知识梳理
教育文化科技: 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背景、内涵、意义) 1.1958年“教育大跃进”(特点、危害) 3.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外交方面 1.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个“拳 头”出击 2.70年代外交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 系正常化(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原因)、中日邦 交正常化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材料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 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共产党 十七大报告 (4)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与教训?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 稳步发展;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 反映了我国 C A.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高三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优选PPT课件

高三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优选PPT课件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 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 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 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激进派 领导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 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 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 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 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 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工厂数
江苏、 155 直隶、 455 陕西
3
上海
京津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事件、政策、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布置一份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专题手抄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主要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目标、战略部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6.创设课后实践任务,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专题手抄报等,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与发展。

(2)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3)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文化的融合、科技的传播、宗教的传入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作用。

二、专题二:中古时期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中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1)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历史发展。

(2)重要历史事件: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国的唐朝和宋朝等。

(3)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封建制度的巩固、宗教的影响力、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1.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近代化的主要标志:科技、经济、政治、文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 教学内容:(1)近代化的探索: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2)近代化的实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3)近代化的成就: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的进步、文化的影响。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2)难点:近代化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专题四: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1. 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及其主要原因。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一、介绍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教育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设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教案模板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的相关要求和实施策略。

二、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不仅要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需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

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应具备以下特点:1. 系统性和前瞻性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应具备系统性,能够以长远的视野规划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实践性和项目化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项目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 全面发展和个性化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案模板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4. 信息化和技术支持现代化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获取知识、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中国式现代化教案模板的编写策略制定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教案模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步骤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包括知识引入、知识讲解、课堂实践等环节。

教学步骤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入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引入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项目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3.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教案模板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学习。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三民主义备课教案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之中,社会经济状况落后、国际地位较低、民族精神消沉等问题困扰着中国。

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成为重大的历史使命。

这一踏石留印、把脉定向的过程中,三民主义逐渐浮现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具体而言,通过“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中国逐渐从旧时代的贫困落后和倒退中走出来,并成为世界上强大的现代化大国。

在此期间,三民主义备课教案是重要的历史纪念物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回顾这一道路的历史进程,探索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民族独立长期以来,中国在遭受殖民列强的侵略威胁和欺压中艰难地前行。

面对列强的钳制,甚至面临国土的分割和人民的奴役压迫,中国人民必须追求民族独立,才能保障自身利益,维护国家尊严。

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

在三民主义备课教案中,独立是作为最主要并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问题予以论述的。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如拥有特权的地主阶级、封建官僚、重商主义者等,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国家,并通过政治、文化、军事等多种方式加强国家实力,使中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民主政治虽然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但树立起强大有力的民主政治体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中国社会在近代以来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人民已经失去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和话语权,也丧失了独立的精神。

在三民主义备课教案的指导下,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打破现有的不民主政体,确立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基本原则,并通过多种投票形式来保证选举公正、透明,实现政治上的长足发展,为民族独立提供更多的保障和获得更多的支持。

三、民生幸福想要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只有解决民生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有固定的居所、足够的食物和衣服、安全的饮用水以及优良的教育和医疗等都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民生标准,也是民众对于现代化的渴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
(1)经济(工业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科学化):
(一)总特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体特征: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3、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三、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2、抗战期间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
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从内容上看: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5:红色的海洋(1966 年)
问题 8: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遭遇了什 么样的挫折?有什么深刻的教训?
解释:“文革”前几年以及“文革”期间“以阶 级斗争为纲”,使国家经济建设偏离了现代化的 轨道。政治上,个人崇拜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到 摧残,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出现大倒退。经历“文 革”后,我们明白了,现代化不只是经济建设问
图 6:国庆游行中的北大学生(1984)
问题 9:结合专题四的相关知识,你认为 1984 年国庆游行中出现“小平您好”的原因是什 么?
解释:邓小平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倡导的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 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实 现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小平您好”表达 了人民的心声,得到人民的拥护。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5:根据陈旭麓先生的分析,你觉得近 代中国哪些反侵略的斗争是“落后”的?哪些反 侵略斗争是“先进”的?为什么? 解释: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朴素的反帝 斗争,虽然不乏爱国热情,但是盲目排外,拒绝 变革,是以落后的意识反对侵略者,不可能取得 胜利;辛亥革命虽然也没有完成革命的任务,但 是确立了共和制度,推动了思想解放,推进了社 会变革,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因而是进步的。 材料 2:(五四运动) 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 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 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50
教学设计
有一种“同情和了解”。 镜像 4:北京之 1949 呈现图 4,这是 1949 年天安门前的一幕。
题,民主和法制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镜像 6:北京之 1984 呈现 1984 年国庆游行的图片(图 6)。
图 4:天安门前狂欢的人群(1949 年)
问题 6:人们狂欢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7:有人说,这一事件既为中国的现代 化道路扫除了障碍,也改变了 19 世纪后期以来 中国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扫除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 要障碍。近代以来,虽然中国一直在现代化的道 路上探索,但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探索基本上 是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镜像 5:北京之 1966 呈现图 5,1966 年的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响 彻云霄的是“毛主席万岁”的呼声。
片,与传播平等、民主等现代精神的教学追求相 契合,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用心。
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52
教学设计
材料 3:现代人格理想中的自由、平等、人格 独立、个性尊严等要求,都与民主政治的社会条 件有关;相应的,把民主作为基本的价值,就不 可能再接受与专制政治相联结的文化符号— —— 圣人。换言之,民主的理想是“平民”代替“圣人” 成为理想人格的载体的政治背景。
— ——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 问题 10:从 1966 年铺天盖地的“毛主席万 岁”到 1984 年悄然出现的“小平您好”,反映了 民众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平您好”的出现有什么意 义? 解释:从“毛主席万岁”到“小平您好”,反映 了民众在表达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时,从缺 乏民主意识的个人崇拜发展到基于人格独立、 平等的肯定和敬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随着思 想解放和民主建设的深入,人们在文化心理和 精神层面的进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当然 可以有敬仰或是崇拜的人,甚至可以做“粉丝”,
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 界,搞糟落后民族。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和扩张 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 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 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自身近代 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 的侵略者。这是历史着意赋予近代中国反侵略 和反封建的同一性。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 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 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 强,并以此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 所以为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 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
解放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主政治建设和 织专题复习课教学,能很好地触动学生的兴奋
思想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中国在民族复兴的 点。同时,以这两个热点为主要切入点,将专题
道路上阔步前进。呈现一组北京奥运会的相关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
图片(如图 7)。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
建设与祖国统一”等专题中相关知识自然地整
合起来,在回忆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以特定的视
角认识中国现代化历程。
3.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效
达成。
这节专题课不满足于引导学生回忆知识,
图 7:火树银花的北京城(2008 年)
问题 11: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启示中,同 学们觉得应该如何做一个现代公民?作为一个 现代公民,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 什么?
者在参加嘉兴市高三调测考试命题时,曾以“镜
像北京”为载体,给出 1900 年、1919 年、1949
年、1984 年四幅有关北京的历史图片,并提供一
定的文字材料来组题,此构思得到许多老师的
肯定。后来我们想:何不把这样的构思运用于教
学设计,作为对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一种纪
念、一种反思。2009 年 11 月,在高一学完必修Ⅰ 五个专题的基础上,笔者组织了一次以《从“镜 像北京”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专题复习课。
镜像 3:北京之 1919 呈现 1919 年北京大学学生游行情景的图 片(图 3)。
图 3: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1919 年)
问题 3:图 3 的历史镜像反映的是哪一重 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中 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释:从三元里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列强的侵略,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不断深入。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 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仍未能使中国真正走 上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道路,原因何在?中 国革命的道路应向何处去?五四运动给出了新 的回答。
2010 年第 3 期 No.3,2010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 592 期 Sum No.592
专 题 复 习 课“ 中 国 现 代 化 历 程 ”的 教 学 设 计
许 彩 仙1 徐 金 超2
(1.2.知新中学,浙江 新昌 312580) [关键词]专题,教学设计,现代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 6241(2010)03-0049-04
强、现代的中国,不过,当我们沉浸在节日喜庆 的欢乐之中时,可曾反思过一百多年来中国艰 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 时空,回到 20 世纪初期,通过一幅幅的北京镜 像,认识一百多年来中国从落后、衰落,向独立、 民主、富强的现代国家转变的曲折历程。
镜像 2:北京之 1900 呈现 1900 年北京前门的图片(图 2)。
问题 2:图 2 中北京前门所遭之“劫”是什
【收稿日期】2009-12-30
么?此“劫”说明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一项重
教学设计
49
图 2:炮火劫余的北京前门(1900 年)
要任务是什么? 解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坠
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推翻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 立。
这是一节围绕热点问题的高一年级专题复 习课,主要体现了几个教学意图:
1.以历史图片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
好;有些老师认为作为高一年级的专题复习课, 有些问题设计要求过高,如关于救亡与启蒙的 关系问题等。
场。 这节课以 10 多幅图片为载体,重点解读了
其中的 5 幅图片,图片的作用不仅在串联知识, 更在通过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 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和“现场感”,也有利于 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图片的选择上,避
教学设计
51
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
2.以社会热点为切口,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
种敬仰或崇拜必须是建立在人格独立和个性尊 构。
严的基础之上的。
五四运动 90 周年、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是
镜像 7:北京之 2008
2009 年的两个重要热点,尤其是通过国庆阅兵,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从思想 激起了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以此为切入点组
问题 4:从 19 世纪后期起,先进的中国人就 一直在思考一个悖论:一方面,只有成为一个现 代化强国才能赶走侵略者;另一方面,只有赶走 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现代 化强国。现代化建设与救亡图存孰先孰后呢?请 同学们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两位
学者的观点。 材料 1: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 思辨能力,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所激发的比较 朴素的爱国情感与有一定深度的历史认识、民 主观念、公民意识结合起来,较全面地体现了历 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价值。
本课教学中有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总结与反思
例如因为拘拟于“读图学史”的教学形式,对于 国庆 60 周年庆典,有些老师认为用视频效果更
图 1:繁花似锦的北京(2009 年)
问题 1:你看了国庆 60 周年庆典的电视直 播吗?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设计思路
导入:古老的北京,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历 史的见证者。2009 年的北京彰显的是文明、富
以“读图学史”为主要方法,以“镜像北京” 为载体,通过历史的画面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回 归历史现场,实现热点问题与近现代相关历史 知识的整合,通过问题的设计、思考、讨论,获得 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渗透爱国、平等、民主等 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