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A. 夏、商、周B. 周、商、夏C. 夏、周、商D. 商、周、夏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5、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大夫-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 D.王-大夫-士-卿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8、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家国同构制 D.礼乐制度9、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10、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料三:分封制与 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信息解读 ①“巡狩者,巡所守也”②“述职者,述所 职也”→受封诸侯有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的
义务 ③“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嫡长子
继承的原则 ④“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通过建立 等级森严的血缘宗法和分封关系维护其统治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归纳西周初年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对“不 朝”者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 深化拓展·注重研思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实现有效统治
防止纷争
范围
国家内部
宗族内部
性质
贵族分权制
贵族继承制
标准
按照血缘(王族、古帝王之 后)和功劳大小(功臣)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 年龄的大小(男女不平等,
嫡庶不平等)
等级
四级(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
两级(大宗、小宗)
天子地位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 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制体制,巩固了西周 的统治。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有何特点。
[提示]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天下共主
天下大宗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 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 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①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 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②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 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 祖扫墓等。 ③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 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该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禅让制2、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B.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5、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凭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初“三监”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B.武庚是周初“三监”中的一位C.周初设“三监”以加强对殷地的控制D.武王猝死直接导致“三监之乱”7、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西周新封的封国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这反映出分封制()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隐含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强化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8、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配套习题:第1讲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含解析
[全国卷找规律]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祭天,官员、百姓祭拜自己的祖先,这都体现了“敬祖”观念,反映出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重大影响,即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选B项。
君主专制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有祖先崇拜,故C项表述错误;皇帝祭天旨在通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君主权威,故D项不正确。
答案:B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
答案:C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鲁、晋都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
故答案为C。
答案:C[规律点拨]本考点主要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涵(原则、相互关系)、瓦解及对后世的影响。
往往通过等级规定、示意图等史料来考查宗法制分封制的发展历程及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通过文献记载和比较的方式来考查宗法制分封制对后世思想、姓氏等产生的影响。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地方卷拓视野]4.(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解析:在夏商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即题干中所说的“”,则“”就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A 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共主”,这并不能说明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且这一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较商代内服与外服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宗法制通过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权力继承方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这与材料中分封制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反映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了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
3.(2021全国乙,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荒地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1)夏商周时期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①君主专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②中央集权: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权分三司再到督抚制,体现了地方建制的演变,中央集权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③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2)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和人民等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3、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特点:①层层分封,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5、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6、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概览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内容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主旨(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对象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王权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三、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分封诸侯国3.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异姓功臣的是A.鲁国B.宋国C.晋国D.齐国5.周初分封的①齐②卫③鲁④晋等诸侯国,按黄河流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④②6.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7.《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一事,这说明了A.楚王关注青铜器的铸造B.楚王想代替周王号令天下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8.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一种血缘关系B.是一种宗族关系C.是一种等级制度D.是西周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9.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A.长子B.二子C.四子D.五子或六子11.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同步高考模拟训练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2.(2019广东茂名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史记》兼五侯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
3.(2019河南八市测评)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
分封(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答案 C 据材料中“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等信息可得出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的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C项正确。
4.(2019湖北武汉模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等等。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拓展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答案 A 根据材料“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可知疆域的变化使中华文明不断向外拓展,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各诸侯国纷纷争霸兼并,故B项错误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四川内江一模)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据此可知( D ) 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内容不符,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西周时期,故B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揭阳模拟)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 C )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题干未提及文化的融合问题,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地方有相当的独立性,直到战国商鞅时期特别是秦朝后才建立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及夏王被称为“诸侯之长(盟主)”到周王被称为“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由变化可知国王的称号融入了“民父母”“天下王”——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同时产生,故D项错误。
3.(2020·四川泸州一模)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
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D )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解析:皇权至上是秦帝国建立以后才出现的,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基本的逻辑,错误;中原早期王朝自身的强大(经济、政治、文化等)是不修建城墙的原因,故D项正确。
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温州月考]“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答案 D解析材料的主旨是说古史传说不能一概抹杀,它有真正的史实素地,也就是说要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故选D。
2.[2016·惠州二调]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
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所列之姓都是西周时封国之名。
故可追溯到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3.[2016·江苏淮安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答案 B解析由“县下惟宗族”可知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宗法制。
故B为正确答案。
4.[2016·衡阳月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答案 D解析由“任天者定,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可见,此制不容易产生对权力争夺的斗争,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故选D。
[提能题组]5.[2016·山西诊断]“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57张)
• 3.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只存在于夏、商、西周 时期吗?
• 提示:不是。(1)王位世袭制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帝位世袭制。 (2)许多封建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如西汉、西晋、明代。在 大多数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藩王根本 没有封民或臣民,只能享受衣食税租之利,而没有任何实 权。(3)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确立于夏, 发展于商,完备于西周,影响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 史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及解读
• 史料三 母,亲而不尊。 记》
——《礼记·表
• 史料四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 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 ——《白虎通义·德论》
• 史料五 漫画与历史
• 问题:(1)史料一反映出商纣王因何得立?
• (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宗法制的特点。
•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即家国一体或家
国同构)。 •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4)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序列。 • (5)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最新考 纲
从汉到
课标试题
2018全国Ⅰ 卷·25
2018全国Ⅱ 卷·26
2018全国Ⅲ 卷·25
2017全国Ⅰ 卷·25
2017全国Ⅰ 卷·26
考点呈现 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宋代科举制的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统一战争,史学理论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案[1]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2·新疆模拟)夏朝设官分职后,一些方国诸侯的首领还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到中央供职,以便国君从中选拔“贤者型”“能者型”人才为其服务。
这一措施(C) A.有利于分封制的发展完善B.扩大了王朝控制的疆域范围C.有利于实现权力初步集中D.确立了地方人才选拔的标准[解析]根据材料“夏朝设官分职后,一些方国诸侯的首领还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到中央供职,以便国君从中选拔‘贤者型’‘能者型’人才为其服务”可知,地方首领接受国君的命令到中央供职,为其服务,它有利于实现权力初步集中,所以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所以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王朝控制的疆域范围”,所以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确立了地方人才选拔的标准”,所以D项错误。
2.(2022·江苏扬州)在殷商辞中,“呼”“令”这类涉及上下级关系的动词越来越多地用于某侯、某伯,这些方国首领因此承担着商王朝的各项事务。
这现象有利于(C) A.中央集权政治局面形成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密切商朝与方国的联系D.中原文化向边疆的传播[解析]材料“‘呼’‘令’这类涉及上下级关系的动词越来越多地用于某侯、某伯”体现的是商朝与地方方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3.(2021·河北模拟)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B)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解析]根据“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可以看出,诸多地区已经出现商代的文化特征,说明其文化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其文化的影响,并不能证明是其疆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均衡,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融合,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8·怀化一模,24)下表是关于古代分封的历史记载。
据此可知()原文出处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史记·黄帝本纪》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荀子·儒效篇》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汉书·高帝纪》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
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
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棡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明史·本纪·太祖》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
A.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B.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C.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D.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答案 D解析《史记·黄帝本纪》中的记载没有涉及到分封制,故A项错误;“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不能体现分封依据是有功于王朝,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主要封地封人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2.(2019·洛阳一模,24)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 A解析由材料中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3.(2018·重庆一模,2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C项正确。
4.(2018·济南一模,24)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答案 A解析两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强周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加速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故A项正确。
5.(2018·重庆一模,24)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的是()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霸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解析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而题干中提及的分封的鲁国却被楚国所灭,故A 项错误;题干中鲁国在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反映了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是鲁国灭亡的原因,故B 项正确;我国姓氏多达万个,分封制只是部分姓氏的来源,故C项错误;鲁姓的起源是宗法制的衰亡时期,非兴盛时期,故D项错误。
6.(2018·内江一模,25)《逸周书》(原名《周书》,是一部记载西周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
)卷五《作雒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
”据此推定()A.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B.西周时贵族政治解体了C.郡县制在西周已经出现D.西周时县与郡的长官由周王任命答案 A解析卷五《作雒解》记载了郡与县的历史,故A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知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分以百县,县有四郡”与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并不相同,不能认定为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周代长官的任命方法,故D项错误。
7.《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 B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氏用于区别血缘亲疏,与严格的等级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依据,与晋升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8.(2018·永州一模,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答案 B解析宗法制影响后世但是没有被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伦、睦宗族”说明对宗族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都受到理学影响,故C项错误;族谱并非都能解释姓氏,故D项错误。
9.(2018·南宁一模,24)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
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
上述材料反映了()A.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答案 A解析材料周人认为“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体现了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故A项正确。
10.(2018·北京西城区一模,12)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商代皿天全方罍西周大克鼎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答案 A解析由材料“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可知古人对宗法血缘的敬重之情,故A项正确。
11.(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24)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 D解析根据“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可知周王是受上天的命令来统治天下,借助上天的权威来说明周王权力的合法性,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故D项正确。
12.(2019·东北教研联合体一模,24)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答案 A解析通过周代乐舞出现的场合及内容可知其演出的目的在于宣扬周统治的合法性,即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指分封制。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积极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14.阅读材料,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
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
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刘芃、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题目: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分封制有利于周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