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归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归因分析
【摘要】语文情感教育中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个重要环节,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师结合语文教材进行情感的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其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缺失
迄今为止,情感教育在教学实践进行中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各种情感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层出不穷。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情感教育并未发展壮大,还存在一些缺失。
首先,以往提出的教学原则很少涉及情感方面。虽然语文教学中涉及颇多关于爱国爱民、爱家爱人等多方面关于情感范畴的教材,但是却从未获得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实际发挥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学者尽管已经知道要进行情感教育,但却并未能真正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其次,情感教育并没有得到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少数关注和研究的也仅仅是停留在个人理论的阶段,并未得到人们的共识,只有个别人士的呼吁和呐喊。有些认可者也只是泛泛而谈,理论肤浅不够深入。作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最密切的语文来说,语文教学者对于情感教育呼吁是必须的,需要多往这方面的学者共同探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情感教育并未得到现行教育体系的关注和引导。现今语文教学除了完成学生必要的认知目标外,多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致使过多的压抑学生情感导致各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可见情感教育并未在学校教育中得到重视。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归因分析
为何会出现上文中的这些缺憾呢?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学工作者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语文课程除了要培育学生热爱语文、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外,还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其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另外新课标也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老师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和能力目标,不注重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忽略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相较理科学科而言,文科学科的情感目标的设立要好很多,尤其是语文学科。
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数是文章、诗歌、戏剧等,各类不同体裁的课文拓展了学生视野,课文中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逐渐被学生吸收认可。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诗情画意、豪迈的情感、生命的感悟等体会到自身没有的感情。大多数老师只是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口述出来,没有进行作者情感对学生情感的渗透,没有
进行思维的发散和情感的吐露。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学生才越来越不懂得如何思考,不懂如何表达自身情感,导致做课外阅读之时无从下笔。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称之为非智力因素,由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构成。而如今的教学工作者大多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同样具有影响。为此,语文教学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重视认知能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二)情感教育受应试教育的严重阻碍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应试教育的魔圈之中,“应试教育过度偏重认知训练而忽略情感成长,再加上现代科技理性辖制,人文精神低迷,会造就一些有知识没文化、有头脑没心灵的机械化的畸形发展的人”②。从小学开始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便开始给学生灌输重点中学的好处及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坏处。于是,读书只是为考试,为分数,为应付家长、应付老师,小学是为上重点中学而读,中学则是为上重点大学而念,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大部分与学生的对话仅仅是分数与分数的对话。学生除了在题海战术与标准答案中挣扎翻滚之外,已经在学习中找不到其他的乐趣,只有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没了自我,失了兴趣,丢了爱好,有的学生则干脆选择放弃自暴自弃。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当中,应试教育也在一直沿用。这种情况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眼高
手低,实践能力极差,成为一种有知识没文化,有头脑没心灵的人。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对于情感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使得情感教育难以在教学中实施。语文是人最早开始学也是学的最多的一门人文学科,它贯穿于我们一生当中,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应是最有效而且可行的。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所以要彻底改变成功过渡到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是一时半刻便能成功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三)情感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混淆
我国的教育都是以人文教育为主,重点是以人为主,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于情感教育,很多老师都把情感教育简单的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把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混淆了。杨岚说:“情感教育关注的重点偏于个人心灵成长,而非社会需求,与道德教育区别;偏于内心体验而非外在表达,与艺术教育区别;偏于个人幸福而非文化进步,与人文素质教育区别”①。可见情感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培养美好情感、养成良好性格等一些以学生为主的个人情感、性格及素质方面的问题。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则应教会是学生在社会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所受教育对社会的进步需有促进作用,比如爱国爱党、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等。这样看来,情感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个性方面的情感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下的品德问题。若要
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应以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为基础,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加以对学生实施道德的教育。
我国着实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却不够重视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而值得强调的是,处于中学的学生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他们除了对亲情友情这类感情体会更深刻外,同时他们对爱情、早恋、性等敏感话题也充满着好奇。当他们在正规的教育中得不到解答时,他们会困惑不安、矛盾重重,造成学生青春期困惑不安、情绪焦躁不定、心里极度压力、感情抑郁等问题。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主流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所以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情感的变化。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培养出美好的情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会形成良好的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学生除认知外各个方面有积极意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共同探究和实践,研究出更多系统的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情感教育发展壮大,让其真正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db].http:
///article/201202/5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