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的发展教案 旧人教版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案2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2【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失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国民政府的覆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②、理解: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归纳、比较和分析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运用: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为切入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与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结合史实及教材上的图片,理解大革命性质及经验教训;结合教材,通过对史实分析、比较,找出中共为什么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国情,加深对中共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通过对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从中共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积极进取精神和追求真理的作风。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1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1【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通过辛亥革命,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通过辛亥革命,认识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概念: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指1911年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武昌起义的背景、条件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⑴兴中会: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⑵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即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思考: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什么说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政党的标准,纲领、领袖、组织是基本条件。
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完全具备了政党的条件。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黄花岗起义等。
7.群众斗争: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
)意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时机成熟。
8.湖北革命党人宣传发动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三、“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的爆发(1911.10.10)1.领导:共进会、文学社2.主力:湖北新军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7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7 教学设计一、总述作为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很认可对历史教育的这个定位,“历史教育,它的根在人格、命在思考、魂在价值,有效关联三者,应目中有人、促人思考、服务人生”。
历史教育的价值不在于教师对史实的讲解和学生对史实的记忆,而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过程中获得情感价值回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当然,中学历史教学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不易,但好在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
二、设计思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可以算是教学的难点,少见公开课、展示课选择这一内容。
虽然属于中国近代史,时间上距离现在并不远,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却不容易。
本课内容三个子目: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内容多、跨度大、时间紧,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却缺乏核心主线,容易使课堂分散,不能形成合力。
在多次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后,决定将本课的核心词语定为“人民”。
相比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只有某一阶层的参与,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广泛的群众参与,依靠人民的力量。
“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就是民众觉醒、找到希望、焕发力量的过程。
从五四运动,民众普遍参与就意味着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山穷水尽的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带来柳暗花明般的希望;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人民力量兴起,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华民族的崛起,其实是人民成就的,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不谋而合,民之于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梦助力。
综上所述,我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教学分为三个篇章:人民的觉醒——五四风雷、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的力量——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最后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民族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情感价值的回报。
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教案【知识点拨】1.直奉军阀结合和“三一八〞惨案①结合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②表现: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国民政府。
③“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枪杀游行请愿的爱国人士的恶性事件2.北伐战争①原因: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任务;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开展,形势开展推动国民政府通过革命战争实现统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结合战线。
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国民政府。
②性质: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一一共时期,在中国一一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政府进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
③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一中国。
④北伐战争成功进军的原因:国一一共两党团结,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阔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阔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一一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⑤北伐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的成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北伐战争的鼓舞下,各地人民进展反帝斗争,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的英租界。
【疑难解析】1.重点分析:(1)北伐战争的成功是本节的重点。
从誓师到攻占仅10个月,革命形势开展迅速,革命权利从珠江流域开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权利,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2.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可以获得宏大成功并使国民革命运动到达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阔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一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此目内容是掌握的重点,依据教材内容逐一掌握知识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历史意义:1.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2)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政治保障。
(3)五卅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奠定了后方基地(5)迫切性: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政权,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4.战况:(1)1926年7月开始。
北伐军攻占湖南,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2)在江西,北伐军南北合击,占领南昌。
福建敌军起义。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
进驻上海,1927年初。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3)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
(4)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5.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合作,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即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3)广大北伐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此目内容考纲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内容就行了:1.原因:①国共合作的推动;②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③北伐战争的推动;④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激化了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2.工人运动:①工会组织的发展;②工人纠察队的建立,支持北伐战争;③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取得胜利。
3.农民运动:①组织农民协会;②支持北伐战争;③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政权和武装;④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⑤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此目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并且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教案 旧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教案旧人教版重点: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难点:①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教学过程:首先提问学生:“以前我们曾讲述过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两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镇压的政策,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列强的武力镇压下失败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仍然采取了这种政策。
只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他们也在不断地变换干涉、镇压的手段。
引入本课主题。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关于“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伪装及实质”,教师首先揭示,所谓的“严守中立”,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因为革命形势发展得太快了。
他们已经来不及干涉了。
然后出示他们企图干涉中国革命得相关图片。
然后让学生依据教材分析“严守中立”的实质。
引出袁世凯上台出任清朝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一事和“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议和’”。
关于“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议和’”,教师要重点强调南方革命党人同意议和的原因,以呼应上节课的内容。
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谈判地点和相关人物。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本课重点。
教师首先让学生简单掌握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放映电影资料剪辑《中华民国成立》,最后重点强调:①任何阶级进行革命的首要目的和基本问题都是建立政权和掌握政权。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③南京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⑤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关于“中华民国对内对外政策”,强调以下两点:①对内政策反映出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②对外的妥协反映出这个民族资产阶级政权的软弱性。
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旧人教版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革命群众个个欢欣鼓舞,反动派则吓得寝食不安。
清政府慌忙下令北京的警卫部队加强戒备,调禁卫军在皇城周围驻防。
北京的官吏纷纷请假离京,还有一些官吏、富户则抢购粮食、黄金,一时米价飞涨,金融混乱,处处呈现出清王朝濒于崩溃的景象。
革命爆发后,清王朝迫切需要军事实力的支持,帝国主义各国看见清王朝已无药可救,需要另找一个更得力的工具,于是选择了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于11月率领大批卫队进入北京,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代替清廷的禁卫军控制北京。
清帝退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隆裕太后在革命形势逼迫下,加上不愿演出“同室操戈、涂炭生灵之惨剧”,作出赞成共和、放弃兵争的选择。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廷在紫禁城养心殿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刚满6岁的宣统帝颁布“逊位”诏书,隆裕太后和满族亲贵失声痛哭,清王朝结束。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被辛亥革命推翻了。
袁世凯时期的中南海中南海是全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百万平方米,其中水域占470000平方米。
始建于辽金时期,明代兴建北京城时,此处仍作皇家御苑。
清时为皇室游宴之所,同时又辟为朝廷制定重大决策的议政场所。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把它的总统府和国务院安置在中南海,他在这里发号令镇压革命,在这里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在这里复辟帝制,也在这里替自己敲了丧钟。
以后黎元洪、徐世昌、曹锟和段祺瑞等军阀走马灯似地轮流着在中南海进进出出。
袁世凯将宝月楼辟为中南海南门,改名为新华门,并把在被八国联军焚毁的端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置于门外,门内添大影壁,环中南海修筑了马路。
现在的新华门,门楼上悬挂着庄严的国徽,门口肃立着守卫战士,它已成为中国人民政治领导核心的所在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学习目标:本节要求学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
思考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思考二: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二、预习效果检测(一)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内容。
(二)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简述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简述解放战争的原因及其进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三、课堂目标检测课文相关思考题。
四、配餐练习A组 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A.发生在1919年5月4日B.前期的中心在上海C.最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A.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B.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不包括()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C.打倒封建军阀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A.孙中山逝世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上海获得解放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6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国民革命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D.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转入了低潮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广州B.南京C.瑞金D.长沙8 下列事件发生在1935年的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长征开始D.遵义会议9 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A.1945年D.t946年C1947 D.1948年1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组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多种杂志,专以提供过激派伪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二辛亥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二辛亥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一、武昌起义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条件(1)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组织准备: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3)军事准备: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4)有利时机: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
(5)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力量。
3.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
(2)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权利。
②三权分立:按三权分立构建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③责任内阁制: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①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革命结果(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革命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教案人民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教案人民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内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工人运动的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京政变及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北伐军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发展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和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2解析:本章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历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中国革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扫除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其突出的特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内容.。
(2)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5).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6).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2.解析: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折射时期,是高考考查的的重点区域。
从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少量问答题和材料题。
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政治史的考查。
另外,鉴于台湾问题的现实性,要着力加强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的理解,并注意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比较以展望祖国统一的实现。
重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方针、政策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问题诊断问题分析1.五四运动由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突发性很强,容易给人以偶然事件的错觉。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2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难点: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拍摄的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海报引出本课主题,辛亥革命。
1840年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各个阶级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而以失败告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掀起了辛亥革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这次革命成功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50页,打开情景导学(分三组完成)。
一、武昌起义师:我们说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时间来积聚能量。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4课 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3.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4.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主要史实;5.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景创设:1.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
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请思考毛泽东这个论断的根据是什么?五四运动2.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教材表述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你能从政党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革命任务、代表利益等角度的分析说明吗?3.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中共三大会址国民党一大会址请思考(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2)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过程指导: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我们要根据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特点、影响,来分析““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讨论该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新阶段”的含义。
提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2.注意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如下表:不同点时间1840——1919 1919——1949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结果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范畴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如何掌握国共合作的背景,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此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活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以促使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的发展教案旧人教版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三一八”惨案。
北伐战争的目的和主要对象。
北伐的简况和胜利。
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发展概况。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原因。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直奉军阀联合反对革命和“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反动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国民革命的迫切任务。
帝国主义在北伐战争期间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说明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是当时国情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要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北方的形势分析课本上摘录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大无畏精神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结合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训练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教学要点一、直奉军阀联合和“三一八”惨案1.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2.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二、北伐军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和主要对象2.北伐军击溃吴佩孚、孙传芳3.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三、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工人运动的高涨2.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四、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2.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五、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本课重点: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重点分析;(1)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
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导入新课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本章前一节的内容,指出: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而在北方,则出现了反动势力联合向进步势力进攻的局面。
中国的局势将向何处发展?1926年春到1927年春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
由此导入新课。
一、直奉军阀联合:直系吴佩孚,奉系张作霖1、北伐战争开始前北方的局势当时北方局势总的特点是反动势力联合向进步势力进攻。
一方面,直奉军联合向国民军发动进攻;另一方面,段祺瑞政府对北方人民革命运动进行残酷镇压。
2、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阵线。
(1)原为死对头的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什么会联合?北方革命运动迅速高涨,与南方相互呼应,使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十分恐惧;冯玉祥国民军势力扩展到北方七个省份,并控制了京奉、津浦、京汉等铁路干线,更是张作霖、吴佩孚所不能坐视的。
于是,在日英帝国主义的策划下,吴张于1926年1月以“讨赤”为名达成“谅解”,以共同对付北方的国民军和广东革命政府。
(2)直奉军队对国民军的进攻。
在日英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下,直奉军队南北夹击国民军,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将军队和地盘交给下属,自己准备去苏联考察。
此后,国民军且战且退,退守至西北的绥远、甘肃。
3、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
(1)“三一八”请愿是反帝爱国行动。
(2)“三一八”惨案进一步暴露了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鲁迅《空谈》)这“别种方法的战斗”,在三个多月后便吹响了进军的号角,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及其占据的区域3、方针:4、先锋: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5、主要战场:两湖战场消灭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福建战场起义6、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占领武昌7、过程:(1)1926年开始北伐(2)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第一,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
第二,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北伐军北进。
第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又称二期北伐)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二期北伐誓师,北进河南。
冯玉祥部攻占洛阳,直逼郑州。
奉军两面受敌,被迫退至黄河以北。
北伐军与冯军会师郑州,取得了北伐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南京的国民革命军也渡江北上,占领了江苏重镇徐州。
注意:1927年7月15日以前,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是革命的,而4月12日之后,蒋介石就已蜕变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蒋介石联冯、阎对奉的战争已属国民党新军阀与旧军阀之间的战争。
8、结果:没有完成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任务。
9、意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气焰。
三、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2、工人运动的高涨。
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
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将陈独秀列出,并排在首位,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以前教材的提法不同,应予注意。
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
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可结合教材摘引的史料对湖南的农运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略作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农村革命的“轰轰烈烈”。
四、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1)原因: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2)英国制造惨案: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洪流。
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表示要“恢复国权”。
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3、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将士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的作用(叶挺独立团,铁军称号)·战略方针正确。
·冯玉祥的配合。
·苏联的帮助。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小结:中心是大革命的发展——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收回租界的胜利。
各方面互相影响和推动,形成1926年到1927年春蓬勃高涨的革命形势。
练习题答案提示一、C。
二、A吴佩孚——英孙传芳——英张作霖——日本B可分三点概述:①两湖战场;②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战场;③二期北伐。
三、①支持吴佩孚、张作霖联合进攻国民军。
②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
资料与注释直奉军阀联合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奉军逐渐南下,势力到达山东、江苏、上海、安徽。
这种情况引起南方各直系将领的恐惧与反对。
1925年10月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以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名义通电讨奉,迫使奉军退出苏皖地区。
孙传芳控制了东南五省,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与此同时,吴佩孚也重新恢复了势力。
10月21日,吴佩孚在汉口宣布成立“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
奉系中郭松龄倒戈失败以后,冯玉祥国民军进攻天津的奉军李景林部。
李景林退往山东,与山东的张宗昌部组成直鲁联军。
这时吴佩孚愿与张作霖联合讨冯。
1926年1月,吴佩孚、张作霖取得“谅解”,共同决定:直系吴佩孚由京汉路北上,直鲁联军从津浦路北上,奉系张作霖负责进攻西北。
接着,直、奉、直鲁联军联合进攻国民军。
直系进占河南,奉军攻下滦州、热河。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直鲁联军攻占天津。
段祺瑞企图联合张作霖反对国民军。
4月10日,国民军驻京的鹿钟麟部推翻了段祺瑞政府。
鹿企图联合吴佩孚共同讨奉,遭吴佩孚拒绝。
4月15日,北京的国民军退往南口。
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会晤,当天联名发表“讨赤”总攻击令,准备先解决国民军,再全力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三一八惨案1926年1月吴佩孚同张作霖“谅解”以后,直奉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3月12日,两艘日舰护卫奉系军舰开进大沽口,并炮轰大沽口国民军。
国民军还击,将两艘日舰驱逐出大沽口。
事后,日本以国民军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纠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交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军事设施等无理要求,限在48小时内答复,否则要以武力解决;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向大沽口云集,以武力相威胁。
此事称“大沽口事件”。
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北京六十多个团体和八十多所学校共约五千多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通过了驳回八国最后通牒和驱逐八国公使等决议。
会后,举行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在帝国主义指使下,段祺瑞下令军队向行队伍开枪,用大刀砍杀,当场打死四十七人,打伤二百多人。
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也被打伤。
鲁迅称这惨案发生的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