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
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现代汉语,但是学习文言文仍然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是其学习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了解文言的基础知识点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词汇1. 重要的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虚词、古汉语中仍被使用的词语。
虚词主要指介词、连词、助词等,在文言文中使用相对较多。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介词是“之”,用于定语和补语之间的连接;而连词则主要有“而”、“乃”、“则”、“反”等。
助词包括了时态助词、语气助词、语态助词等,如“者”、“矣”、“乎”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理解。
古汉语中仍被使用的词语指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在文言文中仍被广泛使用的词汇。
比较典型的有“若”、“故”、“可”等词汇。
2. 词语的造字法文言文的造字法和现代汉语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比较常见的造字法有:嵌套、左右包围、同形异义等。
嵌套指多个字合并成一个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整个字的声符做用,比如“书”字,是由“史”字和“一”字拼起来的。
左右包围指一个字左右两侧的部分构成一个新字,如“雨”字就是由“云”和“田”组成的。
同形异义则指一个相同的字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天”字既可作名词表示自然界的上空,也可以作为“天道”,表示理所当然的道理。
二、语法1. 词序文言文最常用的词序是“主谓宾”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十分相似。
但是,文言文中的定语和状语通常要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排序不同。
2. 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可以是肯定的、否定的、疑问的和祈使的四种。
这四种语气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需要我们注意。
肯定的语气通常用“则”、“乃”等词语表达,如“人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也”(《论语》);否定的语气则用“不”、“未”等词语表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XXX(人称代词,XXX)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XXX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XXX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XXX(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XXX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XXX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非凡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布局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XXX而有益XXXC.XXX言于XXX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XXX(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XXX,XXX(“之”作宾语前置的标记)《鸿门宴》常识点归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材,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部分。
下面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习文言文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特点1. 以典故、典章、古代文献为主要内容,古代文化知识众多。
2. 以字句精练、形式多样为特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会对我们的现代汉语产生很大的影响。
3. 语序灵活,但有些固定的语序要注意。
4. 有时态,但无语气。
5. 以文辞为主,注重运用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 聚散贯通:指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思路的条理性。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每段之间要有联系,整篇文章要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层次感。
2. 古今通轨:指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联系。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与用法,还要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相通之处。
3. 众贤所共传:指文言文采用的基本文体(如:诗、词、赋、文、记、传等)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衬托等)。
三、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 整体阅读法:整体阅读是通读全文的阅读方法,通过整体阅读,我们能够获得整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和基本信息。
2. 逐句阅读法:逐句阅读是按照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语义结构逐句进行阅读的方法,主要是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和语法。
3. 循环阅读法:循环阅读是把整体阅读和逐句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多次循环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全文,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
四、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方法1. 注意用词精准:文言文的语言精练严谨,得用字得当,避免用现代词语或口头语言。
2. 注意句式简练:文言文的句子要求简练,语法和修辞的运用要符合古人的写作风格。
3.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借代、拟人、排比、对仗等,要熟练掌握。
4. 注意段落层次:文言文要切分段落,划分段落层次,注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使全文思路逻辑清晰。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需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熟记、灵活运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XXX(人称代词,XXX)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XXX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边)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那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考虑操演三中“若、说、辞、鄙、微”本人收拾整顿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XXX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XXX(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XXX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4、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XXX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XXX而有益XXXC.XXX言于XXX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XXX(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XXX,XXX(“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册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2、越国以鄙远《烛》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5、朝济而夕设版焉《烛》6、共其乏困《烛》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8、闻寡人之耳者《邹》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10、则修文德以来之《季》11、既来之,则安之《季》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16、谨庠序之教《寡》17、树之以桑《寡》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1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20、内立法度,务耕织《过》2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22、履至尊而制六合《过》23、却匈奴七百余里《过》2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2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2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27、会盟而谋弱秦《过》28、沛公欲王关中《鸿》29、吾得兄事之《鸿》30、常以身翼蔽沛公《鸿》3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33、此其志不在小《鸿》34、籍吏民,封府库《鸿》第三册1、屈心而抑志兮《离》2、步余马于兰皋兮《离》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5、足以荣汝身《孔》6、留待作遗施《孔》7、昼夜勤作息《孔》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9、云青青兮欲雨《梦》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梦》11、樯橹灰飞烟灭《念》12、大江东去《念》13、则以刘病日笃《陈》14、谨拜表以闻《陈》1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1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19、侣鱼虾而友糜鹿《赤》第四、五册1、岁征民间《促》2、试使斗而才《促》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4、成以其小,劣之《促》5、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6、益奇之《促》7、成然之《促》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庄》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庄》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A、抚孤松而盘桓B、觉今是而昨非C、或植杖而耘耔D、临清流而赋诗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舟遥遥以轻飏C、木欣欣以向荣D、泉涓涓而始流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A、马之千里者。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文阅读
1、重点词汇:识记语句标志词(如:乃、但、若、曰、夫、所谓、
然则),以及常用词汇(如:因而、果然、然而、可见);
2、句式:句子类型,注意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比如主谓宾结构、
状语从句结构,对复合句、多句合成一句等;
3、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识别出文章的主题句,以及文章的
层次构成及主题论述、层次关系;
4、意思分析:对语句的意思和寓意要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可以从
文字本身的分析,也可以从上下文的分析;
5、文体特点:要熟悉诗文及散文的文体特点,以及文体特点所代表
的意义;
6、捕捉艺术手法:学习辨析文中的文学艺术手法,例如排比、比喻等;
7、文本梳理:把文章分解为段落,再把段落中的句子进行梳理,划
出文章的重点和结构;
8、理解文章:根据语句的衔接,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
章的基本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
1、重点词汇:要识记语句标志词和常用词汇,如然而、可见、但是、鉴于、大体上等;
2、句式:识记和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如单个并列句、复合句、复句结构等;
3、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动词,往。
·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想的象征。 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 .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表分数,十分之一。 古义:
. .
今义:数字。
(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赤壁赋》
(5)危 (6)属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 危言耸听:吓人
举酒属客: 劝酒 · 序属三秋: 属于、为
·
·
《游褒禅山记》
(7)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动词,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名词,景观,景象
·
(8)道
(9)文
· ·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 名词,文字 独其为文犹可识: · 皆披发文身:动词,刻花纹或文字 ·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断其左股
伤长者之意
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樊将军
不回头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词类活用
• • • • • • • • •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箕踞以骂曰 • 群臣怪之 • 发尽上指冠 • 太子迟之 • 其人居远未来 • 函封之 • 使使以闻大王 • 名作状,马上 名作动,穿着白衣戴上白帽 名作动,走上前 名作状,像簸箕一样地 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作状,向上 意动用法,以……为迟 形作名,远方 名作状,用匣子 使动,使……听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③秦伯说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 e城楼城阙。
③qu e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 e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连词①以其无礼于曰因为,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 来,连词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道主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一一表顺承,连词却,连词3、焉语气词,表陈述)②敢以烦执事一一以乱易整一一拿,用,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表结果,用来,②夜缒而出一一表修饰,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 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1)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 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
”(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劝学》——《荀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过秦论》——贾谊一、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4、一词多义(1)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规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4)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wei,给)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5)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平心而度之,无果无一失乎(揣度)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