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绪言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病因?A. 气血虚弱B. 肝气郁结C. 痰湿内阻D. 肾精不足答案:C2. “带下病”在中医妇科学中,通常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肾与膀胱答案:D3. 中医认为,治疗“痛经”应首先考虑的是:A. 调和气血B. 温经散寒C. 清热解表D. 养阴润燥答案:A4. 在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是“崩漏”的主要临床表现?A. 月经量少,色淡B. 月经量多,色深C. 经期延长,不规律D. 经期短,但频繁出血答案:D5. “妊娠恶阻”在中医妇科学中,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A. 肝气郁结B. 脾虚湿阻C. 肾虚火旺D. 心火亢盛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认为,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肝、脾、肾2. 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时,常采用的方法有调理________、滋养________、温补肾________等。
答案:气血、阴精、阳3. “产后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医妇科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调养。
答案:饮食、情志、休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
答案: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学中,多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引起。
常见的病因包括气血虚弱、肝气郁结、脾虚湿阻等。
治疗原则上,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治,如气血虚弱者宜补气养血,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脾虚湿阻者宜健脾祛湿。
同时,还需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2. 论述“带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带下病在中医妇科学中,多由肾气不足、脾虚湿盛或肝气郁结引起。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选择,如肾气不足者宜温肾固涩,脾虚湿盛者宜健脾利湿,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受外邪,注意饮食调理,增强体质,以及调摄情志,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中医妇科学课件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 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2)加味乌药汤 乌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砂仁、甘草 加减:疼痛剧烈可加镇静之品,勾藤、合欢皮、琥珀
2024/2/26
13
3、湿热蕴结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 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 稠或有血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 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加减:疼痛剧烈,白芍改赤芍,加川楝子等理气药。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 或灼热感;胸闷心烦,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黄柏 茵陈 栀子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丹皮 赤芍 牛膝
2024/2/26
33
5、湿毒蕴结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 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2024/2/26
28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量:多—虚证 时多时少—实证
色:白—虚证、寒证
黄—湿证居多
淡黄—虚证
黄绿如脓—湿热重证
赤—湿热伤络
黑—虚损不足
质:稀薄—虚证
粘稠—实证
气味:无臭味—虚证
气味腥臭—寒湿
奇臭—热(湿热重证、湿毒内盛)
治疗:
健脾、升阳、除湿
2024/2/26
29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巫术学说c. 原子学说d. 同质学说答案:a. 阴阳学说2.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调理女性的月经?a. 针灸疗法b. 拔罐疗法c. 按摩疗法d. 饮食疗法答案:d. 饮食疗法3. 中医妇科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最容易导致妇科疾病?a. 饮食不当b. 运动过量c. 过度劳累d. 环境污染答案:a. 饮食不当4.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个病症被称为“白带三多”?a. 带下异常发白b. 带下量多c. 带下色黄d. 带下带有异味答案:b. 带下量多5.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种食物被认为对女性的子宫有益?a. 冰淇淋b. 辣椒c. 黑豆d. 红酒答案:c. 黑豆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句是正确还是错误。
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女性为中心,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答案:正确2. 中医妇科学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仅仅依靠药物治疗,不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答案:错误3. 中医妇科学中,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一般只采用中药疗法,不使用针灸和按摩等方法。
答案:错误4. 中医妇科学认为,体寒的女性容易患上妇科疾病。
答案:正确5. 中医妇科学中,产后康复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调理。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疗法。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和减轻病情。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平衡。
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子宫区域,促进血液和气的流动,缓解症状和舒缓病情。
2. 中医妇科学中,如何预防妇科疾病?答案:中医妇科学中,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妇女特有疾病的防治。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份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的“四期”指的是以下哪四期?A.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B. 排卵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C.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绝经期D. 排卵期、月经期、绝经期、更年期答案:A2. 中医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与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病因?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遗传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妇科学中的“带下病”?A. 白带过多B. 月经不规律C. 黄带过多D. 赤带过多答案:A、C、D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A. 调理气血B. 温经散寒C. 清热解毒D. 活血化瘀答案:A、B、D三、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认为,妇女的“三虚二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肝虚、脾虚、肾虚、心实、肺实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常用的中草药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连、黄芩、黄柏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冲任”的概念及其在妇女生理中的作用。
答案:冲任是中医妇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冲脉和任脉,这两条经脉在妇女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冲脉起于下腹部,沿腹部中线向上,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有调节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任脉则位于腹部正中线,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妇女生殖健康的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冲任的调和被认为是妇女健康的基础。
2.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
答案: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中医妇科学
八、明代
• 万密斋《广嗣纪要》: 认为清心寡欲是种子妙法。 “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 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 对妇科疾病论述甚详,内容丰富。
• 李时珍《本草纲目》 “天人合一”理论解释月经 提出 “逆经”、“暗经”。
九、清代与民国
十、建国至今、展望末来
• 建立中医学院 • 出版六版教材 • 中专—大专—大位不正 宫颈癌 花粉素引产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王叔和《脉经》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并详细描述了月经脉、胎孕脉、及 产时的“离经脉”。
•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提出节育及晚婚。 •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对孕期各月的
饮食居处、精神心理等提出了很有 意义的指导。 • 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书中有妇人病8卷, 损伤冲任为认为妇产科的主要病机。
• 清代将妇产科统称妇人科、女科。 • 傅山《傅青主女科》:
认为妇科病主要在于肝、脾、肾三脏。 提出 “经本于肾”。 产后主张攻补兼施—生化汤。 • 亟斋居士《达生篇》: 提出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 吴谦《医宗金鉴》 • 陈念祖《女科要旨》 • 唐容川《血证论》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成就最大,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
七、金元时代
• 刘完素: 1、提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 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的理论。
2、治法主张寒凉。 3、灵活运用四物汤。 • 张子和: 1、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2、善用吐、下法驱逐痰水以治
月经病。 • 李 杲: 调补脾胃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 朱丹溪: 1、丹溪验死胎法。
【医考速记】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医师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科目,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对妇科疾病的基本认识?A. 妇科疾病多由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引起B. 妇科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C. 中医强调调理身体整体平衡来治疗妇科疾病D. 中医只能缓解妇科疾病的症状答案:D2.中医学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通过哪种方法?A. 检查血液指标B. 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进行体格检查C. 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D. 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进行辨证答案:D3.对于妇科常见疾病子宫肌瘤,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A. 解除疼痛症状B. 手术切除肿瘤C. 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D. 使用化疗药物答案:C4.下列哪种中药常用于中医治疗妇科炎症?A. 阿司匹林B. 红霉素C. 当归D. 氯霉素答案:C5.使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时,中医强调的原则是:A. 随意搭配B. 出现疾病即用药C. 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D. 使用西药与中药联合治疗答案:C二、问答题1.请简述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通常由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引起。
常见的病因有气滞、血瘀、湿邪等,病机上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湿滞。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平衡状况对妇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调理整体平衡。
2.中医如何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医诊断妇科疾病主要依据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进行辨证。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舌质等,闻诊主要是通过闻取气味,问诊是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病史,切诊则是通过脉诊等方法获取病人的脉象情况,用以辨证施治。
3.请简述中医如何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重点在于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
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汤剂或者中药颗粒的形式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桃仁等,具体用药剂量和配方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此外,中医还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协助治疗。
4.中医治疗妇科炎症时,常使用哪些中药?常用于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主要有当归、益母草、苍术等。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以及针灸治疗学则是中医学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几个临床学科。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学则是研究外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相比于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并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中,病因论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辨证施治,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利用中药、中成药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妇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由于妇科疾病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中医妇科学着重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妇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妇科学强调调整内分泌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
在中医儿科学中,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来治疗儿童疾病。
此外,中医儿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中医养生保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学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症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还可以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疾病,维护健康。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妇科疾病的预防C. 妇科疾病的护理D. 妇科疾病的康复答案:A2.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妇科疾病?A. 月经不调B. 盆腔炎C. 乳腺炎D. 子宫肌瘤答案:C3. 在中医理论中,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 气血失调B. 脏腑功能失调C. 情志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医妇科学认为,________是导致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情志因素5.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中药方剂有________和四物汤。
答案:逍遥散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盆腔炎的常用方法。
答案:中医妇科学治疗盆腔炎通常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等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
7. 论述中医妇科学中,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妇科疾病。
答案:中医妇科学认为,合理调整饮食是预防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避免过食寒凉、辛辣、油腻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医妇科学在现代妇科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妇科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妇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提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9. 某女性患者,35岁,主诉月经量少,周期延长,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请根据中医妇科学理论,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能的病因为肾精不足,气血两虚。
治疗上可采用补肾养血的方法,如服用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中药方剂,同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饮食调理,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症状。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总论◎绪论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特点:理论独特;病种特有;内治重“调”;节欲防病。
发展*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腹中论》中已有了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一蔍茹丸”,用以治疗妇女血枯经闭。
*晋王叔和撰《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
*昝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孙思邈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原发性不孕症)和“断续”(继发性不孕症)*陈自明编成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
*《广嗣纪要·择偶篇》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即生殖器畸形者不能婚配。
内生殖器: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胞宫。
胞宫的功能: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
胞宫与子宫的区别(胞宫包含子宫)①定义不同-胞宫: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
子宫: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
②功能不同-胞宫: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
子宫: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
③解剖位置不同-胞宫:不具体。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
④来源不同-胞宫:首见《内经》。
子宫:首见《活人书》◎女性生殖生理月经生理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平均28天经期正常在3~7天,多数在3~5天月经的量、色、质量:30~50ml,色:暗红,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月经期表现行经前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
年龄45~55岁并月: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
居经/季经:三个月一潮者。
避年:一年一行者,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
激经/盛胎/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医妇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
本教材包括了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妇科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等内容。
教材
的编写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帮助医学
生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在《中医妇科学第五版》中,读者将能够学习到中医妇科学的
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等,以及
这些理论在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教材还包括了常见妇科
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
炎症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
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配伍原则等内容。
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结
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医妇科学领
域的最新进展。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中医妇
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适合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提高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答题1.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女性生理、病理以及女性相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
同时,也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保健方法。
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
中医妇科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
其中,临床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例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探寻疾病的规律性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真实临床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中的一个理论。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经络理论是其中之一。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系统,不同经络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连。
在妇科领域,通过调节和平衡经络的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相关妇科疾病的目的。
试题二:论述题请写一篇关于中医妇科学的论述,包括以下内容:1. 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和研究意义。
2.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中医妇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正文开始)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难经》等。
这些经典中关于女性生理和疾病的论述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究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女性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气血理论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气血的调节密切相关,血液的循环与气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女性的健康状况。
经络理论认为女性的疾病常常与经络的运行失调有关,通过调节经络,可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脏腑理论则强调女性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绪论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十个历史时期:1. 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甲骨文疾育;史记剖腹产;周易孕育;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最早),曲礼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胎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内经: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3. 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本草经所收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汉)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晚婚优育-南齐《褚氏遗书》5. 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隋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唐经效产宝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唐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为崇本之义。
6. 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臵产科和产科教授;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
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
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7. 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8. 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广嗣纪要》;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
对命门学说的发挥: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张介宾《类经》。
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9. 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清代:妇产科专著: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萧赓六《女科经纶》;亟斋居士《达生篇》;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唐容川《血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
10. 现代—医教研体系-⑴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多层次的高等教育;⑵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妇科“肾主生殖”、“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⑶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⑷中医走向世界,世界研究中医,关注中医妇科学。
女性解剖生理1、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位臵: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2、胞脉功能: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
胞络功能:具有维系子宫位臵的功能。
3、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位臵: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⑶阴阳交媾的器官;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4、阴户(四边/产户):女性外阴。
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
5、玉门:阴道口及处女膜。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功能: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的出入口;娩出胎儿的关口。
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月经生理1、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
2、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色:暗红;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3、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4、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5、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
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6、天葵: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
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7、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行经期(1-4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
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
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带下病1、定义: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生理-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2、带下生理现象: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
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3、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4、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妊娠1、定义: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2、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3、受孕的机制和条件:“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
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4、受孕年龄和时机:25-30为最佳生育年龄;“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5、妊娠生理现象:停经;脉滑,尺脉按之不绝;早孕反应;乳胀、乳晕着色;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产育生理1、预产期: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2、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3、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4、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
5、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1、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 6 周。
2、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3、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4、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特点:血性-浆性-白色5、哺乳生理: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妇科疾病常见病因病机1、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
外热:火热、湿热入侵血室;热毒结聚冲任胞中;过食辛热温补。
内热:阴虚生内热;七情因素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2、病机: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精不足,天癸不能按期而至,精亏血少肾气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畅,疏泄失常或肝郁脾虚,肝郁犯胃。
肝火上炎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肝火挟冲气上逆。
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湿热郁结,阻滞冲任。
肝阴不足血海不盈,胞脉失养,或血虚生风。
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甚则肝风内动。
脾的病机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统摄失职,冲任不固;中气下陷。
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湿聚成痰妇科疾病诊断概要1、月经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2、带下色白,质稀脾虚、肾虚;色黄,质稠湿热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3、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气虚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紫黑有块血瘀4、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5、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
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6、脉诊月经脉滑利为常带下脉一般常脉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7、妊娠病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8、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妇科疾病常用治疗方法(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1、治则: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滋肾补肾①滋养肾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②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温肾健脾真武汤、健固汤、内补丸③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疏肝养肝①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②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健脾和胃①补益脾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②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调理气血A.补益气血①补气固摄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②养血益精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③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B.活血化瘀①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②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③祛瘀止血失笑散C.清热凉血①清实热清经散、保阴煎②清虚热两地汤、知柏地黄丸D.温经散寒①祛实寒良方温经汤②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E.祛湿除痰①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②清热利湿止带方③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调理奇经A.补益奇经①温补奇经——温冲汤②滋养奇经——龟鹿二仙膏B.固摄奇经安冲汤、固冲汤C.通利奇经理冲汤、理冲丸、易黄汤D.镇安奇经加味麦门冬汤、安胃饮周期疗法经后期——滋肾阴养精血经间期——补肾佐以活血经前期——补肾佐以滋阴月经期——理气活血调经外治法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宫腔注入,肛门导入,外敷热熨,药物离子导入,针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