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穴位保健 3

合集下载

小儿足三里的按摩方法

小儿足三里的按摩方法

小儿足三里的按摩方法
小儿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小腿脛骨外侧凹陷处向下数三横指。

按摩小儿足三里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肠胃不适等问题。

以下是小儿足三里的按摩方法:
1. 坐在舒适的位置,将小儿的脚放在膝盖上。

2. 使用手指拇指或中指,轻轻按压小儿足三里穴位,以中等力度按摩。

3. 按摩时可以采用环形按摩、揉捏按摩或顺时针方向按摩,每种按摩方式可以持续数分钟。

4. 可以对两脚的足三里穴位进行交替按摩,每天可按摩几次,每次持续5-10分钟。

注意事项:
- 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 避免在饭前或饭后立即按摩,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以后进行按摩。

- 如果小儿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

请记住,在给小儿进行按摩时,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按摩力度和时间,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按摩师的意见。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 【功效】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常
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 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 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 完成后,再操作此穴。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 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 与督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 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 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 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六、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
次,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 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 经、拿风池等合用。
七、高骨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
八、七节骨
•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 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 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 向下推),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
揉龟尾相配合。
九、肩井
•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 之中点。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一、龟尾
• 【位置】尾椎骨端。 •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发布时间:2021-12-28T07:13:37.1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李思思[导读] 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李思思浆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什么是小儿推拿?临床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儿童保健为目的一套中医的操作流程称之为小儿推拿。

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常见的几类症状,比如“麻”表示患者能过来气,但过不来血;“木”是指身体麻的过于明显,导致气和血都过不来;“酸”提示经络通,但是缺乏气血;“胀”提示气足,但此类患者体质爱生气,若机体内的气出不去即可出现估胀症状;“痛”(常指单纯性的痛,非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患者体内有血淤;“痒”提示血、气正在过来,伤口愈合时均可感到病位发痒,但应注意与全身发痒进行区分。

小儿推拿具有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价格实惠、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多种疾病均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予以治疗,包括小儿外科、内科、伤科、神经科以及局部感染等疾病。

二、小儿推拿适用症都有哪些?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发烧、鼻炎、鼻窦炎、哮喘、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鼻出血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溢乳、打嗝、流口水(流涎)、厌食、吐奶、肠炎、口腔炎、舌炎、鹅口疮、肠痉挛、疳积(食积、奶积、奶痨、积滞)等。

3、其它类疾病包括小儿遗尿、磨牙、夜惊、面瘫、脑瘫、惊吓、尿频、哭闹、湿疹、风疹、荨麻疹、斜颈、脊柱侧弯、疝气、脐疝、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佳以及多动综合症等。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0-3岁儿童穴位保健

0-3岁儿童穴位保健
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调节腑功能、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免疫力的作用。
②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足三里、迎香穴的方法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处。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①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 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 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 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③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四神聪穴 ①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 共4穴。 ②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 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谢谢观看
THANK YOU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穴位保健
①在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1、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 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 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①在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2、捏脊
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 ①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 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 合作,一起将长强穴旁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 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向前捏拿至脊背上 端的大椎穴旁。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5~6 遍。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一、摩腹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图1-1)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图1-2),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4.适用儿童:6月、12月儿童。

指摩法掌摩法图1-1图1-2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图2-1)。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

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

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图2-2)。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4.适用儿童:6月、12月儿童。

图2-1图2-2三、按揉足三里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图3-1)。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图3-2),每次1-3 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适用儿童:18月、24月儿童。

图3-1图3-2四、按揉迎香穴1.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图4-1)。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幼儿园实践

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幼儿园实践

Title: 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幼儿园实践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关注幼儿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穴位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方式,在幼儿园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份中医穴位保健教案,探讨如何融入幼儿园实践,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健康知识,促进其全面成长。

一、中医穴位保健简介1. 什么是中医穴位保健中医穴位保健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调理身体健康的一种传统保健方式。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理身体气血,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

2. 中医穴位保健的原理中医穴位保健理论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正常流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达到保健的目的。

二、中医穴位保健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意义1.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通过在幼儿园实践中融入中医穴位保健,可以帮助幼儿增强体质,预防常见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2. 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在幼儿园实践中,通过教育幼儿知晓常见穴位,掌握简单的按摩手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在玩中学,懂得保健知识。

3. 促进幼儿全面成长中医穴位保健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还可以促进其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全面成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三、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1. 目标教育幼儿认识常见穴位,掌握简单按摩手法,培养健康意识。

2. 内容安排(1)穴位介绍- 头部穴位:百会穴、风池穴- 躯干穴位:气海穴、关元穴- 四肢穴位:大椎穴、曲池穴(2)按摩手法演示- 轻柔按摩头部穴位- 自我按摩躯干穴位- 摸索四肢穴位(3)实践- 游戏中融入按摩活动- 制定按摩操(4)总结回顾- 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学习内容- 深入浅出总结重点知识四、观点与理解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在玩中学,从小树立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但在实践中需注意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健康知识。

结语通过中医穴位保健教案设计,可以在幼儿园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医保健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培养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健康的基础。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术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称揉小横纹。

100~500次。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咳喘证,口舌生疮。

说明:本穴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好。

肾顶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

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水疝等。

肾纹位置:小指掌面末节横纹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纹。

100~500次。

作用:散瘀热,引内热外行。

主治:目赤,热毒内陷,内热外寒,高热手足凉等。

运水入土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至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拇指桡侧缘指尖。

100~300次。

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疳积等。

运土入水位置: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拇指桡侧缘指尖开始,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小指掌面指尖。

100~300次。

作用:清脾胃之湿热,补肾水之不足。

主治:多用于新证、实证,如湿热内蕴所致的少腹胀满、泄泻、痢疾、小便赤涩等。

总筋位置:在掌面腕横纹的中点。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

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泻热散结,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心经有热,惊风,夜啼,潮热,口舌生疮,实火牙痛及一切实热证。

说明:本穴为治疗口疮主穴之一,尤其对舌尖及舌面口疮糜烂疗效好。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1.清天河水: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

身柱穴,小小穴位大大用处

身柱穴,小小穴位大大用处

身柱穴小儿保健灸【取穴方法】身柱穴在第3、4胸椎棘突之间。

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3胸椎下陷中取之。

【特性与功效】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在上背部正中,第3胸椎下,接近肺脏,属督脉经,通于脑髓,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

【防治作用】1. 健全神经系统因而可以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恢复,可以防止神经衰弱、不眠症、头痛等。

对脑出血、精神病、癔症、小儿麻痹、癫痫、舞蹈病也有疗效。

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的报告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

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

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

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2. 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可将艾绒搓成铅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3壮。

像吐乳之类,2~3天即可痊愈,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也都疗效明显。

对于3~4岁以上的小儿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灵台穴(第6椎下陷中)。

由于身柱灸对于上述小儿各病都有明显疗效,所以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般家庭常识,应大力推广。

3. 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星哥一直以义务推广身柱灸为追求,在余姚、桂林二次公益讲座后,身柱灸开始在全国星火燎原,不少宝宝因此受益,坚持人的自愈力能战胜病痛。

病痛为桌椅上的尘埃,用大扫帚后仍劣渍斑斑,用小小掸帚反而能清除干净,治病亦然。

蚯蚓有断身自愈之能,小狗被打死后躺泥地一晚即愈,人为高级动物,不能比小动物乎?不药才是真中医,老祖宗传下的宝贝太多太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好珍惜,长寿可期!。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至5岁小儿。

目录1、发热;2、咳嗽;3、泄泻;4、便秘;5、疳积;6、遗尿;7、夜啼一、发热1、开天门:成人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小儿眉心处的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稍上方,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成人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头分推至眉尾(← →),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成人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眉后凹陷太阳穴处,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功效为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清天河水:成人食中指并拢,从小儿腕中点上推至肘横纹中点,300次。

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

注:发热添风寒者,加以下操作1、推三关:以腕部桡侧为起点,沿前臂外侧向上推至肘关节桡侧,300次。

功效为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掐揉二扇门:成人用双手拇指甲掐小儿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5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揉50次。

功效为发汗透表、退热停喘。

3、拿风池:成人拇指、食指同时按揉小儿两侧风池穴,10至15次。

功效为发散解表、怯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4、推六腑:亦称退六腑,发热到癫热时用。

以腕部尺侧为起点,沿前臂内侧向上推至肘关节尺侧,300次。

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症。

二、咳嗽1、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2、按天突:成人中指指尖按小儿胸骨上窝的天突穴,10次。

功效为理气化痰,降逆停喘,止呕。

3、推揉膻中:两乳尖连线中点,为膻中穴。

成人先用中指指端在膻中穴揉150次,再用拇指罗纹面从胸骨切迹推至剑突15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4、揉乳旁乳根:成人用食指中指同时揉乳旁外开2分的乳旁穴和乳下2分的乳根穴,2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擦膻中: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擦热为度。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推拿穴位图解:肾顶、列缺、三关、五指节、十宣

小儿推拿穴位图解:肾顶、列缺、三关、五指节、十宣

小儿推拿穴位图解:肾顶、列缺、三关、五指节、十宣肾顶【位置】位于小指顶端。

【作用】揉肾顶(所有汗症)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用以治疗自汗。

盗汗。

大汗淋漓及解颅( 2 岁以后囟门未闭者)。

列缺【位置】位于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下方,手腕两侧凹陷处。

【作用】拿列缺能祛风镇惊,发汗解表,宣肺降逆,用以治疗感冒无汗,急慢惊风等症。

三关【位置】位于前臂桡侧,由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作用】三关为温、热穴。

推三关能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气行气,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用以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四肢不温,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症,对非虚寒症慎用。

五指节【位置】位于手掌背面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掐、揉、捻揉五指节能安神镇惊,通官窍,祛风痰。

用以治疗惊风、不安、咳嗽风痰,胸闷痰喘等症。

十宣【位置】位于两手十指尖端,指尖内赤白肉际处。

【作用】掐十宣能清热,醒神,开窍,解痉除烦,安神。

主要用于高热惊厥,烦躁抽搐,神志恍惚,两目上视,昏厥急救等。

儿科专家吉亚宁老师提醒:用穴如用药!家长在没有辩证孩子体质,没有练习推拿手法情况下自行盲目给孩子取穴推拿十分不可取!吉亚宁吉亚宁,师从儿科泰斗张奇文教授,全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中医儿科专家,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华促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扶阳小儿推拿创始人,“玖壹康宁儿童健康管理系统”发明人。

吉亚宁老师结合2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独创了扶阳派小儿推拿(又称辣妈小儿推拿),其施治理论缘于乾隆御医黄元御的“重视脾土、培植中气,扶阳抑阴”。

辣妈小儿推拿非常简单易学易操作,妈妈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天门——发汗解表,治头痛之要穴。

发汗力强。

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清脑止痛。

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次数:24-50次。

临床:若外感常与推坎宫、运太阳等合用,若体弱、多汗慎用;惊风、烦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长于醒神、止头痛,且能明目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直眉梢,称推坎宫。

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次数:24-50次临床:先用力按穴数秒钟,然后快速放手,继而推之,可立觉头清目爽,能增强疗效。

如用于发汗,常与开天门、运太阳、运耳后高骨等合用;用于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清天河水、掐揉小天心合用。

3、太阳——善止头痛而明目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又名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运,称运太阳,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两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推,称推太阳。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次数:24-50次临床:此法能补能泻。

外感头痛属实者,当用泻法;内伤头痛属虚者,当用补法。

推太阳属于平补平泻,多用于一般头痛、无汗,常与开天门、推坎宫等合用。

4、山根位置:印堂之下,两眼之中间。

操作:以拇指甲掐之,称掐山根。

作用:退热定惊,开关通窍,醒目安神。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痛。

次数:3-5次。

临床:治惊风、昏迷、抽搐,常与掐人中、掐十王等合用。

如见山根穴有青筋暴露,是有惊风或内寒的现象。

(称望山根)5、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当百会前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指腹轻轻揉之,称揉囟门;先用两拇指指腹自前发际向上轮换推至囟门(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再自囟门向两边分推,称推囟门。

中医推拿穴位怎样应用于儿童保健中?

中医推拿穴位怎样应用于儿童保健中?

中医推拿穴位怎样应用于儿童保健中?儿童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同时也脏腑娇嫩,幼儿是国家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倘若孩子出现疾病,家长就会十分焦虑不安,因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较少,所以只能胡乱医治,随意服用相关药物,从而导致孩子机体免疫力、素质能力降低。

中医推拿方法主要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根据儿童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特点,在身体固定穴位采取手法推拿,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所以,小儿推拿属于一种健康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借助任何药物与器械,使用范围较广,疗效非常显著,对幼儿健康发育及成长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一、概述小儿推拿最开始出现于明清时期,属于一门体系较为独特的临床医学,也被叫做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内容。

其主要构建在我国医学总体理念的前提下,将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以及阴阳五行等医学知识当做理论指导,利用各项按摩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发挥出行气血、通经络、调整机体等作用,切实有效的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实现防治疾病的目标。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零到十二岁儿童,但是不超过三岁的小儿推拿效用最理想。

一、小儿推拿穴位的方式第一是推法。

通常情况下小儿推拿应用分推法、直推法以及旋推法,详细操作方式和成人推拿方式较为类似,但是应注意手法轻柔,同时应利用介质。

直推方式一分钟推二百到三百次,应遵循向心方向推及慢推为补、离心方向推及快推为泻的原则。

第二是揉法。

小儿揉法一般采用掌根揉、指端揉与鱼际揉。

详细操作方式和成人类似,但是应做好力量轻柔、频率较快,一分钟揉一百五到二百五十次。

向着顺时针方向快揉,逆时针方向慢揉。

第三是摩法。

此方式大多用在儿童的腰背与胸腹位置,按摩方式和成人一致,频次为一分钟一百五一百五十次。

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第四是捏法。

主要操作方式为两种:(1)通过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中指三指罗纹面用力,按住相应位置,捏起皮肉,双手互相捏动,进行持续的捻捏;(2)通过两手食指中节桡侧和双手拇指罗纹面捏起皮肤,两手向前捻动。

幼儿园中医药保健实用指南

幼儿园中医药保健实用指南

幼儿园中医药保健实用指南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发健康问题。

中医药保健在幼儿园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幼儿园中医药保健的实用指南,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关爱孩子的健康。

一、中医药保健理念1. 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中医药保健中,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应结合幼儿的身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调理。

2. 个体化保健每个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各有不同,中医药注重个体化保健,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保健调理。

3. 以预防为主中医药保健注重预防,通过调理体质、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二、常见保健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药食同源”,因此饮食对于幼儿园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家长们饮食给孩子选择新鲜、多样化的食材,适当搭配中药膳,增强孩子的体质。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又称“经络穴位保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可以在幼儿园儿童睡前或早上给孩子做简单的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3. 穴位保健中医讲究“经络”、“经脉”,认为人体有众多的穴位可以调理身体健康。

家长们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穴位保健方法,如按摩迎香穴、涌泉穴等来帮助孩子调整体质,增强免疫力。

4. 中药浴中医认为通过中药浴可以调节体内湿气,增强体质。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中药材如白术、黄芪等进行中药浴,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三、注意事项1. 遵医嘱在给孩子进行中医药保健时,务必遵医嘱。

家长们应该沟通具有中医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保健,切忌盲目使用中药或进行中医调理。

2. 注意环境卫生幼儿园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环境卫生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们要注意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菌传播。

3. 调整作息良好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们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总结回顾:幼儿园中医药保健实用指南在幼儿园阶段,中医药保健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一:足三里
• 足三里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 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 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 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 足三里穴主治疾病:消化器官疾病、牙痛、头痛 、神经痛、心脏病、鼻部疾病、呼吸器官疾病、 食欲不振、胃下垂、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 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腰腿疲劳、 更年期障碍、皮肤粗糙也很有效
自身放松,全掌着力,意念置于掌心,以肚脐 为中心,,缓缓摩动腹部,手法以轻柔,不要带动 皮下组织,以腹膜后腹部有温热感,并层层向内透 热为佳,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健脾助运达到 补元气的功效,有益于全身,对腹胀、消化不良、 减肥、失眠、疲劳等有一定效果。 日常保健多取顺时针,平时大便较稀溏者采用 逆时针摩法。便秘者,多用顺时针摩法。如消化不 良、腹胀适于着重上腹部,腹泻着重于脐周, 便秘、小便不利着重下腹部。 建议饭后一小时或睡前,起床前隔着单一操 作。
穴位三:四神冲穴
• 四神冲穴位置:位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前、后、 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
• 此穴的主治疾病: 现代针灸学记载该穴有醒神 益智、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增强记 忆的功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癫狂、痫症、失眠 、健忘、中风、震颤麻痹、脑炎后遗症、内耳眩 晕症等疾病。。
穴位二:迎香穴
• 迎香穴位置: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 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 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揉迎香穴
⑴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 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 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 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⑷现代研究: 透刺迎香穴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 显优于内服鼻炎康的对照组;低频电脉冲刺激迎香 穴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确切;迎香穴位按摩可 以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指 压迎香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胃肠道排气。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 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 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 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 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 ㈡起居调摄 •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 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 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 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按揉足三里
⑴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 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 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⑷现代研究:证明针灸足三里穴能提高小 鼠运动能力。其机理可能与纠正运动小鼠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节紊乱有关;亦有研究证明与 纠正运动小鼠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⑶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①感冒的预防;②体瘦儿的调养;③ 肥胖儿的调养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增强 体质。 。
• 穴位:学名腧穴。指
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 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 针灸或者推拿、点按、 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 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 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 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 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 、穴道。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 至尾骨末端处。这个部位是中医称之为督 脉的走行主干,督脉有“阳脉之海”、 “总督诸阳”之称,与体内脏腑功能活动 密切相关,而中医儿科的捏脊疗法就是促 使督脉兴奋,督脉开了,脏腑功能就被激 活了,脾运胃纳调整过来了,厌食症自然 好转或治愈。 ⑵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 络的作用。
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就是针对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指导儿童监 护人开展起居活动指导、饮食调养已及常 见穴位的按揉,以达增强儿童身体健康的 目的。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由四部分组成 :①预约儿童监护人,②儿童中医药调养 指导,③传授穴位按揉方法,④记录并纳 入健康档案。按照不同月龄实施,参照本 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
⑶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 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 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宝宝俯卧,后背完全暴露(要注意保暖),操作者位于患儿 一侧,双手呈半握拳状,掌心向下,拳眼相对,以两拇指指面前 1/3处着力,顶住患儿脊背部皮肤,用食指、中指指面向前按, 用拇、食、中三指提捏皮肉;或从下(长强穴两旁)双手交替向 上一松一紧推捏至颈后部(大椎穴两旁),或从大椎两旁起推捏 至长强穴两旁止(宝宝如为实证则从上而下推捏,如为虚证则从 下而上推捏)。此即为捏脊一遍,捏脊的部位在小儿后背,是从 大椎穴至尾骨处的长强穴。也就是沿脊柱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进行推捏。捏脊的操作者应洗净双手,并要剪短指甲,手温应与 患儿体温相近,提捏时动作要轻柔而有连惯性,一定要把肉提起 来,每次稍用力捏提三下,或用少许滑石粉充作润滑剂,以免伤 及小儿皮肤。
谢谢观赏
按揉四神聪穴 ⑴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 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 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1.摩腹 ⑴位置:腹部。 ⑵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 作用。 ⑶ 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 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 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4)操作注意事项: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 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 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日常保健时,顺时针与逆时针摩的次数或时间相等 即可。
(三)四时调摄
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 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 就在《活幼心书》中云:“四时欲得小儿安, 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 疾不相干。”
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 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 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 免保暖过度,提倡 “三分寒”正确理 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 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