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优质课教学设计
《劳动光荣》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树立正
确的劳动观念。
二、教学内容
1.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劳动的种类和方式。
3.劳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4.劳动与社会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勤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新课学习:
(1)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劳动对社会和个人成长的贡献。
(2)介绍不同的劳动种类和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劳动的特点和要求。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以及劳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手工制作、种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
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念。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2.反馈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年级下册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单元计划)
二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主题丰富,内容开放,体现时代特征。每册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中提炼12个劳动主题,每个劳动主题一般包括4个部分:“劳动准备”提供了劳动预备知识、工具材料、劳动计划等方面的准备;“劳动实践”(或“探究实践”“服务实评分: 践”“岗位实践”)呈现了具体的劳动过程,以帮助同学们在亲历劳动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交流协作、探究创新:“分享评价”在评分: 引导学生分享劳动成果、劳动快乐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劳动过程、积累劳动经验;结合劳动实践主题,安排了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获得优秀劳动文化的滋养。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喜爱动手,可塑性很大。我们将着力培养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努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
2.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的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
3.培养他们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5.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评价劳动态度,重点看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细致程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操作和劳动质量。
2、评价劳动成果,注重劳动成果的评价
五、主要措施
(完整word版)劳动教案叠被子
(完整word版)劳动教案叠被子劳动教案:叠被子
介绍
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正确地叠被子,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生
活能力。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研究到正确叠被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了解保持床铺整洁的重要性。
研究目标
1. 理解为什么叠被子是重要的。
2. 学会正确叠被子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自己叠被子,保持床铺整洁。
教学准备
- 教室或宿舍中的床铺
- 展示板或幻灯片
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叠被子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讨论床铺整洁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展示被子的正确叠法:使用展示板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被子的正确叠法。说明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强调细节。
3. 演示叠被子的步骤:选择一名学生或教师进行演示,演示正确叠被子的步骤。同时,解释每个动作的原因和目的。
4. 学生练: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练叠被子的步骤。教师可以在学生练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5. 反思和总结: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强调正确叠被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以及本课程对他们的影响。
扩展活动
- 让学生互相检查叠被子的质量,给予反馈和改进建议。
-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宿舍或家庭环境中保持床铺整洁。
总结
本教案通过教授正确叠被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不仅学会叠被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床铺整洁,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性。正确叠被子的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劳动与技术单元教学设计
劳动与技术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
合作与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和作用,以及按照形式和用途的分类。
2. 劳动与技术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任务探究,让学生发现
和探索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劳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类劳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身边有哪些劳动和技术
的例子?它们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 知识讲解(30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分类,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几个具体案例,如农民的农耕工具、发明家的发明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任务探究(40分钟)
将学生分组,给予一项任务,如设计一个便捷的生活工具、改进一个常见的家用电器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提供指导与帮助。
5. 总结(10分钟)
学生报告任务的成果,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他们的意义和应用,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给予积极的学生肯定与鼓励。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作品,包括设计的创意、实用性、外观美观等。
劳动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劳动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劳动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引言
劳动课是学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课的内容和目标,并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本文将以劳动课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案例为主题,一步一步为读者解析。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的含义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本次教学的大单元主题为“家务劳动”。本单元将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家务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包括劳动的定义、不同家务劳动的内容和方法、节约用水和节能环保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 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图片或实物与劳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劳动的看法。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教材或多媒体展示,简要讲解劳动的分类和家务劳动的内容。
2. 教师通过事例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小组合作实践(60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务劳动作为实践的主题。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设计实践计划,并完成实践任务。
3. 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劳动第二单元《带着家人去秋游》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带着家人去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2.能独立收集信息,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实际需要, 通过计算、比较, 有序思考, 解决一些与秋游有关的实际问题。
3.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所学知识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经济意识, 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 4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制定出游计划
第二课时..............................实施出游计划
第三课时..............................总结经验再出发
第四课时..............................小小导游在长大
第一课时制定出游计划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出游方案, 准备出游物品, 了解出行安全常识。通过感受秋天外出游玩的美好, 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树立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基本的文明意识。
2.具备安排出游计划的能力, 在集体外出活动时具备随机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制订出游方案, 准备出游物品, 了解出行安全常识,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调查的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秋游去]
(1) 提问:同学们,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以往秋天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跟家人或朋友外出游玩呢?
劳动课教案
劳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劳动的分类和特点;
3.掌握一项实用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劳动的概念和意义,劳动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实用劳动技能。
1.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劳动的定义;
–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劳动的分类和特点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手工劳动和机器劳动。
3.实用劳动技能
–学习和掌握一项实用劳动技能;
–例如:编织、剪纸、折纸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劳动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的劳动,如家务劳动、学习劳动、农田劳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分类和特点。
3.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项实用劳动技能进行学习和实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劳动技能,制定学习计划,并完成相关实践任务。
4. 工作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学习和实践的成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实用劳
动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分享,以及课堂上的观察和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
行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探究劳动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实
践一项实用劳动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具体和有趣的实用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中劳动单元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劳动单元教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2.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1.劳动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3.劳动项目的选择与规划;
4.劳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通过观看劳动教育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意愿。
2.知识讲解:
教师针对劳动基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包括劳动的定义、劳动
的分类、劳动的意义等。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可以组织
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植物种植、环境整治等实践活动,让学
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中。
4.项目选择与规划: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进行项目规划,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5.成果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劳动项目后,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自己
的劳动成果和收获。同时,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劳动情况出发,对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
进行评价,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互评,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我发展意识。
2.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
建议和肯定,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劳动能力和素质。
单元劳动教学设计
单元劳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3. 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家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 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反思教学:引导学生对劳动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家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
3. 示范:教师进行家务劳动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流程。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反思:引导学生对劳动过程进行反思,分享感受,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6. 总结: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五、教学评估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评估其家务劳动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分享,评估其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
3. 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估其在家务劳动中的参与度和态度。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第一单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第一单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
劳动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低年级学段的要求,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结合东港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本单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两课时内容,让学生学会穿衣服、洗漱,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小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穿衣服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2)学会洗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教学重点
(1)学会穿裤子、穿袜子、穿外套。
(2)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把手洗干净。
(3)掌握洗脸小技巧。
(4)用合适的牙刷,按照正确的方法,把牙齿刷干净。
3.教学难点
(1)掌握穿衣服的步骤,能快速穿戴整齐。
(2)记住洗手、洗脸、刷牙的方法,并能自己洗漱干净。
(3)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养成劳动好习惯。本单元带领学生从穿衣服、洗漱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学会穿戴整齐,洗刷干净,养成衣着整齐、大方文明的礼仪习惯,保持干净的个人卫生状况。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名自立自强的好少年。
部编人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教案
目标
本单元旨在通过劳动与技术的研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实验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劳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劳动?
2. 技术是什么?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 学会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操作,如剪纸、插花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研究劳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劳动?(15分钟)
- 讲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
重要性。
- 通过讨论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不同形式和种类。
3. 研究技术是什么?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5分钟)
- 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重要性。
- 利用具体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技术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技术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4. 研究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操作(30分钟)
-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剪纸、插花等简单的手工操作。
-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劳动和技术操作的乐趣和意义。
5. 总结(5分钟)
- 简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参与劳动和技术实践,培养对劳动与技术的积极态度。
教学资源
- 图片、实物等引入教学所需素材。
- 剪刀、纸张、花朵等手工材料。
教学评价
-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口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学生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手工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扩展活动
- 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劳动和技术实践,如帮助家人做家务、制作手工作品等。
劳动光荣——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劳动光荣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单元要求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选入了三篇分别叙写袁隆平、张秉贵、钟杨事迹的人物通讯,一篇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以及两首关于乡村劳作的古诗。“劳动光荣”的素养目标为“认识
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
一真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
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
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是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从文体要求上来说需要把握新闻的特点,如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等;学会写作人物
通讯与新闻评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传媒类文体;提升日常社会生
活需要的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上来说,
侧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据此,设计本单元的教学重
点为:
1、梳理第四课三位人物事迹,感受精神,学习和体会工匠精神,体会新闻通讯的报道角度和写作方法。
2、比较人物通讯、消息及新闻评论的异同,学写新闻评论。
3、引导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确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根据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选文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
小学五下劳动教育第四单元盆栽花卉《移栽菊花》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盆栽花卉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
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盆栽花卉”这个主题,编排了《移栽菊花》《扦插月季》《养护多肉植物》三项劳动实践活动课。盆栽花卉是一门既锻炼实践能力又提高生活情趣的园艺活动。本组教材内容丰富,介绍了移栽、扦插、养护等养植盆栽花卉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学习花卉栽培,丰富文化生活,又能增加对大自然的了解,增长科学知识,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做事的好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本单元三个活动的编排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互为拓展内容,课时安排先是准备活动,然后实践体验,接着是小组交流劳动评价,最后流进行拓展提升。在学生已有劳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拓展延伸。
2.教学设计说明:
劳动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本单元在探究面条做法的劳动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问询、实际操作等方式,掌握移栽、扦插、养护等养植盆栽花卉的方法。
(2)培养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讨论、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移栽、扦插、养护的方法和技能,丰富文化生活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做事的好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家务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家务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家务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开展家务劳动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个家务劳动单元教学设计的例子。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家务劳动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清洁卫生、整理物品、洗衣服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10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家务劳动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和关注,让他们认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
老师可以介绍一些与家务劳动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洗衣服的步骤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3.分组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家务劳动任务,如清洁桌子、整理书架等。老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清洁工具和指导,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4.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按照分组任务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操作正确和安全。
5.总结反思(15分钟):
学生完成家务劳动任务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个人反思,看自己在家务劳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6.展示成果(10分钟):
小学劳动教育五上第三单元魅力绳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魅力绳结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
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魅力绳结”这个主题,编排了《同心结》《逃生结》《捆书结》三项劳动实践活动课。绳结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生活技能。绳结的使用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本组教材内容丰富,介绍了同心结和逃生结、捆书结等传统绳结的编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绳结的技能。本单元三个活动的编排并列,绳结的不同用途教授几种不同的绳结,让学生感受传统手工之美,掌握一定的生活实用技能。
2.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制作绳结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初步养成细心编织的好习惯、热爱生活的态度;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手工文化的内涵,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推陈出新。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问询、实际操作等方式,掌握编织同心结、逃生结、捆书结的方法和技能。
(2)培养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讨论、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编织同心结、逃
生结、捆书结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制作绳结的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
(2)学生通过做绳结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学会编织同心结、逃生结、捆书结的方法和技能。
3.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做绳结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劳动第一单元鞋子洗刷刷教学设计
四年级劳动第一单元鞋子洗刷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鞋子洗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学习正确的洗鞋技巧,避免损坏鞋子;
3.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了解不同材质的鞋子需要不同的洗涤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清洁剂和工具;
3.掌握干洗和水洗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10分钟)
老师可以先介绍鞋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鞋子,是什么材质的,鞋底是什么材质的等等。
然后告诉学生们,在我们穿鞋子的时候,鞋子会变得脏兮兮的,需要经常清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正确地洗刷鞋子。
2.实践操作(40分钟)
(1)准备工具和材料
准备清洁剂、清水、软毛刷和布。
(2)分组操作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一双鞋子进行洗涤。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策划和安排,一起来洗鞋子。
(3)操作步骤
①先用刷子将鞋面和鞋底上的泥土和尘土清理干净。
②将清洁剂倒在一盆清水中,将鞋子浸泡在里面,用刷子轻柔地刷洗鞋面。
③用清水将鞋子冲洗干净,再用布将鞋子擦干。
3.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们交流和总结一下本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引导学生们总结正确的洗鞋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操作,学生们掌握了正确的洗鞋技巧,并且培养了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概括: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献
通过“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我们了解到: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在人物通讯中,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普通售货员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科学家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所有这些,都展现了优秀的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新闻评论依据的新闻事实,新时代的劳动者坚守工匠精神,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通读本单元的课文,概括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通过怎样的不懈努力,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可以用表格、演示文稿或纲要的形式整理,在班级汇报。
学习活动二:
梳理与探究: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
阅读本单元的文本,可以发现:优秀的劳动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们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坚守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的高超技艺,体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来自于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自古至今,劳作的辛勤,丰收的喜悦,劳动塑造了人的思想品格,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劳动者诚实地劳动,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可以在阅读概括单元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单元各文本,分析其中体现的劳动者的精神品格,感受其中表现的劳动中的欢乐与情趣,从而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在分析文本中表现的优秀劳动者内在精神动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梳理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查找资料,如探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等。可以指导学生就梳理与探究的成果,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论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交流后再整理汇总。
学习活动三:
感悟与分析:报道典型人物,评论社会热点
阅读与概括,梳理与探究的学习过程,必然会导向对单元文本的深层阅读,阅读人物通讯,就自然会有新闻场景生动再现,先锋人物风范长存之感;分析新闻评论,自然会理解其针对性和指导性。这些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分析这些实用性文本的特点,学习并掌握其表达方式,感受其具有的表达的效果,需要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三篇通讯展现了三位杰出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在这三篇典范性的作品中,作者“以事写人”,运用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多方采集材料表现人物的事迹和形象;运用标题揭示英雄模范人物的特点,或运用小标题及概括性的句子多角度分层地组织材料;记者直接以精当的议论表明观点,表达情感。这些新闻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三位英雄模范人物风范长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发现并分析这些特点,感受新闻中再现的
情景,表现的细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先锋人物的形象。
本单元中的新闻评论既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依据新闻事实、现实需要提出观点主张,逻辑严密地进行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将学习笔记与资料整理成文,使获得的知识结构化,提高媒介素养。
学习活动四:
弘扬与树立:薪火相传、不负韶华
在深层阅读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单元导语”“阅读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相关要求: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学习杰出劳动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学习坚守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爱岗敬业、尽心竭力、创新引领、臻于至善的时代精神,自觉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在自己的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力争将来能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如阅读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资料,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深入学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论,加深对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这项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加深对于单元人文主题的理解,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布置学习任务:访问一位劳动模范或身边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把他的事迹与品格介绍给同学,并说说对自己的影响。
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学习任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研读第4课的三篇通讯,搜集相关评选资料,讨论: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任务一: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讨论、明确:首先是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做出的贡献,其次是他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还有他们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完成这个活动,可以参照“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题研讨活动
的学习活动一进行,内容为“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献”,方法为对文本相关内容的阅读与概括,并借助拓展阅读进行。
任务二:他们何以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使自己成为能感动中国的人?
讨论、明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完成这个活动,可以参照“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题研讨活动的学习活动二进行,对文本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探究,理解优秀劳动者内在的思想品格、精神动力。
任务三:我们是怎么了解他们的?
讨论、明确:就课程学习而言,主要是这三篇通讯对他们的报道。从这个角度思考与探究新闻传播的方法和效果。比如:通讯中有记者通过多方调查报道的
客观新闻事实,有他们的典型事迹及典型细节,有他们的语言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记者在报道中表达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等。还应注意的是,有时限于知识范围和专业背景,我们对他们杰出的贡献的价值并不理解,比如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植物基因库的意义等,是记者在通讯中以非专业读者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介绍他们的成果。
任务四:他们感动中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讨论、明确:这个任务就是完成单元导语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要认真思考这一要求,学习优秀劳动者,关注社会的发展,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