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使用情况征求意见表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
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
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
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直接威胁。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 证实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此都高度重视,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关乎世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冷害、冻害、寒害、暴雪、冰雹、大雾、暴雷、龙卷、大风、热浪、沙尘暴、干热风、连阴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尤其是近年天气经常走极端,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水利局、气象单位、广播电视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等的重要施政内容。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本语音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字转语音应急广播”和“无线LED 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
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气象灾害预警广播设计原则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方案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
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
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先进科学性:充分利用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气象、农业、科技等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发布需要,而且能够作为国家三农服务政策宣传的舆论媒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载体和舆论支撑。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3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
二、灾害类别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7类。
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
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专业资料..专业资料.四、灾情填报规范(一)总体要求及说明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二)基本信息字段1:“记录编号”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字段6:“联系电话”填写填报人的联系电话,如填写办公电话需包含区号;(三)灾情信息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字段9:“事件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1501表示2015年某种灾害的第1次过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件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如果该事件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件编号由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全国天气气候事件过程编写确定;字段10、字段11:“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字段12:“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字段13、字段14:“气象条件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字段15:“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和受众情况;字段16:“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和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字段17:“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18:“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19:“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受伤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20:“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应对灾害期间离开其住所转移到其他地方的人口数量;字段21:“倒塌房屋数”指因灾导致房屋两面以上墙壁坍塌,或房顶坍塌,或房屋结构濒于崩溃、倒毁,必须进行拆除重建的房屋数量;字段2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次灾害造成的全社会各种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但因灾停产、停运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不统计在内)。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必需品, 通过手 机提 供 气 象 灾害 监 测 预警 服 务成 为
一
系统 使 用 C / S构 架 , 以S Q L s e r v e r及 A C C E S S
种更 为便 捷 的方 式 。本 系 统 的 开 发 应 用 即是 基
为后台数据库 , 以D e I p h i 为前台开发平 台, 结合 S Q L 结构化查询语言 , 以A P I 数据库接 口方式进行数据 信息的推送。软件 以 自动执行 方式主动通过手机 短信 实现 及 时 报 警 、 预警 , 并 能 接 收 用 户 的 短信 实 现互 动查 询 , 可 服务 于气 象 服务 人 员 、 预报人员、 地 方 应急 部 门、 专 业 气 象 服 务 部 门 等 对 象 。 系 统 按 《 云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级发布办法》 实现了 1
h短历 时强 降水 预 警 、 3 h 、 6 h 、 1 2 h暴 雨 ( 高温、 寒 潮、 大风) 各 色预警 提示 及实况 通报 , 每天 2 4 h高温 ( 低温 、 降水 ) 排 行通报 、 监 测 站点 数 据缺 测 通报 、 监
测站 点维 护报 警 ( 电池 告 警 ) 、 注 册手 机 用 户信 息 维
l 引言
移动通 信技 术 高速 发 展 , 国内 的手 机普 及 率 差
不 多达 到了 7 5 %, 成为人们 F t 常生 活 中不 可 或缺 的
服务 , 预警系统则按《 云南 省气象灾 害预 警信号分 级发布办法》 生成预警信息及接收用户互动信息并 反 馈气象 信息查 询 结果 , 通过 A P I 接 口服务 提 交 给
于移动 代理服 务器 MA S进行监 测预警 信 息发 布 , 能 及时快 捷 的把 监 测 预 警 、 业务维护通报、 查 询 结 果
气象行业服务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气象行业服务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大风(沙尘暴)、寒潮、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4. 决策气象服务关注的重点工作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和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保障服务工作。
5.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6. 《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预警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 4 级,从重到轻的颜色分别以___红____、____橙____、____黄____、蓝_表示。
7. 自2011年5月17日起,全省各地区灾害天气预警短信的采编、录入上传工作调整由各市、县气象局负责,各市、县气象局须对预警短信的内容、时效负责。
8. 新闻单位接到同级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通过广播、电视、显示屏、网络等方式,在15 分钟内向公众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9.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__名称___、图标、含义和防御指引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霾等共10类。
10. 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主管机构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11.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12.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提到,2010年,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有一名气象协理员,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乡建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75%的村(屯)要设有气象信息员。
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及优化处理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是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优化处理建议,以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1、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2018年,吉林省共报送气象服务信息2379期,发布各类气象灾害和衍生、次生灾害预警2800余条,启动应急响应7次。
针对松原地震、长岭龙卷风,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实施了全过程、逐小时连续监测和跟踪服务。
汛期4个台风影响吉林省,6次引发大范围暴雨天气,历史罕见。
吉林省气象局有效发挥了气象预报预警“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特别是提前72小时较准确预报台风“苏力”、“西马仑”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吉林省委省政府据此提前安排紧急转移人口27734人,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等极端后果。
2018年吉林省积极应对春夏旱情,全力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
采取东北区域飞机联合作业和多手段立体作业等措施,全年实施飞机增雨作业67架次、地面增雨作业617次,共增加降水约3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和解除了旱情。
开展地面防雹作业1160次,减少雹灾损失近2亿元。
实施了中朝边境森林扑火双机增雨作业。
区域人影中心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春旱、大兴安岭扑火、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上海“进博会”等区域飞机协同联合作业,取得良好效果。
2、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1)气象监测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和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过程中同完善的监测网络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在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发展方面,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较于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的快速、准确、高效、及时方面的需求间还有一些差距存在。
当前,吉林省境内基本都是根据行政区划对监测网点进行布局,每个乡镇都安装有一个区域自动站。
因地形地貌和局地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使得气象灾害的多发地段和敏感地段的跟踪监测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区域自动站只能实现对降水量、温度、风向风速的观测,很难为政府部门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与效果分析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现状与效果分析作者:刘红涛苏俊辉乐静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8期摘要当前,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虚警现象,精细到乡镇街道的难度更大。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现状与效果,通过分析鄠邑区过去2年预警信号的发布情况和服务受众体反馈情况,挖掘县级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气象预警信息在精细到镇街服务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鄠邑区气象预警发布效果。
关键词预警信号;发布现状;效果评估;鄠邑区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160-03气象灾害预警是氣象部门为社会公众提供应对重大气象灾害、指导开展灾害风险防范,从而规避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服务。
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预报技术的提升,气象预警信息准确度明显提高,而预警信号发布数量也持续增加,尤其是2021年河南郑州“7·20”暴雨事件后,各级政府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关注度空前提升。
为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各地纷纷采取“以预报为令”、将各类应急预案与气象预警信号“硬挂钩”的措施,这就需要预警信号的发布尽量准确、及时。
但受科技水平和自然规律复杂性的限制,气象预警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情况,如虚报、空报、漏报等。
当前,发布到县的预警信号已经不可避免出现虚警的情况,精细到乡镇街道的难度更大。
国内学者杨荣芳等[1]利用2015—2018年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资料,分析得出了近4年河北省各类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发布频次。
陈周旺等[2]采用逐年数据纵向对比和市内县域横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2013—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类发布次数、不同等级发布次数和县域时空分布。
乐静等[3]以鄠邑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例,分析了县级气象预警等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气象预警发布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等建议。
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9.31•【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及本市管辖的海域内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包含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大风、冰雹、雷电、干旱、火险、地质灾害等十二类。
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的气象灾害,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识。
第四条预警信号由深圳市气象局统一发布或与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并根据影响区域、程度等情况,发布全市或区、街道等行政区域的预警信号。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预警信号。
第五条本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2121气象专线等媒体应当在收到市气象局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后15分钟内向公众传播。
电视台、广播电台应按照有关规定的频次传播最新预警信息。
任何单位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部门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当确保通过其公用通信网络传递的预警信号传递畅通。
第六条本市交通、卫生、公安、民政、教育、旅游、水务、城管、口岸、应急等各级有关部门应按照发布规定加大预警信息传播力度,拓宽传播渠道。
第七条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预警信号发布的管理工作,加强预警发布能力建设,制定预警预案,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预警和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
第八条市、区、街道各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防御预案,组织实施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法律法规,根据预警信号及其防御措施及时采取气象灾害防范应对。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分析》答案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分析:成绩: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中华人民国气象法》自2000年 1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国气象法》规定,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大风(沙尘暴)、寒潮、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4.决策气象服务关注的重点工作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和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保障服务工作。
5.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6.《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预警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 4 级,从重到轻的颜色分别以___红____、____橙____、____黄____、蓝 _表示。
7.自2011年5月17日起,全省各地区灾害天气预警短信的采编、录入上传工作调整由各市、县气象局负责,各市、县气象局须对预警短信的容、时效负责。
8.新闻单位接到同级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通过广播、电视、显示屏、网络等方式,在15分钟向公众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9.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__名称___、图标、含义和防御指引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霾等共10类。
10.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主管机构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容。
12.《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提到,2010年,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有一名气象协理员,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乡建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75%的村(屯)要设有气象信息员。
气象灾害情况报告模板
气象灾害情况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旨在汇报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
通过分析气象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信息和应对建议。
2. 时间和地点信息- 时间:[填写具体起止时间]- 地点:[填写具体地点,包括国家、城市或具体地区]3. 气象灾害类型和规模根据气象灾害的具体类型和规模进行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3.1 暴雨和洪水- 暴雨情况:[填写暴雨的降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洪水情况:[填写洪水的范围、水位和影响范围等信息]3.2 台风和飓风- 台风情况:[填写台风的编号、强度、路径和影响范围等信息]- 飓风情况:[填写飓风的名称、级别和目标地区等信息]3.3 干旱和沙尘暴- 干旱情况:[填写干旱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影响农作物等信息]- 沙尘暴情况:[填写沙尘暴的强度、范围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信息] 3.4 霜冻和寒潮- 霜冻情况:[填写霜冻的温度、持续时间和农作物受损情况等信息] - 寒潮情况:[填写寒潮的强度、范围和对人畜生活的影响等信息] 3.5 其他- 其他灾害情况:[填写其他类型的灾害情况,如雷暴、冰雹、龙卷风等]4. 对人财物的影响根据气象灾害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描述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人员伤亡情况:[填写受伤或死亡人数和失踪人数等相关信息]- 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失:[填写因灾害导致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桥梁损坏等相关信息]- 农作物和畜禽损失:[填写因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畜禽死亡等相关信息]- 经济损失:[填写因灾害导致的经济活动受阻、停工停产等相关信息] 5. 应对措施和建议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和规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预警和监测体系:[建议改进气象灾害的预警和监测体系,提高预警准确性]- 紧急救援和安全疏散:[建议加强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疏散安全性]- 基础设施保护和修复:[建议强化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并及时进行修复]- 农业保险和灾后恢复:[建议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帮助农民恢复灾后生产]-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建议加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6. 结语本报告对本期间的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
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8.24•【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措施和设施保护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干旱、雷电、暴雨(雪)、大风、大雾、高温、冰雹、沙尘暴、连阴雨、霜冻、低温、冻雨、寒潮等所造成的灾害。
第三条[防御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实行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组织气象台(站)开展气候变化分析和气候影响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防御宣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向社会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
第七条[社会参与] 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的防御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气象主管机构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措施和设施保护第八条[防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基础数据库,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4•【字号】川办发[2012]12号•【施行日期】2012.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2]12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的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预警信息快捷发布与传播体系建设,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发布高效、传播顺畅。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布,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特别是覆盖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一)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
坚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部门联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建设我省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大中型水库、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域、兰成渝重要输油管道沿线、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大型水电送出通道和能源基地、“一极一轴一区块”等重点区域以及川西高原和盆周山地气象观测资料稀疏区,加密自动观测站网,到2015年实现全省气象灾害防御关键区监测站点平均间距缩小到5公里。
气象建设意见书
气象建设意见书尊敬的xx省气象局:我是一名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深切感受到气象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为此,我有几点关于气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首先,我建议加强气象监测设施和技术的更新换代。
当前,气象设备和仪器的检测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我认为应当投入更多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设备和技术,提高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其次,我认为在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不同部门和单位所拥有的气象数据互相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共享和交流,造成了信息孤岛的状态。
这就导致了各个单位在气象预测和应对灾害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因此,我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气象数据平台,将各个单位所拥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以便更好地进行天气预测和应对灾害等工作。
另外,我注意到目前的气象预警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某些时候,当天气突发变化或者发生灾害时,预警信息的发布的速度和准确度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和及时性。
要加强预警系统的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判断能力,以便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最后,我希望气象局能够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天气的变化非常关注,但由于信息传播不畅和沟通渠道不畅通,人们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到气象信息。
因此,我建议气象局加强与公众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如建立微信公众号、举办气象讲座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天气信息和气象知识,增加公众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气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以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衷心祝愿xx省气象局工作顺利,再创佳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86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86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已经2013年9月9日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XXX2013年9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绩效考核。
第四条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国土资源、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广播电视、教育、民航空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应当确定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气象灾害信息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应急联络、灾害报告、气象科普宣传等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并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气象灾害保险。
气象灾害证明申报表(单位申请空表)
申报日期:2019年×月××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广州××公司(按照申报单位名称填写并加盖公章)
身份证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个人填写身份证号码,单位填写信用代码
法人代表
xxxx
联系人
xxxxx
联系人电话
13000000000
联系人身份证号
xxxxxxxxxxxx
申请内容
申请×月×日×时至×月×日×时受损物(按照实际填写,如汽车、房屋等)附近的雨量、风力、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申请人根据气象证明需求方的需求,填写列举的气象要素中一种或多种)。
×月×日暴雨后水淹地下室,停放在地下室的XX汽车进水,发动机(按实际受损情况写)损坏。
申报人(签名):xxxxxx
日期:2019年×月×日
注:1.申请事由在对应的□内打√。
2.气象证明是结论性的内容,如需气象资料,请按气象资料事项办理。
申请事由
√□用于保险理赔□用于诉讼等司法取×路×号
事故发生时间
×月×日12:00-15:00
事故发生地点
广州市××区×镇(街)××路×号
人员伤亡情况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设备损坏情况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
××万元
事故发生概况:
中国气象局关于下发《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下发《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4.08.16•【文号】气发[2004]206号•【施行日期】2004.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下发《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04]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为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制订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现通知如下:(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组织做好此项工作。
及时、准确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管理,提高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本“试行办法”内容和实质。
对于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大中城市等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应先行抓紧推进实施此项工作。
对于条件不太成熟的地区或不太成熟的项目,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条件推进此项工作。
同时,要加强宣传,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解决好预警信号的发布途径。
(三)对于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应在年底前,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修改目前已实施的试行办法,确保在明年全国范围有统一的标准,保证此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要严格按“试行办法”的标准开展此项工作。
对于如暴雨、高温等允许局部地区制订地方预警标准的,需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五)本“试行办法”涉及的灾害预警产品的制作,按中国气象局有关文件执行。
附件: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二00四年八月十六日附件: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征求意见
一、前言为提高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气象灾害特点,特制定本征求意见稿。
现将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编制目的1.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2. 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6.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参照本预案执行。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2. 明确各级气象部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确保应急响应工作有序进行;3.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监测预警1. 加强气象监测,提高监测预报准确率;2.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3.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覆盖范围。
七、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2. 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3. 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4. 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八、后期处置1. 开展灾害评估,分析灾害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 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指导灾区开展恢复重建工作;3.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8年修正)
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2年7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防御,是指对干旱、暴雨(雪)、寒潮、雷电、冰雹、低温、霜冻、连阴雨、大风、大雾和高温等造成的气象灾害开展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研究和防灾、减灾的活动。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普及防御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防御,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气象灾害保险。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西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08.12.16•【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防御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雪)、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风、龙卷风、沙尘暴、寒潮、低温、霜冻、冰冻、大雾、霾等天气气候及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灾害。
洪涝等水旱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巨浪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作用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工合作、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挥协调机制,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省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全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五条[规划和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
、第六条[科研、合作交流] 省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各类气象灾害标准以及防御技术规范,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培育气象信息服务市场,促进气象信息服务有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依法实行统一发布制度,按照《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术语、定义)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服务,是指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利用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加工形成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并向其提供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是指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管理职责)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政策)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组建气象服务单位, 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保障各类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设立条件、基本气象资料和基本气象预报产品使用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
鼓励发展气象信息产业,建立气象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吸引社会和民营资金、资本支持气象信息产业发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
第六条(遵循原则)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备案管理)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登记执照之日起二十日内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备案统计与公示制度。
第八条(备案要求)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单位申请备案时需提供以下材料:(一)单位身份证明;(二)营业场所证明;(三)本单位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技术人员信息;(四)信息服务提供方式和范围说明;(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使用情况征求意见表
单位(公章):XX镇人民政府
1.每天是否能够按时接收到天气预报和气象实况信息
答:每天都能够按时接受到天气预报和气象实况信息。
2.是否能够及时收到带有语音提示的气象预警信息?
答:能够接收到语音提示的气象预警信息。
3.气象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是否起到预警作用?
答: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4.乡镇在接收到预警信号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根据预警信息安排好相关工作。
5.天气预报对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预报及时,尤其是有重大气象预警能够及时通报。可以做到及时告之各村做好防御准备。
6.对气象服务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1、信息显示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的降雨量与我镇水利监测的降雨量误差太大,我镇是采用人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