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18秋季学期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共21张PPT)

2018年秋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共21张PPT)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 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 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 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 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 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 水法遗址前,就是小时候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 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5.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句。并(4列分复) 句
(1)我们既要放下包袱,又要开动机器。(
)
选择复句
(2)冬至以来,这里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
(3)他瘦得教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 转折复句 )
(4)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因果复句 )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第二单元
人教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晨曦.( xī )
箱箧.( qiè )
珐.琅( fà )
惊骇.( hài )
瞥.见( piē )
制cái( 裁 )
jié( 劫 )掠
liáo( 缭 )乱
zān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赃 )物
2.从感情色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 一项是( B )(4分)
雨果:__英__法__联__军__已__把__圆__明__园__洗__劫__一__空___ 中国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法强盗侵我领土,夺我国宝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__7 敬业与乐业___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___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___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___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___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二)新授(详备)1.检查预习情况(1)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所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创办于1918年5月,住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

三、教学策略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的作品达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

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家书》于1981整理出版后,为众多读者所注目。

(2)写作背景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

通信时间12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3)傅聪简介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1954年赴波兰留学。

1959年起为艺术背井离乡,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初三语文教案-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7课《傅雷家书

初三语文教案-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7课《傅雷家书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5一、名师说课这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之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之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这篇课文从两个方面表达出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尽管写作年代不同,写作内容不同,但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倒,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这一主旋律将这两封信融汇贯穿了起来,足见编者的良苦用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故阅读这两封家书,除了可以充分感受到傅雷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外,对于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做怎样的一个人也是有极大启示的,故教学时可以据此来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为他们打开一片精神的空间领域。

此外,由于本文是书信,书面色彩较浓,抒情、描写也比较细腻。

又由于书信写作时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斟酌,故表达时逻辑性强,思维严密,且作者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多了一种如朋友谈心般的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关心,少了一份长辈训诫时的严肃克板、不可抗拒的威严,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同时,又蕴涵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如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几处的议论就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但由于九年级学生毕竟只有14、15岁,尚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神体验,故这几处语句,学生的理解可能难以达到所预想的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不可随便带过,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以免学生对久远的时代感到隔膜,感到思想的过度抽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本文的观点与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4.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本文的观点与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面对初三的时间紧、科目繁多、知识难度增大的压力,你是否有过读书累,读书苦的想法呢?有没有面对学习的大山想要贪图一时的安逸而放弃呢?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大师给我们各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同学来探讨读书的苦与累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一道去听听大师怎么说的吧!二、自主预习1.积累加点字音:蛀(zhù) 赦免(shè)禅师(chán)旁骛(wù)秘诀(jué) 亵渎(xièdú)承蜩(tiáo)佝偻(ɡōu lóu)骈进(pián)层累(lěi)解剖(pōu)教诲(huì)罪孽(niè)拣择(jiǎn)强聒不舍(ɡuō)2.积累下列词语意思:断章取义: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贬义)不二法门: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心无旁骛: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褒义)亵渎:(态度)轻慢,不尊重。

(贬义)骈进:并进,一起前进。

强聒不舍:硬要啰唆个不停。

聒,喧扰。

(贬义)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贬义)浪荡:不从事正当的事情,不约束言语行动。

(贬义)3.请学生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4、作者举“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有何目的?作者为什么要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而不举其他人的?(选作)15分
5、能力提高:请仿照下面形式,用“父爱是……”也写三句。10分(选作)
父爱是一片天,让我的理想放飞;
父爱是一个洋,给我无边的温暖;
父爱是一架梯,助我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
仿句: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要从“坚强”字词的含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生发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品思想。如何面对人生得失。
2、学法提示:体会思想核心,最总达到人性最高境界。
3、学法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学会依托课文,联系上下文从文本中找人性的闪光点。
4、要联系伟人的思想和情怀去体会他们纯洁无瑕、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四、到底鹿死谁手,花落谁家,我们将决战第三关:过关斩将,全组总动员。老师分配小组讨论任务,并巡回指导讨论。然后小组抽号回答。
(一)1、学法提示:一定要读懂写作的背景。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
2、学法提示:明白作者的写信的意图。启发我们写作也要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3、学法提示:体会傅雷的爱子之情。并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怀和对子寄予的情感。
1.理解挫折
2.平衡心理泰然外之
3.正视错误理智分析
坚强
第二封信
1.祝贺
2.艺术无止境
3.从民族文化中吸氧
怀有赤子之心
教学反思:现在书信很少,学生相同的体会和感受不多,只能以类似的感情共鸣引发学生。另外父母和子女隔阂很深,有明显的代沟,大多学生明显对父母不满。因而这也是教育学生,学习与家长沟通的好教材。只是学生太渴望傅雷那样的家长,对“朋友”似父子关系羡慕不已。这更需要引导去沟通,多和父母谈谈心,换个角度去理解父母的深情,会有另外的发现和收获。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区分观点和材料、论点和论题;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2.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区分论点和论题,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

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二、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人物。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

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3文体介绍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

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己概括。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7课《敬业与乐业》(分层作业)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7课《敬业与乐业》(分层作业)

07《敬业与乐业》分层作业一、基础与积累1.(2022·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调和(tiáo) 郝免(shè) 妄想(wàng) 解剖(pō)B.教诲(huì) 禅师(chán) 佝偻(lóu) 倘若(tǎng)C.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鹜(wù) 喉咙(hóu)D.杜绝(dù) 咽气(yè) 秘决(jué) 羡慕(xià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

A.“剖”应读“pōu”,“郝”应为“赦”;C.“骈”应读“pián”,“鹜”应为“骛”;D.“咽”应读“yàn”,“决”应为“诀”。

故选B。

2.(2022·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拣择披沙拣金旁骛趋之若鹜B.教诲风雨如晦发奋发愤忘食C.执笔明火执仗征引直接了当D.烦闷要言不烦曲折委曲求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准确辨析的能力。

C. “接”应写作“截”。

3.(2022·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选项中,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乐.业/音乐.哭丧./丧.心病狂断章.取义/东张.西望B.教.诲/教.书德行./言行.相顾佝偻.丈人/伛偻.提携C.调.和/调.动禅.让/百丈禅.师发.愤忘食/令人发.指D.儒.门/孺.子厌恶./恶.性循环饱食.终日/食.古不化【答案】C【解析】A.lè/yuè,sāng/sàng,zhāng/ zhāng;B.jiào/jiāo,xíng/ xíng,lóu/lǚ;C.tiáo/diào,shàn/chán,fā/fà;D.rú/ rú,wù/è,shí/shí;故选C。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论证思路。

2.把握观点,区分文中的论据类型,并体会其作用。

3.体会演讲语言通俗易懂、周密准确的特点。

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备课思路初读感知理结构--深入研讨析论证--唇枪舌战悟乐趣--精读感悟赏语言--分层作业提能力。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议论文和演讲稿都不陌生,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和分析文章运用到的论据,体会多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少,对于为什么要敬业和乐业、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敬业、乐业难于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放在了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体会演讲语言通俗易懂、周密准确的特点。

在情感态度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要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00年前,一位著名学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虽时隔久远,但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启超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

.【过渡:学习先哲文章,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这节课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请同学们齐读】二、【过渡语:让我们在目标的引领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三、初读感知理结构请同学跳读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1.请画出文中各段的中心语句。

2.作者提出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的?3.理清本文的结构。

【过渡语: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把文中每段的中心语句都找到了。

看看找对了吗?】本文作为议论文,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如何找出作者的观点呢?如何确定议论性文章的的观点的方法】1.作者的见解、态度、表判断的陈述句。

2.标志性语言,如:“我确信"“是”“要"“总之”“"由此可见等。

3借助表明文章层次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观点的。

4.关注观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等。

根据老师给出的方法,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而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是用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的,就是本文的分论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初读文章,掌握文中重点词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明确作者观点(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四)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深入探究,体会演讲词语言方面的特点(六)积累敬业乐业的事例二、教学准备多媒体、导学案、教案、课件三、涉及相关原知识补习(一)流程;预习时由学生自行或在组长或在老师帮助下完成。

上课时或通过抽签、游戏等,公平选出同学A展示、公平选出同学B 补充,最后教师通过教具、学具、课件等进行总结。

(二)补习内容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的特点:1.口语性较强;2.注意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3.有较强的鼓动性和感染性。

议论文常识积累:议论性文章就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一个话题阐发自己看法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说理。

所以“议论性文章”包含我们平时所说的议论文,包括说理散文以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1. 表达方式:议论2.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注意:论题与论点的区别:①定义不同论题是有待于我们证明的命题,仅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它并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和主张,只是限定了文章论述的内容和范围,论题是对论点的限定。

同一论题,可以有不同的论点,两者相互依存。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有的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对论题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论点是对论题的答复。

②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必须是正确、鲜明、有针对性的,是要符合客观的实际,符合科学的真理,符合马列主义,它的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要清楚,不能带有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是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语文教案)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

(语文教案)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

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吗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

一起看看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欢送查阅!初三汉语上册第七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时节啊!那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啊!生: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师: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还有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要听听啊二、欣赏朗读,初步感受诗情。

(师朗诵。

)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翻开语文书46页,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初读课文。

生:读课文。

(教师关注)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透过文字和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

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吴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利。

谁能像她那样带夏老师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分别指名读二、三、四、五小节)师:哪些小朋友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小朋友,咱们一起来!生读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从远方匆匆地去,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俺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

找“声音〞。

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俺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板书:黄叶刷刷蟋蟀蛐蛐大雁叮咛秋风歌吟四、读、悟、想。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展示、朗读交流。

生:好妈妈俺要走了,你珍重啊。

师:那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小朋友们,用你们自身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生自由读课文并配上动作)(2)生:俺喜欢“叮咛〞。

俺来读。

(生读)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俺亲爱的朋友,好好珍重,明年再相会。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教 具:多媒体
课 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赛前热身:
1、小组分工合作了解相关资料。
2、认真预习,夯实基础。有备无患。
3、美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意味。
4、带着下列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阅读两封信。
这两封信分别写在什么时候?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关:基础大比拼(预习检查,每小组抽出3人被检查,3人检查对抗组。)
一、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活跃情境思维。从总体上贴近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引入情景。
二、主要是夯实课前预习,面向全体学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从杜郎口的经验来看,预习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老师一开始是通过逼着预习,以形成自觉自愿的去预习。基础的东西是不要课堂讲的,自学可以完成,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美读课文,体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界。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什么是赤子之心?你能否结合家书内容谈谈什么样的心灵才能称得上是“赤子之心”?
4、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能想象出赤子会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能否举出例子加深理解
(三).感悟亲情,体会父子情深
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回答)
(二)1、要从“坚强”字词的含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生发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品思想。如何面对人生得失。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

7.《傅雷家书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佳词丽句,品味语言的美。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涕泗..()横流2. 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课堂探究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2. 两封家书有何异同?(从背景、语气、中心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

)4. 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5. 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是什么?也就是说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6.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对感情?7.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8.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他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中呢?他还写了什么?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谀.()词(2)扶掖.()(3)借鉴.()(4)庸碌.()2.根据课文填空。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________,一半靠________,但只要________,就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3.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

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

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

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讲学稿反思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讲学稿反思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讲学稿反思《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讲学稿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讲学稿七敬业与乐业【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习难点】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2、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3、文体知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属于议论文)演讲的主要特点: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解剖()亵渎()()强聒()骈()进佝偻()()教诲()禅()师容赦()承蜩()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D:道理极容易明白()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3、⑴、《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并能够仿照课文,运用恰当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积累名言警句,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标清自然段,浏览课文,圈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二、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者。

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梁启超之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革新思想,演讲是重要手段之一。

1922年,是梁启超的“演讲年”,他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演讲之外,还应邀到天津、南京、长沙等地发表演说。

这年8月,他应黄炎培校长的邀请,来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了一场演讲。

三、读出观点,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明确观点。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演讲的相关知识。

我们知道演讲要看对象,要根据听众的特点,抓住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演讲的主题,阐发观点,感染听众。

本次演讲的对象是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

中国的主流观念对职业教育一直存有偏见,“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根深蒂固,直到洋务运动时期,职业教育才开始萌芽,一些职业教育者有着“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错误观点。

1918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他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是“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梁启超先生参与了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建,是黄炎培校长教育理念的赞同者。

他应邀来做演讲了,他给这些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从事普通职业的学生讲了一些道理——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明确中心论点。

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3个问题,层次清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文短意长。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典型的议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辨能力,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习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结问以及段落层次;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从内容上来说,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敬业乐业"的生话原则,从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两方面,能够深化学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上课之前,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结构分几部分。

课上,要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并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词的口语特色。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敢于对文本进行质疑,并能在互相讨论争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3.熟悉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语:背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课时
突破方法:
通过分析层次结构的方法,利用图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体悟。

突破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尤其是第一封信),学生容易理
少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神体验而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尤其是面对
成功的时候更要坚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作一些适当的
点拨。

教学过程[来源:Z,xx,]
第1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
钢琴家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财富。

那一封封家信,以它浓浓的人
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父子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动人的旋律吧。

二、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激情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虽然是速读课文,但是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深深刻入自己内心,引起自己巨大触动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看图解,辅助理解:
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脱。

术的更高境界。

:]
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怎样得出结论的。

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