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 含

合集下载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8)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

”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2.(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7)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3.(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6)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这一赔款( )A.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

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

”这一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5.(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28)1935年10月日本提出:“一、中国应彻底取缔排日,抛弃依赖欧美国家的政策,实施亲日政策;二、中国承认满洲国,加强华北与满洲国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融通与提携;三、在中国与外蒙接壤地带,依日方要求实施中日共同防共”,史称“广田三原则”。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近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近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辛亥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强调( )A.必须继续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B.政治革命的彻底性和长期性C.要从思想上肃清旧的封建思想D.要用马克思主义彻底改造中中国旧的思想2.(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许多刊物中以《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等文章来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

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3.(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了《迎接龙的挑战》的明信片.下列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势力深入长江沿岸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D.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4.(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5.(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

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

”该材料可说明()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6.(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许多刊物中以《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等文章来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含解析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含解析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一、选择题1.(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25)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A.“恻隐之心”B.“心即理”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25)《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3.(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4.(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5.(2016·湖北荆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4)“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科技文艺)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科技文艺)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2016·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

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B.社会发展的规律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2.(2016·浙江绍兴一模)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3.(2016·云南一模)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4.(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

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5.(2016·山西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

这折射出(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6.(2016·江苏常州一模)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 )A.佛、道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7.(2016·广东汕头二模)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文明) W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文明) W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

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2.(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

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

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

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

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3.(2016·湖北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4.(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儒学)含答案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儒学)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儒学)一、选择题1.(2016·山西太原一模)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2.(2016·湖北黄冈二模)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

以“仁”为思想核心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

(2016·江西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 )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

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D。

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4。

(2016·贵州一模)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这表明( )A.孔子祭祀规格不断提高B.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5。

(2016·甘肃兰州二模)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C。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

湖北省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稳派教育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B.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C.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D.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玉器并非商周时王赐给诸侯的主要礼物形式,故A项错误;从“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玉成为个人政治地位的象征,从“君子于玉比德焉”可以看出玉成为道德素养的一种物化表象,利于维护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神,看不出神秘主义色彩,故C项错误;王和贵族皆可佩玉,并非贵族阶层专用礼器,故D项错误。

【答案】B25.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

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

”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

这反映了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试题解析】唐朝前期的谱牒修撰反映出门第观念和相关的选官方式依然存在,但从《姓氏录》中收录的姓氏减少、范围缩小可以看出,门阀力量有所削弱,故A项正确;唐朝实行科举制,门第观念逐渐削弱,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新门阀力量发展,魏晋时期旧世族已经走向衰落,故C项错误;唐朝科举制的实行使得社会流上下动性增强,故D项错误。

【答案】A26.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现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现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现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黄冈一模·30)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2.(2016·湖北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33)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人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人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宪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经建成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D.国民收人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3.(2016·湖北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28)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4.(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3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联合备课成果——选择题试题重组古代中国文化史基础题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联合备课成果——选择题试题重组古代中国文化史基础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联合备课成果——试题重组古代中国文化史基础题1.(2015·河北高三1月质量监测·24)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2.(2015·河南南阳高三期末·25)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3.(2015·广东汕头高一期末·4)“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4.(2015·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

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

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

”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5.(2015·河南商丘二模·24)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6·湖北襄阳一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现在再把汉唐两代的经济财政政策两两相比,又见有恰恰相反之势。

汉代自武帝创行盐铁政策,这是节制资本,不让民间过富,而在经济之上层加以一种限制。

其下层贫穷,政府却并未注意到。

总说汉代田租是很轻的,但农民并未得到好处,穷人还是很多,甚至于逼得出卖为奴。

政府的轻徭薄赋,只为中间地主阶层占了便宜。

唐代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用意,在不让民间有穷人。

租庸调制的最要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尤其是侧重在为民制产。

至于上层富的,政府并不管。

在开始,商业尽自由,不收税。

而每一穷人,政府都设法授田,使其可以享受水准以上的生活。

简单说:好像汉代是在社会上层节制资本,而下层则没有力量管;唐代注意社会下层,由国家来计划分配,而让上层的富民能自由发展。

这一情形,似乎唐代人更要高明些。

他可以许你过富,却不让你过穷。

这更有些近似现代英美的自由经济。

汉代人似乎不大高明,他只注意不让你过富,而没有法子防止一般劳苦下层民众之陷入于过穷。

不过这也仅是说汉唐两代关于经济政策之理想有不同,而亦仅限于初唐。

待后租庸调制崩溃,改成两税制,茶盐各项也都一一收税,便和汉代差不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不足。

(2)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忽必烈登基后在《即位诏》中表示: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他决心“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

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常与汉族知识分子讲论圣道,决心仿效李世民,“思大有为于天下”。

1251年,蒙哥汗命他主管漠南汉地,使他有更多机会熟悉中原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2.(2016·湖北荆州一模)西方传教士卫三畏认为:“1865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其被破坏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恢复的速度——居民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重建了住所,整顿了贸易——甚至使那些一贯诋毁他们的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的复兴活力。

”材料认为民众社会生活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B.中外友好局面的建立C.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打击3.(2016·湖北荆州一模)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4.(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古代文明 含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古代文明 含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2)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2.(2016·湖北荆州一模·5)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3.(2016·湖北荆州一模·4)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

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4.(2016·湖北荆州一模·3)八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5.(2016·湖北荆州一模·2)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近代文明)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4)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2.(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9)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D.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3.(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8)丞相是太平天国前后期一直存在的官职,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

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这说明( )A.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B.太平天国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C.太平天国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4.(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0)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

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5.(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11)《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备战日寇D.“围剿”红军6.(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9月质量监测·5)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古代文明 含答案 精品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古代文明 含答案 精品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2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2.(2016·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24)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

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是( )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31)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

’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 )A.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C.都促进近代日本发展 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4.(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4)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5.(2016·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25)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史)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史)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竞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2.(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

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3.(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

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

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4.(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

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5.(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清代赵翼在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3(中国近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3(中国近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3(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中方极力抵抗外侮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2.(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知识界“将民间看作是与传统的封建帝国王朝与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力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

纷纷循着各自的方案与路径去发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

”上述现象发端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3.(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仍主张严禁鸦片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仍主张师夷长技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4.(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5.(2016·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古代文明 含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古代文明 含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24)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B.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C.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D.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24)史载唐朝附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强化C.血缘政治的衰落 D.科举制度的成熟3.(2016·湖北宜昌一模·25)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门当户对的观念 B.士族门阀的衰落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儒家思想受冲击4.(2016·湖北宜昌一模·24)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5.(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5)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1.(2016·湖北武汉模拟)《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A。

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解析】西周时期天子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并未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周公、大公与周王之间是同姓亲属关系,B、D两项错误;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C项正确。

【答案】C2.(2016·湖南株洲一模)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解析】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与改变地方无权,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没有关系,故A、C、D项错误;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答案】B3。

(2016·广东广州二模)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解析】科举时代,贫民子弟期盼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改变命运,“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就是这一史实的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对思想的禁锢,故A项错误;自从隋唐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了魏晋门阀制度之后,真正体现了不问家世出身、以才学来竞争职位的理想,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所述意思与君主专制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西汉察举制的做法,故D项错误。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世界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世界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世界古代文明)一、选择题1。

(2016·湖南株洲一模)在古代雅典,因为控辩双方的言辞差别,陪审法庭会判处无辜的人有罪;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而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

这说明()A.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B。

陪审法庭的辩论忽视事实C。

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D。

公民的法律专业素养缺失【解析】材料显示辩词是由陪审法庭成员决定的,故A项错误;辩词是被告与原告的申辩之词,不是陪审法庭的言论,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陪审法庭虽然按法律程序处理案件,但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导致判决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法律素养,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湖南永州二模)“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C。

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D。

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解析】材料强调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推动罗马法的完善,A项与材料观点无关,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罗马法在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故B项正确;C项不是材料强调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B3。

(2016·广东佛山一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

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A。

监察官拥有实权B。

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C。

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解析】材料只是说明监察官主持会议,至于他是否有实权,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辩论是国王与监察官围绕某一主题发言,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的个人矛盾,故B项错误;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经过辩论,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说明公民大会有否决权,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外邦使节说了什么,更无法得出他决定辩论结果的结论,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3)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其中“位卑权重”,“以小驭大”且无固定治所的是( )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C.元朝御史台 D.明朝提刑按察司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3.(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B.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几乎所有家族的家训中都包括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的内容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接力传承D.直接推动中国农耕文明走向辉煌4.(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24)“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

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

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

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

”这表明( )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5.(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3)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6.(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7.(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4)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

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8.(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

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

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

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9.(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8月联考·14)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

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

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10.(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1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7)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12.(2016·湖北黄石高三9月调研·27)《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40)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图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14.(2016·湖北荆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2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

……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材料三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2 BADDCB BC 21C BDD二、非选择题13.(1)趋势:①由混乱到统一;②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③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④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任答三点得6分)(2)原因: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

(回答两点即得4分,中西两方面各得2分。

)影响:经济:①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文化:④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

(回答3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国为扭转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也可酌情给分。

)(3)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分)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

(5分。

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个要点得5分)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14.(1)演变: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提冉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是重要思想流派之一;②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巾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④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之上深化了儒学,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⑤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以个性解放为核心,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是精神,开创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