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新时期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探讨 精品
浅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
求 的 很 多 图 书 往 往 是 出 版 年 限 较 早 , 非 有 书 店 很 难 选 购 。 网 上 书 店 出售 的 图 书种 而
的指 南 , 是 文 献 资 源 建 设 的 阶 段 性 目标 结 合 馆 藏 、 通 情 况 等 确定 本 年 哪 些 文 献 常 不 畅 销 的 学 术 类 著 作 , 类 图书 通 常 在 也 流 该 采 访 的一 项 基 本 任 务就 是 , 保证 科 研 、 学 预 订具 有 系统 性 强 、 教 易查 重 、 息 源稳 定 等 类 一 般 都 比 较 齐 全 , 些 绝 版 的 图 书 也 会 信 一 因此 在 采 访 的 过 程 中 一 些 通 过 传统 的需 要 。 采 访 人 员在 制定 采 访 计 划 时 , 故 一 优 点 , 以 确 保 高 校 图书 馆 对 专 业 性 较 强 有 售 。 可
建 立 专 家 选 书 和 采 访 馆 员选 书相 结 合 的 采
算 机 网 络 发 送 到 教 师 指 定 地 点 , 用 专业 访 机 制 , 高 图书 采 访 质量 。 利 提 教 师其 专 业 背 景 进 行 网 上 购 订 , 其 积极 2. 网上 书店 采购 使 4
参 与 到 图 书 馆 文 献 建 设 。 时 采 访 人 员还 同 高校作为 一个 科研教 学型的单 位 , 需
1 结合实际制定文献采访计划
图书 文 献 采访 计 划 是 图书 馆 采访 工 作 应 根 据 本年 经 费 使 用 情 况 、 者 需 求 情 况 , 读
哪 书 和 采 访 规 则 的 具 体 体 现 。 校 图 书 馆 文 献 需 要订 购 , 些 文 献需 要 重 订 或 补 充 。 目 高
校 的 蓬 勃 发展 以及 高 校 教 学 水 平 评 估 的进 来 了 校 读者 的 图书 , 提高 馆 藏 质 量 , 足读 者 的 满 决 的 问题 。 何做 好 文 献 采 访 工 作 , 逐 步 如 并 建 立 、 善 科学 、 完 合理 的 馆 藏 体 系是 高 校 图 书馆文 献采 访人 员不 断探讨 的课 题 与 目 标。
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工作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工作问题与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好坏将决定一个图书馆是继续生存还是被淘汰出局。
所以,如何认识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如何针对新形势下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寻找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图书馆健康发展之路,是图书馆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新变化(一)图书出版和发行趋于市场化。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图书的出版发行已经呈现全方位、全格局的的市场化的格局。
原先由国营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由国营书店为主、私营书店和个体书店或者企业经营的书店并存的局面所代替。
同时,网路化的发展使得图书的经营发展到网路的电子书店。
图书出版发行的格局改变了,我们的图书经营理念自然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图书发行量大,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图书经营者的猛增,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的对图书新的需求,导致图书的出版量迅速增大。
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清楚地看到,在这些迅猛增长的图书产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好坏参半的情况。
据相关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现在每年投向市场的图书不少于十几万种,这个数目只在增多,不会减少。
这么庞大的图书系列中,有相当一部分制作低劣,思想性、艺术性不高,有的甚至是宣传凶杀、暴力、色情的源头。
如何规范和管理图书发行的市场,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科技的发展刺激了新兴学科的图书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注定了对各式各类图书的需求增大。
尤其是我国各类高校的发展,对各个学科、各种专业图书的需求剧增,也迫切要求我们的图书馆采访工作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化需求。
二、我国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现状(一)图书馆的采访观念滞后。
经济发展了,形势变化了,而我们的图书采访工作却仍然使用的最简单、最传统的工作方式。
很多图书馆的馆藏方式仍然是以存书的数量取胜,有的更是以年购书量的多少作为评判一个图书馆工作业绩的指标。
新形势下我国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三) 科学文化事业迅猛发展刺激了新兴学科图书的器求
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以后,我国调核并实施了 一系列教育体制 改革的重大举措。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兴学科与专业的涌现,刺激了 新兴学科相关图书的需求。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 益丰富, 特别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对相关图书的需求逐渐加大。 ( 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图书采访的形式和内容 信息时代现代图书馆正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当前我国各类商用信息服 务公司、文献提供商、出版发行商等竟相在网上推出产品和各种新服务项 目,除了提供书目、索引、文献以外. 还向 用户提供最新目 次服务、定题 服务、 全文传递服务 他们不仅把原先编辑出 等。 版的印 刷型文献纷纷通过
也完全摆脱了原来的手 「 操作,查重、验收、录入、订购等 f 作都可以在 网上操作完成,有效地缩短了 采购人员花费在繁杂工作环节上的时间,使
采访 一作变得科学有序 ,为开展调研工作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其工 「
一统天下的格局,而计算机等技术在图书发行方面的广泛应用,又大大提 高了图书发行的速度和效益。这些新变化给我国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
业学 ( 协) 会的网页,帮助读者扩大信息来源。与曾经风光一时的光盘版 库相比,网络载 体文献资源具有更大的 优势,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已
和影响,采访工作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 更缺少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
实践,使采访工作达不到应有的重要作用,甚至流于形式,只采不访,使 采书和用书脱节,严重削弱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二 ) 图书采购招标单一
( 二) 图书出版,过大但图书质i 良势不齐 t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要出版图书10多万种。但出版业受市场
级,
图书馆文献采访模式浅谈
方式,是指图书馆采访人员 以各书商或出版 社提供的书 目为依据 , 结合本馆藏书建设 的 需要来筛选所 需图书 ,查重后形成订单提供 给书商,再 由书商按订单组织图书的一种 图 书采 访模式 。 曾经 书 目来源 主要是 三大 书 目,随着 出版业的市场化发展 ,各大出版 社 也纷 纷将 自己出版 的新 书汇 编成 目录提 供 给图书馆,同时各个书商也都结合各出版社 新书 目录积极提供 自编 目录 。现在 ,出版社 的新 书 目录 和各书 商的 自 编 书 目逐 渐成 为 主流 。在这种采访模式中,图书馆先要收集 书 目,然后在书 目中筛选 自己需要采购的图 书, 经过 查重后形成订单, 最后提交给书商, 由书商按订单组织 图书 。 四、网络 采选途 径 随着网络的建 设与普及,网上书店发展 迅速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商建立了 自己 的网络交易平台。目前,我 国网上书店 已达 6 0 0多家 ,大多数网上书店开展 了团体购 书 业务 。网上书店书源信息丰富、品种全 、价 格低廉、书 目 信息和书价信 息更新及 时,检 索快速便捷,图书采访人 员不仅可 以了解图 书的 出版情况,还可 以了解 图书的 内容和 其 他读者对图书的评价 。网络采购作为一种新 型的采选途径,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目 前 我国 网上书店 主要存在 着书 目信息不 够 准确 、 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 采购方式零散、 异地配送和图书调换不方便等问题。因此, 大 部分 图书馆 的采访人 员只是 在网上查 寻 图书 , 遇到一部分急需的却又不容易找到的 图书时 , 才 用这种模式订购 。 尽管如此 ,网 上采 购是适 应当今 社会发 展需要 的一种 新 型采选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主要 的一种采选途 径。 五 、纲 目购书途 径 纲 目购书 是 由图书馆根据 馆藏 需求 拟 定购书主题类 目、购书原则和 复本政策 ,形 成 “ 购 书纲 目” , 由书商根据 “ 纲 目”主 动 地将有关新书提供给 图书馆采选的方式。纲 目购书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 国外的许多图书馆 常采用纲 目购书制。这种 图书采购方 式 目前国 内只有很 少的 图书馆 在采用 。 该模式主要优势在于可 以进行事前 质 量控制 ,这也 是其它 采访模 式很难做 到 的。只要纲 目 编制恰当,就会提高采访的准 确率 、降低漏 订率 ,从而保证入藏文献的质
论述图书馆文献的采访工作
专业文献全 面系统 的收藏 ,与专 业有关 的文 献 重 点 收 藏 , 一 般 文 献 适 当收 藏 , 做 到 文献 的合 理 采 购 。 2 、采购方针 以 教 学 科 研 用 书 为 主 , 兼 顾 课 外 阅 读 的 需要 。教学参考 书系统收藏 ,科研 用书重 点 收 藏 , 课 外 阅 读 图 书 选 择 入 藏 , 本 校 的 出版
匿 垦 量旦 基 盔
△
文◎ 祖晓芳 ( 黑龙 江 工 程 学 院 图 书馆 )
论 述 图 书馆 文 献 的 采访 工作
文献采访 工作是 图书馆为读 者开展 各项 服 务工作 的基 础和前 提。我馆 根据学校 的发 展 目标和教 学 、科研 的需要 ,遵 循针对 性 、 系统性 、特色 性等原 则,通过 各种途径 搜集 文 献 资 源 ,满 足 了学 校 教 学 和 科研 的需 要 。 以 完 善 的 采 访 制 度 为 准 绳 , 采 访 工 作质量不断提高 为做 好 文献 采 访 工 作 ,我 馆 制 定 了文 献 采访原则 、采购方针 ,制定 了科学的 、实 用 的、 明确 的采购标准 ,制定 了采访人 员岗 位职 责和规章细 则 ,以完 善的采访 制度为准 绳 ,采访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采购原则 图 书馆 的任 务 是通 过 文 献 为 教 学 、科 研服务 ,文献采访 工作担 负着 将需要 的文献 资料征购 入馆 的任 务 ,应做 到广 、快 、精 、
一
一
密切联 系,深入 教学科研 第一线 ,通 过座 谈 会 、 登 门 拜 访 专 家 、 发 放 征 求 意 见 表 等 渠 道 听 取 有 关 部 门和 文 献 使 用 者 对 所 采 集 文 献 的 意见 、反 映和评价 ,相互沟通 ,提高 文献采 购 的质量 。及时掌握 学校各 院系的专 业设置 情 况 , 及 时 了 解 科 研 单 位 的 科 研 动 向 , 及 时 了解 学校 的学科建 设情 况 ,掌 握学科 前沿 , 有 针 对 性 地 采 购 、 订购 书 刊 、 选 购 数 据 库 , 使 采 购 的 文 献 资源 更 加 适 合 读 者 的 需 要 。 为 了更 广 泛地 获 取 读 者在 文 献 需 求 方 面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图书 馆 开 展 了 网 上 图 书 荐 购业 务,在 图书馆主页 设置图 书荐购专栏 , 设 置 了 专 门 的 邮箱 , 对 读 者 在 电子 邮 件 中提 出 的 问 题 及 时进 行 回 复 。 此 外 还 在 馆 内 咨 询 台 、 各 借 书 处 、还 书 处 、 各 阅 览 室 等 放 置 图 书推 荐 卡 ,及 时 收集 读 者 的文 献 需 求 。 通过 以上途径 ,文献采购 人员能够 全方 位地获 取读者 的文 献需求信 息 ,依据 文献采 购 原 则 和 标 准 , 严 把 采 购 、 订 购 关 , 使 采 购 工作步 入正规化 、科 学化 的轨 道,使 采购的 文献具有针 对性 ,充分满足 了学校教 学和科
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
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地方文献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形成、而流传的。
犹如涓涓溪水汇入文献资源的海洋中,犹如璀灿星星,在文献资源的宝库中闪闪发光。
因此,地方文献是文献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文献收藏和传播中心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责无旁贷的。
历来,公共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使用都十分重视,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对地方文献的性质、作用、方法等进行探讨和阐述,而且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历史走向今天,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地方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广大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也愈益迫切,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也跨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任务。
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收集、整理和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图书馆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领导都普遍注重对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和研究,采取多种措施使这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对关于地方文献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
实践丰富了理论,理论又进一步指导着实践,地方文献工作展现了新的生机勃勃的局面。
本文就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笔者的思考和认识,以期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和把握地方文献的特点和作用,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首先遇到的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特点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性质,这种性质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因此,地方文献的特点应该是地方文献独有的而且能使之区别其他文献的性质。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为地方性(即亦地区性)是地方文献的唯一的特点。
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工作问题与对策
、
( 一 ) 图书 出版和 发行 趋 于市场 化 。 局 , 自然导 致 了图 书的质 量 不够 高 ,甚 的出版 发行 情况 ,从 专 业 的图 书 出版 的
随 着 市场机 制 的不 断深 入和 完 善 .图 书 至 是不 高 。有 的图 书馆 的采 访工 作不 仅 专业 类 报纸 、杂 志 目录 去 了解 图书 的 出 的出版 发行 已经呈 现全 方 位 、全格 局 的 方 式 陈旧 ,而且 过程 流于 走 过 场 。走 形 版 发行 情况 ,还 可 以利 用广 大 读者 的 回
主 、私 营书 店和 个 体书 店或 者企 业 经 营 弱 图书 馆 的服 务职 能 。 的书店 并存 的局面 所代 替 。 同时 。网路
版 发行 信息 ,更 好地 服 务于 、服 务 好 图
( 二 )对 图 书馆 采 访 工作 的 经 费投 书馆 的采访 工作 。 ( 三 ) 图 书 馆 采 访 工 作 向 网 络 化 转 化 的 发展使 得 图书 的经 营 发展 到 网路的 入 严 重 不 足 。图 书 馆 的 采 访 工 作 要 发 电子 书 店 。图 书 出 版 发 行 的格 局 改 变 展 ,自然离不 开 充足 的资 金 支持 。但很 变。互联 网 技术 的迅 猛 发展 。给 各 行 各 了 ,我 们 的图 书经 营理 念 自然也 应 该发 多 图书 馆 却 存 在 着 经 费 严 重 不 足 的 情 业带 来 了巨 大 的变革 。图书 馆 的采 访 工 生相 应 的改 变 。 况 。比 如文 献资 料 ,这 几年 文献 资料 的 作 自然 也概 莫能 免 。我 们图 书馆 的 采 访 ( 二 ) 图 书发 行 量 大 。质 量 参 差 不 价格 逐 渐走 高 ,而市 场对 文献 类 图书 的 工作 也 要与 时俱 进 。也 要充 分 利用 网 络 齐。 由于图 书经 营者 的猛 增 ,人 们 生活 需 求也 在增 大 。图 书馆有 限 的经 费显 然 这个 巨大的 平 台 。新 形 势下 .各新 华 书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
统图书馆融为一体 , 共存 互补 。高度数字化 图书馆是 2 1 世 纪图 书馆的主要方 向,但是 以纸质 印刷 型图书资料为 主的传统 图书
馆, 应 当以计 算机与 图书馆 自动 化管理 系统辅助采购 、 编 目、 流
通 ,建立机读 目录数据库 的 自动化 图书馆也是高校 图书馆 模式
W ANG J i n g l a n
ABS TRACT: B a s e d o n e x p o u n d i n g t h e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s o f t h e c o p y a n d r e c e s s i v e c o p y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a u s e s w h y
江市 , 6 4 1 0 0 0 .
I m pr o v e t he Fo r e i g n La ng ua g e Bo o k s’Ac qui s i t i o ni ng
Qu a l i t y t h r o u g h C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Re c e s s i v e C o p i e s
之一 , 应该说 2 1 世纪 的高校 图书馆是 复合型 的图书馆 。因为我 国地区 的经济差异 , 各个高校 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并不一样 , 因此
1 新 形 势下 高校 图书 馆采 访工 作的 环境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及我 国经济的发展 , 高 校 图书馆采访工作在 内外部环境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1 ) 高度信息化 、 网络化 的社会 。 2 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 主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地方文献的采访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与图书馆一般工作相比地方文献采访工作具有最明显的独特之处。
一、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地方文献?根据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采访条例的规定,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方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
地方文献是特定区域内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合,它反映了特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及其现状。
在自然环境方面,它应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地质水文结构、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物种资源等等;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它则应反映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经济、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民俗、地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宗教、方言等各个方面。
可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
只要具备这一特点,文献就具备了被确认为地方文献的基本条件。
至于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乃至文种等等,都不是鉴别地方文献的重要标准。
地方出版物(或称地方著述)和地方文献是两个局部交叉的不同概念,其主要内容未曾涉及到本区域的地方出版物不能视为地方文献。
需要在地方文献系统中反映地方出版事业时,可采用地方出版目录的形式。
同样,在表现地方文化事业水平的时候,地方人士著述也不必一概收入,而应通过地方人士著述书录的形式予以反映。
地方文献中“地方”的概念基本上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准,其中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等个别类目可适当放宽界限。
地方文献采访人员必须清晰地了解地方文献的不同类型。
首先应着眼于文献内容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以及文献价值。
专门记述地方事物的文献、我们称之为核心文献。
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以及各种专门的地方史料。
这类文献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最大,使用效益也相对好一些。
另一类文献,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地方事物,称为辅助文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政区划上的包容关系,如省志之对于市县级地方文献;一种是专业内容上的包容关系,如《物侯学》或《地方病学》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资料。
新形势下图书采访的特点和对策
与 书 商 建 立 准 确 、 善 的预 订 书 目数 据 库 , 便 书 商 能 急 时 准 完 以
确 地 将 预 订 图 书 送 交馆 内 , 而 大 大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 短 采 访 从 缩
工 作循 环 周 期 , 短 读 者 与 文 献 之 间 的空 间 距 离 。 缩
图 书采 访 自动 化 的实 现 必 将 架 起 一 座 图 书馆 与 出 版 发 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 球 数字 化 进 程 的 飞 速 发 展 . 使 采 访工 作 自动 化 促
随 着计 算机 与 网 络 的 普 及 与 发展 ,图 书 采 访 自动 化 便 堂
而 皇 之 地 走 入 了我 们 的 采 访 工 作 中 来 。 这 无 疑 会 给 图 书 采 访
视听资料的销售 渠道在 改变,人们对视听资 料的需求也在改 变 , 些非正式 出版的视听资料 , 一 如学术报告 、 演讲 、 史性记 历
挑 战 。 根 据 工 作 经 验 , 翻 阅 了 多种 采访 方面 书 籍 , 者 认 为 并 笔
新 形 势 下 图 书采 访 工 作 形 成 了两 大 新 的特 点
一
信 息 社 会 中 图 书馆 潜 在信 息职 能 的 扩展 ,势 必会 引起 各 类 图书 馆 中 非书 资 料 需 求 的 显 著增 长 ,非 书 资 料 的重 要 性 日
书 馆 自古 以 来 一 直 担 负 着 收 集 、 整理 、 保存 、 递 文 献 及 知 识 传 的功能 , 因而 文献 采 集 是 图书 馆 工 作 的起 点 和 首 要 任 务 之 一 。 文 献 资 源 建 设 是 一 项 复 杂 、 琐 而 又 细 致 的系 统 工 程 , 是 根 繁 它
论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
论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图书采访工作也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挑战。
图书采访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数字化资源的丰富为图书采访提供了新的选择。
传统的纸质图
书采访工作正逐渐向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在线资源转变。
图书馆需要
对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和采购,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
需求。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记录、阅读偏好和行为模式,图书馆可以更
精准地预测读者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和智能选书。
再次,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的普及,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
图书馆需要利用这些新兴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提高
图书采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此外,开放获取和知识共享的理念,对图书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书馆需要关注和支持开放获取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学术成果的
自由流通和共享。
最后,图书采访工作也需要加强与出版界、学术界和图书馆界的合作,共同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图书资源的创新和优化。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需要图书馆不断更新观念,创
新方法,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图
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最新-谈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概念及采访 精品
谈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概念及采访[摘要]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明析地方文献的概念,并阐述地方文献的采访途径。
地方文献,即有关地方文献。
它是载有一个特定地域空间的不同时间内的人、事、物的信息的的文献。
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图书馆是否收藏之。
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搜集、保存、宣传、使用之,是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然,首要的一环,就是地方文献的采访。
搞好地方文献的采访,需要明确何为地方文献。
现在,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论者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广义论者除包括文献内容的地域性外,还包括著作方式和载体、版本等各方面的地域性。
这两种提法,从概念到操作,均有相当的模糊性,有扩大概念之嫌,使图书馆实际工作者难以把握。
就狭义论而言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这就将地方文献与馆藏特色文献相提并论了。
进而就导致苏州馆将丝绸发展与服装专题的适应苏州产业特点的文献,定为苏州馆的地方文献见《图书馆学研究》98.6.第90页。
笔者认为,是不适宜的。
馆藏特色文献或曰馆藏优势文献,一般是一个图书馆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人文、产业等方面,而重点收藏的文献。
例如丹东馆的特色文献。
含有适应本地轻纺城市特点的轻工纺织专业的优势藏书;有适应丹东地区满族聚集特点的满族文献。
这些均属丹东馆的特色文献,而不能称之为地方文献。
这是不难理解的。
对广义论者,就包涵所有的本地区地方版本而言,也是不宜。
试想所有的北京出版地的文献,均定为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沈阳出版地的文献均定为沈阳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岂不过于繁杂,而淹没了地方文献应有的面目了吗?地质出版社在北京,它出版的《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一书,按广义论者,因出版地为北京;定为北京的地方文献,是明显的不适宜地扩大了地方文献的概念。
上述的关于地方文献概念的过于扩大,界限模糊,使图书馆员深感难以把握和操作。
再者,免强规定狭义、广义的概念,没有多少理论上的意义,图书馆理论,毕竟是为实践服务的。
最新-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 精品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地方文献的采访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与图书馆一般工作相比地方文献采访工作具有最明显的独特之处。
一、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地方文献?根据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采访条例的规定,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方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
地方文献是特定区域内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合,它反映了特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及其现状。
在自然环境方面,它应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地质水文结构、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物种资源等等;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它则应反映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经济、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民俗、地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宗教、方言等各个方面。
可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
只要具备这一特点,文献就具备了被确认为地方文献的基本条件。
至于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乃至文种等等,都不是鉴别地方文献的重要标准。
地方出版物或称地方著述和地方文献是两个局部交叉的不同概念,其主要内容未曾涉及到本区域的地方出版物不能视为地方文献。
需要在地方文献系统中反映地方出版事业时,可采用地方出版目录的形式。
同样,在表现地方文化事业水平的时候,地方人士著述也不必一概收入,而应通过地方人士著述书录的形式予以反映。
地方文献中地方的概念基本上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准,其中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等个别类目可适当放宽界限。
地方文献采访人员必须清晰地了解地方文献的不同类型。
首先应着眼于文献内容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以及文献价值。
专门记述地方事物的文献、我们称之为核心文献。
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以及各种专门的地方史料。
这类文献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最大,使用效益也相对好一些。
另一类文献,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地方事物,称为辅助文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政区划上的包容关系,如省志之对于市县级地方文献;一种是专业内容上的包容关系,如《物侯学》或《地方病学》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资料。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_0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地方文献的采访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与图书馆一般工作相比地方文献采访工作具有最明显的独特之处。
一、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地方文献?根据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采访条例的规定,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方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
地方文献是特定区域内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合,它反映了特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及其现状。
在自然环境方面,它应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地质水文结构、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物种资源等等;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它则应反映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经济、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民俗、地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宗教、方言等各个方面。
可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
只要具备这一特点,文献就具备了被确认为地方文献的基本条件。
至于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乃至文种等等,都不是鉴别地方文献的重要标准。
地方出版物(或称地方著述)和地方文献是两个局部交叉的不同概念,其主要内容未曾涉及到本区域的地方出版物不能视为地方文献。
需要在地方文献系统中反映地方出版事业时,可采用地方出版目录的形式。
同样,在表现地方文化事业水平的时候,地方人士著述也不必一概收入,而应通过地方人士著述书录的形式予以反映。
地方文献中“地方”的概念基本上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准,其中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等个别类目可适当放宽界限。
地方文献采访人员必须清晰地了解地方文献的不同类型。
首先应着眼于文献内容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以及文献价值。
专门记述地方事物的文献、我们称之为核心文献。
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以及各种专门的地方史料。
这类文献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最大,使用效益也相对好一些。
另一类文献,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地方事物,称为辅助文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政区划上的包容关系,如省志之对于市县级地方文献;一种是专业内容上的包容关系,如《物侯学》或《地方病学》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资料。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路、方式、方法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本文就新形势下中文图书采访如何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需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文献资源建设0 引言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中,采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图书采访被有关专家称为“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
因而图书采访工作作为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图书馆以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虚拟化为发展趋势,这也给图书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模式扩展使文献信息资源需求量剧增、需求面变宽。
有很多高校增设了新的专业。
这些新设专业、新兴学科对文献的需求将极大地冲击原有的文献资源体系,具体体现为读者对新专业新知识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新增专业文献资源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要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明确新时期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藏书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科分布及发展规划、课程体系、科研水平、师生人数、年度经费预算等情况,从信息资源的覆盖率、收藏等级、学科结构、层次结构、语种结构、类型结构等方面考虑,制定出馆藏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采访计划,各类图书入藏的种数、册数,各学科和重点学科的文献比例,提高入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和层次,整体优化馆藏结构,建立适合新的教学模式、学分制的藏书体系,以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1 有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1 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图书馆的藏书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而提供优质服务。
基础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任何一个学科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学科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等。
论新时期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
论新时期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任蓓【摘要】文章阐述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图书市场的现状,就图书馆如何改进采购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0(000)018【总页数】2页(P114,123)【关键词】图书馆;藏书建设;图书采访;中文图书【作者】任蓓【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3图书馆采访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业务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图书馆藏书的数量和质量、读者人数、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还是评价图书馆服务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文献资源数量剧增、形式多样,这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印刷型文献在信息资源组成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图书馆采访工作仍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
如何建立采访工作的新模式,调整采访机制和策略,实现采访工作的全面转变,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
因此,图书馆应结合工作实际,在图书采访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畅通图书订购渠道1.1 制定符合本馆特点的馆藏发展规划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今天,随着每年出版图书的大量增加,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全面收集文献是不现实的。
所以合理的规划藏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尤为重要。
馆藏规划应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教学需求、读者需求以及经费、馆舍、人员、设备等情况制定,也要集思广益,贴近读者实际需求。
作为一所理工类院校,图书馆不能因某类书畅销或发行种类多而不加限制的采购。
如馆藏藏书结构不合理,各类图书购进比例严重失调,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在加强对畅销书采购的同时,还要注意与馆藏结构的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使采访工作更有意义。
1.2 及时掌握图书出版动态,参加各种图书展销文献采访需要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出版、发行信息。
论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
论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图书采访工作仿佛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正驶向一个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新世界。
这项工作不仅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石,更是连接读者与知识的桥梁。
然而,在新形势下,这座桥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图书采访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采购-编目-上架”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他们渴望获取最新的学术动态,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甚至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因此,图书采访工作必须像一位精明的猎人,时刻关注着知识的森林中那些跳跃的火光,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图书市场的繁荣带来了选择的困难。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判断力。
另一方面,数字化资源的兴起对传统图书采访工作构成了冲击。
我们必须思考:在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并存的时代,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的策略。
首先,加强与出版社、书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确保及时获取最新的图书信息。
其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读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精准采购。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资源的采访模式,将其纳入图书馆的整体资源体系。
当然,图书采访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
它更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
我们要像雕刻家一样精心雕琢每一本书的选择,使之成为图书馆这个知识殿堂中的瑰宝。
我们要像园丁一样细心培育每一种资源的生长,使之成为读者心中的绿洲。
展望未来,图书采访工作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我们将看到更多跨界合作的案例,如图书馆与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智能推荐系统;我们将看到更多创新的实践,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图书采访工作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总之,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探讨
[摘要]地方文献作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之一。
随
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认清形势,发现问题,有
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是新时期各图书馆必须面对的课题。
优化地方文献采访策略,发
挥各自优势,成为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策略
1 新时期地方文献采访面临的态势
1.1 供需不平衡,竞争更激烈
随着对地方文献认识的深入,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
特别是1982年文
化部下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要求“图书馆对本省、自治区、市
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文献、资料应尽全搜集”,并将地方文献收藏率纳为评估、定级的标准,更是从行政层面推动了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
于是各图书馆都加大
了采访工作力度,不少图书馆建设了地方文献库。
与之相对,未入馆藏的地方文献越
来越少,且一种文献除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地方文献外,还可能划入某一流域、某
一文化、某一语系等意义上的地方文献,这显然扩大了收藏的需求面。
供不应求、采
访竞争激烈,是当前地方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1.2 历史文献越来越少,收藏难度增大
若从时间上来划分,地方文献也可分为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
历史文献本身数量有限,又由于各种原因,在流传中遭受较大损耗。
经过各地图书馆几十年来的大力搜集,绝
大多数的历史文献已被纳入馆藏。
少量未被纳入的又大抵分两种情况:未出土的文献
和散落民间的文献。
未出土文献,不必多言;而散落在民间的文献,分布零散,信息
难以获取,采访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私人收藏观念愈发
盛行,很多历史文献成为私人藏品,图书馆要收藏难上加难。
1.3 当代文献形式多样,需加以甄别筛选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出版业的发展,文献的形式更加丰富,数量也大大增加。
譬如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自行出版的非公开资料以及家族谱等,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地方文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数
量巨大、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的出现,对采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地方文
献采访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甄别能力,才能根据本馆的需
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筛选。
2 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诚如一些学者所言:“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采访中,‘采’主要是指公开文献信息的采集,‘访’主要指非公开信息的访求。
”受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图书馆都或多或少地呈现一定的地方特性,这也是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采访和确立采访核心的基础。
目前,一些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故存在一些问题。
2.1 决策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
自1982年文化部下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至今,各图书馆大力搜集地方文献的局面业已形成。
然而,由于观念不一,各自为政,导致决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定位不准,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没有确立采访核心;重数据轻采访,在设备更新、数据库的购买等方面成绩突出,但在纸质文献采访方面略显不足;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等等。
(2)重藏轻用,求量不重质。
一些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采访只看馆藏数量,可谓目标明确,工作积极,但难免流于形式,失于质量。
文献采集回来后束之高阁,不闻不问,对文献价值的认识和对馆藏的科学管理无从谈起。
图书馆是藏书的地方,也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场所,馆藏数量与读者实用、文献价值之间的平衡必须科学对待。
发展型图书馆必然是既重视馆藏数量的增加,也注重馆藏质量的提高。
2.2 业务方面
(1)采编业务外包带来负面影响。
采编业务外包(Outsourcing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是指将图书馆的文献的采访、编目、标目等业务工作部分或全部交给相关的书商来完成。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文献采访,也确实大大提高了图书馆采编的效率。
但书商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往往给地方文献采访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有些书商不了解地方文献,或者说不了解图书馆需要什么样的地方文献,在其提供的图书中,与地方文献相关的资源很少出现。
另一方面,大多数书商依赖出版社来完成工作,其所提供的图书也基本是当代文献,而非在市场上流通较久的历史文献。
而图书馆缺藏的地方文献中,很大一部分属历史文献,由于年代久远,采访比较困难,普通书商不可能也不愿意去搜集。
(2)采访工作没有整体观念。
地方文献采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因受到各种限制,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些图书馆虽然对地方文献采访工作也较重视,但采访工作华而不实,没有整体观念。
甚至是为了采访而采访,一味追求数量,认为只要是和地方有关的资料就全部搜集,混淆了“全”和“杂”,没有针对性、目的性。
而有的图书馆,眼界又过于狭窄,只搜集某个专题。
事实上,地方文献采访如同做研究,既要纵向着眼,也要横向展开。
(3)采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文献采访人员的素质对采访工作至关重要。
采访人员除需具备一名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还应精通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知识,还需了解相应的地方文化,最好能懂一些方言,具备一定的古籍保护常识。
这样在面对众多文献时可以进行遴选,避免在文献认识上出现失误、错误。
就目前来说,采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仍然是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瓶颈之一。
3 图书馆个体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策略优化
3.1 统一观念,合理制订规划,注重开发利用
所谓统一观念,就是要认清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意义。
地方文献承载着特定地域的
历史、文化、人文等知识要素,是人们了解属地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介质,还可为
地方决策、教育科研等提供材料支撑。
作为专业的文献储存机构,图书馆加强地方文
献的收藏,不仅有利于地方典籍的保存,同时也有助于自身形成特色馆藏,提高服务
能力。
在统一观念的引导下,图书馆可以更好地认知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根据自身
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摆脱“为收而收”、“求量不重质”等形式主义。
切实
可行的规划是保证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手段,各图书馆应根据自
身情况合理制定。
包括地方文献范围的界定和采访活动范围的划定,采访的原则,适
合自身情况的采访方式等等,可以采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
譬如,李南就认为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应遵循“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等九原则,对各图
书馆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目前,已有部分图书馆开始重视文献的开发利用,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
开发利用不够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读者群的特殊性,他们
对文献资料的服务有特殊要求,需要图书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文献的开发利用
是适应这种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旧观念中,图书馆最大的作用就是储存文献。
世易时移,新时期的图书馆除了储存文献,还必须重视文献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地方文献的
开发利用。
例如,依据地方文献资料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对搜集的地方文献及时进行
分类、编目;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当然也包括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对纸质文
献进行电子化,等等。
3.2 采访手段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采访模式要灵活多样
传统的采访手段主要是现场采访、购买。
如今,发达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也应该借助现代手段。
例如,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选
购旧书等。
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既可提高效率,也可节省开支。
在采访模式上,除采
用常规的书目征订方式外,还可采用发动本地作者捐赠、上门访求、馆际交换及网上
书店采购等多种方式。
另外,通过变通,将采编业务外包引入地方文献采访中。
图书馆除了安排专人进行现
场采访以外,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采访要求,在社会上选择一家或几家实力较强的旧
书店,让其根据要求来提供地方文献采访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筛选旧书店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套用目前通行的采编业务外包模式。
筛选过程中,应安排熟悉地方文献采
访工作并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和对本馆所确定地方文献采访策略熟悉的专家学者,以及
熟悉采编业务外包相关工作的人员,对被筛选对象进行考察,慎重选择,而不是简单
地通过招投标来确定。
3.3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业队伍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采访者除必须具有普通馆员应有的素质外,
还必须掌握一些专业知识。
如果地方文献采访人员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在文献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