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术 理 论 课 教 案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下 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 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 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 用意来示范教学。 (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 (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 尽快地向学 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 —分解——完整”的原则
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包括内容设计,结构构思,风格特点 设计,路线方向安排,全套调整。
第五章武术教学
1、武术教学的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术语 剑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 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
第九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
1、武术套路个人项目比赛的场地是:长 14m, 宽8m。 2、武术套路自选项目评分中动作质量分 值为:5分。
你对武术、太极拳等的认识。 分别从 1、武术、太极拳的定义; 2、武术、太极拳的特点与作用; 3、武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加以论述。
“体松”和“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两个基本 方法,它对于其他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定的 保证作用。“体松”则是指练拳时,在维持正确 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 尽量使身体舒展,不用僵力;“心静”是指要排 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
校本课程武术课本

第一章综述第一节起源与发展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着一种勇猛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有着圆润,和谐的深厚哲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发展。
国家体委为继承、发展传统武术,于1979年组织了全国大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历时六年之久,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提出的工作方针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间武术组织积极相应,民间传统的武术各拳种纷纷登台亮象,充分显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武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
武术这项与多学科相关联的运动项目,是因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觅食和抵抗猛兽的生存之争中,把抗击的本能和自卫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拳打脚踢和使用简陋武器的攻防方法,久而久之逐渐成为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武术的萌芽,而使用的武器就是武术器械的原型。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争夺食物和地盘的激烈冲突中,把对抗野兽的方法运用于人与人之间。
争斗中的人们有时是空手相搏,有时一个人要对付几个人,有时器械掉地要空手与持武器者搏斗,频繁的争斗促进了武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为了取胜,把在战争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加以总结,传给后人,从而使武术技巧也逐渐得到丰富和提高。
随着频繁的战争,武术在军队将士训练中普遍运用。
这不仅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而且使武术的强身健体的功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使武术成为一种体育手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纳入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发展轨道。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下,武术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城乡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逐渐深入,竞赛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武术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武术理论研究也日趋活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为各国人民所接受。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武术大师---霍元甲
2013-12-4
7
人物简介
霍元甲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癿武艺出众,又 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 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 癿民族英雄,他癿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夗部影规作品描述他癿 事迹。
2013-12-4
武术大师--叶问
2013-12-4
5
人物简介
•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 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 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 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 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 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 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 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 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013-12-4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収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癿基本原则。武德在収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癿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癿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癿道德 意识,终亍使尚武不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癿主体。崇德是尚武癿前提,尚武 是崇德癿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収扬 “自强丌息”,“厚德载物”癿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2013-12-4 15
(四)武德的时代性价值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 癿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 族道德觃范上,中华武术 流传至今,丌仅在亍其强 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 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癿综作 用,更囿亍中华武德作为 一种深层次癿人文精神和 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 文化癿代表,也是时代生 存价值癿体现。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武术英文名称: Wushu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60学分: 4适用对象:本、专科生•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和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主要锻炼形式,兼顾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规律,能够用武术运动这一形式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能逐步提高,能欣赏和理解高水平武术比赛,能在基层武术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2. 熟练掌握基本功、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棍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等五大基本技术,能够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能够熟练组织和参加业余的武术比赛。
3. 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动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4. 全面发展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为今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 了解武术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在比赛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基本理论部分1.1 、体育概述1.1.1 、体育的概念、产生和组成1.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1.1.3 、体育与素质教育1.1.4 、高等学校体育1.2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1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2.2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2.3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4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1.3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1.3.1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1.3.2 、锻炼身体的方法1.3.3 、锻炼方法的选择1.3.4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1.4 、体育卫生与保健1.4.1 、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
讲解武术课程

第一讲:武术概述①武术的概念与内容一、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
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
“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
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武术理论课教(学)案(武德、武礼)

16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 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 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 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 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 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 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 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 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 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2020/2/2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 意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 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发扬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 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内含着残 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 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以武会友,更 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规范行为。
2020/2/2
13
2020/2/2
14
(三)武德的历史性价值
武术的生命力在于击技,但更在于武德。 这可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讲,武术是以拳脚和器 械进行对抗的运动,稍一疏忽就会伤人。所以, 古时训练兵勇或教习徒弟,都特别讲究武德, 点到为止,不能伤人。因此,历代武术家既将 “德”为武术之根本,同时也把“德”视为通 向高深武功境界的精神航船。各门各派的拳谱、 家法,开宗明义都要阐明武德,并规定必须 遵守的道德规范,强调“学拳宜以德为先,凡 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为正人君子”。
体 育 教 案武 术

体育教案——武术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内容:1、游戏——集体单足跳2、武术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武术第一节课,就高一学生而言武术既好奇又神秘,通过这节课先使学生对武术有初步了解,先从兴趣着手,如什么是拳,什么是掌,何为马步消除学生一谈武术就只知道挥拳头的错误理解。
本节课是武术的基础课,相对比较枯燥,在课之前加入游戏,一是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二是调节气氛,三是达到热身准备的目的,为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准备。
教学重点:动作规范,幅度到位教学难点:学生态度认真教学目标:1、使85%的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后能了解和掌握动作结构,并能随教师提示完成动作。
2、锻炼学生的下肢动作速度和爆发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教学内容4、队列队形练习5、准备活动:振臂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体转运动;弓部压腿;侧压腿每节各四个八拍教学要求:学生动作到位,整齐;态度认真教师边示范边提要求教学方法:示范法,学生听口令集体练习教学组织:男女生横队,面对站立二、基本部分:1、游戏:集体单足跳目的:发展下肢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提高单足支撑时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方法:将同学一排为单位组成一队,当教师发出“预备”口令时,一队同学统一成单足站立,后一同学抬起前一同学脚的脚踝至大腿处,异侧手扶住前一同学肩膀,站在起跑线上;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向前做集体单足跳,距离15米左右,各队以最快、最完整、最整齐来决出胜负。
注意事项:(1)保持身体平衡(2)尽量避免身体碰撞(3)在比赛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4)组织图××××××××××15米××××××××××××××××××××××××××××××××××××××××2、武术:基本练习①手型:●拳: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要求与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武术》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武术》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武术是具有独特风味和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武术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程:武术(二十四式太极拳)选修课,是旨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等方面精神品质的一门学科。
课程目标是在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通过了解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作用以及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开展情况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不畏艰苦,勇于战胜挫折,始终努力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形成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有较好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三、案例示例案例1: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国武术,展示文化自信(一)案例简介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武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传承千年,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与发展过程。
武术与我国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彼此借鉴吸收共同发展进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武术文化是其中非常耀眼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也是世界优秀民族文化,彰显着武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的自豪感,融通着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历史血脉和记忆,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崇拜、生活模式、文化思想和身体语言的写照。
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现代社会,文化力作为各个国家与民族展现自我实力的重要竞争力,是各国竞争的根本。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我们应对武术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地位有足够的自信,并持续不断地推广武术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提升文化自信心,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针对这一点,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助力武术入奥,坚定文化自信。
2019年4月15日,“助力武术入奥坚定文化自信”专家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福州红十字助力武术入奥基金管理委员会、中英武术协会、土耳其华商会和中法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是助力武术入奥全球系列活动第59场(助力武术入奥论坛第3场)。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

三 基本部分
1 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
2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第(8)~(9)势
(8)右揽雀尾:这个动作与(7)左揽雀尾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学生自己完成学习新动作的任务。
(9)单鞭:上肢动作是重点,不容易掌握,教师可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授课。
3 复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1~18个动作
4 素质练习:腰腹柔韧
注意:(1)出球的高度要低于腰
(2)要控制出球力量
·
(3)圈内人跑动时注意不能拥挤,注意安全
3柔韧练习: 压腿、 压肩
三 基本部分
1学习太极拳套路中的手型
拳、掌、钩、弓步、仆步、虚步、左右抱球
2 学习太极拳套路中的常用步型
进步、 退步:
将有基础与无基础的学生分开分为两组面对面站成两列横排,有基础的学生进行示范,无基础的学生模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讲解要领。
4素质练习:下肢静止力量。
,
组
、
织
与
教
·
法
一 开始部分
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 宣布本次课内容
3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 准备部分
1 进行关节操练习
~
2 游戏:捕鱼
圈定游戏的范围。选一名学生开始抓人,被抓到者和开始的学生一起去抓剩下的人,直到抓完为止。
3 柔韧性练习:压腿、压肩
三 基本部分
1 分组复习所学内容
2 小结本次课的情况
3 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课后小结:
|
武术课教案
任课班级 2-5年级 男女生 人 第 十一 周
教材内容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 十一 次课
本
课
目
标
*
1 运动损伤的预防。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_5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 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 /09/ 第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9/ 第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4次课
《中国武术史》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5、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9、10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1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4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5、1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8
一、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癿技术,是中国传 统癿体育项目,武术又称国术戒武艺,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 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觃律组成徒手癿和 器械癿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癿群众 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 癿社会实践中丌断积累和 丰富起来癿一项宝贵癿文 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癿优 秀文化遗产之一。
2013-12-4
27
(三)鞠躬礼
1、行礼方法
• 幵步站立,两手垂置亍体侧,手心向内贴亍大 腿外侧,上体向前倾斜15度。
2013-12-4
28
2、鞠躬礼的应用
• (1)、见到师长戒领导时使用此礼; • (2)、表演、比赛演练结束时使用此礼; • (3)、丌适亍应用抱拳礼癿正觃场合。
2013-12-4
继承传统武德中癿精华,要把习武同収扬 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 癿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癿尊严;有宽广 癿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徃人,丌恃武伤人,丌 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癿坏人坏事 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 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癿利益; 保持丌盗名、丌夺利、丌保守,热亍助人癿美 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癿著 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与研,努力学习技 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癿坚强 意志,培养良好癿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 会做出最大癿贡献。
2013-12-4
18
(六) 武德的主要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为 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规武德癿学 习,要有好癿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癿前提。 •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 习武术癿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 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 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 3.武纪严——丌斗凶狠,遵觃守纪。有 了一定癿武术技能,丌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 应该遵守各项法觃制度,做遵纪守法癿模范, 幵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 2013-12-4 19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

第一章 武术概述
较有影响的流派。 C、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 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常以发声吐气 助长发力。 D、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 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等十二种动物 的动作与形态而组成的拳术。其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 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E、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包括推、托、带、 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内容的拳术。其特点是: 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F、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手法为主要内 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煽等八法的运用,而生化出
第一章 武术概述
2、剑术:短器械的一种。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 部分组成。长度同刀的规格。以刺、点、撩、挂、截、 格、洗等剑法,配以步型、步法等而构成的套路。其特 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潇洒,矫健优美。 3、枪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所组成, 多用白蜡杆。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还有崩、点、穿、 挑、云、劈等。练习时要求持枪稳活,扎枪要平正迅速。 拦拿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身法灵活多变, 步法轻灵稳健。 4、棍术:长器械的一种。其最低长度同本人身高。它以 劈、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配合各种步型、 步法、身型、身法等构成套路。练习时要求手臂圆熟,
第一章 武术概述
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1、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其种类很多,有:长 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等。 A、长拳:它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马、虚、 仆、歇等步法为其基本步型,并拌有窜蹦跳跃、闪展腾 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态舒展, 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它是在总结传 统的查拳、华拳等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B、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采、 挤、按等十三种基本动作为其基本十三势。其特点是: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动作连绵不断,势势相 承。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
武术初级长拳说课稿

4、活动游戏:斗智: 场地准备:空地和垫上均可。 设计意 图: 调节学生身心,培养机智,发展腿部力量。 游戏方法:(1)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面对面 站好,每对之间相隔一米。 (2)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双方蹲成马步,以直臂 向前推掌、掌心相触为双方的距离。 (3)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双方根据自己的战术(以 双脚不移动为原则),可用推、拉、拔、拧、闪等动作,迫 使或诱使对方失去重心。 规则: (1)对抗时,只许用掌、勾,不许用拳打。 (2)任何一只脚移动,就算失败。 (3)先移动重心者为失败。对抗中,双方同时移动,判双 方失败。最后胜的次数多者为胜。
四、学情分析
1、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他们的年龄 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 自我。 2 2、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 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 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 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运动恰 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 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Biblioteka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级长拳的五个动作(丁步里合 腿、弓步勾手、推掌转身左拍脚、右拍脚、 腾空飞脚) 动作路线。 教学难点:动作力度,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七、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 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 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 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 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参考体育有关的教育理论书籍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 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 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 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意图:参考体育有关的教育理论书籍
武经七书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背景:《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汇编,是北宋朝廷为加强军事教育和选拔武举而编纂的军事教科书。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武经七书》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并从中汲取古代军事智慧的精华。
教学目标:1. 了解《武经七书》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和重要地位。
2. 掌握《武经七书》中七部兵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通过学习《武经七书》,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和战略思维。
教学重点:1. 《武经七书》的历史背景和编纂过程。
2. 七部兵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
2. 将古代军事思想与现代军事实践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七部兵书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等。
2. 学生预习《武经七书》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武经七书》的历史背景和编纂过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武经七书》会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教科书的典范?二、新课导入1. 讲解《孙子兵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讲解《吴子兵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讲解《六韬》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4. 讲解《司马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5. 讲解《三略》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6. 讲解《尉缭子》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7. 讲解《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武经七书》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智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军事思想应用于现代军事实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了解《武经七书》的背景和影响。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军事思想或战略,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深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武术知识

中国武术知识中国武术,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们先说说这武术的种类,那可真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太极拳就像一位慢条斯理的老者,动作舒缓,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内力。
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和空气轻柔地对话,举手投足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这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调和,就好比白天和黑夜,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你看那一招一式,像不像微风轻轻吹动着柳枝,看似无力却又有着坚韧的劲道。
再看少林武术,那可就是刚猛的代表了。
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充满了力量和霸气。
少林武僧们的拳法、腿法刚劲有力,每一拳打出都像是重锤敲击在鼓面上,“嘭嘭”作响。
他们的功夫可不是花架子,那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来的。
这就好比打铁,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敲打,才能打造出坚韧的铁器。
要是有谁小看了少林武术,那可就像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了。
中国武术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一个招式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就像一部部活着的历史书。
比如说咏春拳,叶问大家都知道吧,他把咏春拳推广开来。
咏春拳的动作快速敏捷,像一只灵活的燕子在穿梭。
它讲究以快制慢,就像水流一样,看似柔弱,却能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巧妙地绕过或者冲破。
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蛮干,要学会像咏春拳那样灵活应对。
学武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就像爬山一样,得一步一个脚印。
你不能光看着那些武术大师们在台上打得虎虎生风就觉得自己也行。
这得下苦功夫,每天都得像老黄牛耕地一样,勤勤恳恳地练习基本功。
什么扎马步啦,压腿啦,这些都是基础。
你要是马步都扎不稳,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好地基一样,上面的房子肯定是摇摇欲坠的。
练武的人还有一种独特的精气神。
他们站在那儿,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这种精气神可不光是练出来的外表,更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气质。
就好比一块美玉,经过雕琢之后,不仅外表精美,内在也有着温润的气质。
武术的实战性也很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理论课教案
课 程:
系、年级、班:
教 研 室:
任 课 教 师:
20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课次:1日期:
章(讲)节、节:
教学内容:识图学练、套路创编与武术裁判
重点:套路创编的方法、裁判法
难点:武术裁判规则及裁判法
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一、教学任务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能够识图自学自练武术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武术套路创编。对武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有一定的了解。
2、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与分类
拳术组合
技击攻防技术组合
器械组合
对练组合
3、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方法
内容设计
结构构思
轮廓的确立
段落内容及重、难点动作的安排
风格特点设计
突出武术特点
发挥个人特长
路线方向安排
全套调整
(四)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1、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
少而精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
1、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竞赛的一般常识
得分标准与判罚
比赛场地和器材
2、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
(七)思考题
1、武术图解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识图自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合作自学法的步骤和要求。
3、什么是武术组合?武术组合的内容有那些?结合已经学过的武术技术,自己创编包含5-8个动作的武术组合。
4、在自学自练武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竞赛的一般常识
评分标准与办法
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
运动员实际应得分数的确定
运动员最后得分的确定
裁判长的加分与扣分
2、武术套路竞赛裁判法
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
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
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六)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5、如何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武术练习方法?
6、竞技武术套路裁判法评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7、散打比赛的胜负有哪些评定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与分析
小结:
术道并重原则
2、自学自练武术的注意事项
重视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重视基本功与基本动作
重视武术基本技法
3、自学自练武术的方法与手段
单操练习法
组合练习法
成套练习法
超套练习法
静耗练习法
对镜练习法
默想练习法
空击练习法
影子练习法
击打练习法
游戏与比赛练习法
实战练习法
(五)武术套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1、武术套路规则简介
(二)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
1、武术动作术语
武术一般性术语
武术专门性术语
2、武术谚语
武术谚语的特性
深刻的哲理
丰富的实践经验
确定的道德标准
温婉的教育性
部分常用武术谚语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俗语性技术口诀
(三)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1、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原则
明确创编的目的任务
突出动作技击含义
体现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
勇于创新
二、教学内容
(一)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1、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
运动方向
动作路线
附加图
往返路线
运动方位
动作名称
术语的运用
要领说明
常用叙述词
2、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识图自学方法与步骤
识图自学的注意事项
3、武术音像教材的自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武术音像教材的特点
武术音像教材的自学方法
武术音像教材自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