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卷】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三步 中外关联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三步 中外关联课件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对中国的影响 是巨大而深远的。 第一,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 的反帝斗争,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 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特别 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 政策,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 和勇气。
(3)新时期,港澳 回归,两岸关系 取得新的突破,
会主义市场经济 祖国统一大业迈
中 国
体制,对外开放, 现代化建设日新 月异
出重要一步 (4)新中国外交成
就辉煌,为维护
世界和平和促进
共同发展做出重
大贡献
思想文化
(3)新中国成立以 来,毛泽东思想 继续完善发展, 同时逐渐形成了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经济上:世界的货币、 经济上被排斥在世界
贸易、经济组织等逐 贸易外,学习苏联优
步制度化、规范化, 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
政治上两极对峙
政策;科技上发展国
防科技应对世界形势
20世纪90年 代以来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 断加强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 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中;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不断前进
[对点训练] 1.(2015·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 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 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 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 是( B ) 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 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的创新与拓展归纳整合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的创新与拓展归纳整合课件
3.科学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 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4.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 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 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二、二战后的世界现代史 (一)阶段特征形成,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充分运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新变化;两种制度从 “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 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 发展。 (二)主要表现
一、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的世界现代史
(一)阶段特征
十月革命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 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 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 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 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 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二)主要表现
1.政治上: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 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 辟了新的道路。
2.经济上: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 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 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 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推 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3.科技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 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单元复习《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练习卷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单元复习《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练习卷

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

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2.(2019·聊城二模)根据科索沃战争后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的决定,欧盟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先后成立了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

这主要表明( ) A.债务威胁欧盟安全B.恐怖阴霾笼罩欧盟C.欧盟自主意识增强D.欧盟成为世界一极3.下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

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A.战争的威胁消除B.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和平与动荡并存D.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4.(2019·济南一模)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

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

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5.(2019·德州期中)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

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

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6.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2020版 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现代文明的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2020版 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现代文明的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现代文明的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一、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的探索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

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B.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C[以推翻沙皇专制政府为任务的是1917年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故B项错误;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C项正确;主张工农兵联合革命与材料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湖南名校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A[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需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工业化建设成就3.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C[依据题干材料中“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说明当时俄国农业的落后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活动,以辅助工业化,故C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化,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属于商业方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芜湖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主备教师王丽授课教师王丽教学课时 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全球化等。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在苏联的实践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教学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全球化、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全球化、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准备研读考纲教学步骤(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出现1.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被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和全球信息网的建立,使人类社会由“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深刻变化。

2.知识经济出现:①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②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为先导,以信息经济为主要成分。

③知识经济出现的作用有: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提高全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推动了教育和革命;使世界更紧密联成一体,极大地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④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问题有: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增多;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互联网虚拟社会使一些人不能自拔。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美国①战后20年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建立和控制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应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产业;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综合检测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

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

斯大林此举旨在( )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

”由此可知,该学者( )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2018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专题卷)

2018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专题卷)

专题综合检测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南郴州质测一,22)“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的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2.(2016重庆调研)“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自由主义运动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正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最现实。

”这一观点侧重于从哪一个角度解读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 )A.政治派别的复杂性B.无产阶级的革命性C.文化传统的特殊性D.社会主义的必然性3.(2017山东烟台期中,9)1975年,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最终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并宣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类似的还有加纳等国。

这些现象说明( )A.民族解放运动中曾混杂冷战因素B.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世界多极化C.美苏双方把军力重点部署在非洲D.文明程度提高使欧洲放弃了殖民地4.(2017广西南宁摸底联考,12)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5.(2017江西赣州十四校高三期中联考,24)郑彪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谁“战胜”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伪问题”。

专题六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仿真模拟训练

专题六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仿真模拟训练

专题仿真模拟训练(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郑州模拟)“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上述材料体现了()。

A.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C.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C[解答此题要理解题干材料,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目的分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判断为马歇尔计划实施,其本质目的是通过恢复西欧经济,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均未体现。

] 2.(2012·开封一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答案B[1948年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使其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B项正确。

] 3.(2012·南阳质检)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C[从题干分析可知,在美苏冷战局面下,欧洲要保证自身安全,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是发展经济是主要的,故答案为C项。

] 4.(2012·德州模拟)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通史模块集训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通史模块集训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5·济南调研)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

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

”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解析:选D。

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

“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说明二月革命的影响并不是限于彼得格勒,故A项不正确;列宁没有直接指挥二月革命,故B项不正确;“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说明并不反对暴力革命,故C项不正确;“平静地接受”说明人们对沙皇专制统治一点都不留恋,故D项正确。

2.(2015·广东汕头期末)“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

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

”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彻底分裂”是指( )A.马克思主义诞生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D.苏联解体解析:选B。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欧洲社会没有发生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所讲的“欧洲文明日趋分裂”指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分裂,即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中国“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与材料无关,故C、D项错误。

3.(2015·福建龙岩高三期末)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专项训练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专项训练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专项训练1.(2015·山东泰安高三质检)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解析:选D。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攻打冬宫。

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

2.(2015·安徽马鞍山质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解析:选C。

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2015·四川宜宾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苏联与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量及增幅比较表A.B.中苏两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C.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D.中苏两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解析:选D。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课件 专题六: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课件 专题六: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对 点
威 使现代主义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注意从整体上梳理其共同




读 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











·
·

对 点







一战以来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对比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一战后,民族资 (1)五四运动后,中国进 (1)十九、二十世纪之
本主义曲折发展,总 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交,中国思想界纷繁复
中 外
·
·

(1)相对论和量子论。
对 点

解 现代科学 (2)现代信息技术。
相对论、量子论、现代
提 能


信息技术,毕加索的代 练
技术与艺 (3)毕加索的美术作品 。 表作品及其特点,影视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 艺术的产生、发展。
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一战结束以来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考 情
经济发展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
· 对

威 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由

提 能

读 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

盟。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给中国带
来了巨大的危害。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列强发动了哪些
考 侵华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贯 通

能 专

随着苏联解体,各种现代主义和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新与拓展的历程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新与拓展的历程

西方文明发展历程回顾
古希腊罗马文明
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包括哲学、 政治、法律、艺术等方面。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推动了西方文明向现代化转型,强调 人文主义、理性和科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以基督教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艺术和社会制度。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格局变化
1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一战后,通过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 新的国际秩序。
中国等亚洲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01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
造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亚洲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实践
02 介绍朝鲜、越南、古巴等亚洲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背
景、过程及特点。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挑战
03
分析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
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
03
在交流中,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冲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世
界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资本主义新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新调整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经验总结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包括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显 著成果。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分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 略以及忽视民生改善等问题的弊端和教训。
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讲义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讲义
考向二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命题揭秘 本题利用学者的一段评论切入,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命题角度较好,难度中等以上。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反映的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22年苏联成立,A、B两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故C项正确。答案 C
方法通关
■ 分析历史事件结果的思路1.分类: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有三种情况
2.思路: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 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结果。
【典例2】 (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第12讲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 创新




考点导图
1.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点。十月革命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单元复习《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练习题卷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单元复习《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练习题卷

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

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2.(2019·聊城二模)根据科索沃战争后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的决定,欧盟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先后成立了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

这主要表明( ) A.债务威胁欧盟安全B.恐怖阴霾笼罩欧盟C.欧盟自主意识增强D.欧盟成为世界一极3.下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

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A.战争的威胁消除B.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和平与动荡并存D.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4.(2019·济南一模)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

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

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5.(2019·德州期中)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

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

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6.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2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2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

(5)评价
①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
化。 ②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③是苏联解体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商品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银行
考向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考向三 考向四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的特点
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 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
历史时期 政治
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 攻,困难重重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 新情况,苏维埃面临经济危机和
政治危机
目的 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 权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 固苏维埃政权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愈发激烈。
2.战争进程
阶段 爆发 时间 1914年7月 主要战役(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 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第一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施里芬计划”破产 影响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1917—1918年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 兰海战 美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方 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 束
3.国际联盟 (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 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 的和平。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2讲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2讲

深化必备 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 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 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转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 民书》,正式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大会还通过《和平法 令》和《__土__地__法__令____》,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3.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社__会__主__义____革命,开辟出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 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模式。 备考指南 预计今后高考对十月革命的考查可能会集中在两个角度:一 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社会 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开启;二是从上层建筑变更的角度考查二 月革命、“四月提纲”或者十月革命。
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
现 文 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

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 科
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 学
力的发展
政治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线索
文化线索 1.科学上,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 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价值观。 2.文化上,在继承和发展近代文学艺术的基础上,现代 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 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1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专项总结6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doc

1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专项总结6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doc

1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专项总结6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中外关联】(2018·淄博二模)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

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材料二科技与扩张“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探究:(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所表达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表达。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提示:(1)成果: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

(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主要说明()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

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

斯大林此举旨在()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

”由此可知,该学者()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这反映了美苏两国()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D.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6.(2017山东烟台期中)1975年,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最终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并宣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类似的还有加纳等国。

这些现象说明()A.民族解放运动中曾混杂冷战因素B.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世界多极化C.美苏双方把军力重点部署在非洲D.文明程度提高使欧洲放弃了殖民地7.(2018山东淄博3月考试)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

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

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

这一组织成立之初()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8.(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9.(2018山西太原高三二模)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变化()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10.(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

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1.(2017江苏单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产业时间国家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 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低收入322428274049中等收入14939364755高收入3233276471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2.(2018东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

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材料三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苏联坦克开入东德镇压不断扩大的反政府非暴力烛光抗议运动,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

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

(10分)(2)两极格局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5分)13.(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押题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地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

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

材料二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

(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15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其必然性,那就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社会矛盾尖锐,除此之外,战争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A、B、C三项都强调了内部社会危机而忽视了外部因素——“一战”的刺激,所以只有D项符合要求。

2.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结合史实可知,最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也对落后地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因此B项正确。

A项错误在于必要前提,过于绝对化。

C项忽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地区。

D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主旨不符。

3.B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

从时间上看属于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做法上看是苏联政府对乌克兰地区强行征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此举是牺牲农业、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化的建设,所以B项正确。

4.B本题考查苏联的体制改革。

结合时间1970年可知当时斯大林已经去世,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根据“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可知该学者并未主张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寻求改变“反民主的传统”和“公共行为的准则”,因此针对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所以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中该学者并未完全否定斯大林,排除A项;题干中该学者对困境根源有清晰的认识,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

5.D1962年美苏正值争霸时期,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表现,其目的是争霸,而绝非展示各自实力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下,美苏领导人愿意和平谈判,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有将世界推入核战争的深渊的危险,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对峙中积极通信、寻求和平解决,故D项正确。

6.A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故B项错误;冷战中美苏双方主要把军力部署在欧洲,故C项错误;D项表述本身错误,故D项排除。

7.A1957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申明,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他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从材料信息中,1960年,英国等七国也制定公约“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可见,该组织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抗,不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

8.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全球化的事实状况。

结合数据看,C项表述不符合亚洲之外的新兴市场的情况。

D项不符合图中时间信息1996—2016年。

9.D材料介绍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对于世界责任认识的变化:由保持世界和平到“遏制”共产主义。

究其原因显然是这段时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威胁,因此D项正确。

A项体现不出“变化”,B项所述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C项错误在于“开始”。

10.A材料所述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因此A项正确。

B项对题干材料理解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不符合事实。

D项表述对冷战认识不清。

11.D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三种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总体趋势都是农业、工业比重逐步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