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作者:于红梅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在临床上是血管外科常见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

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致死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5%~50%,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目前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方法。

因此了解本病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对于深静脉血栓诊断已无困难,首选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波,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取栓;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主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1 DVT的病因学1946年Virchow提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如手术后、长期卧床、骨折固定等。

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DVT最常见的诱因。

另外,由于静脉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如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化学治疗等,DVT的发生率可达30%[1]。

血栓形成后,除自动消融外,其余都将经过扩展、繁衍、机化、壁化和内膜化过程。

2 DVT 诊断方法下肢DVT的典型表现为小腿不适,水肿,静脉曲张,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但实际上下肢DVT 的起病隐匿,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易于漏诊。

故对下肢DVT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应辅以一些辅助手段[2]。

2.1下肢静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可使下肢静脉直接显影,准确地判断有无血栓及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好侧支循环。

2.2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是临床上诊断下肢DVT的首选方法,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1. 背景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表现为下肢深静脉内形成固体、未凝血的血块,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于DVT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DVT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也有了更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DVT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够让更多人对该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2. DVT的病因和影响因素DVT的病因和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因素包括:1.血液高凝状态:某些慢性疾病、药物、孕期等都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

2.静脉壁损伤:外伤、手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静脉内膜损伤,使得血小板黏附静脉内壁,加速血栓形成。

3.静脉血流受阻:因为某些原因(如寝床休息、长时间坐车等)使得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的循环速度明显减慢,从而加速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与DVT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加以注意。

3. DVT的诊断方法和检测技术迅速诊断DVT非常重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检查方式:1.超声检查:常用于DVT的早期诊断,能够直接对静脉血液进行检测,发现血栓形成的位置和大小。

2.放射学检测:包括CT、MRI等,观察血管内的血栓情况,确定血栓的长度和位置。

3.血检:通过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等指标,能够协助诊断DVT的存在。

4. DVT的治疗方法DVT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剂和溶栓剂。

其中,抗凝剂是常规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防止血栓的继续扩大和形成;而溶栓剂则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的,通过溶解血栓的形成,加速血栓的消除。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病情比较严重,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血管内的血栓,使得其他治疗措施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5. DVT的预防方法预防是防止DVT发生最重要的方法,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1.多活动:保持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不动,缓解对静脉的压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徐煜宸舒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血管外科常见、多发病。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诊治方法的参考。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Yuchen Xu Chang Shu(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medical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013)Abstrac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in vascular surgery. Acute LDVT contributes to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death.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current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LDVT focusing on the need of clinician.Key words: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diagnosis; therapy1.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表现为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血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手术、外伤、分娩、晚期肿瘤或长期卧床等都可引起LDVT。

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而致命,并有报道称[1]多数LDVT病例后期将发展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征(PTS),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硬化)、静脉性溃疡等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丧失劳动力。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进展
的解 剖因素有关 。
2 手 术 适 应证 及 时 机
异常 , 国内外 文献已 有报道 , 构成 左下 肢深 静脉 血栓 的重 要 是 原因 ; 发生率 约 2 % 一5 .%_ 7 56 l 。对 于此 类患者 , 术上仅取 手 尽 血栓而不处理 狭窄 或闭塞 段是 毫无 意义 的。一般 可根 据不 同的病变情况而采取不 同的治疗 方法 , 治疗方 法应 满足下列 但 2点要求 : 1恢 复左髂 总静脉血液 回流通畅 ;2 防止术后再度 () ()
1 病 因
15 86年 Vrhw提出的 D T三大发病原 因: i o e V 血流缓慢 、 血液
异常和血管损伤 , 至今 仍被 沿用 , 有不 少新 的认识 。在 三大 但
缝线滤 网术 、 缝线折叠术 , 以及特殊 的塑料夹 钳夹 下腔静脉 等 , 但终 因手术创 伤大 、 并发症高 而未能在 临床上 广泛应用 。直到 8 年代 ,t ef l滤器 的问世 _ , 0 Cr n e eid 9 因其 操作 简便 、 J 安全 、 微创 等 特点 被迅速推广 应用 。 目前普 遍认 同 的下腔 静脉 滤器植 入 指 征为 :1深静 脉血栓 形成 或肺 梗死 合并 有 出血 、 () 肿瘤 等 , 凝 抗 治疗有禁忌者 ;2 使 用足量 的抗 凝药 物仍 出现 静脉 血栓 反复 () 发生者 ;3 对伴 有肺 动脉 高压 的慢性 反复 发生 肺栓 塞者及 广 () 泛 的深静 脉血栓 治疗 前 ;4 抗凝 充分但 不 能耐受 抗 凝之并 发 () 症( 如出血 、 血小板减少 等) 。 者
维普资讯
86 7
E N ̄ 20 年 8 07 月第 2 卷第 8 9 期
Hbi e c u a A g 07Vl 9N . e d aJ r l u 0 ,o2。o8 e M i lo n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

四、展望
未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智能穿戴设 备的应用可以更加广泛,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预测和诊断 的准确性;新型药物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在康复护理方面,还可 以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 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造成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回 流,从而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导致 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等。因此,正确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进展
1、早期诊断和预防
早期诊断和预防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关键。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 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等。除了诊断,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例如,患者应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等。
5、新型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到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护理中。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新型 药物涂层技术可以局部应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新型溶栓剂可以更有效地溶 解血栓。
三、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在临 床上,早期诊断和预防、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的应用,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新型技术的应用 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导管溶栓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导管溶栓进展

3 Mi i J ,Me z e ,Cs t ,e a .Ra d mie o told tilt ls M l ln k J ee M t 1 n o z d c n r l ra o e
e a a u h n e e uin tr nq e n l e t n p nai . vl t f s a d rp r s ec iu s i i r r s l t o u el f o h v a a tn
c r iv s u a o lp e flo i g h p tc r p r so u n ie r n — a d o a c lrc l s ol w n e a i e ef in d r g l rta s a u i v p a t t n. T a s l n o l ai n o r n pa tPrc,1 8 9 7, 1 9:5 — 5 4 5
s d o e Tr n p a tP o y rm ? a s l n r c,1 8 9 9,21 3 9 —3 9 :4 7 4 9
平 的升高 预示前 列腺 素类 等 扩 血管 物 质合 成 的增 加
及炎性 细胞 因子 分 泌增 多而 造 成全 身 血管 的 扩张 及
毛细血 管通适性 增加 。
也能 观察到细胞 内 C “浓 度 的升 高。C 是 细胞 内 a a 信号传 导和 白细 胞 激 活 的重 要 信使 , 胞 内 C “ 水 细 a
2 A g r lS,Ka g Y,F e ma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 h r o t—r p r so g a wa n re n J t 1 steea p s e e f in u
5 Mo e o—Go z lzE。Me e rn n a e n u—Di z G ,F n o aY ,e a .Ad a tg s a J u d r t 1 v n a e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进展

d r o me , P T S a n d s e v e r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c a n b e f o r me d p u l mo n a r y t h r o m b o s i s e mb o l i s m( P T E )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s —
The t r e a t me nt p r o g r e s s o f l o we r e x t r e mi t y de e p v e n o us t h r o m bo s i s
Z HANG Xi a nl a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B r e a s t ,V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Gu i l i n Me d i c a l Co H e g e ,G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u t o n o mo u s
见 的血管 外科 病 , 如果 不能 得 到及 时 的治疗 将 并 发 出现 血栓 形 成 后综 合 征 ,严 重 并 发症 可 形成 致 死 性 肺 栓塞
( P T E) 。该 病发 症 起病 急 , 容 易误 诊 而危 及患 者 生命 , 是 导致 患者 突发 死 亡 的重要 原 因 , 因此及 时有 效地 治 疗下
e a s e ,a c u t e o n s e t ,e a s i l y mi s d i a g n o s e d a n d e n d a n g e r t h e l i v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u d d e n d e a t h .T i me l y a n d e f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形成在股静脉、腘静脉或小腿静脉等深静脉血管内的血栓。

它是一种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可以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发热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治疗技术也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病因研究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复杂多样。

遗传因素、局部损伤、血液淤滞、凝血因子异常等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近年来,基因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与深静脉血栓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此外,深静脉血栓与肿瘤、孕产妇、长途旅行等因素也存在一定关联。

这些研究为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2. 诊断技术进展准确的诊断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新的诊断技术也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例如,一项名为D-dimer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测定,可用于筛选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此外,超声多普勒技术、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率。

3.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传统的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需要进行血液监测和剂量调整,且存在出血风险。

近年来,新一代的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达直诺等被广泛使用。

这些抗凝剂不需要血液监测,给予方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局部应用抗凝药到达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如经皮给药和支架释药等新技术也在研究中。

4. 机械性治疗对于特定病例的深静脉血栓,机械性治疗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例如,通过导管置入到血栓区域进行机械性取栓,可迅速恢复血流通畅,减少肢体淤血和疼痛。

此外,过滤器的应用可以避免血栓脱落至肺血管系统,并发生肺栓塞。

5.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认为深静脉血栓多与气滞血瘀、湿毒内阻等有关,通过中药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来改善病情。

例如,桃仁、川芎、红花等药物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同侧腘静脉 ➢ 对侧股静脉 ➢ 右侧颈内静脉 ➢ 对局限性股静脉中上段畸形血栓经腘静脉穿刺
插管到血栓处介入溶栓。 ➢ 对全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逆行插管
到血栓处介入溶栓。
实用文档
DVT的治疗
介入放射治疗
经导管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骼股静脉血栓,无溶栓禁忌且能够成
功置入溶栓导管者都存在CDT适应证: ⑴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 ⑵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 ⑶病程≤14天的DVT 目前认为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
实用文档
DVT的分型
局段型:病变只局限于部分静脉主干,如髂静 脉、髂-股静脉、股静脉、股-腘静脉、腘静脉、 腓肠肌静脉丛等。 Nhomakorabea实用文档
DVT的临床表现
DVT 病人相当一部分并无症状,当血栓导致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 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堵塞静脉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后,可有 不同的临床表现,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疼痛、下肢肿胀、代偿性浅 静脉曲张、全身反应。
大,而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 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应严格掌握 其适应证。
实用文档
导管溶栓的方法
尿激酶的使用剂量和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常用的方法:导管溶栓时首先将25万单位尿 激酶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一次性经溶栓导管注 入,然后①用高压泵经溶栓导管脉冲式注射尿 激酶,60-80万单位/24h,分2次给药,每次1小 时内注完。注射尿激酶间歇期经导管滴注肝素 100-150mg/24h;②经导管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 (24h总量60~80万单位),同时给予患者皮下 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一般连续 应用7天。
DVT的分型
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 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 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展_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展_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展_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周围性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表面静脉充血。

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以及其他并发症。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国内外的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溶栓、抗凝、祛聚等;中医疗法及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空间;预防和护理在治疗这种疾病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并针对不同病因制定相对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既能有效的降低 DVT的发生率,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护理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人数也1/ 8随之在逐年递增[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凝血异常,阻断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好发于下肢[2]。

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

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以及其他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 DVT有关治疗及护理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诊断标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标准的诊断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上升很高。

同时患肢压痛明显、皮肤颜色青紫、淤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相差 0.5cm 以上[4]。

2风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包括创伤、肿瘤、和衰老等多种病理生理学、手术,和怀孕。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级段落标题】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VTE是由于血液在肌肉床内形成血块而阻塞深静脉或肺动脉等重要血管,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正确和及时地诊断和治疗VTE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二级段落标题】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1. 临床表现与评分系统VTE通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由DVT或其他来源导致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常见症状包括下肢胀痛、红肿、压痛以及呼吸困难、胸闷等。

识别这些症状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正确诊断VTE至关重要。

目前已有多种评分系统可供医生参考,其中包括Wells评分系统和Geneva评分系统,这些系统结合了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诊断策略。

2.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超声(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检测DVT。

该技术可直接观察血管内腔是否存在血栓,并确定血栓的程度和位置。

对于怀疑PE的患者,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被广泛应用。

此外,核医学显像技术以及肺动脉造影也可以作为PE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级段落标题】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1. 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普通Heparin和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两者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展。

联合使用华法林(warfarin)或其他口服抗凝药物可以延长抗凝效果并维持长期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目 增多、黏附性增强,以及纤维蛋白原 含量升高等现象。
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特别是 在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下。
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等。
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 响
短期影响
01
疼痛和肿胀
血栓脱落
02
03
皮肤温度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肢 疼痛和肿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有可能脱 落,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引发 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患肢皮肤温度升高,而健侧肢体 温度正常或偏低。
长期影响
静脉瓣膜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 能导致静脉瓣膜损伤,引起 瓣膜功能不全,出现静脉曲
张、水肿等问题。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后 综合征,表现为慢性静脉功
能不全、下肢溃疡等。
血栓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后遗 症,如局部硬结、静脉炎等

预防与控制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
增加运动量,改善饮食,减少长时间坐或 站等。
穿弹力袜
穿医用弹力袜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流速度减慢
长时间卧床、肢体固定、活动受限 等情况会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 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
成。
血管收缩和痉挛
血管收缩和痉挛会导致血流不畅,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日期:2006-10-25 16:52:36【关闭窗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万~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的0.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

国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呈逐年增多。

自19世纪Virchow首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以来,经近百年的验证,已被医学界所公认。

本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

本病属于中医“股肿”、“脉痹”、“淤血”、“淤血流注”、“肿胀”等范畴。

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识久远。

《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

“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

”《血证论》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

”又说:“有淤血肿痛者,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

”这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详细的了解。

并提出了重要的治疗方法。

对后世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影响。

病因自19世纪中期(1846~1856年),魏尔啸(Virchow)首先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以来,就开始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的探讨,经近百年的临床及多种先进检测手段的验证,已普遍被公认。

有许多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能与本病有关的因素。

(一)静脉血流滞缓在大多数DVT的病例中,血栓形成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静脉血流滞缓几乎总是牵涉其中。

因此,静脉血流滞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或长久的下蹲位等。

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测 定对无症状 D T敏感性 差、 V 阳性率 低 , 有症状 的近端 D T 对 V
具有很 高 的 敏 感性 和 特异 性 , 且操 作 简单 , 费用 较 低 。诊 断
D T时 , 同时 考 虑 有 无 P V 应 E存 在 , 之 亦 然 。 ( ) 浆 D 一 反 7血
() 1 多见 于术后 、 伤 、 创 晚期 肿 瘤、 昏迷 或长 期 卧床 患 者。 () 2 起病较急 , 患肢肿胀 、 发硬 、 疼痛 , 活动后加重 , 偶有发热 、 心
可根 据患 者病 情 、 院设 备 、 医 医生经验 等做 如下选 择 : 1 () 加压超声成像 (o rsi h aoorp y : cmpes nu r ngah ) 通过探头压迫观察 o s 等技术 , 可发现 9 % 以上 的近端 下肢静 脉血栓 , 5 静脉 不能被压 陷或静脉腔 内无血流信 号为 D T的特定征象和诊 断依 据 , V 为无 创检查 , 为筛查 的首选手段。高度可疑者 , 阴性应 5— d后 应 如 7 复查 。对腓 静 脉 和 无 症 状 的 下 肢深 静 脉 血 栓 , 阳性 率 较低 。
张晨 熊昌 源 高骏 , ,
( .湖北 中医学 院 2 0 1 0 8级博 士研究 生 , 湖北 武汉 40 6 ; 3 0 5 2 .湖北中医学院 , 湖北 武汉 40 6 ; 3 0 5 3 .湖北 中医学院 20 0 7级硕士研究生 , 湖北 武 汉 4 0 6 30 5)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中西医结合 ; 治疗 ; 综述
主要来源。其发病率呈逐 渐上 升趋 势 , 如未经及时治疗 , 将会造 成程度不一 的慢性深静脉 功能不 全 , 响工作 和生活 。由于其 影 可 以导致肺 栓塞 ( E 、 成血栓形 成后综 合征 等 , P )造 长期 影 响患 者生活质量 , 其早期治疗 日益 受到 医学界重视 。治疗上 主要 为 防止血栓 的局部蔓延 阻止血 栓脱落 发生栓塞 , 降低 肺栓塞 的发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摘要】目的为了总结和探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

方法总结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并进行评价,总结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最后讨论血栓形成风险评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结果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但可以治疗,目前实验室检查主要集中在d-二聚体的检测上,治疗方法主要有肝素治疗(现在逐渐被低分子肝素代替),另外,最新开发的具有靶向作用的最新开发的新型抗凝药物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具有优秀的临床作用效果,最后抗凝治疗,深静脉的溶栓治疗都标志着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结论除了常规的静脉血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还应该注意到运动对静脉血栓的影响和运动对深静脉血栓后的恢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 d-二聚体低分子肝素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而且,换着用一般对该类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大部分的深静脉血管栓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1-3]。

为了总结和探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1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静脉血栓在临床诊断方面需要诊断医师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判断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的客观检查和评价。

尽管关于诊断该类疾病的医学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对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深静脉血栓的以往的临床诊断标准(静脉造影)现已很少实行。

现代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通常使用加压静脉超声和阻抗体积描记法,相关临床文献显示这两项检查对深静脉血栓症状性的,近端的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这两种方法对于无症状的,孤立的远端血栓不能很好地察觉。

因此,在用以上方法检测后,很有必要在一周之内对具有风险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超声复查。

目前,在医院药理学实验室中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检查主要集中在d-二聚体的检测上[4-5]。

d-二聚体是人体内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之一,当临床检测到该交联纤维蛋白时,就能够确诊体内有内源性的纤维蛋白(血栓)的相关降解活动,由此可以证明静脉血栓的存在。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趋势,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下肢DVT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 溶栓, 外科取栓等,本文就DVT的治疗做一综述,为DVT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治疗1.DVT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DVT的发病机制主要为Virchow的三因素相互作用,即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壁的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肥胖、高龄、长期制动、手术、恶性肿瘤、妊娠等可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增高,静脉扩张等,严重者可出现股青肿。

若治疗不及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危及生命,也可进一步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因此下肢DVT一旦诊断明确, 必须及时有效地治疗。

1.DVT的治疗2.1 抗凝治疗抗凝是DVT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可以抑制血栓蔓延、也可降低PE发生率及病死率。

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及新型口服抗凝剂。

2.1.1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期,即治疗前5-10天,当计划进行VKA时,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被用作桥接剂。

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增强机体纤溶反应,从而减少症状及防治血栓进一步形成或进展为PE的风险。

与LMWH相比UFH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的风险增加8 - 10倍[1]。

故使用普通肝素(UFH)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且剂量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低分子肝素经常是桥接治疗的首选。

1.1.1.口服抗凝药物(DOACs)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长期抗凝治疗的口服抗凝药。

其治疗剂量范围窄,建议剂量为2.5~6.0mg/d, INR值稳定在2.0~3.0, >3.5时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而<1.6时抗血栓效果会降低,需5复查一次凝血功能[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讲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冯会祥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 301800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 rombosis o f lo we r ex tremity,DV 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率。

其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生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

预防肺动脉栓塞,清除血栓,恢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保存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复发是治疗DV T的理想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除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一般治疗外,还需要采用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等多种方法治疗,本文就DV T的形成和治疗作一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DV T 形成因素 抗凝 容栓 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08)05-0527-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达50%[1],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占40%左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pulm o-nary em bo lism,PE)直接关联。

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

对于DV T的认识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 riar 首先报道1例[2],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DVT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0万人因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3],20万人死于PE,其中11%在发病1h内死亡[4]。

1999年Alex ander P报告美国DVT的患者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5]。

其主要原因归纳为肺栓塞既往史、吸烟、盆腔手术、浅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急诊手术、外伤、脱水、下肢瘫痪、糖尿病、口服避孕药、盆腔肿块、肥胖、妊娠、产后1个月内、卧床72h以上等[6],我国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随着我国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临床各学科的有机结合,各科医生都能很快做出明确诊断。

1 诊断1.1 有症状和体征的DV T的临床特点 (1)多见于术后、创伤、晚期肿瘤、昏迷或长期卧床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

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 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H om ans征,即直腿伸踝试验。

检查时嘱患者下肢伸直,将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拉长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Neuho f征,即压迫腓肠肌试验。

(4)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分为:周围型,以血液倒灌为主;中央型,以血液回流障碍为主;混合型,既有血液倒灌,又有回流障碍。

(5)血栓脱落游走可致PE。

1.2 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 可根据患者病情、医院设备、医生经验等做如下选择:(1)加压超声成像(compressio n ultrasono graphy):通过探头压迫观察等技术,可发现95%以上的近端下肢静脉血栓,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为DV T的特定征象和诊断依据,为无创检查,应为筛查的首选手段。

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5~7d后复查。

对腓静脉和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阳性率较低。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

(3)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radio nuclid venog raphy,RDV):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像,是对DV T诊断有价值的无创检查。

(4)螺旋C 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venog 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 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5)静脉造影(venog raphy):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且费用高。

(6)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其原理是在大腿处放置一个袖带,探测充气前后下肢血流量的变化,袖带放气,下肢容量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被用作静脉可变性指数。

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无症状DV T敏感性差、阳性率低,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7)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敏感性较高(>99%)。

急性DVT或PTE时D-二聚体多大于500μg/L,故D-二聚体<500μg/L可排除诊断。

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均呈阳性,因此对于DV 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 T高危患者的筛查。

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大于500μg/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 T或PE。

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

诊断DV T时,应同时考虑有无PE存在,反之亦然[7]。

2 预防2.1 药物预防2.1.1 低剂量肝素(LDU H):外科手术已证实LDUH皮下注射可明显降低DV T、PE的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

研究显示使用LDUH可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但并未增加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

2.1.2 低分子肝素(low-m olecular-w eight hepa-rin,LM WH):外科手术已证实LM WH皮下注射对降低DVT、PE的发生率及总死亡率的效果同LDUH。

出血风险与LDUH也相同。

邱贵兴等[8]认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 T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DV 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1.3 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无症状DV T,但是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出血危险及起效慢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2.2 机械预防 在出血风险大于预防用药效果的患者首选。

依从性差是此类方法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临床特点是增加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减少深静脉血流停滞。

有缺血性皮肤坏死危险的患者禁用。

2.2.1 间断气囊压迫(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 pression,IPC):已证实可有效预防外科手术后无症状DV T,联合应用LDUH可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患者出现症状性PE的风险。

因间断气囊压迫可能对清醒患者带来不适,许多患者手术前适用间断气囊压迫,而手术后则改用分级加压弹力袜。

陈东峰等[9]对156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分成4组,比较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认为术后使用LM-W H联合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以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 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2.2.2 分级加压弹力袜(GECS):在外科患者中,可有效预防无症状DVT和症状性PE,可与药物预防或间断气囊压迫联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

其禁忌症是严重大腿水肿、肺水肿、严重外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严重的大腿变形或皮炎。

使用方法:(1)注意大小合适和穿着方式;(2)正确测量患者的下肢周径、选择合适的大小非常重要;(3)确定穿着时,足趾洞在足趾平齐;(4)每日检查适合程度,以判断下肢周径的改变;(5)不要向下翻折;(6)每日脱下时间不超过30min;(7)确保足趾活动自如[10]。

3 治疗对于DVT的治疗,国内同行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提到的是如为急性期,手术取栓以发病不超过72h为宜,以避免因血栓机化,广泛静脉内膜损伤,静脉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导致的手术失败及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11]。

3.1 抗凝治疗 在抗凝方面,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为近年来抗凝治疗的新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12]。

由于其分子量小于未分解肝素,对凝血酶的抑制效应降低近150倍。

其特点:(1)抗凝血酶作用弱于未分解肝素。

(2)不易被血小板第五因子中和,也不诱导血小板聚集。

(3)抗因子Xa作用相当于普通肝素的3倍,因此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保留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对血液总的凝固性影响较小。

3.2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已经有30多年历史,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目前在溶栓途径,溶栓与抗凝关系,溶栓与取栓[13]等许多细节问题上有争论。

3.2.1 溶栓途径:传统溶栓途径为全身外周静脉,多为上肢浅静脉,溶栓药物随血液流遍全身,溶解血栓。

它首先直接对纤维蛋白有很强的溶解作用,其次是激活体内主要是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转变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经外周静脉给药,药物可经交通静脉达血栓部位,操作简单,溶栓效果好。

区域性溶栓治疗,通过介入插管将药物注入血管后在某一区域溶栓。

1994年Senba和Dake首先报道一组急性DV T病人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中,直接注药溶栓,使血栓溶解率达72%,部分溶解率达20%。

潘扬[14]等报道,发病后3~14d的DVT 病人,放置滤器后插管溶栓再通率达100%。

对于周围型及混合型急性DV T病人,国内姚立正[15] 2002年报道15例病人16条肢体,采用经动脉插管持续溶栓治疗,其血栓溶解率达56.25%,但此法不足之处是常会出现动脉损伤严重并发症,应慎用。

综上所述,目前经患肢外周静脉与区域性静脉途径的观点更适合临床治疗。

3.2.2 溶栓与取栓:将导管插入血栓,直接溶栓与取栓术相比较,导管溶栓一年内血栓再发生率为12%[16]。

目前认为溶栓能减少DV T复发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Rho des[17]也报道了导管溶栓与取栓有相似的通畅率和静脉瓣膜功能,但溶栓能更多保留血管的内皮功能。

由于取栓术与导管溶栓术有相似的通畅率,且都适用于急性DV T病人因而存在如何选择的问题。

一般来说,若存在手术禁忌症,则使用导管溶栓;反之,如果患者的急性DV T来势凶猛,范围广泛,必须立即清除血栓者,则选择取栓术,以保证最有效的侧枝循环开放[16]。

由此看来,经患肢外周静脉与深静脉溶栓,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的基础上,结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是DV T病人治疗的较佳方案。

3.3 介入治疗 随着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学者主张采取介入插管溶栓外,使用静脉腔内机械性血栓消融术,血栓负压抽吸术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型术治疗下肢DV T。

3.3.1 机械性血栓消融术:主要包括:(1)超声溶栓:通过低频高强度的机械震动,空化作用等生物学效应,选择性作用于血栓使之消融[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