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今义: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义:今义:3、穷且益坚古义:今义:4、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今义:5、盛宴难再古义:今义:6、孟学士之词宗古义:今义:二、名词的活用三、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 1、烟光凝而暮山紫2、徐孺下陈蕃之榻 2、响穷彭蠡之滨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四美具,二难并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4、屈贾谊于长沙5、萍水相逢 5、宾主尽东南之美6、叨陪鲤对四、动词的活用1、台隍枕夷夏之交2、腾蛟起凤3、窜梁鸿于海曲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童子何知 6、物华天宝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极娱游于暇日。

9、都督阎公之雅望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10、宇文新州之懿范六、课内阅读1.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C、列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3、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例:披绣闼,俯雕甍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 3篇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 3篇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篇6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重点: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解法教具学具:Ic课件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

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

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

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

”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

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嗣后,才思泉涌,笔端升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3、欣赏文中描绘的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如写景抒情、用典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难点(1)体会文中用典的妙处。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赞为“神童”。

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一篇《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认为是挑拨诸王关系,逐出长安。

后又因私杀官奴,犯死罪,遇大赦,被革职。

王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骈文上,其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写作背景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此阁。

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宴客,本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都推辞不写,而王勃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但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开始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滕王阁序》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四、课文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语调。

滕王阁诗词导学案(学生)

滕王阁诗词导学案(学生)

【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相关常识及序的文体知识;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3段。

2、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导学过程】一、激情诵读,进入课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二、笔读圈画,掌握知识1.作者介绍: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之侄孙。

勃才华早露,年少时被人称为神童,他少年得志,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然而,好景不长,因写了一篇代沛王鸡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檄英王鸡》一文,本是游戏之作,竟获罪被革职,被高宗怒逐出府。

后入蜀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被贬为交趾令。

后,王勃南下看望父亲,途经洪都滕王阁,参加了盛会而作序,名声大作。

两个月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王勃学识渊博,著述极多。

诗与文均负盛名,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之诗虽未完全脱尽六朝绮丽的余风,但年少才高,官小名大,充满着追求事业的心情,因此诗的内容多有宏放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五言律诗的形式到他的手里,已被普遍运用而渐趋成熟,五言绝句与七言歌行也有了发展与提高。

著有《王子安集》。

2.写作背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落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习目标】A 类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B 类2.熟读课文,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意义或用法。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C 类 4.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1-2段。

【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2、唐初四杰之王勃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滕王阁序》导学案及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及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及答案《滕王阁序》导学案及答案一、背景介绍《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文章,旨在纪念滕王阁的重建。

滕王阁是唐朝时期的一座楼阁,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王勃在滕王阁上观景抒怀,借景言志,创作了这篇传世之作。

二、关键词分析1、群贤毕至这句话表达了当时许多贤能之人都聚集在滕王阁,共同感受着这座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向往。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形容了滕王阁前的赣江水势汹涌,一个人把守关口,上万人也无法打开,表现了滕王阁地势的险要和重要,同时也彰显了守卫者的英勇形象。

3、雕梁画栋这句话描写了滕王阁建筑装饰的精美,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艺术品的鉴赏和推崇。

4、珠帘绣幕这句话描绘了滕王阁内部陈设的华丽,珠帘绣幕,极具审美价值,体现了作者对于高雅生活的追求。

三、知识点详解1、作者背景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擅长五言诗和散文。

他的作品以情韵见长,富有感情色彩和想象力。

2、文学手法文章运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滕王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文化内涵文章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英雄人物、高雅生活的崇敬和追求,展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四、思考题1、作者在《滕王阁序》中如何运用文学手法表达对于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崇敬和追求?2、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向往?3、为什么说《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参考答案:1、作者在《滕王阁序》中运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文学手法,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形象地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

同时,作者还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如“人杰地灵”,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底蕴的崇敬和追求。

2、文章中的“群贤毕至”可以体现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向往。

这句话表达了当时许多贤能之人都聚集在滕王阁,共同感受着这座历史文化的底蕴。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编号:YW2012130102 班级:姓名:组别:《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原太栋审核:高二备课组时间:2012-08-28 【学习目标】A 类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B 类 2.熟读课文,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意义或用法。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C 类 4.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5段。

【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2、唐初四杰之王勃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滕王阁序导学案含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含答案

2、 3、 4、 5、三,古今异义千里逢迎,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穷且益坚 等终军之弱冠1、 高朋满座。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5滕王阁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

知识1,江南三大名楼: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灏 诗,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字子安,初唐。

与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十四 科举中第。

沛王邀请他作王府侍读,后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上元二年,王 勃途经,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 序》。

两个月后, 基础测练二、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 云销雨霁 所赖君子见机 一,注音:1、翼轸( )2、襟( )三江3、鹤汀( )4、凫()渚(5、川泽纡( )6、孤鹜( )7、樽( )&迥( )9、南溟( )10、胜筵()11、梓()泽)6、孟学士之词宗古义: 今义:【课堂学习】名词的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2、徐孺下蕃之榻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5、萍水相逢6、叨陪鲤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1、烟光凝而暮山紫2、响穷蠡之滨3、四美具,二难并4、屈贾谊于5、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的活用:1、台隍枕夷夏之交2、腾蛟起凤3、窜梁鸿于海曲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童子何知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极娱游于暇日。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6、物华天宝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渔舟唱晚,响穷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之浦。

9、都督阎公之雅望10、宇文新州之懿3.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 .钟鸣/鼎食/之家 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襟/三江/而带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 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学习时数:3学时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先预习,对照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有关生字词。

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四大名楼2、介绍作者3、作序的背景二、解题1.介绍“序”2.介绍“骈文”三、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文言常识。

(以上内容参看能力培养与测试)4、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5):第四部分(6---7):详细分析:第一部分:\'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星分翼轸\'四句写:\'物华天宝\'四句写:接着,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的生平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3、感受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文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色。

2、难点(1)理解文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2)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层原因。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上元二年(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宴客,本是想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王勃竟不推辞,当场挥笔而书,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2、写作背景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 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上元二年(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宴客,本是想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王勃竟不推辞,当场挥笔而书,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四、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形容词,旧的。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课前案【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于上路通“严”,云销雨霁通“消”,所赖君子见机“几”,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今义: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义:今义:3、穷且益坚古义:今义:4、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今义:5、盛宴难再古义:今义:6、孟学士之词宗古义:今义:三、名词的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2、徐孺下陈蕃之榻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5、萍水相逢6、叨陪鲤对四、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1、烟光凝而暮山紫2、响穷彭之滨3、四美具,二难并4、屈贾谊于长沙5、宾主尽东南之美五、动词的活用1、台隍枕夷夏之交2、腾蛟起凤3、窜梁鸿于海曲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童子何知2、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极娱游于暇日。

5、舍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6、物华天宝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8、渔舟唱晚,响穷彭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9、都督阎公之雅望10、宇文新州之范课堂案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翼轸(zhěn) (cān) 睇(miǎn) 捧袂(mèi)B.瓯(ōu)越潦(liǎo)水(zhān) 桑梓(zǐ)C.台隍(huán) 舸(gě)舰帝(hūn) 叨(dāo)陪D.(yì)范彭(nǐ) (guó)州(cháng)飞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钟鸣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兰亭已矣,梓泽丘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并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能够翻译重点语句;能够背诵和默写名句;掌握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技巧;理解典故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滕王阁壮美的景色,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虚词等),尝试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

将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3、限时20分钟,闭卷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2.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

唐代著名诗人,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最大。

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

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3.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

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

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4.写作背景《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导学案1-1

《滕王阁序》导学案1-1

《滕王阁序》导学案基础梳理1 •字音(1)给加点字注音2 .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③ 議 3 •词语释义① 物华天宝:② 人杰地灵:③ 胜友如云:⑤腾蛟起凤:⑥钟鸣鼎食:①翼轸( ) ②襜帷( ) ③鹤汀( ④睇眄( )⑤遄飞( ) ⑥绣闼(t ⑦牛斗之墟()⑧萦回( ) ⑨台隍( ⑩凫渚( )0棨戟( ) C2雕甍( 多音字①纤+②空 [空穴来因 纤夫)) ) ⑵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

(1) 通假字云销雨霁:(2) 古今异义①家君作宰古义:今义:②谁悲失路之人古义:今义:③北海虽赊古义:今义:④一介书生古义:今义:⑤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今义:⑥千里逢迎。

古义:今义:(3) —词多义•舍簪笏于百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①舍退三舍而避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②临临帝子之长洲: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响穷彭蠡之滨:⑥穷岂效穷途之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 词类活用① 襟三江而带五湖:②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③ 宾主尽东南之美:④ 徐孺下陈蕃之榻:⑤ 腾蛟起凤:⑥ 下临无地:r ■怀帝阍而不见:③怀丿有怀投笔: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④序 「序属三秋:I 滕王阁序: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⑦穷岛屿之萦回:⑧川泽纡其骇瞩:⑨四美具,二难并:⑩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5) 文言句式①访风景于崇阿:②童子何知:③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④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⑤纤歌凝而白云遏:2.梳理文本结构。

二、深层探究3.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流露思想感情的?4.《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勾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试简要分析。

5.《滕王阁序》用了一些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三、技法迁移多角度地写景[ 文本回顾] 本文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画了秋景的明丽与绝妙……在着意铺叙景色之美后,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态言情,由逸游的豪兴,陡引出自己路途坎坷的感慨,表现了报国无门却斗志不坠的执著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第一课时知识连接:第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第二、朗读指导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自学质疑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翼轸(..)瓯.越( ) 台隍.( ) 綮戟..( ) 懿.范( )襜帷..()胜饯. ( ) 潦.水( ) 俨骖騑... ( ) 崇阿.()绣闼.( ) 雕甍.( ) 云销雨霁.()孤鹜.( )遄.飞 ( ) 睢.园 ( ) 邺.水( )2.成语积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响遏行云】【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萍水相逢】【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涸辙之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介书生】【高山流水】【盛筵难再】【陆海潘江】二、交流展示(一)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加点字词.1.第一段:1.豫章故郡故:2.地接衡庐接: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用作,、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作,、。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作。

美:作,。

6.千里逢迎千里:作,。

7.高朋满座高:(二)简析第一段: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三)问题互动探究: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四).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

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二、三段一、自学质疑二、交流展示(一)典故理解:1.钟鸣鼎食之家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二)补充注释: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作,2.彩彻区明彻:3.雁阵惊寒惊: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

属:。

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

尽:。

寒:。

清: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

凝:。

暮:。

紫:。

7.即冈峦之体势即:。

体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

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问题互动探究: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②;③;④。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确:。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明确:①。

②。

③。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背诵2~3段。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一)补充注释:1.四美具具:。

2.而难并并:。

3.穷睇眄于中天穷:。

中:。

4.极娱游于暇日极:。

娱游:。

5.兴尽悲来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

失路:。

7.屈贾宜于长沙屈:。

8.所赖君子见机赖:。

9.老当益壮:。

10.穷且益坚:且:。

11.不坠青云之志坠:。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三)分析第四段内容: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五)问题探究: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①“长安”“帝阍”“宣室”→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③“马援”(穷…老…)→④“贪泉”“涸辙”→(六)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六、七段:(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

(略)(二)补充注释:1.一介书生介:2.等终军之弱冠等:。

弱冠:3.有怀投笔怀:。

4.奉晨昏于万里奉:。

5.接孟氏之芳邻接:。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

再:。

7.兰亭已矣已:。

8.奉承恩于伟饯于:。

9.是所望于群公是:。

于:。

10.敢竭鄙怀竭:。

(三)分析内容: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第四课时一、文言知识归纳: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第四部分(4、5):三、互动探究(一)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明确:(二)语言揣摩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三).写作特点: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四)全文内容总结: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