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如何教好名著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 阅读指导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指导训练要素: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例段《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但我们通过阅读“梗概”,可以快速、整体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作品叙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为了生存,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荒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每做一件事, 他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凭着艰苦的劳动,他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并营救了野人“星期五”。
之后,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变。
经过多年的荒岛生活,他终于脱险,回到了英国。
什么是作品的梗概?所谓梗概,即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介绍。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写梗概的方法。
因为梗概是对原文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所以读者通过读梗概,能对原著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大致了解。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抓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主要情节作了概括性介绍。
怎样写文章梗概呢?1.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把握人物性格,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2.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介绍的主要情节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来写的。
3.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如何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1.可以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男孩看到大雄鹅要飞走时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并喊道:“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从对小男孩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其实是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2.阅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感受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如何阅读名著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如何阅读名著教案阅读名著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经验,还可以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匪浅。
所以,上好一堂名著阅读课,让小学生们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内容。
那么,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名著阅读课呢?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和课堂效果在设计名著阅读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所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对课题和学生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作品内容,背景等方面都要深入了解。
针对阅读名著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和兴趣,使其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阅读价值。
3.让学生通过文学阅读,体会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品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当教师确定了这三个目标,就要尽力设计出合理的课程和活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课程设计和活动安排在设计名著阅读课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并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愉悦,从而更好的吸收知识和信息。
1.课前准备:在开始名著阅读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前期准备。
具体的准备内容可以包括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作品相关信息,或是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谜语等形式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从而预备好学生的阅读力和阅读兴趣。
2.故事梗概:在让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简要给学生讲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大体情节,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作品的整体构架和情节,为学生阅读积累宝贵的信息资料。
3.交流分享:在阅读环节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
这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形象和主题的深入理解,也能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课后绘画: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绘画,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美术素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导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名著导读的变化1.内容丰富多样在过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大多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文学作品固然有其价值,但相对来说内容相对单一,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材编写的不断完善,如今的名著导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古代文学作品,还有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等,这样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名著导读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丰富了学生的文学阅读经验。
2.注重情感体验过去的名著导读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性认识,如对作者的背景、作品的结构和主题等的分析,而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很重要。
如今的名著导读在注重理性分析的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名著导读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3.注重思辨能力二、对策建议1.注重多元文化在名著导读中,不仅应该包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还应该有一定比例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名著导读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
在名著导读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名著导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著导读(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著导读(一)》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一)》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名著的价值,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此外,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名著难以理解,阅读起来较为困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思考名著内容。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和阅读方法。
2.问题驱动法:提出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名著阅读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名著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思考名著的价值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名著阅读案例,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名著阅读实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名著阅读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名著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实践。
部编版七上名著《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上名著《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熟悉《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掌握《水浒传》中的部分文言文知识和古诗词。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2. 难点:部分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一课教学内容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阅读第一回,了解宋江的形象。
教学方法1. 讲授+讨论。
2. 默读+小组合作。
第二课教学内容1. 阅读第二回,了解高俅和王婆的形象。
2. 研究《满江红》。
教学方法1. 默读+小组讨论。
2. 听课练。
第三课教学内容1. 阅读第三回,了解武松的形象。
2. 研究《青玉案·元夕》。
教学方法1. 默读+小组合作。
2. 听课练。
第四课教学内容1. 阅读第四回,了解鲁智深的形象。
2. 研究《将进酒》。
教学方法1. 默读+小组讨论。
2. 听课练。
第五课教学内容1. 阅读第五回,了解林冲的形象。
2. 研究《声声慢》。
教学方法1. 默读+小组合作。
2. 听课练。
课后作业1. 朗读研究的古诗词,并体会其意境。
2. 自选一个喜欢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能够在阅读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够简单地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
3. 能够在写作中表达学习的心得体会。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江苏省泰兴市宣堡初级中学 蒋 锐部编教材于2018年开始全国使用,2019年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
该版本教材由教育部主编,在总结各出版社多年的教材编撰经验和一线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完善,其中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扩大了阅读板块。
“名著导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般有两个单元涉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
要想有效把握“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教学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理解该板块的设计理念,进而构造合理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名著导读”的设计理念从“名著导读”的编撰架构上看,该部分主要由名著导读简介、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探究和其他阅读推荐等部分组成。
从板块内容的设计来看,这是一个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即“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感悟—自主阅读”,也是一般化的知识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对于“名著导读”部分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教学目标和重点,同时兼顾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适应各种题材的名著阅读,达到有效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养成广泛阅读、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从名著导读的选材来看,新的教材名著选材更为丰富,从人物传记到科普作品等各种题材的作品均有涉及,对于不同题材的名著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问题探究,意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适应进而喜好丰富的优秀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素质。
这种设计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导读题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如前文所述,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而创设情境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时至今日,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平台,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编版教材中考必读名著阅读策略整理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 己的学习和生活。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 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 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 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B
6
八下
B
7
九上
B
8
九下
•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 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品中,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
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 向往。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部编版教材中考必读名著 阅读策略整理(12部)
B
1
七上
•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 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 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 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 想着跨越隔膜,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你就 会有耐心读下去,深入堂奥,大有所益。为消除 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 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 欣赏讽刺笔法。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 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 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 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学的认识。
2. 通过阅读,了解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红星照耀中国》原著。
2. 相关历史资料。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即中国革命历史。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色经典文学。
2. 学生自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三、交流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书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了解红色经典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作者:李强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通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部编版教材”于2012年开始编纂,期间花费五年时间,积聚了全国各地专家学习的共同心血,相比于人教版教材,在位置上和内容的均有变化,位置上做出了提前调整,内容上增设了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讨和自主阅读推荐。
针对此次作出的变化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导,注重名著相关背景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教材改革;名著导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7-0060-02艺术的产生往往是取材于生活中平凡或不平凡的事物,即使是我们阅读的世界名著,其中那些情节跌宕,感动或是欣喜的瞬间,也都是来源于普通人最平凡的生活,将其加以提炼而得到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而服务的内容,那么在培养学生人文及语文素养过程中,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我们把课外阅读比作“课后加餐”,对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补充,部编版教材将课堂阅读同课后阅读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出发点,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从“老师教读”,“学生自读”到”课后阅读”,部编版教材增设“名著导读”,并且在名著选择上与教材课堂教学文本相契合,力图实现课内文本与课外名著乃至整个课外文本阅读的联通与拓展。
1.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新变化部编版教材于2012年开始编纂,编纂过程积聚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共同心血,总共花费了五年时间,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相比,在选文的编排结构,篇目数量以及选文系统编写的理念等方面作出了改变,部编版教材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自读”的方式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让学生学会自己读,自己体会。
部编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部编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一、前言名著是指被广泛认可和传播的、在某一时代或某个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名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着民族与时代的文化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人生智慧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品格修养和心灵成长。
为此,对于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名著导读的教学目标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创作意图;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名著艺术魅力的感悟和体会;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理解导读:在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先对名著的整体内容进行理解导读,使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思想,为后续的深度阅读打下基础。
2. 逐段解读:将名著分段,对每一段内容进行逐一解读,包括语言表达、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味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3. 主题探究:通过名著中的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主旨和社会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名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
4. 作品比较:通过与其他名著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名著导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的教学策略包括:1. 激发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入故事、提问、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课程理念的更新,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直备受关注,其对名著导读的变化更是备受争议。
本文将就“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名著导读变化1. 名著内容选择在过去的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内容主要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主,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但是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名著导读内容更加多样化,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外,还加入了一些外国文学经典,如《简·爱》、《雾都孤儿》等。
2. 内容解读方式在过去的教材中,对名著的解读方式多是靠学生自行阅读理解,教师进行解释和讲解。
而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更加注重对名著内容的深度解读,包括对作者背景、文学风格、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解读和分析。
1. 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部门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对名著导读的内容、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2. 文学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对于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也更加重要,因此名著导读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3. 教学资源的丰富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更加丰富多样,名著导读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形式来进行,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对策建议1. 多元化名著导读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名著进行导读,不再局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 多样化阅读方式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线上资源利用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名著的魅力,丰富阅读体验。
4. 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源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名著导读
在内容上更加简练,不再对整部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读,而是通过点题、引言等方式简要介
绍作品的主题和核心要点。
名著导读加入了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力求将名著与学
科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名著。
教师可以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名著
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和
体验名著的魅力。
教师可以利用名著导读的简练性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品进行思考。
可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这样,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就有了一定的思路和目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教师可以运用名著导读中融入的学科知识,将名著的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历史、地理、哲学、文
学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名著导读的扩展阅读。
名著导读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和内容,而名著本身包含了更丰富、更深入的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名著进行深
入的探究,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名著中的精髓。
可以通过推荐相关的名著延伸阅
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导读策略:在开始名著单元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名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名著的整体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导读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名著。
2. 分组阅读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名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深度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跨学科整合策略: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历史、艺术、哲学等。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名著,同时也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 评价与反馈策略:在阅读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反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
导读、分组阅读、深度阅读、跨学科整合以及评价与反馈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摘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阅读是我们每天最重要的活动。
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学阶段正在大力的推广名著导读的教学,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主要战场,所以必须要更加的注重语文教学。
本文以此观点作为出发点,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开展名著导读的策略,以此来推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一、名著学习的必要性在当今高速前行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在整个过程中推动文化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名著阅读是文化建设的中的重要形式,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和榜样。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小就狠抓学生们名著阅读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对于名著阅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在中学时期对学生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
学生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积极的推动文化振兴,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名著的重要性,以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改革和探究,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地提高综合的素质。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1.将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氛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的思想有了很新的变化,朝着新颖化的方向发展。
很多老师都研究出了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进行名著教学,就必须有效地结合老师和学生的力量。
老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接受文化教育。
比如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订阅一些关于四大名著的语文报纸,学生可以利用早自习晨读的时间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对应的基础知识,精读四大名著可以让学生对于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晨读阅读的时间培养出阅读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版教材已经逐渐普及,其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推进。
其中,名著导读一环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理解名著、掌握名著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一、名著导读的变化相比较以往,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角转换以往的名著导读大多是注重对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探究,主要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
而新版教材的名著导读则更加注重从人文视角出发,注重探究作品背景、展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彰显作品的时代精神等方面。
2. 结构变化新版的名著导读结构上更加合理、清晰、目的明确。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导引、阅读引导、主旨归纳、文化思考等环节,这种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名著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 基础知识的引导在新版的名著导读中,也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所要表达和论述的重要观点,会在导读中加入一些基础知识的引导,如历史背景知识、人物介绍等。
4. 内容的拓展新版名著导读对名著中的背景、理论知识、文化内涵等要素加以更广泛的拓展,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作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归纳。
虽然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依然需要我们做好对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名著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1. 脱离教材进行拓展新版名著导读比以往更加注重拓展文化内涵,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课外读物等方式进行拓展,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名著中所包括的文化精髓和时代背景。
2.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名著导读中,可以加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和例子,以实现名著与生活的有效连接,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
3. 调整策略,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新版名著导读是从彰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重要思想出发,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来思考,将自己的见解重要的写入笔记、作文等中,并且加以思辨和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我国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
而在这些教材中,名著导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可以看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典名著的选择也在不断调整。
以前学生学习的名著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而现在,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涵盖了更多不同年代和不同领域的优秀作品,如《老人与海》、《时间简史》等。
这些新的名著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加陌生,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力才能读懂。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新的名著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教材的改革还体现在名著导读的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
以前的名著导读主要是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课后阅读来掌握名著的内容。
而现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阅读和解读题目,以及针对名著的思考题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名著。
丰富的名著导读材料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但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名著的内涵。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对名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只有在自己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名著。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阅读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中来。
教师要合理安排名著导读的内容和进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 名著导读手册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手册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手册介绍本手册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提供名著导读的指导和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的名著内容。
名著列表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名著列表:1. 《红楼梦》2. 《西游记》3. 《水浒传》4. 《三国演义》5. 《文心雕龙》名著导读《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内容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荣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多变命运。
- 导读要点:情节悬疑,人物复杂,可以关注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纠葛,以及荣府的代代衰败。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内容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 导读要点:关注孙悟空的英勇、猪八戒的贪婪以及他们与唐僧之间的冒险旅程。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内容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江率领好汉梁山泊起义反抗贪官污吏的故事。
- 导读要点:关注宋江的领导能力和梁山泊好汉的背景,以及他们如何联合起义以保护百姓。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涉及了众多英雄人物之间的争斗和联盟。
- 导读要点:关注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主要角色之间的政治斗争和联盟策略,以及他们为夺取天下而展开的战争。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内容简介:《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传世的文论著作,以多种文体和文学理论为对象,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方法和要求。
- 导读要点:研究文学创作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方法,关注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文化背景。
结语本手册提供了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的名著导读,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魅力。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摘要:与人教版教科书相比,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在“名著导读”板块的编排上有很多独有的特点。
在编排的形式上,名著推荐量增加、位置安排更科学、导读标题直指阅读方法;在编排的内容上,名著选文具有经典性,内容安排呈现梯度性,阅读过程注重探究性,推荐读物强调多样性。
为使“名著导读”教学真正地落地、生根,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1)在阅读前应了解学情,做好教学准备;(2)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方法指导,关注阅读过程;(3)在阅读结束后,应进行多元化评价,给予学生合理反馈。
关键词: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编排特点;教学策略“整体而言,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年级越高,情况越糟。
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1]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温儒敏寥寥几句,将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阅读弊病展露无遗。
在其文章中,他还表明:“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2]这是当代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呼唤。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少读书、不读书的“语文病”,“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在“名著导读”的编排上做了许多改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与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的目标相呼应。
文章旨在深入分析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板块的内在肌理和外在呈现方式,从中探寻优化“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名著导读”编排的形式特点(一)名著推荐量增加人教版教科书每册设置一次“名著导读”活动,每册推荐2-3本经典名著。
部编本教科书每隔两个单元就安排一次“名著导读”的专题,且采用“1+2”的形式,“1”即一本专门用以指导阅读方法、进行专题探究的主推荐的名著,“2即两本与主推荐的书籍在主题或者文体上相似的名著。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得方法 快乐阅读—五年级阅读古典名著方法指导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孙行者二d调ià芭o 蕉扇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这三回讲的是一个故事。
第三步
阅读每一回内容时,通过多种阅 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找出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可以更快地把握 故事内容。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大致意思。
人文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语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一、何以为名著?
隽永耐读 雅俗共赏 启迪智慧
二、如何读名著?
第一步
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 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 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 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读读《西游记》的 目录,说说它和你以前 读过的书的目录有什么 不一样吗?
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还有----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 联系插图,对照文字; 浏览回目,了解故事内容; 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写批注; ……
品 快乐读书吧 百 味 人 生 。
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增加对人物和故事的了解。
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时,我们要借助资料了 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故事内 容,增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了解。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等描写,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
空劈将下来。
见机行事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
来。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
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活 容动 说 明 明 确 各 任 务 具 体
难旁练课 点批习文 提 供 基 础 知 识 、 提 示 理 解
提 供 学 习 的 基 础 内 容 , 无
础补 知白 识 提 供 与 文 体 相 关 的 基
导 写 作 重 支 撑 , 特 别 是 指
双技 巧 点 拨
为 学 生 的 读 与 写 提 供
活动探究单元
何为活动探究单元
• 1.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 式。 • 2.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 内核。 • 3.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 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 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任 务 单 总 览 全 局
• 4.如何安排并帮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 教材:活动探究单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不再直接掌控、主导单元学习的过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由学生 自己去学。 • 教师:应当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 分组原则,在小组内部,应当做到“分工固 定、人员自主”。在学生学习的一些重要环 节(如小组活动的整体规划)和仅靠学生难 以突破的难点,教师仍然要积极指导,保证 学生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 缓解教师在理智上认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在实践中却缺 少相应教学内容和较大教学空间的矛盾。
• 3.学习内容本身适合活动探究。
• 忽视学习内容的“活动性”,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对相关文本做静态的 理解、赏析,这样就很难把这些内容真正教到位。
• 4.一线教学一直在做活动探究。
• 单元活动过程的安排和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汲取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凝聚了他们的教学智慧。
活动探究单元与语文综合性 学习有何不同
•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比较复杂; • 活动探究单元的活动相对较单纯。 • 2.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跨学科壁垒; • 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是学科内活动。 • 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 “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 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 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
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
一、官逼民反型
包括犯事与未犯事被逼,占《水浒传》108将的15%,共 16人。 二、自愿上梁山 自愿上梁山的类型占《水浒传》108将的23%,其中又可 以分为三大部分:为钱财而上梁山;为了女人而上梁山; 为了义气而上梁山
三、被梁山好汉骗上梁山
被骗上山的占 72%,包括:被设计弄成造反的;挂念的 人被杀的……
• 2.如何应对单元的“环节化”“板块 化”? • 教材:单元有基本一致的“三段式” 内容板块,这样的单元组织形式既是 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框架,也是一 种示范性的引导。 • 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环节教学的教 学特点,更要关注环节之间的转折与 衔接,特别是相对静态的阅读环节与 相对动态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要把 单元教“散”了。
• 3.没有一点练习和提示,如何教阅读? • 教材:第一,课文阅读难度一般,学生利用 旁批的提示即可基本理解文意;第二,不设 练习和提示。体现了矫正“篇篇精析,课课 细讲”的教学偏误的意图。 • 教师:根据教材,校正阅读教学的方向和重 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补充鲜活的、本 地化的阅读资源,多读多见,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时代气息。
基本的教学流程
1.学生的学:阅读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 多自主获取并构建知识 多自主阅读并借鉴课文 多自主分工合作去活动 多自主评价改进和提高 2.教师的教:活动规划—集中指导—过程跟踪 少灌输基础知识和结论 少不顾文体地解读课文 少过度关注学习的成果 少进行甄别分层式评价
• • • • • • • • • •
五句话概括
• 1.阅读是基础。 • 2.活动是特征。 • 3.整合是方向。 • 4.实践是精神。 • 5.自主是本质。
为何要设置活动探究单元
• 1.语文这个学科应当活动探究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2.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教学的对策
第一,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阅读方法指导
第三,尽量结合全本,避免片段化处理
第四,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第五,加强基础研究
• 课内可以安排一些内容,比 如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 情况,激发读的兴趣,重点 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 基本方法。
• “签订阅读契约” • 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 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 • 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 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 味。
创新点与教学难点
• 1.如何应对单元内容“教学化”“过程化”。 • 教材: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一般情况下 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习方法、活动流程、 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 • 教师: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新自己 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学 习过程的预判、预设能力,不断生成教学智 慧。
•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还不好,就 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更 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 • 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 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 点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
重庆二十九中试教《水浒传》 导读课
· 建议一:巧读回目,勾连精彩情节。 · 建议二:品味语言,感受艺术魅力。 · 建议三:以点带面,研读主要人物。 · 建议四:关注细节,探究人物性格。 · 建议五:设置问题,步步深入分析。 · 建议六:比较阅读,共性中求个性。 · 建议七:创意解读,多元理解主题。 · 链接:蒙燕:名著导读课.mp4
如何教好“名著导读”
• 栏目“名著导读”,目的是什 么? • 引导读名著,读经典,把人类 文化的精华交给学生,让学生 接触最高尚的精神产品;强化 “整本书阅读”,读书养性。
名著阅读
• 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素养、重视程度、准备、指导。 第二,名著阅读难度、指导难度。 第三, 以“名著导读”“名著片段”代替“整 本书” 的阅读 第四, 以“剧”代“书” 第五,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