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学习指导概述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最新】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109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课数学时数:64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均比较强的一门课程。
通过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而且要能熟练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为物流学概论、管理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
后续或并行课程为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讲授教学、专题讨论为教学手段。
64课时中,52个课时讲授,10个课时专题讨论,最后2个课时为考核。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外,全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物流信息技术概论、初步掌握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物理电子商务、GIS技术、GPS技术、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重点学习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专题讨论,具备一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1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物流信息1.2 物流技术与信息系统1.3 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容。
第2章条码技术2.1 条码技术和条码2.2 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2.3 条码的识读2.4 条码在物流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条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熟练掌握条码的定义、结构、编码规则和应用。
3、掌握条码扫描设备的使用。
4、了解条码应用标准及条码技术在物流上的具体应用。
第3章射频技术3.1 射频技术概述3.1.6 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3.2 EPC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射频技术和电子代码技术的概念、系统构成、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等知识。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讲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介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如物理网络、协议层、应用层等。
3.3 互联网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在线交流、文件等。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演示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4.2 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动画设置等操作。
4.3 实践项目:制作一份个人介绍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包含个人介绍的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展示个人特点和才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信息技术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技术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也为教学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单元。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应当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应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教学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单元的设计原则以及信息技术单元的实施方法。
结论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有效传达信息技术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信息技术单元的教学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和教学设计者提供指导,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式学习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精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精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优势,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提供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工具,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此外,信息化教学设计还具有实时反馈和评估的特点。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总之,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共享,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对于读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点,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通过概述引出文章主题,让读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概述中可以介绍信息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当前信息化教学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湘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湘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是一套设计精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编程初步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1. 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文件的创建、保存和管理、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等;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筛选和分享;学习并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以及音频、视频的处理和制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为学生后续的信息化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等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网络知识:包括互联网的基础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网络的应用等。
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应用技能。
办公软件应用:重点介绍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包括文档的编辑、排版、表格制作、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多媒体软件应用:介绍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能。
编程初步:引入简单的编程概念,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网络知识及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掌握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未来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三章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①概念: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
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②优缺点:
√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 ×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2、教材的特点 ①从内容看,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
易于理解并且具有亲切感。 ②从活动设计看,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考虑了难易程度、
地区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均衡与及学生个性差异方面,以实 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从培养目标看,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④从编排结构看,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 与技术发展情况有合理延伸和拓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③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 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⑤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⑥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 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⑦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 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二、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 六大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选修与必修两个部分。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①信息与信息处理 ②信息技术的应用 ③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⑤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模块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①问题的算法表示 ②算法的程序实现 ③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版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一、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 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 (1) 信息资源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
(2) 克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的措施。
(3) 信息多元化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 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1) 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2) 信息素养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条件。
(3)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与范围. 二、 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1、 课程名称的变化: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2、 课程目标的变化: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3、 信息素养培育途径分析 (1) 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 (2) 信息技术课程的隐性课程 4、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启动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教学大纲、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三个阶段。
5、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的理解。
(1)新课程,许多问题正在探索 (2)课程不断发展与变化 三、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 1、 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2、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分析 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标准》在2003年颁布。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 )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 学分. (6)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搜索引擎和网络工具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述- 内容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内容列举: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语言。
3. 网络与信息安全:讲解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内容列举: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网络道德规范。
4. 信息检索与评估:教授信息检索技巧、评估信息价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信息技术可能并不容易。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指导,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
一、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等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计算机培训班、阅读相关书籍和在线课程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
同时,还应当多加实践,例如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和网络实验等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信息技术需要持久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2. 多维度学习:除了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学习,还应当积极参与实践和项目,从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技能。
3. 锻炼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学习中常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善于运用搜索引擎和交流平台,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4. 输出与分享: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进行输出,通过写博客、参与技术讨论和分享会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其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提升。
三、利用优质资源以助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来辅助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资源:1. 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edX、Udacity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和学习资源。
2. 开源项目:通过参与开源项目,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习到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下的知识和技巧。
3. 技术社区和论坛:通过加入技术社区和论坛,与其他技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从中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注重实践与实际应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结合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掌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活动1-认识信息技术课件-人教版
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软件及 其用途
系统软件
解释系统软件的作用,如操作 系统、编译器等
应用软件
介绍常见应用软件,如办公软 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软件版权与许可证
介绍软件版权保护和许可证制 度
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结词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概念和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
网络设备
解释常见的网络拓扑结 构,如星型、总线型、
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组成
信息技术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 、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 能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高 速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
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几个阶 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 应用,如智能门锁、智能车辆和智能制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状型等
介绍TCP/IP协议栈的组 成和工作原理
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信息安全与防护
总结词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
加密技术
解释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信息安全威胁
介绍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如病毒、黑客攻 击等
安全防护措施
介绍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 检测系统等
03
演示表达能力。
网络浏览与搜索
01
02
03
浏览器使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浏览器( 如Chrome、Firefox、 Safari等)访问网站、搜 索信息。
搜索引擎使用
第1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2认识信息社会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
使用教材和资源:结合了历史文件《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和国家信息中心的《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等权威资料,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较为积极,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学生能提出自己对信息社会的看法和疑问,显示了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互动讨论法: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就信息社会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图表、视频和其他数字媒体工具展示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全球连接性的增长、数字生活的实现等)。这种视觉辅助手段提高了信息的吸收率并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2.教学材料与资源
多媒体材料:
准备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图表、时间线和相关短片,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收集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如信息经济中的成功企业案例,网络社会的应用例子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阅读材料:
选择和准备一些关键阅读材料,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供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信息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实际案例,如成功的信息技术公司和智能城市的建设。
主动学习:学生听讲并做笔记,对于不清楚的概念主动提问。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信息社会的特征和应用。
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理解信息社会。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成功地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使学生能够具体理解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的实际意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部件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1.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1.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学生能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2.1 教学目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熟悉桌面、窗口、菜单等基本操作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2 教学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桌面、窗口、菜单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2.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2.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操作桌面、窗口、菜单学生能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教学目标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学会编辑和排版文档能够制作简单的简历和作文3.2 教学内容Word的启动和退出文档的编辑:字体、段落、颜色等文档的排版:、分栏、页边距等制作简历和作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Word的基本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简历和作文3.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3.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编辑和排版文档学生能制作简单的简历和作文第四章:电子表格4.1 教学目标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学会编辑和格式化表格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4.2 教学内容Excel的启动和退出表格的编辑:行、列、单元格的操作表格的格式化:字体、颜色、边框等数据统计和分析:求和、平均值、最大值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Excel的基本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4.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4.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编辑和格式化表格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第五章:演示文稿5.1 教学目标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学会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能够进行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5.2 教学内容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的制作:幻灯片设计、文本输入、图片插入等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5.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5.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学生能进行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第六章:网络基础与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搜索和信息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浏览器使用、网页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网页、图片、文档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信息搜索和6.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6.5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生能熟练使用Internet进行信息搜索和第七章:电子邮件与通讯工具7.1 教学目标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学会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了解网络通讯的基本礼仪7.2 教学内容Outlook Express的启动和退出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接收和回复电子邮件网络通讯的基本礼仪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7.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7.5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使用Outlook Express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学生能了解并遵守网络通讯的基本礼仪第八章:计算机编程基础8.1 教学目标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如Scratch)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8.2 教学内容编程的基本概念:算法、编程语言、程序Scratch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角色、舞台、代码块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角色移动、显示消息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Scratch编程8.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8.5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学生能使用Scratch编写简单的程序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9.1 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9.2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音频、视频、图像、动画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数字相机、麦克风、扫描仪等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图像编辑、音频剪辑、视频剪辑等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PPT、电子相册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处理多媒体素材9.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9.5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生能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学生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0.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安全的防护措施学会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10.2 教学内容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病毒、黑客、个人信息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防护措施:防火墙、杀毒软件、安全更新计算机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隐私、不制造和传播病毒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病毒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10.4 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10.5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学生能采取措施保护计算机安全学生能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重点解析本文档为“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共包含十个章节。
信息技术选修1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选修1知识点总结信息技术选修1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学习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
下面将对信息技术选修1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本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联系。
同时也会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以及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类、协议和技术,并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还会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等内容。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数据库的结构、分类、设计和应用,并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还会介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第四章程序设计本章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语言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到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语法和逻辑,并了解程序设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也会介绍程序设计的发展历程、分类和责任等内容。
以上便是信息技术选修1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国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1章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存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的技巧,提高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筛选能力。
b.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短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5.观看一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纪录片,如《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知识,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二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教师邮箱。
3.小结引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信息的定义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信息。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信息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如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人际沟通、推动社会发展等。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主题,如环保、健康、科技等,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要求以Word或PPT形式提交,内容包括:信息来源、信息分类、信息整理方法和结论。
2.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信息安全问题,如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阐述问题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要求以论文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800字。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第1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信息的存在,提升信息意识;了解信息的主要特点和信息载体;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培养同学信息意识,提高同学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学要合理利用信息和对有价值信息的共享。
教学重点
信息特点,信息的应用与发展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
1、应用:天气预报、医疗卫生、交通管理、航天
2、通过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讲解信息的发展,更加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
三、小结2’
1、合理利用身边的信息,提升信息共享性意识
2、掌握信息的特点,理解信息的发展方向
四、作业4’
第十一页填表
回答教师的提问
阅读理解观察图1-1-1
利用身边信息引入“信息”概念。
例:你是如何升XXX中学?谁告诉你的?
二、授新课
(一)感受信息存在15’
1、自然信息
请同学阅读第三页1自然段,理解自然界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2、加工后的信息
例:广播、短信、天气预报、杂志、电子邮件等
填第四页表,试一试后附表
3、信息载体
定义:承载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气味、电磁波等物体称之为信息载体
填表第五页,试一试后附表
(二)信息的特点7’
阅读理解信息的三个特点
1传递性
2共享性
3复制性
注:提倡同学对有价值信息的共享
(三)信息技术7’
定义:是扩充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能力的技术
1、获取:例手机短信
2、传递:烽火台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个信学息科化教教学育的深的化特改点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和以计算机为基础 的教教材学多环媒境体的支化持、。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 信息时代要求课程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实施手段 都应符合促进“信息”型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
• 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手段,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 兴建而提出来的。
•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 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 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 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 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 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内涵
• 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 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通信技术 (获取信息)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加工/再生信息)
通信技术 (传递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一、课程标准1.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管理等。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软件等。
二、教材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
3.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以Microsoft Word为例,学习文字输入、编辑、排版等基本操作。
4.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以Microsoft Excel为例,学习数据输入、编辑、公式运用等基本操作。
5. 演示软件的使用:以Microsoft PowerPoint为例,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任务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1. 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每台电脑配备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2. 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3. 教学资源: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素材等。
七、教学步骤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信息技术概述(1课时)a. 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c. 学生课后查找相关信息,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2. 第二课时:计算机基本操作(2课时)a. 讲解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b. 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c. 课后布置任务:制作一份个人简介文档3. 第三课时: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课时)a. 讲解文字输入、编辑、排版等基本操作b. 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c. 课后布置任务:编辑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八、教学策略与学习指导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个别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机器人操作)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操作)-教学大纲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会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
3. 掌握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1 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编程基础2.1 编程软件的使用2.2 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指令2.3 编程实例:实现简单的运动控制第三章:传感器与执行器3.1 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3.2 执行器的种类和作用3.3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应用实例第四章:路径规划与导航4.1 路径规划的基本算法4.2 导航系统的原理和应用4.3 路径规划和导航的实例第五章:竞赛与创新项目5.1 竞赛的种类和规则5.2 创新项目的选题和实施流程5.3 竞赛和创新项目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编程和实验。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竞赛和创新项目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3. 竞赛成绩:学生参加竞赛的成绩和表现。
4. 创新项目评价:项目的选题、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
教学资源:1. 编程软件和实验设备。
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和在线教程。
4. 竞赛和创新项目的案例资料。
第六章:编程高级应用6.1 高级编程语言和库的使用6.2 的高级控制和自动化6.3 编程实例:实现复杂的任务和功能第七章:编程与创新实践7.1 创新实践项目的选题和设计7.2 编程技巧和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7.3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展示和评价第八章:与8.1 基本概念和算法8.2 与的结合应用8.3 在编程中的实践案例第九章:编程与伦理道德9.1 编程中的伦理问题探讨9.2 编程与道德规范9.3 案例分析:伦理道德在编程中的应用第十章:综合训练与竞赛指导10.1 综合训练项目的策划与实施10.2 竞赛策略和技巧的讲解与训练10.3 学生竞赛作品的评价与反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级编程应用、、伦理道德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的过程,什么是信息技术。
2.【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4.【掌握】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介质。
5.【理解】什么是比特和比特的运算,【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关系,【掌握】整数和实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
【学习指导】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问题1: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哪些?每一个过程有哪些实际应用?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
在很多其他书刊中,描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指的是有关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控制等技术,与我们教材中使用的名词虽然不同,但含义一致,通常并不严格区分。
(1)信息获取是利用信息的前提,目前主要的信息获取技术有传感技术、遥测技术和遥感技术;(2)信息处理是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输,并能够很方便地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3)信息存储技术侧重于描述很多新的信息存储的介质,即现代信息存储技术;(4)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5)信息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来实现对目标系统进行控制的技术,如导弹控制系统技术。
只要正确描述信息技术处理的几大过程即可。
请大家务必以理解为主,不要死记名词。
【了解】问题2: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哪些?信息技术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人的信息器官主要有感觉器官、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及效应器官,分别被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并且再生信息,以及施用信息使产生实际效果。
因此,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网络功能的通信与存储技术扩展思维器官功能的计算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和显示技术。
例1-1 现代信息技术在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杰出的成就,下列技术中主要用来扩展人的感觉器官功能的是。
A、感测与识别技术B、通信与存储技术C、计算和处理技术D、控制与显示技术分析:答案应该选A。
如果将题目改成,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主要用来扩展人的器官功能,则做起来会稍微困难一些。
【了解】问题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
本知识点大家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很多名词来来理解数字技术的概念,如数字电视、数字手机,数字图书馆等。
本知识点如在考试中出现,大多会以判断题形式出现。
二.微电子技术简介【掌握】问题4: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微电子技术是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阶段。
其中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Si),也可以是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
通常可以按照表1-1进行分类:表1-1 集成电路规模对应表例1-2如果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内包含了5万个电子元件,则它属于集成电路。
A、小规模B、中规模C、大规模D、超大规模分析:答案应该选C。
表1-1中的集成规模、英文简称和集成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记住,这是一个经常涉及的考点。
【掌握】问题5:集成电路的发展遵循什么规律?(1)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
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2)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实际情况表明,他的预测观点大体是正确的。
而且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集成电路的技术还将继续遵循Moore定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注意:摩尔定律不会无限的执行下去。
例1-3 下列有关Moore定律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8~14个月翻一番。
B、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C、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28~34个月翻一番。
D、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38~44个月翻一番。
分析:答案应该选B。
该知识点主要掌握两个地方即可,一个是定律称为Moore定律,而不是其他定律;二是要记住时间段,应该是18~24个月,或者说成1年半~2年。
当然时间并不是绝对地,实质上,Moore定律主要的贡献是对一段时间内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地预测。
【了解】问题6:什么是IC卡,如何分类?IC卡是集成电路的简称,它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使其成为能存储、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
IC卡一般都具有存储数据的功能,有的IC卡还带有加密逻辑电路,有的带有CPU,配有操作系统,能够存储程序、数据,处理数据。
IC卡按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接触式IC卡(如移动电话SIM卡)和非接触式IC卡(如公共交通使用的射频计费卡)。
我国目前广泛采用地2代身份证也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
三.通信技术入门【了解】问题7:通信的三要素有哪些?通信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者,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信道表示信息的传输媒介。
【掌握】问题8: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其原理是什么?将计算机处理的一连串“0”、“1”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而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被成为解调。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一般都是双向进行的,所以调制和解调总是成对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就是用来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功能的一种专用设备。
家庭里通过拨号方式上网的用户都需要配备这个设备,俗称“猫”。
本知识点可以结合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内容来理解。
【掌握】问题9: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在同一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数据的技术称为多路复用技术。
最基本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简称TDM,这里面要大家深刻体会的是关于“时间片”的概念,即把时间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时间片,在每个时间片分别轮流为需要传输数据的终端服务,以实现多路复用。
还有一种多路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简称FDM,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不同频率的载波来传输多路数据,使得数据之间互相不干扰。
有线电视之所以在同一电缆上能够同时传输很多套电视节目用的就是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即用不同的载波频率加载不同的电视台节目。
例1-4 有线电视能够通过一根电缆同时传输多套电视节目,所采用的是多路复用技术。
A、频分B、时分C、波分D、异步时分分析:答案应该选A 。
前面分析过,有线电视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在同一电缆上传输许多电视台的不同电视节目的。
此题如果要加深难度,可以将各个选项用它们的简称来表示,则选择起来难度就加大了,即如:A 、FDMB 、TDMC 、WDMD 、异步TDM【掌握】问题10:常用来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常用来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有:(1)信道带宽:一个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称为带宽,也称为信道容量。
(2)数据传输速率:简称数据率,指的是实际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位数目。
计量单位参见后面。
(3)误码率:指数据传输中出错数据位数占被传输数据总位数的比例。
(4)端—端延迟:指数据从信源传送到信宿所花费的时间。
例1-5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用来衡量在数据传输中出错数据位数占被传输数据总位数的比例的性能指标是 。
A 、信道带宽B 、数据传输速率C 、误码率D 、端—端延迟分析:答案应该选C 。
本知识点的考察主要是要求深入理解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不同性能指标所代表的实际含义。
【掌握】问题11:目前,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1)有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部分,它能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① 双绞线双绞线是最廉价且使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它是将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一定距离绞合若干次,使外部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护信息和数据。
“双绞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通常多对双绞线做成电缆形式,在外面套上护套,这些我们称之为双绞线电缆,如图1-1。
双绞线按照特性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 )和屏蔽双绞线(STP )两种。
非屏蔽双绞线非常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它的外部直径为 0.43cm ,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和维护是非屏蔽双绞线的主要特点。
屏蔽双绞线 STP 是屏蔽技术和绞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与非屏蔽双绞线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在绞线和外皮间夹有一层铜网或金属屏蔽层,因而价格相对也较昂贵。
双绞线的优点是组网方便,价格最便宜,应用广泛。
缺点是直接传输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0m 。
图1-1 双绞线②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核心部分是一根内层导线,导线外有一层起绝缘作用的塑性材料,再包上一层金属网,用于屏蔽外界的干扰,最外面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性外套,如图1-2。
同轴电缆有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之分。
前者常用于计算机局域网中,传输距离短;后者常用于有线电视网,传输距离长。
同轴电缆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强于双绞线,传输速率与双绞线类似,但它的价格高。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同轴电缆正逐步被非屏蔽双绞线或光缆所替代。
③光缆光缆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和折射率较低的包层组成,通常为了保护光纤,包层外还要覆盖一层塑料加以保护, 如图1-3。
图1-3 光纤根据性能的不同,光纤有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之分。
在多模光纤中,由发光二极管产生用于传输的光脉冲,通过内部的多次反射沿芯线传输。
因此可以存在多条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
单模光纤使用激光,光线与芯轴平行,损耗小,传输距离远,具有很高的带宽,但价格更高。
光纤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十分迟钝,传输容量大,传输特性好。
光缆通常直接与光端机相连,由光端机将网络中的电信号变成光信号送入光缆,或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送入相应的网络中。
光纤可以防止传输过程中被分接偷听,也杜绝了辐射波的窃听,因而是最安全的传输媒体。
有线介质的具体的特点及分类如表1-2。
表1-2 有线传输介质具体的特点及分类图1-3 同轴电缆图1-2 同轴电缆例1-6 在数据通信系统所用的有线介质中,的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性能好,而且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A、架空明线B、双绞线C、同轴电缆D、光纤分析:答案应该选C。
本知识点的考察主要是要求深入了解各种传输介质在数据通信系统的特点。
另外,还应该记住各种介质的不同分类,如双绞线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同轴电缆可以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光纤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这个内容大多会用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