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 养生与寿夭

合集下载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健康养生】中医保健养生!疑难问题解答!健康美丽养生!长寿!

【健康养生】中医保健养生!疑难问题解答!健康美丽养生!长寿!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黄帝内经》的长寿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长寿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长寿养生观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08期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有正确的养生观指导。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此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

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

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之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与之相适应,结合四时变化进行了形象地论述:春三月(立春至立夏),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们应夜卧早起,在庭院里多散步,畅生机,抒情志。

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应赏心悦目,恬愉和平,不扼杀勃勃生机,要适应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的特点,逆之则伤肝气;夏三月(立夏至立秋),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应夜卧早起,不以气候炎热而怨天,勿因生活矛盾而烦闷,心情愉悦,不随意发怒,逆之则伤心;秋三月(立秋至立冬),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应早睡早起神气收敛,不与肃杀秋气相违逆,反之亦伤肺气;冬三月(立冬至立春),天寒地冻,阴气盛于外,阳气伏于内,应早卧晚起,避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

《黄帝内经》针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特点,提出的以上养生法适应了四时变化规律,易于使人和自然产生天人合一的良好效果。

【以恬愉为务和于术数】恬淡虚无,是《内经》以静养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要求人们光明磊落,心无邪念,摒弃私欲,对人友爱等。

其养生观非消极厌世,而是要“内无思想之患”,去私心,重道德,保持乐观,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主张情志安宁,思想纯洁稳定,精神振奋饱满,使真气和顺内收,从而才能筑起稳固的思想防线,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防治疾病发生。

《内经》的和于术数,就是要人们适当掌握一些养生之术,如“八段锦”、“太极拳”、“广步于庭”等,通过柔和的呼吸,适中的活动,来调气血,和阴阳,去病健身,以达静养愉快之目的。

第3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

第3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

一、天年
•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 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 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 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 问·上古天真论》、《尚书·洪范篇》、《养身 论》等,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 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也持相同观点。 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 资料相符,自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 也是不少的。
(五)劳逸失度
•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妄为常……故半 百而衰也”,这里明确指出,把妄作妄为当作 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五十岁就已显得很衰 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 它包括范围很广,如劳伤过度,房劳过度,过 于安逸等等。
• 4、脉象缓匀 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 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 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 的运行。
• 5、形体壮实 指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 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 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
• 6、面色红润 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而面 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
• 10、声音宏亮 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 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 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 11、须发润泽 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 称“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肾脏精气的 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肾者……其 华在发”。因此,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 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 中医养生学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 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 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 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
• 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 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 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要求人们用持之以 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 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 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原则
四、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 《素问 .玉机真脏论》:“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邪气是机体发病的触发因素,应避免六淫入侵、七
情内伤、饮食劳伤、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 气安和,不受损耗。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第二节 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一、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天” -----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 -----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
?腰部(肾俞)按摩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 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 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脚心(涌泉)按摩法: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 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 摩左脚心,每次100次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 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 补肾食物:芝麻、粟米、牛骨髓、狗肉、羊骨 、猪肾、干贝、鲈鱼、桑椹、栗子、山药、海 参、虾、泥鳅、鸽肉、甲鱼、韭菜等。
? 补肾药物:鹿茸、枸杞子、胡桃仁、冬虫夏草 、杜仲、菟丝子、何首乌、蛤蚧、紫河车、地 黄、肉苁蓉、蜂王浆、灵芝、燕窝等。
?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补脾食物:粳米、糯米、菱角、鸡肉、兔肉、 猪肚、牛肚、羊肚、牛补脾药物:大枣、山药、茯苓、芡实、薏苡仁、 莲子、党参、太子参、蜂蜜、白术、陈皮、鸡 内金、山楂。
?香砂六君子丸、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本草纲目》:“饱 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所食 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 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

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

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作者:王晓鸣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6期《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巨著,其中对养生的阐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后世几乎所有的养生学理论,均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完善而成的o《黄帝内经》所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一直影响至今。

也许,人们会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无法再回到古代去研究先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古时的方法去生活和养生。

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长寿的欲望也日益剧增。

如何在《黄帝内经》的养生法则和现今的生活中寻求到结合点,给自己规划出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法,使人体健康与社会\自然相和谐统一,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呢?《黄帝内经》中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比较长,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o古人主张顺四时,和术数,节饮食,适起居,忌妄劳等综合养生方法。

本文借《黄帝内经》的智慧,综合浙江省百岁老人的实例,诠释健康长寿之道。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类生活在自然之中,与天地息息相关。

人们的起居只有与自然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根据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规律,具体阐述了春夏秋冬起居作息:春天,人们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人们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人们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人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o“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古时的生活习惯,也是大多数百岁老人们所遵守的起居规律。

调查显示,76%的老人睡眠在8/J\时以上。

他们顺应生物钟,一切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转合拍同步。

2017年的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获奖者是三位美国人,他们的获奖成果“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生物节律,并同时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揭示了生物钟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秘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

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

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

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

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2018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2018

疾病与亚健康
关于“病”字 再看这个“病” 字怎么写? “病” 字里面是 一个“丙”。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 癸水,中央戊己土)。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 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 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 疾病 多外源于“六淫”,内伤于“七情” 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从健康到疾病 的过渡状态是亚健康状态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被视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源头 (四)艮趾无咎 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成为中医 未病先防、防微杜渐以预防为主的养生观的基础。 “治未病”。《易·系辞下》曰:“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五)反身修德 通过道德的提升来保养精神,使人 处于良好、愉悦的心境之中,这正是养生所求的精神 状态和思想境界。《蹇卦.象辞》指出“君子以反身 修德”。
寿命与长寿



世界上的高龄寿星 英国的弗姆﹒卡因:209岁,经历了英国的12个朝代 南美妇人玛卡兰珠:203岁 匈牙利的约翰:173岁,其妻子164岁 西汉音乐家窦公:180岁 东汉养生家封君达“年百岁,视之如三十人” 东汉黄甫隆“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 唐 孙思邈 101岁 当代原佛教长老吴青云 142岁骑自行车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
夏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孔祥元
主要内容
ຫໍສະໝຸດ
养生的概念 健康 疾病与亚健康 寿命与长寿 中医养生学概念 中医养生的特点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生命与衰老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和基本观点—中医对寿命的认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和基本观点—中医对寿命的认识

寿命
天年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 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 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平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 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
寿命
天年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 来,中国人口 的平均预期寿 命呈直线上 升。
情志失调
长期的太过或不及的七情改变,会 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衰老的来 临。
衰老的病因病机
自然环境
人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环境与衰 老有一定关系。
劳逸失度
劳伤过度日久可内伤脏腑,成为衰老 诱因,劳逸适度可促进人体养生保 健。
衰老
脏腑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
人类从40岁开始出现衰老的外在变化。 50岁以后,从肝脏起,以10年为一周期, 按照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的 五行相生规律,五脏逐一衰退,各种老年期 的表现相继出现。
生命
精、气、神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 素,是生命的核心,被称为人体“三宝”。 精、气、神三者相互为用,是保持和恢复人 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和功 能,为养生长寿之根本。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
生命的物质基础
精: 精是生命的基础。
“故生之来,谓之精”:精是与生俱
1
来的,受于先天,出生后得到后天滋 养的物质,为生命的起源物质。
1 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它直接影响
着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
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 康与寿命。
中医对寿命的认识-生命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中医的气。 2 说出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
23.9 超过24,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低于18.5,寿命的因素* 中医观点
1 精气不足
2 营养不良
3 五脏受损
4 情志过激
5 劳逸失度
6 遗传禀赋
7 社会环境
ppt课件
精气虚损,动力不足 五脏失衡,调节无力 气机受阻,抗病无力
10
现代研究
1 自然环境污染
ppt课件
18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形体 心理

社会适应性良好

道德

ppt课件
19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ppt课件
20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健康相互排斥 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
ppt课件
21
第四节 预防观
疾病可知,则可防治 预防为上,防重于治 审因察势,辨证预防 综合预防、内调为主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行为因素
疾病损伤
ppt课件
5
长寿
1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3 长寿之乡 3/10万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 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ppt课尔件 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南6
ppt课件
3
本源: ➢ 源于 ——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
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 源于父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
枢·决气》

《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

《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

《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吴崑曰: “天年者,正命考终,非人坏之谓。

”所谓天年,顾名思义,天赐之年,即自然寿命,而虚邪贼风、劳逸失度、精神内耗等因素往往坏其天真,使天赐之寿夭折,不能尽其天年,其中重要的病理机制在于损其阳气,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阳气是决定人类性命寿夭的重要因素,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促进机体各项机能顺利完成的基础,阳气的盛衰影响生命个体的寿夭,其内在机制在于阳气属性特点及其物质性影响下的,表现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诸多生理作用。

太阳是古代医家认识阳气的一个重要意象,《内经》时代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经验思维,以取象比类思维为主要形式,其中太阳与火都是古人赖以认识阳气的意象,象是达意的门径,《内经》对阳气的认识同样离不开相关的意象。

1 火乃阳之象《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 《灵枢· 本脏论》曰: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

”火是阳气的另一个重要意象,火给人提供热能,阳气具有温煦之性,可以确保人体生理机能所需的体温; 此外,火有腾跃向外之势,阳气性善居外。

1. 1 其性温煦阳气如火,确保内脏机能活动所需的体温。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在一定的体温下运行,阳气确保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如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可概之以“中焦如沤”,“沤”(发酵) 所必须的温度,不可缺少阳气的温煦,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景岳全书·杂证谟· 反胃》) ,“薪”在“熟谷”中的作用,就指中焦之阳在消化中的温煦作用。

1.2 势善向外《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中医养生学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学基本观念
4、什么叫和谐观?试述和谐观中人体自身和谐的具体内 容。
5、什么叫权衡观?简述养生的权衡观主要包括的 内容。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中医养生学基本观念。精是构成个体的最基本物质,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世上 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运动的。功能密切相关,以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庄子•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niánqīng)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5个年龄段的划分,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二、影响寿夭的因素 (一)先天禀赋
一、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形体(xíngtǐ)、心理、社会、道德
中医的健康观 “形与神俱” “阴平阳秘”
精神平和
淡泊名利
道德高尚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1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2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三、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对立(duìlì) & 共存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第四节 和谐 观 (héxié)
气绝则神亡。
精、气、神既是生命组成的基本物质,又是生命活
力的保证。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二、生命运动
生命是天地运动的产物,生命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着 的个体,生命永恒地运动变化着,直至终结。 (一)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 (二)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guòchéng)
(三)生命的运动形式 生命活动是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
了解: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生命的运动形式。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长寿法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长寿法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长寿法作者:郭庆伟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11期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生病并获得长寿。

然而,怎样才能长寿防百病呢?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十二个月应因时而异,而且还提出即使在一日二十四小时之内也应根据十二时辰的变化而调节养生的方法,即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晚上阳气虚。

因此,在早晨阳气升起的时候,人们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升发;日暮阳气收藏的时候,就应及时休息安睡,以利阳气蓄积。

如果违反阳气运行的规律而任意作息,身体就会衰败。

其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太阳的节律,所以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就是按照太阳运转的节律来进行养生。

首先从子时开始,细说十二时辰分段的中医养生秘方。

子时:夜里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也就是中医里说的“子时,胆经当令”。

意思就是说,另外那十一个脏器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升发,如果胆气能升发起来,人体状态就会很好。

子时经脉运行到胆。

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常常熬夜的人就会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健康问题。

此时需要对阳气进行保护。

睡觉就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丑时: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的时间。

肝主升发,经过子时,丑时的阳气开始升发起来。

肝之功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运行的,所以半夜里,大家千万别去酗酒,也不要再沉迷于未完成的工作了。

人们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也需要定时的休息和维护。

所以,当养肝的时候,就应该准时去睡觉,让肝正常地去工作。

如果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不给身体喘息的机会,就容易生病。

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正常来说,3点到5点应该是人们深度睡眠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养生的原则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

即采取各种方法以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养生的原则包括:①顺应自然。

了解和把握自然界各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保持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②形神兼养。

注意将调养形体与调摄精神意识活动相结合,使“形与神俱”,即保持形神合一。

③调养脾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保养肾精,“食饮有节”,才能保养脾肾。

④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所患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养生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养生的目的。

2.养生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①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即提高自身的适能力,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疾病的发生。

②调摄精神,内养真气。

保持照好心态,精神内守,喜怒有节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③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意饮食不可过饥过饱,不可过于偏食。

④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天地同纪”。

⑤和于术数,适当调补。

术数,包括导引、吐纳、针灸等。

即要注意活动肢体,动静结合才有益养生。

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适当进食调补之品
1.人体生命的产生写变化规律
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是人体生命由父母媾精而产生。

二是人类如同宇宙万物,由天地精气相合而生成。

关于人体生命进程及其规律,《内经》有多篇作了描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数论述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过程:《灵枢·天年》以十岁为纪描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程和发展变化规律。

《内经》对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论述,主要强调三点:一是脏腑精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协调是生命进程的基础;二是形神合一是生命的保证;三是肾精、肾气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2.决定寿天的基本因素
依据《内经》的一有关论述,决定人之生命长短的基本因素有:
(1)脏腑功能协调者寿;
(2)肾精肾气充盛着寿。

(3)与天地融为一体者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