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之涣是不是边塞诗人

合集下载

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

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

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出塞是王之涣的作品之一,那么大家知道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之涣出塞是不是边塞诗的详细内容!王之涣出塞是边塞诗吗【作品简介】《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

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

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原文】《出塞(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5、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6、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7、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

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

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导语:王之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6首。

诗人王之涣的简介

诗人王之涣的简介

诗人王之涣的简介唐代诗人王之涣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登鹳雀楼》、《凉州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简介,欢迎阅读! 王之涣的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

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

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他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

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

于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边塞诗人吗

王之涣是边塞诗人吗

王之涣是边塞诗人吗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每当人们吟起《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两首月会炙人口的诗,自然想起了王之涣。

眼前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优雅地立于高台之上,襟怀豪放,尽情放歌。

这两首诗名气大得惊人,前一首,是被称作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后一首,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之为绝句之最。

其流传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不言而喻,可谓“皤发垂髻,皆能吟诵”“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运城市新绛县),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尤以边塞诗引人入胜。

“歌从军,吟出塞”,反映“关山明月之思”是其独特的风格。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氏,属中下层官僚家庭。

后魏绛州刺史王隆是其先祖,祖父王表为瀛州文安县令,父亲王昱曾任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王之涣从小聪明过人,唐人靳能(河南府永宁县尉)为其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中赞:“么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义之奥”。

永济市鹳雀楼的王之涣塑像青年时代的王之涣喜与五陵少年①交游,饮酒骑射,击剑悲歌,好侠使性,颇有豪爽风度。

中年时始发愤从文,刻苦写作,很快便以文学著称。

但是,仕途却一直不顺,从未考中进士,只以四门学生② 的身份充任县吏。

后来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门子就是在官衙中侍侯官员的差役,而主簿是掌管文书的佐吏湛实就是一个级别为从七品下的小官员。

王之涣任衡水主簿时,父母均已去世。

因为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因此得到了衡水县令李涤的特别赏识将年仅18岁且〃性含谦顺、德蕴贤和〃的三女儿许配给已经35岁的王之涣。

但是,终因生性爽直,不愿曲意逢迎,不断遭人嫉陷,难以立足官场,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

“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日德。

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就这样,王之涣或居家闲散,或远游塞外,过了十五年自由的生活。

边塞诗人——古诗鉴赏

边塞诗人——古诗鉴赏

意思: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山仍是秦汉时的关山,
远征边疆的战士们至今还没归来。 只要还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
一定不会让敌人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 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 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 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 “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 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 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 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 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弯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在成千上万的梨树上,那洁白的雪花满树都是。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就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他们都觉得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广阔的大漠上百丈厚的坚冰纵横交错,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为了给回去的客人饯(jiàn )行,酒宴上胡琴琵琶 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 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 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 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 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 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参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 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 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 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 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 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 其来的奇寒。

“边塞诗人”王之涣

“边塞诗人”王之涣

“边塞诗人”王之涣作者:陈莹莹来源:《课外生活(小学4-6年级)》2018年第03期本期大咖:王之涣(字:季凌)生卒年限:公元688年~公元742年称号:与王昌龄并称“边塞二王”职业:诗人、主簿、县尉家庭出身:名门望族,世代为官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等边塞诗在盛唐时期成为诗歌的代表题材之一,其中有许多诗抒写了边关将士的骁勇善战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擅长写五言诗,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

他的诗用词朴实,意境深远,令人置身诗中,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现在仅存六首绝句,其中有三首就是边塞诗。

所以,后人把他和同样擅长描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王昌龄一起并称为“边塞二王”。

公元688年,王之涣出生在当时的名门望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

从曾祖父到父亲,世代为官。

季凌兄厉害了!不但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呀!有钱就是任性!这么有钱还这么拼,让我们老百姓情何以堪啊!公元708年(21岁),王之涣年轻时放荡不羁、行侠仗义,每天喝酒玩乐、不务正业,简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突然有一天,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应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于是,他开始认真读书,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再心高气傲,也得吃饭不是?没钱养家就得乖乖出来赚钱嘛!公元723年(36岁),靠着老王家祖上世代为官的福泽,他当上了冀州衡水的主簿。

但是才高气傲的他压根瞧不上这等芝麻小官,于是辞官回家,隐居了十五年。

公元738年(51岁),没有收入,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住坐吃山空。

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复出做了文安郡的县尉,终于能靠差事养活自己了。

大火无情,虽然仅存诗六首,仍可打遍唐朝无敌手啊!公元742年(55岁),王之涣当了短短四年县尉,就突然生病去世了。

家人为他整理诗集时,不小心打翻了烛台,最后只从火堆中抢出了六首诗。

大家好,欢迎来到《超级访谈秀》。

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先生。

大家好!主持人好!您的名作《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一举拿下了同类诗的桂冠。

出塞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王之涣》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为开篇,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

黄河远远地从远方流淌而来,蜿蜒穿越白云之间,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孤城高耸于万仞高山之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痴迷和向往。

诗中接下来的几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羌笛是边塞地区的民间乐器,诗人在远离家乡的边塞地区,听到了羌笛的声音,思念家乡的情感更加强烈。

春风吹拂着大地,却无法吹开玉门关,象征着诗人与家乡的距离和无法回到家乡的遗憾。

最后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人认为边塞长城原本应该坚不可摧,保卫国家的安宁,但实际上长城却空虚无人,无法实现原本的使命。

而诗人自己的衰老也象征着国家的衰败,预示着国家的命运不佳。

总的来说,《出塞·王之涣》通过对北方边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
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其豪情壮志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王之涣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王之涣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王之涣
【导语】
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本文将对凉州词进行全文解读,分析其深层含义。

【凉州词全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思解释】
1.“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从远方流来,似乎从白云之间穿流而过。

此句描绘了凉州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黄河的雄浑与辽阔。

2.“一片孤城万仞山”:在群山之间,有一座孤立的城池,它矗立在险峻的山峰之巅。

这里的“孤城”指的是边塞的城堡,象征着边关将士们孤独而坚定的守卫。

3.“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指边塞将士吹奏的笛声。

诗人用“何须怨”来表达对这些将士的同情,认为他们不应该抱怨春天的杨柳,因为这里的环境艰苦,春天的美景无法与他们共享。

4.“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关隘,这里指边塞。

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生机,但在这里却无法传递。

这句话表达了边塞将士们在严酷环境中坚守岗位的艰辛。

【深层含义】
王之涣的《凉州词》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戍边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忠诚与勇敢。

诗中的“孤城”、“万仞山”、“羌笛”等意象,都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同时,诗人以春风不度玉门关来寓意边塞将士们的无私奉献,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这首诗既描绘了边塞的壮美风光,又传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展现了王之涣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族边疆的情怀。

中兴四大诗人边塞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边塞诗人

高适,王昌龄,岑参, 王之涣高适《别董大》王昌龄简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杨万里简介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舟过安仁》陆游简介陆游《卜算子咏梅》陆游《示儿》陆游《游山西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范成大简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简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尤袤王之涣简介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刘禹锡简介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望洞庭》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乌衣巷》八仙: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1. 铁拐李,被封“药王”。

八仙中,铁拐李为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中国民间传说为八仙之首。

2. 钟离权姓钟离,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

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

道号:正阳真人法宝:芭蕉扇徒弟:吕洞宾3. 蓝采和,是中国酿酒界最有权威的人,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是最贴近群众、最贴近生活的神仙,他与大众是一脉相通,也最受老百姓的推崇。

4. 张果老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武则天时已数百岁。

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的祖师,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5. 何仙姑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师父:吕洞宾。

6. 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列入八仙之列。

7. 韩湘子,字清夫,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由叔祖韩愈抚养。

8. 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他出现最晚,师傅:吕洞宾吕岩《牧童》杨万里《舟过安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适,王昌龄,王翰,王昌龄,岑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

王之涣的个人简介及诗词鉴赏

王之涣的个人简介及诗词鉴赏

王之涣的个人简介及诗词鉴赏王之涣的个人简介及诗词鉴赏生平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

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相唱和,名动一时。

其传世之作仅六首,但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尤为大气磅礴,韵调优美,皆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诗鉴赏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共有三层,站在这座楼台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条山,下瞰可观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诗人首先运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画面,这里,其着眼点不在楼之一隅,而是从远眺及鸟瞰的角度去把握山水楼阁的总体,腾挪跌岩,摹山绘水,让读者从山水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看到诗人笔力扛鼎、大气磅礴的风发意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给读者展现的是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的壮阔远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体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落日飞霞、远山如黛、黄河耀金、大海涌波,都表现了登高远眺的特点。

“依”、“流”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经过它们的点染,自然景物顿时具备了活泼泼的生命。

“依”字一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种感伤凄凉的语调,展现了落日告别远山时含情脉脉的神态,显示了其充满生命和力量的内质;“ 流”字仿佛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让我们领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昂扬、壮阔的气势,俯视到喷珠溅玉的惊涛骇浪,甚至可以谛听到奔腾咆哮的黄河的涛声。

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运用,更使画面具有了立体的层次感。

诗的前两句着力渲染登楼所见的山水壮观,绘下了极其壮阔的境界。

但是诗人兴犹未尽,他接着用如椽大笔,饱含激情,写下了千古佳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边塞诗有哪些

王之涣边塞诗有哪些

王之涣边塞诗有哪些 一说起边塞诗,我们不能不说的就是王之涣 了。

这是我们中国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他写下来的两首边塞诗都成为了我们 中国古代诗歌 的经典,不断被后人流传着。

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还作为了典型诗歌出 此刻了孩子们的语文课本上, 由此可见其诗歌的好处重大。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之 涣边塞诗有哪些。

王之涣的边塞诗: 1、《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赞美老师的话语 3、《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李白 的边塞诗: 1、《从军行》 (其一)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 (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 儿。

[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人

[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人

[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人边塞诗人篇(一):王之涣是边塞诗人吗每当人们吟起《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自然想起了王之涣。

眼前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优雅地立于高台之上,襟怀豪放,尽情放歌。

这两首诗名气大得惊人,前一首,是被称作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后一首,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之为绝句之最。

其流传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不言而喻,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运城市新绛县),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尤以边塞诗引人入胜。

“歌从军,吟出塞",反映“关山明月之思”是其独特的风格。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氏,属中下层官僚家庭。

后魏绛州刺史王隆是其先祖,祖父王表为瀛州文安县令,父亲王昱曾任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王之涣从小聪明过人,唐人靳能(河南府永宁县尉)为其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中赞:“么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义之边塞诗人篇(二):从军行王昌龄其三王昌龄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表:上表,上书。

④掩尘骨:掩是埋,掩尘骨指尸骨安葬.⑤龙荒:荒原.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

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这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唐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但在边关战火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数离开故乡到边关去争战的将士们都死在了离故乡几万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们的的报国热情却感染着诗人。

王之涣的诗风与哪些诗人相似?

王之涣的诗风与哪些诗人相似?

王之涣的诗风与哪些诗人相似?
王之涣的诗风与以下几位诗人有相似之处:
1. 王昌龄: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具有雄浑奔放、气势磅礴的特点,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

2. 高适:王之涣和高适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他们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

3. 岑参:王之涣和岑参的诗作都具有豪放洒脱、雄浑奔放的风格,他们善于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4. 李白:王之涣和李白的诗作都具有意境恢弘、想象丰富的特点,他们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了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诗人的诗风与王之涣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作品也各有特色,不能完全等同。

王之涣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唐边塞诗人有哪些

初唐边塞诗人有哪些

初唐边塞诗人有哪些初唐边塞诗人有哪些边塞诗在整个唐代存诗两千来首,自初唐以至晚唐,从没间断,尤其以盛唐时期最多。

著名诗人出了一箩筐,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被世人称为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为大家分享了初唐边塞诗人有哪些,欢迎借鉴!诗家夫子王江宁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26岁时,曾漫游西北,后中进士,任职江宁丞,因性格不拘一格,“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其结局颇为悲惨,在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一生位居下僚,没做过多大的官,但在诗坛上却名声大噪,曾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的边塞诗感情饱满,往往在雄壮热烈中潜含着一股激越悲凉之气,十分感人。

他对七绝尤其擅长,成就也最高,被后代称为“七绝圣手”,能和他相媲美的,也只有李白、杜牧等几个人。

《从军行》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称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疆有征夫,自然内地就有离妇,有离别,王昌龄在写闺怨、赠别诗时,仍然写得感人至深。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狂放不羁高常侍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州市)人。

二十岁,到京城长安科考落榜后,便长期在燕、赵、梁、宋一带漫游,穷困潦倒,几乎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性格也越发变得狂放不羁,不拘小节。

天宝三载(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漫游梁宋,结下深厚友谊。

一生曾经历三次边塞军旅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后,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大将哥舒翰坚守潼关,失守后,积极找到“中央组织”,得到连续升官的机会,最终封为渤海县侯。

可以说在唐朝著名诗人中,高适成为官运最好的一位,后人因此又称他为高常侍。

他的边塞诗多关心国家大事,思想深刻,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强烈。

送魏大从军颔联旨意

送魏大从军颔联旨意

送魏大从军颔联旨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主题及意境
3.诗歌的艺术特点
4.诗歌的社会影响及价值
正文
送魏大从军颔联旨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生活。

这首诗是王之涣为他的朋友魏大送行,鼓励他勇敢从军,为国家效力。

诗歌主题及意境方面,这首诗描绘了魏大即将奔赴战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魏大的送别之情和鼓励之意。

诗中用“颔联旨意”来形容魏大从军的决心和豪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敬意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豪迈和坚定。

在艺术特点上,这首诗采用了边塞诗常见的豪放、奔放的语言风格,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千里共戍登科”,“百战沙场碎铁衣”等,既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在社会影响及价值方面,这首诗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边塞战士的英勇形象,还传递了一种勇敢、豪迈、忠诚的精神。

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唐代边塞诗和战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1页共1页。

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

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

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 每当人们吟起《登鹳雀楼 》和《凉州词》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自然想起了王之涣 。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 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常与、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眼前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优雅地立于高台之上,襟怀豪放,尽情放 歌。

这两首诗名气大得惊人, 前一首, 是被称作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后一首, 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之为绝句之最。

其流传范围之广, 时间之长, 不言而喻, 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王之涣生平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时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 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 太原) 为其原籍, 家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 。

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 ( 742 年)二月,享年 55 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 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 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 隋朝请大夫、 著作郎, 入唐为安邑县令。

祖, 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

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 为官,但均为小官。

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 龄还不到 20 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王之涣从小聪明好 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

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 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后来,他曾 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

盛唐边塞诗人是谁和谁

盛唐边塞诗人是谁和谁

盛唐边塞诗人是谁和谁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

主要作品《高常侍集》,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高适诗、《蓟中作》、《九曲词三首》唐朝四大边塞诗人是谁解答:唐朝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另附简介:①高适: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

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高适诗中的优秀作品大多数都作于北上蓟门、浪游梁宋时期。

他在蓟门时期,写了《蓟门五首》,他在梁宋创作了他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作《燕歌行》,这也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现实主义的杰作。

②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

世称王龙标。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

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

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

③岑参:南阳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有《岑嘉州集》。

《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则是写唐军出征的名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④王之涣: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只时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极少。

但《凉州词》一首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

他的另一名作则是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

边塞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王之涣是不是边塞诗人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唐代王之涣是不是边塞诗人,我们来看看。

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基本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
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人物生平
为官不顺
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

他的五世
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赋《宴词》、《送别》。

开元十年(722年),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山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居家唱和
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王之涣家居十五年。

赋《九日送别》、《登鹊雀楼》、《凉州词》二首。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涣流寓蓟门,高适来访不遇,赋诗留赠。

遭疾终去
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天宝二年(743年),王之涣葬于洛阳北原,永宁县尉靳能撰墓志铭。

文学成就
成就综述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虽然王之涣今仅存六首诗,但是他有两首诗极负盛名。

一首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昂扬。

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百年来,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这首《登鹳鹊楼》在中国就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

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给读者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画面,这不能不说是才子佳作。

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也成就了千古名楼鹳雀楼。

他的另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短短28个字,诗景恢弘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

此诗当时即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