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职务消费定额或处两难境地
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
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第一篇: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包括用车、通讯、应酬、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
这些费用出于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预算给予安排,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正常的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就无法正常开展。
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
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
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
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
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我国职务消费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关于我国当前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的研究报告
一、我国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我国职务消费制度的历史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我军的 “ 职务消 费” ,只 不过是 军 事首长有马匹而已。计划经 济时期,我 国“ 家穷 业小” ,物 质财富相 当匮乏, 行政管 理和 财政管 理体 制高度 集中, 全 社会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而且,为了早日改变贫 困 落后面貌,国家尽最大努力压缩行政 支出。 “ 必须 对于行 政 的缩减,以不断地降低行政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而 使每年能够有更 大量的 资金 用于 经济 建设 事业。 ” 与此 相 适应,职务消 费范 围狭 小,对 象有 限,规 模 和标 准控 制 较 严,以解决公务人员基本食宿和交通问题为限。领导干部 下 乡、出差补贴标准很低。国内公务往来不搞公款宴请。直 到 上世纪 7 0 年代末 期,一个县 还只 有一、两 台吉普 车,县 处 级领导干部 工作 用车 还不 能满 足要 求。实 物供 应、凭 据 报 销, “一支笔” 审批,低水平、 保重点 的职务消 费制度, 节 约了人力物力,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转,也便于管理监督。
职务消费,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履行公务 所 产生的消费行为。本文所指的职务消费,特指党政机关、 事 业单位公职人员公款接待和公车使用消费行为。目前初步 统 计,全国已有 2 7 个省、 市的部 分地 方进 行了公 车改 革,13 个省市进行了公款接待改革。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既牵涉 到 上千万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也牵涉到社会的物质基础和 人 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职 务消费 制度究 竟要不 要改,如 何改, 本课题组就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2 006 年第 3 期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 .3 ,2 0 0 6
� � ( � � � 总第 � � 3 � � 9� 期) � � � � � � � � A� � � F � � � � � � A AD A E .3 9
当前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改进对策分析
摘 要 : 分 析 公 共 部 门 中现 行 的 职 务 消 费制 度 和 规 范 , 并 根 据 公 共 部 门 建 设 发 展 需要 , 指 出 了 改 革 和 完 善 公 共 部 门 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 确 保 公 共 部 门职 务 消 费走 上 制 度 化 , 法制化轨 道 。
关 键词 : 职务 消 费; 消费支 出; 监督控制
中图分 类号 : D 9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0 6 — 0 1 3 9 — 0 1
. 4 监 督 控 制 难 度 较 大 公 共 部 门 职 务 消 费 是 指 公 共 部 门人 员 在 履 行 公 务 的 过 1 程 中发生的 费 用 , 是各级组织的运行成本, 通 常 包 括 接 待 对职务 消 费监 控 , 其实质是对权力 、 上 级 和 领 导 的 监 费、 交通 费 、 通讯费、 差旅 费、 学 习考 察 费 、 会 议 费 等 。公 共 督 , 而 当 前 的职 务 消 费 在 内 部 控 制 与 外 部 监 督 上 都 缺 乏 力 部 门职务消 费长期 以来 都是 公 共 部 门经 费 支 出 的重 点 , 它 度 。 一 是 有 些 单 位 和 部 门 对 规 范 职 务 消 费 问 题 尚 未 引 起 足 对其重要 性 、 必要 性 认识 不 足 。二是 对一个 人 为主 主要 用于保 障各级 部 门公务 活 动 需要 , 确 保 各 部 门 的 正 常 够重 视 , 的 职 务 消 费 大 多 采 取 实 报实 销 的方 式 , 但 由 于 存 在 着 虚 开 运转 , 有效 发挥机 关部 门的职 能使 命 , 它 影 响 着 公 共 部 门 整
2 公 共 部 门职 务 消 费 存 在 问 题 的 原 因 分 析
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民群 众 的强 烈 不 满 。 ( ) 费 边 界 模 糊 , 意 操 作 空 间 二 消 随 过 大 职 务 消 费是 公 务 人 员履 行 公务 , 使 行 职 责 必 不 可 少 的开 支 。但 在 实 际 中 , 项 一
一
1 0多 倍 , 近 年 来 这 种 膨 胀 势 头 有 增 无 4 而
减 , 我 国成 为 世界 上 行 政成 本 最 高 的 国 使 家 之 一 。 此 庞 大 和 与 日俱 增 的 职 务 消 费 如
( ) 费 权 力 化 倾 向明 显 , 费 冲 动 三 消 消
难 以抑 制
目前 我 国职 务 消 费 大 都 按 行 政 级 别 来 确 定 标 准 和 规 格 , 不 是按 正 常 履 行 职 而 务 的实 际 需 要 来确 定 。 务 消 费 标 准 一 定 职 程 度 上 成 为 公 职 人 员 的 福 利 待 遇 或 者 是 行 政 官 员 权 力和 地 位 的 标 志 和 象 征 。 因
严 格 按 照上 限标 准 来 掌握 , 至 一 些 政 府 甚
官 员将 职 务 消 费 当成 相 互 攀 比 、 互 炫 耀 相 的 资 本 , 之职 务 消 费 中 存在 着 一 定 的模 加
职务消费的支出到底与公务是否有关联 ,
糊 区 域 , 些消 费 主体 会 尽 其 所 能 地 采 取 一
灰 色 空 间 。 些公 职 人 员 在 职 务 消 费 中利 一 用 制 度 上 和 管 理 上 存 在 的 漏 洞 ,巧 立 名
目前 我 国 有 关 职 务 消 费 年 总 规模 的 各 种统 计 数 据 不一 , 有 一 个 确 切 和 权 威 没
刍议公务员职务消费失范及其治理
刍议公务员职务消费失范及其治理作者:韦子平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22期职务消费是国家公职人员(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根据行政级别的高低,而享受的不同层次的、以实物分配形式为主的物质待遇,如住房、汽车、各种通讯工具、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等。
毛寿龙教授认为,职务消费是特指有职务的人在履行职务时所发生的费用,只要发生的费用与履行的职务没有关系,就不属于职务消费。
相对于生产性支出来说,职务消费是一种非生产性支出,是对社会财富的虚耗,不直接创造社会价值。
一、职务消费的失范表现——消费过度从职务消费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公务员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其职务消费一般是工资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以上。
2004年两会期间,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李利君提出,我国职务消费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支出的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
在国外,职务消费一般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3%至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到2005年的3万亿元,增长了约28倍。
而1978年我国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还不到50亿元,这与今天的7000亿元相比,20多年时间,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4%上升到38%以上。
过度的职务消费,必将增加人民的财政负担,并带来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已经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威胁我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的隐患。
二、公务员职务消费过度之危害(一)政治权威下降,政府公信力失缺职务消费过度是一种非正常的行政行为,它的流行和泛滥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同时会对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造成危害。
人民群众戏称,职务消费过度使“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变成了鱼油关系”。
职务消费过度破坏了政府形象,危害了党群关系。
霍尔巴赫曾经指出:“如果最高权力真的只能以人民的同意为基础——这本来就无可怀疑,那么,人民决不会允许一个人或几个人获得确定不移的权力去给其他广大人民制造不幸。
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浅析
二、 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 的问题
( 务员职务消费制度不规范 - 一 我国职务消费制度缺少明确的刚性约束,现行的规 章制度往往由于把关不严和人情关系,导致制度形同虚 设 , 成职 务消费过 度 , 使无 效行政 成本膨胀 。如 2 1 造 致 00
倍, 中文物局涨幅达 24 %。 其 1. 3
( 三 费 出国 由已公布 的 8 个 中央部 门三公 经 费显 示 , “ 国 8 在 出
亿元 , 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 2 %以上。 0 其中党政机关 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 l 至 1 。据统 , 5 , 6
计 , 国超 编配车率达 5 %以上 , 全 0 国家 发改委 调研 报告显 示 , 车使 用有 三个 “ 公 三分 之一 ”办公 事 占三 分之 一 ; : 领 导 干部及其亲属 私用 占三分 之一 ; 司机私用 占三分之一 。
我 国公务员职 务消费 问题浅析
孟繁 星
( 哈尔滨商业 大学 , 黑龙 江 哈尔 滨 费 目 处于一种极度膨胀状 态,并受到社会 的广泛 关注。针对公务 员职务消费制度不规 前
范、 不透明、 界限模糊、 缺乏有效监督 制约机制等问题 , 其改革措施是 : 建立健全公务 员职务消 费制度 ; 实现公务员职务消 费透
s ra t. ev n s
Ke r s o s o - eae o s mp o vl e v t, r be srtg y wo d :p i n r ltdc n u t n o c i s r a s p o lm, t e y i t i fi n a
一
、
我 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的现状分析
ME a xn NG F n i g
Ab t a t No t ep s i n r ltd c n uI t i o h n ‘ cvl e v n v r if td a d d a i ep bi o c l . h fr o sr c : w o i o - eae o s I p Ol f i a ii s r a t so e - n ae , n rwsw d u l c n_ ' T er o m n h t li C S i l c  ̄n e n n tn a dc n u t n s s m, n la d f i o , n a k o e e t es p r iini Ob i o s mp o y tm t daj t ep s— o s d r o s mp i y t a o e u ce r e nt n a dlc f f e v u evso st u l ac n u t n s se O i i i d i z h 0i i - eae o s mp o , oi r a es e vs n a d t c n tu t r r n ee au t ns t o o i o - dae o s mp o f vl t n r ltdc n u t n t c e s p r i o , n o sr c e o ma c v l a o s m n p st n r td c n u t n o ii o i n u i o pf i y e i i c
国家公职人员职务消费_问题与对策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卷第11期SUN Y ATSEN U N IVERSITY FORU M,V o l 26 N o 11 2006国家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问题与对策*蔡惠卿,刘雪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 要:职务消费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对公职人员执行任务、做好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目前存在如下问题:消费量大,浪费无节制;缺乏标准,随意不规范;公费私用,信息不透明;监督困难,管理不到位。
可采取如下改进途径:宣传教育;限制权力;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创新管理。
关键词:职务消费;问题;改革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92(2006)11-0064-03职务消费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长期以来,我国职务消费的不规范、随意性和无节制,造成了公共财政的极大浪费,也滋生了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的干群关系。
职务消费一定要改革,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强烈呼声。
那么,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根源又在哪里,以及应该如何改进途径呢?这是值得学术界和理论界很好讨论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老师和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1.消费量大,浪费无节制。
职务消费本是为公务而用,应该把消费量控制在能完成事情所花费的最低消耗才对,可我们的有些官员却没有节省之心,职务消费讲排场,追时髦,互相攀比,挥霍浪费,可谓是 一桌酒饭一头牛,一部小车一栋楼 。
据2003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职务消费已分别占到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0%和38%以上,成为各级财政经费的一大负担。
每年国家为此开支多达数千亿元,其中公车费用3000多亿元,公款吃喝2000多亿元,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数字之大,令人震惊。
2.缺乏标准,随意不规范。
我国目前职务消费大多还是以票据的形式报销,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和管理制约机制。
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010年1月第1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Part y College of Si chuan Provi nce Com m i tt ee of CCP Jan .2010No 1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王科(56),男,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王 科(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71)[关键词]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问题;原因[摘 要] 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领域长期存在“规模太大、挤占民生”,“失当失度、扭曲公正”,“跑冒滴漏、滋生腐败”,“领导消费、首当其冲”等问题;深入探寻这些问题的复杂成因和制度性、结构性根源,对有针对性地治理我国职务消费领域的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 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0)01-0058-05 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浪费、攀比、挥霍、黑洞、腐败等弊端,一直都是党风、政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个久治难治、久治不愈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就我国职务消费领域的问题、性质及其产生原因作全面的探析,以期为从理性上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有说服力的思考线索。
一、我国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性质(一)“规模太大、挤占民生”“规模太大、挤占民生”主要是说职务消费在我国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中,占用的规模、水平、比例太大太高,增长太快太大,由此相当程度上挤占了公共财政对更为必要、更直接关乎广大老百姓现实利益的民生保障需求(人民的基本生存、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广大公众近几年十分关切、热议和不满的一个社会问题。
那么,我国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近些年的职务消费究竟有多大规模、多大占比、多大增长呢?从总量上看,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普遍认为,近些年我国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规模每年仅“三公消费”都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2006年披露的:公车使用消费4000多亿、公务出国消费3000多亿、公务吃喝消费2000多亿,而当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也就接近和略超过4万亿元,2008年为6万亿元),可以说是世界之最,这也使得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笫一。
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
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所谓职务消费,是指各级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公务、商务活动中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和。
其中的公务员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公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我国公务人员职务消费问题集中体现在政府运行成本中的人力成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务成本的盲目膨胀、运行效率不高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在分配上的不够科学,管理上的不够规范,使用上的过度过滥,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造成了奢侈浪费,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因此,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强化对职务消费的核算,规范职务消费,加快建立公务员职务消费制度化、法制化、货币化体系势在必行。
一、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消费数量惊人、成本高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公务员职务消费数量惊人,每年仅公车消费耗资一项就达3000亿元,公款吃喝就耗资达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公务员职务消费已经分别占到了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0%和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
一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占到其财政包干体制开支的绝大部分,有的地方仅公车消费就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支出的30%以上,甚至更多。
由于过高的支出,有的已导致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单位的经费压力增大,个别地方和单位,已影响到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兑现。
支出随意性大,浪费严重公务员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监督完善健全,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约束,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
一些地方、部门的职务消费名目越来越多,职务消费数额越来越大。
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精品文案范文
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职务消费在政府运行成本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占了整个政府运行成本的一半以上。
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集中反映在政府运行成本中的人力成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务成本的盲目膨胀、运行效率低下。
因此,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强化对职务消费的核算,规范职务消费。
一、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职务消费供给制在较大范围存在,导致行政低效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公务员职务消费及福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实行供给制。
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的住房、公车、电话等通讯工具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物配给,差旅费、招待费等的实报实销也体现着供给制的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各项改革的不断进行,职务消费供给制逐渐削弱,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其弊端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国家机关的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供给制实际水平的极大差距导致供给的制度性不公平,影响了部门、地方的积极性,刺激了相互攀比;另一方面,供给制下存在着促使人们追求职务消费最大化的内在机制,不讲行政运行成本,缺乏经济核算,从而导致行政低效率。
例如,现行的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其基本特征是定编管理、实物供给、单位所有、多途径补贴运转费用、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
在低工资、高福利的收入分配体制下,能够缓解资源匮乏、财力紧张的矛盾,为保障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这种由于定编管理而产生的弊端日益突出,并愈演愈烈。
主要有:由于超编现象普遍存在,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问题突出,影响到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公务车运转及维持费用居高不下,但利用率低下,实际支出大大高于名义支出,隐性浪费严重。
2003年"两会"全国政协一份提案披露:社会车辆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一
量 保 证 必 要 消 费 ,压 缩 和 杜 绝过 度 消 费 。在 现 实 中 ,职 务 消 费 的必 要 量 是 一个 可 量 和 相 对 恒 定 的 ,弹 性较 小 ,实 行 定 量 化 的测 量 和 管 理 在 技 术 层 面 上难 度 不 是 很 大 ,关键 是 如 何 进 行 实
务 消费 的边界 模糊 ,不仅 助推 了职 务消费 总量 的 持 续快速 增长 和难 以遏制 ,而 且使 职务消 费结 构
畸 形化 ,掺杂 进 了越来越 多 的非公 务要素 ,甚 至
一
一
、
当前 我 国职 务 消费 中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1 消费规模 急 剧膨 胀 ,财政 不 堪重 负 。 目前 . 我 国 有关 职 务 消 费 年 总规 模 的各 种 统 计 数 据 不
望 的资本 。这部 分资 源或 资金包 括 :一 是 以小金
即使 有 规定也 含 混不 清 、模 棱两 可 ,给消 费主 体 留下 了伸缩性 较 大 的可随意 操作 的灰 色空 间 。职
Hale Waihona Puke 库 方式 存在 的数 量可 观的预 算外 资金 。这部 分资
工 博 0 ・ 中 刊3 会 览21 1 旬 3 2
金 在 使用 上 具 有 不可 控 性 和 非 透 明性 特 点 ,在 开 销 上仅 凭 单 位 领导 “ 支 笔 ”来 处 置 ,基 本 一 处 于 失控 状 态 。 二是 一 些 手 中掌握 一 定 资 源 配 置 权 或政 策 制 定 权 的权 力 部 门 ,将 一 部 分 职 务 消费 形成 的超 标 费用 , 向权 力 辐 射范 围 内 的下
破除消费障碍刻不容缓
破除消费障碍刻不容缓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73期促消费棋至中局,除了要提供优质产品、提高消费能力,还要创造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环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当然,促消费还需改革监管模式,推动建立企业信用的全国一张网,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明确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旨在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
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有效供给,有利于改善民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这也是本届政府持续布局的一盘棋。
2015年“双11”当天,同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部署促进消费相关工作,提出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优化消费环境。
当时点名支持的就有教育、卫生、文化、养老服务,还特别提出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
时隔一年,教育、养老、文化等再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快发展的领域。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旅游、文化、健身等消费需求高涨,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又让养老、健身等产业面临巨大机会。
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再次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联系在一起,也说明其发展潜力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在实践中,企业作为供给方,只要有一线商机就愿意付诸努力。
反倒是部分管理部门拖后腿,思路跟不上形势发展,政策阻碍了企业创新。
比如,申办养老机构存在不合理前置审批、民办教育无法自主定价,极大地打击了企业积极性。
在发掘、培育市场的过程中,企业有最活跃、最灵敏的鼻子。
政府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敏锐的嗅觉,在企业艰难求索的时候,把政策门缝拉得大一些,让创业的制度性成本降低一些,让企业跑出加速度。
当然,当企业跑偏时,政府也要适时将他们引导回正轨。
一年来,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从“推广”调整为“规范”就很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个人20万元的借贷额度,就是在引导手续简便、放款灵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为消费金融,以金融工具撬动消费能力。
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申恩威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1年第12期◎文/申恩威一、当前我国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规模急剧膨胀,财政不堪重负目前我国有关职务消费年总规模的各种统计数据不一,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社会比较公认的是,全国每年公务接待、公车配置和使用信、出国考察和以公务消费名义支出的通讯费、礼品费、娱乐费等项费用之和,大致是9000亿元,大约是全年财政支出的30%。
从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所占比重看,1978年只有4.7%,1990年上升到13.4%,2006年已占到18.7%。
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而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中,职务消费又占了大部分,1978年至2006年间,我国职务消费规模增长了140多倍,而近年来这种膨胀势头有增无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
如此庞大和与日俱增的职务消费开支,成为各级财政难以承受的负担,严重挤占了本应用于公共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建设资金,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引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消费边界模糊,随意操作空间过大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行公务,行使职责必不可少的开支。
但在实际中,一项职务消费的支出到底与公务是否有关联,关联程度有多大,其必要量是多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制度规范。
由于目前我国对职务消费的内容、范围和标准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和明确的界定,或者即使有规定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给消费主体留下了伸缩性较大的可随意操作的灰色空间。
一些公职人员在职务消费中利用制度上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巧立名目,超规定、超限度进行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将一些与公务活动不沾边的项目都纳入职务消费中来,甚至将个人消费、家庭消费都通过公务消费来报销。
目前,职务消费的边界模糊,不仅助推了职务消费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难以遏制,而且使职务消费结构畸形化,掺杂进了越来越多的非公务要素,甚至将一些腐败因素囊括其中,导致职务消费的职能和性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规范干部职务消费行为,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纪律性和廉洁性。
然而,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对策。
首先,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着某些干部观念不正确的问题。
部分干部对于干部职务消费权力的确立和行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职责和压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特权和私利。
这种观念扭曲导致了一些干部权力寻租、腐败的问题。
其次,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
尽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监督机制,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导致了一些干部违规使用公款消费,或者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违规消费,从而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的改革主要是通过限制干部消费的方式来规范行为,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这种激励不足会导致一些干部对改革不重视、不配合,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额外利益,从而挫败改革的初衷。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一步推进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首先,加强干部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
通过开展干部廉政思想教育,加强干部职责和廉洁意识的培养,使干部正确理解和把握职务消费的本质和目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消费观。
其次,强化监管力度和制度建设。
加强对干部职务消费的监督和审计,完善干部职务消费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效力,严查并追究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和正向激励政策。
对于在干部职务消费中表现出色的干部,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提高干部消费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综合考量,确保激励政策能够有效落实。
最后,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干部职务消费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广泛共识和参与,提高改革的震慑效果。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作者:严卫林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09年第01期中层干部往往来自教学一线,曾经是学科教学上的佼佼者,在教学上取得骄人的成绩。
教而优则仕,因为教学实绩突出,劳苦功高,受到校长的赏识而得以提拔重用。
由于是学科教学上的“把关”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所以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课务量并不会相应减轻。
他们不得不任劳任怨,超负荷承担着学科教学的重任,做好“排头兵”和“领头羊”。
否则,如果没有教学实绩作支撑,中层领导的话就不灵,也会自感底气不足。
同时,中层干部往往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希望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成名成家。
教师当上中层干部后,工作量明显增加,每天要应对不少“鸡毛蒜皮”之类的杂活琐事,时常会被校长呼来唤去,整天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穿梭于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跑龙套”角色,为管理所困,被管理所累。
为了担负起中层管理者的使命,在教师中树立起良好的管理者形象,中层干部又不能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任何疏忽。
中层干部不仅工作辛苦而且责任重大,而功劳却常常与他们无缘,那是“领导有方,教师努力”的结果;但失败了却要承担方方面面的指责和压力,所以中层干部不敢稍有懈怠和马虎。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繁重的管理工作势必会拖累中层干部钻研学科教学的时间,影响其自身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但既然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工作岗位,就不能“赖着茅坑不拉屎”,辜负校长的一片好心和期望,而被套上“不善管理”或“管理无能”的不雅称号。
于是,中层干部一直处于“两难境地”:既不能只管“自留地”而漠视“责任田”,也不能只管“责任田”而荒了“自留地”,要想“鱼和熊掌兼得”真的好难。
作为校长要在给中层干部压担子的同时,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其做到教学和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1.明确职责,使中层干部不做“勤杂工”中层干部自然要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敢于揽权。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改革之浅见
作者: 胡青丹[1]
作者机构: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3
出版物刊名: 老区建设
页码: 27-30页
主题词: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改革
摘要:职务消费是指公职人员为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消费性支出及享有的待遇。
由于我国公职人员的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包揽,致使一些不正之风屡禁不绝,导致各级党政机关行政费用连年攀升,不断膨胀,财政不堪重负。
当前推进职务消费改革,可谓具备了多种有利条件。
应以公开化、规范化、市场化、货币化、制度化等为方向,采取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廉洁自律意识;逐步完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明确界定职务消费的范围,规定职务消费的度;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完善配套措施,优化改革环境等措施,以大力推进职务消费改革;。
辽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素材:取消职务消费,换汤也要换药
辽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素材:取消职务消费,换汤也要换药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改革了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9月3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缺乏边界、模糊不清的状态,已经引发了诸多批评。
此前,有媒体曾曝出,个别国企负责人将很多职务以外的个人消费,诸如买手机、高尔夫球卡、私人宴请、个人培训等等,均归入职务消费,甚至有人还报销家人的美容费用。
这种将职务消费当作无所不能的“筐”的情形,不仅侵占公共资源,也易于滋生腐败。
眼下,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此类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或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效果如何,社会公众将拭目以待。
尽管政策已经阐述得十分明白,不过,结合过往的经验,公众的担忧并不能马上消失。
这其中的顾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取消以往的职务消费之后,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具体该如何界定?其二,执行新规与监督主体的介入程序是怎样的,即时审核还是年度审核?内部掌握还是外部监督?其三,是不是应该同步规定问责程序?不必讳言,关于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问题,此前也有较为细密的规定,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往往被随意突破,沦为虚文。
个中原因,既有负责人罔顾制度、以权谋私因素,也与相关制度规定模糊不清、难以操作有关。
比如,负责人在位时的宴请、培训,似乎就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很难截然分清。
还有公车、差旅、通信等也是这样。
因此,有必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
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这样,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也就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似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乎也不可偏废,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
职务消费:难以根除的顽疾
职务消费:难以根除的顽疾
姚秋明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
【年(卷),期】2005(014)006
【摘要】我国的职务消费发端于建国初期,与公务员的低工资高福利相联系.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职务消费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关注的话,那是因为:一是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全社会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实行的是定量物质供应,人们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解决温饱的较低层次,全社会职务消费很有限;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纯朴,官员们的公仆意识也比较强,加上常年的政治运动,官员们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现象还比较少见;三是由于实行实物配给制,国家对各级官员可享受的职务物质配给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如1984年以前的公车控制就比较严格,所以那时公车消费极为有限.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姚秋明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我国职务消费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关于我国当前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的研究报告[J], 舒旺彩;向晓英;许云锦;何文海;王剑钧;易中军
2.探素财政管理新路推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湖北老河口市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做法 [J], 向红星;李国伟
3.苏联老大哥的消费顽疾 [J], 梁盼
4.扎紧职务消费这个“大口袋”——对职务消费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J], 花祝春
5.压价成顽疾消费者怎能“爱回收”? [J], 贾敬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建议:职务消费薪酬化
专家建议:职务消费薪酬化
无
【期刊名称】《领导广角》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
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
【总页数】1页(P31)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3
【相关文献】
1.国企经营者职务消费薪酬化 [J], 常浩娟;王永静;程广斌
2.论企业中职务消费纳入薪酬体系的合理性 [J], 李焕宇;李志兰;李彩霞;季鹏
3.货币薪酬、职务消费和企业业绩:文献综述 [J], 张慧慧
4.探素财政管理新路推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湖北老河口市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做法 [J], 向红星;李国伟
5.习近平16字定调国企薪酬改革根除“职务消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职务消费问题的成因及改革途径
我国职务消费问题的成因及改革途径
王军
【期刊名称】《现代经济探讨》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职务消费是国家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发生的,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报销的经费,是政府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必须支付的成本.职务消费又具有双面效应,管理使用得当,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管理不善,则会导致财政资金的巨额流失和各种腐败行为.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职务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7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当前职务消费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J], 郭慧
2.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问题r分析及解决对策 [J], 陈昌满
3.军队职务消费问题浅析及管控构想 [J], 李珍妮;
4.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浅析 [J], 孟繁星
5.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研究 [J], 徐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消职务消费定额或处两难境地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第一次从国家高度提出了对央企负责人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实际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要提高到30%之后,各地就在制定本地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目前上海、甘肃、山东、江西、北京等15个省市明确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自从2009年人社部、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及铁路、烟草、邮政等行业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提出统一、规范的原则和要求,到2013年1月1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一直在规范化的路径上推进。
然而,即便如此,央企负责人的高收入依然饱受社会诟病,企业业绩下降,高管薪酬反增“怪相”频出;央企负责人薪酬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鸿沟不断拉大,央企负责人的“隐性收入”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推进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合理化”收入存疑
根据《指导意见》,“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成为当前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重要原则和精神纲领。
然而,到底什么才算是“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仍然需要法律或制度的相应完善并做出相应的规定。
来自同花顺[10.02%资金研报]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已披露总经理薪酬的央企有323家(这里的中央企业采用了广义的定义,即经营性质属于中央企业,控制人类型包括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国有企业和大学等),人均薪酬为77.3万元。
其中中集集团[-0.62%资金研报]总裁麦伯良以869.7万元,夺取了央企总经理薪酬之冠。
而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是总经理平均薪酬的1/30,是麦伯良薪酬的1/330。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无论是麦伯良的收入,还是其他央企负责人的收入,都不是央企自己核定的,而是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程序和要求,由国务院国
资委进行核定,并最终确定发给央企负责人的。
这也意味着,央企负责人的收入过高或过低,仍然与既有的评价体系有关,如何定义“合理化”仍然需要法律或制度上的进一步确认。
一位来自国资委的内部人士就告诉记者,“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分为基薪和绩效薪金两个部分。
绩效薪金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
国务院国资委在确定央企负责人的收入水平的时候,会有一套复杂的公式来评定央企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按照业绩的分值来确定央企负责人的绩效薪金。
”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绩效薪金中各个指标的权重格外重要,它与企业所在的行业及其级别有重要关系。
比如,不同行业的指标评价就有着不同的侧重。
以军工企业为例,虽然其考核也会分为基础指标和分类指标,基础指标也是企业的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但分类指标却会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具体指标和权重会在责任书中确定。
科研类企业同样如此,但会突出考虑技术创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
这也就意味着,指标和权重不同,最终的考核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异。
“如果说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存在主观性的话,那么,这里的指标和权重设计算是相对主观的。
”
与此同时,由于涉及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这些具体的指标和权重并不为外界所知,因此,即使有公开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公式,外界对这些收入的合理性也会存在质疑。
然而,央企在分类考核上的指标和权重往往又会涉及到一些经营上的商业秘密,因此,应该如何公开、透明化央企负责人的收入,如何让外界对央企负责人的收入是否合理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人士就表示,“收入合理化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价,与评价主体的地位密切相关。
因此,在讨论合理化之前,央企负责人收入的公开、透明及可监督性就显得极为必要。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湘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今后包括央企负责人在内的央企薪酬都应该在监管部门的官网上免费查询到,由监管部门每年负责调查,信息内容包括薪酬水平、薪酬同比增长率、薪酬结构明细、企业平均薪酬、与国家公务员的薪酬比较指数、职务消费明细、退休金等。
”
“关键要把这些信息放在明处,让利益相关者都看到和形成监督,这样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拿高薪也堂堂正正、心安理得。
”刘湘丽表示。
“分类管理”有难度
针对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曾公开表示,国企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责任等确定,不断完善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与企业管理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对此,业内却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就曾表示:“国企应该分为自然垄断性、公益性和完全竞争性三类,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待遇应该与同等级别的公务员保持一致;竞争性国有企业高管应完全取消行政化,薪酬则应该由市场决定,不应该对高层管理薪酬实行上限。
”
事实上,对于竞争性行业国企来说,高管薪资与同行业看齐外界基本没有什么太大意见,饱受央企负责人收入过高诟病的通常是垄断性行业的负责人,因为在外界看来,这些企业基于垄断资源,本身就获得了经营性红利。
然而,这些来自学界的分类监管方式却受到了来自央企实务派的反对。
一位央企高管就告诉记者:“把央企分为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国际上也没有这种分类方法。
企业是否是垄断,需要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认定,而且对于国资委来说,也不可能把哪些企业直接定性为垄断性行业。
以军工企业为例,在非战争时期,军工企业做的很多都是民用订单,这些企业怎么界定其是否垄断企业就存在问题。
”
对于分类监管,目前政策研究人士普遍持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将国有资产分为公益性、特殊功能性、竞争性三类,基本回避“垄断”字眼;二是主张按照产业类别进行分类。
由于产业类别分类更为清晰,更容易把握和实施,目前产业分类就占据了主导。
谨防取消职务消费定额适得其反?
针对央企负责人的“隐性收入”——高福利和职务消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必须坚决根除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
”
文件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
”
的确,央企负责人的“隐性收入”正在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来自国家审计署的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审计署通报,中国远洋[2.33%资金研报]运输(集团)总公司薪酬管理违规涉及资金超过9.1亿元。
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11家中央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显示,11家央企均存在违规发放职工福利问题,违规发放福利的主要手段包括,虚列支出或巧立劳防用品、以健身费等名义为职工发奖金或购物卡,涉及金额过亿元。
而来自央企的内部人士也表示:“在央企内部的一些业务职位,可能工资并没有多高,但其可以报销的额度却很高,这些报销额度最终有可能会通过报销的方式进入私人腰包。
”
而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报销的额度标准,往往按照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划定,这导致职务消费的定额往往就转化成了相关员工的隐性收入。
尽管问题存在,但是,取消职务消费定额的做法却褒贬不一,有人对此大加赞成,有人却认为这相当于取消“职务消费”的上限,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一位央企的财务人员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职务消费设定定额,一年就这些,有助于从年初就进行控制,不要花超。
但如果取消定额,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标准,尤其是哪些职务消费算合理、正当,哪些算不合理、不正当的情况下,职务消费很可能就会出现没有上限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央企的负责人,企业自身的制度将很难进行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