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儿科制度.doc
儿科规章制度
儿科规章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科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内的儿科部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儿科部门组织架构1.1 儿科部门由部门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等组成。
1.2 部门主任负责儿科部门日常管理和决策。
2. 儿童患者接诊与治疗2.1 儿童患者应提前预约挂号,优先安排诊断和治疗。
2.2 医生应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及家族病史,并做好相关记录。
2.3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家长或监护人应积极沟通,提供相关医疗知识和操作指导。
2.4 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患儿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2.5 治疗过程中如遇到并发症或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情况,医生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或其他相关专科医生咨询、协助。
3. 儿科医疗设备3.1 儿科医疗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 患儿使用的设备,如温度计、血压计等应定期消毒以确保卫生。
3.3 设备的使用应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确保正确使用方法,减少使用风险。
4. 儿童疫苗接种4.1 儿科部门应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提供儿童常规疫苗接种服务。
4.2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医生应核对患儿个人信息和接种疫苗的准确性。
4.3 医生应提供疫苗接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向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疫苗接种记录。
5. 医疗事故与投诉处理5.1 医疗事故应及时报告,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2 医疗事故调查应确保公正、透明,保护患儿及其家属合法权益。
5.3 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对医疗质量存在异议时,应提供投诉渠道,并及时处理投诉。
结论本规章制度的制定旨在明确儿科部门的组织架构、患者接诊与治疗、医疗设备使用、儿童疫苗接种以及医疗事故与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儿科部门的稳定运行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儿科病房的安全与秩序,保障患儿及家长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安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2.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三、患儿及家长管理1. 患儿及家长进入病房时,必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医护人员管理。
2. 患儿及家长应妥善保管个人物品,防止丢失或被盗。
3. 患儿及家长不得在病房内吸烟、饮酒、赌博、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4. 患儿及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患儿治疗,不得擅自离开病房。
四、医护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其配合医院安全管理。
五、设施设备管理1.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儿科病房的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医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病房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患儿安全。
3. 患儿及家长不得随意损坏或挪用病房设施设备。
六、应急预案1. 儿科病房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3. 患儿及家长应了解应急预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七、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 医院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安抚受害者。
4. 医院应总结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
3. 儿科病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儿科工作制度doc
儿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规范儿科医疗行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中医病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儿科临床工作,包括门诊、急诊、住院、会诊、转科、康复等环节。
第三条儿科医务人员应遵循医德医风,以人为本,注重患儿身心健康,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二、工作流程第四条患儿就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
第五条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遵循临床路径和药物指南,注重药物不良反应,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第六条儿科病房管理应严格执行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医生负责床位分配,护士负责患儿日常护理和病情观察。
床位使用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患儿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
第七条儿科会诊制度:对诊断困难、病情复杂的患儿,医生可申请会诊。
会诊由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医生进行,会诊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原申请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第八条儿科转科制度:患儿因病情需要转科治疗时,原科室医生应向接收科室详细介绍患儿病情、治疗经过及转科原因。
接收科室医生接到转科通知后,应及时了解患儿情况,做好接收准备。
第九条儿科康复制度:对需要康复治疗的患儿,医生应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长参与康复训练。
康复过程中,医生、护士、康复师密切合作,确保患儿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三、工作规范第十条儿科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诊疗水平。
第十一条儿科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二条儿科医务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加强科室间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儿科诊疗水平。
第十三条儿科医务人员应关注患儿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1.小儿内科是研究和治疗12岁以下各个时期小儿内科疾病的专业科室,在不断探索有关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保健和疾病防治的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发病率,改善体质,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
2.儿科病房工作:①遵守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做到面对面交接班,保证不空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
②对新入院病人及时处理,认真检查,尽早作出临床诊断。
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尤其对危重病人随时观察处理,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③认真书写病历,每日交班前务必完成,重危病人随时书写病程记录。
一年住院医师写大病历,工作一年转正后方可书写住院病历。
④认真带教实习医师工作。
⑤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每天上下午各查房一次,重危病人随时检查处理。
2)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每天查新病人及重危病人,并负责处理本组疑难及重危病人和办理转科、出院等手续。
3)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一次,重点查疑难及重危病人。
4)科主任每周査房一次,重点查疑难、重危病人,并直接参加抢救重危病人检查各级医师的治疗方案、病历书写、合理用药和转科、转院、会诊事宜。
负责解决有关行政事务工作。
5)值班医师每日交班前和晚8时各查房一次,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3.儿科门诊工作:①遵守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做到面对面交接班,保证不空班。
②坚持24小时对外门诊,不拒诊。
③坚持首诊负责制,并请有关科室会诊,妥善安置患者。
④认真书写病历,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及时填报传染病卡片。
⑤新生儿及危重病人优先就诊,门诊护士要随时巡视候诊病儿之病情,必要时及时提前就诊或护送到病房。
⑥负责带教实习医师。
儿科医院工作制度
儿科医院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儿科医院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儿科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
第三条儿科医院应当坚持以患儿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第四条儿科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遵守医疗伦理道德规范,维护患儿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质量管理第五条儿科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医疗差错报告制度等。
第七条儿科医院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第八条儿科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患儿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医疗行为规范第九条儿科医院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行为规范,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知情同意权、自主选择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十条儿科医院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第十一条儿科医院医务人员应当注重患儿心理健康,提供温馨的医疗服务,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四、医疗文书管理第十二条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文书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审核、归档和查询工作。
第十三条儿科医院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记录医疗文书,保证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四条儿科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文书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医疗文书的安全和保密。
五、医疗设备管理第十五条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十六条儿科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第十七条儿科医院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医疗设备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医疗设备。
六、人员管理第十八条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
儿科上班工作制度
儿科上班工作制度一、工作宗旨儿科上班工作制度旨在确保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的正常运行,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1. 以患儿为中心,全面关爱患儿,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意愿和权益。
2.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理解,促进和谐。
三、工作内容1. 门诊工作(1)患儿挂号后,由导诊护士引导至相应诊室就诊。
(2)医生按照就诊顺序为患儿诊疗,详细记录病历,给予合理治疗方案。
(3)如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应及时告知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处方、检查单等由医生签字后,方可执行。
(5)出诊医生负责对患儿进行初步评估,如遇危急重症,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上级医生或护士长。
2. 急诊工作(1)急诊患儿到达后,由急诊护士立即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分为轻重缓急。
(2)医生接到急诊患儿后,立即进行救治,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协助。
(3)急诊患儿需住院治疗的,应及时办理住院手续。
(4)急诊医生每小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住院部工作(1)患儿入院后,由住院护士为患儿安排床位,并进行入院教育。
(2)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告知家长注意事项。
(3)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每小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每日查房时,医生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5)住院期间,患儿如需转科或转院,由主治医生提出申请,经上级医生审批后办理。
4. 医技科室工作(1)医技科室按照预约时间,为患儿提供检查服务。
(2)检查结果由专业人员解读,并将结果报告给就诊医生。
(3)如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四、工作纪律1. 工作人员应按时到岗,穿着整洁,态度热情,语言文明。
2. 严格遵守医疗法规,遵循诊疗常规,确保医疗安全。
儿科规章制度
儿科规章制度
第一条儿科医院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恪守医德,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第二条儿科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第三条儿科医院应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意识和医疗合作意识。
第四条儿科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五条儿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第六条儿科医院应加强对儿科医疗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七条儿科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
故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患儿的安全。
第八条儿科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九条儿科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纪律和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儿科医院应加强对医疗信息的保密工作,保护患儿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以上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儿科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者,将依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儿科规章制度
儿科规章制度儿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优化儿科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儿科部门、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儿科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医疗质量标准和规范,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儿童健康管理第四条儿童基础健康管理1·儿童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重要指标的测量和记录。
2·儿童发育评估:通过对儿童生长发育、智力、言语、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发展问题。
3·儿童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儿童疫苗接种工作,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
4·儿童营养指导:根据儿童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第五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治1·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包括儿童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包括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儿童慢性疾病管理:包括儿童糖尿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和护理。
第三章:儿童康复第六条儿童康复评估1·儿童康复需通过综合评估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功能评估、发育评估和社交评估等。
2·康复评估应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多学科参与,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七条儿童康复治疗1·康复治疗项目:根据儿童康复评估结果,确定康复治疗项目,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
2·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儿童康复治疗计划,明确治疗目标、方法和频率等,确保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儿童心理健康第八条儿童心理评估1·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包括儿童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的评估和诊断。
2·心理评估工具:选择合适的心理评估工具,如量表、测试等,进行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
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规定儿科工作制度,确保医院儿科部门的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时间
1. 儿科医生应按照医院规定的工作时间表参加工作。
2. 工作时间包括上班时间和值班时间。
3. 值班医生应按照轮班制度进行值班。
值班安排
1. 值班医生的安排由儿科部门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
2. 值班医生应保持手机畅通,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响应。
3. 值班医生应准时到岗,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医疗服务
1. 儿科医生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儿科医生应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
提供必要的指导。
3. 儿科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
紧急情况处理
1. 儿科医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2. 儿科医生应熟悉相关的急救程序,并按照规定执行。
管理要求
1. 儿科医生应遵守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
2. 儿科医生应积极参与部门例会,共同讨论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 儿科医生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以上是儿科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请各位儿科医生严格遵守,
确保工作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如有需要,我们将对该制度进行定期
的评估和修订,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
儿科个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儿科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规范儿科医务人员的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结合儿科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二条儿科工作制度适用于本部门所有医务人员、实习学生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儿科工作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患儿至上”的原则,以医疗服务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儿安全。
第四条儿科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保持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岗位职责第五条科主任职责:1. 负责儿科整体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 组织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3. 负责本科室人员的调配和培训。
4. 组织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活动。
5. 监督本科室工作的实施,及时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条医师职责:1. 负责患儿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
2. 制定患儿的治疗方案,并向家长解释。
3. 参与本科室的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
4. 完成病历书写和资料整理。
5. 负责患儿用药的指导和管理。
第七条护士职责:1. 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2. 执行医嘱,参与抢救工作。
3. 准备和管理医疗器械和药品。
4. 协助医师进行治疗。
5. 完成病历书写和资料整理。
第八条实习学生和工作人员职责:1. 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 协助医师和护士进行各项工作。
3. 完成导师或上级指定的工作任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九条儿科应当严格执行诊断和治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条儿科医务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儿科应当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书写,保证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儿科应当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第十三条儿科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四、患儿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儿科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患儿安全管理规定,防止患儿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儿科应当建立健全患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患儿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儿科规章制度
儿科规章制度
第一条,儿科医生应具备专业资质和相关执业证书,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条,儿科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儿童接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院应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三条,儿科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
第四条,儿科医生应保护患儿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不得将患儿的病历和治疗情况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
第五条,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医生应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医院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第六条,儿科医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相关
的学术培训和科研活动,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第七条,儿科医生应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患儿和家长,
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亲切、温暖的医疗服务。
第八条,儿科医生应建立健全的医疗纪录和病历档案,对患儿
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连续性。
第九条,儿科医生应积极参与医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发现医疗事故和医疗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第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进
行处理,保障患儿的权益和医疗安全。
儿科专业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儿科专业管理,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儿科专业特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科专业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儿科专业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遵循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儿科专业应设立儿科科室,配备符合要求的医师、护士、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条儿科科室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组织实施本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儿科科室设立诊疗组、护理组、药剂组、检验组等,明确各组职责,加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七条儿科专业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八条儿科医师应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
第九条儿科医师应遵循诊疗原则,认真询问病史,详细查体,正确诊断,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条儿科医师应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病历资料。
第十一条儿科专业应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儿科专业应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合法、合规使用。
第十三条儿科专业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第十四条儿科专业应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疗服务与保障第十五条儿科专业应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定期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指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
第十六条儿科专业应积极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高诊疗水平。
第十七条儿科专业应加强儿童急救能力建设,提高儿童突发疾病救治能力。
第十八条儿科专业应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九条儿科专业应积极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健康素养。
儿科工作管理制度
儿科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儿科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儿科工作,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服务。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儿科医疗保障系统,配备专业的儿科医生和护士,并建立儿科医疗质量监测评估机制。
第四条儿科医疗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患儿得到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门诊工作管理第五条儿科门诊应设置合理的医疗设备和儿童友好的环境,方便患儿及其家长就诊。
第六条门诊医生应主动向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生活习惯,详细记录病史,做好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工作。
第七条门诊医生应及时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疾病情况、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及指导。
第八条门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复诊及其他检查、治疗或转诊,保障患儿及时得到医疗服务。
第九条门诊医疗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适时归档,并按规定保密。
第三章住院工作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为患儿提供洁净、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第十一条住院医生应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治疗意见。
第十二条住院医生应定期查房,评估患儿病情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三条住院医生应妥善安排患儿出院,提供必要的医疗指导,确保患儿的康复和健康。
第十四条住院医疗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适时归档,并按规定保密。
第四章急诊工作管理第十五条急诊医生应做好急诊患儿的初步评估和处理,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治疗。
第十六条急诊医生应全面掌握患儿的病情、病史及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急救和治疗决策。
第十七条急诊医疗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适时归档,并按规定保密。
第五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儿科医疗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对儿科医疗服务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和保障患儿权益相关的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儿科_规章制度
儿科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儿科病房的管理,确保患儿及家长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医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患儿及家长管理1. 患儿及家长应遵守医院及儿科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 患儿住院期间,家长应按时探视,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应向护士长请假。
3. 家长在病房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使用手机大声通话,以免影响患儿休息及他人就诊。
4. 家长不得在病房内吸烟、饮酒、赌博,不得私拉电线,使用电热毯等违规电器。
5. 家长应保持病房内卫生,不得乱丢垃圾,不得在床头柜上堆放杂物。
6. 患儿及家长应遵守病房安全规定,不得在病房内奔跑、打闹,不得翻越窗户、栏杆等。
三、医护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应遵守医院及儿科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儿安全。
2. 医护人员应按时查房,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3.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权益,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4.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或停用药物。
如有特殊情况,应向上级医师报告。
5.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关注患儿的生活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
6.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医疗质量管理1. 儿科病房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2. 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案记录,及时归档,保证病案质量。
3. 儿科病房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 儿科病房应关注患儿满意度,及时了解患儿及家长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五、罚则1. 违反本制度的患儿及家长,一经发现,责令改正。
如不改正,给予警告,直至停止探视。
2. 违反本制度的医护人员,一经发现,给予警告。
如重复违反,给予罚款、调离岗位等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儿科病房所有。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儿科工作制度存档用
儿科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儿童患者安全,加强儿科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儿科医疗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儿科工作岗位设置1. 儿科病房:设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护士长、护士等岗位。
2. 儿科门诊:设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护士长、护士等岗位。
3. 儿科急诊:设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护士长、护士等岗位。
4. 儿科教研室:设主任、副主任、讲师、助教等岗位。
三、儿科工作职责1. 儿科病房:(1)主任医生:负责儿科病房的医疗工作,组织病例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监督教学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副主任医生:协助主任医生管理儿科病房,负责病房的日常医疗工作,组织住院医生进行业务学习。
(3)主治医生:负责病房的临床诊疗工作,指导住院医生进行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4)住院医生:负责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书写病历,参加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技能。
(5)护士长:负责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6)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2. 儿科门诊:(1)主任医生:负责儿科门诊的医疗工作,组织病例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监督教学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副主任医生:协助主任医生管理儿科门诊,负责门诊的日常医疗工作,组织住院医生进行业务学习。
(3)主治医生:负责儿科门诊的临床诊疗工作,指导住院医生进行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4)住院医生:负责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书写病历,参加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技能。
(5)护士长:负责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6)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3. 儿科急诊:(1)主任医生:负责儿科急诊的医疗工作,组织病例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监督教学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儿科各项制度(完整版)(二)
儿科各项制度(完整版)(二)引言概述:儿科各项制度是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儿科服务流程、儿科医疗设备、科室管理、医务人员培训以及患儿家属关怀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儿科各项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正文:一、儿科服务流程1. 儿科接诊流程:患儿家长报到、排队候诊、医生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医嘱和取药、复诊和随访。
2. 医护配合协调流程:医护人员间的协作沟通、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医护和辅助科室之间的配合。
3. 儿科急诊流程:急诊接诊、急救处置、紧急治疗、转诊与住院安排。
二、儿科医疗设备1. 儿科专用设备:儿童体温计、呼吸机、儿童大小尿袋、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器等。
2. 儿科特殊检查设备:儿童CT、MRI、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儿童适应症判定。
三、科室管理1. 儿科门诊管理:预约挂号制度、就诊信息登记、门诊排班安排等。
2. 儿科病房管理:病房卫生消毒、病房布置与设施配备、病情动态监测、护理记录和交接班制度等。
3. 儿科急诊管理:急诊科室布置、医护人员的急救培训与演练、急诊处置记录与报告等。
四、医务人员培训1. 儿科医生职业道德与职责:儿科医生行为规范、专业素养培养、患儿家属关注与支持等。
2. 儿科护士技能培训:儿科护理技巧、儿童心理疏导、疼痛评估与处理等。
3. 医务人员急救培训:儿科急救技能、常见急症处理、心肺复苏培训等。
五、患儿家属关怀1. 家属陪同政策:陪诊时间安排、陪诊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2. 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情绪管理、疾病知识普及和讲解、家庭支持组织与社会资源引导等。
3. 患儿出院与随访:患儿出院指导、回访与追踪、家庭康复计划建议等。
总结:儿科各项制度旨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服务流程、医疗设备、科室管理、医务人员培训以及患儿家属关怀等方面,科学、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儿的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1. 引言儿科工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医院儿科部门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档旨在明确儿科工作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遵循规范、准确有效地实施儿科护理工作。
2. 儿科工作岗位设置2.1 主治医师•负责制定儿科病房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确保医疗操作规范和病情监测的准确性。
•参与病房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2.2 护士长•组织协调儿科护理团队的工作。
•监督儿科护士的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
•负责病房卫生和环境的管理。
2.3 儿科护士•负责儿童病历的记录和整理。
•提供儿童生活照料和护理,如喂奶、换尿布等。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3.1 病情评估和入院工作•接纳患儿及家属,核查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
•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相关信息。
3.2 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制定护理计划。
•按计划执行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
3.3 疼痛评估和疼痛缓解•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缓解方案。
3.4 首次用药和用药监测•根据医嘱准确计算用药剂量。
•确认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并记录相关信息。
•监测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3.5 输液治疗和监测•配置输液液体,确保输液器材的安全性。
•监测输液速率和剂量,并及时调整。
•定期观察患儿静脉通畅情况。
3.6 护理交接和团队沟通•每班交接时进行详细的患儿讨论和护理交接。
•与医生、护士长和其他科室沟通交流,协调工作。
4. 儿童安全和感染控制4.1 儿童安全措施•保障患儿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如防止跌倒和受伤。
•避免使用潜在有害的医疗器械和药物。
•提供安全环境,避免患儿误食或误用危险物品。
4.2 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病房卫生和消毒工作。
•患儿家属和访客要求佩戴口罩。
5. 抢救与急救处理5.1 儿童抢救流程•快速判断抢救优先级和组织实施抢救措施。
儿科工作制度(二)
儿科工作制度(二)引言概述:儿科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针对儿童疾病的诊疗、护理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作为儿科医生和护士,严格遵守儿科工作制度对于确保儿童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治疗流程、药品管理、交流协作、家属沟通和医学教育等角度,探讨儿科工作制度的具体要点。
正文:1. 治疗流程:- 确立儿童患者的主治医生,并建立儿科病历档案。
- 按照医疗程序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 定期跟踪观察患儿的治疗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
2. 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用药规范,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对儿童用药进行审查和监测,避免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
- 建立药物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儿童急需药品的及时供应。
- 定期组织药物清点和检查,避免药品过期和损坏。
3. 交流协作:- 医生与护士之间要加强沟通,确保儿科工作的顺利进行。
- 医生与家属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解答各种问题。
- 医生与其他科室之间要密切配合,进行病例讨论和协作治疗。
- 通过团队会议等形式,提高儿科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
4. 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家属关系,主动向家属提供儿童疾病相关知识。
- 向家属解释并指导儿童护理、康复、用药等方面的问题。
- 鼓励家属参与儿童的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 医学教育:- 加强医学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儿科专业知识水平。
- 定期组织儿科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医疗技能提升。
-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总结:儿科工作制度对于提高儿科治疗水平和保障患儿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生和护士应遵守治疗流程、严格管理药品、加强交流协作、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接受医学教育。
通过积极执行儿科工作制度,我们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儿科管理制度模板
儿科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儿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健康权益。
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儿科部门的所有医务人员。
二、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1. 儿科应设立主任,负责儿科全面工作。
2. 根据医院规模,儿科可下设若干科室,如新生儿科、呼吸科、消化科等。
3. 儿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证书。
三、医疗服务管理1. 儿科应建立完善的门诊、急诊、住院服务流程。
2. 严格执行患儿接诊、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操作规范。
3. 对于危重患儿,应优先处理,并及时进行抢救。
四、医疗质量管理1. 定期对儿科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医疗事故和差错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3. 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技能。
五、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1.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控制、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维护等。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六、患儿权益保护1. 尊重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确保医疗信息的透明。
2. 保护患儿隐私,不得泄露患儿的个人信息和医疗信息。
3. 对于无行为能力的患儿,应取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七、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1. 儿科应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
2. 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推动儿童健康体检。
3. 开展儿童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
八、医疗记录与信息管理1. 儿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疗记录应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等。
3. 加强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保障信息安全。
九、监督与评估1. 医院管理层应定期对儿科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3. 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管理层负责解释。
儿科规章制度(3篇)
儿科规章制度(3篇)儿科规章制度(精选3篇)儿科规章制度篇1一、儿科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呼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进修生医师,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医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5、每周至少出专家门诊2—3次。
6、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在管理病房去期间,每日进行对出院病例进行最后审查,并审签出院病历。
二、儿科副主任医师职责临床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与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1次,亲自参加危重病员的抢救处理与疑难、死亡病案的讨论、会诊。
4、按规定时间参加门诊工作,随时解决疑难病症。
5、了解掌握学术动态和先进经验,定期或随时向科内人员介绍,指导临床工作。
6、督促下级医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儿科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2、按科室要求,每日带领住院医师、进修医生、实习医师查房,具体帮助和指导住院医师、进修医生、实习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特殊诊疗技术操作。
3、掌握病区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新入院、疑难、危重、死亡患者和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请示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医疗质量检查管理制度一、规范临床医疗质量检查程序及职责,保证临床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
二、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科内医疗质量检查、计划的实施。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本科内下级医生的日常临床医疗质量过程控制。
四、科主任、主治医师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对下级医师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和修改意见,审签出(转)院病历。
五、主治医师、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科主任要督促各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技术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教科书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七、科主任和质控员按照《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每个月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改进。
八、主治医师负责项目病历的检查、统计、审阅工作,李俊华负责单病种病例的检查、统计、报表工作,卢星负责临床路径病例的执行、完成及报表工作,科主任监督检查、落实、及实施情况。
九、病例书写标准: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病例书写规范》执行。
十、主班(值班)医师审阅前一天住院病人的化验结果,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交班。
十一、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十二、对质量观念弱者要强化教育。
十三、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1)诊断质量标准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
诊断性治疗。
全面性:主病,并发症,伴发症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为准。
及时性:对急、危、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要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2)疗效判别标准治愈: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病人症状好转,器官功能明显好转。
2.护理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十四.强化并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儿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医疗质量,使患者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以便做出适宜的治疗计划,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
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资质。
二、患者评估是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生理及社会、经济支付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以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三、对患者的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对治疗服务的要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案(计划)、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门诊评估、住院时再评估、手术前后评估、麻醉前后评估、疑难危重患者评估、病情变化时评估、转院前评估、护理对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一)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时,严格按照评估结果拟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入院指征。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由患者或其近亲属签字。
(二)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依据疾病诊治、护理规范,及时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
(三)对疑难、病情变化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与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会诊、病例讨论,再集体评估。
对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确定治疗方案,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四)手术前麻醉科、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求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麻醉前访视记录中体现手术风险评估情况。
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定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组织会诊、抢救等。
(六)副主任以上医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出院。
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全面评估,提供出院指导和康复训练、安全用药、随访时间等。
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五、医务人员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经济支付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六、患者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对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履行签字认可。
七、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科室工作制度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医护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科内医德医风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科室门诊、急诊管理,严格执行负责制度。
针对儿童疾病的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对门诊患儿做到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四、坚持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急诊病人转诊制,对急、危重病人保持绿色通道,对危重病员做到随叫随到,不推诿病人。
对新入院病员,根据各自管理范围及病情及时诊治,不得随意拖延,并按规定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
五、值班医师应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交接班,每日早晚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曰查房一次,住院医师上、下各查房一次,危重病员应随时查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坚持三级查房责任制、疑难病例讨论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开展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
八、努力做好科研、教学、带教工作,并以此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九、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进行儿科健康宣侍教育,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十、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搞好病房的各种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及传染病的暴发。
十一、抓好医疗安全,严格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十二、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坚守医疗原则,按规定出具医疗证明,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和各种检查申请单。
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十三、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病区负责人或医院总值班,根据分工组织人员妥善将患儿撤离病区。
十四、患儿在住院期间必须佩带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双人(不包括护工和清洁人员)核对患者的信息确认无误后佩带。
患儿安全制度(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二)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果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三)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四)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L、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五)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六)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
医疗区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七)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八)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九)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十)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例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护理文书。
(十一)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l米。
(十二)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
病区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一、病区监护室在本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医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二、保持监护室整洁、舒适、安全、安静,避免噪音,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
三、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天通风3次:夜班晨、上午、下午各一次。
四、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内打手机,不得在监护室内吃东西。
五、患者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六、病房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七、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
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八、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必须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报警信号。
九、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两次。
十、护士的工作站是在患者床旁,除工作需要需暂时离开患者外,护士不允许离开患者。
十一、值班医生24小时不允许离开病房。
十二、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十三、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应与其他患者隔离.有条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入护理。
病区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按规定着装。
二、清洁及污染工作区域划分明确。
三、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四、接触病人或操作前后都要洗手。
五、接触病人污染物或疑似污染时应戴手套操作,操作后立即摘除手套,严禁戴手套接触非污染区和用品。
六、监护室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清洁,有定期的消毒措施,病室环境应保持通风状态。
遇有特殊污染及时消毒,房间在封闭状态下可应用气溶胶喷雾剂进行空气消毒;或用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1g/m3熏蒸2小时。
七、每天用消毒液擦地。
各室墩布分开,有标记。
八、治疗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报告存档。
九、每日清洁床单位,换下的脏被服不随地乱丢,严禁在病室内清点被服。
十、每日擦床旁桌,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液浸泡,清洗晾干。
十一、无菌物品定期更换和消毒,每月抽样作细菌培养1次,并有报告存档。
十二、合理使用冰箱,物品放置有序,有定期清洁制度,无私人物品。
十三、专人专用物品包括下列各项:引流管、引流瓶、吸痰用物、呼吸机管道、麻醉机螺旋管、吸氧管、雾化吸人螺旋管、面罩、血压袖带、体温计、尿桶、量尿杯、暖壶、牙垫、止血带、餐具。
十四、医用垃坂与生活垃圾必须应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严格分开。
十R五、呼吸机管道每48小时更换1次,消毒处理后备用。
十六、氧气湿化瓶和呼吸机湿化器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