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水化)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6、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
7、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8、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0、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1、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1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胶体的类型、胶体的数量、PH14、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15、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有机矿质胶体的复合作用、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16、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阳离子是一价阳离子17.土壤有机质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腐殖质18.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19.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作用经过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0.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21.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
22.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2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摘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壤的定义、形成、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改良等内容,帮助读者对土壤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固体、液体、气体组成的复杂自然体系,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地球表面能够支持植物生长和自然生态系统发育的物质。
土壤主要由矿质物、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物理破碎、化学作用、有机物质的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土壤形成的速度受到气候、植被、土地利用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
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层次、土壤亚层和土壤级别等。
五、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组成、颗粒密实度、孔隙度、颗粒间隙、质地、结构等。
这些性质对于土壤的保水性、通气性和根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六、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pH值、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离子交换能力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能力。
七、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包括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在土壤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土壤的改良土壤的改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能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和生物技术等。
九、结论土壤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环境土壤学复习总结.docx
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体,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2、土壤背景值反映了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土壤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本数据和重要的科学信息。
[ 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3、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和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4、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里摩尔数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即CEC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 。
】6、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7、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8、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互相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
9、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环境土壤学复习题 附参考答案
环境土壤学复习题绪论部分一、名词解释①土壤(土壤农学观点) :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
②土壤肥力(中国土壤学家观点):肥力是土壤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的能力(中科院土壤研究所)③有效肥力:由于环境条件及土壤管理(耕作、施肥、栽培等)等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发挥出来而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肥力。
④潜在肥力: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二、填空题环境学家认为,土壤是污染物的_缓冲带_和_过滤器___。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__肥力_。
土壤固体土粒组成包括___矿物质__、_土壤有机质___,其中_矿物质__是土壤的主体。
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___水分_、_养分_、_空气_、_温度_。
按肥力发生演变过程,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自然肥力_、人为肥力_。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_、生物圈_、岩石圈_、_水圈、土壤圈_等五大圈层构成。
三、选择题1.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包括( ABC )。
A. 矿物质B. 土壤有机质C. 土壤水分和空气D. 土壤生物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ABCD )的能力。
A. 水分B. 热量C. 空气D. 养分3. 按养分有效程度,土壤肥力分为( AD )。
A. 有效肥力B. 自然肥力C. 人为肥力D. 潜在肥力4. 影响自然土壤肥力的因素除母质外,还有(AB )。
A. 地形B. 年龄C. 生物D. 耕种5. 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有()。
A. 日光B. 养料C. 热量D. 空气6. 农业生产包括()。
A. 植物生产B. 土壤管理C. 农用物资经营D. 动物生产7.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特殊作用为()。
A. 营养库B. 涵养水分C. 生物支撑D. 过滤器,净化器四、判断题1. 土壤肥力等同于土壤生产力。
(×)2. 土壤能够使植物“住得好”是指水分、养分充足供应。
()五、简述题用图示说明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位置,并说明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
石油类 人为源:石油钻探、开采、运输、加工储存、废弃物、污水灌溉等 自然源:石油溢流 土壤、地下水 引起恶心、头晕、晕眩 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 药品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水、污泥和粪便,垃圾渗滤液 大气、水和土壤中均有残留 引起微生物选择压力和抗药性 13.试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特征及其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发生机理: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降水和灌溉,从农田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渗漏,造成土壤、大气、水体污染。特征:①分散性和隐蔽性(危害要经较长时间才表现,不易察觉;污染发生的位置不易识别);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③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控制: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有效利用;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③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④加强宣传引导;⑤技术更新;⑥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 14.试分析设施菜地连作生产障碍的成因与表现。 设施菜地的连作障碍导致生产不可持续、环境问题严重。成因:农业生产上过量的化肥、农药投入、复种指数高及长期连作导致。表现: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等连作障碍突出;土壤盐渍化、酸化,土壤质量恶劣等问题致大棚废弃;养分供应不平衡致蔬菜品质下降,农产品安全受质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15.试分析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 ①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②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③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④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 16.试述设施菜地退化土壤阻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与策略。 ①设施菜地根结线虫的阻控策略:物理防治:致死温度55℃-热处理(热水浇灌、蒸汽处理)、太阳能高温覆膜消毒处理;化学防治:毒害线虫-如化学试剂(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溴甲烷、三氯硝基甲烷、硝基氯仿等),但有残留;栽培管理:切断线虫寄主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休闲处理,甜玉米、苏丹草填闲、筒篙、蓖麻与番茄间作;厌氧条件:如淹水; 生物防治:破坏线虫自身结构,抑制线虫繁殖,如:采用细菌真菌等生物防治手段,抗性品种及种植诱捕作物。②改变种植模式可有效削减连作障碍;③设施菜地填闲植物的选择与优化;④根层调控与养分管理:根层土壤养分浓度、根层土壤养分相对比例、根层土壤养分形态、适宜的根层环境、根系与水肥供应空间匹配。 17.试述污泥土壤利用的分险。 ①重金属:a.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b.使重金属的形态在土壤中更稳定;c.使重金属向地下水和植物迁移;②N、P:污泥中含有大量NP营养元素如不能被植物及时吸收,会污染水体和地下水;③盐分:盐分过高会破坏养分间的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对植物根系的伤害;④病原菌:未经处理的污泥中含有较多的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会加速植物的病害传播;⑤有机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分享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1.土壤侵蚀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例:水土流失2.生物降解微生物作用下由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3.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不变的现象叫做同晶替代(同型异质替代)。
4.土壤元素背景值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5.污染土壤修复通过技术手段促使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基本功能和重建生产力的过程。
6.腐殖化系数进入土壤的有机物经过一年的腐殖化过程后所残留的碳占原总碳量的比率,或单位重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8.土壤污染指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
9.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比例在土壤学上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11.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12.PCBs: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PAHs: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
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
1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固相物质包括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植物和动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在合成的物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黑云母易化学分解,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往往是伊利石或混层矿物。
5. 写出流纹岩与玄武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①流纹岩:属酸性喷出岩。
岩浆成分和花岗岩一样,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但由于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因而形成了流纹状构造和斑状结构,其中斑晶有正长石和石英。
②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矿物成分同辉长岩,其主要矿物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等。
其结构为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呈黑色、黑灰色或暗褐色。
6.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O2含量低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7. 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的区别?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灯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镇南关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指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土壤中的水。
8. 土粒密度与土壤密度有何不同?土壤密度可以应用于哪些土壤性能指标的计算?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土壤密度,单位用g/cm3或t/m3表示。
通常情况下,土粒密度以多数土壤的平均值2.65 g/cm3作为通用数值。
土粒密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密度随土壤孔隙状况而变化,多数土壤密度在1.0-1.8之间,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
计算土壤孔度、土壤三相组成、土壤机械分析时各级土粒沉降速度。
9. 岩石的化学风化有哪些主要作用类型?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又称为化学分解。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化学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矿物和岩石为水所溶解的作用。
一般矿物是难溶于水的,但是在大量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下,也可以使矿物的溶解度增大。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1、土壤环境质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
2、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积聚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它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环境土壤学:是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5、土壤环境问题:土壤荒漠化、盐渍化、侵蚀等退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
6、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哪些内容:(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土壤及其环境特征,外援物质的种类、数量、来源(2)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土壤自身对人和其他生命体以及环境要素的影响,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人为活动等对土壤的影响。
7、土壤圈的功能:(1)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2)对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3)对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影响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4)对岩石圈: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各种外营力。
8、土壤污染的特点:1 隐蔽性和潜伏性,2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3 后果的严重性,4 治理难而周期长(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9、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土壤学主要研究(1)人为条件下和自然因素下引起的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土壤-水-植物-动物-环境-人类这一系统现存的或潜在的冲击、对策与修复。
(2)外源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的反应行为,包括迁移、转化、效应、归属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10、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环境土壤学复习总结
环境土壤学复习总结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污染与修复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环境土壤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天然的资源。
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有机物分解和淋溶等。
这些过程导致了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土壤颜色、土壤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等。
2.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根据其成分、颗粒大小、性质和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土壤分类系统包括美国土壤分类系统(USDA Soil Taxonomy)、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这些分类系统都是根据土壤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来进行分类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
3.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含水量、孔隙度、酸碱度以及渗透性等。
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结构是指土壤中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各种类型孔隙的占比,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酸碱度是指土壤中氢离子的浓度,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利用和植物生长。
4.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植物等生物组成及其功能。
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能够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促进土壤结构形成等。
土壤动物包括蚯蚓、线虫、螨虫等,它们能够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促进土壤酶活性等。
土壤植物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等,它们能够改善土壤结构、透气性和保水性。
5.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状态。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化肥使用、城市建设等。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将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原至安全水平的过程。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黑云母易化学分解,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往往是伊利石或混层矿物。
5. 写出流纹岩与玄武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①流纹岩:属酸性喷出岩。
岩浆成分和花岗岩一样,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但由于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因而形成了流纹状构造和斑状结构,其中斑晶有正长石和石英。
②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矿物成分同辉长岩,其主要矿物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等。
其结构为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呈黑色、黑灰色或暗褐色。
6.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O2含量低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7. 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的区别?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灯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镇南关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指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土壤中的水。
8. 土粒密度与土壤密度有何不同?土壤密度可以应用于哪些土壤性能指标的计算?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土壤密度,单位用g/cm3或t/m3表示。
通常情况下,土粒密度以多数土壤的平均值2.65 g/cm3作为通用数值。
土粒密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密度随土壤孔隙状况而变化,多数土壤密度在1.0-1.8之间,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
计算土壤孔度、土壤三相组成、土壤机械分析时各级土粒沉降速度。
9. 岩石的化学风化有哪些主要作用类型?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又称为化学分解。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化学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矿物和岩石为水所溶解的作用。
一般矿物是难溶于水的,但是在大量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下,也可以使矿物的溶解度增大。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三、选择题1、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 A B C )A 具有一定通透性B 具有一定蓄水性 C具有一定胶体性质 D 具有肥力2、下列属于运积母质的是( A C D)。
A 冲积母质B 残积母质C 黄土母质D 洪积母质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B. 各种有机肥料C. 工农业废水、废渣D. 农田深井灌水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B. 呈胶体状态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D. 黄色或棕黑色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A. 最终产物只有H2O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C. 吸收能量D. 微生物参与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B. 放线菌C. 真菌D. 以上都不是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B. 分子量高,溶于碱C. 结构复杂,溶于酸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B 增厚犁底层C 翻压残茬和肥料D 控制杂草生长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复习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秸杆还田:是作物秸秆不经堆肥过程,直接在田间条件下腐解。
2、Saf :(硅铝铁率)指土壤中的SiO2 的含量和Al2O3、Fe2O3含量之比,能够反映土壤分化值大小。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
3、沼气肥:即沼气发酵肥,是指作物秸秆与人粪尿等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4、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可塑性。
5、白浆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出现还原高铁高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6、腐殖化系数:通常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1年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为腐殖化系数.7、NO3一一N肥:凡是含有硝酸根离子的氮肥都属于硝态氮肥。
8、脲甲醛:代号为UF,它是以尿素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经催化剂催化而合成的一系列直链化合物。
9、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10、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11、同晶置换: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1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共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13、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4、生理酸性肥 : 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15、灰化过程 : 是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16、复合肥料 : 是通过化合(化学)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化学反应,在我国也有人称之为化成复肥。
17、新型磷肥:是指高浓度或超高浓度的长效磷肥,主要有聚磷酸盐、磷酸甘油脂、酰胺磷脂等,此外还包括包膜缓释磷肥。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2)潜在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
按照肥力的来源分为:(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
腐殖化系数=单位土壤每年残留碳量每年逬人单位f磁有柄嗾总遼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1.土壤侵蚀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例:水土流失2.生物降解微生物作用下由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3.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不变的现象叫做同晶替代(同型异质替代)。
4.土壤元素背景值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5.污染土壤修复通过技术手段促使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基本功能和重建生产力的过程。
6.腐殖化系数进入土壤的有机物经过一年的腐殖化过程后所残留的碳占原总碳量的比率,或单位重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8.土壤污染指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
9.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比例在土壤学上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11.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12.PCBS: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PAHs: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
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
1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固相物质包括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植物和动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在合成的物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的原始成岩矿物。
2.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成黏粒,以及黏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主要有残积黏化和淀积黏化两种。
3.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4.盐化过程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5.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
6.诊断层是用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7.高寒土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的暗色表层的土壤8.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风化后分解或重新形成的矿物,其化学组成、构造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9.诊断表下层位千表层之下,但有时因侵蚀等原因可以出现在或接近地表。
10.旱耕熟化在原来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平整土地、耕翻、施肥、灌溉,以及其他改良措施,使土壤向有利千作物生长方向发育、演变。
11.富铁铝化过程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12.表面侵蚀是指由于雨滴(风力)的撞击径流水搬运而引起的表面土壤侵蚀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气压高于大气,还原性气体高千大气,氧气的气压低于大气,水汽的质量分数总是多于大气,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2. 简述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鲜及真菌、细菌等做生物。
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3. 何谓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且环绕地球分布的规律性。
如果不考虑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分异的影响,自赤道向两极分布的土壤类型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和冰沼土等4. 何谓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纵跨大陆分布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1.土壤侵蚀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例:水土流失2.生物降解微生物作用下由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3.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不变的现象叫做同晶替代(同型异质替代)。
4.土壤元素背景值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5.污染土壤修复通过技术手段促使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基本功能和重建生产力的过程。
6.腐殖化系数进入土壤的有机物经过一年的腐殖化过程后所残留的碳占原总碳量的比率,或单位重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8.土壤污染指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
9.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比例在土壤学上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11.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12.PCBs: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PAHs: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
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
1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固相物质包括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植物和动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在合成的物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在土壤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
在空隙中充满水分和空气。
14.土壤形成要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自然成土要素包括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人类活动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15.土壤样品采集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采样方案的一般步骤(1)明确采样的目的:如土壤背景值研究、污染调查研究等(2)了解采样工作区的基本情况: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农业、工业等等(3)采样方案的初步制订:采样点的布置、数目、采样工具等(4)采样方案的修订: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修正16.(1)土壤有机碳的形态土壤有机碳的存在形态包括以粗有机质和有机质-土壤矿物质结合的细颗粒态两类。
(2)土壤无机硫的形态(按物理化学性质划分哪四种形态)无机硫主要来自岩石或成土矿物的自然风化。
土壤中的无机硫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四种形态:水溶态硫酸盐;吸附态硫;与碳酸钙共沉淀的硫酸盐;硫化物。
17.土壤水势包括哪些分水势土壤水势:单位数量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的差值,为一负值。
由于引起土壤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土壤水势(Ψt)分为:基质势(Ψm) 、压力势(Ψp) 、溶质势(Ψs)和重力势(Ψg)等。
18.土粒分级,四级按土粒成分分为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
土粒分级是根据矿物质单粒的大小来划分,不考虑化学成分的差异。
均为四级:gravel石砾、sand 砂粒、silt粉粒和clay黏粒19.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老师的答案:大气沉降、污灌、采矿和冶炼、肥料和农药、工业生产(1)矿产开采、冶炼、加工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2)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飘尘;(3)电镀工业废水;(4)塑料、电池、电子工业排放的废水;(5)燃料、化工制革工;(6)排放的废水;(7)汽车尾气;(8)农药、化肥20.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形式21.土壤碘的存在形态(1)碘化物:尽管碘具有混入硅酸盐结构的倾向,而很少形成独立矿物,但土壤中仍有碘铜矿(CuI)、α-碘银矿(α-AgI)、β-碘银矿(β-AgI)、碘汞矿(HgI2)等碘化物存在。
这些碘化物在土壤中含量很少,且多与Pb-Zn或Cu-Ag矿化作用有关。
(2)碘酸盐:仅存在于氧化作用较强的碱性土壤中,一般受高氧化态锰的影响。
包括水碘铜矿[3Cu(IO3)2·2H2O]、羟碘铜矿[Cu(IO3)2.OH]、碘钙石[Ca (IO3)2]和碘铬钙石[Ca2(IO3)2·CrO4]。
(3)硅酸盐中的碘:由于碘离子能够置换硅酸盐结构中的SiO44-,所以它广泛存在于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紫苏辉石、烟水晶、橄榄石、方钠石、针铁矿、萤石和磷灰石等基本造岩矿物中。
另外,在异性石和方钠石等含氯矿物中,由于I和Cl的置换作用可能造成碘的富集。
相对来讲,黏土矿物中蒙脱和高岭石含碘较少,而伊利石中则较多。
(4)元素态碘:碘在土壤中的形态主要有碘酸根离子(IO3-、碘离子(I-)和元素态碘(I2)。
土壤氧化剂的存在,如锰的高价态离子可促使碘化物或碘酸氧化,出现游离态碘。
这些游离碘又被土壤其他组分吸收或挥发至大气中。
22.土壤腐殖质哪三个组分组成胡敏酸胡敏素福卡酸23.土壤污染定量化的方法24.地球表层系统由哪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25.自然土壤剖面的主要土层典型土壤剖面可划为三个基本层:A层,地表最上端,腐殖质在这一层聚积。
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
B层,黏粒在这里淀积,称淀积层或过渡层。
C层,不同程度风化物构成,称为母质层。
26.土壤有机污染物光解的影响因素(1)土壤质地:团粒、微团结构影响光的穿透能力和农药分子土壤中的扩散性(2)土壤水分:潮湿土面易形成自由基,水分可增强农药的移动性,有利光解(3)共存物质:猝灭(土壤色素)或敏化(胡敏酸和富里酸)作用(4)土层厚度:土表1mm处易光解(深处因土壤颗粒对光子屏蔽而减少)(5)矿物组分:黏粒矿物因高表面积和高电荷密度可有利于光解27.土壤中水的来源降水(P),灌水(I),上行水(U)(降雨、雪、灌溉水及地下水)28.植物修复污染物从原理上可分为6种类型(1)植物萃取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运到可收割的部位;然后收割植物富集部位,并经过热处理、微生物、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减少植物的体积或重量,以达到降低加工、填埋和人工操作费的目的。
(2)植物钝化技术:利用特殊植物将污染物钝化/固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及迁移性,使其不能为生物所利用,达到钝化/稳定、隔断、阻止其进入水体和食物链的目的,以减少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
植物枝叶分解物、根系分泌物以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等都可以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3)植物挥发: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一些植物能将土壤中的Se、As和Hg等甲基化,从而形成可挥发的分子,释放到大气中去。
(4)植物降解: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CO2、H2O)或无毒物质,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5)植物转化:在植物的根部或其他部位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形态。
(6)植物刺激: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如氨基酸、糖、酶等物质能促进根系周围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化反应,有利于污染物的释放和降解。
29.土壤中非农药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些30.微生物修复技术缺点老师的答案:优点:1.微生物降解较完全,二次污染问题较小。
2.处理形式多样,操作简单,有时可进行原位处理。
3.对环境的扰动性较小,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环境。
4.费用较低5.可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缺点:1.当污染物溶解性较低或与土壤腐殖质、黏粒结合较紧时,微生物难以降解;2.专一性较强3.有一定的浓度限制4.修复地点有一定的限制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①微生物降解较为完全,可将一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完全无害的无机物,二次污染问题较小;②处理形式多样,操作相对简单,有时可进行原位处理;③对环境的扰动较小,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④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的费用较低,约为热处理费用的1/3~1/4。
微生物处理的费用取决于土壤体积和处理时间;⑤可处理多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炸药、农药、除草剂、塑料等,无论污染面积的大小均可适用,并可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点①当污染物溶解性较低或者与土壤腐殖质、黏粒矿物结合得较紧时,微生物难以发挥作用,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②专一性较强,特定的微生物只降解某种或某些特定类型的化学物质,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稍有变化,同一种微生物的酶就可能不起作用;③有一定的浓度限制,当污染物浓度太低且不足以维持降解细菌的群落时,微生物修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④微生物活性与温度、氧气、水分、pH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⑤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亦不如热处理和化学处理那样的见效快,所需的修复周期可以从几天到几个月,这取决于污染物种类、微生物物种和工程技术的差异。
31.土壤圈的功能(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
32.土壤背景值的应用33.土壤沙漠化的防治措施草方格沙障、营造防护林、培育生物土壤结皮、退牧还草、减少耕作次数少耕或免耕、选中适生植物(如沙棘、胡杨、柽柳、锦鸡、木麻黄、狼尾草等)、秸秆覆盖等34.影响放射性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积累和迁移的因素(1)气候与地形:年降雨量是影响土壤放射性污染的重要因素,潮湿地带土壤的pH往往较低;其次,水对许多放射性离子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使之随水的渗流而向土壤深层迁移;含水量对土壤中微生物、细菌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合成也有明显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核素的吸附行为。
地形对土壤放射性污染水平有影响,在山坡地区,污染程度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严重,土壤中核素的污染水平远比平原地区低。
(2)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的对环境影响大,短的影响相对小;核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对交换吸附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溶解态的阳离子易被吸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小;难溶态的氧化物或沉淀物不被黏粒矿物吸着,可随水流在土壤缝隙中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