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三明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三明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B(A过于绝对,原文为“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
”;C夸大作用,原文为“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
D误解文意,原文“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2.(3分)D(“逐层论述”错。
)3.(3分)B(过于绝对,“就能够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4.(3分)A(“体现了冉阿让偷盗手法的娴熟,表明他就是一个惯偷”错)5.(5分)要点:①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主教睡觉时的神圣场景感化了冉阿让,将冉阿让身上的善良显现出来。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教以德报怨宽恕了偷盗银器的冉阿让,使得冉阿让免于牢狱之灾,使故事情节突转,继而得以发展下去。
③表现并深化了主题。
从主教对警察撒谎的行为及文本结尾主教对冉阿让低声说的话,我们看到以德报怨的力量,感受到了仁慈与宽容的魅力,表现出文本呼唤爱与怜悯心的主题。
(答对一项,1分;答对二项,3分;答对三项,5分)6.(6分)要点:①用“冉阿让”称呼主人公时,冉阿让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以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
文段中五次出现“冉阿让”,直接呈现出冉阿让在偷盗过程中心理出现变化以及被主教赠送烛台时的五幅场景,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表现了冉阿让在偷盗时内心由害怕被发现到犹豫偷盗是否继续再到坚决继续偷盗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被赠送烛台时震惊、迷悯的神情。
②用“他”称呼主人公时,叙事者是旁观者,是以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
叙事者对主人公在偷盗过程中的动作、心态等都清清楚楚,完整地叙述出主人公的偷盗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对一项,3分。
共6分)7.(3分)C(“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有误)8.(4分)要点:从芦花的外形、色彩和情态上写出芦花的淡雅飘逸:①芦花色彩淡红而微黄,看起来并不艳丽,可透露着淡淡的素雅;②花形呈锥状形,体现出小巧精致,无比可爱;③芦花随风飘散,不希求环境,体现了芦花的飘逸洒脱。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2016届语文下学期期中(理科)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2016届语文下学期期中(理科)试卷语文11.17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奶奶为人和善,大家都愿意跟他老人家______。
②他同周围的群众休戚与共,______无间。
③孩子们_____地叫他李爷爷。
④母女俩在一起,别提多______了。
A.亲热亲近亲切亲密B.亲近亲密亲切亲热C亲近亲密亲热亲切D.亲热亲近亲密亲切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由达成共识到制订计划,______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领导既然这样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只能________而为之了。
③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_______________。
A.表明勉励蜕化B.说明勉力蜕化C.说明勉励退化D.表明勉力退化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午,她给我预备了一顿非常可口的家乡饭——煮红薯、玉茭饼子、杂面汤。
B.这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小村庄,我在这个村庄里写了《钟》《藏》《碑》三篇小说。
C.这种怪模怪样的衣服,你穿着走在街上、去开会、去上班,就不怕别人笑话吗?D.研究者指出:他所有的(在诗文及行为中表现的)民族主义思想,就以此为基础。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肖像(xiào) 靛蓝(diàn) 靓妆(1iàng) 睿智(ruì)B.勒索(1â) 狙击(zǔ) 摒除(bìng) 嗔怪(chēn)C.狡黠(xiá) 箴言(zhēn) 璞玉(pú) 驯服(xùn)D.麾下(huī) 羁縻(mǐ) 沉湎(miǎn) 嫔妃(bīn)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担心失去社会保险。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张嘉佳导演的《摆渡人》尽管有王家卫的监制,但由于导演本人缺乏经验,所以和王家卫亲自导演的影片比起来,自然就相形见绌了。
B .出生于四川阿坝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演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穿云裂石,令听者为之一振。
C .“五一”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调整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战胜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D .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E. 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试卷第2页,共13页A .2017年春节,微信表情和音视频通话成了用户表达新春祝福、分享新年喜悦最便捷的方式,其中“鸡年大吉”的表情最为红火。
B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C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加强和建立沿线各国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D .《我在故宫修文物》完整呈现了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的互动为核心命题,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题型注释)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① 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3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B .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阿根廷姑娘德尔巴耶趁着中国网购促销活动之机,在“速卖通”上为一家老小购买了中国生产的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
C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D .备受青睐的“天价”学区房可谓当今教育环境下诞生的“怪胎”,其不仅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同时也折射出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 .其实,不论网络剧还是电视剧,叙事动人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会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能否触及社会的集体意识乃至集体无意识。
C .据报道,不少服务行业长期借口“试用”为名,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劳动力,试用期一结束,立马把人赶走,以此来降低成本。
D .各地方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部署,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和防汛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特朗普提名的美国驻欧盟大使候选人马洛赫的一系列关于欧盟解体令欧盟各机构倍感愤怒,欧洲议会将马洛赫称为“不受欢迎的人”且公开表示将阻止其到任。
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
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
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
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
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
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
《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
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
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
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
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u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
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难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难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常常性的威逼。
现实的须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探讨相当重视,并留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说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主动的、但也是好用主义的说明。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确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处。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起先,天象和灾异都是不行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样。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样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难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看法。
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
有的虽没有详细措施,却会恳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犯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须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常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看法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高二语文答案
三明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现代文阅读(9分)1.(3分)C (原文表述汉代碑碣上的文字“也就始终有一种造形美的意识存在”,而不是以“以造形美为目的”)2. (3分)C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中生有。
)3. (3分)B (前半句于文无据;后半句推断错误,文中明确提到“糟的倒是另外一种过分重视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赏者……把字当成一种人格的象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C (应为: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5.(3分)A (官吏包含在士大夫内)6.(3分)D (“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其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系误读。
)7.(1)(5分)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不断地涌进他家里,以致脚踩着脚。
(定语后置句式1分,“缣素”“请”“蹑”各1分,句意通顺1分)(2)(5分)而我也记载了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从中看出与可和我之间的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就像这样。
(“载”“畴昔”“亲厚”“如此”各1分,句意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6分)同:都突出天地辽远和视野开阔的特征,或都渲染出空旷、静寂的氛围。
(2分)异:“落日满秋山”以落日余晖洒满秋山的景象,突出环境的苍茫、沉郁(萧瑟、凄清)的色彩。
(2分)“长河落日圆”则状写黄河浩荡、红日西沉的画面,侧重展现大漠的奇特壮美、高二语文评分参考第1页(共4页)雄浑寥廓。
(2分)(意思对即可)9.(5分)①前两联描绘草木绵延、流水依依、暮禽知返的景色,反映出诗人的安详闲适;(1分)②颈联描绘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诗人的凄清悲苦;(2分)③尾联叙写诗人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突出诗人的恬静淡泊(冲淡平和)。
(2分)10.(6分)(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有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不给分。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考高二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的本义和现代转化(赵建永)①“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②“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③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看成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万物协同发展。
老子认为,“道”之所以尊贵,在于它对事物不妄加干涉,这样人与自然就和谐了。
庄子提出“太和万物”的观点,认为万物天然处于和谐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人类应该“顺之以天道,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以天道来规范人道。
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
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
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④“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高二下语文其次次月考试卷(人教版)【高二下语文其次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原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调、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心情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犹如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
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描写茂密、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方年轻美貌的女子。
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漂亮,被人称作“桃花夫人”。
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
还有清初孔尚任的闻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始终唱到今日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特别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祥瑞喜庆活动特殊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数不胜数。
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欣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春游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闻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
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
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方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蒸蒸而上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特别炙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殊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座位号、准考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现代文阅读(21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语
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一)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会.须一饮三百杯A.会.天大雨,道不通 B.长风破浪会.有时C.会.盟而谋弱秦D.会.当凌绝顶3.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
“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何单举曹植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歌数处起渔樵少数民族 B.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终止C.燎沉香,消.溽暑消除 D.吴丝蜀桐张.高秋张开7.下面对《李凭箜篌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福建省三明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20170816033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阶段(1)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3月20日上午8:00—10:00 )注意事项:1.全卷共10页,全卷六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卷上原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3.请严格按照答题卷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无效;4.请保持答题卷卷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5.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作文卷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阴阳的观念比气的观念出现更早,西周初年已经出现,最初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易经》中则把阴阳作为整个世界中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之中对立的两个方面。
最著名的古代阴阳论的论断见于《易传》之《系辞》,《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指阴阳的对立分别与交互作用,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法则。
《说卦》把阴阳普遍化,《庄子》中已经有阴阳生成论。
在西周末期,已把阴阳的观念和气的观念结合起来。
庄子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把阴作为阴气,阳作为阳气,这样就产生了“二气”的观念。
《易传》中发挥了这一思想,不仅提出气分阴阳,也同时强调二气相感。
荀子也这样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认为阴阳的对立互补是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根源。
汉代以后,阴阳的观念成为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基本特征。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汉代思想当中,阴阳、五行、四时都是天地之气的不同分化形式形态,同时阴阳与五行、四时、五方、五色、五味等有高度的关联性,由此发展出一套关联宇宙图式的建构。
除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外,五行之间也被理解为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主张:“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
三明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三明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00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题(1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混淆.(xiáo) 鱼凫.(fú)巉.岩(chán)怪诞.(yán)B.青冢.(zhǒnɡ)嘲.哳(zhōu)荻.花(dí)豺.狼(chái)C.银钿.(diàn) 恬.然(tián)马嵬.(wéi)宵柝.(tu ò)D.虾.蟆(xiá)鬓.角(bìn)喧豗.(huī)咨嗟.(ji ē)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④顾.吾念之(回头看)⑤且相如素.贱人,吾羞(向来,本来)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打算)⑦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A.①③⑦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②其可怪也欤C. 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 。
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②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欲因此时降.武 ②天雨.雪 ③羝乳.乃得归 ④舍.相如广成传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衡少善.属文⑦单于壮.其节 ⑧且庸人尚羞.之 A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 .①⑤ /②③④/⑥/⑦⑧C .①⑧/②/④⑤/③⑥/⑦D .①④/③⑤/⑥⑧/②/⑦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2分)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⑥则群聚..而笑之。
三明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1学年)
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大工程遗存反映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考古学是显微镜,能够观察历史遗留的微痕;考古学也是望远镜,能够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
通过考古学,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夏商两代的历史终因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而成为信史.然而,考古发现显示,中华文明形成的实际年代极有可能比目前流行的五千年说还要久远,年代早于夏代的“龙山”和“仰韶”时期同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大潮,尽管缺少文献支撑,可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却放射出只有文明时代才能拥有的夺目光辉。
比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有着周长近2000米、宽10余米、深4米环壕拱卫的中心聚落;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有着百米宽度的古城基址、莫角山大面积垫土、大型玉器墓葬、综合性水利工程系统。
类似的大工程遗存还有不少,它们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难以完成的.这种强大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大工程遗存反映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考古学是显微镜,能够观察历史遗留的微痕;考古学也是望远镜,能够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
通过考古学,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夏商两代的历史终因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而成为信史。
然而,考古发现显示,中华文明形成的实际年代极有可能比目前流行的五千年说还要久远,年代早于夏代的“龙山”和“仰韶”时期同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大潮,尽管缺少文献支撑,可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却放射出只有文明时代才能拥有的夺目光辉。
比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有着周长近2000米、宽10余米、深4米环壕拱卫的中心聚落;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有着百米宽度的古城基址、莫角山大面积垫土、大型玉器墓葬、综合性水利工程系统。
类似的大工程遗存还有不少,它们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难以完成的。
这种强大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度。
古礼体系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制的出现、发展与成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经历。
那些与大工程形影相随的高规格墓葬、神庙祭坛都不是普通民间行为的结果,而是古礼仪式的物质遗存。
礼制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着早期先民艰苦奋斗,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文明。
这些史实已经并不断被中国考古学所揭示。
古礼在距今6000年前后以成熟的状态出现在中国,有多个类型:杨官寨遗址反映的是“彩旗飘飘,仪礼草创”的庙底沟文化,牛河梁遗址讲述的是红山文化的“庙坛玉佩,祭祀神话”,良渚遗址展示的是“仪式道具,傩礼崇拜”的良渚文化。
那个时期,纯粹的自然神已经纳入古礼体系,人神杂糅、分别祭祀,与殷墟卜辞记述的情况大体相同。
国家起源和演进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黄帝大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这些故事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中交战双方正是中华古代文明中的联盟。
先秦文献关于早期中国盟誓制度的记载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在考古发掘中,山西侯马与河南温县都曾发掘出盟誓遗存。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陕西高陵杨官寨到辽宁建平牛河梁再到浙江余杭良渚,是彩陶瑞玉交相辉映的古礼成熟时代,是文明进程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此后,黄河、长江流域在距今5000年后进入酒礼时代,联盟集团的规模更加庞大,邦国社会已然成型。
再到后来的夏代,由于盟主世袭制颠覆了联合结盟的初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王国出现于历史舞台。
从古国、邦国到王国,中华文明的农耕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礼仪传统传承有序、精神观念逐步趋同。
(摘自卜工《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自信》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考古学,我们既可以观察历史遗留的细微痕迹,也可以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B.中华文明形成的年代可能比五千年更久远,虽然已有的文献资料不足以支撑,但从大工程遗存中可以找到文献佐证。
C.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的环壕拱卫中心聚落、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的水利工程系统等放射出文明时代的夺目光辉。
D.古代高规格墓葬、神庙祭坛往往与大工程遗存相连在一起,它们是古礼仪式的物质遗存,而不是普通民间的行为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那些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的大工程遗存体现了当时社会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B.古礼在距今6000年前后就以成熟的状态出现在中国,此时纯粹的自然神已经被纳入古礼体系,人神杂糅、分别祭祀。
C.先秦文献记载了黄帝大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早期中国联盟之间战争的故事,体现中华古代文明中的联盟制度。
D.距今5000年后,黄河、长江流域进入酒礼时代,出现了更大规模的联盟集团,邦国社会已经成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标志着中国考古学已经成熟。
B.杨官寨遗址的庙底沟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良渚遗址的良渚文化体现出中国古礼体系具有多个类型。
C.通过考古学研究发现,从陕西高陵杨官寨到辽宁建平牛河梁再到浙江余杭良渚,这些遗址表明文明进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夏代盟主世袭制颠覆了联合结盟的初衷,邦国社会退出历史舞台,天下皆为“王土”“王臣”的王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二)文字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
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
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
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
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
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
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
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
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2016年10月24日《石家庄日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D.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5分)6.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
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
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
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
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
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
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
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
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
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