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盛夏冷空影响下万州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湿润,盛产暴雨天气。
暴雨天气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造成的影响较大,带来了很多灾害。
下面将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该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夏季,为期三天。
期间,东北部地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导致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较高。
从西南方向流动的暖湿气流和东北方向上空的冷空气相互作用,使得局地气温骤降、湿度急剧上升,形成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天气预报开始提醒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暴雨天气,并对可能影响到的地区进行了预警。
暴雨天气过程开始后,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雨量较大,局地甚至出现短时强降水。
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势低洼,加之河道狭窄,导致降雨后产生的暴雨径流无法迅速排出,水流不断积聚,形成大量洪水。
洪水对周围的农田、住房以及交通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还伴随着雷电、大风等。
雷电活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大风则加剧了降雨量对环境的冲刷力度,使灾情更加严重。
暴雨天气过程还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应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低洼地区加强了排水设备的建设,加大了挖河、疏浚河道等工作的力度,提高了排水能力。
加强了对易发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防范,确保人员安全。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以及对于灾害的应对和防范能力。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是四川省的雨季,每年都有大雨天气,但是2017年7月的暴雨天气过程特别严重,给四川省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以下将对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2017年7月,四川省多个地区接连出现了暴雨天气,其中以乐山市、绵阳市、德阳市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7月9日至11日,四川省南部和中部地区降水强度达到极高水平,降雨量多地超过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超过300毫米。
这次暴雨主要是受到副高控制和暖湿气流的影响,导致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
副高对暴雨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四川省受到副高的控制,副高所带来的高压系统导致大气稳定,阻止较强的对流活动。
而高空脊线的东部偏南风对流层风切变较大,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天气。
这种副高的控制和高空风切变的影响导致了持续降雨的形成。
暖湿气流也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原因。
在这次天气过程中,暖湿气流源自赤道附近的水汽蒸发,随着西南季风的影响,湿度较大的空气运到了四川省。
四川省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
四川省地势复杂,山地较多,这也增加了暴雨形成的可能性。
暖湿气流在遇到山地时会被迫抬升,形成降雨的条件。
而且,降雨出现在夜间,得益于地形抬升和夜间辐射降温的作用,加重了降雨的强度。
人类活动对暴雨天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四川省发展较快,经济社会活动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加大了暴雨灾害的风险。
城市的水利设施、排水系统无法及时迎接暴雨的到来,导致城市内涝。
农田管理、流域整治不到位,也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到副高控制和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上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因素共同作用。
这次暴雨给四川省带来了巨大灾害,导致了水灾、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未来的暴雨天气,加强对气象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监测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在四川省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引起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本文将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造成暴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形。
由于地形复杂,四川省常年气候多变,降水丰沛,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2017年7月,四川省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这次暴雨天气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影响。
西南季风在7月份强势影响了四川省,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形成了一个湿润的大气环境。
副热带高压南移,导致了四川省处于高空环流的南侧,形成了对流不稳定的环境。
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造成了一次强降水天气。
在地形上,四川省地势复杂,高山与深谷交错,对降水有着显著的增强作用,加上局地地形对气象系统的影响,也使得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显得更加猛烈。
接着,我们来介绍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给四川省带来的影响。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对四川省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等给当地的交通、民房、农田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特别是地震灾区的绵阳、广元、乐山等地区,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出现了交通中断、房屋受损、农田被淹等情况。
暴雨还导致了当地地表水急剧上涨,许多河流发生了洪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据当地政府统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共造成了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失踪,数千人受伤,成千上万人被紧急转移。
暴雨引发的灾害也给当地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探讨应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对策。
暴雨天气过程是自然灾害中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加之四川省地处高原山地,暴雨天气给当地的灾害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应对暴雨天气过程时,我们首先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省发生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水灾和山洪灾害。
该次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1日至5日,其中7月2日至3日出现了最强雨势,导致数十个地
区受灾,数百万人受到影响。
该次强降雨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和西南低涡相互作用,加上季节性的暖湿气流影响,导
致四川省内大范围的降雨。
其中,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受灾最严重。
据气象部门监测,7月2日至3日,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等地的24小时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其他地区也普遍超过100毫米,甚至多达300毫米以上。
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山洪和泥石流,导致许多公路被淹没或被毁坏,造成交通瘫痪。
此外,降雨还导致了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内涝,河水涨至警戒线以上,部分村庄被淹。
针对这次灾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排涝、抢险救援和疏散受灾人员等。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救援工作,资金和物资也纷纷捐赠给受灾地区,帮助
灾民渡过难关。
综上所述,四川省2017年7月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但是,政府和各界群众的积极救援行动表明了当地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今后,我们需要加强
气象预警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以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气象变化和自然灾害。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6T10:14:44.9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郑秀文赵久丽[导读]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重庆 401420)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 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重庆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重庆市引言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境内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受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重庆市境内暴雨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夏季,经常会有强降水天气,并由此引发严重大暴雨洪涝,给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加强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暴雨天气的认识和气象部门对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本文通过对2017年7月5-9日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物理角度出发,对暴雨天气变化规律加强认识,进而找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和物力机制,对于暴雨天气的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及相关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7月初四川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初四川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暴雨实况及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诊断、雷达特征等角度针对2017年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高原槽及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再加上充沛水汽条件的影响,导致四川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天气过程。
暴雨发生过程中四川上空位于水汽饱和状态,空气湿度比较大,湿层深厚,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四川上空,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四川省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时四川位于高能区域,Θse值比较高,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
南部暖湿气流逐渐北抬及局部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四川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四川省;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引言四川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腹地,位于东经97°21'~108°33'、北纬26°03'~34°19'之间,其东部连接重庆市,南部临近云南、贵州等地,西部毗邻西藏,北部靠近陕西、甘肃。
四川省位于第一级青藏高原与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势高低悬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四川省受到蒙古冷空气、海陆季风交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省气候类型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整体表现出气候垂直变化大、降水集中、日照充足、春旱、夏热、秋雨、冬长等特点。
受到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四川省暴雨、洪涝、干旱、低温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对当地民众遭受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本文针对2017年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1暴雨实况及影响自2017年7月4日四川突发降雨天气过程,强降雨一直持续到7月7日。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遭遇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
接下来将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7月1日至7月3日,四川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以7月2日至3日为最强,最大降雨量达到301.4毫米,导致了多地出现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
这次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四川盆地和东部山区,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降雨范围广、降雨量大、降雨时长长,还伴随着强对流天气。
这些降雨特点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此次强降雨。
具体来说,7月1日前,四川以高压为主,气温高、天气晴朗,呈现全省高温高压的气象格局。
7月1日,四川东部山区出现一次局地性地暴雨过程,而7月2日至3日开始,受到较强的低涡和上空强度切变线的影响,四川出现了一次更为强烈的降雨过程。
由于上述环流形势和物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加之局地地形影响,导致东部山区、盆地地区及其周边市县出现强对流天气。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由于气流较强,导致地面暴流、内涝等日常气象灾害,还出现了多起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数据统计,共造成156人死亡、131人失踪、超过19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0余亿元。
而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也为四川未来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总之,2017年7月的四川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也证明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洪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7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内多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其中以南充市、宜宾市、成都市等地降雨最为明显,出现了一些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现象。
这次暴雨过程源于西南地区地表高压系统和中纬度西风带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西藏、云南等地的暴雨天气。
同时,青藏高原高空槽绕过东移,促进湿空气向四川省输送,这是造成四川省强降雨的主要原因。
从天气图上看,在暴雨过程中,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降水带的影响。
其中,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等地出现了明显的拐弯线型降水带,这是由于暴雨带受到山地影响形成的。
具体来看,南充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18日晚到19日早的时段。
据监测,南充市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都在100-200毫米之间,最大降雨量甚至达到了300毫米。
这种异常大的降雨量导致了南充市多个地区的内涝和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宜宾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19日到20日的时段,降雨带主要在宜宾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
据宜宾市气象局数据显示,宜宾市共有31个县(市、区)出现了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上千个农田受灾,多处公路中断,数十个村庄被淹。
成都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20日,在整个暴雨过程中,成都市受到了四川盆地内的利润层影响,导致降雨较为集中。
据成都市气象台数据,成都市部分地区24小时的最大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以上。
这场暴雨导致成都市郊区的城乡交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及时的调度和排水,市区内并未出现严重的内涝情况。
总体而言,这次暴雨过程造成了四川省多个地区的不同程度的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监测和预报暴雨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摘要】2017年7月,四川发生了一次暴雨天气,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对这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详细的过程分析。
在暴雨天气特点分析中,我们探讨了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接着,对暴雨天气对当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包括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等情况。
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水文因素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通过暴雨天气成因分析、应对措施分析和预防措施建议,我们为未来的防灾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暴雨天气的发生机制,为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四川、天气过程、特点、影响、气象因素、地形因素、水文因素、成因分析、应对措施、预防措施1. 引言1.1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四川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特点、影响以及各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水文因素的分析,我们将揭示这次暴雨天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建议。
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这次暴雨天气的全貌,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类似天气事件带来的风险。
希望通过这次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
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来解决和预防。
2. 正文2.1 暴雨天气特点分析1. 降水强度大:暴雨天气通常降水强度大,短时间内降水量较大,造成局部地区水浸现象严重。
2. 降水持续时间短:暴雨通常持续时间短暴雨持续时间短,通常在几小时内就能出现并停止,但其破坏性较大。
3. 降水范围广:暴雨天气覆盖范围大,能够影响周边多个地区,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4. 突发性强:暴雨天气往往突发性强,很难提前预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5. 造成严重影响:暴雨天气造成的影响很大,包括交通受阻、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四川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导致大面积灾情。
这次暴雨过程给四川带来了严重的灾害,给当地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我们要了解一下四川的气候特点。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每年夏季,四川都会迎来盛行季风的影响,降雨量较大。
在7月份,夏季季风达到高峰,暴雨天气频繁出现。
而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之一就是降雨强度大、范围广。
7月份,是四川的雨季,降雨量较大是正常现象,但这次暴雨却是异常强烈。
大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导致山洪暴发,城市内涝。
整个四川大部地区都受到了这次暴雨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洪涝灾害,农田受灾严重,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受到了破坏。
我们要分析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
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四川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形成了炎热的天气。
西南季风的影响下,水汽含量增加,气压场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环流格局。
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气象条件下,暴雨天气得以形成并持续了较长时间。
地形对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川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特点导致了湿空气受阻,形成雨势集中的地带。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四川盆地、川西高原等地区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暴雨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灾情较为严重。
我们来看一下应对措施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四川政府和各级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全力做好紧急救援、灾后重建、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
也调集了各种资源支援抢险救灾,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政府还积极展开对受灾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农田和物资供应等,尽快恢复当地民生秩序。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抗灾准备工作。
重庆市万州区洪涝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洪涝灾害变化规律研究作者:牟新利龚克兵刘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万州区面临新的挑战,为防范万州区未来洪涝灾害的风险,本研究统计了1955—2013年共59年间逐日的降水状况,并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的洪涝灾害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万州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45.1%,大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20.8%,其他因素引发的洪涝灾害占34.1%。
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洪涝灾害比较频繁,90年代之后洪涝灾害减少,但是2005年后洪涝灾害又有所增加。
万州区除了降水作为主要变化因素之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洪涝灾害产生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站点的布局以及农田水利防洪堤坝的修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风险。
关键词洪涝灾害;暴雨;大雨;变化规律;重庆万州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98-02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山区地带,长江贯穿全境,境内支流纵横,多年平均降水为1 243 mm[1]。
但是,这些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暴雨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历史上洪涝灾害多次对当地的农业及生态造成了破坏,因此开展万州区洪涝灾害的相关研究,对于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保护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万州区历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分别来源于《万县地区五百年灾害研究》《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重庆卷》《重庆市气象灾害年鉴(2006—2010)》、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2-5];万州区1955—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来源于万州气象局。
为便于分析气象上的暴雨洪涝,按照气象部门的规定,24 h降水量为25.0~49.9 mm的为大雨,其中超过50 mm的为暴雨[6]。
分年内和年际统计洪涝灾害与暴雨的发生频率,并统计洪涝灾害发生时仅有大雨的发生频率。
2 结果与分析2.1 万州区洪涝年内分布根据气象资料和统计历史资料,按12个月分别统计洪涝次数、暴雨次数、暴雨产生的洪涝次数、除暴雨外由大雨引发的洪涝次数,以及发生了洪涝但无大雨暴雨记录的次数,结果如表1所示。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四川省遭遇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伤亡。
本文将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这次暴雨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
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存在导致了湿空气的不断向东推进,而西南气流则增加了降水的强度。
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次暴雨天气。
暴雨天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下旬。
这是由于这个时间段是四川省处于梅雨季节的高发期,所以暴雨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而且,这段时间也是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相对集中的时候,气象条件更容易导致暴雨天气的形成。
地形地貌也对这次暴雨天气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川省地势复杂,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变化多样,这种地形特点使得暴雨天气的降水量更加集中和持久。
一些城市和乡镇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存在瓶颈,使得降水被阻塞无法及时排出,加剧了洪涝的危害。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对暴雨天气的影响不能忽视。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发布了预警信息,但是由于预警的提前时间不够长或预报的准确性不高,一些地区并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从而导致了更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为了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防备和应对能力。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及早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民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完善。
要解决好城市和乡镇的排水问题,加大投入,修复和扩建排水设施,保证暴雨天气时能够及时排水,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社会救援力量,提高应急能力。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各级救援队伍要以迅速的速度到达受灾地区,并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暴雨天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教会大家在发生灾害时采取正确的应对行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对四川省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伤亡。
通过对暴雨天气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防备和应对能力,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
盛夏一次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盛夏一次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孟明霞,程运旺,郑梦桃商洛市气象局,陕西商洛726000摘要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7年Q月19—20日发生在陕西省商南县青山镇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东路冷空气和副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东北侧切变后西北干冷气流和山东半岛低涡后东路回流湿冷气流这3股气流在商洛上空的交汇,为此次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上空垂直运动发展旺盛且深厚,为大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为大暴雨上升运动和深对流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双重辐合-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抽吸作用明显,为深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大暴雨区附近小尺度系统的产生和维持。
喇叭口地形触发了丫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3个!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造成2次强降水叠加形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关键词大暴雨;副热带高压;西南涡;双重辐合-辐散中图分类号:P45Q.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2-033-04DOI:10.19383/j.c n ki.niyzhyj.2020.02.014暴雨是陕西夏季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
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发生发展的机理、中小尺度特征等做了大量研究。
笔者结合历年商洛市暴雨天气气候特点,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法对2017年8月19—20日发生的强降雨过程进行合分析,试图强天气的结构、机理和特征,以期提高盛夏暴雨的预报水平和务。
1降水概况2017年8月19日20:00至20日07:00,商洛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降水强度灾害造经济838 中农业173 429万元,236。
强降水集中时段为19022:00至20日03:00。
据逐时自雨量小雨强57.1mm/h,尤其是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2h降水量就达到104.7mm(图1),24h 市15雨量暴雨降水量为126.7mm,在商南县村(图2)。
2017年甘孜州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
2017年甘孜州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2017年6月23日至25日,甘孜州遭遇了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旨在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以期为今后类似天气事件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气象条件分析从气象上分析,该次暴雨过程是由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干气流的交汇而形成的。
在6月22日至23日,华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冷空气活动,冷空气南下带来的波动前锋势力引起了甘孜地区的空气源性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创造了气象条件。
同时,6月23日至25日,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甘孜州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高温潮湿天气,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
这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
二、降雨特征分析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6月23日至25日,甘孜州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46.3毫米,超过历史同期均值的3.73倍,其中以甘孜县、泸定县和道孚县的降雨量最大,达到了210毫米以上。
通过分析降雨特征,可得出以下结论:1. 降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该次暴雨的特点之一是降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常常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导致径流迅速增大,洪水涨水、塌方滑坡等灾害迅速发生。
此外,降雨持续时间长,使得地表土壤饱和度上升,增加了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
2. 空间分布不均匀该次暴雨的降雨分布不均匀,甘孜州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差异很大。
这种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是暴雨的常见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云团的发展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灾害影响分析该次暴雨给甘孜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伤亡据统计,该次暴雨过程中,甘孜地区的人员伤亡情况比较严重,共造成了16人死亡、4人失踪、88人受伤。
其中在高山区域,由于地形复杂,致使抢险救灾工作十分困难。
2. 农作物影响该次暴雨过程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大片田地被淹没和农民的灌溉设施和渠道遭到损坏。
据初步估计,暴雨造成了甘孜地区5000多亩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发生了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从气象环境、降水特征、灾害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未来类似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提供参考。
一、气象环境分析在2017年6月13日当天,阿坝州受到了强降水的影响。
气象环境分析显示,当时阿坝州上空的气象条件比较不稳定,受到了强热力和动力的刺激。
高温高湿的地面条件也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当天的暴雨天气。
二、降水特征分析根据气象资料显示,2017年6月13日的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这个时间段内。
降水量极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阿坝州的北部地区,尤其是九寨沟、黄龙等风景名胜区。
据当地气象台测定,当天九寨沟降水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0毫米。
降水强度之大,为当地近几十年罕见。
三、灾害影响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给阿坝州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降水量极大导致了当地多条河流水位急剧上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
特别是九寨沟景区,由于地形险峻,加之降雨强度大,很快形成了严重的泥石流,造成了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建筑受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暴雨还导致了当地的内涝和农田灾害,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
四、成因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
受到了暖湿空气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为大范围的降水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
当天阿坝地区受到了辐合线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使得降水集中爆发。
局地强对流云系也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动力支撑,使其发展势头迅猛。
五、预警和防范对于类似暴雨过程,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气象技术手段进行提前预警。
通过对气象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号,提示当地居民和相关单位做好防范工作。
需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安全隐患。
对于景区、农田等重点部位,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及时疏散人员,减少损失。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遭遇了区域性暴雨过程,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和交通中断。
本文就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一、降雨特征本次暴雨集中在阿坝州南部,其中主要降雨区域包括松潘县、九寨沟县、理县和汶川县等地。
根据当地气象台的数据,该地区的降雨量极大,最大值达到343毫米,平均降雨量也在150-200毫米之间。
降雨主要发生在6月13日,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左右,时段较短但降雨强度大,加上地势陡峭和土壤疏松,导致了灾害的发生。
二、严重后果1.地质灾害在降雨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地震等天然因素的影响下,山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例如,九寨沟县红海乡发生了大规模的山体塌方,直接导致了9人死亡,19人失踪,近200人被困。
此外,在松潘县、理县等地也出现了多起土石流、山洪爆发等次生灾害。
2.交通中断由于道路受灾较为严重,很多公路和铁路被淹或被毁,导致了交通不便,旅客滞留。
例如,汶川县境内的G108国道、G213国道和成昆铁路等都被大雨冲毁,旅客只能滞留在火车站和车站周边。
三、原因分析1.气候原因据分析,本次区域性暴雨与副热带高压控制西部偏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加强有关。
中央气象台专家指出,这种气候形势下,降雨带易形成,而此次阿坝州的降雨区域又恰好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低涡交汇的区域,形成了强降水。
2.地形和土壤原因阿坝州属于高原山区,地势陡峭,土地疏松,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此外,区域内的山地也存在多种地质问题,比如滑坡、岩溶洞穴等,而长时间的降雨容易导致这些问题的爆发和扩大。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森林开采、旅游开发等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山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此外,九寨沟县等旅游区域人口密集,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应地也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加大等问题。
综上,本次暴雨导致的灾害十分严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措施落实,同时也应当引导公众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发生了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这场暴雨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过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的影响。
一、暴雨过程形成原因2017年6月13日,阿坝州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1.气象条件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得益于气旋的影响。
在这一天,阿坝州位于一个强低涡控制下的暖湿气流的边缘,同时受到高空槽的持续影响。
所以,这一天的气象环境对于暴雨过程的形成非常有利。
地面的水汽条件也非常充足,这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源。
2.地理环境阿坝州地理环境复杂,既有高原,又有山地,同时受到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影响。
加之山地峻峭,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地势梯形明显,都为暴雨加深了地形影响,造成了气流的迎风上升和抬升加大。
这些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暴雨过程特点1.暴雨范围广这次暴雨过程覆盖了整个阿坝州境内,几乎所有县市都受到了暴雨的侵袭。
特别是理县、茂县、九寨沟县、汶川县等地区受灾严重,降雨量较大。
2.降雨强度大这次暴雨过程的降雨量非常大,许多地方短时间内降雨量超过了历史记录。
九寨沟县下起了持续雨势,降雨量巨大,山洪暴发,导致了一系列灾害。
3.伴有强对流天气在暴雨过程中,还伴随着强对流天气,雷电频繁,风力加大,这加剧了暴雨的破坏力。
4.影响持续时间长这次暴雨过程并非一时之间,而是持续了较长时间,很多地方连续下了几天的雨。
这也加剧了暴雨造成的灾害程度,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暴雨对当地的影响这次暴雨过程对阿坝州当地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洪泥石流受暴雨影响,阿坝州多个地区发生了山洪泥石流,特别是九寨沟县和理县等地受灾较为严重。
山洪泥石流造成了道路中断、民房倒塌、农田受损等一系列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017年7月初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强对流天气是指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引发的中小 尺度天气系统的一种产物。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通常 还伴随有大风、雷暴等天气,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 响,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通常情 况下,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发展迅速、时空尺度小及持 续时间段等特点,因此通常难以准确地预测预报。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地处东经104°26′~ 112°04′、北纬20°54′~26°24′,临近广东省、湖南省、贵 州省与云南省,并隔海与海南相望。广西四周多为高原 与山地,而南部与中部则为平地,地势整体呈现出西北 高、东南低的趋势。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 均温度16.5~23.1 ℃。年平均降水量多于1 070 mm,其 中降水集中在4—9月,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0%~85%, 而10月至来年3月降水相对较少。广西气候表现出温暖、 降水充足、热量丰富、干湿分明等特点[1]。受到气候与地 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广西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 生。主要针对2017年7月初广西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当SI的数值大于0时代表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当SI数 值小于0时代表大气层结不够稳定。而且负值越大代表大 气层结越不稳定。根据广西探空资料能够得出,在2017
(下转第163页)
15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黄仕学: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第12卷第21期 Vol.12 No.21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8年7月 Jul. 2018
2017年7月初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严凤婷
(广西崇左宁明县气象局,532500)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7年7月,四川省发生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下面将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7月,是夏季的典型天气现象。
暴雨通常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充沛、上升运动强烈,导致降水量突然增加、降水强度加大而形成的。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水量非常大,超过了当地多年同期平均值。
气象条件起了关键作用。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刮着强风,云层厚实,天空阴暗,气压较低。
这些气象条件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还受到了西南季风的影响,季风气流的强劲也是暴雨发生的原因之一。
地理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川地处于高原山区,地势复杂,山峰众多,河流纵横交错。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四川容易受到暴雨天气的影响。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暴雨主要发生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的山区,这些地区地势较高,地形陡峭,水流容易积聚和集中。
当暴雨发生时,山区的水流会迅速涌入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河水猛涨,造成洪水灾害。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暴雨天气过程的因素之一。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和加强,造成了大量的水泥道路和建筑物,使得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减弱,水流无法迅速渗透进入土壤层,导致水流直接流入河道和下水道,从而加剧了洪水的发生和洪峰的形成。
2017年7月四川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等。
这次暴雨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对暴雨天气的防范和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盛夏冷空影响下万州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袁久坤周英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1期
摘要:通过分析冷空气对2017年万州“8.8”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总结在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幅合影响短暂和低空急流不明显条件下,此类降水强度大、强降水落区较为集中、降温明显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盛夏;冷空气;万州;暴雨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1-0201-02
1 过程概况
2017年8月7日夜间开始,万州区出现一次暴雨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7时到12时,6小时内全区普降大到暴雨。
其中,新田、高峰等镇累计降水超过100毫米。
过程小时雨强为8日09时新田站的49.7毫米。
过程中白天最高气温降幅达10℃左右。
降水强度大、强降水落区较为集中、降温明显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特点。
2 过程前主要天气形势分析
图1a,500hPa上8月7日20时,万州位于副高588线边沿,短波槽位于四川东北部到陕南一带,对应700hPa、850hPa上有明显切变辐合系统。
图1b,地面场上,四川东部到陕南有地面冷锋。
3 数值预报模式分析
根据数值预报:未来24小时,500hPa副高东退南落,高空槽东移影响重庆地区,低层切变线东移,配合较强冷空气入侵,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3.1 高度和风场预报
图2,根据EC数值预报:到8月8日11时,副高588线继续南移,500hPa、700hPa、850 hPa、925 hPa高度上(图2a、2b、2c、2d),原先位于四川到陕南的的短波槽及对应的幅合切变系统已经东移南压影响本地。
EC预报主要影响系统影响本地时间较短,低空急流不明显。
3.2 冷空气影响和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
图3中,EC预报万州一带24小时有接近-6℃变温(紫色线圈处),表明有较强冷空气影响。
表1可看出,在7日夜间到上午万州一带K指数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0左右,14时后逐渐减小,到17时前后已减小到35以下。
4 雷达回波特征
图4,在04时17分的基本速度图上(图4a),可分析出冷锋位于万州西北部的开州到四川交界处,其后此冷锋逐渐东移南下影响,08时05分,雷达上可见在万州一带有成片较强回波(图4b),组合反射率大部为30~45dbz,最强为55 dbz左右,此时万州地面降水强度最大,降温幅度也最大。
5 结语
(1)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幅合切变系统明显的情况下,副热带高压的东退或南压有利于其东移南下,若有明显的冷空气影响,即使低槽和切变线影响时间较短,仍然可以出现较大降水。
(2)在冷空气影响明显的情况下即使西南低空急流不明显,冷空气的增湿作用也可以为暴雨区提供较为充沛的水汽,由于水汽输送的不畅,降水分布较为不均,同时持续时间不长。
(3)850hPa上24小时变温及K指数可以较好反映冷空气的影响和大气的层结变化及稳定情况。
变温为负一般说明有冷空气影响,稳定层结将打破;K指数越大,层结越不稳定,越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随着冷锋过境以及K指数逐渐减小,降水由较大的对流性降水转变为较小的稳定性降水,过程趋于结束。
(4)对盛夏季节这种降温降水过程的预报,主要应分析各高度上的系统是否明显、对应是否整齐、冷空气的影响是否明显、副热带高压的进退配合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M].气象出版社,2007.
[2]朱乾根.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气象出版社,1981.
[3]俞小鼎.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气象出版社,2006.
[4]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