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_以平顶山市为例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与启示——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与启示——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转 变, 为河南推进新型 工业化进程提 供 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 型工业化 ; 新 经验 ; 建议
di1 .9 9 ji n 10 3 2 .0 10 .0 o:0 36 /.s .0 8— 9 82 1 .60 3 s
中图分类号 :4 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8 2 1 )6— 0 9—0 10 3 2 (0 1 0 0 0 4
第2 4卷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河南商 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u a f n nBuie sC l g o r lo a sn s ol e n He e
V l 2 No 6 o _4 . De . 0 1 e 2 1
资 源型 城 市 推进 新 型 工 业化 的探 索与启 示

9・
2 1 年 第 6期 01
资源型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 的探 索与启示
振兴规划 , 围绕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 , 狠抓一批工业 转 型升级 项 目, 成 工业 发 展 新优 势 。二是 培 育 发 形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 中平 阳光 、 恒基伟业等企 业, 加快 光伏产 业链前 端产 品研 发和后 端产 品推广 , 依托平高集团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项 目发展高端装 备制造业 , 积极抢 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三是加快
— —
以河南省平顶 山市 为例
袁金 星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 究所, 河南 郑州 400 ] 50 2

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 时期我 国经济发展 的重 大战略任务 。平顶 山市围绕工 业发 展 的“ 台、 平 质量 、
动力 、 活力、 式” 坚持 “ 模 , 四个统一” 不 断加快新型工业化探 索步伐 , , 实现 了由资 源型城 市向新兴 工业城市的成 功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an m enx i a Pol yt e chni cSep.,2008V01.7.N03区域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巾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梁亚红(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项山467000)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以平顶山市为例。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围分类号:F299.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I一9123(2008103—003l—03收稿日期:2008-05-1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0624440018)作者简介:梁亚红(196仁),女,广西柳州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城市化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经济的发展【l】(啪)。

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一)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删,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311'11扣鳓。

目前,我国有120个资源型城市。

其中煤炭城市占50%[4t。

依据所开发的资源种类可将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分为油城、煤城、钢城以及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又可划分为综合发展程度较高型、二次创业型、发展型、过渡型和传统发展型等四五种类型。

处于其生命周期嗍不同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不同。

在发展前期,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资源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问题。

平顶山市卫东区:资源型城区做实转型文章

平顶山市卫东区:资源型城区做实转型文章

平顶山市卫东区:资源型城区做实转型文章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21年第14期以建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紧扣新发展理念,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奋力实现突破。

何洋平顶山下,湛河之滨,坐落着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区—卫东区。

在101.06平方公里热土上,31.6万卫东人在党旗的引领下,只争朝夕,奋力前行。

5年来,卫东区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的发展目标,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强力推进经济强区、宜居市区、和谐城区、生态绿区四区建设,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卫东晋位出彩华章。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卫东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加大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教育,激励各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形成“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同心同德干事业、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增强。

建立以“红色引擎”为抓手、以“全科网格”为终端、以创建“枫桥式社区”为载体、以“幸福家园”为内容、以“民呼必应”为目标的城市社区治理“五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以共治强效能。

在完善党务、政务服务等的基础上,结合居民需求创设特色项目,着力实现党建“一居一特”“一楼一品”,叫响了“360帮帮团”“温暖快递”“诚信菜点”“五点钟课堂”“阳光书屋”等20多个特色服务品牌,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初步形成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卫东区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一线,辖区3800余名党员,成立416支党员服务队参与防控工作,近一万名志愿者活跃在抗疫一线,开展温情问候、贴心代购等服务,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288名党员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官”下沉一线,对辖区691家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实行“一对一”全覆盖精准服务。

城市提质激发魅力走进卫东区五一路街道民政小区,整洁平整的道路,统一粉刷的楼房,绿化亮化的环境,富有特色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狠抓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

狠抓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

狠抓督查落实,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河南平顶山市“督查落实年”的做法201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以开展“督查落实年”活动为抓手,探索抓落实的督查格局、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推动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迅速前移,经济转型攻坚阔步前行。

一、深化大督查格局、凝聚抓落实强大合力强化党委督促落实主体责任。

把构建大督查格局作为推动落实的重要措施,2017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就抓督查落实批示50多次,带头夯实各级党委抓督促落实的主体责任。

市委“督查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督促检查工作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查推动和考核奖惩,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做好日常安排、监督检查、评议考核等工作;市委督查室、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均按照市委“督查落实年”活动方案要求制定方案、建立台账,健全完善工作落实周督查周通报、月督查月通报、季督查季通报、半年总结通报、年底总结考评的督查机制。

上下联动形成督查合力。

市委督查室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督办负责人制度,全程把控,及时跟进,直至见效。

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对市重点工作全盘接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每月定期向市委报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督促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把作决策抓督查保落实同部署同推进。

2017年初,市委列出“十大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市委督查室适时开展集中督查和专项督查,加大常规督查、随机抽查和暗访核查力度,每月10日前汇总通报。

2017年10月,针对进展缓慢、全省排序靠后的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牵头、市直部门参与,实施“日问效、周汇报”制度,重拳出击,强力问效,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创新工作举措、提升督查水平优化督查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督查微信群等工具,探索建立督查业务沟通交流和模块化管理制度,实现“10分钟”完成督办事项全市交办。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许多城市都成为了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

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城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背景和特点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往往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天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为主要经济支柱,即所谓的“先有资源后有市场”。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经济结构单一等。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挑战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单一,依赖性过强。

由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容易受制于外部环境的波动,一旦资源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不足,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陷入困境。

因此,资源型城市需要转型升级,加强多元化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实践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涉及到政策导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的一些路径和实践经验。

政策导向:政策支持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转型升级的支持,通过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平 顶 山城 市 经 济 发 展 现 状和 城 市 转 型 的 必 要 性
( ) 一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 省中南部 , 是我 国建 国后 自行勘 测 设计 、 开发建设 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 现辖两个 县级
市和 四县四区 , 总面积782 8 平方公 里 , 总人 口 5 1 1万 , 0. 中 心城区人 口 9 5万。2 o 0 7年, 该市采 矿业 人数 1 . 8万人 , 22 占从 业人 数的 2 .% , 67 煤炭工业增加值 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

响经济发展。另外 , 第三产业 占 G P比重过低 已经成为平 D 顶山就业 问题 日益突 出的另一 个重要原 因 ,0 8年第三产 20
业 比重 仅 为 2 .% 。 53
4处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期。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来 . 看, 资源型城市表现出比较鲜 明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地质学家
( ) 国鲁尔区的产业延伸型转 型模式 一 德
鲁 尔 区是 德 国历 史 悠 久 的煤 炭 开 采 工 业 基 地 ,0世 纪 2
中期 , 其煤炭产量一度 占全 国 8 %以上 。进入 2 世纪后半 0 0 叶, 由于过度开采和能源消费结构 变化所造 成的资源 趋于 枯 竭 , 产 成 本 上 升 , 品市 场 萎 缩 , 业 状 况 严 峻 等 问 题 生 产 失 严重 制约 了鲁尔区的传统 经济发 展。对 此 , 国政府及 时 德 对原有的煤炭经营进 行 了产 业链延伸 , 使其成为 全国 的烟 煤生产基地 , 同时拓展 采矿技术服 务、 采矿设备生产 、 国际
竭、 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基本论述的基础上, 以平项山为例 , 分析 了平项山市城 市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及转型研究综述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及转型研究综述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及转型研究综述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资源型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也因资源的减少和枯竭而停滞甚至衰落。

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诸如产业接续、经济稳定、社会发展、就业保持、环境保护等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在转变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及转型研究至关重要。

一、资源型城市研究我国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始于建国之后,但实际有成效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早期关于资源型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工业布局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研究。

随着宏观经济进程和城市发展历程,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一些学者从工业基地选址与布局的角度,探索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区资源条件的评价、基于资源条件的工业布局、地域综合体组织等几个方面(李文彦,1986)。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研究的重点也转向了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视角扩大,从区域或地区转向城市和城市群,由单纯关注工业布局转向关注发展差异。

根据认识的先后顺序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研究过程再细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注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研究,90年代重点着眼于多元化产业的统筹兼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早在1978年,李文彦指出我国煤炭产业存在四个显著的问题,(1)工业增长速度快,但综合化程度不高,对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低,(2)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尤其是女劳动力,(3)不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棚户区居住环境条件极差,(4)不注重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煤矿占地多,侵占农田,与农业生产形成矛盾。

作者提出了工业综合发展的方向,并且具体总结了当时煤炭城市综合发展的三种类型,分别为多门类重工业基地、以煤电化为中心的工矿基地和煤炭地方工业结合的工矿中心。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
—河南 平顶 山 4 7 o) 6 0 0
摘 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 资源型城 市经济振 兴与可持 续发展的首选途径。 资源型城市 实 施政府主导型旅 游发 展 战略 。 政府在健康向上旅 游观的形成 、 基础设施 建设 、 城市整体形 象宣传 、 有序发展环境 的营造 、 区域旅 游资源保 护开发规划 的制订 、 旅游市场信息 平 台的建立等 方面起 主导作 用 , 不仅符合旅 游业 自身特性 的要 求 , 资源型城 也是
收稿 日期 :07 0 — 8 2 0 — 7 2
作者简 介: 梁亚红 (9 4 )女 , 16 一 , 副教授 , 广西柳州人 , 主要从事区域地理 和资源 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
13 3
维普资讯
旅游宣传 , 并积极开展景区创 A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伟 目 的实现 , 标 因而要求政府进行主导 , 以求得更大 建设 , 逐步形成了以焦作 山水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 的发 展 。 3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要求强化实施政府主导型 . 3 及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2 0 年 , 04 焦作市旅游业 总收入 4 亿元 ,占全市 G P的比重 由 19 1 D 99年的不 旅游 发展 战 略 3 . 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 政府 .1 3 足1 %跃升为 9 %。同年 , 云台山景区黄金周期 间的游 客人数达到全国第 8 ,门票收入达到全国第 5 ,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 名 长期 以来 , 资源型城市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超过 北京 故宫 。 3 旅游业 自身特性要求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区域 的经济格局 ,为社会提供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 2 对 3 .旅游资源具有跨地域性 , .1 2 需要政府加强协调 区域 的经 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 资源型 旅游资源是以内在特征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的, 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工业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加 而 不是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分布 的。 如伏牛山旅游资 剧。如平顶山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 田, 原煤储 源属于三市八县 , 各县从各 自的立场去开发本县旅游 量曾超过 10 0 亿吨 ,且几乎全部都是优质的工业煤 , 煤” 如今 已被列为全国 4 7 资源 , 结果造成各景 区孤立分散 , 品雷同, 产 市场竞争 这个 因“ 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 平顶山煤业集 团现有的十几 无序 , 生态破坏 , 、 、 人 财 物浪费严重 , 旅游资源整体效 个资源枯竭性城市之一。 益难以发挥 。要改变这种状况 , 必须树立“ 大旅游” 观 个矿 山中 ,有 4 个将在 2 1 年前不得不关 闭。根据 00 念和“ 一盘棋 ” 思想 , 对具有共 同特质 的、 越行政地 20 年《 跨 0 3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整理并计算 出, 全国城市 域界限的旅游资源 ,要紧紧围绕资源本身进行开发 , 三次产业 G P D 结构平均水平为 1 : .:9 , 34 5 3 . 平顶山 7 5 的第 二产业 比重高达 5 %以上 , 4 第三产业偏低 , 仅为 而非以行政单位进行开发利用 ,更不能各 自为政 , 圈 地经营。因此 , 只有在政府 出面主导 , 统一协调 , 在互 3 %。以平顶山市 19 3 95年到 20 年间的国内生产总 02 惠互利 、 互相依赖的前提下 , 打破行政界限 , 实现区域 值作为特征行为序列 ,取三次产业的 G P D 增加值为 联合 , 才能有效地解决体制上 、 管理上和经营中的一 相关 因素序列 , 计算平顶山市经济增长与增加值结构 系列问题 , 才能形 成资源合力 , 也才能真正按 照市场 灰色关联度 , 结果表明 , 平顶 山市 的第 二产业和经济 经济规 律办 事 。 增长 的关联度是三次产业 中最高的,并达到了 0 . 9以 3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 .2 2 需要政府对其生产环节 上 , 可见资源型城市 的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 进行 有效 的协 调 度是非常大的。另外 , 平顶 山市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 旅游产 品综合性 突出 , 涉及 面广 , 是食 、 、 、 的关联度不高 , 明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已经制 住 行 说 游、 、 购 娱六大要 素的综合 , 个环节相互依赖 、 各 相互 约了产业 结构的调整 , 同时, 也制约 了产业结构对经 补充。由于政府对旅游宏观信息把握较为充足 , 对产 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如此产业结构现状 , 5 1 。 给资源型城 品各个环节的了解更清楚 , 能有序开发 ; 更 对旅游市 市带来 的根本问题 ,是 区域的现代化发展要求 与资 场需求把握更全 面 , 更能有针 对性地开发 ; 有足够的 金 、 人才 、 技术 、 能源等生产要素 、 区域经济、 社会 、 生 财力 , 有强有力 的各种保障措施 , 为综合性旅游产品 态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 同时, 也严重阻碍产业结构 的 开发提供保障。因此 , 需要政府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 升级和优化 , 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改善这 协调 。 状况 , 必须 由政府进行宏观决策 , 大力发展第 三产 3 _旅游促销具有层次性 , .3 2 需要政府组织旅游形 业 , 使城市经济持续增长。 象宣传和跨 区域旅游线路宣传 3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地位与作用研究STUDY O N TO UR ISM IND USTR IAL STATUS AND S IGN IF ICANCE D UR INGIND USTR IAL TRANSFO RM AT IO N IN RESO URCES C IT IES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he Study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A Case of Pingdingshan city摘要: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指出了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是资源型产业成熟繁荣期。

由此提出了平顶山市只有采取政府主导、城市形象塑造、打造旅游精品和科学营销的发展对策,才能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平顶山市转型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业;发展条件Abstract:By the conditional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 resource-based cities,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est period for developingtourism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is the mature period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es i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Accordingly,the author propose that some rmeasures like government guiding,city image modelling,top-quality products creating andscientific marketing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tourism becoming the important strength of transformation of Pingdingshan city.Key words:resource-based cities;transformation;tourism;development conditions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以铜川市为例D 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RESOUORCES2BASES CITIES———TA KE TONGCHUAN CITY AS AN EXAM PL E摘要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题目: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目录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2.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2)理论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国内研究综述2.国外研究综述3.研究述评(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研究框架(思路)2.研究方法(四)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的不足之处二、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一)基本概念界定1.经济新常态2.资源型城市3.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4.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二)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性1.理论依据2.现实逻辑三、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一)我国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此部分主要是分类归纳我国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

(二)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概况(三)经济新常态对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挑战(四)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1,主要举措2,取得的初步成效四、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存在的问题1.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三期叠加”的新时期下,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3.市场机制缺失、资源开发主体活力不足4.资源型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创新活动产生了挤出效应(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五、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经验及其启示(一)国外的经验1.德国的鲁尔区“转型型”2.美国的匹兹堡“复兴型”3.法国洛林地区“告别型”(二)国内的经验1.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成功转型2.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阜新,本溪经济转型成功(三)启示六、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1.建立资源型城市景气预警机制2.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的融入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当中4.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5.鼓励自主创新,通过科技推动产业的升级七、结语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型城市原本就面临着哪些问题,随着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和中央政府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又会给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挑战?因此如何应对挑战,亟待研究)(改)在工业化进程中,世界上许多地区因为其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禀赋优势,逐渐发展为了具有特色的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_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为例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_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为例
表 2 2005 年石龙区工业行业类型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行业
行业名称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市区位商 省区位商
分类
支柱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行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58.29 35.02
3.32 12.70
12.31 26.80
重要
纺织业
3.60
行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商
2.14
2.24
2.02
— 264 —
石龙区支柱工业行业在河南省和平顶山市都具有比较优势, 其中炼 焦 工 业 的 优 势 程 度 尤 其 突 出 。这 表 明 石 龙 区 焦 化 行 业 具 备 强 大 的 市 场 竞 争 力 , 是 城 区 当 前 主 导 行 业 , 有 继 续 发 展 、带 动 整 个 城 区 经 济 增 长 的 潜 力, 在一定时期内, 继续以之作为产业发展方向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 是, 必须对现有焦化企业进行整合, 扩大产能, 降低能耗, 鼓励采用新技 术、新设备等进行技术革新 和 环 保 投 入 , 使 之 完 全 达 到 国 家 相 关 产 业 标 准。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是城区的传统优势行业, 虽然现在呈现不断下滑 趋势, 然而在全市全省范围来说, 固有的专业基础还是比较深厚, 仍然可 以有计划地发展。纺织业和电力供应业已成为石龙区的重要行业, 这说 明 石 龙 区 的 经 济 结 构 初 步 调 整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效 。特 别 是 纺 织 行 业 在 全 市 乃至全省都具有比较优势, 下一步继续壮大纺织产业, 拉长其产业链条, 对石龙区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电力供应业的发展, 还将为该 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保证。
从石龙区现有工业结构来看, 石龙区显然是以原煤开采、洗煤、焦化 等 资 源 性 开 采 加 工 为 主 导 产 业 。虽 然 纺 织 、建 材 、化 工 等 多 种 行 业 共 同 发 展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但除资源型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发展还不充 分, 工业产品种类不多, 产品品种还不够丰富, 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待 大力发展。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平衡的最佳选择。

游业 .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生态 的影 响程度较低 .不 宜使之 凸现。境 内煤炭资源丰富,这是本市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 系统性与比较优势 的原则 .
平顶 山以煤立市 ,因煤而兴 , 具备资源型城市特色旅游资源 , 面考虑 ,统筹规划 ,系统开发 .各个景点 既有 自己的特色 ,又相 另外 ,平顶 山市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互形成有机的整体 .这样才能形成规模 .吸引更多的游客 .产生 和历史遗 迹独特而丰富更为平顶 山市增添 了许多幽古色彩。这些 规模效益。煤矿旅游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刚开始时客源市场肯定 资源包括世界级旅游资源 :蒸汽机车 、马街书会 和姓 氏文化 ;国 是狭小的 ,应依托于其 它的已经开发的旅游景点如 自然景观 、人 家级 旅游 资源 :石人 山山水风景 、墨子和三苏等名人文化 、临风
指 出平顶 山市旅 游业发展 的主要路 径。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旅 游业
平顶山
旅游者 的旅游过程也是货 币转移的过 程 .旅游接待地可 以通 开发是旅游业 中的新生事物 ,可 以借
过旅游者 的消费取得经济收入 ,有资料显示 ,旅游业的乘数效应 加4 3 .所以旅游业又称 为 “ .元 引爆产业” ,平顶山市 的主导产业 鉴旅游城 市的经验 .创立 自己独特 的旅游名牌 .争取更大的 远高于其他行业 .旅游业每直 接收入 1 ,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 客源市场。 元
寨等历史遗存 、汝窑等 国粹;区域旅游资源;温泉 民俗文化等。
3 旅游开发方向 .
《) 1 精心设计旅游地整体形象
旅游地形象主要指旅游者对旅游地 总体 的、抽象的、概括的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二、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研究2.1平顶山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7882km2,总人口534.66万人(截止到2012年)。

作为全国第二大煤炭基地,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用矿产57种。

煤炭、岩盐、铁矿、铝土矿、灰岩、石膏储量位居河南省第一,煤炭保有储量达110亿t,约占整个河南省煤炭保有储量的近二分之一。

平顶山矿区含煤面积1374km2,总储量83.9亿t (何薇薇,严志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研究)。

平顶山矿区煤种齐全,焦煤、电煤、瘦煤、无烟煤资源充足,特别是中国稀缺的焦煤资源充足,是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焦煤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三家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铁道部拟建的全国十大煤运通道之一。

建矿 50 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7 亿多吨,上缴利税 108 亿元,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平顶山发展现状2.2.1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使全区经济在较高增长平台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5年至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由557.9859亿元上升到1495.7963亿元,财政收入由31.6亿元增加到14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0.4亿元提高到1034.8亿元(吴战勇:基于生态创新的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2.2社会发展现状截至2012年,平顶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491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518元。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如住房、通讯、汽车类的消费热点。

平顶山共计534.66万人口,全市共47万名职工,参加了火业保险统筹,12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29个,床位数10358张,收养人数9525人。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摘要:审视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因素,近当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案措施。

以煤炭资源发展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将近枯竭,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挑战的平顶山市为例,研究其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发展转型The study on the city of product coal’s development Abstract:Look to coal mining and processing-based urban development, 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program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especially the resources nearly exhaust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acing the Pingdingshan City to study its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citi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Coal resources city;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Resource-exhausted cities;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是指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发展策略初探——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发展策略初探——以平顶山市为例

学术论坛 /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116(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我国当前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在当今社会中步履维艰,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更是举世瞩目的难题,我国相当一部分的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

文章以河南省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为例,分析资源型和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同时因煤炭、铁矿石等资源而受资源瓶颈制约发展,并在多年来,煤炭产业弊端越来越多,产量逐渐减少,结构不完善,缺乏活力等症结制约城市发展的现状下,探讨迫使其进行产业转型的方式方向及其策略。

关键词:资源城市定位;平顶山现状;转型策略简而言之,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类型。

我国对资源型城市按照其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四类: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

1 资源型城市的现状1.1 资源型城市定义资源型城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初级加工产品等资源型产品的特殊类型的城市。

然而,单一的发展结构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障碍。

平顶山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产业即是其支柱产业。

经过长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地表塌陷、矿区植被破坏、水土大气污染严重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具有全面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1.2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是过分依赖传统型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产业链有较强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城市转型困难,可持续产业亟待发展。

资源型城市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资源型城市终会面临资源枯竭、企业经营乏力的现象,职工下岗失业以及产业链的崩溃等众多问题浮出水面。

图12 平顶山市现状分析2.1 平顶山市环境现状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引起地表大面积的下沉和塌陷,导致城市建设中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从而促使生存环境的恶化。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苏晓红,张莉萍(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典型的成熟型资源城市,平顶山市产业从单一的煤炭资源开采已经发展到现在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发展环境优势。

但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受资源环境约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显化。

为了避免因“一业独大”而导致“矿竭城衰”,平顶山市应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全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因此建议其依托但不依赖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后续保障工作;以“互联网+”为契机,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平顶山市[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7-0041-03第2018年第7期(总第50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7,2018Total No.503[作者简介]苏晓红(1965-),女,河南禹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规制;[通讯作者]张莉萍(1982-),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委托项目:河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与政策体系研究(2017SZFZB001)。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长期以来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高度依赖、发展缺乏活力等问题。

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能源原材料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既迫在眉睫又困难重重。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平顶山市被划分为成熟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模式演变及规划——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模式演变及规划——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Key words mining city;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1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指以本地区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1]。

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已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据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我国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包括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数量接近70%;该规划将资源型城市综合分为四类,即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指引[1]。

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开采基地,历经60余年发展,与晋城、鸡西、淮南等城市一同被列为“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城市面临的问题包括矿产资源逐步枯竭、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环境污染累积等。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视角,探析煤炭资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演变特征及规律,并针对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资源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生命周期理论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对“source-based town”“mining town”等的研究,经历摘要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既有研究围绕城市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展开,从生命周期视角开展的空间演变研究相对较少。

文章以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及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其自建设初期至今的空间模式演变规律,以生命周期视角分析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特征,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认为生态修复、城市空间弥合、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及工业遗产利用等途径可有效帮助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指城市主导产业由现存的不可 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转向其他产业, 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从而规避 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资源型城市转型不 仅强调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城市产业结构的 改善, 解除“锁定效应”[7](P102-123), 也注重城市社会结构 的调整、城市文化的提升以及城市形象的重塑。
一、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
(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 支 持 整 个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种 特 殊 城 市 类 型[2](P26- 29), 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 的一类城市[3](P117- 120) 。目前, 我国有 120 个资源型城 市, 其中煤炭城市占 50% [4]。依据所开发的资源种类 可 将 资 源 型 城 市 进 一 步 分 为 油 城 、煤 城 、钢 城 以 及 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 析, 我国资源型城市又可划分为综合发展程度较高 型、二次创业型、发展型、过渡 型 和 传 统 发 展 型 等[5] 五种类型。 处于 其 生 命 周 期[5]不 同 阶 段 的 资 源 型 城 市 , 存 在的问题不同。在发展前期, 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并 不突出, 但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就出现了较多的问 题, 最主要的是资源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 以 及与此相关的衍生问题。
收稿日期: 2008- 05- 13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0624440018)
作者简介:梁亚红( 1964—) , 女, 广西柳州人, 平顶山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城市化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的发展 也促进经济的发展[1](P52-59) 。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 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是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加快城市 化进程,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 市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 搞好规划, 突出特色。制定好城市规划, 处 理 好 局 部 与 整 体 、近 期 与 长 远 、需 要 与 可 能 、经 济 建 设 与 社 会 发 展 、城 市 建 设 与 环 境 保 护 、进 行 现 代 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明确发展方 向和特色定位, 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和完善独特 的城市风格。各县级市和城镇化重点县要依据自己 的区位和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产业立市, 文化旅游 兴市, 搞好与中心城市的衔接配套, 增强辐射带动 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中小城市的优势, 提升中小城 市的功能, 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最适 宜人居住的社区。必须加快户籍改革步伐, 积极推 进实施城市化战略的社会结构调整。
2008 年 9 月 第 7 卷第 3 期
区域发展研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Sep. ,2008 Vol.7,No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
— ——以平顶山市为例
梁亚红
( 平顶山学院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生量占全省的 9.3%。
3. 城镇体系不完善, 基础设施水平低
在平顶山城市发展中, 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镇
体系不完善。其中, 小城镇发展表现为: 主要是由原
来的乡改镇, 建成区的面积小; 户籍制度的阻碍, 积
32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累的人口少; 用地布局不合理; 基础设施严重不配 套, 服务功能弱; 缺乏吸引人才、投资的条件等。这 些直接影响了城镇所产生集聚经济功能的有效发 挥, 同时也影响了区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 一) 城市化水平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1949 年, 平顶山市总人口 193.8 万人, 非农人口 8.9 万人, 城市化水平为 4.57%, 到 2006 年, 总人口 495.8 万人, 非农人口 183.6 万人, 城市化水平为 37.03%, 城市化年均增长率为 0.57%。城市化进程 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 二) 城市化发展阶段 平顶山市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 1949~1961 年是第一阶段, 城市化发展明显上升, 12 年内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13.40 个百分点, 年平均 增长率为 1.12%。1962~2000 年是第二阶段, 城市化 发展平稳上升, 38 年中, 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率 为 0.3%。2001~2006 年是第三阶段, 城市化快速发 展, 5 年中, 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 1.42%。
四、平顶山市城市化的模式选择 和对策措施
( 一) 城市化进程的模式选择 平顶山市的城市化发展, 符合“攀枝花模式”[12](P12-18)。 攀枝花模式是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国家统 一 组 织 、集 中 投 资 、开 发 资 源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特 殊 的 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要加快平顶山市的城市化建 设, 就要发挥“攀枝花模式”优势, 壮大区域性中心 城 市 、加 快 中 小 城 市 发 展 、发 展 壮 大 重 要 节 点 城 市 、 择优培育中心镇, 在市域内逐步形成规模级差适 度、等级差别适当、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由此推动 平顶山市的城市化发展。到 2020 年, 使中心城市人 口达到 160 万, 节点城市舞钢市、小城市汝州和宝 丰县的城区人口均达到 20 万以上, 进入中等城市 行列, 叶县、郏县、鲁山等县城发展成为小城市。根据 发 展 需 要 , 逐 步 撤 消 宝 丰 、叶 县 的 建 制 而 设 立 市 辖区。 ( 二) 推进平顶山城市化的对策措施 推进城市化, 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相当长一段 时期的重要任务。就平顶山市而言, 加快城市步伐, 提高城市化水平, 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 发展城市经济, 强化产业支撑。中心城市 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和产业转型, 积极
要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就必须深入分析城市 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状 况, 增强城市的吸引功能, 大力推动城市化。
3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
城市 化 率 和 工 业 化率 ( %)
三、平顶山市城市化进程分析
平顶山市 1957 年建市, 在平顶山市工业产值 中, 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占有 45%以上的比重。在平 顶山市工业从业人员中, 仅采矿业从业人员就占 50%。平顶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摘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以平顶山市为例,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的
制约因素, 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城市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123( 2008) 03- 0031- 03
的比例不甚恰当。三大产业的结构比是 11.2∶63.4∶
25.4, 三大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为 52.9∶22.8∶24.3。
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
表 1 平顶山市 2006 年产业结构与全省产业结构比较[1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 就业比 产值比 就业比 产值比 就业比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二、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 它是经济、生 态 和 文 化 三 种基本过程的综合产物, 是人类文明的自然生息 地 。 城 市 化 是 指 农 业 人 口 转 为 非 农 业 人 口 、农 村 地 域 转 化 为 城 市 地 域 、农 业 活 动 转 化 为 非 农 业 活 动 的 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 会 经 济 进 步 状 况 的 重 要 标 志[8](P7- 12)。随 着 工 业 革 命 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以及较多 机会、较多收入等因素的引导下, 大量分散的农业 人口向城市集中, 众多经济要素在城市空间聚集, 空间结构呈多样化, 社会经济关系趋于多元化, 生 产和生活方式更为现代化, 现代城市化主导了国民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9](P34- 36)。
河南省 16.4 53.3 53.8 23.6 29.8 23.0
平顶山 11.2 52.9 63.4 22.8 25.4 24.3
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在国民
经济所占的比例太小。第二产业产值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占一半以上的地位, 但工业结构失衡, 采掘
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占到 45%以上。第三产业所占
图 1 平顶山市 1949 ̄2006 年城市化水平[10] ( 三) 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 由图 1 可知, 平顶山市城市化的水平和工业化 率的相关性很强, 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 城市化 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这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 本状况是一致的[11](P1- 13)。 工业化程度和城镇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之间的 差数, 可以反映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的滞后程度。 工业化程度可以用从业人员中非农业人员所占的 比例来反映。2006 年, 平顶山市从业人员总数为 306.76 万 人 , 其 中 , 第 二 、三 产 业 合 计 为 144.62 万 人, 占 47.14%[10]。即: 当 年 平 顶 山 市 工 业 化 程 度 为
由于平顶山市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布局
的特点, 生态问题颇为严重。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
等对城市大气和水系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城市的噪音
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等现代污染还普遍存在; 矿区
塌陷、矸石山大量存在等, 均为城市布局、发展和有效
吸纳劳动力的障碍。2006 年平顶山市工业增加值占
全省的 6.5%, 工业排放量占全省的 7.8%, 工业废渣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中小城市和小 城 镇 要 积 极 发 展 与 大 城 市 衔 接 配 套 的 互 补 型 、延 伸 型产业, 提高城郊经济档次; 利用平顶山自然文化 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要立足自己的 定 位 , 大 力 发 展 新 型 交 通 运 输 、金 融 保 险 、信 息 咨 询、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 提高服务业水平, 完善市 场体系建设, 真正使城市二、三产业成为繁荣城市 的强有力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