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结构常识图片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一、构架制(图二)
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
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
之需要。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
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
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
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中国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中国建筑结构的特点是精细、稳定、耐久、美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木结构和石结构。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结构形式。木结构的特点是精细、稳定、耐久、美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木结构的主要构件是梁、柱、榫头和斗拱等,这些构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梁和柱是木结构的主要构件,它们是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部分。榫头是木结构的重要连接部分,它可以使木结构更加稳定。斗拱是木结构的重要装饰部分,它可以使建筑更加美观。
石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种重要结构形式,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结构形式之一。石结构的特点是坚固、稳定、耐久、美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石结构的主要构件是石柱、石梁、石拱和石雕等,这些构件都是由石材制成的。石柱和石梁是石结构的主要构件,它们是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部分。石拱是石结构的重要连接部分,它可以使石结构更加稳定。石雕是石结构的重要装饰部分,它可以使建筑更加美观。
中国建筑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中国建筑结构的特点是精
细、稳定、耐久、美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木结构和石结构,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结构形式。
高中语文必修5 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结构图示
特
可译性
征
熟悉“词汇”“文法”
第四部分(20):建筑的条件
研究学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
概说——自成体系
个别建筑物
九大特征
平面布置 斗拱
结构 举折、举架(兼好装饰) 屋顶
装饰
朱红为主 构件外露 有色琉璃瓦
风格、手法——文法、词汇(比喻)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体系独特、分布广、历史久
中
国
建
结构特征、装饰特征
筑
的
建筑上的“文法”“词汇”
特
征
“可译性”和“继承性”
地位 重要
特征 鲜明
中国建筑的特征
由来
第一部分(1):中国建筑体系 独特性
关联性
中
发展历程
国 第二部分(2~13):中国建筑体系
结构特征
建
九大特征
筑
词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装饰特征
的 第三部分(14~19):中国建筑理论 文法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上)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上)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作为普通受众,在赞叹古建筑奇伟、感叹民族智慧之余,是否也应提高对古建筑艺术的鉴赏力呢?本文特遴选了一些在《中国建筑史》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名词编录如下,并配以图片,希望能借图达意,提高大家的人文知识。
一、构架制(图二)
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
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
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
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建筑结构识图-建筑结构基本知识-保护层
本节小结
1.保护层的定义; 2.保护层的作用; 3.保护层的取值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读《识图实训教材》,说出各部位各构件的保护层取值。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4.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1.基础保护层厚度最小厚度是多少? 2.一层柱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是多少? 3.三层柱保护层最小厚度是多少? 4.楼屋盖梁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是多少?
环境类别
课内练习1
处于二(b)类环境部分:基础; 处于二(a)类环境部分:厨房、 卫生间; 其余部分处于一类环境。
保护层最小厚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类别
课内练习2
混凝土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厚度
1.挑檐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多少mm? 2.基础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多少? 3.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多少? 4.厨房、卫生间楼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多少? 5.柱(埋在土中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多少?
2.2 保护层
导入新课
ຫໍສະໝຸດ Baidu
青钢筋
生锈的钢筋
结构中钢筋能否一直暴露在空气中?
露筋影响结构安全
2.2 保护层
2.2.1作用、定义及取值
一.作用 Ø为了保证钢筋在混凝土内部不被侵蚀 Ø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
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
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
图解中国古建筑3 墙面
三、中国古建筑的结构
2.墙面:
我国的古建筑多为木构架,在木构架的下部四外还有一层维护结构,这就是墙体。我国古建筑的墙体材料主要有土、石、砖。土、石、砖在具体的建筑中,根据碶法不同、装饰的区别二衍生出各种变化丰富的门类。
有檐墙、看面墙、扇面墙、包框墙、廊墙、风火墙、马头墙、干摆墙、磨砖对缝墙、空心斗子墙、花式砖墙等。
除了围护建筑个体建筑的墙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墙,如影壁、回音壁等,更是丰富了墙类的种类与形式。
(1)槛墙
在有窗的建筑墙面上,由地面到窗槛下的墙为“槛墙”。
槛墙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多用黄绿琉璃砖拼砌,而一般建筑多用砖、石、
土砌筑。
相对来说,北方多用砖墙,而南方多用板壁或夹泥墙。
(2)三合土墙
三合土墙即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墙。
三合土就是由石灰、沙子、卵石等合成的建筑材料。
三合土墙是土墙中最为坚固的一种,它可以用来承
重山墙。
(3)竹筋土墙
在夯筑土墙时,在土墙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竹片,以
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这种土墙内放置竹片的做法
就像是现代建筑混凝土里放置钢筋的道理一样,所
以称为“竹筋土墙”。
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夯筑墙依然使用“竹筋土墙”
的做法。
(4)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多见于我国南方建筑,他是砖砌墙体的一种,又
称“空斗墙”“斗子墙”
它是指砖墙的两面立砌,或立、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
空出的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
这样的空心砖,具有明显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的经济,
但是它的的稳固性却没因此变差,有时候这样的空心砖墙还
可以作为荷载墙。同时,空心砖墙还有隔声和隔热作用。
(5)砖墙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芮城广仁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芮城广仁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芮城广仁庙正殿)
这是一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
中国式房屋的山尖。(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古建筑结构-完整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结构
单栱:坐斗口内 或跳头上只置一 层栱的,二层的 叫重栱。
Baidu Nhomakorabea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斜道〔辇道或御 路〕:是倾斜度平 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常与踏跺组合在一 起。
雀替:古建筑特色 构件之一。雀替有 用于室外,也有用 于室内,按其形式, 可分七类:大雀替、 龙门雀替、雀替、 小雀替、通雀替、 骑马雀替和花牙子 等。
建筑构造识图
建筑构造识图
1、什么是建筑物? 它分为哪几类?
答:由承重结构系统、围护分隔系统、装饰装修大部分及其附属构件组成。
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医卫建筑,文教建筑;住宅建筑:公寓,宿舍,住宅)。
2、什么是民用建筑? 它分为哪几类?
答:由基础,墙或柱,楼底层,楼梯,电梯,门和窗,屋顶等级部分组成。
A居住建筑b住宅建筑c宿舍建筑d公共建筑e教育建筑f办公建筑g科研建筑h文化建筑i商业建筑j体育建筑k医疗建筑L交通建筑m司法建筑n纪念建筑o园林建筑p综合建筑
3、民用建筑由哪些主要构件组成?
答: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板层,地平层[室内地平,室外地平])、楼梯和电梯、门窗、屋顶及其他配件和设施组成(阳台、雨篷、台阶、排烟道)。
4、民用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1)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①土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结构⑤钢结构⑥其他结构建筑:塑料建筑、膜结构建筑等
(2)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①墙承重结构②框架结构③内框架结构④空间结构
5、民用建筑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建筑物的等级一般按耐久性和耐火性进行划分。
耐火性:1、燃烧性能,a非燃烧体:用不染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eg砖,石材,混凝土
b难燃烧体:用难燃材料做成的或用可燃材料做成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构建eg:沥青混凝土,水泥刨花板,经防火处理的木材c燃烧体: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eg:木材,纺织物
6、影响民用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哪些?(简答题)
答:1、外界作用力的影响人,家具和设备的重量,结构自重,风力,地震力及雪重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细讲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
中国式房屋的山尖。(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沁县大云院正殿)
几张简图让你看懂中国古建筑的梁架与斗栱
几张简图让你看懂中国古建筑的梁架与斗栱
梁架分件示意图
梁架内部的结合点,称为结点。
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殿内梁架结构
殿的两缝梁架之间在各条檩下都加一条平行于檩的木枋,放在蜀柱上的大斗口内,与平梁相交。这种枋在宋代叫“襻间”,用作梁架间的联系,以加强构架的纵向稳定性。在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也仅此殿用了襻间,是研究唐代厅堂型构架特点和发展演变的重要例证。
3、丁华抹颏栱,脊部叉手上角内,横向出耍头的栱。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捧节令栱,跟丁华抹颏栱有点类似,位置也差不多,承槫下替木之令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
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
5、叉手,自平梁两端背上斜支向脊槫的枋木。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下)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下)
4月20日-27日,古建筑木作技术专业人才培训班在中科院大学举办,大师级专家联袂授课,篇末报名。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作为普通受众,在赞叹古建筑奇伟、感叹民族智慧之余,是否也应提高对古建筑艺术的鉴赏力呢?本文特遴选了一些在《中国建筑史》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名词编录如下,并配以图片,希望能借图达意,提高大家的人文知识。
七、构架
由柱、梁、枋、檩等构成的一种木制建筑结构,是木构架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属“大木作”。
1、柱
建筑中的垂直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比如屋檐的重量,是建筑的承重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柱,这些短柱不是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之上,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把这重量透过梁架,传递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古代柱子多为木造,亦有石柱。为防水、防潮,在主柱与地基间,建有柱础,并在木柱的柱础之上,垫以石櫍。
图四十石质圆柱形檐柱
柱子分类方法很多:
或按截面形状分:方柱、圆柱、八菱形柱、六菱形柱;
或按柱子的材质分:木柱、石柱、砖柱;
或按长细比分:长柱、短柱、中长柱。
或按外形分:直柱、梭柱;
也有按柱的功能、所处位置等分类的,不胜枚举,下面选列几种常被提及的柱子:
(1)檐柱(图四十、图四十一、图四十二):也称廊柱,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坐的建筑,支撑挑出较长的屋檐及角梁翼角等。柱子有石质、木质之分,断面则有圆、方之分,通常为方形,且柱径较小。
图四十一石质方柱形檐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汉栏板 罗汉栏板是只用 栏板而不用望柱, 比栏板栏杆更为 间洁、素雅,栏 板的两头以抱鼓 石结束。
1 寻杖
5 华板
3 瘿项 2 云拱
7 地栿 6 地霞
4 盆唇
细墁地面 细墁地面做法的砖料要经过 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砖规格 统一,砖面平整光洁,用它 铺墁的地面也非常平整、洁 净、美观,并且还比较坚固 耐用。细墁地伯|’多用于室 内,较为讲究的建筑才将细 墁砖铺地用在室外。
悬山顶
•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伸 出山墙之外,并由下 面伸出的桁(檁)承 托。因其桁(檁)挑 出山墙之外,“挑山” 之名由此而来。悬山 顶四面出檐,也是两 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 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 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
•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
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 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 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 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 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 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 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 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 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 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秦汉四神瓦当,以下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庑殿顶
•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 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 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 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 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 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 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 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 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 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 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 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 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 熊宝殿等
山墙 砌筑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 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 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 的、坚固的墙体,而上部 则大多为三角形。这样的 山墙大多出现在硬山、悬 山建筑中。在歇山顶建筑 中,山墙上部大多是山花。 在南方一些民居建筑中, 山墙上部也不是典型的三 角形样式,而往往做成阶 梯状的防火墙形式。
下碱 下碱就是山墙下面的 一段,大概占山墙的 三分之一般来说,下 碱部分会砌筑得厚于 上部的山墙段,这样 有利于增强建筑的稳 定性。
在有窗子的建筑墙面上, 由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 叫“槛墙”。槛墙在宫 殿、庙宇等建筑中多用 黄绿琉璃砖拼砌,而一 般住宅则多用砖、石、 泥土勘筑。相对来说, 北方较多使用砖石彻筑, 而南方则多用板壁或夹 泥墙。
三合土墙 三合土墙即由三合土夯 筑而成的墙。三合土就 是由石灰、砂子、卵石 等合成的建筑材料。三 合土墙体是土墙中最为 坚固结实的一种,它可 以作为承重山墙。
糙墁地面 最粗糙、随意的 铺地要算是糙墁 地面,砖料不经 打磨加工,铺出 的地面不但粗糙, 而且砖块之间的 缝隙较大。
板瓦 中国的屋瓦除了以材质来分, 有青瓦、铜瓦、金瓦、铁瓦、 明瓦等区别之外,从形状上来 分,还可以分为板瓦和筒瓦两 大类。板瓦和筒瓦这两种形式 主要是由青瓦做成。 板瓦,简言之,就是看起来比 较平整的瓦。准确来说,板瓦 是横断面小于半圆的弧形,并 且瓦的前端比后端稍稍窄一些 的瓦。据考证,西周时期的板 瓦长约55cm,宽近30cm,而清 代时的板瓦长宽只有20cm左右, 尺寸的逐渐减小主要出于实际 需要,一是便干施工,二是破 裂时易于更换。
歇山顶
•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
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 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 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 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 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 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 和殿、太和门、天安门、 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 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 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 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 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 顶。
重檐庑殿式
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
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午门
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年门
单檐庑殿顶——皇乾殿
单檐庑殿顶——斋宫
单檐庑殿顶——华严寺大熊宝殿
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
重檐歇山顶——太和门
勾连搭灰背顶
• 勾连搭灰背顶 勾连搭 顶中使用来自百度文库背,大多 是局部形式,并且大 多是用在两个相互搭 连的屋顶间的部分, 也就是天沟处。当然 也有同时在外侧两屋 面上做棋盘心的形状。
盝顶灰背顶
• 盝顶灰背顶 在中心平 顶部分使用灰背做法, 与四面铺瓦的屋面形 成一种对比,让建筑 的形式更富有变化, 更有趣味。
盔 顶
• 盔 顶 顾名思义,就 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 顶形式。盔顶的顶和 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 出的弧形,下面一小 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 就像是头盔的下沿。 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 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 顶。
勾连搭顶
• 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 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 个屋顶,每个屋顶之 间是连在一起的。这 样的屋顶形式,可以 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 的情况下,使上部屋 顶更富有变化,更为 生动多姿。另外,也 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 度的情况下,扩大室 内空间。
竹筋土墙 在夯筑土墙时,在墙 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竹 片,以起到加固墙体 的作用。这种于土墙 内放置竹片的做法, 就像是现代建筑中在 水泥内置钢筋一样, 所以称为“竹筋土 墙”。现在我国南方 的一些山区中,夯土 墙仍然采用竹筋土墙 的做法。
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多见于我国南方 建筑。它是砖砌墙体中的一 种,又 称“空斗墙”、 “斗子墙”。空心砖墙是指 墙的两面用砖立砌,或立、 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 空出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 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 这样的空心的墙,具有明显 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经 济。但是它的稳间性却并不 因此而变差,有时候这样的 空心砖墙还可以作为荷载墙, 真是经济又实用l。同时, 空心砖墙还具有良好的隔声 隔热性能。
扇面顶
• 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 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 式,其最大特点就是 前后檐线呈弧形,弧 线一般是前短后长, 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 檐。扇面顶的两端可 以做成歇山、悬山、 卷棚形式。一般用于 形体较小的建筑中, 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 小巧可爱。
万字顶
• 万字顶“万”即为 “卍”,代表万事如 意、万寿如疆。因其 吉祥意义,常被应用 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灰背顶
• 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 瓦覆盖,仅凭灰背密 实的面层防雨防漏。 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 建筑,但也可以用在 起脊建筑上。不过, 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 顶,大多只是局部使 用。灰背顶属于一种 民间建筑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 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 顶形式。
十字脊背顶
• 十字脊背顶 两个歇山 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 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 北京故宫的角楼。
卷棚悬山顶
• 卷棚悬山顶 卷棚式屋 顶可处理成硬山、悬 山、歇山等形式,从 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 卷棚悬山式、卷棚歇 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 形式。
棋盘心屋顶
• 棋盘心屋顶 是将屋面 的中间部分做成灰背 或石板瓦形式,这一 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 对比铺瓦面积大,并 且位置略为偏下。因 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 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 棋盘,所以得名“棋 盘心”。
象眼 “象眼”简单地说,就是 台阶侧面的三角形部分。 宋代时的象眼是层层凹入 的形式,《营造法式》中就 规定,象眼凹入三层,毎 层凹入半寸到一寸。清代 时的象眼大多是陡直的, 有些表面平整,有些表面 饰有雕刻或镶嵌图案。另 外有一些淸式的象眼做成 多层疊涩形式,显然是受 到宋式象眼的影响。除了 台阶处之外,凡是在建筑 上其他类似地位的直角三 角形部分,也都称为“象 眼”。
平 顶
• 平 顶 建筑的顶部是 平的。这种“平”包 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 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 度的一面坡,这是与 单坡顶最大的区别 (单坡顶屋顶坡度较 大)。多出现于我国 的西北、西南和华北 等地区。
单坡顶
• 单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 坡的屋顶。单片屋顶 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 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 建筑上。多出现在陕 西等地的农村,是现 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 民居形式。
风火墙 风火墙也就是 “封火墙”、 “防火山墙”。 “风”和“封” 字为谐音字,所 以民间就将“封 火墙”俗称为 “风火墙”,也 称“风火垛子”。
叠落山墙 叠落山墙是防火山墙的 一种,这种山墙是高于 建筑屋面的,最重要的 是它的形体是随着屋面 层层叠落的阶梯式,所 以叫做“叠落山墙”。
影壁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 萧墙,是设在建筑或院 落大门的里面或外面的 一堵墙壁,面对大门, 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时, 它也是一种极富装饰性 的墙壁。影壁在造型上, 一般来说和普通的墙壁 没有多大区别,可以分 为壁顶、壁身、壁座上 下三个部分。影壁从建 筑材料上来分的话,主 要有琉璃影壁、石影壁、 砖影壁、木影壁等几种。
• 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 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 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 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 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 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 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 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 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 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 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 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 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 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 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 重檐之分。
筒瓦 筒瓦与板瓦的区别是横断面呈半圆形。 在给建筑物的屋顶铺瓦时,将板瓦的 凹面向上顺着屋顶的坡面叠放,上-块 大约压着下一块的十分之七,从下至 上摆成一条沟,每一列板瓦摆出的沟 与沟并列,沟与沟之间自然也形成一 条缝。如果是小式瓦作,则在缝上耰 以同样的板瓦,如果是大式瓦作,则 在缝上覆盖筒瓦。 根据现有资料推断,筒瓦的出现晚于 板瓦。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对瓦的使 用也有严格的规定,只有上等官和高 于上等官建筑的房屋,才能使用筒瓦, 当然也可以使用板瓦,而普通民居只 能用板瓦而不准用筒瓦。不过,到了 封建末期,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攒尖顶
盝 顶
• 盝 顶是一种较特别的 屋顶,屋顶上部为平 顶,下部为四面坡或 多面坡,垂脊上端为 横坡,横脊数目与坡 数相同,横脊首尾相 连,又称圈脊。盝顶 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 中极为少见。
卷棚顶
• 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 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 显正脊,而是做成弧 形曲面。多用于园林 建筑中,如颐和园中 的谐趣园,屋顶的形 式全部为卷棚顶。在 宫殿建筑中,太监、 佣人等居住的边房, 多为此顶。
直棂栏杆 “直棂栏杆”的造 型比较简单,在其 寻杖和地播之间没 有华板等构件,而 置以若干的直立的 木条。如果I[棂栏 杆的髙度很高的话, 其寻杖就失去了一 般栏杆寻杖的扶手 作用,而其遮挡的 功能性则更强。
櫼子栏杆 如果直棂条穿过上 部的寻杖,则直棂 栏杆就变成了“櫼 子栏杆”。“櫼子 栏杆”实际上是直 棂栏杆的一种,在 宋代时被称为“柜 马叉子”》櫼子栏 杆的棂条顶端往往 削成尖形,这对建 筑物可以起到更好 地防护作用。
垂带栏杆 “垂带栏杆”顾名思义, 就是设置在台阶的踏跺两 边垂带上的栏杆,其构件 也是随着栏杆的不断发展 而变化的,现存常见的垂 带栏杆主要也是由寻杖、 华板、望柱等构件组成。 垂带栏杆与一般栏杆不同 之处就是其整体形象是随 着垂带倾斜的,即其各个 构件在横向上均与垂带平 行。其最下面一根望柱的 前 端常常置一抱鼓石。
穹窿顶
• 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 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 球形或多边形。如伊 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 房。室内顶部呈半圆 形,就可以叫做“穹 窿顶”。此外,蒙古 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 民居,也可以归为穹 窿顶建筑一类
圆劵顶
• 圆劵顶 又称“拱顶”。 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 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 屋,或是两间,或是 三间,或是数间相连, 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 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 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一丁一顺 是墙体砌法术语,又称“丁横拐”、“梅花 丁”。砌筑墙体时,按建筑面阔方向砌置的 条砖叫做“顺砖”,按建筑进深方向砌置的 条砖叫做“丁砖”。—丁一顺就是一块丁砖 接一块顺砖,丁顺交替砌置。
垂带石 垂带石一般也可以称为 “垂带”,也就是台阶踏 跺两侧随着阶梯坡度倾斜 而下的部分,多由一块规 整的、表面平滑的长形石 板砌成,所以叫做“垂带 石”。宋代时称为“副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