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_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日,或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感觉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本源与发展的不行磨灭的关系。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髓加以借鉴弘扬,使之成为一种普通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辞造句,主题创造以及铺陈,感情掌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供给了好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行舍弃的主题。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许多,最闻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此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佳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登台湾名望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堪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歌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合适在夜晚专心倾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闻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出处王菲翻唱的《希望人长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解说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 84 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此后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了然经典诗词与音乐的交融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平常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巧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大家眼前,这也正说了然,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行超越之鸿沟,重点在于交融的手段了。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中国的流行歌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

”[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

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

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

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

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

”[2]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

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所接受。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

”[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尽管如此,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是一首融合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元素的优秀作品。

这首歌曲源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由著名音乐人戴佳宁作曲,著名歌手陈奕迅演唱,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和深情的演唱而备受喜爱。

今天,我们将对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进行详细分析。

从音乐特征方面来看,《渔翁道情》的曲调清新流畅,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

在编曲上,运用了古筝、笛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巧妙结合,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感。

整首歌曲节奏轻快,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觉,与词意相符,表现了诗词中“钓隐者”闲云野鹤的意境。

音乐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比如在高潮部分运用了弦乐合奏,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动听度。

从演唱方面来看,《渔翁道情》由陈奕迅演唱,他的音色醇厚,情感丰富,能够很好地诠释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演唱时,他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陈奕迅对于歌词的处理也非常细腻,吐字清晰,情感真挚,将词意诠释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词描绘的山水之间,感受其中的意境。

他的音乐技巧也非常出色,高低音的转换自如,让整首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融合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不乏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

在演唱方面,陈奕迅的精湛技艺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得这首歌曲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这首歌曲的成功,不仅在于音乐的精心编排和演唱者的出色演绎,更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新的音乐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渔翁道情》作为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品,不仅在音乐特征和演唱表现上独具特色,更在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随着更多的音乐人的加入,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享受和文化体验。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

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

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摘要】音乐与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与艺术的两大重要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诗词中的音乐表现形式包括韵律和节奏,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动人的旋律;而音乐中常会引用经典诗词的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深度。

诗词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相互辅助,携手共同诠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音乐中的情感共鸣,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抒发的情感。

而诗词与音乐的意象表达则为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与音乐之间的交融展示了二者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和音乐之间的跨界合作,为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音乐与诗词的结合不仅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

【关键词】音乐、诗词、交融、文学、共通性、表现形式、引用、情感表达、意象表达、共鸣、无限可能性、跨界合作、文化传承。

1. 引言1.1 音乐与诗词的交融音乐与诗词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常常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创作出让人心醉神迷的作品。

音乐和诗词都是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方式,它们共同探讨人生、爱情、梦想等主题,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诗词的文字和意境,共同启迪人们的心灵。

在古代,音乐和诗词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的诗人往往在创作时就会将自己的作品配以特定的音乐,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而音乐家也会从诗词中找到灵感,创作出富有诗意的音乐作品。

在现代,音乐和诗词的交融更是深入人心。

许多歌曲的歌词源自于著名的诗词,将古代的诗意融入到现代的音乐中,以新的形式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诗人也会受到音乐的启发,创作出富有音乐感的现代诗歌,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活。

音乐与诗词的交融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它们相互借鉴、相互激发,共同书写着美好的人生乐章。

1.2 文学与音乐的共通性文学与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方式和传达情感的途径上存在着许多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使得诗词能够与音乐产生深入的交融与共鸣。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 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 《看穿》,还 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 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 空”的《逍遥叹》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 文化享受,古韵今吟,耐人寻味。这给了我们 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 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它在 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 “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 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 风景。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 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 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 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 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 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 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 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色 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 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 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 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董 雪 叶梦宇 陈 頔 李 丹 周建荣 汪 伟
一、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 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 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 的风格,细细体味,意 蕴无穷。以苏轼的《水 调歌头》为词的《但愿 人长久》,借着王菲唯 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 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 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 大为流行,广受称颂, 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 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 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 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 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 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 (花儿乐队—《鹊 桥汇》) •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 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 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 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 乐轻快流畅,《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 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 的东风,传唱八方

中国风-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中国风-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摘要:当今乐坛,在摇滚等重金属音乐充斥人们耳膜的大环境下,中国风歌曲清新脱俗的风格,让人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舒缓柔和的音乐,清新雅致的歌词,让无数人为之陶醉。

本文讲述了中国风歌曲古典唯美的意境营造和含蓄委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风歌曲古朴优雅的古诗词韵味。

关键词:中国风古诗词现代元素意境情感中国风歌曲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乐种,是采用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

其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传承了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它是听歌的新时代, 让人在听歌的同时,思索着歌词里的故事。

中国风歌曲的创作者中,不乏大牌的流行音乐人,例如,周杰伦,他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他的中国风歌曲很多:《娘子》、《本草纲目》、《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双截棍》等等都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还有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竹林深处》,陈升的《北京一夜》等等,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中国风的体现。

他们共通的是一听到歌曲就会让人感到浓浓的中国气息,那种高雅的超凡脱俗的中国印象,其意境和情感都充溢着清新脱俗的古诗词韵味,无论是从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表达,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古典唯美的意境当今流行的中国风歌曲多是古风雅韵意境的营造。

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这首歌曲营造的意境非常古典唯美,可谓综合了历代唐诗宋词的经典意境,从一壶漂泊到错过花开,词句蕴含的情感细腻而丰富,难入喉,三个字道出了只身在外漂泊的艰难,思念瘦,三个字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感觉。

酒暖回忆,歌曲中人应该是一边独饮,一边回忆,再回首,往事已远,隔着长长的时空已经冰冷,唯有用酒温之。

适合古诗的歌

适合古诗的歌

适合古诗的歌
有一些歌曲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同时以古诗为歌词,创造出既充满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音乐作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适合古诗的歌曲,它们以古典文学为灵感,打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1.《离人愁》-莫文蔚
歌词选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以古风曲调表达了离愁别绪的深沉情感。

2.《静夜思》-陈慧娴
歌词源自唐代杜牧的《静夜思》诗,陈慧娴的演唱将古老的文字注入了现代的情感。

3.《春风十里》-邓紫棋
歌词取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邓紫棋的独特音乐风格为这首歌注入了现代流行的元素。

4.《江南》-林俊杰
歌词灵感来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江南》以江南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青玉案·元夕》-许嵩
歌词取材自唐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文学的致敬。

这些歌曲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值得探究,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本质上相差不大,在描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古典诗词对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音乐本质主题内容思想取向影响优势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

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

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

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

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

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

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

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

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其次,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

虽然诗的流行主要是在士大夫阶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社会的主流阶层由市民阶层取代了士大夫阶层。

在宋词在鼎盛时期不仅为士大夫的所好,更是为市民阶层争相吟诵。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完美演绎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完美演绎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谈到古诗词,不得不提方文山,他与周杰伦的中国的完美演绎,真令人感叹!《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刘德华最近的MV《继续谈情》中也加入了粤剧元素,曲风悲怆雅致,歌词更唱出“泪似帘外雨点滴到天明”这句经典的粤曲唱词。

《新鸳鸯蝴蝶梦》——部分选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试论互文下的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试论互文下的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的关 系 。
花草树木全部凋残俄 还是不能和你分靓 不能和你分t. ̄ i f 的笑 f, r' /
容是 我 今 生最 大 的 眷 恋 我 们 红尘 做 伴活 得 潇潇 洒 溉 策 马 奔 腾 共 享 人 世 繁A/, 当歌 唱 出心 中喜 悦 轰 轰 烈 烈把 握 青 春 年  ̄x 酒 J - 华 。 这 首 歌词 中 , 们 发 现在 歌 词 的前 半部 分 , 瑶仍 是 对古 在 我 琼 诗 的 大致 翻译 , 这 种 翻译 也 并不 是 一 一对 应 的 。同时 在 翻译 但 的过 程 中 , 已经 开始 进 行 自我 的扩 写 了 , 她 比如 , 诗 歌 中 , 在 并 没有 写女 主 角对 心 上 人 性格 的体会 , 没 有 写 到对 太 阳与地 球 也
【 键 词 】互 文 性 ; 词 ; 词 ; 文 本 性 ; 文本 性 关 歌 诗 承 跨
人 类 的 一切 文 明都 存 在 着 一 种 继 承 的 关 系 ,文 学 也 不 例 外 , 如艾 略 特 所 说 :假 如 我们 研 究 一 个 诗 人 , …我 们 却 常 正 “ … 常看 到 : 仅 最 好 的 部分 , 不 就是 最个 人 的部 分 也 是他 前 辈 诗 人 最有 力地 表 明他 们 不朽 的地 方 o1 正是 在 这 一意 义上 , "1 1 2 当克 里
五类 , 文性 就 包括 其 中 。 互 而在 这 五种 类 型 中 , 四类 型 是承 文 第
但琼 瑶在《 这一歌 曲的歌词中 , 除了对古诗 的翻译 当》 则 外 , 进行 了扩 写。我们首先来看《 所依据的《 还 当》 上邪》 一诗 :
“ 上邪 , 欲与 君 相 知 , 我 长命 无 绝 衰 。山无 陵 , 江水 为 竭 ; 雷震 冬 震 , 雨 雪 , 地 合 , 敢与 君 绝 。” 这 一诗 中 , 中 的女 主角 夏 天 乃 在 诗

简要赏析许嵩的《庐州月》中古典诗词

简要赏析许嵩的《庐州月》中古典诗词

0147 新闻一班程颖迪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碰撞—简要赏析许嵩的《庐州月》中古典诗词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在的流行歌曲,都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作,而现在流行歌曲的中国风歌曲大多引用了古代诗歌,为歌曲增添不少古典气息,也丰富了流行歌曲的意境。

内地新生代知名作词人、作曲人、唱片制作人、歌手许嵩2009年大热的一首《庐州月》中不仅化用许多典故如“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更是巧妙的把古典诗词融入歌词中,给现在通俗的歌曲吹来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庐州月》讲述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男子为了考取功名与女子分开,待功成名就回来找她,却早已物是人非。

歌曲中“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借用北宋贺铸《青玉案》中“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写出了愁绪如柳絮一般繁乱,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则出自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是用红药指代自己,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除此之外许嵩还用“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来烘托歌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歌词中“‘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至‘却流不出当年泪光’”一段反复出现,用反复的手法将歌曲中复杂的情感层层推进,让听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取自纳兰性德“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表达了意物是人非的惆怅。

在这首歌曲中,许嵩丰富地化用古代典故、诗词,使得歌曲遣词造句言简意赅,用白话诗词的方式含蓄表达得细腻,提升了歌曲的人文古典气息。

我希望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流行歌曲不都是那种通俗白话的情爱的表达,而是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创作者能学会用诗词的含蓄,化用诗词中的意象来创作更多精品歌曲。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摘要:古典诗词里的爱情,总会勾起人心中异样的情愫,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是古典诗词历来受人追捧的原因。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歌曲中对于爱情诗词的吸收越发明显,在歌曲意境创造以及情感传递上的超凡效果也使歌曲更加撩人心弦。

这也启发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典诗词抒情隽永的特点并加以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歌曲;爱情一、古典诗词里的爱情对流行歌曲创作角度的启发古代诗词浩如烟海,爱情是诗词经久不衰甚至是历久弥新主旋律。

不论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还是宋词“情”字贯穿其中,让人流连回味无穷。

钟嵘《诗品》中“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更进一步说明诗歌浑然天成的感染力,它能穿透千年的云翳遇见未来的你。

而现代歌曲在寻求打动听众上恰恰就需要诗歌这种感染力,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效果的表现出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情感刻骨铭心才会弥足珍贵,梁山伯与祝英台爱之深;许仙与白素贞情之贞;陆游与唐婉失之痛,无不令人叹息。

这也是文学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性。

在层次的相互推进中达到情感的顶峰,这也即诗与歌曲共同的追求。

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古典”的继承近年来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有很大的吸收跟发展,不少歌词是借用了古代诗词的内容,甚至有些歌词直接引用古代诗词原句。

一方面古代诗词含义隽永,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将爱情化为绵绵相思之意,在欲说还休中将朦胧的情思与人的关系联系的更为密切,更能够勾起之大范围内听众的共鸣。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代爱情诗词内容较为含蓄蕴藉的方面,将歌曲情感与意境做最高层次融合,使之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且跟通俗歌曲的差别更加瞩目。

接下来文章将从意境渲染与感情烘托两个方面介绍现代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

三、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发展(一)变通趋时诗从最初的言志,到后来的抒情都是跟人密切紧紧相连系的,或多或少都会有弦外之音。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
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仍是被那种忧
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
栋时,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后来,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
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这是
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间在当年众多
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纪再大些,陆陆续续又听了好些这种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
曲,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
名。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肯定没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对天空
奇妙景象的驰想,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这悲欢离合的感叹,于九百
余年后,竟会再度被谱上新曲,传唱于大江南北,感动着更多新的痴
男怨女。我个人认为古诗词之新编新唱,此曲堪称经典。
继而,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
《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把岳
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于高
昂处,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类似的感受,你也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
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获取,“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气,委实曾让我有未生于斯世的遗憾。
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从些也渐渐屡见
不鲜。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数理化,用在新歌的
关键之处,以求“画龙点睛”。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有
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所不同
的是,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
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是啊,同样的一句话,流入处在不同
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自古就
是如此。
又看到陈百强的歌曲中竟出现了《对酒当歌》的名字,不禁大惑:
难道此君亦有着曹公“时光易逝、功业款就”的苦闷吗?忙细细听来:
干净的声线,深情且难掩忧伤的基调,竟是在倾诉着一个“失了踪”
的爱情故事,“这颗心”虽“真的很痛”,但仍“不断地寻梦”,“两
眼尽红”地“依稀觉得这样傻也只是为情重”。歌曲内容固然与《短
歌行》所表达的相去甚远,但感情之充沛、情调之悲凉,未必就逊之
多少。
这使我忍不住对古代诗词创作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了
一些比较:
一、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代诗词的情感:“以歌传情”是流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定的感情基调,在些基础上细细雕琢,
于字里行间中寻觅有激发听歌都情感的催化剂。以词抒情、以情带声
是创作者于声乐创作中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代诗词也是我们祖先情感的载体。《诗经》用章节重迭、
反复咏叹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爱情等多方面的生活,也透露出
不同阶级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情感方向。唐诗大家李白以清新明快的
语言,驰骋大胆的想象,抒发奔放豪迈的情感,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
境,亦摘取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雅号。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也凭借着爱国爱民的情感,以“诗史”真实而深刻地提示了尖锐的社
会状况,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尽抒心中情。此外,李清照的婉约、柳
永的风流倜傥、辛弃疾的豪放,不也是将其个性充分渗透在所作词中
了吗?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古代诗词创作思路,竟与流行
歌曲歌词的创作有着相似之处呢。
二、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代诗词的声韵:
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通常是先有曲调,再依据曲调的行乐特点及
思想内容填词。音乐的美感来自于它舒缓若涓涓细流、渐进若行云流
水、高昂若夏潮涌至的起跌动感,而这动感之美源于韵律的协调搭配
及能够随乐之起伏配以的压韵的、上品的歌词。因而,这就要求填词
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较好的文学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将曲
与词融于一体,创作出声情并茂的好歌。
而古代诗歌与音乐也是孪生姐妹。《诗经》的风、雅、颂本是不
同阶级于不同场合的骊歌,故古诗皆可被之管弦,至汉始有不入乐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诗。“乐府”这一称谓即是铁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沈约以“新体诗”
开格律诗先河,至此诗歌创作更注重声律;五、七言律诗,五、七言
绝句,五言排律的产生与发展,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诗韵”的内涵。
试想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妙句,何尝不是帝王家辅以管乐吟唱
的精品?可见现代流行歌曲里对韵律的追求,也并非是无源可溯的。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说:现代流行歌曲里的古代诗词元素,是对
古代诗词的继承与发挥,是贴切得体、值得提倡的。古代诗词之所以
能历经数十世而魅力不减,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奴隶制朝代的压抑,成就了大批无名而朴素的底层劳动人民诗人;群
雄纷争的乱世,出现了如曹操般充满抱负与进取精神的枭雄诗人。大
唐帝国的空前繁荣,涌现出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人、以
岑参、王之焕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更是将诗歌创作推上了顶峰。宋朝社会追求物质及精神生
活享受到极致,开是出现了唯美的柳永、秦观,婉约的李清照;随着
社会环境的日渐恶化,又出现了爱国忧民的苏轼、辛弃疾。如此不胜
累数。纵观诗词创作的历史,逢乱世必出豪迈之士,遇太平难掩浓词
艳赋。有了变化不定的社会底蕴,自然诗歌也变得精彩分呈。
流行歌曲毕竟只是“流行”,没有厚重的历史包含其中,更没有
乱世赋予它的种种感慨,此刻娱耳,但终会被忘却。
“春花秋月何时了”于今天听来,的确涉嫌无病呻吟。
然则,既然它的悦耳能让人身心愉悦,又何用去在意它引用了什
么,恰当与否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