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轮单元复习PPT课件
考点要求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 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 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主 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 展的特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无农不稳,
无商不富(活),以农 立国。
民间俗语
耧车、耦犁 井渠、 《氾胜之书》
王景治黄河
魏晋
翻车(手摇 脚踏)
《齐民要术》
隋唐 曲辕犁标志着我 国传统步犁定型
宋元
曲辕犁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江南:粟和麦; 《农桑辑要》 长江:水稻棉花
《农书》 江淮:占城稻
明清
风力水车 《农政全书》 明:玉米\甘薯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 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 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 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⒈农业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精耕细作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距今一万年左右)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 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其各自特点、资本 主义的萌芽。
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土 地制度的演变和主要的经济思想(政策)。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 商人 人称为“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 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 水平不高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 务的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世
宋朝 元朝
明清
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 币“ 交子 ”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 . 晋商
知识点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大作坊 生产。 •②凭借 国家权力 ,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 •③生产不计 成本 ,产品大多精美,冶金、 制瓷 、丝织 等 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手工业发展概况 •①冶金业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 许多国家。 •(2) 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 赢得“丝国”誉称。 •(3) 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 国”。
知识点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至隋 唐 隋唐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 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复习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重农抑 商政策
严格限制 “海禁” 对外贸易,而 与“闭 非禁绝一切对 关锁国” 外贸易
①为巩固统治: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是 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后是担心 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②受统治 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③根本上是由自然 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表现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①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强化本末 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②明清时期, 意识;②土地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 统治者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违 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 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使 限制人口流动;④多方限制商人及其活动:限制 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③重农抑商政 商人政治权利、对商人征收重税、对重要行业采 策,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 取官营、日常生活对商人限制等 构过于单一
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政策
含义 重视农业、 以农为本,限 制工商业的发 展
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 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 和人民生计,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 的治国纲领
①明朝初期,下令实行“海禁”,规定: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初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 民私自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明清统 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④ 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 国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
三、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 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 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 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 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 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天灾人祸,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 危险。
3.特点 (1)分散性:它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小农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4)脆弱性:小农经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 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 心理状态造成了它的落后性。
单元总结
专题整合 学科前沿
专题整合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检测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2013年江苏高考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2013年安徽高考12题)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2013·盐城模拟)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4.(2013·盐城调研)《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5.(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6.(2013·山西模拟)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7. (2013·浙江名校联考)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8.(2013·盐城调研)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3、商周:少量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发展成二牛一人,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西域的坎儿井(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人力)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领域)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井田制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5课时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解析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
A、B、C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
答案 D2.(2013·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
”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正确。
A项错在“必须”,B项错在“开始”,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答案 D3.(改编题)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的变革D.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解析图一是指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土地买卖;图二实质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 C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汉代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
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答案 C5.(2013·武汉模拟)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特征本专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它以土地私有为前提,以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男耕女织为基本的生产模式,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为主要目的,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
封建政府的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对农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精湛、分工细致,产品远销海外,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发展完善、城市发展及功能的变化、商人地位及组织的变化、贸易范围及商品种类的变化等。
古代工商业活动虽遭“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限制,但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农业的发展,但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海禁”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加之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落伍于近代化的世界大潮。
专题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最早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原始社会的松土工具:耒耜。
(3)耕作方式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东汉出现挽犁(一人一牛)、耦犁(二牛抬杠);唐代出现曲辕犁。
2.土地制度(1)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商周的井田制一春秋战国开始形成的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家、地主、农民三种形式)。
(2)演变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变法。
(3)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
(4)影响:存在了2000多年,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金融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两宋:商品种类增加;“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 1、宋以前的商业发展概况 商朝:“商人”出现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秦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隋唐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 钱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封建社会:
②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它 广泛、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社 会基础。这种小自耕农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商品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在社会的 各个角落。 ③国家土地所有制 a. 屯田制 b.均田制
生产关系
耕作方式:用各种方法处理土壤的表层,使适于农
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耕、耙、锄等。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变化: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组织方式的变化: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我国农业生产力 有了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 (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逐渐推广。 (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
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 《农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
⑥发展历程:
开始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如,改良土壤、重
视肥料、保墒、灌溉 逐步成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如,绿肥种植、南方 水田育秧移栽、曲辕犁 全面成熟:宋元。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 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深入发展:明清。表现为,南方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 制、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形成专业经济生产区域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合作探究】1: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 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看:
石、骨、木器等→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 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 人力操作→畜力→自然力牵引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经营方式的转变: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参考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政府应减灾减负。
悯农诗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子。四海无闲 田,农夫犹饿死。 根据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一 项决议,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 将全面废除农业税。 2004年3月中旬,中国总理温家宝 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 ‚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当月底, 中国政府就决定:免征东北地区黑 龙江、吉林两省的农业税,降低其 余11个粮食主产省的农业税税率。 到2005年初,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 区中,已有28个相继宣告‚免征‛ 农业税。从这方面来看,中国原本 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废除农业税, 事实上只用了2年。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而 ‘黄宗羲定律’则是清华大学的秦晖教授 在一篇论文中概括出来的。 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 ‚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 重难返之害。‛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 是: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 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 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 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 一次重。 如何从制度上防止‚黄宗羲定律‛重现? 叶青教授认为, 一、要对农民实行国民待 遇; 二、要从政体上改变,把‚城乡分治‛ 改为‚城乡同治‛。政府应该给城乡提供 统一的公共产品,比如道路、农村义务教 育等。三、要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上保 证农村小康建设。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 税负率才会下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重点把握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 时间;地点;部门;特征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地区 某些手工业部门
标志:“机户”雇佣“机工”
概念不要混淆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思考:欧洲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也 差不多,试分析产生的条件。但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物质基础,而中国却一直萌而不发,试分析原因。
一、掌握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纺织业 原始社会 纺织技术萌芽; 冶金业
小件铜器
陶瓷业
彩陶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人工育蚕 甲骨文记载;专职 青铜器分布、规模和水 平;出现铁制工具;炼钢 官员;妇功 铁业官营制度; 东汉末期墓葬青 《说文解字》; 冶铁动力变化;水排 瓷器 丝绸之路 灌钢法
发展要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求 说明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学习 时需适当拓展。“工官”和“匠户”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 内容。
/b/2067724-1282775661.html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 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产品 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 欧亚地区,广受赞誉。 三、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08 山东基本能力)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 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 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民版
魏晋:出现_灌__钢__法_。⑤北宋:用煤作为燃料提高了炼铁炉
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陶瓷业:①原始社会: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
工艺水平,并出现原始瓷器。②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是陶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出现青瓷。③唐代:陶器以唐
三彩为主,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首创釉下彩绘。
④唐宋以来,五大名窑产品质量闻名天下。⑤明清:康熙
主
干
(2)土地兼并
知
①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贵
识 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梳 理
②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
严重破坏;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农民起义。
③解决土地问题的努力
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
造成的社会矛盾。由于_地__主__阶_级__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
返回目录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主 干
隐性深挖 必修第二册教材P11“‘工官’工场的制
知 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很长
识 的历史时期内,官营手工业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
梳 理
平。这是因为它由政府经营,凭借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
的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大多非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史料2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 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线麻葛捆布,此 其分事也。
——《器子》
考
点
导思 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农夫“耕稼树艺”和妇人
互 “纺绩织妊”。史料2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
动
探 _以__家__庭_为__生__产__生__活__单_位__,__农__业__和_家__庭__手__工__业__相_结__合__,__男__耕__女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 程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标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准
了解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
形态 官营手 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 从商周到明朝前 期,一直占据主 导地位 产 品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 通、生产不 计成本(除 盐、铁等生 活必需品)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 贵族生活用品、代 表着生产技术的最 高水平
•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 了陆路联系。②经济重心南移。③军费和官俸开 支浩大,“岁币”沉重,不得不想法开辟新财源。 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使 远洋航行能力大大增强。⑤十字军东征、奥斯曼 帝国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贸易视线转移到东 方,越来越多地出入我国沿海口岸。
பைடு நூலகம்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 民间消费的产品 营 明朝中叶以后,在 制瓷、纺织、矿冶 等行业中,超过官 营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
在市场流通, 明中后期出 现资本主义 萌芽
剩余部分出 售
家庭手 工业
为什么在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 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①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自身缺 乏活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逐渐萎 缩。 ②民营手工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 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大加深,生产范围、规模 也日益扩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农 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 更多的雇佣劳动力,因此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 导地位。
货币的发展
• 秦到唐:统一币制。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 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 唐高祖铸“开元通宝”(以后的货币的范式)。 •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标重量,我国古 代货币由标明重量向抽象化、符号化的通宝、元 宝、重宝演变。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 • • • • • • • • 1.起源早。 2. 依附于农业、手工业,补充地位。 3. 柜坊、飞钱和纸币出现很早。 4.市形式多样。如城市,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5.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6.商业交通发达。 8.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形成商帮、会馆。 9.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10.商业活动不断打破时间和地点限制,政府对商 业的控制逐步减少(宋朝是重要转折)。
• 原始社会后期:商业出现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 分工的发展。 • 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观点:“商人”的 叫法,周武王灭商以后,商朝遗民地位低下,为了 生计,只好从事商品买卖。 •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商业由官府垄断。 • 春秋战国时期: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 营商业的兴起; ②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 品市场和大商人(如弦高、子贡、陶朱公范蠡、吕 不韦等); ③战国时,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井田制 • ⑴性质:奴隶社会土地王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 基础。 • ⑵特点:①土地归国王所有。②诸侯臣下只能世 代享用,不能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③强 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 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 的出现)。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③新 的租税制度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重点把握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 时间;地点;部门;特征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地区 某些手工业部门
标志:“机户”雇佣“机工”
概念不要混淆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思考:欧洲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也 差不多,试分析产生的条件。但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物质基础,而中国却一直萌而不发,试分析原因。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内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 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 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 难以萌发。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 商人的活动。
古代商业的发展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程 标准
基本 商业政策+商品种类+市的发展+货币+对外 要求 贸易+…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 晋商与徽商:①经营思想,晋商重钱不重官;徽 商重官不重钱,追逐财富只是手段,求功名做官 才是归宿。②经营方式,晋商精打细算,以经营 票号、高利贷为主;徽商崇尚文化与政治,亦儒 亦商,与政治极力结缘。③经营地域,晋商 “走 西口”,向北发展,徽商则主要在两淮、江浙。 ④人员组成:晋商“避亲用乡”;徽商聚族经商, 大修宗祠,以通过宗族的尊卑长幼加强对族众的 控制。⑤尊崇对象,晋商尊关公之义;徽商尊朱 僖理学。⑥文化理念,晋商“学而优则商”,一二 流子弟经商,三四流子弟科考;徽商好儒,由儒 而商,由商而官,官商互济。⑤婚姻家庭,晋商 长期只身在外,一去数年,赚钱方归;徽商举家 外迁,随遇而安。
小农经济(人教)
• • • • • • • • •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原因: 3.特点: ⑴自给自足性 ⑵分散性 ⑶封闭性 ⑷脆弱性 4.地位:主导,基础,封建政权的安危 5.评价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 经济发展的措施,一般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重视水利 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 4. 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 5.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开明 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 不利因素:战乱,赋役沉重,土地兼并等。
•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 • ⑴商业发展的原因: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地丁银制 度,赋税征银,使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从国外引进大量经济作物。 • ⑵对商业的管理:加征商税,关卡林立,阻碍了工 商业发展。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 外交往。 • ⑶城镇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农产品商品化得到发展。② “商帮”和会。(徽 商和晋商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经营之道反映 了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③区域间长途 贩运贸易发展(形成全国市场)。④劳动力成为商 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⑤清朝时出现 票号(由晋商独占经营)。
必修二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
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 1.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 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 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等词的综合和 简化。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 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 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 ⑴商业发展的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 大运河的开凿,交通发达。③对外政策开放。④ 国家统一。 • ⑵商业的发展:①柜坊和飞钱。②允许外商自由 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③水陆商运发达 • ⑶对商业的管理:坊市分开,交易时间受限制 (《唐六典》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铮三百声,而众以 散。”)。广州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
封建土地所有制
租佃关系:封建地主把地租给农民种,收成 归农民,地主收取一定的租子。 雇佣关系:地主雇佣农民来种自己的地,收 成归地主,农民拿固定的工钱。 佃农:封建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有 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不同称谓。 雇农:农业工人。
租佃制的发展
• 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以中国为例,战 国时即已出现有依附关系的佃农。魏晋南北朝时, 佃农庇荫于豪强地主,列入地主家籍,佃农要获得 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等手续。唐宋时代,佃 农阶层日益扩大,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 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从此佃农与地主之间的依附 关系逐渐松弛。他们逐步取得一定的迁徙、佃田和 退佃的自由。到清代,随着定额租制和永佃制的发 展,他们又取得一定程度安排生产的自由。加以押 租制的流行,佃农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开始具有契 约关系的色彩。 • 联系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
•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 • ⑴原因:①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 展。②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③水陆交通便利,海上 丝路畅通。④租税货币化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 ⑵市的发展:①突破汉唐“市”“坊”分开和日中 为市的限制。② “草市”更加普遍.③宋在与辽夏金 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置榷场,进行双边贸易。 • ⑶商业的发展:①北宋益州 “交子” 。②商税\海 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③与文化有关的商 品增加(如勾栏瓦肆,风俗年画)。④开始使用“ 商标”以加强对质量的保证。 • ⑷对商业的管理: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
• 宋代的社会转型: • 生产关系:从庄园农奴制向封建租佃制的重大转折 时期; • 经济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发生转折的时期; • 学术思想:从传注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变时期; • 政治体制:从“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转型的 时期。 • 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 ⑴原因:①国家统一。②疏通漕运。③开辟海。④ 遍设驿站,丝路繁荣。 • ⑵表现: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商业都会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 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条件
政治(环境)
产生的原因
制约因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影响商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