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隆盛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1 、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 、有人就有了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生出来的工具(火)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3 、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第二节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 、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 、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 、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 、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 、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
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8 、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 、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 西学东渐及中断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 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也将 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 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由于宗法专制沉重,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士 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 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
• 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中西方的冲突 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 中国文化推人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 历史阶段。
七、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 文化勃兴
• 爆发于公元750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 已久的种种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巨大变迁。 •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 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 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 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 基本观点: 理一元论 理一分殊 存天理、灭人欲 •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 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玄学的兴盛,体现出动乱时代人们对个体存 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而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也成为道教与佛教兴盛的土壤。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酝酿于东汉,发展于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北魏萧梁陶弘景更以“天 子师”之尊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 史,道教至此基本定型。 与道教勃兴的同时,佛教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文化 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 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
•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 •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如分封制、宗法制、 礼制,实质上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 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 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 此。
文化导论 总复习
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文化仅指精神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或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夏商周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
秦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
这一阶段称为中国文化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时代,以北宋、南宋为主,包括辽、夏、金、元。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
中国文化的五大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
第二,伦理本位。
第三,天人合一。
第四,尊君重民。
第五,尚中贵和。
儒家思想简史:1.先秦儒家。
2.两汉经学。
3.宋明理学。
4.清代朴学。
道家思想简史:1.先秦道家,先秦道家是中国道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
2.汉代黄老学3.魏晋玄学法家思想简史:1.先秦法家。
2.秦代法家,商鞅变法是秦政治思想法家化的标志。
3.汉代法家。
《五经正义》——孔颖达写的,是一部典型的以疏解经典的著作。
《太极图说》——周敦颐写的。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写的。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写的,黄宗羲在史学方面,开创了浙东学派。
《春秋繁露》——董仲舒写的。
《孟子字义疏证》——戴震写的。
儒家主要理论主张:民本思想是孟子提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尚贤和民主”。
总之孟子讲民本,其落脚点在于实行仁政。
存天理灭人欲。
是宋明理学的最基本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说,提出理气说。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1、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这个时期是先秦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种类繁多,包括诗歌、散文、传记、唐传奇等等,尤其是诗歌。
现在大约有50,000首诗留了下来,产生了大量的诗人和其他作家。
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和雕塑也有所发展。
在思想上,儒、释、道相互兼容。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历史的编纂方法多种多样,产生了许多史书。
而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在不同的思维中,具有灿烂的美的氛围。
2、繁荣、发展和创新。
文学和艺术高度发达。
整个唐朝有几十位风格独特的著名诗人,包括李白和杜甫。
诗歌种类繁多,成熟的格律诗构成了唐诗的主体,宋词也应运而生。
内容拓展,视野开阔,风格多样,如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侠诗等。
古文运动促进了传记、散文和游记的发展,出现了散文家韩愈和散文家柳宗元。
唐传奇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后世小说的直接来源,开辟了后世文学的道路。
这些人可以说是世代相传的“衣词人”。
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
书法的整体水平很高。
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等楷书大师的出现,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他们创造的书法风格已经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式——楷书。
3、开放包容,开放开放。
唐代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
与此同时,它的文化体现了广纳百川的精神。
它有极其广阔的视野。
各种艺术大胆地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
比如,音乐吸收外国音乐,创新10首,包括《西凉》、《高昌》、《颜》、《青》。
这种舞蹈吸收了西域的剑舞、胡璇舞等类型,达到了中国封建舞蹈艺术的最高峰,出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形式壮观的宫廷舞蹈。
法院还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组织,如教学工作室和梨园。
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和信心上。
为了儒、释、道的兼容发展,将儒、道经典列为考试内容,弘扬佛教,其他理论和信仰自由发展,少受束缚,思想活跃。
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交流。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1 .马致远的《墙头马上》被誉为“秋思之祖”。
【正确答案】错误2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正确答案】正确3 .”唐宋八大家“包括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正确答案】正确4 .《春秋》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典型代表。
【正确答案】正确5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复礼、举贤,“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6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祖,以其为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最高范畴。
【正确答案】正确7 .儒家学派注重个人修养,有利于理想型人格的培养。
【正确答案】正确8 .“诗经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正确答案】正确9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正确答案】错误10 .明代文化专制体现在O?【正确答案】八股取土【正确答案】文字狱I1下列唐代教育机构“二馆”的有()?【正确答案】崇文馆【正确答案】弘文馆12 .宋代市井文化勃兴时流行的“说话”四家是指O?【正确答案】小说【正确答案】说经【正确答案】讲史【正确答案】合生13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包括()? 【正确答案】传承人本色彩【正确答案】构建文明的途径【正确答案】打造和谐至境14 .“明代四大奇书”包括()?【正确答案】《三国演义》【正确答案】《水浒传》【正确答案】《西游记》【正确答案】《金瓶梅》15 .下列符合道家思想的有O?【正确答案】无为【正确答案】顺应自然规律【正确答案】回归朴素纯真【正确答案】注重人的生命价值16 .下列属于“五经”的是()?【正确答案】《诗》【正确答案】《书》【正确答案】《礼》【正确答案】《易》17 .下列关于“诸子散文”,说法正确的有O?【正确答案】多用比喻、想象等手法【正确答案】有较强的辩论性18 .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的有()?【正确答案】陶渊明【正确答案】谢灵运19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正确答案】稳定性【正确答案】封闭性20 .中国文化的“隆盛期”是在()?【正确答案】隋唐21 .下列选项中是“花间词派”代表性词人的是O?【正确答案】温庭筠22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O?【正确答案】桂花23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发物之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度同制
魏国布币
西周钱币
齐国刀币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 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 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 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春秋、 毛诗、周官礼等。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马融等 ;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玄学兴起 •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 儒、玄、道、佛
相与激荡
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 基础发展出的哲学, 它的宗旨就是贵无, 它的最高主题就是对 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 思考。
王弼注《老子》
其他文化成就:
• 科技 • 医学 • 文学 • 书法 • 绘画 • 石窟艺术
兰亭序(局部)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旭《终年帖》
李邕《李思训碑》
魏晋南北朝建筑麦积山石窟
六、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门阀世族势力急剧没落。科举制度 打破了文化垄断的旧秩序。
(一)原始宗教:自然崇 拜、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二)原始艺术:陶塑、 陶绘、原始雕刻、岩画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 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分布区。
隋唐文化
吴道子是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一个,一千年来他被奉为“画 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天王送子图卷》是一幅优 秀的作品。图卷取材于《瑞应本起经》,反映了净饭王抱了初 生的释迦牟尼到神庙中,诸神为之慌忙匍伏下拜的故事。
展子虔的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到了隋代,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擅长画台阁、人物、车马,也工画远近山水。他的画细致传神,画马立者 有走势,卧者则腹有起跃之势;画山水树木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称 “有咫尺千里之趣”;画人物描法细腻,以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
赵州桥
(四)绘画的成就
隋唐时期的绘画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尤其以擅长画台阁、 山水、人马而声名显赫。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张萱、 周昉的仕女图,李思训、王维的山水画后世的评价极高。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 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 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科举制确立
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 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 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 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 员,。 背景:中小地主势力、三省六部制度、纸张
唐朝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 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 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 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 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 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 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 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 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明代八股考试题目为四书五经中的句子。只能依照题义 阐述其中的义理,代“圣贤立言”,格式僵死,字数也 有限制,句法要求对偶。
国开电大中国文学基础#(河南)作业练习1参考答案
编写了《论语》
【答案】
修定了《诗》《书》《礼》《乐》《周易》和《春秋》
创立儒家学派
兴办私学,大力发展教育
·题目、
被誉为唐代“小李杜”的是?
·选项、
李白
李商隐
杜牧
杜甫
【答案】
李商隐
杜牧
·题目、
下列主张属于墨家的是()?
·选项、
仁者爱人
兼爱
非攻
尚贤
【答案】
兼爱
非攻
尚贤·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题目、
《离骚》与《诗经》并称为()?
·选项、
双壁
双杰
诗骚
双姝
【答案】
诗骚
·题目、
礼乐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选项、
商
周
秦
汉
【答案】
周
·题目、
“赋”这一文体发展的黄金期是在()?
·选项、
先秦
秦
汉
唐
【答案】
汉
·题目、
《十五从军征》出自()?
·选项、
诗经
离骚
汉乐府
国语
【答案】
汉乐府
·题目、
按体裁来分,《桃花扇》属于()?
·选项、
夏
商
周
秦
【答案】
夏
·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
·选项、
轴心时代
起源时代
鼎盛时代
融合时代
【答案】
轴心时代
·题目、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正处于()时期?
·选项、
唐
宋
元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1、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佛教在我国的流传
传入——东汉长期被当作方术,东汉末起流传渐广
发展——三国两晋西来名僧日多,译大量经书
鼎盛——南北朝隋唐兴起诸多流派
衰微——明清
范围:
大乘佛教我国大部分地区
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佤族、崩龙族聚居区
藏传佛教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聚居区
论述:
1、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菩萨:达到了自觉自度,还发愿觉人度人。第二等果位
佛:不但自觉觉人,而且达到了觉行圆满。是最高果位
6、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人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以维持社群的生活,所以又创造了第二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制度文化”。它们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3、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又多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它们是人类所创造的第三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行为文化”(即含有文化意义的行为)。
人性论,“天命之性”直接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完美无缺,后来人们在现实中所受的“气”有清浊偏正之别,故有善与恶。此为阴阳二气交感所致。圣人凡人。
道德修养论,“居敬”,无事时不为物欲所诱,有事时不忘道义。穷理。王道政治-霸道政治-区别人心与道心,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认识论,格物致知,通过认识外物去认识人心之理,从而最终体认太极之理。提倡格草木、舟车等物理,接触一些具体知识,但一旦豁然贯通则自然知识被抛弃。“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即充分运用自我的认识能力,达到认知天理奥秘的最终目的。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期的文化遗迹就证实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究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的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
先从夏商周三代说起吧。
夏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共有17代君主,历时约439年。
商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共有32代君主,历时约790年。
周朝是中文文明的第三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907年,共有15代君主,历时约791年。
在上述三个王朝中,周朝是最长久的一个王朝,这也表明文化的长期传承。
在夏商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不仅形成了古代先进的农业经验,还发展了卜辞、礼仪、典章等形式,并以此形成了农历、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等世界著名的文化符号。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时代,文字的产生和推广更促进了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古人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发明并不少,如农业五联套、鱼鳞纹理砖等,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随后,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了。
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思想精华也被称为“百家争鸣”。
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的思想流派相互较量,成为了人们思考社会和人性的主要方向。
在思想领域的探险中,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扬。
在此背景下,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著名人物在文化、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中国进入了两汉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留下了《论语》《道德经》《易经》《红楼梦》等经典书籍,并形成了将军、刺史、亲王等多层级制度。
两汉时期的技术创新也非常厉害,如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纸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等,为历史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唐宋元明清一直都被外界称为中国的“文化丰碑”,而且一点都不夸张。
唐朝时期,大量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时期,则是各种民族文字交流和文化互动的阶段,十分开放;宋朝时期,则以经济繁荣、文化隆盛著称;明清时期,则是中国的“黄金时期”,在哪里有着单口相声、曲艺、诗歌、绘画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隋唐时期: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文化概论2、3
第三、纯属于歌功颂德,曲意逢迎的文字, 第三、纯属于歌功颂德,曲意逢迎的文字,因为用词 不当而致罪。 不当而致罪。
直隶人魏天豹编写《大清天定运数》一书,歌颂清朝国运长久, 直隶人魏天豹编写《大清天定运数》一书,歌颂清朝国运长久, 但书中写乾隆年数只写到五十七年,又未避讳弘历庙号, 但书中写乾隆年数只写到五十七年,又未避讳弘历庙号,被 认为罪大恶极,身首异处。 认为罪大恶极,身首异处。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1921年发现于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 年发现于河南的仰韶文化( 年发现于河南的仰韶文化 公元前5000年至前 年至前 3000年)、 年发现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 年)、1959年发现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前 年发现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 4500年至前 年至前2500年)、 年至前 年)、1935年发现于辽宁的红山文 年发现于辽宁的红山文 化(大致与仰韶文化同期)、 大致与仰韶文化同期)、1936年发现于浙江的良 年发现于浙江的良 )、 渚文化( 3300年至前 年至前2250年)、1923年发现于甘 渚文化(前3300年至前2250年)、1923年发现于甘 肃的马家窑文化( 至前2600年)、 肃的马家窑文化(前3000至前 至前 年)、1928年发 年发 现于山东的龙山文化( 至前2300年)、发现 现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前2800至前 至前 年)、发现 于湖北的屈家岭文化( 年至前2650年)等。 于湖北的屈家岭文化(前2750年至前 年至前 年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中国文化能够数千年保持生气勃勃, 中国文化能够数千年保持生气勃勃,与中华各民族 文化及中外文化相互激荡有关。 文化及中外文化相互激荡有关。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秦汉以后, 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分为三个文化 类型,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类型,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与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与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农耕与游牧民族相互关系的一个侧面是他们的冲突、 农耕与游牧民族相互关系的一个侧面是他们的冲突、 战争,另一个侧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战争,另一个侧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中国文化概论04
• 制礼作乐 制礼: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 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规范、 周制度、行为、观念文化总汇 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生活 礼为内容(亲亲血缘原则,尊尊政治原则) 仪为形式 作乐:配合礼制施行的情感艺术系统 目的: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25
• 周易.宇宙代数学
30
2、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对 天下兴亡的思考,人们不 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 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如阴阳、儒、墨、 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家。最 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 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 荣局面。
15
甲骨文:“六书”汉字结构规律 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 文连成句成实际会话 金文:钟鼎文,铭于礼器与乐器 金文比甲骨文 数字大增,反 映社会生活实 践发展。 篇幅增大; 汉字形声化趋 势明显
16
⑶巫史文化 巫史——中华民族第一代文化人 随着生产力发展,阶级明朗化,统治秩序制 度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司人神交通的“巫” 逐渐职业化、世袭化,职责由占卜,扩大为参与 政治管理—“掌官书以赞治”和卜筮、祭祀、书 史、星历、教育、医药活动,垄断神坛,把持政 坛,执掌学坛。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开源”作用。 形成传统:“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 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12
5、上古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依据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迹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迹全国7000余处。八区创造 原始文化,水平不在黄河流域 之下。 华夏集团(黄帝、炎帝)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蚩尤、皋陶) 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
以“仁”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 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
墨家:
强调物质生产劳 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地位,反对生 存需要基本外的 消费,强调“兼 爱”。
老庄道家: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 主张言行峻罚,在 文化政策上主张”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实行文 化专制主义。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1)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2)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3)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 年前左右,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 ):大致在 年前左右 代表是山东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 龙山文化” 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宏阔的文化精神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秦阿房宫
两条“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书同文” 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 的新文字 “秦篆” “车同轨” 统一车辆形制,修筑驰道 “度同制” 统一度量衡 “行同伦” “以法为教” ,设“三老” , 统一文化心理。 “听从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 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地同域” 废除封土建国制。 一则安,异则危。”(《吕氏 春秋·不二》 焚书坑儒 “别黑白而定一尊”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
04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
(1)道教创制
思想渊源:从道、儒、墨等哲学
流派,以及星相家、医方家、讖 纬家那里汲取思想资料;
神仙世界:以古代中国神话人
物作为本源;
宗教教旨:把长生成仙作为追
求的目标。
玉皇大帝像 (永乐宫壁画)
(2)佛教传入
佛教传入之初,也曾经与儒、道等中土文化相冲突,但终与 中国的伦理规范、实用理性、崇拜模式、政治需求等等相妥 协、相融合(如佛教本“不敬王者”、“不事父母”,后来 逐步演变为敬事君长、倡言孝道); 佛教在中国历经排佛、灭佛、佞佛、援佛等种种遭际,逐渐 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并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
如果按照通行的说法,将中国学术史分作七段(先秦子学、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 代新学),那么其中三段(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是直接因为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
4.隋唐(唐前期):隆盛时代
隋唐文化的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
杨隋和李唐政权所推行的包括均田制、“崇重今朝冠冕”及科举制在内的一
1.明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想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2.文化整理
《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早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 永 乐 大 典 》
《康熙字 典》:世 界上最早 的字数最 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
《四库全 书》:迄 今为止世 界上页数 最多的丛 书。
《四库全书》
(二)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1.文学:诗,传奇,古文 2.书法 3.绘画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举制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1)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2)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 下去,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 2、科举制的形成 (1)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 (2)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 合格者录用为官。 (3)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三)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隋文帝——母、妻均为鲜卑人 李世民——母为鲜卑人 高仙芝——高丽人,唐玄宗时大将。 哥舒翰——突厥人,唐玄宗时大将。 李光弼——契丹人,唐平定安史之乱大将。
三、隋唐文化隆盛的政治表现
(一) 开明君主接连涌现 1、隋文帝杨坚——继往开来的一代雄主:结 束南北朝分立,巩固统一局面。 2、唐太宗李世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 代名君:“贞观之治” ,奠定大唐盛世基 业。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生产力提高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2、交通便利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3、经济富足 (1)粮食储备充足——太仓、洛口仓、回洛 仓、含嘉仓等官仓规模巨大。 (2)隋炀帝好大喜功——三游江都、三侵高 丽、营建东都洛阳、免费招待西域商人…… 4、手工业发达——唐三彩(唐朝陶瓷工艺的 新成就)、纺织业
4、实行开明专制,政治气氛宽松 (1)允许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搞文化偏 至主义。 • 儒、道经典都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 佛教曾得到武后、宪宗等提倡而兴盛一时, 但其他宗教和学说也未受排斥。 (2)文风开放,儒学可以被嘲讽,诗人作诗 少有忌讳。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5、敢于冒险,勇于探索 (1)玄奘西游 (2)鉴真东渡
(四)两税法 1、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 季两次纳税。 2、两税法的意义 (1)使唐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 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3)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 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 轻了农民的负担。 (4)这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 步。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 再如:武则天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 录》,将武氏列为第一,其余一律以官职高 下为标准,彻底打破士族和庶族的界限。 2、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 (1)李世民极力选拔寒门庶族地主官僚出 任中央要职,改变“上品无寒门”的传统。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 如贞观年间“寒门”诸臣: 秘书监魏徵——少年做过道士 户部尚书戴胄——出身录事 中书令马周——起自布衣 大将尉迟恭(字敬德)——出身铁匠 大将军秦琼(字叔宝)——出身小军官 刑部尚书张亮——出身农民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2)李白——只为唐朝而生的“诗仙” • 地位: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我国文学史 上继战国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成就:李白极赋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是大 唐文化隆盛、色调明快、热情奔放的最佳 代表。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 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 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 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 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
唐朝边疆各族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 唐支持乌蛮(彝族)、白蛮(白族)建立南 诏(在今云南)。南诏部分仿照唐制建立各 种制度,并多次派遣贵族子弟赴唐朝学习, 其统治集团通用汉文。 • 渤海(在今黑龙江)接受唐朝册封,并按唐 朝制度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唐 玄宗以后多次派学生赴唐朝学习。 • 回纥(回鹘,在今内蒙古)曾助唐朝平定安 史之乱。
一、隋唐历史概貌和文化特征
(一)历史概貌 1、历史沿革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2、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南北统一,疆 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民族团结,中外文化交流广泛。
一、隋唐历史概貌和文化特征
(二)文化特征和文化性格 1、文化特征 ——雄阔壮丽,气势磅礴 ——雍容大气,胸襟坦荡 ——热烈奔放,色调明快 2、文化性格 ——明朗、高亢、奔放、充满激情。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三)热情奔放,色调明快 1、丰富的社会生活 ——衣着暴露,以胖为美 ——穿高跟鞋、西服领衣 ——诗歌风行、诗情郁勃(“行人南北 尽歌谣”,“人来人去唱歌行”) 。
唐朝妇女像
观鸟捕蝉图(局部)
马球图(局部)
侍女图(局部)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2、经典之作——唐诗 (1)成就 •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遗留下来的诗歌将 近5万首,比自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 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 •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大大超过 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 李白、杜甫的成就达到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 成为典范。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 文成公主将大批生产工具、蔬菜种籽、医 疗器械,以及经史、诗文、工艺、医药、 历算等典籍带入西藏。高宗时应其请求, 输入蚕种,并派去酿酒匠和制作纸墨工匠 传授技术。 • 吐蕃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入唐赴长安国学。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
布达拉宫
尺带丹珠上唐朝皇帝书
3、科举制的发展 (1)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 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3)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 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意义 (1)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 抑制门阀的作用; (2)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 子通过考试可以参加政权; (3)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 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 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5)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2)科举制使大量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 隋文帝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 • 隋炀帝置进士科。 • 武则天创殿试,并增设武举。
二、隋唐文化隆盛的历史背景
(3)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的文化意义 在隋唐之际,当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之 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庶族寒士,是正在上升 的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那个有为的时 代,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自信和 热情,使唐代文化因此被赋予了一种明朗、 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
三、隋唐文化隆盛的政治表现
3、则天大圣周皇帝武 (上明下空)——承 前启后的女皇帝:继续发展唐太宗开创的大 唐基业。 4、唐玄宗李隆基——盛世之君:开元天宝盛 世,唐朝发展到鼎盛。
三、隋唐文化隆盛的政治表现
(二)名臣贤相数目众多 1、贞观名臣:魏徵、长孙无忌、房玄龄、 杜如晦 2、武后名臣:狄仁杰、张柬之 3、玄宗名臣——姚崇、宋景、张九龄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一)雄阔壮丽,气势磅礴 1、唐朝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南及南海 诸岛,西越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外兴安岭。 2、隋大运河,沟通南北,全长四五千里,是 世界最长的人工开凿河道。 3、唐首都长安规模恢弘,世界第一,明西安 城仅为唐长安城的1/8。 4、唐皇宫浩大,胜古绝后,大明宫共24座宫 殿,是明清故宫的5倍。
(三)租庸调制 1、内容 (1)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 物,叫作“租”; (2)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 (3)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 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2、租庸调制的意义: (1)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 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2)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 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 • • • • •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 刑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1)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 大都品级较低,由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 (3)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 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 公元630年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李世民 为最高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3、广泛吸收外域文化:兼并蓄,有容乃大 • 南亚: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 美术、裸体艺术 • 中亚:音乐、舞蹈 • 西亚: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 学、建筑艺术、马球运动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唐长安城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5、军威赫赫,战无不胜:唐太宗击溃东突 厥,唐高宗击溃西突厥。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二)雍容大气,胸襟坦荡 1、对外交往盛况空前:波斯、阿拉伯、日本、 朝鲜、印度、缅甸等与唐朝往来频繁;长安 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 流的中心之一。 2、民族交往亲密无间:唐文成公主、金城公 主入藏(吐蕃);唐宁国公主、咸安公主、 太和公主远嫁回纥(回鹘)可汗。
四、隋唐文化隆盛的文化表现
3、文化名人辈出 诗圣:杜甫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虞世南 绘画:吴道子(“画圣”) 散文: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 医圣:孙思邈
五、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一)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 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审议机构, 负责审核政令,不可行的可驳回);尚 书省(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 政令)。 2、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