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颜色视觉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视觉环境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道路视觉环境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4、智能监控系统:利用高清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道路情况, 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或事故,及时进行处理。
四、案例分析
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在道路视觉环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道路标志和标线模糊不清,导致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困惑和误 解。
2、部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经常出现拥堵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3、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越马路,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研究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越快,驾驶员的视距越 小,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另外,当车速超过一定限值时,驾驶员的反应 时间会变慢,这也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当车速为60km/h时,驾驶员的视距大约为120米; 而当车速提高到100km/h时,视距降至约60米。这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 员的视距在不断减小。同时,通过模拟不同车速下的驾驶情况,我们发现,当车 速为80km/h以上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明显变慢。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加,车辆 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过快的车速往往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车 速限制成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驾驶员的视距直接影响到 其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视距不良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公路 车速限制与行车安全视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可以有效地引导车流,缓解交通拥堵。但若信 号灯出现故障或不清晰,则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4、行人与非机动车:行人与非机动车的突然出现或不规则行为,也是影响 行车安全的因素之一。
二、道路视觉环境的设计原则
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道路视觉环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高效、准确、实时监控系统,它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图像处理算法和智能分析系统对车辆和行人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有效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处理交通图像,并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对交通场景进行建模、车辆行为识别、异常行为检测等核心功能来实现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可靠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首先,我们将介绍系统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然后详细讨论每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细节,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系统的性能评估。

2. 系统架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目标检测与识别模块、异常行为检测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

图像采集模块负责采集交通场景的图像或视频,图像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校正等预处理操作,特征提取模块提取交通场景中的关键特征,目标检测与识别模块对图像中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检测和识别,异常行为检测模块对交通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进行识别,用户界面模块用于交互展示系统的运行结果和提供参数调节功能等。

3. 模块设计与实现3.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模块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增强和校正等操作。

去噪可以通过滤波器方法,如中值滤波或高斯滤波,对图像进行平滑。

图像增强可以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或对比度拉伸方法,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像校正主要利用摄像机标定矩阵或特定几何关系,将图像的畸变进行校正,以保证后续处理算法的准确性。

3.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模块主要负责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车辆和行人等关键特征。

对于车辆,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和尺寸等;对于行人,常用的特征包括人体轮廓、行走姿势和衣服颜色等。

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如支持向量机(SVM)或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分类器来实现特征提取。

交通系统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交通系统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交通系统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1.汽车颜色影响交通安全(1)车身颜色影响安全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曾就汽车颜色安全性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佳,安全性能高于深色系汽车。

在清晨及傍晚时段光线不好的情况下,黑色汽车的事故率竟是白色汽车的3倍。

因蓝色和绿色为收缩色或后退色,看起来比实际要小,尤其是傍晚和下雨天,常不为对方车辆和行人注意而诱发事故。

黄色为膨胀色或进攻色, 看起来比实际要大,很容易引起对面来车和行人的注意。

为此,美国和日本减少了蓝色和绿色车辆的涂装。

此外,对光线有较高反射率的银白色和色彩亮丽夺目的嫩黄色是较安全的汽车颜色。

一般地讲,暖色较冷色有前进的特性。

如以黑色为背景时,两色相比,人们的感觉是黄色车比蓝色车更接近白己。

因此,基于安全考虑,车辆宜选用具有前进性的色彩。

但是,在白色背景前,属暖色的黄色都有后退感,而属冷色的蓝色反而给人以前进的感觉。

因此,在为车辆选择色彩时,还要考虑车辆的经常使用环境。

(2)驾驶室内颜色影响安全驾驶室内的颜色也会给驾驶员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驾驶室内不应涂刷使人感到沉闷悒郁的暗淡颜色,也不应涂刷使人亢奋烦躁的强刺激颜色。

一般应涂刷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色彩,如乳白、淡蓝等,并可结合个人爱好对驾驶室进行布置。

驾驶室内面板颜色如涂刷得过于刺目,由于路面与面板颜色形成较大的反差,会使驾驶员在观察路况时,分散对路况的注意力,还易造成过早的视觉疲劳。

(3)从汽车信号灯颜色角度考虑信号灯既要醒目,又不致引起眩目。

一般表示危险的视觉信号用红色如制动信号灯及尾灯,用以警告后续车辆注意,避免发生尾撞。

提示信号灯用黄色或橙色,如转向指示信号。

为了更加引起周围环境的注意,转向指示信号灯往往有一定频率的闪烁,有的还同时配以音响信号。

2.服装颜色影响交通安全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行人中的老人与儿童是弱势群体,且事故的致死率较高。

根据日本交通部门的统计,从1994年1月1日至9月19日,东京市内的交通事故死亡者为277人,其中老人和儿童占大多数。

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在工业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设计展开讨论,通过详细介绍系统原理、技术实现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

一、系统原理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其核心原理是将图像中的颜色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并通过算法对颜色进行识别和分析。

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颜色识别三个主要环节。

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摄像头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获取需要识别的物体图像,采集到的图像包括被识别物体的颜色信息。

图像处理:采集到的图像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边缘检测等步骤,以提高后续颜色识别的准确度。

颜色识别: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颜色识别算法中,通过对像素点颜色数值的分析比较,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目标物体的颜色。

二、技术实现1. 图像采集技术图像采集技术是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见的图像采集设备包括工业相机、智能手机摄像头、面向嵌入式系统的摄像头模块等。

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帧率、接口类型等特性,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处理技术是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均值滤波、高斯滤波、边缘检测、直方图均衡化等。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对比度、边缘检测等处理,为后续的颜色识别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数据。

3. 颜色识别算法颜色识别算法是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常用的颜色识别算法包括基于像素的颜色匹配算法、基于色彩空间的颜色检测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图像中的像素点颜色数值进行分析比较,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目标物体的颜色。

三、应用场景1. 工业生产基于机器视觉的颜色识别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背景
彩色沥青路面是一种创新的道路设计材料,它可以为城市道路和人行道添加丰富的颜色,提高道路的美观度和识别性。

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公共街道、校园、公园等地区。

设计原则
1. 考虑环境因素:在选择彩色沥青路面颜色时,应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以确保路面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相协调。

2. 提高安全性:选择高反光度的彩色沥青路面,以增强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可见性,提高交通安全性。

3. 考虑持久性:选择耐久的彩色沥青路面材料,以确保路面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频繁使用,并且经久耐用。

设计方案
1. 颜色选择:根据道路用途和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彩色沥青路面颜色。

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以实现独特的设计效果。

2. 设计图案:可以在路面上设计出各种图案,如标识线、花纹等,以提高道路的视觉吸引力和识别性。

3. 养护保养:彩色沥青路面需要进行定期的养护保养工作,包括清洁和定期检查,以确保路面的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功能。

设计效果
彩色沥青路面可以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效果,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与品质。

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可以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愉悦的道路环境。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基于颜色特征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研究摘要:本文分别基于rgb色彩空间和hsi色彩空间采用阈值分割法,对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到的交通标志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并根据实际检测效果进行改进,得出了颜色分割效果较好的阈值空间。

关键词:交通标志颜色特征图像分割一、引言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标志识别、视觉增强等方面。

道路交通标志识别主要是通过在机动车上安装的摄像机捕获自然场景图像,再对图像进行检测,对图像中的标志加以识别,这样可以辅助驾驶员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

交通标志主要利用图形、颜色与字符结合,向人们传递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识别时可充分利用交通标志自身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处理、提取加以识别。

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可分两大类:主标志和辅助标志,本文主要研究主标志中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和指示标志。

二、基于rgb色彩空间的交通标志分割在面向硬件设备时rgb是最常用的色彩模型,但rgb三个分量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三个分量对光照亮度有一定的依赖性,亮度值发生变化会引起rgb三个分量值的改变。

但交通标志牌的检测根据颜色的色度分割即可,不需要考虑颜色受亮度的影响,因此只需知道rgb之间的相对值即可[1],可将rgb三分量作标准化处理。

在r,g,b色度坐标系中,r+g+b=1,r,g,b分别表示为:r=r/(r+g+b)g=g/(r+g+b)b=b/(r+g+b)我国交通标志主要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在r、g、b彩色空间中对这几种颜色有规范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算法的健壮性,可根据采集到图像对分割这几种颜色的阈值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过对rgb彩色空间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的r、g、b三分量之间的差值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本文在归一化的rgb 彩色空间下,采用将不同颜色的r、g、b三分量的差值控制在适当阈值范围内进行分割的算法进行有效分割,实验发现在实际光照条件下,黄色更偏向于黄红色,在对红色进行提取时黄色被误认为是红色也提取出来了。

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设计与国家标准

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设计与国家标准

第18卷标 准 化 报 道Vo1.18第1期REPORTING OF ST ANDARDZATION No.1 1997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设计与国家标准盛尚雄(甘肃工业大学 兰州 730050)摘 要 城市和交通采用什么色彩更适宜,是一个作业环境与色彩设计问题。

为防止或减少因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无秩序、不和协、无标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对交通、色彩、环境与人这一复杂系统当中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而引起的感性及生理上的反应与交通色彩安全问题作了分折与研究,提出了城市交通色彩设计的规律与原则,为今后制定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应用法规与城市交通色彩设计国家标准作了基础研究。

关键词 色彩 视觉 心理作用 交通安全 国家标准 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大都市的人们,除了受到噪音、空气的污染外,还受到色彩的视觉污染。

它使人们的感官神经,特别是视觉神经长期处于一个紧张与疲劳状态之下,这就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课题——色彩与交通安全问题。

据报道,世界上每一分种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个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如何减少交通事故,除了法制、道德、管理、路质、气候诸多方面影响外,色彩污染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交通色彩设计与视觉在宣闹的市区,不同车型、不同用途、不同车速的城市交通工具用什么色彩更适宜,这是一个作业环境与色彩设计问题。

在交通拥挤的闹市区,司机、行人为了交通安全,注意力除了集中到听觉感官,更多的是集中到视觉感官。

在这两个感官神经当中,后者对色彩的反应特别敏感,这就给设计者提出,色彩不只是意味着好看,在交通工具中,应更注重色彩与视觉生理的平衡。

要达到视觉生理平收稿日期6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神经动态的平衡及颜色视觉形态的平衡,而神经动态的平衡是通过兴奋和抑制的互作用来实现的;颜色视觉形态的平衡通过三种感色物质的供求平衡来维持的。

但人们在选择车型色彩时,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往往考虑了静止状态下或交易会上展出车辆的展览色,而忽视了行驶中色彩与自然光、速度与人的视觉的相互关系。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道路交通标志都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驾驶者因为疏忽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准确识别道路交通标志,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许多科技公司和学术机构开始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概述计算机视觉是一种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视觉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技术。

它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个方面。

在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二、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在设计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图像获取要想对一张道路交通标志的图像进行识别,首先需要获取这张图像。

图像获取方式包括通过传感器获取、通过相机或摄像机获取等多种方式。

其中,通过相机或摄像机获取的方式最常用,因为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到道路交通标志的实时图像。

2.图像预处理在得到一张图像后,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包括去噪、平滑化、灰度化、二值化等多个环节。

去噪的目的是降低输入图像的噪声,而平滑化则是为了消除输入图像中的小尺寸锯齿和点噪声。

灰度化是为了将图像从RGB彩色模式转变为单一的灰度模式,从而减少图像存储和处理的复杂性;二值化则是将图像转变为二值图像,以便进行后续的形态学和目标分割。

3.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转换为一些有意义的特征向量的过程。

在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中,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

因为道路交通标志往往具有明显的颜色和形状,因此颜色和形状是特征提取的重要方面。

4.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将特征向量与预定义的类别进行匹配,以得出输入图像所属的类别。

在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系统中,模式识别的细节涵盖了很多方面,例如特征向量的选取、分类器的选择、模型训练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与防范。

交通标志的作用至关重要。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被广泛应用,也逐渐被应用到交通标志识别中,为交通安全提供了便利性的同时,也为相关学术领域提供了更多探索的机会。

二、交通标志识别技术现状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交通标志识别领域中。

这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现有图像数据库来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并结合标注信息对交通标志进行识别。

该技术已经在行人识别、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设计本系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据库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器模块。

1. 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交通标志图像,并将其与标签信息一一对应。

该模块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存储空间和运行效率。

2. 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原始图像,将其转化为模型所需的格式,并进行预处理。

此处需要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深入了解。

该模块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图像增强、去噪等操作。

3. 特征提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其目的是将经过预处理的图像转换为易于分类器处理的向量。

目前,深度学习技术中常用的有两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和基于矢量量化的特征提取。

前者更加高效、准确,但比较耗费计算资源;后者比较高效、稳定,适合较大规模的图像分类应用。

4. 分类器模块分类器模块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分类器模型。

通常,深度学习技术中常用的分类器主要有: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决策树(Decision Trees)等。

不同的分类器模型对识别效率和准确率的影响也不同。

四、交通标志识别系统实现本系统的实现采用Python语言编写,具体涉及到的框架和类库有OpenCV、Keras、TensorFlow等。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数据库模块:数据库使用MySQL实现,通过MySQL的存储过程实现图像和标签的批量导入导出。

浅谈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

浅谈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

浅谈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从视力、视野、颜色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以及试看障碍等方面详細分析了机动车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为汽车设计人员、驾驶员和道路工程的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标签:驾驶员视觉特性交通安全心理效应0 引言在驾驶人的感觉系统中,视觉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驾驶人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1],因此,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视力与道路交通安全视力是眼睛识别物体微小细部的能力。

驾驶人的视力又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静视力就是人在静止状态时的视力。

驾驶人员在行驶中所具有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在实际的驾驶中,动视力一般比静视力低10%~20%左右[1],在特殊情况下甚至比静视力低30%~40%[1]。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驾驶过程中,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驾驶员的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即视野缺损,意味着缺损区无法感知交通信息,视野敏感度下降说明视区感知信息能力降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2]。

2 视野与道路交通安全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一般有静视野和动视野之分。

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静视野。

驾驶人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视远方,视野越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与不顾,结果形成所谓隧道视。

此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靠近路边的景物相对于驾驶员眼睛的回转角度若大于72°/s时,景物在视网膜上就不能清晰的成像,感到模糊不清[1-2]。

所以,车速越高就越看不清路边近处的景物。

因此,设计较高行驶速度的道路时(特别是高速公路),要采取封闭式,以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车道,避免发生危象。

按照这种规律,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标志都应设在车道上方。

3 颜色视觉与道路交通安全[3]交通环境中的许多信号是靠色彩来表达和传递的,如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及车辆内部的仪表、灯光等。

蓝色卡通风冬季行车安全培训ppt课件

蓝色卡通风冬季行车安全培训ppt课件
冬季来临,气候多变,事故高发,出门前请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关注路况信息 ,为了确保您和他人的安全, 上路行驶请遵守交通规则,务必做到:
交通安全常识
四勤
五不超
六不开
七慢
八不准
冬季安全行车提示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 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 格。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 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 格。
确保冬季安全行车的“四要素”
4
要防火
火源是一切失火事故的外在条件和直接起因。 以驾驶员来说,一定要控制人为火源。禁止用打火 机、火柴、油灯在车辆上进行照明;
加注燃油时,不准吸烟,车辆在停驶和保养时 不应在车辆周围设置炉火和进行焊接等工作。
交通
安全
PART 04
冰雪道路安全驾驶
冰雪道路安全驾驶
01
交通
安全
PART 02
严寒气候对车辆驾 驶的影响
严寒气候对车辆驾驶的影响
燃油不易蒸发汽化,混合
气形成条件差,发动机不
01
易起动。
发动机和传动系各部润滑
油和润滑脂粘度增大甚至
02
凝固,车辆起步和加速困
难,操纵机件沉重。
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
,在低温下具有变脆的特
03
性,因而机件和轮胎都容
易损坏。
驾驶员的手脚容易冻僵,
目录 CONTENTS
01 驾驶员基本素质及常见不良心理现象
05 浓雾天气安全驾驶
02 严寒气候对车辆驾驶的影响

06 冬季行车安全自救方案实例
03 确保冬季安全行车的“四要素”
07 冬季安全行车提示
04 冰雪道路安全驾驶
交通
安全
PART 01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轨道交通在现代化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异常预警,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系统概述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视觉传感器、图像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对轨道交通路基状态的监测与预警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状态分析和异常预警。

1. 图像采集:系统通过安装在轨道交通上方或侧面的高清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

摄像头可以采集到轨道交通路基的实时图像,并将图像传输到系统后台进行处理。

2. 图像处理:系统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增强和边缘检测等处理。

然后,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获取轨道交通路基的状态信息。

3. 状态分析:系统对提取出的轨道交通路基特征进行分析和分类。

通过比较分析当前状态和正常状态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 异常预警:一旦系统检测到轨道交通路基存在异常情况,例如破损、塌陷或位移等,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声音、光线或传输到相关监控中心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主要技术1. 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该系统的核心。

它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路基图像的自动分析和处理。

2. 图像处理算法:系统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包括噪声滤波、边缘检测、特征提取等。

这些算法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干扰,并提取出轨道交通路基的关键特征。

3. 模式识别:系统利用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对轨道交通路基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判别,实现对状态的分析和预测。

这些模式识别算法可以识别轨道交通路基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之间的差异。

红绿视标原理

红绿视标原理

红绿视标原理红绿视标原理是指在视觉传达中,人们对红色和绿色的感知和理解。

这一原理在交通标志、信号灯、设计和艺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绿视标原理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还可以指导我们在设计和传达中更好地利用红绿色彩。

首先,红色在视觉传达中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警示作用。

红色是一种高能量的颜色,它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的警惕和警觉。

在交通标志和信号灯中,红色常常被用来表示停止或警示,因为它能够迅速吸引驾驶者的注意力,提醒他们停车或减速。

在设计和广告中,红色也常被用来突出重要信息或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与红色相反,绿色在视觉传达中具有安全和正面的含义。

绿色是一种舒缓的颜色,它给人一种安全和放松的感觉。

在交通标志和信号灯中,绿色常被用来表示通过或正常行驶,因为它能够给人一种安全和顺畅的感觉,让驾驶者放心通行。

在设计和艺术中,绿色也常被用来表示环保、健康和积极的形象,给人一种清新和和谐的感觉。

在实际的应用中,红绿视标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传达信息。

在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红绿视标原理来选择颜色,使驾驶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反应。

在设计和广告中,我们也可以根据红绿视标原理来运用颜色,使信息更加突出和吸引人。

此外,红绿视标原理还可以指导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色彩,表达出更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总之,红绿视标原理在视觉传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红色和绿色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传达信息,使信息更加清晰、生动和吸引人。

希望通过对红绿视标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在视觉传达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劳尔色彩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劳尔色彩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劳尔色彩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劳尔色彩体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的色彩分类系统,由法国画家和设计师阿尔贝·劳尔于1967年提出。

它是对传统色彩系统的一种扩展和改进,旨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在视觉感知和色彩运用方面的需求。

劳尔色彩体系的特点在于其清晰简洁的分类结构。

它将色彩分为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基本色调,如红、橙、黄等;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从亮到暗;饱和度则是指色彩的纯度或浓淡程度,从鲜艳到灰暗不等。

通过对这三个属性的组合和调整,劳尔色彩体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色彩选择,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意图。

劳尔色彩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无论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还是空间设计,都可以通过运用劳尔色彩体系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沟通效果。

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以传达特定的情感、氛围或信息。

劳尔色彩体系的标准化和普遍性使得不同设计师能够在协作中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提供了统一的基准。

总之,劳尔色彩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色彩分类系统,为设计领域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造的可能性。

它的简洁明了和广泛适用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劳尔色彩体系也将不断演进和完善,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视觉体验。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劳尔色彩体系的应用领域和优势,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劳尔色彩体系的相关内容: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对劳尔色彩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起源、发展背景以及其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当前部分)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论文的内容安排。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1.3 目的在目的部分,将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表达对劳尔色彩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动机,并指出本文所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

斑马线仿生学原理

斑马线仿生学原理

斑马线仿生学原理斑马线仿生学是一种借鉴斑马的特征和行为的设计理念,以提高人和车辆在交通道路上的安全性和效率。

斑马线是道路上的一种交通设施,用来划分行人和车辆的行走区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斑马线仿生学通过研究斑马线的特点和影响,运用到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中,以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畅度。

1.颜色对比原理:斑马线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黑色和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斑马线能够更好地被人眼所感知。

研究表明,人们对于黑白对比度较高的物体更容易注意到和反应,因此在道路设计中,使用黑白对比度较高的斑马线能够吸引行人和车辆的注意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2.条纹排列原理:斑马线的条纹排列方式也是斑马线仿生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斑马线的条纹是平行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够产生视觉伪影,使人们有一种错觉,感觉地面在运动。

这种视觉伪影可以使行人和车辆更容易察觉斑马线的存在和位置,提高交通安全性。

3.色彩变化原理:斑马线的颜色不是均一的,而是在黑色和白色之间渐变的。

这种颜色变化能够吸引行人和车辆的视觉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察觉斑马线的存在和行进的方向。

研究表明,颜色变化较大的斑马线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从而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4.定位标识原理:斑马线的条纹排列方式也可以用来标识行人和车辆的位置。

斑马线的条纹呈现出一种交错排列的形式,这种排列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准确地判断出行人和车辆应该行走的区域,避免行人和车辆的混行,提高交通效率。

5.形态结构原理:斑马线的形态结构也是斑马线仿生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斑马线是一种宽度较窄的长条形状,这种形态结构使得斑马线能够更好地在道路上进行标识和划分。

研究表明,较窄的斑马线更容易被行人和车辆注意到,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道路空间,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

通过应用斑马线仿生学原理,可以有效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在道路设计中,合理运用颜色对比、条纹排列、色彩变化、定位标识和形态结构等原理,能够使斑马线在交通道路上更加突出、易于察觉,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红绿灯上四色原理的应用

红绿灯上四色原理的应用

红绿灯上四色原理的应用前言红绿灯是指路口交通控制的一种设施,通过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指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情况。

传统的红绿灯只有红、绿两种颜色,但在现代交通管理中,四色红绿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红绿灯上四色原理的应用,以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优势。

四色红绿灯的原理四色红绿灯相比传统红绿灯多了两种颜色,黄色和蓝色。

每种颜色的灯光代表的含义如下:•红色:停车,禁止通行。

•绿色:行驶,可以通行。

•黄色:警示,即将变换信号灯。

•蓝色:预警,表示特定情况下的限行。

四色红绿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切换,指示交通参与者的行驶状态,实现交通的有序进行。

四色红绿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四色红绿灯相较于传统的红绿灯,具有更多的信息传递能力,因此在交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四色红绿灯在交通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场景:1. 高峰时段交通控制在城市的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大,交通压力大。

传统的红绿灯在高峰时段长时间保持红灯状态,导致车辆排队积压,交通效率低下。

而四色红绿灯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时间间隔,灵活调整红绿灯的状态,更好地适应实时交通情况,提高交通流畅度。

2. 交通事故处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四色红绿灯的蓝色灯光可以用于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事故现场。

这样可以减少事故的二次发生,保护事故现场的安全。

3. 学校和社区交通控制在学校和社区周边,交通流量通常比较大,且有很多行人。

通过在红绿灯上加上黄色灯光,并设置合理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醒行人和车辆在过马路时要保持警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能源节约传统红绿灯固定的信号间隔会导致车辆在交通堵塞时等待较长时间,浪费燃料。

而四色红绿灯可以根据车流量自适应地调整信号间隔时间,减少车辆怠速状态的持续时间,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5. 智能交通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四色红绿灯可以与其他交通设施和设备相连,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通过车辆和红绿灯的实时通讯,实现智能的交通控制,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安全教育课件配色方案

安全教育课件配色方案

安全教育课件配色方案一、配色的基本原则1. 调色原则: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响应视觉刺激;2. 对比原则: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使得主次信息之间能够形成对比,提高信息传递的清晰度;3. 统一原则:尽量保持整个课件的色彩统一,使得整体感觉和谐、连贯。

二、配色方案1. 主色调选择(1)安全蓝色:安全教育的主题色调,给人以稳定、安全的感觉;(2)警示红色:用于突出强调重要的安全警示信息,提醒人们警惕;(3)活泼黄色:用于点缀,提升课件的活力与亲和力。

2. 辅助色调运用(1)亮绿色:用于突出强调安全措施或者安全案例中的良好示范部分;(2)清新白色:用于信息的传递与整体的视觉舒适感。

3. 文字配色建议(1)标题文字:黑色或者深灰色,突出主题,同时避免颜色的过度刺眼;(2)正文文字:深灰色或者深蓝色,保持良好的可读性;(3)提示性文字:警示红色,突出强调重要信息。

三、配色方案的应用1. 页面设计(1)主题页面:使用安全蓝色为主,辅助以活泼黄色,突出主题;(2)内容页面:使用清新白色作为背景,辅以黑色或者灰色文字,保持良好的可读性;(3)警示页面:使用安全蓝色为底色,并配以警示红色,突出重要信息。

2. 图表设计(1)线条图表:使用黑色或者灰色线条,并配以亮绿色或者警示红色标识重点信息;(2)柱状图表:使用明亮的颜色进行填充,增加视觉效果,同时保持整体的清晰度。

3. 警示信息设计(1)特别警示信息:使用警示红色突出显示,提醒人们重视;(2)提示性信息:使用活泼黄色进行标记,增加信息的亲和力。

四、配色方案的注意事项1. 注意观感舒适:色彩应该搭配协调,不要让人感觉过于刺眼或者过于单调;2. 强调重点信息:通过色彩的差异,提高重点信息的突出度,增加信息的传达效果;3. 保持统一性:整个课件的配色应该保持统一,不同部分之间可以有所差异,但整体感觉应该和谐、连贯。

五、配色方案的实际运用在实际制作安全教育课件时,可以根据以上配色方案进行设计,保持信息的传达效果和观感的舒适度。

基于颜色视觉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设计

基于颜色视觉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设计

基于颜色视觉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设计
徐洪亮;张太雄;唐伯明;刘唐志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8)001
【摘要】结合交通心理学介绍颜色视觉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基于颜色视觉对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和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视认性,提出道路交通色彩体系的设计框架和注意的要点,为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行为和道路安全水平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4页(P105-107,115)
【作者】徐洪亮;张太雄;唐伯明;刘唐志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401147;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2+54
【相关文献】
1.基于颜色视觉的高动态范围图像压缩算法 [J], 万晓霞;谢德红;甘朝华;张婧
2.基于PCCS色彩体系的装饰设计色彩规律再认识 [J], 廖风华
3.基于颜色视觉的瓷瓶定位算法研究 [J], 彭瑾;王黎;高晓蓉;王泽勇
4.基于颜色视觉的高动态范围图像压缩算法 [J], 万晓霞;谢德红;甘朝华;张婧
5.基于颜色视觉过程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映射方法 [J], 谢德红;万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色彩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色彩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彩在城市道路中的应⽤2019-10-11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问题的⽇益严重和⼈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提⾼,城市道路⾊彩的应⽤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先概述了⾊彩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进⽽介绍了道路体系中⾊彩的应⽤以及配⾊原则。

最后根据我国现存的⼀些问题进⾏了总结分析,对⾊彩的应⽤前景进⾏了展望。

关键字:⾊彩;城市道路;路⾯⾊彩;植物⾊彩;1 引⾔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们对道路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要求。

作为城市景观的⼀部分,道路⾊彩的应⽤成为⼈们的关注重点。

在设计规划时,只有兼顾各⽅⾯的⾊彩特征和要求,把握城市道路中视觉元素的⾊彩关系,才能更好的提⾼道路的安全性和美观性,使道路与城市环境完美的融合在⼀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彩的规划设计。

之后法国⾊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在⼀些实验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先提出了“⾊彩地理学”的概念。

英国格林尼治⼤学的景观学教授―⽶切尔·兰卡斯特⼜进⼀步提出了“⾊彩景观”的概念,使⾊彩进⼊了应⽤阶段。

到⽬前为⽌,世界范围内较权威的⾊彩研究机构有30个,美国和⽇本的⾊彩规划中⼼发展较快。

2.2 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关于城市⾊彩研究的起步⽐较晚,在最开始仅仅是对西⽅颜⾊科学理论的引⼊和融合。

⽬前的对⾊彩规划的研究⼀直处于被动地位,⾊彩规划的系统化研究也尚未成熟。

2003年尹思谨教授[1]从不同的研究对象范畴⾥提出了“城市⾊彩景观”的概念。

2004年,北京举办了⾸届关于⾊彩与城市的论坛,这次论坛的召开推动了中国城市建设与⾊彩的融合,促进了城市⾊彩的规划发展。

3 ⾊彩3.1 ⾊彩简介⾊彩是通过⼈的感官和⽣活经验所产⽣的⼀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彩的三属性包括⾊相、明度和纯度。

我们所见的⾊彩是这三个属性的综合体,同时⾊彩的三要素也是我们分析和识别⾊彩的主要依据。

⾊彩会让⼈产⽣复杂多变的⼼理感受,也就是⾊彩⼼理效应。

⾊彩的冷暖感、轻重度这种⾊彩⼼理效应在我们进⾏城市道路⾊彩设计时有很⼤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颜色视觉的概述
人对颜色的辨认及感知能力称之为颜色视觉,即色觉。人对色彩的感觉是指人对黑白抚彩色)以外的彩色感知,由人眼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感受构成。颜色视觉在道路交通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线都是以不同色彩来表示不同的含义,传达不同的交通信息。例如,红,绿,黄3种颜色构成的红绿灯三色系统,是最常见的信号系统。
5. 2. 2道路因素
目前大部分路面呈现灰黑色,色彩单一,渲染出暗色的环境基调,长时间驾车易产生疲劳,使驾驶员精神萎靡甚至入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局部危险路面色彩,或者改善交通标志标线的对比色,提高视认效果,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
5. 2. 3行人和车辆因素
车辆是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参与对象。汽车色彩设计原则应遵循美感和功能服务,选用的色彩要适合车辆的机能和条件。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用红色和黄色,这种醒目性颜色很容易地使人从远处发现它,特别是雨天或雾天。
在日本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交叉口各项设计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却时有事故发生。经调查发现该交叉口后接一弯道,路面与周边建筑色彩搭配不当,使驾驶员心里产生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司机对交叉口后弯道所处位置判断有误,从而导致事故发生。交通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不同的色彩对人心理起不同的作用和视觉效果!4]。
不同的色彩进入驾驶视野中,不仅能使驾驶员产生大小、轻重、冷暖、远近、明暗等视觉效果,而且还能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1。如危险,警惕,烦躁,镇定等,当这种心理效应影响到驾驶人员的时候,会间接影响交通安全。如颜色单调的灰色路面,驾驶人员经过长时间的驾驶易产生视觉疲劳,造成视觉变化缓慢,反应迟钝,从而发生交通事故。而采用红色的路面或者标志,易引起驾驶员警觉,促使驾驶人员提高注意力,从而减慢车速,降低交通事故率。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视觉心理的规律,合理设置路面或交通安全设施色彩,来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此外,色彩不同,视觉效果也不同。如蓝色、黑色和绿色为收缩色!’]或后退色,看起来比实际要小要远。尤其在傍晚和下雨天,常不能引起对方车辆和行人注意,从而诱发事故。
图1彩色路而
中国重庆南滨路和福州市区由白、蓝、黄3种色块组成的三维立体减速标识(图2}其立体感强,警示驾驶员减速效果明显。
图2三维立体减速标识
我国公路上所使用的交通标志的图案色彩一般采用红、黄、蓝、绿、白5种颜色,每个颜色搭配都各负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美学因素。红色光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刺激较其它各色光都要强烈,因此用以表示禁令标志;黄色是光谱中明度较高的色彩,主要用来表示警告之类的标志以示危险;蓝色则比较鲜明、清晰,所以常用于指示标志;绿色对人的视觉清晰但刺激较小,给人以舒适和柔和感,一般用于提示标志,如高速公路上的各种标牌通常选用绿色,使人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白色是比较中性的颜色,所以一般用来做标牌底色和路面标线。
基于颜色视觉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设计
徐洪亮‘,张太雄2,唐伯明‘,刘唐志
C1.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2.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401147
摘要:结合交通心理学介绍颜色视觉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基于颜色视觉对
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和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视认性,提出道路交通色彩体系的设计框架和注意的要点,为提高驾
人通过光来感受色彩。光是具有一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只有从380 ~720 rm的波长的电磁辐射才能够引起人的视觉。色彩分为彩色系和非彩色系!‘2]。彩色系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彩色的色彩,非彩色系是指白,灰,黑等不带彩色的色彩。色彩有3种属性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指颜色的种类和名称,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在交通系统中,设计各种色彩的信号装置、交通标志都要从这3种属性对驾驶员的刺激((SR特点出发,才能取得最有的信息传递效果!3]。
表3不同气候下辨认各种颜色光所需照度}'} /L.X
气候条件红橙自绿
夜间,晴天1.0 20 25 28
夜间,小雨1. 2 2 1 3. 0 3. 2
夜间,阴有雾3. 2 4. 1 3. 1 5. 9
夜间,人雨8. 9 33. 5 132. 0 33. 5
夜间,小雪222.0 835.0 1556.0 567.0
3颜色视觉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3. 1心理效应的影响
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大,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概念也越来越重视。一些道路交通安全附属设施出现在公路的设计中,如:不同颜色的道钉,防撞缓冲箱,彩色反光膜等,这些设施保证了道路运输的安全。然而在整个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中,大多数设计者只重视交通设施的功能,未曾考虑驾驶员心理对其不同颜色的感受。这会使驾驶人员在认知过程中留下隐患,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驶人员的安全驾驶行为和道路安全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颜色视觉;交通安全;心理效应;视认性;设计框架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规划更加崇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色彩视觉和交通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满足人性化的交通附属设施,构建和谐的交通系统,是未来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适宜的道路交通色彩体系也为色彩单一的路面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关于色彩视觉对驾驶人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各大城市陆续都做了实践研究,如北京二环的彩色路面、重庆南滨路错觉三色的立体减速标线。在道路交通安全实践中,色彩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安全度不同的路段,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驾驶信息。如在事故多发地段通过铺筑红色或橙黄色路面,可直观地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谨慎驾驶,在中小学区域的道路或公交港湾铺上铁红色路面,能够提醒驾驶员减缓车速。此外色彩还是人文气息和内涵的一种直观表达,在崇尚自然以人为本以及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色彩学科将会更多的融入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表1色彩给人的心里感觉和象征
颜色
不同的心理效应
活力明亮Biblioteka 年轻沉着内敛
正台一上巨
r=习l之
热情
渝快
生命
寒冷
朦胧
庄严
兴奋
富有
和平
安详
淡然
奢华
危险
警示
平静
凄凉
镇定
神秘
警惕
豪华
健康
纯洁
苍老
优雅
红黄绿蓝灰紫
3. 2交通安全的应用
色彩知觉给人的心理效应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国际《安全色标准》草案中规定,红、蓝、黄、绿为安全色,黑、白色为安全色的对比色。安全色用于交通安全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如由黄、蓝、白、黑色组成的交通标志,黄、白色组成的交通标线,红、白色相间的岗亭和护栏。色彩正式用于交通安全始于1918年美国纽约采用人工操纵的三色信号灯,这种信号灯在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外研究人员对色彩的合理应用也做了许多的实践研究,如美国根据英国科研人员比兹的建议作了一些试验:在危险的十字路口涂上红色;在应该缓行的地段着以黄色(图1);学校附近的路面涂上蓝色。结果发现交通事故大大减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市有一些陡坡路面,过去每月平均有1次车祸发生,自从路面涂上黄色之后,再未发生车祸。
自天,阴有雾2 000. 0 2 111. 0 3 222. 0 4 000. 0
自天,晴4 778. 0 7 556. 0 11 111. 0 10 000. 0
5
5. 1
彩。
力占
道路交通色彩体系的设计
道路交通设施色彩设计的必要性!s]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色彩与形状相比较:初看时,人眼对色彩的注意800 o,而对形状的注意力仅占200 o;时间延续2m}后,对形状的注意力可增加到400 o,对色彩的注意力降至600 o; 5 m in后,色彩和形状对人的印象各为500 o。这就告诉我们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色彩对于整个设计的影响。
5. 2交通安全中色彩的设计体系框架
建立一个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必须综合考虑色彩视觉存在的影响因素。如图Z环境、人、车、路的色彩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交通色彩体系!}i,色彩选择设计中,各个因素都要考虑周全。
5. 2. 1环境因素
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白天鲜艳的色彩到晚上可能会模糊,视认性变差。此时,考虑应用白天与夜晚都能够达到醒目效果的颜色搭配。
服,就是这个道理。
表2夜间对不同衣服颜色确认的距离}“}加
衣物的颜色自黑
红灰绿
能发现该颜色的距离
能确认为人的距离
能肯定其移动
方向的距离
82
42
42.8
18. 8
9. 6
乳自
76. 6
32 1
13. 2 2或0 1又
36.
1又
4. 2不同天气下颜色视觉的辨认
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安全部队研究发现,早晚、雾雨天气中浅绿色和黄色汽车极易被人们看见,其发现距离一般是深色汽车的4倍。黄、绿色不仅增加了汽车的可见度,而且能引起驾驶员神经兴奋,使驾驶员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事故。由此可见,不同的天气环境下,色彩给人的视觉传达效果是不同的。表3说明从4. 5 l}n远的地方来辨认各种颜色的光所需要的亮度。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在白天或者黑夜,认知红色光所需亮度只有绿色光的一半,这说明红色光的视认性最好。所以,在交通信号中将红色灯作为禁行标识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图3道路交通安全色彩体系
5. 3色彩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中的注意要素
对道路交通安全中色彩视觉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大部分是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很少,这为合理的色彩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整个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色彩过于单调或者杂度的作用;还有居民居住的房屋与公路的距离等都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的城市情况需要更细化分析各种制约因素,达到更真实地反应城市交通能力满意度的理想结果。只有提高人们对交通的满意度,才能够达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I }-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