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习题课的尝试
习题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尝试——一道几何题教学案例
的新 问题 。 沟通 了知识 的横 向联 系。 刚才 三位 同学分别 从不 同 角度思 考总 结 了证 法 1 证 法 2 证 、 、
法 3的 不同特点 。现在请 大家继续分 析证法 4的特 点。
,
教师: 分析得 十分透彻 。
那么 , 法 3的特 点又是什 么呢? 证 学生 3 我想 . : 两条线 段相等 的关 系还可 以用两 个三 角形全 等 来表 示 , 运用垂 径定理 的推论 . 因此构造直 角三 角形 来解决 。 教师: 回答得 非常好 ! 能用 以前学过的 知识解决 学 习中遇 到 他
学生 4 图 5在四边 形 C E : D F中 , D上B LE C 9 。 . E C, F = 0 D :1 0 C, EF 8  ̄一 由 B =1 O 一 C. 以 △B AF 8 。 所 AF
・ . .
求证 : E B 。 A = E
AB A 得 2 3 用A = F 可 以得 证。 E , = , BA 就 教 师 : 析得 很 到位 , 见 你 对 前 面 的 基 础 知 识 掌 握 得 很 分 足 扎实。 教 师:上述几位 同学对题 目的各 种证法 的特点 进行分析 和 总
那么证法 2 的特 点又是什 么呢? 学生 2 联 想到 垂径 定理 , : 连接 A 延长 A 交 QO 于 M. B, D, 易
证 1 =LA, AE BE 得 = 。
最后 留个 问题给 大家课后 继续研 究 : 如 图 6所 示 :已知 B 为 00 为直 径 , DjB C A - C于 D B , F交 A D于点 E 且 A = E , E B。 (】 1 求证 : B A : A = F () 2 如果 sn =3 A = 、 , A iB B 4 / 求 D的长 ;B
浅析上好一节数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遗忘“ 点” 挑出来, 针对这些方面进行“ 专病专治” , 对症下药。注 “ 如图所示 , 已知 ∞ / / O B , E F / / A O , 则 / 1 与 0相等吗? 意不要选择题海战术 , 题 目要精而少 。 达到“ 以点盖面” 的效果 , 让 说明原因。 ” 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先与学生 已经进行分 学 生能 够既快 又好 的吸 收 习题 课 上 面的 精 华。在 进 行选 择 习题 析, 然后给出一种解题方法( 此题有多中解法, 笔者仅列出两种) , 课题目的时候 , 应该优先选择课本中的例题或者习题 , 可以采取 让学生在明白了解题思路以后, 教师再让学生试着用其他方法进 将例题或习题“ 变身” 的方法 , 一题多变 , 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也 行 解题 效果更 佳 。 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探究一题多解。 解法一: ’ . ‘ c D / / O B 。
‘ . .
1= 0
需要学生进行了解即可, 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注意难易程度的
把握。
数
另外 , 如果 教师 自己依据课 本 进行 出题 时 , 应该 将想要 考察 的 知识点均包含进去 , 不要将任何一点遗漏。同时还要控制好习题的 难易程度, 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定夺。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习题课 ; 学生; 讲解; 复习
中图分类 号 : C , 6 3 3
一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5 — 0 1 5 0一 O 1
夫 当关 万夫 莫开— —有效 的选 题和 出题 ( 三) 教师解题要注意规范性 通过讲 解典 型题让 学生 掌握一 类数 学题 的解题 技 能 , 这 是 习 在讲解例题或者典型习题时教师通常会将解题步骤 以板书 题 课 的真正 目的 , 在 完 成这 一 目标 的过 程 中 , 讲 解 和 练 习的 题都 的形 式呈现 在板 书上 , 此时就要 求板 书要 具 有规 范 性 , 另外 , 在 请 学生 到黑板 上面 练 习 习题 时 , 对 于 学 生做 错 的题 , 教 师 要 及 时 在 显 得尤为 重要 。 首先 , 在对待教材或者参考资料上面的成题时, 教师应该在 黑板 上改正 , 不能仅 是一语 带过 , 这 样容 易给学 生错误 的 引导 。 布 置给学 生之前 , 自己认 真研 究 题 型 以及解 题 思 路 , 并检查题 目 ( 四) 对 于一题多解 和一题 多变 的例题 或习题 , 要给 予重视 细 心讲 解的 同时 , 启 发学生思 考更 多 的解 题 方法 。例 如 在做 是否存在错误, 如存在错误应该改正或者舍弃。不仅如此, 在选 题 时教师 要紧 扣考试 大纲 , 杜 绝偏题 和超 纲题 。 证明两条线平行的习题课中, 有这样一题多解的习题就需要教师 选题 要符合 学生 的学习 习惯 , 将 学 生容 易 出错 、 马虎、 混 淆和 精心讲 解 。
打造高效习题课的一点尝试——扫描学生作业制作PPT进行习题的讲评
第3 0卷 总第 4 7期 4
12 : 兰 2
:兰 :
纸带
ol l o P yi T ahn lil f h s s ec ig rf l c
打点计 时 器
2 1 第 9期 ( 0 2年 上半 月)
的实 验装 置 图 , 图 如 2所示 . 回顾 实验 中 为 什 么 平 衡 摩 擦 力 后 绳 中 的拉 力 能 用
高 三复 习 时 间紧任 务 重 , 要求 教 师 打造 大容 量 高效 率 的课堂 。 怎样 在保 证课 堂 容量 的情 况下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性 、 学 具 有 针 对性 、 高 教 提
文 仅 以本 题第 一类 错 误对 课 堂讨 论作 简 要摘 录 。 讨 论 以小 组为单 位 进行 )
学 习 的主 体 , 师要 把 课 堂还 给学 生 . 挥 学 生 教 发
师: 可见 甲同学 错在做题 时不 加思考凭感 觉 。
块 A 落 地 前 的过 程 中求 : )绳 子 对滑 块 的 拉 f 1 力 ;2 滑块 B 的加 速度 ;3 若 开 始 时物 块 A 距 () () 地 面 h 0 m, = . 求滑块 沿斜 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 8 ( ) 类统 计 。归类 统计 有 以下 答题 情况 1归 认 为绳 中的拉 力等 于物 块 A 的重 力 : 对系 统 应 用 动能定 理 , 漏计 物块 A 的动 能增量 。 ( ) 描 并制 作 P T。将 具 有 教学 价 值 的典 2扫 P
情绪 约束 学生 没有分 神 的机会 。
2 体现 了学生为主 体 , 师 为主导 的教 学理念 . 2 教
新课 程教 学要 求课 堂要 以学 生 为主体 . 师 教
为 主导 。一切 教 学要 以学 生为 中心展 开 。 学生 是
数学解题教学的若干问题及思考——从一节习题课教学说起
() : 1 ' 2 师 S =口+O +… + =一 n十0×2 +1 2 3 ×2 +… +( 一 n
1 2. )・
所以6=
= %
+. 1
是数列 { 的前 n项和 ,b +s 1 , %} 2 z 2 () 1 求数列 { 和 { 的通项 %,6; %} b }
3 2
・
b =b +1 ,数 列{ 是公差为 1 b} 的等差数列 ,
所 以 b =b +( n一1 . ) 因为 6 = — . 。 所 以 =0 ,
生 :选出了 7 道题 目 ( 下文中的例 1 例 7 . ~ ) 教学 问题诊断 :教 师是在课 堂 内听 学生个体选择 ,而且是
少数 强 势 学 生 的选 择 , 说 明教 师 没 有 对 学 生 的 练 习进 行 及 时 批
收 稿 日期 :2 1 — 4 2 02 0—5
侈 2 数列 { ,n N 中,。= 3 n=2 —+ 《 %} ∈ l - ,o o I 2+3 ( ≥2 , n r t ) () 6= 1 设 ,证 明数列 { 成等差数列 ; 6}
/
2 2年 01
第 1 0期
Ma h mai s t e tc Edu a i n c to
N O O 2 O1 2 1
数学麓题教学韵若苄 问题及思考
吴 增生 ( 江省仙居 县教研 室) 浙
摘要 :解题教 学是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提 高解题教 学的 改和分析 , 自己对 学生解题的 困难没有 准确 地把 握 ,教 学的针 认知价值 ,教师应该深入 思考 “ 为什么教 ” “ 、 教什 么” “ 、 怎样教” 对性 较 弱 . 这三个 问题 .解题教 学是为 了发展 学生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 力,为 了发展数 学认知和元认知水平. 学解题要教 寻找 解题 思 数 路 的一般 步骤和方 法,要 教反思 总结和提升 ,教 解题 中的数 学 认知活动.数 学解题的合理教法是 :( ) 1 选择 和开发 适 当的样例 和练 习; 2 设计适 当的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活动 ; 3 有针对性地 () ()
一节解三角形习题课的意外惊喜——学生思维的发散与一题多解
投 箱: j v . 3 o 稿邮 sk i1 . m x @ p6c
 ̄rr A O=5 f X '
=
=3 OB= 了
,
性 质— — 对 应 线 段 成 比 例 求 得 各 具 体
cs_B : : - s - : o/ E 三 c E 丝 _ D 0
BE 5
4
边A D D, 0的长 度 ,极 大 丰 富 了 0, O, C
一肼 舶 洋 将獬 学解
: .
此 联 想 到 利 用 余 弦 定理 将 角化 为 边 . 与 产 生 联 系 , 后 解 方 程 求 得 的 值 . 最
8
因为A D∥B 所以LB D LAB = C, A+ C
叮, cs B r故 o L AD+ o LABC O, cs = 即
—
X+ 2 4 24 2
-
—
学 仍 是 高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时 也 是 学 生 解 题 能 力 提 高 同 和 思 维 发散 的一 个 重 要 载 体.笔 者 坚 持 在 解 题 教 学 实 践 中 引 导 学 生 探 索 一 题
× 4
一 一 一 一
投稿邮 sk v 3o 箱:j i1 m x @ p c 6
数 学教学通 讯( 教师版 )
教学 研究 > 反思 教学
一
节解三角形 习题课的意外惊喜
学 生 思 维 的发 散 与 一题 多解
黄 丽 曼
陕 西汉 中 中学
7 30 200
高 中新 课 程 改 革 发 展 至 今 . 题 教 解
c s BA D:—2 X 32 。 1+ 2
-
—
“焦点”访谈——“椭圆与双曲线的一节习题课”的课例与评析
l 。 I 2是定值2 , P l PI F+ F a 而双曲线 中
— l Il { 是定值2 I I 仅
访 谈 三 焦 点 弦 教 师 : 点 三 角形 的 关键 是 过焦 点 的 焦
线的焦点三角形.教师通过动画演示 , ( 由 学生分析 出在椭 圆中焦点三角形的一些 不变的量 )
材2知, 椭嘉 l 料已 是圆 =
的两个焦点, 在椭圆上且满足I I 若尸 P ・
f 2 4, P f 8则 纠 — — . F:
学 生 5 此 问题 应 在 △ 矾 : 中解 决 ,
学 生2 由 已 知条 件 , 点 在 上 的 : 焦 轴
0 8
投稿 邮箱: j v . 3 o s k i1 . m… … … ^… …… … ・ 数学教 学通讯 ( x@ p6 t ‘ 教师版 ) … … … … … … … … … … -教 学研究> 参考 备课
段材 料.
的定义 , 以及他们的主要性质.通过 多媒 ( 体和学生进行交流 )
教 师 : 观椭 圆 和 双 曲线 的定义 和性 纵 质 , 家看 谁扮 演 了重 要角 色 ? 大 学生: 点 1 焦
焦点 在 上 的椭 圆 , m的取值 范 围. 轴 求
教师 : 已知 焦 点 位 置 和 曲 线类 型 . 方 程 应满 足什 么 条件 ?
学 生 6 无 论 在 曲线 上 怎 样 变 化 , :
学生1 :毫不犹豫地 回答 ) 直于 3( 垂
轴 的焦点 弦 最 短.
弦 , 们 要 采 访 焦 点 的最 后 一 个 问题 是 我
“ 点 弦 ”请 看 下 面 的材 料. 焦 ,
材 料 3 已知 斜 率 为 1 的直 线Z 椭 圆 过
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尝试
教 师论 坛
2 5
理 由 主要 有 : I可 以 共 同 研 究 . . 随 时 发 表 个 人 意 见。 2互 助 督 促 帮 助 , . 提高学习效果。 3能提 高 思维 能 力 、 . 表 达 能 力 及 实 验 操
填 写 当场收交 的 办法 ,问 卷上 不写 姓 名 。 42 调 查结果 ( . 见表2 )
印 ) 7  ̄1 7 12 7.
化 学 习题 课有 效 教 学 的尝 试
王 富龙
( 海 师 范 大 学 附属 中 学 上 文 章 编 号 :10 -6 2 (0 0 5 0 2 - 0 0 5 6 92 1) - 0 5 5 0 中 图 分 类 号 :G 3 . 6 38 文 献 标 识 码 :B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国的 同 学 ( 班 、班 ) 一 个 为实 验 班 一 个 为对 照 班 4 5 , 级 ,进行 研究 分别 采取 不 同方 法 的 习题 课 ,然 后 .
通 过 阶段性 的测 验进 行评 价 。实 验过 程 中 的几 次考
化 学 课 堂 上 .教 师 组 织 的各种合作 学习 . 能 讨 论 练 习 及 实 验 探 究 . 有 时 能 你 是 否 都 能 积 极 投 入 不 能 和 参 与 . 并 及 时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
1有 依 赖 心 理 . 想 . 6 1% 偷 懒 。 2 8% 2 根 据 个 人 学 习 . . 1 1% 实 验 操 作 情 况 .会 就 参 与 。 不 会 就 不 参与了。 1 自 己 反 应 理 解 得 .
你 对 本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满 意 的 学 习 合 作 情 况 是 否 较 满 意 满意? 不 满 意
从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问题 3 直角 四面体 ”的几何特征是什 么? .“
结 论有 哪些 ?
( 教师 引导学生对模型特 点和模型 中的垂直 关系和 二面 角进行探 究记忆 ) ( 二)模型应用 :
( 键 : 导 学 生 自己 发现 每个 几 何 体 中 都可 关 引 以 找 到 一个 “ 角 四面 体 ” — D) 直 PAC
的几 何 体 入 手 ,有 助 于 学 生 对物 体 形 状 的认 识 由 感性 上 升 到 理 性 , 有 利 于 学 生进 一步 认 识 空 间 几
( )模型探究 :“ 一 直角 四面 体 ”( 人教 A 版 教材必修二
P 9 6)
何体 的结构 。教材 中就特别重视长方体这一模型 的作用 ,通过长方亲 自实践,观察研究几何模型 ,有助于空
间观念 的建立 ,使空间想象有现 实依托 。 为了提升高 中立体几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借助模型变式进行 了…些教学探索,收到了 良好 的效果 。下面结合一节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 谈谈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 教学设计
( )求 二 面 角 A. D C 的 正 弦 值 。 2 P — 3 .顶 点 为 P 的 圆锥 的轴 截 面 是 等 腰 直 角三 角 形 ,D 是底 面 圆 周 上 的 点 , 是 底 面 圆 内 的点 , c A 为 底 面 圆 的 圆 心 ,DCL , 垂 足 是 c I _AC ,, 上 P ,垂 足 为 E C ,且 P = ,F为 P D4 D的 【 点 ,则 当三 { l
日j AD . A ( 上 (D ’ ’
A ( =6( , P 二 I = ) 4。 ~BC,
学 生 分 组 讨 论 交 流 , 回答 下 列 问 题 问题 1 请 大 家 找 出 几 何 体 中所 有 的 线 面 垂 直 .
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初步尝试
二 、 过 专 题 训 练 总 结 解 题 方 法 通
为了让 学生迅速准确地解答各类习题 ,在教学中我把 习题
归 类 , 行 专 题 训 练 , 导 学 生 对 本 专题 所 涉 及 的 重 要 基 础 知 识 进 引
程, 想方 设 法 提 高 中等 生 和 后进 生 的解 题 能力 和解 题 水 平 . 活 动 二 : 知 得 法 , 用 活 动 一 得 到 的 知 识 方 法 完 成 活 动 用 运 二 的题 目 , 组合 作探 究后 , 解 题 过程呈 现 在小 黑板 上 , 小 把 或
21年 8 02 月
经验 交 流
《 数学课程标准》 出 : 指 学生在获得 知识 技能的过程 中 , 只有 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 的教学活动 , 才能在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和情感态 度方面得到发展.我通过活动单导学优化 习题 课课 堂 教学 , 通过专题训练总结解题方法 , 通过开放型习题优化学生思
一
、
通 过 “ 动 单 导 学 ” 化 课 堂 教 学 活 优
三点坐标这类题 目. 例如 : 已知二次 函数 的图像过三点A( , ) 13 、 曰( 24 、 ( , )求 函数的解析式. 一 , )c 3 8 , 这时可设一般 式 , 再列方 程 求 解.2 已知二次 函数 的顶点坐标 、 () 对称 轴 、 最值等条件 , 一般
些 重 要 知识 点 、 要题 型学 生 掌 握 的不 够 好 , 可 以通 过 重 就
习 题 课 进 行 专 题 训 练 , 示 规 律 , 到 解 决 同类 问题 的 思 路 方 揭 找
学思想方法 、 有什 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 这个活动开展于师生 问、 学生间的交流对话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让学生来讲 , 即使讲错 了也是很好 的资源 , 让学生知道错 在哪儿 , 为什么错 , 这种错 误 有没有普遍性 ,总之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练习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练习课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相当大的比重。
大多数教师对新授课教学较为重视,对练习课重视不够,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中教师展示的是新授课,专门研究练习课的公开课少之又少,怎样利用40分钟的时间做到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掌握好,同时还要把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拓展出知识的新高度,是对练习课提出的最严峻的要求。
在新教材中,练习课的重要作用表现的特别显眼,因此重视练习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而且也是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练习课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精心设计练习课的设计不能只以学生做了多少道习题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要使优生和后进生都有所收获。
因此,练习课的习题应该注意:习题要分易、中、难三个层次,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照顾了优生。
要注意难题难度不能过大,要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在几分钟内会做,并且使大部分学生在当节课能够掌握。
而太难的题目也不适合学生,小学生本身的知识不多,更会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厌倦数学,这也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最失败的地方。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要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
在综合性练习当中,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有针对性或学生容易犯错的习题。
课堂练习必须突出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设计练习。
二、讲究灵活多样。
1、练习题要注意形式多样,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的教学中,我出了一道有关制作金鱼缸的复习题,1、需要多少角钢?(求棱长总和)2、需要多少玻璃?(求侧面积)3、需要多少铁板?(求底面积)4、鱼缸能装多少水?(求容积)5、若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金鱼,水面升高,求这几条金鱼的体积和。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通过学生的理解,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师生互动“说题”促进高效复习——一道课本习题课的教学及思考
+
多 益 善 , 漯 下 来 , 师 声 嘶 力竭 , 堆 却 不 知 所 一 教 学 云 , 学 效 泶 呵想 知 . 讲 堆 了 ”指 教 师 选 择 的 题 目 教 “
远离或偏离教 材 , ,离 , 起r 梯 久 大 郎 分 学 可 能 还
迈 不 过 第 一 坎 , 师 已经 存 开 地 的 “ ”了 , 道 教 妙 如 此 , 妙 法 ”的 “ ”对 钉些 学 水说 就 允 从 淡 起 笔 “ 妙 而 者 以 为 最 重 要 的原 I 甚 敦 0: j_ 埘 . 些 往 往 是 大 1 =不 方 I = 这 教师牵荷学生 的鼻 了遗 , 以 曼( 优 等 生 )的 思 路 或 取代大部分学生 的思弩 , 以教 ” 的敷 取 代 生 的 手 动 探 求 , 生 坐 以 待 哺 , 能成 为钳j 的 接 受 , 部 分 学 只 识 火 学 ‘ f接 受 教 师所 传 授 的 数 学 方 法 , : 一 己 的 没“ 0
埘 、 i 全 的现 象 . 埘 不
式 或 维 均 值 不 等 式 证 明 了. 师 板 书 了 如 下 结 论 : 教
,
6 R ++ ( + ) 9 后学 , “6 ) 1 ÷ ≥. , c ÷+ 此
( ) 师 生 说 题 2 拾 级 而 上
生进入思考 、 算 如何 推广这 一 问题. 的学生 小声 演 有
呢 ? 下 是 笔 者 存 “ 两 不 等 式 ”这 节 习 题 课 , 分 以 何 充
发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益 尝 试 的 一 个 提
案例. 2 教 学 实 录 . ( )源 于 教 材 】 平 淡 出场
子: + + ≥. ① ≥
L的 吸 收 和 澡 后 的灵 活 运 ¨ _. _ J r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 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
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
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解题中的应用。
3. 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障碍。
(三)课堂练习1. 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教案示例: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练习课的教案
练习课的教案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点。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的一些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回顾: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复习。
二、练习(30分钟)1.语文练习:将学生分组,发放语文练习题册,让学生自主完成题目,老师巡视检查。
2.数学练习:采用激励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
3.英语练习:通过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三、展示与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让学生代表各组展示一道作业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2.同学评价:同学们进行评价,给出自己对答案和解题过程的看法和建议。
四、总结(5分钟)1.总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题技巧。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会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任务导向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
教学手段: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练习题,以及小组展示的资料。
教学评价:采用问答互动、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互动情况,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展示和讨论,对自己和他人的答案进行评价,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摘要】习题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好习题课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从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及时进行成绩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量力而行,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实现。
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则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学习动力。
及时进行成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在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际应用、建立良好互动和及时评估成绩的基础上,习题课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设计、内容、兴趣、参与度、实际问题、应用、师生互动、成绩评估、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习题课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并及时进行成绩评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做好习题课教学,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正文2.1 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设计合理的习题内容是习题课教学的核心之一。
习题内容应该充分贴近教材内容,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选择与学生正在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习题。
习题的难度要适当,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致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过于困难而导致学生无法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设定不同难度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习题的数量也要适度。
过多的习题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而过少的习题则无法有效地巩固知识点。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习题数量,确保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关于习题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于习题课教学的几点尝试文山学校胡绪彬化学习题不仅是复习、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而且是使学生通过联系进行独立学习、参与获得知识的教学手段。
这与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这种教学思想相适应的。
鉴于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了习题课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的几点做法是:一、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
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二、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
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
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
⑵列已知,设未知。
⑶列出比例式、求解。
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三、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
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
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
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四、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1)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
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摘要】习题课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本文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及时纠正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了怎样做好“习题课”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文章指出,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对习题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习题课教学的优化将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重要性、目标、选择、习题、思考、讨论、纠正错误、学生兴趣、效果评估、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1. 引言1.1 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习题课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习题课是通过练习题目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逻辑思维的一种教学形式。
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不足之处。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错误,这些错误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通过及时的纠正和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避免错误的积累。
1.2 为什么需要做好习题课教学习题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好习题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薄弱点和解题方法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避免知识的遗忘和积累误区。
通过习题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的场景,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习题课的尝试
深圳市竹林中学/甘继凤摘自:《初中数学教艺网》八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第六章第216页布置了两道习题,即A组第6题和B组第2题。
编者在这里设置了两级引导学生探究的好台阶,提供了教师发掘教材的好机会。
可是,很多师生只是把它们作为两道习题,一解而过,
而没有去探究、去挖掘,没有从这里体会数学曲径通幽
处的奥妙,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归。
而我也是大姑娘上
轿----头一回尝试去这样上习题课。
走上讲台,我像以
往一样,面带微笑,眼睛扫视了一遍课室。
接着我先疏
通有关知识,然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直线MA∥NB,点P在MA和NB之间,求证:
∠APB=∠MAP+∠NBP。
学生很快就作出来了。
接着,我又问当点P在MA和NB之外时[如图(2)]又会有什么结果?没一会,学生就得出了结论:∠MAP=∠NBP+∠APB(证明略)。
我又问当点P位置不同时,你们还能就本题作出什么猜想?同学们这时议论纷纷。
有同学提出来:当点P
在MA和NB之间[如图(3)]时,有
∠MAP+∠PBN+∠APB=360°。
有同学补充道:当点P在MA 和NB之外时[如图(4)],有∠NBP=∠MAP+∠APB。
师:很好。
请同学们对比图(2)与图(4),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虽然两个结论形式上不一样,但它们
没有本质的不同。
师:可看作是同一种类型吗?。
生:我想应该可以。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归结为一种类型好了。
课上到这里,同学们认为这道习题也差不多了。
我话锋一转,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在MA和NB之间有两个点P1、P2呢?你又会发现什么样的结论呢?同学们有的盯着黑板,有的低头思考,个个若有所思。
这时有同学悄悄说道(虽然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听见了):好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那请你们想一想,每种情况下有什么结论?同学们又议论开了,积极性好像比开始更高了。
过了几分钟后,有同学举手回答:P1、P2两点有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图(5)和图(6)所示:在图(5)中,添加了如图所示的辅助线(用虚线表示)有
∠AP1P2+∠P1P2B--∠MAP1--∠NBP2=180°。
以下虚线都表示辅助线,限于篇幅,证明过程这里略写。
在图(6)中,有∠MAP1+∠AP1P2+∠P1P2B+∠NBP2=540°我说:很好!P1、P2两点的位置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这时,有同学补充道:P1、P2两点的位置还可能是如图(7)或图(8)所示,在图(7)中,有∠NBP2+∠P1P2B+∠MAP1-∠AP1P2=180°在图(8)中,有∠MAP1+∠AP1P2+∠NBP2-∠P1P2B=180°师:非常好!这两种情况有没有共同地方?一阵沉默以后,有学生答道:从式子的结构看形式是一样的。
那么,P1、P2两点的位置除了在MA和NB之
间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我又问道。
学生又是议论
纷纷,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说:P1、P2两点的位置还可能
是如图(9)所示,这时有∠MAP1+∠AP1P2+∠P1P2B-
∠NBP2=180°。
当点P1、P2在NB下面时,也有同样的结论。
一堂课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所得结果早已超出
了我的想象。
虽然这节课只讲了两道题,但从这两道题
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方法与知识远不是两道题这么简单。
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获得了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了分类、归纳、对比等
数学方法的魅力。
这正是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
快下课了,我要同学们简单归纳这节课的收获就准备下课,可
看到同学们似乎还意犹未尽,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我又提出:如果增加到3个点、4个
点……n个点,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不
妨试试看。
几天后,几个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尖子生”说他们已经探索出了规律。
现把他们的思想整理后在这
里与大家交流。
随着点的增多,并考虑到规律性,主要
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如图(1)和图(5)所示的这一类型。
当MA和NB之间有3个点(1、2个点的情况上面
已讨论)P1、P2、P3时,如图(10),这时有:
∠AP1P2+∠P1P2P3+∠P2P3B-∠MAP1-∠NBP3=360°=(3-1)180°当MA和NB之间有4个点P1、P2、P3、P4时,
如图(11)这时有:∠AP1P2+∠P1P2P3+∠P2P3P4+∠P3P4B -∠MAP1-∠NBP4=540°=(4-1)180°……依此类推,当MA和NB之间有n个点P1、P2、P3、P4……Pn(顺次
连接点A、P1、P2、P3、P4……Pn、B、A所组成的多边
形为凸n边形)时,有
∠AP1P2+∠P1P2P3+∠P2P3P4+……+∠Pn-1PnB-∠MAP1-∠NBPn=(n-1)180°(Ⅰ),显然当n=1、2时(Ⅰ)式都成立。
第二种:如图(3)和图(6)所示的这一类型。
当MA和NB之间有3个点(1、2个点的情况上面已讨论)
P1、P2、P3时,如图(12),有
∠MAP1+∠AP1P2+∠P1P2P3+∠P2P3B+∠NBP3=720°=(3+1)180°当MA和NB之间有4个点P1、P2、P3、P4时,如图(13),有
∠MAP1+∠AP1P2+∠P1P2P3+∠P2P3P4+∠P3P4B+∠NBP4=9 00°=(4+1)180°……依此类推,当MA和NB之间有n
个点P1、P2、P3、P4……Pn(顺次连接点A、P1、P2、P3、P4……Pn、B、A所组成的多边形为凸n边形)时,有
∠MAP1+∠AP1P2+∠P1P2P3+∠P2P3P4+……+∠Pn-
1PnB+∠NBPn=(n+1)180°(Ⅱ)显然当n=1、2时(Ⅱ)式都成立。
第三种:如图(4)和图(9)所示的这一类型。
当MA和NB之外有3个点P1、P2、P3时,如图(14),有∠MAP1+∠AP1P2+∠P1P2P3+∠P2P3B-∠NBP3=360°=
(3-1)180°当MA和NB之间有4个点P1、P2、P3、P4时,如图(15)有:
∠MAP1+∠AP1P2+∠P1P2P3+∠P2P3P4+∠P3P4B-
∠NBP4=540°=(4-1)180°……依此类推,当MA和NB 之间有n个点P1、P2、P3、P4……Pn(顺次连接点A、P1、P2、P3、P4……Pn、B、A所组成的多边形为凸n边形)时,有∠MAP1+∠AP1P2+∠P1P2P3+∠P2P3P4+……+∠Pn
-1PnB-∠NBPn=(n-1)180°(Ⅲ),显然当n=1、2时(Ⅲ)式都成立。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收获。
虽然只
是初次尝试,甚至学生的探究结论还是不很完善,但我
已经非常满足了!面对我们这些很一般的孩子能有这样
的“成果”,这已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了,对我来说看着
这些孩子一天天成长、成熟、进步,心里真是比吃了蜜
还甜。
从这节习题课的教学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老
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上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大胆尝试,也许孩子们会给
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亲身经历成
功的感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