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路上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

合集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我的群文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我的群文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我的群文故事走近群文——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时间追溯到去年10月。

在xx小学,我和其他几所参研学校的老师一起聆听了来自xx小学xxx主任的群文专题讲座《走进群文阅读》,以及来自xx小学xxx老师的分享《我与群文》,这两堂报告和分享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群文。

其实之前也有耳闻,但对群文的概念和具体操作还比较模糊,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因此也就心未动。

也就是从那次研习开始,我开始对“群文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愈加喜欢,特别是xxx老师介绍她磨课的经历,对议题的确立和组文的选择使她不断地进行“纵深思考”,我们从她的叙述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群文带给她的成长和蜕变。

越是亲身经历的才越能打动人,越能打动人的才越具有温度,带着群文阅读给我的余温,我决定回校后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走进群文,潜心实践。

走进群文——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的教室,一样的师生,不一样的精彩。

又是一个教研活动时间,怀着别样的心情研讨了同样的主题---群文阅读教学。

只是在阅读教学前面加了两个字“群文”,每一次活动就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一次,我们进行的是低段群文阅读观课议课活动。

执教老师在两周前接到任务,经过年级组、学科组老师集体备课,一堂生动的《多彩的春天》呈现在老师们面前。

过去老师们总说群文阅读中高段还行,低段恐怕就比较难了吧,本堂课学生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回击!一节课学三篇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丝毫看不出识字量小对阅读的影响。

孩子们深深地被藏在文字中的色彩打动,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色彩的词语、词组,争着当小诗人创作诗歌。

课堂沉浸在春天降临的喜悦中。

这一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研习归来,我和课题组的老师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可是,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我和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通过上网钻研、外出培训、专家引领、校本培训,我们对群文的议题、选文以及设计操作要义有了一点明晰的思路和认识,思路厘清了,认识提高了,接下来就聚焦课堂潜心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听听这些有趣的声音》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听听这些有趣的声音》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听听这些有趣的声音在刚接触到群文阅读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很茫然,自己都找不到方向。

去年,我有幸地参加了我校关于群文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通过听课、学习,并且自己也在教学中实践了群文阅读教学,对群文阅读有了颇多的感悟。

群文阅读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三者之间,无法替代。

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我觉得在选择议题和文本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儿歌、诗歌来进行教学,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我在教学《嘘!听听这些声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这组选文是因为里面出现了很多种孩子们喜欢的声音(巴喳巴喳、啪嗒啪嗒、沙沙沙…)上课之前我先让孩子们搜集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他们的兴趣很浓,完成的很好,上课时都踊跃的和大家分享他的成果。

在选文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几种声音,让他们抓住特点,再联系实际进行阅读。

在形式上,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孩子们都很喜欢。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氛围很活跃,都积极乐于思考,争先恐后的抢读,能看出来他们的兴趣非常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从而爱上了阅读。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不仅仅与课堂阅读的革新,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

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

所以我认为群文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我们不能侵占孩子们自读自悟的时间,如果他们没有时间读,没有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群文阅读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课堂体验,也带给老师们很多意外惊喜。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

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一、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群文阅读是以单位时间内多文本比较阅读为主要特征,以“集体建构”“寻求共识”为主要形态,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为主要诉求的新型阅读教学形式。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意识不强,阅读选择性弱,阅读面相对狭窄,借助《新群文读本》在农村小学进行群文阅读的尝试与研究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的办法。

虽地处农村,但我校也积极踊跃投入到群文阅读的推广与研究之中,在开学初的教研工作安排中,确定了3—6年级为研究年级,并为此订购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群文读本》,作为研究年级的循环教材。

3—6年级的语文老师均为群文阅读的主研成员,要求在每一学期至少在全校展示一节群文阅读研讨课,并注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果有关群文阅读的各种市级、县级等教育研讨活动,也会安排相关人员去交流学习。

二、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相信道路是艰辛的我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有幸成为群文阅读的主研成员,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我认识到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加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会结出累累的硕果。

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后,我也被派出去聆听了很多相关的研讨课,在这一学期,我也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思进行了几堂群文阅读课的尝试。

我在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翠鸟》后,结合本单元的笔下生花《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鸟》,我决定开展一次群文阅读的尝试。

我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1、猜谜激趣,引出议题。

2、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3、积累方法,读写结合。

三、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摸索前进,相信付出是值得的对于教材,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去读《新群文读本》中的文章。

虽说他们处于中段,但文本中还是有较重的识字任务,我便会让他们先利用字典来解决生字,先读熟读通文章。

整堂课我力求做到教学准备充分,为了在40分钟有一个完整的展示,我提前就布置了学生预习两篇文章《鸟的天堂》、《鸬鹚》,因为在文章中确实有一些生字需要他们在课前解决,所以课堂上学生便显得要容易一些。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docx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docx

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我们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核心围绕。

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外有效融合起来,实施一篇带多篇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阅读的动力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内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或者集中掌握后,就要想方设法地突破教材,在突破教材的把握上,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的原则,增加课内外阅读量,增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高效融合为一体的机率,把课文阅读挤进课堂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例如我们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以“劳动”为主题的,选编了一篇童话《幸福在哪里》,一篇《古诗二首》,一篇《劳动的开端》,文章都是从正面给孩子们讲了劳动虽然辛苦,却能给人带来幸福,因此我们人应该爱劳动,我想联系生活从反面“懒”方面来加深孩子们对“劳动”的认识,懂得劳动的意义,考虑到本堂课的容量,我选了的四篇文章让孩子们在一堂课上一起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

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在《懒惰哲学趣话》中,渔夫和游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哲学:渔夫-----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属于现实主义;游客-----截然相反,属于理想主义。

《偷懒与经典》是作家铁凝写的一篇文章,主要写德国音乐家史博偷懒的经典故事(用小木棒代替笨重的铁棒作为指挥棒);另外选一首古诗《归园田居(其三)》,诗中介绍了陶渊明的“懒”。

孩子们在分享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引领孩子们爱上劳动,明白劳动的真正意义。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孩子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劳动和人生哲理的认识。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2)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2)

群文阅读,一条通往阅读大花园的美妙捷径群文是美好的。

群文学习是美妙的。

群文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丰盈。

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群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课堂,它应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具有无尽的外延的。

而群文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通往丰富多彩的“阅读大花园”找到了一条花香弥漫的小径,走在其间,一路拾芳,趣味连连,收获不断。

这天,我班又上起了群文阅读课,议题是《懒人哲学面面观》。

一聊到懒人这个话题,同学们可谓是“hold”爆表了:懒人也有哲学?懒人的哲学是什么?大家都想一窥究竟。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好逸恶劳,到头来‘颗粒无收’,也有这样一些人,表面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一鸣惊人’。

是天意弄人还是另有玄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览懒人貌,金睛辨真伪。

首先请看《差不多先生传》。

”接下来是同学们围绕文本探究“差不多”先生是真懒还是假懒。

当然经过勾画、质疑、讨论、分享,大家能很快找到“差不多”先生懒惰五大罪状,最后全班集体定性:“差不多”先生乃稀里糊涂真懒人也。

带着“找事实,寻依据”的阅读方法,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学习了《懒惰哲学趣话》、陶潜的《归田园居(其三)》和铁凝的《偷懒与经典》三篇文章。

通过填写阅读表,他们能比较清晰地梳理出孰懒孰勤。

说到陶渊明的“懒”,课堂还生发出一些趣事来。

我问: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又怎么和“懒”字联系上了呢?有学生直接从书中找到证据“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说他种的豆子都快被茂盛的草遮住了,道路那么狭窄已经影响到个人交通了,懒惰可见一斑。

孩子们心性幼稚,对文本解读实在有趣,不过也反映出他们没有真正读懂。

于是我补充了陶渊明的简介,特别是他辞官归隐的后半生人生经历简介,在充分地了解后再来进行二度探讨“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究竟隐喻的是什么。

这时有学生说他觉得陶渊明种豆并不是期望丰收,他只是在体验生活,感受田园风光。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一堂高质量的群文阅读课》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一堂高质量的群文阅读课》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一堂高质量的群文阅读课现在全国好多中小学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也尝到了群文阅读的甜头,力争让群文阅读更高效、更扎实地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有幸听了双流实验小学张老师三年级的群文阅读课《奇妙的象声词》,强烈感到了群文阅读的魅力,收获颇多。

在这一堂课中,我充分地认识到了什么是群文阅读,为什么要群文阅读,怎么上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既拓展了老师和学生的阅读面,又增加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质量。

首先,优雅漂亮的张老师利用精致的课件让孩子们听声音,并想想有可能是什么声音。

她巧妙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们纷纷回答出了“叮咚”、“嗡嗡”、“咕嘟咕嘟”、“轰隆轰隆”等声音,张老师就揭示了这节课的主题,告诉孩子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象声词。

紧接着,张老师就带领孩子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找象声词。

她请孩子们自由小声读儿歌《巴喳巴喳》,看你能听见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孩子们对这些形象生动的象声词非常感兴趣,立即去找,去猜是谁发出来的。

然后张老师相机地将这些生动的象声词换成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让孩子们再读,进行对比,孩子们一下就发现象声词的特点,生动形象,可以发挥想象。

此时,张老师及时地播放课件中“象声词的自述”,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象声词的特点,并且准确地认识了什么是象声词。

随后,张老师请孩子们快速读《大自然的声音》,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象声词。

孩子们不仅找到了象声词,还发现了水的流量不同,象声词也不同。

接下来,张老师说象声词,孩子们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张老师说事物,孩子们想象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比如风,在有趣、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张老师完全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说出风会发出“沙沙沙”、“哗啦啦”、“唰啦啦”、“哗哗”、“呜呜”、“呼呼”等声音,张老师将这一切汇成一首诗,让孩子们完成。

“当微风拂过,_________,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吹过,__________,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我的群文教学尝试》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我的群文教学尝试》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我的群文教学尝试》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市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两年来,我也不断在教学中践行”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是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为我校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展示课《走进寓言》、《快乐》、《过年》等提出过建设性的建议。

其次积极参加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最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

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

写的是公元759,58岁的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表现了心情的愉快。

在简单了解了诗意后。

对学生说,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诗人在去被流放的路上的心情又怎样呢?学生读《上三峡》,在简单介绍了诗意后,学生明白了“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写出了诗无比惆怅与郁闷的心情,以能对前途的无限担忧。

接着让学生看了李白24岁出川时写的《望天门山》感受李白出川时的豪情万丈。

最后学生读读李白在大赦两年后写的《独坐敬亭山》,感觉作者晚年的孤独与落寞。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这几首诗中增进对大诗人李白的理解,从而增进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快心情的理解,从而知道“言为心声”的道理。

从教学效果来看,无意是得少失多。

此设计虽然让学生多一点点了解了李白,多一点点了解了《早发白帝城》中作者心情的愉快。

但此设计忽略了我们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知识有限,认知有限。

所以整个课堂上起来非常吃力。

再有就是这几首诗用什么线串起来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点或线。

所以是违背了群文阅读的组文原则。

经过此次的失败,终于明白,群文阅读不是简单地把几篇文章凑在一起,要先确定议题,然后围绕议题精心组文,最后再选择最佳呈现手段来实施。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2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2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但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小学语文组也开始行动了,前前后后召开好几次教研会,首先组内成员每人思考以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井底之蛙》为载体怎样开展群文阅读?其次,又开展了激励的讨论:有老师提出了“大与小”为议题,但这类文章多倾向于情感态度价值,本性目标不强不易操作。

有老师提出了“立志”为议题也被否定了。

最后确定以“走进寓言”为议题来组文。

在组文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怎样组文的困难。

第一次试上,我们以《井底之蛙》为载体选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农夫与蛇》三篇文章,上了一节课后,发现时间严重不够,超了18分钟。

大家又一次讨论,反思之后总结是因为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精讲精练教学,老是想着如何深挖教材,如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始终放不开手,然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组文和课堂改革,上课时,放弃了对《井底之蛙》的精讲,也放弃了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又重新组了《盲人摸象》《驴子的坏主意》《狮子和蚊子》,又进行了板块变化去掉了《农夫与蛇》,放弃了一些理论知识,这样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

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大家好,我是xx镇学校的xx。

作为xx镇学校群文阅读课题组的一员,近几年的工作中,在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

下面就我在群文阅读中实践中的一些得失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本期中我以“文章中的悄悄话——象征”为课题进行了一次群文阅读的尝试,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出示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事物来让学生说说这些事物代表的含义,比如:鸽子代表和平;蜜蜂——勤奋;狗——忠诚……来引出象征这个概念,引入课题。

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说出这些事物代表的含义。

紧接着,我准备了3篇文章,分别是《囚歌》《野草》和《海燕》,让学生从中找出运用象征的地方。

在学习《囚歌》时,学生在找象征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但是理解却跟我的预想有些偏差,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然而在我认为难度较大的《野草》跟《海燕》这两篇文章的阅读中,学生却能较好地找出象征,说出事物的象征意义。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包括一些不确定因素也要多进行考虑。

同时在上完这堂课后,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比如这堂课对3篇文章的阅读,形式太单一,都是叫学生去找象征。

3篇文章都是泛泛然地进行阅读,没有一个侧重点,这些都是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在磨课中收获,在研究中成长关键词:群文阅读;磨课;反思;成长。

磨课,是教师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参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近一年来,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并进行了群文阅读的相关理论学习,这一学期我们决定大胆的尝试《群文阅读》的课例教学,通过磨课这种形式把研究引向深入。

一、尝试——不识庐山10月初在片区教研共同体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井底之蛙》,这节课是按当时我们对群文阅读的认识展开的,40分钟的课,我们用了30分钟,按照常规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对《井底之蛙》一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面10分钟,我们拓展了两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在拓展中完成了两个教学步骤:1、讲讲这两个故事。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让孩子们了解三位主人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盲目自大,见识短浅。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的我们,一直以为群文阅读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农村教师平常对付单篇课文教学有时尚感力不从心,何况多篇?学生面对一篇文章都不知如何来读,何况多篇?能把单篇精读教学打磨精致就很不错了。

我们认为群文阅读不就是拓展阅读么,不就是量的增加吗?补充两篇文章就行了啥。

没有议题,更别谈什么比较阅读,形成共识,当时我们认为这就是群文阅读,过一段时间,经过深入学习研讨,以公开课的范例引领,暮然回首感悟到,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啊!二、学习——柳暗花明10月下旬听了教研室组织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后我们震惊了!在这次大会上各位专家都对“群文阅读”做了方方面面详细的阐释,特别是观看了x 小学x老师的《感悟母爱》一课,受益匪浅,x老师围绕母爱这个主题,组织学生阅读了《秋天的怀念》、《忍着不死》、《藏羚羊的跪拜》、《三次家长会》等四篇文章,引领学生从多个维度感悟了母爱是“牵挂”、“乞求”、“鼓励”、“理解”、“信心”。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这里,是一个新的开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这里,是一个新的开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这里,是一个新的开始种子能在阳光雨露中成长,发芽,长叶、结果、而我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路上不断地汲取的养分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花,结果,让我的群文阅读之路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美妙。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将几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教,用“议题”来贯穿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教学。

许双全老师说“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导引下,侧重培养阅读兴趣,练习读议能力,深化语文知识,积蓄阅读素养的实践性读议课。

”一、结缘——因为名字我和群文阅读的结缘是因为它的名字。

“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众多。

”《论语》中提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是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和他人争强斗胜,聚集在一起团结却不结党营私。

在《新约全书》中记载,耶稣问污鬼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多的缘故。

”这让我想到“三人为众”,《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群,代表多,既然多,肯定好玩,肯定有看头。

而“文”在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文,错画也。

今字作纹。

”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而《左传》说“文”是“五章以奉五色”,文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

“群文”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十分有意思,它的名字真正体现了他的内涵,但我当时并不了解,不知道群文其实就像许慎所说的文,是整体素描,是一种整体的教学,不是一篇一篇的学习,只是当时一听他的名字,就觉得是一个有内涵,有故事的“群文”,好玩的群文,所以学校要成立群文阅读的子课题时我便义无反顾地向它奔去了,这应该算我们的缘起。

二、接触——雾里看花因为名字的吸引,让我希望去进一步了解他,知道“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最早就起源于四川德阳,老师们最先将一个有主题的单元进行整组教学,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多元共识。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感受 》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感受 》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感受》参加了多次群文阅读的学习,让我从不同方面有所收获。

以前我认为要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

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你想啊,你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强调字词了,你不做繁琐的分析了,也不一味感情朗读了……那你要干嘛?你总要有所作为吧,你到底怎么做呢?现在知道群文阅读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趣味阅读、增量阅读,实现群文共读、群文分享。

结合我班的高效课堂改革,反思自己的教学,反观自己的课堂,自己会先从课堂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会倾听、会记录、会表达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时时处处向周围人学习的能力。

1.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而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

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啊,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

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的,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

“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

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

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

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质量较高的思考,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如:《我在设计“文章中的奇妙留白”一课时,我选了三篇文章,《圆圆的沙粒》中利用标点留白,《十五从军征》中利用插图留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思考更深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叙事《在行走中思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叙事《在行走中思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叙事——在行走中思考——群文阅读研究故事我一直以为,我只是一只平凡的燕雀,所以从不敢有鸿鹄那样的远大志向。

直到遇到你“群文阅读”,我才明白,燕雀也有一飞冲天的梦想和勇气,凤凰经历涅槃才能够得到重生。

群文阅读,似梦,美丽而纯真。

记得初次接触群文阅读是在我们学校的一次课题教研活动上,xx老师提出群文阅读这个课题,我当时想啊,群文阅读,不就是看课外书吗?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直到后来到成都去听了xx老师的《花开的声音》才豁然开朗,原来群文阅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

x老师的课没有繁琐的讲解,没有频繁的分析,有的只是每个孩子间快乐的分享,尽情的阅读。

这虽然与传统的阅读课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却无时无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的阅读智慧,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徐老师的点拨中悄悄的被唤醒了。

在课堂中孩子们不停的发现着、思考着、并快乐着。

他们林立的小手,稚嫩的童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那时我才如梦初醒,原来这才是我一直等待的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似海,浩瀚而壮观。

群文阅读,贵在选择有价值的议题,贵在教师的博览群书,贵在教师对文本的合理构建。

与其说群文阅读是老师教孩子读书,还不如说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在书海泛舟。

在未听说过群文阅读时,我也曾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带一本好书到学校和同学交流交流、利用晨会课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可是这样下去收到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我也未曾想过把孩子们读的书给看看。

于是乎我便想能否将我们大量的课外书与我们的课内阅读给整合起来教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便遍阅群书,查找和课内阅读同步的内容的书推荐给同学们读。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有不断的出现,这样花费很多精力,可收效也不大。

怎样才能更好的整合内容呢?直到后来群文阅读教材的出现,我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水手找到自己的坐标,给我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一次学校组织的群文阅读研讨课,听了学校几位老师的课,更让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1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1

小试“群文阅读”说实话要进行课题研究,在我的心里觉得,这是离我们街子学校这样的农村的边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比较遥远的事情,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吧,最好还是先把什么备课啊、作业啊、成长手册啊,保质保量的把常规做好就很不错了。

不过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了崇州市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而且还是一个省级课题,既然研培中心的老师的瞧得起,也就硬着头皮上吧,你还别说,人嘛也都是向善向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经过了几轮的课题理论培训后,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校在组织的安排下必须要出一节公开课,选定了张琴老师,主题《寓言故事》张老师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老师,从选课题到备课到试上,就在这样的做课的过程中,更加加深了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理解,首先在怀远小学粉墨登场,只是浅尝辄止的加了两篇课文,有了群文的影子。

接着在元通小学两个片区的研讨活动中展示,初步像那么一堂群文阅读课了,最后在崇州市群文阅读赛课活动中还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哈哈,看来潜能需要开发和挖掘啊。

我也来尝试一番,虽然任务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关键是抑制不住自己尝新的那份冲动,说干就干,记得当时执教的是三年级,那就来个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算了,隆兴小学的罗兰老师上了一课《母亲》,不是还得了成都市赛课一等奖吗?选来选去,正好所教教材中有一课《冰灯》,本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

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比较单一的,所以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的阅读材料,因此以《冰灯》这篇课内文章为蓝本,选择了《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两篇课外文章,课内与课外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结合,历史久远一点的和现代的身边的结合,从而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父亲”,就和罗兰老师配合一下,所不定还成为一个系列呢?接下来确定了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掌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浏览、扫视、跳读、批注等方式,读懂文章,感悟文章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路上
说实话要进行课题研究,在我的心里觉得,这是离我们XX学校这样的农村的边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比较遥远的事情,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吧,最好还是先把什么备课啊、作业啊、成长手册啊,保质保量的把常规做好就很不错了。

不过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了XX市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而且还是一个省级课题,既然研培中心的老师的瞧得起,也就硬着头皮上吧,你还别说,人嘛也都是向善向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经过了几轮的课题理论培训后,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校在组织的安排下必须要出一节公开课,选定了XX老师,主题《寓言故事》XX老师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老师,从选课题到备课到试上,就在这样的做课的过程中,更加加深了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理解,首先在怀远小学粉墨登场,只是浅尝辄止的加了两篇课文,有了群文的影子。

接着在XX小学两个片区的研讨活动中展示,初步像那么一堂群文阅读课了,最后在XX市群文阅读赛课活动中还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哈哈,看来潜能需要开发和挖掘啊。

我也来尝试一番,虽然任务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关键是抑制不住自己尝新的那份冲动,说干就干,记得当时执教的是三年级,那就来个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算了,XX小学的XX老师上了一课《母亲》,不是还得了成都市赛课一等奖吗?选来选去,正好所教教材中有一课《冰灯》,本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

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比较单一的,所以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的阅读材料,因此以《冰灯》这篇课内文章为蓝本,选择了《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两篇课外文章,课内与课外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结合,历史久远一点的和现代的身边的结合,从而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父亲”,就和罗兰老师配合一下,所不定还成为一个系列呢?
接下来确定了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掌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浏览、扫视、跳读、批注等方式,读懂文章,感悟文章的写法。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什么是“父爱”。

现在想起来在课文的教学中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教学片断,反而是一些非语文的画面在脑海中久久没有抹去。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

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也许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吧,听后问到刚才大家听的歌,唱的是谁?学生毫不犹豫就说出了父亲,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父亲,全部都是欢心的幸福的,的确这也是他们这个年纪所感受的父爱。

接着按照群文阅读课的要求学习了几篇有关父亲的文章后。

我又展示了罗中立油画《父亲》,同样一幅精美的画面,学生没有了开课时的兴奋,感觉有那么一丝隐隐的伤感,感觉学生在这堂课里面,可能已经有那么一点点领悟到了父爱的广大,不只是欢乐和幸福。

在群文阅读实践中,我可以用音乐、美术的元素来诠释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拓展了我对语文课的理解,学生喜欢,的确孩子们也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