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乡村建筑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在乡村建筑中的体现

作者:游洪琼张华丽赵宁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7期

摘要:建筑是地方文脉,文脉则贯穿起生活、氛围与地方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传统建筑文化是其中异彩纷呈的华章。本文从中国传统乡村建筑发展的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艺术介入乡村建筑、复兴乡村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乡村建筑;重建;文化复兴

0 前言

多民族的中国孕育着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建筑特征,承载着迥异的民俗,讲述着古老悠远的故事。各地的建筑风格千差万别,然而却共享着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华传统建筑深藏于乡野、村落,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现代艺术的介入,离不开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发扬。

1 中国传统乡村建筑发展的现状

在传统的乡村建筑中,有着一批天然的建筑工匠,他们“就地取材,融入自然”,创造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居,融合了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然而随着村庄经济的发展,建筑水平的提升,村庄建设以城市建筑为标杆,清一色的火柴盒式楼房拔地而起,造成村庄建筑和村庄环境的不协调,逐渐流失了珍贵的传统村庄建筑工艺。建设美丽乡村,若简单地把城市规划套用过来,只会出现“水泥森林”式的仿现代化建筑风格,失去了历史积淀的民居再无法承载那记忆中的、故纸中的乡思乡愁。

中国传统乡村的古建筑面临着严峻的发展现状:一方面,中国的乡村风貌及历史价值较高的传统建筑欠缺完整的文档纪录和合理的修缮工序,优秀传统工匠流失殆尽,出现越来越多的破坏性修复;另一方面,乡村古建筑的系统规划不到位,传统建筑人才匮乏,修缮改良的民居多为千篇一律的简单建筑,传统特色建筑年久失修逐步边缘化。美丽乡村的盲目规划和盲目盖楼,使得寄予乡情的乡村失去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光彩。若无传承与发扬,那些散落于乡野的古建筑群会被历史湮没,以古建筑为根基的中华传统建筑则无法立足现代,传之后世。

2 艺术介入乡村建筑的强大扩张力

2.1 用艺术手法重建乡村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乡村建筑的载体,也是乡村文化产生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在乡村的文化重建中,最关键的是空间建设。例如,乡村特有的祠堂,它可能是某一个家族的公共空间,只对部分公民开放。而其中蕴含的宗法制度、家族祠堂等概念是局限的,相关的建筑很可能因此被忽略甚至拆掉。因此,可以将艺术融入社区建设,搭建礼堂、改良戏台、建立乡村乐队,通过发扬戏曲文化丰富乡村生活,将传统节日、礼堂乐队、戏曲表演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合乎人情、合乎道德的社会。

2.2 传承古建筑特色,融入新艺术内涵

在乡村建筑的重建中,不仅需要回归传统,还应有超越的野心,同时不缺少对未来的想象。以徽派建筑为例,徽州人富甲四方,荣归故里时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光侈华丽,居民建筑多精巧别致。因此在修缮徽派古建筑时,应继承典雅大方的建筑特色,依山地风水、地域美饰而建,山水环抱,院落相套。同时,还应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建造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的青砖石雕、门窗楹柱;改良过于纵深、自足性的生活空间,增加村野遍布的祠堂、牌坊的社会功能,成为联结居民人文情怀的重要景观。

2.3 就地取材,用艺术创新乡土建设

为实现乡村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使得兴建而起的建筑取于村庄、融入村庄,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社区,展现人、自然、建筑的互惠互动关系。例如,浙江省龙泉市的溪头村,就用竹作为载体,建筑师们发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挖掘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将其化成意象运用到建筑、园艺、家具之中,不断完善竹工艺和建筑设计,在建筑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低技术”工法,彰显了竹出色的结构性和观赏性,成为中国“乡村社区”可持续重建的典范。

3 “艺术性乡村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的巨大压力。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乡村寻找“宜居环境”,中国可持续乡村社区建设的前景是广阔的,而用艺术装点乡村建筑,使传统民居重焕光彩也是未来乡村复兴的大趋势。中国构建“艺术性乡村建筑”,将有机会成为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典范。从乡村建设开始,乡村的文化精神传播到城里,城里的人到乡村寻根,只有这样现代社会才会更加完整。

如今,乡村建筑的落寞正呼唤着一场文化复兴,呼唤着艺术将那些至今留存着地方传统、传承着原始文明的建筑复兴。未来的中国乡村生活,必将是在环境与发展、传统与创新、文化与商业的交融中平和地发展。“艺术性乡村建筑”始于继承传统,止于引入现代生活方式,在转变建筑理念和建筑方式的回归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开展了良性互动,将城市的建筑理念和乡村原有的建筑传统结合起来,实现村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

4 结语

中国乡村应依照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进行建设,传承并建设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创造凝聚乡思的新记忆,需要大家更多更用心地参与,让他们用巧思、妙笔、手艺来复兴乡村文明,使中华建筑文明庚续而光大。

参考文献:

[1]汪海燕.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介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5):221-222.

[2]韩蓉.乡村建设文化中的公共艺术——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项城[J].公共艺术,2013(4):68-73.

[3]谢旭斌.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艺术的表征与保护[J].地域艺术,2011(7):14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