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举行最隆重庆典的场所,皇帝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和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都在这里行礼庆贺。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庆典前皇帝休憩处,它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在明代是庆典前的皇帝更衣处,清代改为皇帝的赐宴厅和殿试考场。三大殿共同坐落在一个大尺度的工字形三层大台基上,联结成有机的整体。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北京宫殿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于总体规划的把握,而且体现在很多局部的形式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