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研究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综述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
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
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
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
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研究报告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
研究报告: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一、引言中国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流行音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报告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如四川的川渝说唱、广东的粤语流行歌曲等。
2、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推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歌曲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网络歌手和原创音乐人通过这些平台迅速走红,也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业的音乐制作公司、唱片公司、音乐节和演唱会等,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1、原创音乐的崛起: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和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创作和发行原创音乐。
未来,原创音乐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2、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流行音乐将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音乐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在音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
四、结论中国流行音乐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和原创,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主要由西方国家的音乐和歌曲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中国 当代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研究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绪论……………………………………………………….1一、选题背景依据与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态界定……………………………4四、本文的研究范围………………………………………………………………5第一章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及现状…………….7一、20世纪20年代一文革前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7(一)青主及其作品…………………………………………………………7(二)黄自及其作品…………………………………………………………8(三)陈田鹤及其作品………………………………………………………8(四)贺绿汀及其作品………………………………………………………8(五)谭小麟及其作品………………………………………………………9(六)江文也及其作品………………………………………………………9(七)冼星海及其作品………………………………………………………9二、文革期间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10三、改革开放至今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10(一)罗忠镕及其作品…………………………………………………….11(二)黎英海及其作品…………………………………………………….11第二章词曲结合的形态分析…………………………………..13一、歌词内容与形式…………………………………………………………….13(一)歌词的内容………………………………………………………….13(二)歌词的形式………………………………………………………….15二、吟诵体、念白在唱腔中的运用…………………………………………….18三、音调语言相结合的形态分析……………………………………………….21(一)依字行腔…………………………………………………………….2l(二)以意行腔…………………………………………………………….23(三)词语描绘…………………………………………………………….25(四)拖腔的应用………………………………………………………….26第三章多声结构材料和形态分析……………………………….29一、音高材料…………………………………………………………………….29(一)五声性及其扩展调式音高材料…………………………………….29(三)其他调式音高材料………………………………………………….34(四)序列化音高材料…………………………………………………….35二、调性写作技术……………………………………………………………….37(一)单一、清晰的调性结构…………………………………………….38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急”字采用十六分音符作快速级进运动,生动的刻画出了作者此刻烦躁的心情(见谱例2)谱例2而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为了突出“愁”字,作曲家做了两个方面的处理:首先,旋律音调从小字一组的c逐渐上行至小字二组的a,又逐渐下行至小字一组的a,音高起伏变化很大。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与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与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唐朝以来,中国古诗词就开始被设置成音乐,成为文人雅士和民间艺人的创作对象。
古代的艺术歌曲多数以吟唱的方式演唱,如琴曲、箫曲等。
这些艺术歌曲既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又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许多作曲家将古代经典的诗词与民间音乐、传统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这些歌曲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和意境,又呈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从音乐理论、文学研究、曲艺传统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他们研究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作词作曲的技巧和风格,考察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流派。
此外,一些学者还从视听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歌手开始创作和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和观众。
同时,一些学府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人才从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创作。
这些努力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进步。
通过对其音乐制作和传播的不断
探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受。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既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抒发,又展现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不断深化。
学者们通过对古诗词与音乐结合的历史演变、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的分析,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音乐学、文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深入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演唱、传播等方面的问题,为该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支持。
其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众多音乐人和艺术家通过对古诗词的重新诠释与加工,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鲜明的艺术歌曲。
这些作品既有忠于原作的传统唱腔,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
同时,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将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到音乐会、演出等各类艺术活动中,为古诗词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推广在国际交流中日益频繁。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翻译、研究与演绎,将中国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现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于新时代我国合唱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探究
4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4创作更是没有停歇,题材上也突破了原本固有的形式,成为多元化、多样式的创作题材。
(二)创作形式的多元化合唱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在形式上就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来了,所谓的形式:“就是在选定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时所选择的类型与样式。
”合唱创作形式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抒情歌曲、进行曲和圆舞曲等几类。
(1)抒情歌曲。
这种歌曲形式是合唱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题材的内容较多,有称赞祖国、想念故乡的赞美歌,也有表现爱慕感情、呈现厚重情谊的情歌,如《感恩的心》《祖国,慈祥的母亲》《故乡之恋》等;(2)进行曲。
这种曲目通常以民众表演步伐,作为主要节奏进行创作,此类作品的突出特征是节奏显著,旋律韵律感强。
在创作此类合唱作品时,要保证歌曲速度的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因为歌曲要和人的步伐相统一,所以要保持适当的节奏与速度;(3)圆舞曲。
此类作品最初源自奥地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尔兹”,呈现出热情豪迈、洒脱充满活力、演奏旋律更快、节奏韵律感强等特征,很多作曲家把圆舞曲和传统音乐融合起来,创作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如《节日圆舞曲》《青年圆舞曲》《草原圆舞曲》等。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出圆舞曲的特点,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民间舞蹈的特色,表达了我国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其余类型的合唱艺术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分析了。
(三)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合唱的演唱风格,包括:古典合唱、艺术合唱、群众合唱、民族合唱等方式。
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一一分析(1)古典合唱主要表示将传统歌曲作为主题,使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相应的改编,呈现出淡、素、雅等典雅的民族特色。
(2)群众性合唱,着重体现出群众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是被大众所认可的演唱形式,群众合唱的突出特征是站在民众需求的角度上,演唱形式相对简单,演唱中可以抒发内心感情。
此类演唱风格体现出群众性特征,重视集体的共鸣效果,在咬文吐字方面部位比较靠后。
浅谈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16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3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远大于对艺术歌曲的喜爱,对学习和演唱艺术歌曲相比于流行音乐也较少。
那么下面本人将从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出发简要探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等问题。
一、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一)有关于艺术创作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与技术并没有进一步的清晰化,导致艺术歌曲的创作能力减弱。
可以说,艺术歌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受商业价值不足影响的现代商品社会,单纯从事艺术歌曲创作工作的人经济收入严重降低。
且艺术家本身在传播方面也有问题,虽然视频、录音、文字等材料已经在网络上发布了,但这些不过是零星的宣传,而且个人空间发布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引起更多音乐学习者和爱好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站在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相比,商业包装不如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导致在年轻人的圈子中艺术歌曲的传唱度并不高,影响力远不如流行歌曲。
(二)有关于艺术歌曲本身与流行歌曲相比,艺术歌曲对于创作技巧的要求、创作内容的完善、创作受众面的广泛度都是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对于创作和演出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国艺术歌曲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借鉴了德国艺术歌曲特点的同时,将我国诗歌文学、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我国传统音乐技法、现代创作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那些艺术歌曲中固有的特点是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
由于艺术歌曲的特殊属性,对于钢琴伴奏及音乐情绪的表达都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导致艺术歌曲的创作人群逐渐减少,这让本就不丰富的艺术歌曲体裁逐渐陨落。
所以有关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仅仅是拥有丰富的个人特点及艺术魅力也不足以让作曲家经久不衰,这也同时体现出了音乐世界中,好作品的必要性。
(三)有关于艺术欣赏在当下社会由于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使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艺术欣赏的方式、审美、感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内涵——评《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研究》
I 冬 I 片学 术 l ;
中 国 艺 术 歌 曲 的 发文化研 究》
音乐与诗歌相结合 的一种 音乐 表现形式就是艺术歌 曲。艺术歌 曲在
中国 的发展 ,可 划分 为两个 时期 。第 一个 时期约 是在 “ 五 四 运 动 ” 前
歌 曲 的 音 乐 文 化 研 究 》 一 书 按 照 艺 术 歌 曲的 广 泛 界 定 之 范 畴 , 对 中 国艺
术歌 曲的音乐文化 发展与 内涵做 了专业性 的论述 。
主 编 :平 丽华 出 版杜 :吉林 大 学出 版社
首 先 , 从 结 构 上 来 讲 ,作 者 对 中 国 艺术 歌 曲进 行 了纵 向 与横 向 的全 面解 读 与 探 究 。 中 国早 期 艺 术 歌 曲 把 古 诗 词 作 为歌 词 , 以 此 为 基 础 进 行
至包含某些抒 情的通俗歌 曲。不 管如何 发展 变化,情趣高 、品格高是艺术歌 曲永恒 的特点 。作者描 述 了艺术 歌 曲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现 代对 西方艺术歌 曲精华的兼收并蓄 ,从古韵古声 、古韵新声 到新 韵新 声等多个方面的 中国艺术歌 曲的发展历程 。 其次,该书在研 究方 向上也讲 究新 颖独 特,作者 以独到的视角对 中国艺术歌 曲进行 阐述 。中国 的艺 术歌 曲讲究音符与辞藻的浑然一体 ,音乐能使诗 歌增强表现力和欣赏价值,诗词又使音乐在情
感 表 达 上 更 丰 富 、 更 明 确 。 诗 在 这 里 就 是 歌 词 , 音 乐 的 渲 染 、 完 美 的 演 唱 给 诗 添 上 了别 样 的 韵 律 。
诗与原本 独立的音乐结合起来成为 艺术歌 曲,音乐是被诗的情感所感染的 ,诗词 的意境与 音乐完美
结合 , 实 现 了音 乐 在 审 美 和 情 感 上 的提 升 。
黄自艺术歌曲研究
黄自艺术歌曲研究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音乐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黄自艺术歌曲产生的背景、分类及特点,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结合个人创作与表演实践,对黄自艺术歌曲进行深入剖析。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背景介绍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音乐文化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中国音乐家们开始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
黄自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既吸收了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分类及特点黄自艺术歌曲按照风格和题材可以分为古诗词歌曲、现代诗歌歌曲和民间故事歌曲等。
古诗词歌曲主要改编自古代诗词,如《花非花》、《红豆词》等,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和民族特色;现代诗歌歌曲则主要受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影响,如《春思曲》、《玫瑰三愿》等,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民间故事歌曲则以民间传说和故事为题材,如《长恨歌》、《木兰辞》等,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间风情。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表现、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他的作品既具有柔和、优美的旋律线条,又充满着强烈、生动的情感表现。
在表现手法上,黄自巧妙地运用了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如印象派的和声、浪漫派的旋律等,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族调式、古琴音阶等,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黄自艺术歌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黄自艺术歌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喜爱。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黄自艺术歌曲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音乐分析、演奏技巧、美学特征等方面。
同时,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也开始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黄自艺术歌曲,推动了黄自艺术歌曲的传播和发展。
未来,黄自艺术歌曲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多元化。
艺术歌曲在当代艺术文化中的美学价值研究
成、器乐与人声的精致构筑、和声与曲式的细腻辉映,使它具
有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在当代艺术文化环境中,对艺术歌曲
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掌握演奏的基本要素,进一步继承艺术
歌曲。在既定的美学原则下进行演绎和创作,使艺术歌曲焕
1 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特点 1.1 鲜明的民族性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当代艺术歌曲鲜明的特点,它 是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言。音乐界经过探讨,普遍认为艺术歌 曲的演绎需要民族化,要与中国大众接受的风俗人情、思维方 式、审美情趣相结合,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都应该具备 气质的气派,最终对艺术歌曲的唱法达成了共识,并将艺术歌 曲的民族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1] 改革开放以后,新思潮的 涌入使得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奏出现多元化状态,内容和形 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华民族的艺术歌曲作品在世界舞 台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2 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 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学 习和借鉴的姿态容纳世界上政治和文化上的优点和长处。艺 术上的体现更是丰富多彩,多种新思潮的融合让艺术歌曲的 创作、演绎、传播迎来了鼎盛时期。当代艺术文化交流过程中, 艺术歌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潮流。 1.3 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性 将源自于西方的体裁中国化、民族化是创新,用中国传统 诗词作为艺术歌曲创作题材是创新,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 民族调式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是创新,将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 伴奏形式引入艺术歌曲表演是创新,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和 民歌演唱风格融入艺术歌曲演唱依然是创新。[1] 当代艺术歌 曲的不断发展中,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性贯穿于始终。中国艺术 歌曲既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又吸收借鉴外来优秀音乐 元素。中国艺术歌曲不断融合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体裁的西为 中用方面,而且表现在中国艺术歌曲对西方艺术作品的理解、 认识、应用上。 2 艺术歌曲在当代艺术文化中的美学价值 中国艺术歌曲有接近于欧洲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也有 具有美学价值的突出形式。当代艺术歌曲一方面体现了学习 欧美作曲技术,走发展民族音乐道路的思想;另一方面,它与 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诗化”的意蕴和典雅的气质等
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
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周为民艺术歌曲是由文学性较强的诗篇、人声歌唱声部及钢琴伴奏组成的一种音乐体裁。
作曲家用音乐表达诗的形象与内涵,用钢琴伴奏补足歌曲的未尽之意并衬托人声歌唱声部主线,通过作曲家的创作,使作品各个部分成为丝丝入扣、水乳交融的有机艺术整体,深刻细腻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是以本世纪20年代初期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作品为标志,至今已达大半个世纪,在这为时不长的数十年间,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经历了由初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本文拟循历史轨迹,在前人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作家、作品为线索,对我国“五四”时期以来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作如下论述与分析。
(一)本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意识观念上产生了重大转变,推动了中国文化界探索新思想、新知识的热潮,从此,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当时各种音乐社团组织和音乐专门学校(科、系)的纷纷设立,以及各式各样音乐刊物的大量发行,标志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活动开始全面地展开,音乐创作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特别是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较快,一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家开始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们开始尝试采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冲破了中国传统以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为主要音乐表现特征的创作手法,逐渐向和声、复调、多声部等一些能够产生时代效应和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创作方式上发展。
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注重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使其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等人在此时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开拓性意义。
萧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星空》等作品,是中国近代较早的艺术歌曲。
萧友梅早年曾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音乐,对欧洲的作曲技法有较深的理解,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已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歌的“选曲填词”创作方式,使我国近代的歌曲创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浅谈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创作特征
成《 乐典教科 书》, 在 国内进行推 广 , 使 国人接 触到 先进 的乐 理知识和音乐创作技法 。而学堂乐歌 的出现 , 更加使 国人 慢
慢 掌 握 了两 洋 音乐 的 相 关 知 识 和 技 能 , 对 我 国 近 代 音 乐 的 发
元任 、 青主 、 黄 自为代表 的作 曲家 , 在创作 中“ 古 为今 用”, 将
离了最初的 简单模仿 , 探 索出 了符合我 国自身社会 情况的歌 曲创作模 式。本文将 沿着历 史的脉络 对我
国上 世 纪 2 0 0年 代 艺 术 歌 曲 的 创 作 与 发展 进 行 研 究 。 分析 探 讨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作 曲 家 及 其 作 品 . 总 结
出上世纪 2 0 O年代 艺术歌 曲的整体特征 以及对 于当今声 乐作品的创作 、 表 演产生的深刻影 响. . [ 关键词 ] 艺术歌 曲 ; 创作特点 ; 学堂 乐歌
情, 提 出向西方文化学 习 的策略 , 其 中就包括 在学 堂 中加设
乐歌课 . 开 展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的 想 法 。至 此 , 在 中 国 音 乐 史 上
使 用外来曲调配上 本土 歌词 的新兴 歌曲形 式—— 学堂 乐歌 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一时期 . 西洋 乐理也 渐渐在 围内得到 J , 传播 与普 及。
唱声部 以及钢琴伴 奏 三个部分 组成 。艺 术歌 曲作 曲家借 助
于音乐来表达诗歌 的形象 与内涵 , 歌曲 中不 能言尽 的部分则 通过钢琴伴 奏进 行补 充 , 再 加上 人声 歌 唱形 成一 个 艺术 整 体. 将人的 内心世界与情感深刻细腻地 表达 出来 。我 国艺术 歌 曲起步较 晚 . 最初兴起 于上世纪 2 0年代 。 是在西方 艺术歌 曲发展 的影响下产 生 的。2 O世 纪 2 0年代 , 中国受 西方专 业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百年发展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99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百年发展王伟(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是关注较多的领域,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丰富细腻的表现内涵,是艺术歌曲的特点。
通过不同时期艺术歌曲特点的概述,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是作曲家们不断探索的目标,推动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民族特色;时代精神 从1920年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的时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是中国艺术歌曲一直不断探索的目标,推动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一、学习借鉴西方音乐作曲技巧的中国艺术歌曲20世纪初,我国音乐家引用西方音乐的曲调并填上歌词,在学堂中教唱,这些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
李叔同的《送别》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我国的作曲家们也继承五四爱国创新的精神,学习借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技巧,在艺术歌曲领域展开了尝试,打开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大门。
青主于1920年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这首歌曲也被公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
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北宋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主以西方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创作手法进行谱曲,旋律雄浑悲凉,精准地表达了原诗词咏古抒怀的精神。
[1]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一共创作了100多首歌曲,以及钢琴曲、管弦乐、弦乐四重奏、合唱曲等题材的作品。
其代表作艺术歌曲《问》曲调深沉舒展、流畅自如,突出了忧国忧民的内在激情和耐人寻味的无奈感慨。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奠基人,在黄自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艺术歌曲,他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相结合,完美融合了诗歌和音乐的特点,作品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气质,如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作品短小精悍,结构严谨,以玫瑰花的拟人化写法,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哀叹。
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
SONG OF YELLOW RIVER / 01202039到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上课,当他看到校园里满园凋谢的玫瑰花,尽是一片凄凉,就是在此背景下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之后黄自先生将其谱曲。
这首曲子要表达的就是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渴望美好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再如萧友梅的《问》,这首作品创作于1922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统治下,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作品的词看似简单纯朴,却蕴含着深层次的寓意。
从歌词浅层次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忧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而作品还蕴含着深一层次的意思,作曲家的最终所要表达的意思应是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
这样的作品在此时期还有很多,例如,青主的《大江东去》、聂耳的《铁蹄下的歌曲》等作品,都反映了词曲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民族性特征显著20世纪2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保留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技法,曲子遵循我国民族语言的四声调特点和古诗词抑扬顿挫的特点,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民族性特征显著,更富于韵味。
比如,黄自的代表作品《玫瑰三愿》,“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
”从它的歌词可以看出,歌词中每一句的尾字,创作技法遵循的是押“发花辄”。
在曲式结构方面,比如曲子中的离调色彩,则是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
再如黄自的另一首代表性作品《花非花》,这是一首单乐段四句体结构的作品,遵循了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在调式上突出民族调式。
还有陈田鹤的《采桑曲》青主的《赤日炎炎似火烧》、《越遥歌》、《回乡偶书》等作品,都是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这也充分体现出这一时期作品的民族性特征。
此外,还有些作品吸取了民间戏曲、说唱等素材而创作,如赵元任的《老天爷》借鉴了说唱音乐素材,冼星海的《竹枝词》借鉴了京剧曲调。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已经是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古诗词凝
聚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精神属性,对
古代文化的传承、探索和弘扬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社
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比较文学、文
化研究等。
在文学、文化研究方面,研究者主要围绕古诗词艺术的历
史发展、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研究,揭示古诗词艺术歌曲
背后的精神创作理念,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人们思想感情、价值观
及文化生活上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古诗
词艺术歌曲的具体特征,如情感表达、声调变化、词汇使用等,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支持和反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观点。
在欣赏集学习方面,研究者借助审美方法,分析古诗词的整体审美结构,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形式、表达对象及其主题精神内涵等。
研究者还可以重点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不同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
格和情趣。
同时,研究者还应当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其他当代
文艺艺术的研究进行有机的联系,以揭示其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实质
意义。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内容已经日趋丰富。
不仅学术界
众多学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而且各种文化活动更加重视古
诗词艺术,倡导普及古诗词艺术知识,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工作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以上几方面研究都构成了今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
曲研究的基本特征,在推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潮流,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得到了非常
广泛的关注。
研究者们开始深入地探索这一主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
研究和研讨会也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从学科角度来看,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
体系,包括历史学、文学、艺术学、音乐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学以
及汉语言文学等。
这些学科的研究者们依托于深入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论断,以及古诗词艺术歌曲自身的演变特征等诸
多问题。
在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传统演唱方式到现代
舞台演出,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当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重要形式。
比如说,一些广播电视台和音乐厂牌会经常将古诗词艺术
歌曲作为他们的制作内容,以此来把古代的文化价值传递给现代人。
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也会将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内容之一,也用于教育学习之中,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得以广为流传。
此外,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兴的风格、
新潮的表现手法以及新颖的编曲手段都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有生动性、更有独特性。
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挖掘这些新的音乐元素,并利用系统
的理论体系来深入剖析这些元素,以此来揭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面目,使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得以呈现。
总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现状正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研究者们
正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在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认知和创作上,其努力也
进一步促进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学科的发展。
艺术歌曲《家》《桥》《盼》创作与演唱研究
湛的创作技法。
(二)《家》之创作分析《家》创作于1998年,词作者是附加著名作家孙新凯。
当时的陆在易正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一方面是多年都在上海求学和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有思乡情绪。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刚回归祖国,所以也借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欣喜之情。
从整体来看,作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在d羽七声调式上行进发展,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作品的一开始,作者先采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获得了空旷辽远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使民族化色彩得到了强化。
而且作者在开始部分就通过速度变化为全曲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是柔板,先渐快又渐慢,正是游子想要回家探望却又不知道何时能回去的复杂心情。
A段“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人家的屋檐下”,这三句的伴奏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的长琶音,与旋律形成了良好的呼应,突出了一种倾诉感,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在长长的乡愁里”一句,伴奏织体从之前的柱式和弦变为了分解和弦,节奏紧凑,速度加快,迎来了A段情绪的最高点。
仿佛家乡就在眼前,正张开怀抱迎接自己。
随后速度减弱,旋律也变为了连续的下行,预示着A段的结束。
A段与B段的连接部分,为了使情绪得到预先烘托,作者采用了大跨度的上行音阶,随后是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交替运用,每两个小节一换,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柱式和弦对应的是坚定地回家之情,分解和弦则是对现实无奈的写照,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乐曲情感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
尾声部分中,作者再次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与旋律一唱一和,互为补充。
一个“啊”字可谓是百感交集,又有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表现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思考。
作品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旋律也没有大幅度地跳进,却给人以深情和质朴之感,特别是最后的虚词“啊”,更像是中国画中的留白,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味空间。
(三)《盼》之创作分析《盼》创作于1988年,虽然在时间上要早于《桥》和《家》,但是却经常放在三部曲的最后一位。
歌曲可行性研究报告
歌曲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目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编写一首成功的歌曲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歌曲创作的可行性,从而为歌曲的成功创作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围绕歌曲的创作流程、歌词内容、音乐风格、市场需求等方面展开研究。
同时,还会涵盖到歌曲的唱片制作、宣传推广等方面。
3. 歌曲创作流程研究歌曲的创作流程是歌曲创作的基础。
本研究将对歌曲创作前期构思、中期创作、后期制作等环节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探讨如何切实可行地完成一首成功的歌曲。
4. 歌词内容研究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能够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
因此,本研究将对歌词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受众喜好,确定受众群体的需求,从而为歌曲的创作提供内容上的参考。
5. 音乐风格研究音乐风格是歌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将对当前流行音乐风格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哪些音乐风格更受欢迎,从而为歌曲的风格确定提供参考。
6. 市场需求研究歌曲的市场需求对于歌曲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对市场的音乐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当前市场上的热门音乐类型和歌曲题材,为歌曲创作提供市场需求方面的参考。
7. 唱片制作研究唱片制作是歌曲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研究将对唱片制作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探讨何种制作手法能更好地提升歌曲的品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制作人员和团队。
8. 宣传推广研究宣传推广是歌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研究将对歌曲的宣传推广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使歌曲迅速获得关注和认可。
9. 课题意义本次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歌曲创作的可行性,为歌曲的成功创作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此外,本次研究还将有助于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为音乐人提供更好的创作指导。
10.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理,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数据。
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开题报告
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背景:艺术歌曲是一种既有高雅艺术性又有流行性的音乐形式。
在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红色时期”达到了高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流通,艺术歌曲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夹缝期的尴尬局面。
然而,在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观念的变迁,人们的音乐口味也逐渐成熟和多元化,艺术歌曲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创新与发展趋势,探讨艺术歌曲如何在当代中国的音乐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了解,为音乐创作、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情况。
2. 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
3. 艺术歌曲的音乐和歌词创作特点和方法。
4. 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5. 艺术歌曲在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方法与步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通过对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与社会背景、音乐形式、歌词主题和市场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揭示21世纪初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2. 分析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新与发展,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3. 探讨艺术歌曲在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4. 为音乐创作、教育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研究
作者:李研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2期
摘要:“艺术歌曲”产生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时期,具有较高的音乐价值。
中国的艺术歌曲以醇厚的演唱方式、诗性的音乐语言、独特的音乐形象、雅致的伴奏形式,传承着优秀的中国文化气息。
中国艺术歌曲既突出了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性,又彰显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血脉。
不遗余力地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艺术永恒价值基础上探寻新的突破口。
不断推动着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符合大众审美和鉴赏水平的需要。
新时期的艺术歌曲题材丰富,歌词写作范围较广,艺术内涵多元雅致。
不断传承中有发展,发展中能够再创新,形成独特的创作特质——民族音乐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
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了近一百年,巨大的影响力使它成为音乐中的珍品。
在当代文化艺术环境中,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应与时俱进。
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进行研究,突出艺术歌曲在当代艺术中的核心价值,对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发展
中国音乐通过雅俗来分辨,艺术歌曲归类于雅音乐范畴。
受众面既小于抒情歌曲,又小于流行歌曲等其他类型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突出价值,在于该体裁所特有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意蕴。
中国艺术的歌词突出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歌词是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作品。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价值与欣赏品位。
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享受。
艺术歌曲对提高我国国民的文明素质、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了其他艺术体裁无法替代的作用。
发展创作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音乐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值得音乐工作者深入研究。
关于艺术歌曲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是20世纪的“保守与粗暴”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对创作规律的把握不到位,让人们对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有畏难心理。
应对音乐的把握和题材的选择上,令艺术歌曲传达出音乐之外的韵味。
作品中流露出浓郁的乡土化气息与现代创作技法巧妙的结合,使新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更为突出。
1 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中面临的问题
艺术歌曲在我国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百年之路,不论在创作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艺术歌曲开展的相关活动相继开展,为传承艺术歌曲、推广艺术歌曲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活动无论在音乐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引起强烈反响。
[1]纵观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状况,创作形势并不乐观。
我国社会风气不断趋向浮躁,给艺术歌曲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网络音乐和外来音乐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唱片行业每况愈下。
流失了许多的音乐创作人才,音乐市场不断陷入低迷的状态。
面对现实中巨大的挑战,如何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成了音乐人所面对的难题。
在创作风气趋向浮躁的背景下,艺术歌曲犹如流水线模式下的产品,粗制滥造,缺乏一定的真情实感。
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干扰,处于幕后创作的音乐人,频繁参与各种大型商演。
一味地忙于应酬,而忽略了新素材和灵感。
很多艺术歌曲重蹈覆辙,仅仅在创作中融入少量细微的新元素,就完成了一首艺术歌曲的创作。
与经典的艺术歌曲相比,内容和形式相形见绌。
部分音乐者为了让观众了解自己的音乐作品,树立虚假品牌、过度追求炒作与包装,想方设法创作跟风的艺术歌曲。
这是一种虚假的表面繁荣,无法积极推动艺术歌曲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创作环境的改变,艺术歌曲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艺术歌曲的题材选择变得十分狭窄,仅仅局限于“小情小调”中。
基本不存在可以反映时代特征的流行元素,无法满足人民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如果艺术歌曲的创作者视野比较狭窄,很难创作出经典的优秀作品。
艺术歌曲创作题材趋于雷同,歌词内容空洞乏力。
中国“流水线”式的艺术歌曲生产,加上社会浮躁的创作风气影响。
更多的艺术歌曲为粗制滥造,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
艺术歌曲创作无捷径可言,只有从作品本身进行钻研,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才能创作出真正脍炙人口的作品。
艺术歌曲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如果不能完善自己、超越他人,很难创作出经典的艺术歌曲。
2 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发展新思路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结合完成艺术表现的一种体裁,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
结合了人声和旋律两个最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元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感染力。
在艺术歌曲的现代发展历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视点”。
需要音乐工作者在当今时代身处“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背景下,培育融汇中西的“双重修养”,建立起音乐文化的“双重乐感”,完成艺术歌曲传承与发展的艰巨使命。
将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伴奏形式引入艺术歌曲表演是创新;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和民歌演唱风格融入艺术歌曲演唱依然是创新。
[2]在艺术歌曲的大环境下,各种音乐群体和音乐风格纷纷形成。
要求音乐家提升理论基础知识,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容纳新的观念,创作出更富时代特征的音乐风格。
只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思考和尝试,能及时总结新经验和发现新问题。
能够呈现出更多与众不同的作品,以全新的思维方法进行创作,不断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
在艺术歌曲创作道路上,应敢于尝试多种风格、多种技巧、多种形式,创作出在技术技巧上有所区别,才能被社会与受众所接受,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歌曲。
一首艺术歌曲能否受到公众的认可,音乐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一切艺术作品的繁荣都离不开内容形象的支撑。
如何让艺术歌曲在时间顺序中展开,表达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形式,体现多元化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判断,构造完美的音乐形象。
对于艺术歌曲作者来说,多角度运用音乐思维,将感受和思考的内容转化为音乐语言,进一步强化情感和内容的设计。
随着音乐的运动和时间的推移,通过与主题紧密相连,不断发展和强化主题印象,在脑海中不断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
调动欣赏中的联想思维,点燃观众的审美思绪。
既增加了歌曲的审美情趣,又能扩大艺术歌曲的音乐张力。
在声乐旋律一起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在歌词内涵上进一步的挖掘。
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做到音乐与歌词浑然一体,细致刻画出歌词的意境。
在意境烘托、气氛渲染的手法下,更深层次地对歌词的内涵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保留古诗词吟诵韵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西洋音乐结构与和声手法。
促成如鱼得水般找到社会与艺术的契合点,能够得到歌曲创作上现代技法与民族风韵结合的天然良机。
营造强烈的艺术氛围,不断增强表演效果,发掘诗意等来强化主题,不断达到观众想象审美的最大化。
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树立、研究和探索,对当下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表演的繁荣,发挥其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用有积极的意义。
[3]中国艺术歌曲是美妙的旋律和流动的诗篇,它不断改善着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让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特征和风格,推动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也愚.艺术歌曲的体裁界定及其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581-630.
[2] 岳李. 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581-630页.
[3] 王惠琴,李彦荣.中国艺术歌曲美学特征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作者简介:李研(1988—),男,黑龙江人,本科,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