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PPT课件:心身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
癌症、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因素
情绪作用,人格特征与行为类型 生理因素 其他因素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因素——生理反应——脆弱的器官——心身 疾病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递质机制 (二)内分泌机制 (三)免疫机制 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在整个心身
素质;
心身疾病的评估与诊断
应用现代医学的仪器进行检查,按临床 疾病的诊断与评估外,还可通过晤谈了 解患者心理、行为特点,生活事件和应 对方式。
可结合各种评定量表进行测量。
心理测试 :
在心身医学领域,临床心身医学相关的心理测 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和预 防中的心理社会因素都需要予以量化,都需要 使用一定的测验或评定的方法,这是临床诊断 和评估的客观手段。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心身同治,各有侧重 心理干预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人格因素,认知模式; 消除生物学症状:行为方式。
早期预防
培养健全的人格; 提高应对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
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疾病的演变中起着中介作用
发病机制
或战或逃反应: 刺激-情绪反应-(早期)交 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加 -非特异反应系统兴奋性加强-很好的应付所面 临的问题。持续下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 病
保存-退缩反应: 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经过 中枢神经系统加工的信息传至下丘脑,引起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分泌-通过脑垂 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迷走神经活性增强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因素
情绪作用,人格特征与行为类型 生理因素 其他因素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因素——生理反应——脆弱的器官——心身 疾病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递质机制 (二)内分泌机制 (三)免疫机制 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在整个心身
素质;
心身疾病的评估与诊断
应用现代医学的仪器进行检查,按临床 疾病的诊断与评估外,还可通过晤谈了 解患者心理、行为特点,生活事件和应 对方式。
可结合各种评定量表进行测量。
心理测试 :
在心身医学领域,临床心身医学相关的心理测 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和预 防中的心理社会因素都需要予以量化,都需要 使用一定的测验或评定的方法,这是临床诊断 和评估的客观手段。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心身同治,各有侧重 心理干预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人格因素,认知模式; 消除生物学症状:行为方式。
早期预防
培养健全的人格; 提高应对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
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疾病的演变中起着中介作用
发病机制
或战或逃反应: 刺激-情绪反应-(早期)交 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加 -非特异反应系统兴奋性加强-很好的应付所面 临的问题。持续下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 病
保存-退缩反应: 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经过 中枢神经系统加工的信息传至下丘脑,引起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分泌-通过脑垂 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迷走神经活性增强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成因 •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01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定义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是指同时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行为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 案例分析:某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患上了PTSD,经常出现呼吸 急促、过度换气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哮喘。
• 结论:对于PTSD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也是治疗PTSD和预防呼吸系 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05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遗传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导 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甲 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身体对疾病易感,如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
生活习惯
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 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反应。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
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改善心身健康。
目录
• 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成因 •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01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定义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是指同时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行为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 案例分析:某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患上了PTSD,经常出现呼吸 急促、过度换气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哮喘。
• 结论:对于PTSD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也是治疗PTSD和预防呼吸系 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05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遗传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导 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甲 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身体对疾病易感,如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
生活习惯
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 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反应。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
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改善心身健康。
第六章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位
广义心身疾病
躯 体 疾 病
狭 义 心 身 疾 病
心 身 障 碍
神 经 症
精 神 疾 病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生物或躯体是疾病的基础 ◆个性特征与某些心身疾病密切
相关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起重要作用
◆以躯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
为主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系
统支配的器官上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2. 危险行为因素
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 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等。
(一)冠心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1、压力因素 2、情绪因素 3、人格因素 4、行为因素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1、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对健康的 危害。 2、指导患者尽可能矫正“A”型行为。 3、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护理心理学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疾病概述 第二节 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防治与心 理 护理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
学 习 目 标
1.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
2.掌握心身疾病防治与心理护理的原 则。
3. 熟悉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
常见的心身疾病。
两只活泼的猴子被分别缚在两张电椅上 ,电流是每20秒激发一次。被电击的滋味 当然不好受,它们开始号叫挣扎。 然而,猴子不愧为灵长类动物,甲猴子 很快发现,它的电椅有一个压杆,只要在 电流袭来之前压一下压杆,就可免遭电击 ;而乙猴子却发现,它的电椅上没有压杆 。于是,甲猴子就担负起压杆的责任,他 紧张的估算着电流袭来的时间——结果是 ,要么两只猴子同时逃脱电击,要么它们 一起受苦。是逃脱还是受苦,这完全取决 于甲猴子,于是甲猴子就背负着超强的心 理负荷和责任感,而乙猴子虽然很无奈, 却无忧无虑——最后,甲猴子得了胃溃疡 ,乙猴子却安然无恙。
《心身疾病》课件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04
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可能导致高血压,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肝脏疾病、胰腺炎,并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进而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如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可能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而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总结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心理因素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生理学机制
社会环境因素
个体易感性
社会环境因素如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等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个体遗传、性格、生理特点等因素也会影响心身疾病的发生。
03
02
01
心身疾病通常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疼痛、不适等。
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治疗通常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缓解焦虑情绪。放松训练则教会患者如何放松身心,减少紧张和焦虑。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身疾病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呼吸问题
强迫行为
患者可能反复进行某些行为,如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逃避行为
心身疾病患者可能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不适,如避免社交场合、减少活动等。
暴饮暴食
心身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暴饮暴食,或对食物产生过度依赖。
《心身疾病》幻灯片
研究途径〔发病机制〕
精神分析引论
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个体产 生心身疾病的原因。
观点一:心理冲突理论
认为致病三要素是
A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哮喘的喘息发作和咳嗽症状被认为是
一种“被压抑的哭喊”。 B 器官的脆弱易感性; C 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观点二:人格特异理论
认为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 有特异关系,具有同一疾病的人 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某些人格 类型的人易患心身疾病。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 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 基础;但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 因素有关。
与各类神经症:
二者发病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与人格特质有关,都有躯体症状,但神 经症仅为功能性障碍和行为异常,没有 器质性病变,心身疾病则有组织器官的 躯体性改变,即生物学改变。
11. 我常常忙得透不过气来,因为该做的事情 太多了。
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
A型行为 B型行为 C型行为
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 和罗森曼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概念。
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 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 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 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
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 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 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
心理治疗:主张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认知 疗法、自律训练、生物反响疗法、气功、太极拳等心 理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 心理社会因素有:A型行为、生活应激事件、不良行为习
惯〔如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等〕。 心理综合防治:心理咨询、生物反响治疗、运动治疗
09-第6篇-医学心理-2心身疾病PPT课件
返回
(二)心身疾病的预防
1.培养健全人格:①注意个体早期人格的形 成。②注意调整重大生活事件中人格类型的急剧 改变。③注意社会和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2.提高应对能力:①心理性应对,如心理防 御机制的应用与主动应对。②行为性应对,即遇 到困难时以某种行为减轻紧张,如运动、散步、 听音乐、睡觉、聊天等。③社会性应对,寻求社 会支持。
返回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边缘系统
应激源 大脑皮质
下丘脑
运动前区
植物神经
免疫
内分泌
随意运动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示意图
返回
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心理因素:如情绪 、人格特征等。
(二)社会因素:如环境污染、无序竞争、交通拥 挤、噪声干扰、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三)生物因素:躯体某些条件本身是心身疾病的 病理基础,如高胃蛋白酶原是溃疡病的生理始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高尿酸血 症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等。所谓生理始基,就是 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某种生理特点。
返回
(四)癌症
1. 情绪因素:癌症患者所遇到的生活事件主要与一种“重 要情感的丧失”有关,如早年丧父、中年离异,晚年丧偶、 丧子,可致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悲哀或孤独,导致机体内环境 的恶性变化,致使癌症发生。
返回
(一)冠心病
1. 压力因素:社会发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人际关系复 杂、竞争激烈、工作负荷大、生活环境压力大、文化不 适应等因素可致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大而经常处于紧张状 态之中。
2. 情绪因素: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也可以使人产生焦虑、 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等负性情绪,从而诱发冠心病 程度不同的发作。
返回
五、心身疾病的诊疗与护理
(二)心身疾病的预防
1.培养健全人格:①注意个体早期人格的形 成。②注意调整重大生活事件中人格类型的急剧 改变。③注意社会和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2.提高应对能力:①心理性应对,如心理防 御机制的应用与主动应对。②行为性应对,即遇 到困难时以某种行为减轻紧张,如运动、散步、 听音乐、睡觉、聊天等。③社会性应对,寻求社 会支持。
返回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边缘系统
应激源 大脑皮质
下丘脑
运动前区
植物神经
免疫
内分泌
随意运动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示意图
返回
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心理因素:如情绪 、人格特征等。
(二)社会因素:如环境污染、无序竞争、交通拥 挤、噪声干扰、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三)生物因素:躯体某些条件本身是心身疾病的 病理基础,如高胃蛋白酶原是溃疡病的生理始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高尿酸血 症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等。所谓生理始基,就是 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某种生理特点。
返回
(四)癌症
1. 情绪因素:癌症患者所遇到的生活事件主要与一种“重 要情感的丧失”有关,如早年丧父、中年离异,晚年丧偶、 丧子,可致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悲哀或孤独,导致机体内环境 的恶性变化,致使癌症发生。
返回
(一)冠心病
1. 压力因素:社会发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人际关系复 杂、竞争激烈、工作负荷大、生活环境压力大、文化不 适应等因素可致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大而经常处于紧张状 态之中。
2. 情绪因素: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也可以使人产生焦虑、 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等负性情绪,从而诱发冠心病 程度不同的发作。
返回
五、心身疾病的诊疗与护理
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概述PPT课件
78
磨砂板 木钉板
手撑板
手部运动训练
79
磁疗
物理治疗
慢性小脑电刺激 80
81
2019/11/14
.
82
能唤醒,应答不切题。
24
• 浅昏迷:对针刺和压
眶由痛苦表情及躲避 反应,无语言应答, 各种反射无明显改变。
25
深昏迷:对任何刺激 无反应,各种反应均 消失,生命体征常有 改变。
26
颅内疾病 全身感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
病因
27
(二)护理评估
病史:发病方式及过程,既往史、接触史等。 身体:瞳孔、肌力、神经系统各深浅反射 实验室:脑电图、血生化、CT等
49
鼓腮
吹吸训练
舔舌 语言训练(肌群运动)
50
语言训练(借助于图片) 51
PD病人特殊坐厕(高位)
52
病房走道扶手
床栏
53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的无感知、感 知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 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 2、感觉过度 3、感觉异常 4、感觉倒错 5、疼痛 抑制性症状
1、完全性感觉缺失 2、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
脑
大脑、 间脑,脑干
小脑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脑神经
共31对, 每对由 感觉根 (后跟)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
和运动根
Ⅸ舌咽,
(前根)组成 Ⅹ迷Ⅺ副Ⅻ舌下。
4
5
6
去大脑强直发作
7
护护理理评评估估
病史 身体评估 辅助检查
8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心理 社会情况。
磨砂板 木钉板
手撑板
手部运动训练
79
磁疗
物理治疗
慢性小脑电刺激 80
81
2019/11/14
.
82
能唤醒,应答不切题。
24
• 浅昏迷:对针刺和压
眶由痛苦表情及躲避 反应,无语言应答, 各种反射无明显改变。
25
深昏迷:对任何刺激 无反应,各种反应均 消失,生命体征常有 改变。
26
颅内疾病 全身感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
病因
27
(二)护理评估
病史:发病方式及过程,既往史、接触史等。 身体:瞳孔、肌力、神经系统各深浅反射 实验室:脑电图、血生化、CT等
49
鼓腮
吹吸训练
舔舌 语言训练(肌群运动)
50
语言训练(借助于图片) 51
PD病人特殊坐厕(高位)
52
病房走道扶手
床栏
53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的无感知、感 知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 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 2、感觉过度 3、感觉异常 4、感觉倒错 5、疼痛 抑制性症状
1、完全性感觉缺失 2、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
脑
大脑、 间脑,脑干
小脑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脑神经
共31对, 每对由 感觉根 (后跟)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
和运动根
Ⅸ舌咽,
(前根)组成 Ⅹ迷Ⅺ副Ⅻ舌下。
4
5
6
去大脑强直发作
7
护护理理评评估估
病史 身体评估 辅助检查
8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心理 社会情况。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人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第三节 头痛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肌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有学者认为这种疾病与神经功能有关,还与 发作性血管扩张、收缩异常,加之某些体液 的改变(主要是生化的改变)有关。
第三节 头痛
(四)心身反应特点
国际头痛协会将紧张性头痛分为 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紧张性 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年发 作少于180天。每次头痛持续30 分钟到一周,没有先兆和前驱症 状。常因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 大、情感冲突、焦虑和抑郁诱发 或加重。疼痛性质为钝痛,通常 患者主诉为疼痛、头发紧、沉重 感、酸痛、金箍感、戴帽感。偶 尔,疼痛表现间歇性跳痛。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人格因素
2. 社会因素
3. 精神因素 4. 心理因素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1.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卒中后发生的持 续的心境低落,表现为兴趣丧失、精力减 退、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过低、 自责、甚至反复出现自残、自杀观念等, 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卒中后 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抑郁 症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称为卒中后抑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二)心理干预 1.一级预防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4.其他治疗
第二节 癫痫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二节 癫痫
一、一般概述 癫痫(epilepsy) 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
经元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短暂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常的综合征。
第二节 癫痫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感觉刺激
2. 心理因素
3. 人格因素
4. 机体内环境因素
第二节 癫痫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癫痫发病的具体机制 至今仍未定论。但一致 认为癫痫的产生主要是 由遗传因素和脑损伤二 者共同决定的。前者是 癫痫发病的基础(内 因),后者是发病的条 件(外因)。
第二节 癫痫
CVD)也称卒中,是指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 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 称。卒中是一种高风险、高致残、高死亡的 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情绪因素
2.社会因素 3.不良生活方式 4.人格因素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吸 烟、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脑 血管病的基础病因。心理社会因素会诱发脑血管病 的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病 理生理机制改变有关。
第三节 头痛
一、紧张性头痛 二、偏头痛
第三节 头痛
一、紧张性头痛 (一)一般概述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又称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心 因性头痛、神经肌源性头痛或单纯性头痛等, 是由于肌紧张造成头部血管缺血而产生的头 痛。
第三节 头痛
(二)社会心理病因心 身 医 学来自第六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脑血管病 第二节 癫 痫 第三节 头 痛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第五节 慢性疼痛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一般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第三节 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可以通过SCL-90、EPQ、 SDS可测定相应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 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2)药物治疗
第三节 头痛
二、偏头痛 (一)一般概述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
多因素神经血管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和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典型特征;三分之 一的患者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有先兆偏头 痛)。
第三节 头痛
(二)社会心理病因 1.人格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4. 遗传因素
第三节 头痛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许多学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的神经元激活
可能是皮质扩散性抑制 (cortical spreaing depression, CSD)介导的。
第三节 头痛
(四)心身反应特点 偏头痛发作由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
四、心身反应特点 1.抑郁 2.自卑 3.孤僻 4.人格障碍 5.认知障碍
第二节 癫痫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是癫痫治疗疗效 的评价依据
第二节 癫痫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健康宣教 (2)松弛训练 (3)认知行为治疗 (4)催眠治疗 (5)家庭治疗 (6)生物反馈治疗 (7)药物治疗
缓解其组成。
第三节 头痛
(五) 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根据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神经 系统检查,结合头部CT、MRI和MRA等检 查排出导致偏头痛的相关疾病。
第三节 头痛
(五) 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预防性治疗 2)药物治疗 3)生物反馈治疗 4)催眠治疗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一、一般概述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 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 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肌纤维疼 痛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是指脑血管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 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 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一)心理诊断 1.卒中后抑郁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 碍诊断
第三节 头痛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肌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有学者认为这种疾病与神经功能有关,还与 发作性血管扩张、收缩异常,加之某些体液 的改变(主要是生化的改变)有关。
第三节 头痛
(四)心身反应特点
国际头痛协会将紧张性头痛分为 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紧张性 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年发 作少于180天。每次头痛持续30 分钟到一周,没有先兆和前驱症 状。常因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 大、情感冲突、焦虑和抑郁诱发 或加重。疼痛性质为钝痛,通常 患者主诉为疼痛、头发紧、沉重 感、酸痛、金箍感、戴帽感。偶 尔,疼痛表现间歇性跳痛。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人格因素
2. 社会因素
3. 精神因素 4. 心理因素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1.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卒中后发生的持 续的心境低落,表现为兴趣丧失、精力减 退、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过低、 自责、甚至反复出现自残、自杀观念等, 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卒中后 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抑郁 症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称为卒中后抑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二)心理干预 1.一级预防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4.其他治疗
第二节 癫痫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二节 癫痫
一、一般概述 癫痫(epilepsy) 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
经元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短暂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常的综合征。
第二节 癫痫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感觉刺激
2. 心理因素
3. 人格因素
4. 机体内环境因素
第二节 癫痫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癫痫发病的具体机制 至今仍未定论。但一致 认为癫痫的产生主要是 由遗传因素和脑损伤二 者共同决定的。前者是 癫痫发病的基础(内 因),后者是发病的条 件(外因)。
第二节 癫痫
CVD)也称卒中,是指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 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 称。卒中是一种高风险、高致残、高死亡的 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二、心理社会病因
1. 情绪因素
2.社会因素 3.不良生活方式 4.人格因素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吸 烟、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脑 血管病的基础病因。心理社会因素会诱发脑血管病 的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病 理生理机制改变有关。
第三节 头痛
一、紧张性头痛 二、偏头痛
第三节 头痛
一、紧张性头痛 (一)一般概述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又称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心 因性头痛、神经肌源性头痛或单纯性头痛等, 是由于肌紧张造成头部血管缺血而产生的头 痛。
第三节 头痛
(二)社会心理病因心 身 医 学来自第六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脑血管病 第二节 癫 痫 第三节 头 痛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第五节 慢性疼痛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一般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第三节 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可以通过SCL-90、EPQ、 SDS可测定相应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 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2)药物治疗
第三节 头痛
二、偏头痛 (一)一般概述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
多因素神经血管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和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典型特征;三分之 一的患者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有先兆偏头 痛)。
第三节 头痛
(二)社会心理病因 1.人格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4. 遗传因素
第三节 头痛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许多学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的神经元激活
可能是皮质扩散性抑制 (cortical spreaing depression, CSD)介导的。
第三节 头痛
(四)心身反应特点 偏头痛发作由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
四、心身反应特点 1.抑郁 2.自卑 3.孤僻 4.人格障碍 5.认知障碍
第二节 癫痫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是癫痫治疗疗效 的评价依据
第二节 癫痫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健康宣教 (2)松弛训练 (3)认知行为治疗 (4)催眠治疗 (5)家庭治疗 (6)生物反馈治疗 (7)药物治疗
缓解其组成。
第三节 头痛
(五) 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根据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神经 系统检查,结合头部CT、MRI和MRA等检 查排出导致偏头痛的相关疾病。
第三节 头痛
(五) 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2.干预治疗 1)预防性治疗 2)药物治疗 3)生物反馈治疗 4)催眠治疗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一、一般概述 二、心理社会病因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四、心身反应特点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一、一般概述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 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 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肌纤维疼 痛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是指脑血管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 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 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一)心理诊断 1.卒中后抑郁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 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