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设计说明书
泵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节综述……………………………………………第二节水泵机组的选择第三节水泵机组的自出选择第四节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的选择第五节泵房形式的选择第六节吸水井的设计第七节管道配件的选取列表第八节泵房尺寸的确定第九节辅助设备的选择第一节综述1.1根据城镇发展规划,该泵站拟建于城镇南端,设计为中型送水泵站。
1.2泵站的设计水量为5.255万m³/h1.3消防用水量70L/s。
1.4经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后,有:1.4.1根据用水曲线确定二泵站工作制度,分两级工作。
第一级,从7:00到20:00,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
第二级,从20:00到7:00,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3.1%。
1.4.2最大用水时水泵站所需扬程为61.4m,其中几何压水高32.9m;1.4.3最大转输时水泵站所需扬程为75.4m,其中几何压水高42.2m;1.4.4最大用水加消防时泵站所需扬程为69.7m,其中几何压水高26.0m。
1.5清水池至泵站址的水平距离为120m。
1.6泵站处地面标高为78m。
1.7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76m。
1.8地下水位标高68m。
1.9冰冻深度1.5m。
第二节水泵机组的选择2.1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泵站最大用水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Ⅰ=52550×5%=2627.5 m³/h泵站最大用水时的设计扬程为:HⅠ=Ha+∑h站内+∑h安全=61.4+2+2=65.4 其中Ha—最大用水时的几何压水高(m);∑h站内——水泵站内水头损失(m)(出估为2m);∑h安全—安全水头(m)(初估为2m);泵站最大传输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Ⅱ=QⅠ=2627.5 m³/h泵站最大传输时的设计扬程为:HⅡ=Hb+∑h站内+∑h安全=75.4+2+2=79.4m其中Hb—最大传输时的几何压水高();—水泵站内水头损失(m)(出估为2m);∑h站内∑h安全——安全水头(m)(初估为2m);泵站最大用水加消防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Ⅲ=QⅠ+70L/s=2879.5 m³/h泵站最大用水加消防时的设计扬程为:HⅢ=HⅠ+4=73.4 m泵站一级用水及一级传输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 Ⅳ=52550×3.18%=1671.1 m³/h 2.2选择水泵绘制水泵Q —H ,Q —∑h 曲线经过反复比较水泵特性曲线,选择方案如下:在一级用水及一级传输是使用两台300S58水泵并联使用,在最大用水及最大传输时使用3台300S90A 水泵并联使用。
《泵站设计说明》word版
摘要江苏省白水荡原属排涝泵站装机容量小,排涝能力低,远不能满足整个排区的需要。
本泵站的兴建能确保该地区的排涝灌溉要求,有力地促进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
本泵站采用2台套900ZLB-85型轴流泵,泵站设计排涝流量为4.6m3/s,正向进水,正向出水,具有抽排功能。
本设计可概括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机组选型;第二部分:整体布置;第三部分:稳定计算;第四部分:结构计算。
泵站系由站身段、上游连接段及下游连接段等三部分组成。
站身段包括底板、闸墩、泵房、进水池、工作桥等;上游连接段包括前池、上游翼墙及上游护坡等三部分组成;下游连接段包括出水池、下游翼墙及下游护坡等三部分组成。
本泵站的泵型为立式轴流泵,泵房形式采用墩墙式湿室型泵房,泵站场地土类别为Ⅲ类,不能满足稳定要求和地基力要求,本泵站采用钻孔灌注桩来解决此问题。
在工程上部结构施工中和投入使用后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
关键词:泵站立式轴流泵设计流量排涝墩墙式湿室型AbstractBaishuidang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Procince had installed small capacity of pump units in jurong of Jiangsu , the drainage capacity of the pumping station was far from being able to meet the drainage needs of the whole di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umping station in the region can ensure the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of this area,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The pumping station is made up of two sets of 900ZLB-85-axial pump, the flow of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s designed for 4.6 m3/s, getting flooded and leaving flooded straightly,having the function pumping draining. The design can be summed up in four parts, Part I : crew choice patterns; Part II : overall layout; Part Ⅲ: stability calculation; Part Ⅵ: structure calculation. Pumping s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components:the pump room,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nnected parts etc. Pump room is composed by the lock bed, lock column, pumping stations, getting flooded pool, operating bridge; Upstream links includes three components: former pool ,upstream wing walls and upstream shore protection. Downstream links includes there components: out flooded pool, downstream wing walls,and downstream shore protection. The pumping station installs vertical axial pump and the type of pump room is wet-pit pump house with baffled wall. The type of the pumpingstation venue territories isⅢ. The foundation can not meet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bear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The pumping station uses drilling piles to slove the problem.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upper structure in the project and after input using,we should observe the foundation settlement.Keywords : pumping station,vertical shaft axial-flow pump,design discharge, drainage, wet-pit pump house with baffled wall.目录1. 设计基本资料 (1)1.1 工程概况 (1)1.2 兴建缘由 (1)1.3 基本资料 (2)1.3.1 泵站的设计流量 (2)1.3.2 水位资料 (2)1.3.3 工程地质、地形 (2)1.3.4 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1.3.5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基础方案的选择 (5)1.3.6 建筑物等级 (6)2. 水泵选型 (7)2.1 扬程确定 (7)2.1.1泵站扬程 (7)2.1.2水泵扬程 (7)2.2 台数确定 (8)2.3 水泵选型 (8)2.4 方案比较 (9)2.5 电动机选型 (10)3. 枢纽布置及站房结构形式 (12)3.1 站址确定 (12)3.2 枢纽布置及功能说明 (12)3.2.1 枢纽布置 (12)3.2.2 功能说明 (12)3.3 设备布置 (12)3.3.1主机组布置 (12)3.3.2配电设备布置 (12)3.3.3检修间布置 (13)3.3.4通风布置及交通布置 (13)3.3.5起吊设备 (13)3.3.6 检修门槽 (13)3.3.7 拦污栅槽 (13)3.3.8 工作便桥 (13)3.4 泵房主要构件材料及尺寸 (14)3.4.1 电机梁 (14)3.4.2 水泵梁 (14)3.4.3 电机层楼面板 (14)3.4.4 检修工作桥面板 (15)3.4.5 盖板 (15)3.4.6 墙体与墙柱 (15)3.4.7 湿室底板 (15)3.4.8 门与窗 (15)3.5 剖面尺寸 (16)3.5.1 主要高程 (16)3.5.2 泵房平面尺寸 (18)4. 进水结构设计 (20)4.1 引河布置 (20)4.2 前池设计 (20)4.2.1 前池形式及池长 (20)4.2.2 前池构造 (20)4.3 进水池设计 (20)4.3.1 进水池形式 (20)4.3.2 进水池的尺寸拟定 (20)5. 出水结构设计 (22)5.1 出水池形式 (22)5.2 出水池尺寸 (22)5.2.1 出口直径D出 (22) (23)5.2.2 淹深h淹5.2.3 管口下缘至池底的距离P (23)5.2.4 出水池顶高程 (23)5.2.5 出水池底板顶高程 (23)5.2.6 出水池宽度 (24)5.2.7 出水池宽度B (24)5.2.8 出水池长度 (25)5.2.9 出水池渐变段长度 (25)5.2.10护砌长度 (26)6. 工况校核 (27)6.1 管路阻力损失计算 (27)6.1.1 局部损失计算 (27)6.1.2 沿程损失计算 (27)6.1.3 管路水头损失 (28)6.2 扬程校核 (28)6.2.1 排涝设计工况点确定 (28)6.2.2排涝校核工况点确定 (28)7. 上、下游连接建筑物设计 (30)7.1 进口翼墙 (30)7.2 出口涵洞 (30)8. 防渗设计 (33)8.1 防渗长度计算 (33)8.2 防渗校核 (34)8.3 渗流出口处逸出坡降校核 (35)9. 站身稳定计算 (36)9.1 作用荷载计算 (36)9.1.1 站房自重W1 (36)9.1.2 泵室内水重W2 (38)9.1.3水平水压力及地下水压力 (38)9.1.4浮托力 (39)9.1.5渗透压力 (40)9.1.6 墙后土压力 (40)9.1.7 泥沙压力、浪压力、地震力和其它荷载 (42)9.2 抗滑稳定计算 (43)9.2.1 完建期 (43)9.2.2 正常运行期 (43)9.2.3 校核期 (44)9.3 抗浮稳定计算 (44)9.3.1 完建期 (44)9.3.2 正常运行期 (44)9.3.3 排涝校核期 (44)9.4 地基应力计算 (45)9.4.1 完建期 (45)9.4.2 正常运行期 (46)9.4.3 校核期 (46)10. 翼墙稳定计算 (48)10.1 作用荷载计算 (48)10.2 抗滑稳定计算 (51)10.3 抗浮稳定计算 (52)10.4 抗倾覆稳定计算 (52)10.5墙底压力的偏心以及基底应力计算 (53)11. 出水池稳定计算 (55)11.1 相关参数确定 (55)11.1.1 出水池形心确定 (55)11.1.2 出水池惯性矩的确定 (56)11.2 作用荷载计算 (57)11.2.1 出水池自重 (57)11.2.2 出水池水重 (58)11.2.3 出水池两侧水压力 (58)11.2.4 出水池土压力 (60)11.2.5 浮托力 (61)11.2.6 渗透压力 (62)11.3 抗滑稳定计算 (64)11.3.1 完建期 (64)11.3.2 正常运行期 (64)11.3.3 校核期 (64)11.4 抗浮稳定计算 (64)11.4.1 完建期 (65)11.4.2 正常运行期 (65)11.4.3 校核期 (65)11.5 地基应力计算 (65)11.5.1 完建期 (65)11.5.2 正常运行期 (66)11.5.3 校核期 (66)12. 结构计算 (67)12.1 底板结构计算 (67)12.1.1 荷载分析与内力计算 (67)12.1.2 配筋计算 (70)12.2 中墩结构计算 (72)12.2.1 荷载分析与内力计算 (72)12.2.2 配筋计算 (73)12.3 边墩结构计算 (74)12.3.1 荷载分析与内力计算 (74)12.3.2 配筋计算 (76)12.4 电机梁结构计算 (77)12.4.1 荷载分析 (77)12.4.2 内力计算 (79)13.2.3 配筋计算 (80)12.5 水泵梁结构计算 (83)12.5.1 水泵梁荷载分析 (83)12.5.2 内力计算 (84)12.5.3 配筋计算 (85)12.6 出水池结构计算 (90)12.6.1 出水池底板 (90)12.6.2 出水池边墙 (93)12.6.3 出水池隔墩 (97)12.6.4 配筋计算 (98)12.7 翼墙结构计算 (99)13. 消防设计 (102)14. 环境保护 (103)15. 工程管理部分 (104)15.1 管理机构 (104)15.1.1 机构设置 (104)15.1.2 管理职能、范围、任务 (104)15.2 管理办法 (104)致谢 (105)参考文献 (105)江苏省句容市白水荡排涝泵站1. 设计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赤山湖是秦淮河流域中一座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流域内唯一的一座滞洪湖泊,承担上游秦淮南河、秦淮中河、秦淮北河等干支流516.8平方公里的洪水调蓄及下泄重任,对缓解句容河洪水、提高整个秦淮河流域防洪标准关系很大。
水泵站设计说明书_secret
第1节 绪论 1.1 泵站的设计水量为(6.8)万m 3/d 。
1.2 给水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1.2.1 根据用水曲线确定二泵站工作制度,分两级工作。
第一级,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2.7%)。
第二级,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48%)。
1.2.2 城市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为270m,建筑层数5层,自由水压为24m 。
1.2.3 给水管网平差得出的二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4.1m 。
1.3 清水池所在地地面标高为264.6m ,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3.8m 。
1.4 城市的最高温度为(36.9摄氏度)最低温度为(5.2摄氏度) 1.5 站所在地土壤良好,地下水位为(3.1m)。
1.6 泵站具备双电源条件。
第2节 水泵机组的初步选择2.1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泵站二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s L h m Q /./%..722254917622105334==⨯⨯=Ⅱ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扬程m ..h h H H c 55125132412Z 0==泵站内Ⅰ++++++=∑∑其中 c Z —地形高差(m );0H —自由水压(m);∑h —总水头损失(m);∑泵站内h—泵站内损失(初步估计为1.5m )。
2.2 选择水泵可用管路特性曲线进行选泵。
先求出管路特性曲线方程中的参数,因为m H ST 362412=+=,所以5222595123602513m /s ./.Q /h h S =+=+=∑∑)()(泵站内,因此225936Q SQ H H ST +=+=。
为了方便日后水泵的管理和维修,选择三台同样型号的水泵,互为备用,第一级工作时两台水泵并联工作,第二级工作时一台水泵单独工作。
列表1,管路特性曲线关系表。
方案一:选择300S58型水泵并联时,工况点(见M 点)kW P ,.%.,m .H ,h /m .Q 300783384651818533====%=,总泵ηη单泵时,工况点(见N 点)kW P ,.%.,m .H ,h /m Q 16086868434211763====%=,总泵ηη方案二:选择12Sh9型水泵 并联时,工况点(见M 点)kW P ,.%.,m .H ,h /m .Q 360379181951718703====%=,总泵ηη单泵时,工况点(见N 点)kW P ,.%.,m .H ,h /m .Q 175155881941911383====%=,总泵ηη两种方案的比较:在两者轴功率差不多的前提下,显然300S58效率更高,最终确定选择300S58型水泵三台,互为备用,工况点见上述。
泵站设计工程说明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泵站设计工程说明书姓名: 蔡波班级:水利工程09027班学号:0902*******指导老师:李敏科泵站设计工程说明书编者:蔡波第一节设计资料具体资料祥见任务书。
第二节设计部分一、水泵选型与设计1.确定设计流量设计流量Q=qA/ =0.238*1.2/0.68=0.42m3/s2.确定设计扬程H净=496.4-423.65=72.75mH=1.1*72.75=803.确定选型方案依据水泵站设计流量0.42 m3/s=1512 m3/h,主泵台数宜为2到4台。
用关系式i=Q站/Q泵确定所需水泵的台数。
12sh-6: 1512/936=1.6台(两台)12sh-6A: 1512/576=2.625台(三台)两种泵型方案比较见表蔡杨-1两种方案比较,12sh-6A台数较多,当流量发生变化时,适应性较强,供水可靠性较好,灌溉保证率高,本设计采用3台12sh-6A这一方案。
二、动力机装配根据配套水泵或水泵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选择JS127-4电动机三台,其技术性能如表蔡杨-2所示。
三、 管路配套1. 吸水管及附件选配管材:铸铁耐久性好,又有一定强度,拟采用法兰盘式铸铁管。
管径:根据经济流速确定,计算公式为D=vQπ4 式中 Q-----管路中通过的流量,本设计拟采用0.42/3=0.16 m 3/sv-----管内流速,凭经验和资料,进水喇叭管处取 1.5m/s ,管道内取2.0m/s 。
则进口喇叭管直径D进=5.1*14.316.0*4=0.36862m=368.62mm;管道直径D=.2*14.316.0*4=0.333650m=336.50mm.。
查资料取标准值:进口喇叭管直径400mm,吸水管路直径350mm 。
管长:进水管长度拟定为7m 。
附件:查资料得:喇叭管 大头直径400mm ,小头直径350mm ,长度300mm ;双法兰90度弯头 考虑用挡土墙式进水池,选用R=600mm ,内径=350mm,中心线长1183mm;偏心渐缩接头 小头直径200mm ,大头直径350mm ,长度为750mm ;真空表1只。
(完整版)泵站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1.1 规划部门的规划选址意见书或批准文件。
1.2 批准的方案或初步设计文件。
1.3 本工程设计依据的主要设计规范:1.3.1 国家、地方或行业有关的设计规范、标准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3.2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1.3.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6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1.3.7 《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
1.3.8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B32/T 2333-2013)。
2.工程概况2.1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47.87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87平方米。
2.2 建筑定位:本工程建筑物定位座标系采用城市座标系统,详见总平面建施。
2.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建筑。
2.4 本工程建筑层数为一层。
建筑总高度4.008米。
2.5 建筑的结构型式:砖混结构,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3.设计标高和尺寸3.1 本室内标高采用图面所标注的吴淞高程,具体以实测为准,室内外高差:为0.30米.3.2 尺寸及标高:一般无专门说明时,单体建筑的尺寸单位为毫米;建筑标高及总平面尺寸单位为米。
其中楼地面标高以建筑面层标高为准,屋面标高以檐口处结构面层标高为准。
图中以标注尺寸为准,不应度量,最终尺寸须在现场校核准确.结构标高详见结构施工图,各层实际标高应根据不同的建筑饰面作相应调整,凡墙内梁、板等无饰面构件以结构标高为准。
3.3 楼地面标高以建筑面层为准,屋面标高斜屋面以檐口处或平屋面结构面层为准。
当无特殊说明时,楼地面建筑面层按30毫米厚度计算。
4.防火设计4.1 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类别为丁类。
4.2 本建筑为一层防火区。
5.屋面防水工程5.1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具体构造详“材料做法表”。
(完整版)污水提升泵站工艺设计说明计算书:城市污水,3.00万吨每天,潜水排污泵
1、泵站工艺计算泵站设计分为两个泵组,其中一个用于抽排箱涵旱季污水。
另一个用于提升内湖水进行河道补水。
2、补水泵组(1)泵组规模:补水泵组规模::设计抽排规模为3.0万m3/d。
30000=24÷=÷÷Ls60Q/34760(2)泵站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最低运行水位:1m设计最高运行水位:2m设计水位:1.60m(F1内湖水位)出水管水面高程为:4m则最小提升高度=4-2=2m设计提升高度=4-1.6=2.4m最大提升高度=4-1=3m(3)泵组扬程设计计算估算安全水头0.5m ,站内管线水头损失2m,格栅水头损失0.2m ;根据Q 查水力计算表得,出水总管:DN=600mm ;V=0.8m/s ;1000i=1.37。
站外输水管直接接入通过压力PE 管(L=1562m )输送至补水点,则沿程损失:(H 3=(10.67 Q^1.852L)/(C^1.852 D^4.87)+ H 32H 3=3.11+0.36=3.47m局部损失:DN=600mm ;V=0.8m/s ;1000i=1.37。
DN600弯头(90°)8个(ξ=1.01),出口(ξ=0.3),三通1个(ξ=1.5) m g v H 36.08.928.088.102)5.13.0801.11(2223=⨯⨯=++⨯+= 则对应最低工作扬程=2+0.5+2+0.2+3.47=8.17m设计扬程=2.4+0.5+2+0.2+3.47=8.57m最高工作扬程=3+0.5+2+0.2+3.47=9.17m设计扬程选择H=11m 。
复核如下:泵站扬程H>H 1+H 2+H 3+H 4其中:H 1为站内管线水头损失,H 2为安全水头,H 3为站外管线水头损失,H 4为提升水头。
站内管线含DN250弯头一个(ξ=0.87),DN250×300异径管一个(ξ=0.05),DN300弯头一个(ξ=0.78),伸缩节一个(ξ=0.21),DN300蝶阀一个(ξ=0.30),DN300单向阀一个(ξ=3.5),,DN300电动阀一个(ξ=0.30),丁字管一个(ξ=2.02),V=2.68m/s ,1000i=36.1g h 220νξ∑= 则m g v H 30.38.9268.203.92)02.230.05.330.021.078.005.087.01(221=⨯⨯=++++++++=;DN300管沿程损失=6.87×36.1=0.25m取安全水头H 2=0.5m;出水管: H 3=3.43m提升高度H 4=4-1=3mH=3.30+0.5+3.47+3+0.25=10.52m所选水泵H=11m>10.52米,所选设计扬程合理。
泵站设计说明
泵站设计说明(1)泵站选址泵站的选址要结合污水收集管网设计的考虑。
包括不同地址建泵站导致的管网工程量的差异、水电接入工程量、占地限制、泵站数量、能耗、十方量、地基处理和护坡护提等工程难度和费用、投资差异、运行费用差异、环境影响、文物保护、厂址地块价值、拆迁难度、防洪工程量以及泵站对周边地块用途和商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列表比较和评估后确定选址。
(2)泵站规模分期建设的工程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建议提升泵站土建和出水管道按远期规模设计。
水泵机组按近期规模配置。
待远期扩建时增加泵或更换泵。
市政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
对于污水厂内的一级提升泵站,要考虑暴雨情况下的水量激增情况,根据管网是分流制或合流制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超越或溢流措施,避免溢水事故的发生。
泵站设置事故排出口应报有关部门批准。
(3)预处理泵的上游根据废水特点选择预处理设施。
对于市政污水,设粗格栅、格栅的栅条间隙取值根据水泵口径取值,取值表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对于特殊工业废水,则需要考虑温度、泥砂量和水质如悬浮物、油、酸碱度、粘接性悬浮固体等等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
(4)起吊设备泵站起吊设备可选用电动葫芦或起重机,视泵站布置和规模来定。
图纸上标出葫芦轨道底标高、该标高根据水泵尺寸、水泵标高、维修空间要求和葫芦型式选取。
轨道伸出池壁外长度取0.8~1m。
再长需要加柱子。
不经济。
葫芦轨道中线位置的设置要能同时满足大泵和小泵的起吊以及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换泵的情况。
偏差多了会阻碍正常起吊。
尽量取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
葫芦起吊重量应根据不小于最大起吊设备(或部件)重量的 1.3~1.5 倍来选。
应兼顾考虑远期设备。
设计中注意门式吊车宽度不要影响泵的进出。
起吊设备为手动控制、自带控制板。
潜污泵上方吊装孔盖板可视环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
吊装孔尺寸应按需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每边放大0.2m,边长或直径宜不小于800mm。
雨水泵站设计说明书
雨水泵站设计说明书【篇一:泵站设计说明书】题目:《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2.5万人城镇给水泵站(二级泵站)规划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给排水1202学号:1213300226、27、28学生姓名:沈喻龙、李思聪、邵志春指导教师:李强标二○一四年十二月一、送水泵站(二级泵站)设计1.1、设计目的根据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h 城镇二级给水泵站设计。
1.2、设计原始资料1、h 城镇位于浙江省内,海拔为900 米;土质为砂纸粘土,无地下水,不考虑冰冻。
2、h 城镇远期规划人口约2.5 万人,最高日用水量为4.8 万立方米/日。
3、泵站地坪标高为906 米。
二级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两级:①第一级,从22 时到5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2.5%)。
②第二级,从5 时到22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2%)。
4、h 城镇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为921 米,该处有一座12 层建筑,要求二级泵站供水至第7 层。
5、二级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6 米。
6、清水池所在地的地面标高与泵站地坪标高相同,清水池边墙距二级泵站外墙约1.5 米;二级泵站直接由清水池吸水。
7、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3.1 米。
清水池的最高水温为30.0℃、最低水温为0℃。
8、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取值范围10~15%。
9、泵站变配电设施按一级负荷设置。
10、h 城镇给水系统采用低压消防制。
设计着火点定为最不利点处,消防水头为10 米;消防时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7 米。
1.3、设计要求1.3.1、说明书要求:⑴泵站的设计流量、扬程,水泵的选择。
⑵给水泵站高程布置及水力计算,校核水泵安装高度。
⑶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⑷给水泵站平面布置。
⑸高效工况点、消防校核。
⑹材料一览表(含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工程投资估算。
31.3.2、图纸要求:⑴ acad 制图,a3。
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
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泵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分类及特点;能够描述泵站的设计流程和施工要求;了解泵站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泵站工程进行设计和计算;具备泵站工程的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泵站工程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泵站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2.泵站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3.泵站的设计方法和要求;4.泵站的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5.泵站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泵站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泵站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泵站工程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考试成绩:设置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4.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泵站工程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团队协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协作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团队精神。
泵站设计说明书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2.5万人城镇给水泵站(二级泵站)规划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给排水1202学号:1213300226、27、28学生姓名:沈喻龙、李思聪、邵志春指导教师:李强标二○一四年十二月一、送水泵站(二级泵站)设计1.1、设计目的根据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H 城镇二级给水泵站设计。
1.2、设计原始资料1、H 城镇位于浙江省内,海拔为900 米;土质为砂纸粘土,无地下水,不考虑冰冻。
2、H 城镇远期规划人口约2.5 万人,最高日用水量为4.8 万立方米/日。
3、泵站地坪标高为906 米。
二级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两级:①第一级,从22 时到5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2.5%)。
②第二级,从5 时到22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2%)。
4、H 城镇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为921 米,该处有一座12 层建筑,要求二级泵站供水至第7 层。
5、二级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6 米。
6、清水池所在地的地面标高与泵站地坪标高相同,清水池边墙距二级泵站外墙约1.5 米;二级泵站直接由清水池吸水。
7、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3.1 米。
清水池的最高水温为30.0℃、最低水温为0℃。
8、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取值范围10~15%。
9、泵站变配电设施按一级负荷设置。
10、H 城镇给水系统采用低压消防制。
设计着火点定为最不利点处,消防水头为10 米;消防时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7 米。
1.3、设计要求1.3.1、说明书要求:⑴泵站的设计流量、扬程,水泵的选择。
⑵给水泵站高程布置及水力计算,校核水泵安装高度。
⑶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⑷给水泵站平面布置。
⑸高效工况点、消防校核。
⑹材料一览表(含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工程投资估算。
31.3.2、图纸要求:⑴ ACAD 制图,A3。
⑵泵站平面图和剖面图,应绘出主要设备、管路、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间距,列出主要设备表和材料表。
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16页word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121班指导老师:张朝升、荣宏伟、赵晴设计人:叶正荣一、设计原始资料1.泵站设计水量为(8.32)万M3/d。
2.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1)根据用水曲线确定的二泵站工作制度,分(二或三)级工作。
第一级,每小时占全日用水量的(5.66)%;第二级,每小时占全日用水量的(3.67)%;(2)城市设计最不利点地面标高为(12.71)米,建筑层数(4)层。
(3)管网平差得出的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12.85)米。
(4)消防流量为(5031.86)M3/h。
消防时的总水头损失为(18.56)米。
(5)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为(8.94)米,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4)米。
3.地下水位距地面约3~4米,冬天无冰冻情况。
4.泵站为双电源。
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1)根据设计水量及管网平差结果和泵站工作制度确定设计流量及设计扬程。
(2)初选水泵和电机:根据水量、水压变化情况选泵;确定工作泵和备用泵型号及台数。
至少选择两个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出一套最优方案。
(此时可假定泵站内水头损失为1-2米)。
(3)泵房形式的选择。
(4)机组基础的设计:根据所选水泵是否带有底座,确定基础平面尺寸及高度。
(5)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路的管材,计算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路的管径。
(选用各种配件和阀件的型号、规格及安装尺寸并说明其特点;吸水井设计并确定其尺寸和水位)。
(6)布置机组和管道。
(7)泵房中各标高的确定(室内地面、基础顶面、水泵安装高度、泵轴标高、泵房建筑高度等。
(8)复核水泵和电机:计算吸水管及站内水管损失,求出总扬程,校核所选水泵。
如不合适,则重选水泵及电机。
重新确定泵站的各级供水量。
(9)进行消防和转输校核。
(10)计算和选择附属设备1)引水设备的选择和布置;2)计量设备;3)起重设备;4)排水泵及水锤消除器等。
(11)确定泵站平面尺寸,初步规划泵站总平面泵房的长度和宽度,总平面布置包括:配电室、机器间、值班室、修理间等。
泵站设计手册第十二册(3篇)
第1篇第一章引言泵站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防洪、灌溉、供水、排水等领域。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泵站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
本手册旨在为泵站设计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设计指导,以促进泵站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第二章泵站设计基本原理2.1 泵站设计基本概念泵站设计是指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泵站类型、布置、设备、结构及配套设施等,确保泵站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2 泵站设计基本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符合水利行业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
(3)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4)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
(5)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3 泵站设计基本流程(1)收集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资料。
(2)确定设计标准:根据工程规模、功能、效益等确定设计标准。
(3)方案设计:根据设计标准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4)详细设计:对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结构设计、布置设计等。
(5)施工图设计:根据详细设计,绘制施工图。
(6)设计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设计质量。
第三章泵站类型及布置3.1 泵站类型(1)固定式泵站:适用于常年或季节性用水,泵站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2)移动式泵站:适用于临时或应急用水,泵站结构轻便,便于移动。
(3)半固定式泵站:介于固定式和移动式之间,适用于短期用水。
3.2 泵站布置(1)中心布置:泵站位于河道中心,适用于河道流量较大、岸线较窄的工程。
(2)岸边布置:泵站位于河道岸边,适用于岸线较宽、河道流量较小的工程。
(3)低洼布置:泵站位于低洼地带,适用于低洼地区排水、灌溉工程。
第四章泵站设备选型4.1 泵站设备分类(1)泵类: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
(2)电机类:包括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等。
(3)阀门类:包括闸门、蝶阀、球阀等。
(4)辅助设备:包括变频器、控制系统、保护装置等。
泵站设计说明
1. 排涝站设计 1.1. 设计暴雨计算根据《泵站技术规范》SD204-86中规定。
本站暴雨历时采用3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排涝区暴雨计算资料采用新惠站1980-2006年,共27年的三日暴雨量,进行逐一排频演算。
新惠站1980-2006年三日暴雨量见下表:新惠站1980-2006年三日暴雨量统计表本站三日暴雨计算采用现行频率计算法——配线计算法,计算步骤如下: 将原始资料降雨量X 由大于小加以排列,计算系列的多年平均三日暴雨量,计算成果列入新惠站1980-2006年三日暴雨量频率计算表。
mm nx x 91.67==∑()49.0112=--∑=n K Cv i 。
取Cv=0.5,并假定Cs=3Cv,Cs=2.5Cv,Cs=2Cv进行配线计算,计算结果计入理论频率计算表。
由理论频率计算表:通过配线图,十年一遇三日暴雨应为X=113.41mm,故本站设计三日暴雨采用此值。
年三日暴雨量频率曲线新惠站1980-20061.2. 排涝流量计算排涝区范围明确,其按规范排涝流量计算如下: 根据五万分之一地形图量测,本排涝区内总集水面积33k m ²,利用天然水沟面积可作调蓄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平均调蓄水深按R=0.37X 计。
TtRM 6.3=式中:M ——排涝模数;T ——排水历时,T=3天; t ——日开机小时,取t=22小时。
将以上参数代入计算得,排涝区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的总排涝流量Q=5.82 m ³/s 。
由于排涝区中间由民间堤防隔开,故需修建两座排涝站(15+900排涝站,18+900排涝站)进行排水,根据五万分之一地形图量测,两排涝站排涝区面积近似相等,故两排涝站排涝流量均按2.91 m ³/s 设计。
以18+900处排涝站作为典型进行设计。
依据《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中规定,本次设计排涝站等别为Ⅳ等,建筑规模为小(1)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2.5 万人城镇给水泵站(二级泵站)规划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给排水1202学号: 1213300226、 27、 28学生姓名:沈喻龙、李思聪、邵志春指导教师:李强标二○一四年十二月1一、送水泵站(二级泵站)设计1.1 、设计目的根据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H 城镇二级给水泵站设计。
1.2 、设计原始资料1、H 城镇位于浙江省内,海拔为 900 米;土质为砂纸粘土,无地下水,不考虑冰冻。
2、H 城镇远期规划人口约 2.5 万人,最高日用水量为 4.8 万立方米 / 日。
3、泵站地坪标高为 906 米。
二级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两级:①第一级,从22 时到 5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2.5%)。
②第二级,从 5 时到 22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5.2%)。
4、H 城镇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为 921 米,该处有一座 12 层建筑,要求二级泵站供水至第 7 层。
5、二级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6 米。
6、清水池所在地的地面标高与泵站地坪标高相同,清水池边墙距二级泵站外墙约 1.5米;二级泵站直接由清水池吸水。
7、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以下 3.1 米。
清水池的最高水温为 30.0 ℃、最低水温为 0℃。
8、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取值范围10~15%。
9、泵站变配电设施按一级负荷设置。
10、H 城镇给水系统采用低压消防制。
设计着火点定为最不利点处,消防水头为 10 米;消防时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7 米。
1.3 、设计要求1.3.1 、说明书要求:⑴ 泵站的设计流量、扬程,水泵的选择。
⑵ 给水泵站高程布置及水力计算,校核水泵安装高度。
⑶ 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⑷ 给水泵站平面布置。
⑸ 高效工况点、消防校核。
⑹ 材料一览表(含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工程投资估算。
31.3.2 、图纸要求:⑴ACAD 制图, A3。
⑵ 泵站平面图和剖面图,应绘出主要设备、管路、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2间距,列出主要设备表和材料表。
⑶ 系统平面图和高程图,标注清楚(从清水池至不利点示意,高程、名称)。
1.3.3 、总要求:⑴ 按时完成大作业。
⑵ 要求章节合理、文字简练、排版工整,图面正确、整洁、清楚。
1.4 、内容要求1、绪论(二级泵站的作用、意义等)2、设计流量、扬程的确定;3、初选水泵和电机;4、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5、机组与管道布置;6、吸水管与压水管路水力计算;7、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8、水泵工况点校核(高效段校核、消防校核);9、附属设备的选择;10、泵房设计;11、投资估算。
(备注:章节安排自定,可参考以上)二、设计计算2.1 水泵和电机的初步选择2.1.1 二级泵站的组成及特点(1)二级泵站的组成1)水泵机组:包括水泵和电动机,是泵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吸压管路:指水泵的吸水 ( 进水 ) 管路和压水 ( 出水 ) 管路,水泵通过吸水管从吸水井 ( 池 ) 中吸水,经水泵加压后通过压水管路送至用户;3)引水设备:指真空引水设备 ( 如真空泵、引水罐等 ) 和灌水设备。
当水泵工作为吸入式启动时,需引水设备;4)起重设备:指泵站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检修用的吊车、电动葫芦等设备;5)排水设备:指排水泵、排水沟、集水坑等,用以排除泵站地面污水;36)计量设备:指流量计、压力计、真空泵、温度计等;7)采暖及通风设备:指采暖用的散热器、电热器、火炉及通风机等设备;8)电气设备:指变、配电设备;9)防水锤设备:指水锤消除器等;10)其他设备:包括照明、通信、安全与防水设施等。
在泵站中除设有机器间 ( 安装水泵机组的房间 ) 外,还设有高低压配电室、控制室、值班室、修理间等辅助房间。
(2)二级泵站的特点:二级泵站通常设在净水厂内,经水厂净化后的水进入清水池储存,清水池中水经管道自流入吸水井,水泵从吸水井吸水,经加压后送入城市输配水管网。
其工艺流程如:清水池—吸水井—送水泵站—输配水管网—用户。
基本特点:泵站埋深较浅,通常建成地面式或半地面式,为了适应用户水量、水质的变化,需要设置多台水泵机组,因而,泵房面积较大,泵房一般为矩形形状,砖混结构。
2.1.2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1)设计流量的确定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Q=762.7L/s(2)设计扬程的确定吸水井最低工作水位 =清水池最低水位—吸水井与清水池连接管道中的水头损失= -3.1m(3)管网控制点的地面标高与吸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Zc=921-(906-3.1)=18.1m(4)该城镇最不利点楼高 7 层,则管网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 Ho=32m(5)最大用水时输水管与管网总水头损失: 26mh2 2m初步假定用水量最大时泵站内管路水头损失:附加安全水头2m,忽略泵站和管网之间管道水头,则泵站设计扬程:H = Z c +H 0 + h + h + H = 15+26+32+2+2+3.1=80.1p 1 2 安其中 : H —泵站所需扬程 (m)4Zc—地形高差 (m)H0—自由水压 (m);h1—总水头损失 (m) ;h2—泵站内损失 ( 初步估计为 2m)H安—安全水头 2m2.1.3 选择水泵(1)水泵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要点基本原则:1)所选水泵机组应满足用户最高日各个时刻(含最大的)流量和扬程的要求,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2)依据所选水泵建造的泵站的造价低。
3)水泵机组长期在高效率下工作,运行及管理费用低。
4)水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和检修。
5)在水泵供水能力上应考虑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要点:(1)大小兼顾,调配灵活(2)型号整齐,互为备用(3)合理地用尽各泵的高效段(4)近远期相结合的观点在选泵过程应给予相当的重视。
( 2)初选水泵为了在用水量减小时进行灵活调度,减少能量浪费,利用水泵综合性能图选择几台水泵并联工作来满足最高时用水量和扬程需要,而在用水量减小时,减少并联水泵台数或单泵运行供水都能保持在各水泵高效段工作。
5图6 图 1 Sh 型离心泵性能曲线型谱图当Q=30L/s 时( 型谱图最小流量)。
泵站内水头损失甚小,此时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中水头损失也较小,假定三者之和为3m(即h1 h2 3m ), 则相应的水泵扬程为: 50.1m根据 Q=762.7L/s ,Hp=80.1m和 Q=30L/s,Hp=50.1m,在泵的综合性能图上确定两点 , 将两点连接成参考管道特性曲线(如图 6 所示),选取与参考管道特性曲线相交的水泵并联,并联泵的特性曲线见图7.表 1选泵方案方案编号用水变化范运行泵及泵扬程所需扬程扬程利用率泵效率围其台数(m)( m)( %)(%)660~763 三台81.0~72.0 80.0~72.0 89~100 72~86第一种方14sh-9案选用360~660 二台74.0~72.0 74.0~72.0 87~100 72~74三台14sh-914sh-9<360一台<72.0 <72.0 <72 14sh-96四台670~763 83.0~76.0 75.5~81.0 88~100 71~74 12sh-6A第二种方三台584~670 76.5~80.0 71.5~80.0 89~100 70~72 案选用12sh-6A四台二台255~584 71.5~77.0 67.0~77.0 87~100 70~71 12sh-6A 12sh-6A一台<255 <70.0 <70.0 <70 12sh-6A通过比较,虽然两个方案在扬程利用率上基本相近,都比较高,但是第一种方案的泵利用率较大;用水量变化范围较宽,利于远期城镇用水量扩展;且第二种方案采用的泵台数较多,增加了投资费用,同时以后的维护检修也会造成费用的增加,故采用第一方案,并选用一台14Sh-9 型水泵为备用。
图 2并联泵的特性曲线140120系列1系列2100 系列380系列4程系列5扬60 多项式 ( 系列1)40 多项式 ( 系列2)多项式 ( 系列3)20 多项式 ( 系列4)0 多项式 ( 系列5)0 200400600 流量 800100012001400 2.2 水泵机组的基础设计Sh 单级双吸离心泵的安装尺寸如图 3 所示 :7图 7Sh 单级双吸离心泵安装尺寸图 1图 8Sh 单级双吸离心泵安装尺寸图 28表 2 Sh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性能表流量功率 N(kW) 效叶轮转速率吸上扬程电动直径重量泵型号 3 n(r/min轴功(高度L/s H(m)机功( mm (kg) m/h) 率%Hs(m)率))972 270 80275 7714sh-9 1260 350 75 1470 32241080 3.55001200 1440 400 65 323 79电机配置,选取功率符合的,如表13:表 3电机配置水泵型号电机型号轴功率( kw)工作电压电机重量 (kg) (v)14sh-9Y400-4 355 60003420机组布置采用单行顺列布置,便于吸、压管路直进直出布置,减少水力损失,同时也可简化起吊设备。
基础尺寸如表14 所示:表 4基础尺寸水泵型号L/mm B/mm H/mm14sh-9 1533 1300 11062.3 水泵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设计根据当地条件泵房选用半地下式。
每台水泵设有独立的吸水管直接从吸水井吸水,各泵压水管出泵房后,在闸阀井内以横向联络管相连接,且以两条总输水管送水至管网。
一台水泵单独工作时,其流量为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所通过的最大流量,根据单泵运行流量初步选定吸水管和压水管径。
即14sh-9 型水泵吸、压水管所通过的流量应按 Q=400L/s( 最大 ) 设计,管材采用钢管。
水泵的管路布置如图 4 所示:图 4管路布置92.3.1 吸水管路( 1)吸水管路布置要求吸水管路通常处在高压状态下工作,所以对吸水管路的基本要求是不漏气、不积气、不吸气,否则会使水泵的工作产生故障。
为此常采取一下措施:1)为保证吸水管路不漏气,要求管材必须严格。
2)为使水泵及时排走吸水管路中的气体,吸水管应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
3)吸水管的安装与敷设应避免在管道内形成气囊。
4) 吸水管安装在吸水井内,吸水井有效容积应不小于最大一台泵5min 的抽水量。
5)吸入式工作的水泵,每台水泵应设单独的吸水管。
6)当吸水池水位高于水泵轴线时,吸水管上应设闸阀,以利于水泵检修。
7)当水中有大量杂质时,喇叭口下面应设置滤网。
8)吸水管设计流速一般为: DN<250mm时,v=1.0 ~1.2m/s ;DN≥250~ 1000mm时, v=1.2 ~ 1.6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