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香菱学诗》教案 长春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描绘,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香菱学诗》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香菱为什么学诗?她是如何学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7. 课堂小结(2)强调香菱学诗的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8.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香菱学诗》。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香菱学诗》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香菱在学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诗词韵律和节奏。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香菱在学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香菱学诗》中的优美句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学习诗词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情感发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创作能力四、教学准备课文文本相关诗词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诗词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的和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她的性格特点。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朗读和背诵课文: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首小诗,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和背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表现。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香菱学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3. 修辞鉴赏:评估学生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时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审美判断。

4. 创作能力:收集并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如编写的小诗,以此评估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九年级】《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的故事情节,。

通过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学诗经历,了解香菱的性格。

鉴赏中的《咏月三首》,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重点和方法。

品味小说中的细节(空白),深入探索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修养。

重点:香玲的人格特征教学难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教学方法:发现审美体验教学(填补空白,揭示话语含义)、情景设置法——激发情感和兴趣、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化、拨号法——发展联想、拓展思路教学安排:一时。

教学过程:一、前准备。

二、学生查阅自己的材料,了解主人公香玲的相关信息以及香玲学习诗歌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初读诗歌与理解人格▲导入: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

宝玉他了觉得清香异常。

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酒。

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

那同学们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 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将认识《红楼梦》。

她刚刚进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了大观园的生活。

是吗?(香玲)。

大观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是的,今天我们要学相岭学诗▲本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得出结论:拜黛玉为师,品王诗,读杜诗写诗,经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找出她自己原话回答?得了空儿。

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 香玲为什么嫉妒,嫉妒什么?写高尚作品的人填补了空白。

在《红楼梦》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写诗。

王熙凤生与诗歌无关。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并能正确进行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古代诗歌的特点:意境深远、表达简洁、语言优美等。

•以香菱学诗为例,进行诗歌教学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歌,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并给予解释和示范。

同时,教师介绍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

3. 诗歌赏析(20分钟)教师将香菱学诗的诗句在黑板上展示,并引导学生逐行分析和理解。

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互动。

4. 口语表达(20分钟)教师将香菱学诗的关键词汇提供给学生,学生需要利用这些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5. 朗读练习(20分钟)教师播放香菱学诗的朗读版本,鼓励学生跟读和模仿。

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诗歌赏析、口语表达和朗读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准确性和感染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也可以自主创作一首诗歌,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艺术展览,以增强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香菱学诗的诗歌文本和朗读音频•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以上是对于《香菱学诗教案》的一个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从香菱的身上汲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分析课文中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课文《香菱学诗》的文本材料。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香菱的形象,引导学生对香菱产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香菱的了解,引出课文《香菱学诗》。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香菱学诗》,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香菱的身上汲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学诗过程中,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香菱学诗过程的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欣赏与感悟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评价学生在总结与拓展环节的写作或绘画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能够理解《香菱学诗》这篇诗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识读《香菱学诗》这篇诗文。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2. 如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PPT。

2.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复习诗歌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对《香菱学诗》这篇诗文有了解吗?你们觉得这篇诗文叙述了什么内容?Step 2:课文解读1. 将《香菱学诗》的课文内容呈现在课件PPT或黑板上,同时朗读课文。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4. 开展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表达,拓展思维。

Step 4: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1.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诗歌结构(韵律、押韵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如比喻、拟人等。

3. 引导学生从形式和修辞手法上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Step 5: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仿写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自己的诗歌作品。

Step 6:小结与反思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歌的价值和作用。

3. 学生回答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解答。

Step 7: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阅读《香菱学诗》这篇诗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后思考题:诗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香菱学诗》。

(2)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创作一首具有个性的诗歌。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注意课文中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诗歌时的准确性和深度。

4.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资料和鉴赏指导。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文学创作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新的课文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解决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探究学习: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语文上册19《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语文上册19《香菱学诗》教案
(拓展自然,让学生自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再次点燃课堂学习的激情。)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人们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我们今天分析香菱可谓是窥得一斑,曹雪芹深情塑造了一个精神可敬但遭遇坎坷的薄命女形象--香菱,她有如一朵洁白高雅的莲,在污浊的泥塘中挣扎着生长,但最终也无法逃脱被侮辱、被摧残的命运!一个这样美好的生命被黑惨惨的尘世所吞噬,是多么的可悲啊!刹那芳华,留下的是余香一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
重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学
难点
难点: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教法
学法
启示引导法 比较法
德育及法制渗透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订、增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屏显)“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看着这幅对联,听着这样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请一学生朗读)
听读后,我们也来评一评:这首诗比前两首好在何处?
我们看到仅仅写了三首诗,香菱就领悟到了作诗要旨,写出了文质均属上乘的诗,确实是个聪明善学、惠质兰心之人啊!
学了本文,了解了香菱的善学、好学、苦学,我想同学们对这个身世悲凄、屡遭不幸但又有强烈精神追求的女子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可怜”可以概括的了,她还带给我们怎样的心灵震撼呢?
曹雪芹
香菱
可怜勤奋好学可敬
聪明善学
可悲
教学反思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较新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了解她的勤奋和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勤奋和毅力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

2.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了解她的勤奋和毅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勤奋和毅力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勤奋和毅力中汲取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勤奋和毅力中汲取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刻画,培养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关注和理解。

(2)认识香菱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香菱学诗》。

(2)简要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香菱学诗》,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香菱这个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详细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练习与创作:(1)让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香菱学诗》,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合作探讨和创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五篇】.篇二【知识目标】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等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重点)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引得四百余位痴男怨女纷纷登场,又都黯然离去。

香菱——列副册首位的女子,是这幕人生大戏中公认出场最早、最孤苦无依、最薄命的一个。

在第四十八回,曹雪芹通过写她“学诗”这一情节,给予这个女子一种怎样的诠释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香菱学诗》,细细地品读吧。

导入二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2.作者简介:曹雪芹(1715-1763),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

3.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仄声(zè) 庾信(yǔ) 胡诌(zhōu) 蘅芜苑(hénɡ)(wú)(yuàn)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ǎn) 颦(pín) 嘟哝(nonɡ) 姊妹(zǐ) 怔怔(zhènɡ) 暖香坞(wù) 画缯(zēnɡ) 鳏鳏(ɡuān) 阮(ruǎn) 鲍(bào) 4.词语解释:造化:福气;运气。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第1篇: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忆一忆: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 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参考答案: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2、海棠社成员名单: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二、说一说: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三、品一品:“香、黛论诗”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名言)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香菱名言)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

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

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最新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香菱学诗》教案1 长春版

最新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香菱学诗》教案1 长春版

20香菱学诗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关于《红楼梦》的文学常识,了解香菱的人物命运。

②领会、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检索课外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纳,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②充分理解文本,进行问题探究,进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名著风采,感受作者情感,激发阅读《红楼梦》原著的兴趣。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红楼梦》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香菱学诗是饶有趣味、文学性很强的一个片段,学生学习较有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教师通过补充相关资料,结合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进而理解作者对香菱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课后推荐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播放《叹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歌的歌词也是一首判词,说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人公香菱。

(板书课题:《香菱学诗》)出示学习目标。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1、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说对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了解。

①关于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雪芹是他的号。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其曾祖母是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曾任康熙帝的侍读,加之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頫,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

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百年望族”一败涂地。

他流落在北京西郊,只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

所以有著《红楼》,曹雪芹举家食粥的说法。

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因伤感太甚,他于这年除夕泪尽病逝。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潜力。

【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这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能够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

之后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

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 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红学大师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本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走进《红楼梦》,做一次智慧的阅读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香菱学诗”,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

(参考: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苦学作诗,精血诚聚成佳作。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

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

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

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

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 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

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

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 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最好的人。

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我们且把文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连缀起来看: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可真是诗魔了这诚心都通了仙了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

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

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

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

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 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先看她如何教香菱学诗的——立意要紧:“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多读经典:“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鼓励练笔:“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

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

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

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

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

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

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

5. 香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她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其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

且看香菱如何学诗:寻常生活常自修——“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

”但有机会即苦读——“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遇见良师多请教——“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全心投入废寝食——“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不惧挫败苦用心——“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

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

’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学诗的经历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香菱为什么会如此苦学诗呢?我们不妨再回到她的经历中,先看与她相关的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美香菱屈受贪夫棒”,可见其命运多舛。

再看她名字的变化:英莲(谐音“应怜”)——香菱(落于泥沼,不再是“莲”了,但“香菱”依然年轻,正值芳龄)——秋菱(夏金桂入门后,第一便改香菱的名字,且看这段对话: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的,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说:“一时顺了嘴,奶奶别计较。

”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

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是奶奶的,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

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

”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

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

”自此后遂改了“秋”字。

“菱”到了秋天,自然只能渐渐枯落了),可见她的悲苦结局。

这样的香菱为什么学诗呢?学诗对其生活有什么用呢?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

6. 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香菱是一个侍妾,她的实际地位有时比丫鬟还低。

作者为什么要写她苦心学诗呢?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除了从整部作品来看,这个章节有着间接塑造林黛玉形象的作用外,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显然,他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

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

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然而,香菱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又是极为苍凉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

还是老天不公啊,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香菱的一生呢?先说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1715-1763,一说为1724-1764),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

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

从作者的生平可以看出,曹雪芹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由盛转衰”,于是,他辛苦经营的《红楼梦》便在揭示着这样一个无法逆转的命题——“盛极而衰”。

香菱不过是“众芳”中的一枝,一切个别的局部的美好在巨大的厄运面前都难逃劫数,只是迟早而已。

那么,“香菱学诗”只是为了反衬她最后的悲惨结局?只是作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里的一声啜泣?这未免让人太压抑了。

苦难中的人易生幻梦,像所有大师一样,曹雪芹也有自己独特的理想社会的描画,大观园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这里有美丽的景,有真性的人,有风雅的事。

这是曹雪芹文思自由纵横的地方,这也是读者最流连的地方。

所不同的是理想遭遇到现实总是很无奈,曹雪芹没有让大观园止于理想的状态,最后她还是随同整个四大家族走向了没落。

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

四、自我体会,获得启迪至此,我们对“香菱学诗”的多角度观照,已然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只剩下一个人没有谈自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当代的中学生。

给大家一个题目:“香菱学诗——”请大家在破折号后填上自己的认识。

老师借用清代袁枚的四句诗谈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也算为同学们带个头:香菱学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