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练习四 教案

合集下载

练习四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练习四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练习四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数的分解、合并、比较、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3.通过数学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数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分解与合并数的分解和合并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用法,才能正确地进行数字运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数的比较数的比较是数学中又一个基础的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大小比较、相等比较等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数字运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这些概念,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数的加减法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数的加减法,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简单的乘法乘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简单的乘法,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方法;2.讲解式教学方法;3.组合式教学方法;4.讨论式教学方法;5.实践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口头提问,让学生回顾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符号,如数的大小比较、相等比较、加减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速掌握课程重点。

2. 概念学习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分解、合并、比较、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3. 练习通过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4. 总结通过展示练习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梳理课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加深记忆,为应用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练习四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练习四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题目,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推理能力与口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向往。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复印件。

2.学生课前完成的习题册。

3.学生板书用的字帖及钢笔。

4.教师粘贴在课桌上的圆形习题。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5分钟)1.1. 教师根据板书练习一(34 + 8 = ?)让学生完成计算,复习计算方法,检查学生的口算技能。

3.2 新知讲解(10分钟)2.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板书的解题步骤,重在学生掌握列式计算的方法。

示例计算:23 + 8 = ?步骤:个位数相加得到1,进1上到十位,十位数相加得到3,答案为31。

列式计算:23+ 8---312.2. 引导学生完成板书练习二,并结合有实物道具或数码板让学生模拟习题中的情况,加深学生对题目培养空间认知。

3.3 练习(15分钟)3.1. 学生根据板书完成练习三,精练口算技巧,体验快速推理的乐趣。

练习三:31 + 8 + 2 + 6=32 - 16 + 9 - 5=3.4 展示对比(10分钟)4.1. 学生自愿到前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口算和列式均可。

4.2. 学生对比完成练习中口算当场推理,列式计算的快速精准,闭环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个人推理能力+团队协作,在自我孕育成长的同时可以监控整体思维的进步。

3.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概括算式框架,同时展示出本班口算和落实下去列式计算的步骤。

四、课后作业1.1. 学生完成练习四,并用列式计算完成题目。

练习四:算一算30 + 20 = 27 + 30 = 40 - 10 =100 - 70 = 60 + 20 + 30 = 92 - 40 =50 + 40 + 10 = 60 - 40 - 2 = 82 - 60 =2.2. 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可以自己在家用互联网找一些相关的算术案例进行互动学习。

第五单元 练习四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 练习四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用减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良好地进行数学交流和思维建构。

二、教学重点1.运用减法进行问题求解。

2.运用减法解决简单的日常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减法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思维建构和数学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加法。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减法的概念和使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减法的定义和用法,并通过数轴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基本原理。

2.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练习(2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巩固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练习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4.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带领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5. 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1.在家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部分练习题。

2.举一到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全面认识并掌握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讲解、拓展实际应用、以及练习演算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减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构和数学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总之,本节课在内容及形式上都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通过教学反思,我也看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同伴合作完成。
四.数一数。
指导学生独立数一数各种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全班合作完成练一练第7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二、实际计算
1、问题引入
1)你们想知道花园的周长吗?
2)怎样才能计算出花园的周长?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独立
决问题。
3、解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算法,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体会与自己不同的算法,学会辨别事物。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
学生听故事,观察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并分享自己是如何数周长?
学生讲解题意,然后汇报自己怎么帮助小蜗牛画出小蜗牛的路线。
学生独立数一数各种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用自己的方法确定4只小蚂蚁走的路线是否一样长,并交流为什么。
汇报学习收获,全班互评。
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练习四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练习四优秀教学案例
1.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总结自己在讨论中得到的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3.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实际的分数加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课后练习,让他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案例中,我以一个分蛋糕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接触到分数加减法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合作交流的培养: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学策略的运用:本案例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课后练习,让他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加减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练习四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练习四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掌握数字1-100之间的连续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掌握数字1-100之间的连续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演示法;2.组合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1. 检查预习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掌握数字1-50之间的加减法;•能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演示法请教师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演示:1.234 + 43 = ?2.345 - 56 = ?3.111 + 222 - 333 = ?4.456 - 67 + 89 = ?3. 组合法请学生用以下数字完成下列加减法:1.25 + 16 = ?2.42 - 24 = ?3.56 + 31 = ?4.37 - 15 = ?5.89 + 11 - 25 = ?6.58 - 19 + 20 = ?4. 讨论法请学生讨论以下数学问题:1.有一个只有25元的人,他想要买一杯奶茶和三个饺子,请问他还需要多少钱?2.有5个苹果,小明吃了两个,请问还剩几个?3.如果你从80开始计数,每隔3个再往下计算,到了23会停止计数,你数了多少个数?4.如果你从42开始计数,每隔4个再往下计算,计算到了92会停止计数,你数了多少个数?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1-100之间的连续加减法,了解了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案_2

“我”的课堂“我”作主————《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四。

【教学思考】本单元学习目标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课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四》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在这节练习课的设计中,师生平等对话,由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练习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周长”、“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经线”贯穿整个课堂,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计算、比较、归纳、合作等学习活动,在充分凸显练习课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多种解题方法的过程,多维度延伸周长的探索活动,不仅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周长的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归纳多种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它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图形剪拼变化引起的周长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并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剪拼变化引起的周长变化。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长方形纸,作业纸,剪刀,小棒【教学实录】一、开门见山,梳理练习内容1.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今天我们要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

师:真善于观察,是一节练习课。

2.师:在这节课里,你想练习什么内容呢?(师板书:练习内容)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3课时 练习四(精品文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3课时  练习四(精品文档)

第五单元周长第3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周长”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测量并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几边形就是几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常用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并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二、自主学习:你能把边长是12米的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吗?自己试着画一画,并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尝试自己画图并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画法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要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就是把大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两份,竖着平均分成两份,这样就平均分成了4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2÷2=6(米),周长就是6×4=24(米)。

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大正方形被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后,多出了4条与大正方形边长相等的边,这样在计算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时,就比大正方形的周长多出了4条边的长度,即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边长的8倍。

而大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所以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分数运算方面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分数的乘除运算。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四,互相检查,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四。

2. 思考并解答一个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第一阶段: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分水果、分享零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你们,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引导学生用分数来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系统地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讲解应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运算。

对于每一种运算,教师都应提供至少一个具体的例题,并展示解题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运算步骤和规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练习四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练习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如果你要围成一个正方形的花坛,你需要知道多少米的绳子?”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讲解周长的概念,并展示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图1: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图2: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图3: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2. 答案:图1:16厘米图2:18厘米图3: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但是,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例如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计算它的周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第五单元 练习四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 练习四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练习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练习是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的第四道练习题,主要内容是围绕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在理解加法换位律的基础上,运用换位律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了解加法换位律的运用方法。

2.体验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让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乐趣和成就感。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动画,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例如:•三个小朋友一共有587个糖果,其中小明有63个,小红有25个,那么小丽有几个糖果?•图片展示“315+4=”,问学生该填什么数字?2.解题展示将题目展示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讲解,主要包括三位数和一位数的概念、加法换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3.示范演示教师示范一个计算的例子,并且展示出运用加法换位律的方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示范。

4.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练习,老师在一旁辅导和解答。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走访学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5.展示讲解将一些学生练习得出的答案在大屏幕上展示,进行讲解和再次解析,指出学习中的易错点,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6.课堂总结在课堂最后阶段,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复习和梳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课程名称:数学•章节内容:第五章运算法则(二)•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在第五章运算法则(二)中,深化了对加减法的理解,主要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也学习了解除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练习四来加深学生对于解除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解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熟练掌握解除法的操作方法。

3.认识实际问题中的解除法应用情景。

4.学会将解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中。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堂教学和练习方式,系统地讲解解除法的定义、原理和运算方法。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举例子讲解来巩固学生的掌握。

3.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方法,并且在练习中锻炼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弘扬“探索、创新、协作、求实”的优良教育风气。

2.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实际使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教法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练习四》。

2. 教法设计•知新与导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对于解除法有什么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了解和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回顾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和梳理知识点。

•操作与讲解:讲解解除法的运算种类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多组计算例来讲解解除法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除法的操作步骤。

然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动手进行计算练习并进行答题辅导。

鼓励学生多思考并多提问,让学生能够有效开展思考,灵活运用解除法解决问题。

•融会贯通:在教学完解除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后,教师会针对学生进行解除法的实际应用讲解,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掌握解除法的实际应用。

•知识测试:在完成练习题后,教师会再次对刚刚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测试,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综合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练习四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知道,又将开始一次数学之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三节的练习四,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会带领同学们复习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题目,并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我准备了PPT和练习题。

PPT上包含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例题,练习题则是用来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PPT上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题目,让同学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例题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3 + 1/42/5 + 3/54/7 + 2/7答案:1/3 + 1/4 = 7/122/5 + 3/5 = 14/7 + 2/7 = 6/73/4 1/45/6 2/68/9 3/9答案:3/4 1/4 = 1/25/6 2/6 = 1/28/9 3/9 = 5/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推荐一些有关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外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练习四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练习四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周长第3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周长”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测量并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几边形就是几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常用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并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二、自主学习:你能把边长是12米的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吗?自己试着画一画,并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尝试自己画图并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画法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要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就是把大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两份,竖着平均分成两份,这样就平均分成了4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2÷2=6(米),周长就是6×4=24(米)。

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大正方形被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后,多出了4条与大正方形边长相等的边,这样在计算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时,就比大正方形的周长多出了4条边的长度,即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边长的8倍。

而大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所以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 北师大版

第3课时练习四练习四1.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小组活动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复习导入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指名交流)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一单元进行巩固训练。

二、巩固训练P50~51练习四。

1.第1题。

描出蚂蚁走过的路线,巩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2.第2题。

(1)说说什么是这些事物的周长。

(2)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

(3)集体汇报交流。

3.第3题。

(1)引导学生将图中的每个数据信息与相应的边对应起来。

(2)让学生独立进行选择。

(3)集体交流,说清楚算式中的数据表示的具体含义。

4.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第5题。

(1)让学生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并比较两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不同。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6.第6题。

让学生实际动手围一围,直观感受用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铁丝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周长。

再独立解答。

7.利用情境图理解,一面是墙,围成的篱笆就只有长方形的三条边。

在此基础上讨论计算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8.第8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或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3)题引导学生对比解决前两题的结果,展开讨论,不作全班统一要求。

9.第9题。

小组交流找出这些可能出现的结果。

练习四大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几乎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小组活动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1)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数的概念、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列。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也是让学生更加熟悉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打好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读出3位数中各位的数码;•能比较大小和排列。

•能自己设置一组满足要求的三位数。

2.过程与方法•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数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认真、自觉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从上节课听写的数字开始,让学生依次读出每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是哪个数,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2.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三位数“541”并让学生读出每一位的数字,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标注出它们的位次。

2.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组三位数,并在纸上写下来。

然后,让学生逐个读出所写的每个数字,并标注出它们的位次。

3.教师出示两个三位数“213”和“297”,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大小,并说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并在黑板上标出大小关系。

4.教师出示三个三位数“157”、“517”和“751”,让学生将它们按大小从左到右排列,并在黑板上标出排列结果。

3.巩固练习将课堂时间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分配给不同的练习和巩固环节。

1.练习一:教师随机出示一个三位数字,要求学生读出数字每一位上的数字,并用指定的语句描述出这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练习二: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码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依次报出一个三位数,下一个小组需要在前一个小组所报出的三位数的基础上,换掉其中的一位数字,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并逐渐延续下去。

3.练习三:教师让学生自己设定一组三位数,并将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好。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精品教案练习四【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周长计算方法,强化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桌布、尺子。

【教学内容】一、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1、什么是周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给这些图形分类。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这两个图形可以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求周长吗?3、计算周长;长 20cm 6dm 15cm宽 10cm 4dm 6cm周长边长 7cm 14cm周长二、解决实际问题。

1、求长方形草坪的周长。

2、求正方形桌布四周的花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画边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3、求张明跑了多少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明确跑两圈就是周长×2。

4、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先剪一剪或者折一折,帮助理解题意。

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1)18+18(2)18×2(3)18÷2×4(4)18×4÷25、用48cm的铁丝围成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这个正方形最大的周长。

6、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此题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操作的形式,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最终总结出规律。

7、数学故事。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乘拼出的长方形的边长数。

(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用长方形公式求出周长。

(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桌子张数,再根据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掉两条边的规律从积里面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8、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解决方法,再集中讨论,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定义。

作业设计:摆小棒。

板书设计:(1)18+18(2)18×2(3)18÷2×4(4)18×4÷2课后记:。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 练习四教案与反思金品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 练习四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3课时练习四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与计算的运用练习。

(教材第50~51页练习四第1、4、5、8题)二、教学目标1.巩固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并解决周长相关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的周长。

难点:能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基础练习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在()里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课件出示题目)二、指导练习1.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1题)组织学生用彩笔描绘出蚂蚁走过的路线,同桌间相互核对。

引导学生明确:画边线图时,从一点出发,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画,也可以沿着逆时针方向画,但一定要从起点出发再次回到起点,即绕图形一周。

2.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计算,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及结果:15+21+17=53(毫米)11+15+20+12=58(厘米)25×2+18×2=86(厘米)3.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5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练习四第5题)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点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并比较两者的差别,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教学教材第51页练习四第8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明确: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2米。

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课件出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如何列式计算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4=48(米)。

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将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在教材上画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发现小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大正方形边关的一半,也就是6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周长
第3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第五单元“周长”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测量并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几边形就是几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常用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并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
你能把边长是12米的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吗?自己试着画一画,并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尝试自己画图并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画法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要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就是把大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两份,竖着平均分成两份,这样就平均分成了4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2÷2=6(米),周长就是6×4=24(米)。

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大正方形被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后,多出了4条与大正方形边长相等的边,这样在计算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时,就比大正方形的周长多出了4条边的长度,即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边长的8倍。

而大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所以小正方形周长的总和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是24×4=96(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12×4=48(米)。

96÷48=2,所以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大于大正方形的周长,且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

三、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提高?
四、布置作业:
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为26厘米、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还多2厘米,将它围成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还多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练习四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多边形的周长:几边形就是几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2
教学反思:
点拨中梳理。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

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图形周长的含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实践中应用。

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学生在动脑想、动手算、动口答中扎实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为主,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