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课时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基础训练区域农业发展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基础训练区域农业发展

7.区域农业发展1、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产量最多的省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两图分别是黑龙江省1981—2011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物单产B.市场需求C.气候变化D.交通改善2.影响四种农作物单产总体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科技B.自然灾害C.生态环境D.土壤肥力3.黑龙江省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 )A.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面积B.提高小麦和水稻的市场价格C.加快粮食产品的深度加工D.加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以保证稳产2、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3、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B.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C.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D.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2.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C.秸秆焚烧还田,增加土壤肥力D.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4、鹤山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4°之间。

结合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和气候要素图,回答问题。

1.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是( )A.种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2.下列有关鹤山农场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农作物可两年三熟B.土地连片且坡度小,便于机械化耕作C.耕地面积大,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5、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时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时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时测试题及答案同窗们,查字典天文网为您整理了农业地域的构成与开展课时测试题,希望协助您提供多想法。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构成与开展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以下图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要素,读图完成1~3题。

1. 以下各区农业与地形要素最亲密的是()①横断山区的平面农业②海南岛种植自然橡胶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开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A. ①③B. ③④C. ①⑥D. ②⑤2. 最终决议农业消费类型和规模的是图中的()A. 气候B. 土壤C. 市场需求D. 政策3. 关于该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图中未表示出的要素还有水源、科技B. 政策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要素C. 促使农业向区域专业化方向开展的缘由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 普通状况下,图中各区位要素是不变的(2020黄冈模拟)读右图,回答4~6题。

4. 图中四个地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制约①地谷类作物成熟的主导要素是()A. 水分条件B. 光照条件C. 土壤条件D. 地形条件6. 以下对③地农业区位要素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B. 工业基础好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 土壤肥力高右图中的圆形阴影局部表示四种农作物散布地域,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7、8题。

7. 图中可代表山东省及与之相反农业类型的地域区分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8. ②③两地域农业消费开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A. 农业消费运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B. 都是集约型运营C. 农业消费机械化水平高D. 农业消费单产高,但商品率低读图回答9、10题。

9. 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要素是()A. 市场B. 休息力C. 水源D. 气候10. 假设要在X、Y、Z三地开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消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①X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②X地应该开展花卉种植③距城市20~60千米远的中央适宜饲养乳牛④小麦消费应位于距城市60~100千米处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1. (2020广东高考)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惹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要素是()A. 土壤肥力B. 热量条件C. 河流汛期D. 降水总量12. 以下图是平面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按顺序判别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平面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B. 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平面农业C. ①茶叶园艺农业;②平面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D. 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平面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云南仰仗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

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 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C. 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 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2. 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 小麦B. 棉花C. 甘蔗D. 葡萄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粮北运B. 北粮南运C. 东粮西运D. 各地自给阅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C. 降水不同D. 地形不同6. 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 气候资源优势B. 动物资源优势C. 劳动力资源优势D. 土地资源优势7. 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8.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 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 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9. 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 气候变暖B.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 市场扩大D. 劳动力丰富10. 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 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 国家的政策优势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Word版含答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第2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案】 1.C 2.B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3~4题.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与质量优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答案】 3.C 4.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6.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7.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第6题,东北地区降水量受距海远近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第7题,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这也是本区国土整治的重点.【答案】 5.B 6.A 7.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8~10题.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9.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10.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答案】8.A 9.D 10.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12.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答案】11.A 12.D二、综合题1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图甲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B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2)图乙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__,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为____________,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3)近年来,图甲所示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冻土广布B.河流的汛期只出现在春季C.都有小麦种植D.黑土肥沃【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可判断A为辽东丘陵,B为辽河平原,丘陵区适合发展林果业,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乙图农业基地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为三江平原,此区著名经济作物为大豆,发展农业最大的优势为人少地多,即人均耕地多.第(3)题,注意审清题意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第(4)题,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相比,乙图所示地区有冻土广布、黑土肥沃的特点.两图所示地区河流汛期都有春汛和夏汛.【答案】(1)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业种植业(2)三江平原大豆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3)AC (4)C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简略图材料二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个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1)东北与海南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共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3)材料二表明,海南现在也能生产出优质大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找出两地的共同自然原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第(2)题,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海南发展优质水稻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和科技.【答案】(1)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广阔;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文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3)技术与土壤。

完整版高二地理农业练习题含

完整版高二地理农业练习题含

郑州 101 中学高二《中国地理》练习题班级:高二()班姓名:()《中国的农业》练习题一、选择题题组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1. 以下列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2.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天气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

两图可能是()A.春小麦、玉米B .水稻、苹果C.甘蔗、甜菜D.咖啡、橡胶3. 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面四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读图回答 4-5 题:4. 以下农业在左图ab 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A.高原农牧业 B .绿洲农业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5.左图中字母 Q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名称、右图中C 地域的粮食作物名称,分别是()A.甜菜、冬小麦 B .甜菜、春小麦C.棉花、春小麦 D .玉米、冬小麦读右图回答6-8 题。

6. 相关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地域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当地域的典型植被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罕见的大陆性天气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域7. 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 D .甜菜8.从农业可连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B.大力发展林业,改进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范风沙危害D.提高复种指数,充足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题组二:农业区位因素解析以下列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1 题。

9.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10. N 地域盛产长绒棉,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11.图中 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光照我国某边防站(海拔 4900 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辛的条件下,为改进生活试种蔬菜。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甲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B.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河谷地带2.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沙化是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B.温带季风气候是沼泽形成的基础C.粮食商品率高与人口数量少有关D.是我国白天最长、日出最早的地方答案 1.C 2.C结合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4.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 3.B 4.D“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6.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7.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5.B 6.C7.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一、选择题题组一: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1.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2.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

两图可能是 ( )A.春小麦、玉米 B.水稻、苹果C.甘蔗、甜菜 D.咖啡、橡胶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面四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农业在左图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5.左图中字母Q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名称、右图中C区域的粮食作物名称,分别是()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读右图回答6-8题。

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7.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叶 D.甜菜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题组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10.N地区盛产长绒棉,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 B.丰富的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平坦辽阔的地形11.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练习:第章第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课时 含答案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练习:第章第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课时 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题第2课时一、选择题结合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5.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6.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③读“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7~8题。

【高二】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测试题(附答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时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每一练(人教版必修3)[基本通行证]读图,完成1~3题。

1.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受欢迎。

主要原因是()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b、土壤肥沃,热条件比南方好c.降水条件比南方地区好d、热量和降水条件比南方好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共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3.图中a表示的地形面积为()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b、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农业区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三江平原d、三江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黑土区4.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a、地形多样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c、气候条件的限制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5.水稻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b、松辽平原c.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辽河、松花江流域和东部河谷流域的大型灌区【能力提升】下图显示了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是玉米带。

阅读图片并回答问题6~7。

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 热量充足,生长期长② 地广人稀③ 夏季降水充足,灌溉用水充足④ 地势平坦⑤ 肥沃的土壤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7.中美玉米带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 高复种指数⑤ 交通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8.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是()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面积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 耕地平坦集中,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
(2011杭州模拟)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

读表,回答1~3题:
1.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
①地形②机械化程度③农垦历史④社会制度⑤气候类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2.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垦历史悠久
C.机械化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3.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

可能原因是(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B.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严重萎缩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解析:1.D 2.A 3.B第1题,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制度对垦殖指数影响不大,垦殖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的地区。

第2题,南美洲垦殖指数不高与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有关,大洋洲垦殖指数不高则与其中西部的干燥气候有关。

第3题,欧洲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气候冬暖夏凉,缺乏农作物成熟的高温期,因而该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成本相对较高,受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期欧洲农垦比例下降,而畜牧业比例明显上升。

(2011南通模拟)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如图)。

丰县利用黄河故道引长江水修筑了大沙河水库,并在大沙河沿岸种植苹果,使原先的“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荒滩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水果基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4~5题:
4.丰县在大沙河发展水果生产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防风固沙,涵养水土②改善农业结构,增加收入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丰县引进一批以苹果等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有利于当地( )
①加大地区经济差异②优化产业结构③改善环境质量④稳定农产品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4.A 5.C第4题,在大沙河沿岸种植苹果,既有利于防风固沙,涵养水土,又能改善农业结构,增加收入。

第5题,建立以苹果等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利于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农产品市场。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回答6~7题:
6.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7.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6.B7.C第6题,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将径流变得较为平缓,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

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大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第7题,三江平原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较多,蒸发弱,地势低平,故沼泽广布。

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8~10题:
8.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9.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10.“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解析:8.A9.D10.A第8题,从各省人均产粮与全国的均值之差看,安徽省呈正值且在四省中最大,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

第9题,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第10题,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包括耕地造成影响,而优质耕地需要保护,因此两种区域在空间上的复合,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08页)
11.(2011大连调研)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

下图是中亚政区图。

材料二2010年11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11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各成员国领导人就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展开协商。

(1)图示A、B、C三个国家中国(填字母)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生产国。

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A国的畜牧业与阿根廷相比,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A为哈萨克斯坦,B为乌兹别克斯坦,C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因其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有阿姆河流经,水源充足;棉花生产量大,被称之为“白金之国”。

第(2)题,A国为哈萨克斯坦,与阿根廷相比,地处内陆,距海远,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畜牧业为粗放式。

气候干旱,交通也不便利。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草场规模小。

答案:(1)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2)A国为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属于游牧业,地处内陆高原,草原质量差,单位面积载畜量小;多山地、沙漠,草场规模小;距海港远,交通不便;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12.(2011洛阳模拟)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水稻;玉米。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第(2)题,黑龙江省纬度高,故热量不足。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积温升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使该限制因素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3)题,A地为三江平原,农业区位优势主要包括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及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

答案:(1)水稻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