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教版(上海)化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1.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的观点有哪些?2.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射性是什么?4.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是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哪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经测定,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3)由于整个原子不带电性,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1)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重视化学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考点/易错点2.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1)原子的质量很小,一般不采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用原子的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个12C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1/12(1.661 X10-27 kg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12C 原子的质量×1/12由上表可见: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4)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XA Z——元素符号质 量 数—— 核 电 荷 数——(核内质子数)考点/易错点3 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81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由经验、宏观化学学习进入微观世界的入口,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化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锻炼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想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本节课我们将逐步揭开原子内部的奥秘。
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有核,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卢瑟福实验中的α粒子,穿进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子内部的具体构成情况。
[图片展示]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
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并且带有正电荷,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很小,它能否继续再分?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
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不同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何不同呢?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同位素 (B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质量数和X AZ式的含义;(2)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3)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同位素概念,明白科学概念的完善过程。
(2)通过学习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认识方法,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与相对原子质量。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同位素。
新教材先讲述原子结构,再明确质量数的概念,最后在原子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内容这样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在强化训练书写时可以通过“自主、合作训练”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2.流程图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并理解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教师提示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从而引出质量数的概念。
(4)学生根据质量数的概念和原子是电中性的,归纳出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5)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试验版《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试验版《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该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教材选取了沪科版高中化学试验版,该版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符合高中教学大纲要求。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和相对质量。
–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并能画出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能够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安全操作知识。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主动参与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提问示例: -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概念?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原子的基本组成?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知识点包括: - 原子的组成:电子、质子、中子。
- 电子层结构:包括能级、壳层和轨道。
-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30分钟)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巩固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实验内容: - 实验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气体实验 - 实验现象:酸和碱中和产生气体的现象。
- 提问引导:根据实验现象,你能推测出这种现象与原子结构有关吗?•实验2:金属的化学反应实验–实验现象: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和溶液的现象。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观看,倾听,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
(板书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了解历史上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点,并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科学们也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述】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即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播放实验的视频】观看视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8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loading...
退出客服电话:4008980910[全国]首页优课展示排行榜我晒的课我的已晒20077421课
本年度3102074课我要晒课高中化学>沪科课标版>高一上册>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高中化学沪科课标版2019年度詹莉军指导教师:无地区:重庆市
-
重庆市
-
北部新区学校:重庆市礼嘉中学校发布时间:2019-07-06 16:47
(0次点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我要点评第一学时共1学时点评全部(0)
教师(0)
教研员(0)
其他人员(0)我要点评暂无评论教学设计【设计】原子的
构成教学资源【资源】第一学时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运行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9518号-3。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第2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教学用品黑板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
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我尝试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五.教学案例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
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2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册-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2
组成 电荷量
质量
相对质量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
不带电
电子
-1
1.6726×10-27 kg 1.6748×10-27 kg 9.1095×10-31 kg
1.007
1.008
1/1836
3
原子核
质子(Z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为1)
X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原子
中子(N个)N =A-Z
(不带电荷பைடு நூலகம்相对质量为1)
核外电子(Z个)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为质子质量的1/1836, 质量可忽略不计)
4
例题:
与H2O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C )
A、O2
B、N2
C、NH3
D、H2
5
±a
XA b±
Zc
A:质量数 Z:质子数,核电荷数 ±a:化合价 b±: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8
练习: 136C-NMB(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
构分析,136C表示的碳原子 ( D )
A.核外有13个电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9
12 、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都是练出来的。 9 、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灵魂必须有所归依。 14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14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19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17 、我发现我好像变了,原来每当人成长的时候都会改变。 5. 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19.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8 、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7 、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9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18 、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13)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 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2《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课题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时分------ 时分教师钱奇峰学生年级学科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并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新课内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又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呢?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一、原子中微粒间的数学关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 1.008提问:(1)我们知道||,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那原子显不显电性?(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性相反||,就能正好抵消吗?得出原子的第一个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里需教师讲解:(1)相对质量||。
先让学生注意表中数据||,得出相对质量使用方便||。
老师再讲解相对质量是个比值||。
(2)电子质量的忽略||。
前面已讲到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要让同学明白“忽略”的思想方法||。
(3)质量数||。
引导学生从表中发现: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我们称其为质量数||。
则得出以下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这里需要举些例子||,如126C 12(质量数)=6(质子数)+6(中子数)得出原子的第二个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2 同位素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沪科版
其次节同位素和相对原子质量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素的概念,进一步把握原子的构成。
2.能依据元素中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含量,计算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理解C-14在考古断代中的应用。
4.学习物质的量概念,学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粒数三者之间的简洁换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同位素在考古断代中的应用,了解我国的考古文化。
学问讲解:一.同位素思考1:我们是如何知道文物年月的?同学争辩思考2:查阅资料,说出碳的两种不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探究:同位素是怎样发觉的?提出问题:卢瑟福发觉元素具有三种辐射,辐射以后变成了什么元素?这些元素性质如何?试验事实:有些元素养量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有些元素的质量不同,化学性质却相同。
同位素概念的提出:1913年,英国科学家索第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思考3:为什么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质量却不同?推想:化学性质相同,表明他们的结构相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所打算的。
化学性质相同,肯定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结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
思考4:查阅资料,同位素有什么特点?结论:1.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肯定不同。
2自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是保持不变的。
思考5:同位素的应用格外广泛,用的较普遍的有什么方面?探测金属器件缺陷,粮食育种,保存食物,医疗疾病,争辩化学反应机理等二.原子核的组成探究1:从同位素的概念思考,原子核有怎样的组成?叙述:两种同位素的质量不同,但电子数和质子数相同,由于只有电子实在原子核外运动的,则构成原子核的微粒除质子外,还肯定存在另一种微粒(这种微粒称为中子)结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探究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哪个大?结论: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质量数的概念:质子的相对质量(取正整数)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正整数)之和。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思考:通过以上争辩和总结,你对原子有什么生疏?1.原子不显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同位素 (B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结构、质量数和X A
Z 式的含义;
(2)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3)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同位素概念,明白科学概念的完善过程。
(2)通过学习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认识方法,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与相对原子质量。
2.难点
同位素的概念,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同位素。
新教材先讲述原子结构,再明确质量数的概念,最后在原子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内容这样安排使学生思路清
晰、流畅。
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在强化训练书写时可以通过“自主、合作训练”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可以复习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视频:
原子的构成。
从中学生可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讨论比较这三种粒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并理解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教师提示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从而引出质量数的概念。
(4)学生根据质量数的概念和原子是电中性的,归纳出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5)用符号A
Z
(6)视频:同位素的发现史。
(7)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同位素的概念和性质。
(8)通过练习1,即课本P14第1题,让学生进行巩固与应用的训练。
(9)通过元素存在同位素,学生讨论得出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0)视频: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1)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即时梳理知识点。
五.教学案例
1.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具体内容什么?原子究竟具有怎样的结构?
2.原子结构的学习
首先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没有条件的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部分内容展示给学生)。
设问:请大家
构成原子的粒子主要有质子、中子、电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
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
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
[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
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 cm 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 1.2×108 t ,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 的卡车来运载。
[表1.2—
1]
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我这儿有一把铁锁,(
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不会)。
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
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其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 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 表示。
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 表示。
则得出以下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如12
6C 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或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
3.同位素的学习
[投影]同位素的发现史,归纳同位素的概念和性质。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
[投影展示]
也就是说,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互称为同位素。
如11H 、21H 和3
1H 三种核素均
是氢的同位素。
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氕、氘、氚,为了便于区别,又把它们分别记做H 、D 、T 。
此处的“同位”是指这几种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
设问: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元素,能不能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原子?为什么?(不能。
因为许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即原子种类要比元素种类多)。
同位素不但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用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也能大显身
[视频]同位素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或说质量数不同),但它们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的学习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丰度算出来的平均值。
下面,我们介绍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的算法。
如188
O 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数值求出:已知一个188
O 的质量为2.657×10-26 kg ,一个126
C 的质量为1.993×10-26 kg ,
18
8O 的相对原子质量=kg 10
993.1kg
10657.22626--⨯⨯×12=15.998
只要我们知道了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在自然界中各同位素原子丰度。
根据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就可得到其值。
以氯元素为例,求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4.969×75.77%+36.966×24.23%=35.45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在数值上,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我们平常做题时,常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
5.作业布置略
六.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辨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整节课紧扣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热情高涨,把课堂气氛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部分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不太清楚,这留待下一课时强化。
上海市奉贤中学尹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