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时候。
以下是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 古代手工业阶段:在古代的手工业阶段,质量管理主要依靠手工工艺师傅的技艺和经验,没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
2. 工业革命前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机械生产成为可能。
质量管理开始追求标准化和流程化。
生产者开始逐步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引入了简单的质量控制措施。
3. 20世纪早期的质量检验阶段: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开始引入更加系统化的方法。
单纯的质量检验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活动。
4.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上半叶,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统计过程控制和抽样检验成为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
这一阶段注重降低过程中的变异性。
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
TQM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的责任和目标,并促使组织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和员工的合作来实现质量的不断提高。
6. 六西格玛阶段: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六西格玛(Six Sigma)的概念。
六西格玛通过统计方法和改进项目来降低过程的变异性,实现质量的持续改善。
7. 连续质量改进阶段:21世纪,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为连续质量改进(CQI)。
CQI强调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追求卓越和改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总体来说,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从简单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和连续质量改进,体现了质量管理在不断适应和改进的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
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水平,并对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制造商开始注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早期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检验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0世纪初,质量管理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工具,如统计过程
控制、抽样检验和六西格玛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减少变异和浪费。
在20世纪中叶,质量管理领域出现了几个重要的理论和模型。
其中
最著名的是爱德华·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环”,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
这个模型强调持续改进和流程优化,为后来的
全面质量管理(TQM)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强调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推广质量管理理念
和方法,包括所有员工、过程和产品。
TQM的目的是实现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和生产力,同时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逐渐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如供应链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流程再造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复杂的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演变的过程。
从早期的质量控制方法到现代的TQM和数字化质量管理,这个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质量管理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组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质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里程碑:1. 工艺控制阶段:在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工艺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
这包括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2. 质量检验阶段: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质量检验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渐被引入。
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可以发现并修正产品中的缺陷。
3. 质量控制阶段:在20世纪中叶,质量管理逐渐从检验转向控制。
通过建立统计控制图和质量控制圈等手段,企业可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主导质量管理的理念。
TQM将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控制扩展到全面的组织质量管理。
TQM注重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5. 六西格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六西格玛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被引入质量管理领域。
六西格玛通过精细的数据分析和过程改进方法,追求达到极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6. 整体质量管理(TQC)阶段:整体质量管理是日本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
TQC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顾客导向。
7. 质量卓越管理(QEM)阶段:质量卓越管理是在TQ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QEM强调追求卓越的质量水平,并通过创新和持续改进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8. 质量认证体系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0系列),推动了质量认证的发展。
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认证来证明其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质量管理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推动了质量管理的不断进步。
论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论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概念,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然而,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
以下是质量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1. 线性模式阶段20世纪初期,质量管理开始采用线性模式和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控制。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温斯洛·丹明(W.E.Deming),他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和质量控制圆环模型(PDCA)等重要概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质量问题,以达到产品或服务的规范化和可重复性,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统一标准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加剧,质量管理开始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ISO9001国际标准,该标准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标准,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持续改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质量管理开始重视持续改进和人力资源的作用,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员工的参与和质量文化的建设。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日本的质量管理模式,如“精益生产”和“质量环节”,这些模式注重长期性的管理和追求零缺陷。
4.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1世纪初期,全面质量管理开始成为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系统化、实现企业全方位质量控制并提高竞争力。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六西格玛和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等,这些模式注重企业的全面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必要手段。
企业在实践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质量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汇报人:2023-11-25•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质量管理体系的未来趋势录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0101质量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经验来判断,缺乏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
古代手工业时期02行会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出现质量检验的萌芽。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时期03生产规模扩大,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催生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工业革命时期质量管理的早期发展工业革命对质量管理的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水线作业,对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质量控制理念的转变从单纯依靠经验检验向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转变。
质量管理学科的建立工程师、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涉足质量管理领域,促进了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
质量管理大师的涌现如J.M.Juran、E.Deming等质量管理大师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强调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W.A.Shewhart的贡献美国工程师W.A.Shewhart提出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奠定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诞生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0203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为了规范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检验流程。
01工业革命的推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控制。
02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泰勒等科学管理思想家提出了将质量与生产过程分开管理的理念,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质量保证思想的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意识到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逐步推广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企业开始制定质量保证标准和相应的流程。
质量保证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应用各种质量保证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
质量保证体系的推广030201为了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开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aak_0626_质量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回顾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 纪。质量管理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 起来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20年 ,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 革。 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管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整 个生产过程的质量 。
● ●
● ●
●
●
● ●
●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促使全面质量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
(3). 50年代未开始,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运 动的发生和发展,迫使政府制定法律,制止企业生 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劣质品。 制造企业不但要提供性能符合质量
标准规定的产品,而且要保证售后
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等。质量保证成了质量管理中的一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 20世纪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 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 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管理的 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 理论,主张企业内部专业分工, 实现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 开,一部分人专门负责设计、 计划,另一部分人负责执行。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企业为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确保符合客户和相关标准要求而建立的一套体系。
以下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质量控制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来实施的。
企业只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主要目标是排除不合格品。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质量工作流程简单,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第二阶段:质量保证20世纪50年代,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依靠质量控制无法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保证的概念提出,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包括供应商评估、过程控制、培训等。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化,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工作流程复杂、成本高等。
第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化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逐渐演变为质量管理体系,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标准是ISO 9000系列。
企业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上升到组织层面,实现了从质量保证向质量管理的转变。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
第四阶段:与业务整合21世纪初,全球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需求和复杂的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开始与企业的业务整合,形成了一种质量管理文化。
企业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还注重整个价值链的质量。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持续改进和创新。
第五阶段:数字化质量管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正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质量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据分析和预测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能够更加高效和快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化、与业务整合和数字化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质量管理和竞争优势。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后全培训课件
2018-12-16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一切为用户服 务的指导思想,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方位地满足 用户需求。 2. 预防为主,强调事先控制,将质量隐患消除在产品 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 3. 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质量保 证体系,实施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全过程质量管理。 4. 突出人的作用,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
2018-12-16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管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整 个生产过程的质量 。
● ●
● ●
● ●
● ●
●
●
2018-12-16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二战”的需要,军需品面临严重问题(武器质量、被服质 量、药品等),美国政府开始推广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用 数理统计方法制定了战时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指南》 《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方法》《生产中的质量管理用控制图 》成功地解决了武器等军需品的质量问题,使美国的军工生 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经济上都占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给这些军工企业带来了巨额 利润。战后,其它企业也竞相仿效。质量的统计控制方法成 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促使全面质量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
(3). 50年代未开始,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运 动的发生和发展,迫使政府制定法律,制止企业生 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劣质品。 制造企业不但要提供性能符合质量 标准规定的产品,而且要保证售后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三 “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满意的产品。日本人提出“用户是帝王”就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不满意的顾客将会给企业带来麻烦。英国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的人会抱怨,96%的顾客不提意见,但其中有91%的人不会再 光 顾 你 的公司;一位不满意的顾客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其不满意;13%不满意的顾客会向20个人诉说不满意;寻找一个新顾客要比保留一个老顾客多开支5倍的费用,才能使新顾客确信产品(服务)是符合其期望的。美国企业家赖利·弗瑞尔(Larrg.C.Farrell)在其新著“重寻企业精神”中讲,企业的使命是“制造使人们愉悦的产品”。
P成员——参加成员(参与技术工作)O成员——观察成员(不参与技术工作但可了解作情况和获取有关信息资料)
2 ISO9000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为了满足商业和工业的使用要求以及国防工业 的需求,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分别在质 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这些 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 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 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 国际贸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 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 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各国的 迫切要求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 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古代,质量管理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的工艺技术和经验传承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质量管理开始出现了新的挑战。
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兴起,产品的制造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工厂开始采用一些简单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检查和筛选不合格产品。
20世纪初,质量管理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01年,美国发明家法斯特(Frederick 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他认为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这一概念奠定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强调了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20世纪中叶,日本的质量管理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在重建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开始崛起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企业特别注重质量管理,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如质量圈、零缺陷管理和统计质量控制。
这些理念对全球的质量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推动了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后半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和继续创新的阶段。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为组织提供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
ISO 9000的出现标志着质量管理进入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阶段。
当今,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市场的扩大,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
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制造过程,还需要考虑供应链和服务的质量。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表明质量管理已经由单纯的检查和筛选转变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数据分析、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要求组织始终关注顾客需求,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概念的认识不断地拓展,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和理论得到了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机器大生产的拉动下,质量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质量概念的发展对质量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1.符合性质量早期的质量概念就是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从生产者的立场出发,静态地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另一方面——顾客的需要。
2.适用性质量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首先提出了适用性质量概念。
他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
适用性质量概念的判断依据是顾客的要求。
这一表述跳出了生产者的框框,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20世纪60年代后,费根堡姆、克劳士比等一批著名专家提出了“全面质量”的概念。
所谓全面质量,不仅指最终的产品,同时包括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涵盖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系统质量等。
在吸收不同阶段质量概念科学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的发展,近来对质量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顾客满意:顾客是质量的鉴定人。
从全面质量的角度考虑,公司所有的战略都是“顾客驱动”,企业必须致力于创造满意的顾客。
——适度质量:企业和顾客应该改变以往对质量尽可能完美的要求,而转向追求适度质量,关注产品质量的经济性问题。
过高的质量水平将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过低则达不到顾客满意。
——质量的时间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消费者的价值观、需求也必将随之而变。
在当前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若干时间段后可能被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历史长河里,人们对质量的感知首先来源于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
直至手工业时期,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朱兰(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提出全面质 量管理有三个环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这就是“朱兰三步曲”。于1951年首次出版了《质量控 制手册》,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著。
日本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作出了创新探索,提出 开展QC小组活动,使质量管理工作扎根于员工之中,使 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提出了“质量改进七种工 具”。
检验员质量管理:管理分工;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专职 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1.质量检验阶段 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公差界限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 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 成本、提高效率。 在18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 成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产品 质量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 在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精密度规定 一个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 合格品,从而保证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 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 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
PDCA循环及其特点
17
PDCA循环的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AP CD
AP CD
AP CD
PDCA循环及其特点
1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PDCA循环的特点(2) 2、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
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者,我深知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组织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提升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让大家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质量管理理论而建立的,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ISO 9001标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的实践中,我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顾客反馈等方式来实现。
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后,我就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确保这些过程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发现和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
除了内部的管理活动,我还会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审核,以确保我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认证机构的审核可以提供客观的证据,证明我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的。
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我相信任何组织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质量管理体系是我导航的灯塔,它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完美融合,塑造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态度。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的践行者,我愿以我真挚的体验,与大家分享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旅程。
质量管理理论,如同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它源于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极致渴望。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设计并实施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满足和惊喜。
第二章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第二章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通常是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本章对这三个阶段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简要的回顾。
※本章要求(1)了解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过程(2)掌握各个质量管理发展阶段的特点(3)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及其2000版标准的主要优点※本章重点(1)认识质量管理实践对质量理论发展的贡献(2)认识ISO9000族标准对组织管理的贡献※本章难点(1)认识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1 质量检验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
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F.W.Taylor提出了操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这一变化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
检验员质量管理: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企业中逐步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专职的质量检验员和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验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显露出质量检验阶段存在的许多不足:①事后检验;②全数检验;③破坏性检验。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以W.A.Shewhart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提出“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观念,发明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出版《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一书。
另一个以H.F.Dodge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H.F.Dodge和H.G.Romig提出了抽样的概念和抽样方法,并设计“抽样检验表”,用于解决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所带来的问题。
aaf_0626_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回顾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ISO 9000: 2000 质量管理量管理体系 业绩和改进指 南
ISO 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进一步阅读文献
质量管理学
思考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4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 20世纪8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
aaf_0626_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回顾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4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 20世纪8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SO 9000: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 9004: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和改进指 南
ISO 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进一步阅读文献
质量管理学
思考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