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节 整体鉴赏古代诗歌课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三鉴赏诗
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4.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古诗中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 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 辞手法。
【思路导引】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正常的语序是什么?作者如此处理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样倒装,突出了 词人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 的名句,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如此表达有何效果?
答案: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 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③“常” 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突破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 的词句。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
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突破三 炼句(赏析关键句)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一综合选
考点一综合选择题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不变,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诗歌的综合选择题涉猎面广,设题点以高考评价体系所规定的对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的鉴赏要求为依托,兼顾对诗歌词句和内容的理解。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往往采用曲解原意、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随意引申、混淆表达技巧、生造情境意境等方式来设置错误项。
【必备知识图解】【解题思路依据】典例精析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诗人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②属玉:鸟名。
③舂锄: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④莫:“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的事物形象之中。
[解题方略]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但因为学习的系统性不足,很多考生不能将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准确对应,从而造成误判,曲解诗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
典例精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秦观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赏诗“入门课”入门第
〖即练即悟〗 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答案: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答案: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茂盛的。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即练即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读诗应知:
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 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 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 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 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 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 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练即悟〗 6.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答案:明月升起,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Word版含解析
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A卷全国卷1.(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 (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消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天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
【注】①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好多支流。
② 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任公子已不必垂钓了,由于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很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意图?(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第一要整体掌握诗词,读懂诗句粗心,弄懂作者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剖析作者描绘江水所使用的方法和语言,特别要注意抓住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和数目词,注意组织答案要分点作答。
剖析意图要考虑创作背景和诗歌的要旨。
(2)剖析诗歌中的用典第一要理解典故自己的含义,这是说明④显示的信息。
而后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追求作答。
答案(1)①这四句描绘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大、气概弘大的情形。
②作者以此为下文歌颂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隆积蓄气概有益于突出诗的要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创始盛世伟绩的歌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 平仄、对偶、押韵等,格律要求很多。
4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近体乐府等。
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句数大体 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
我如一只白鹤栖息田野冲破束缚恣意飞翔, 让大 自然这个鸟笼变得愈发宽大敞亮, 即便是食用布施给山僧一般的蔬食素饭, 也一定精心准备, 做出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的眼疾早 日康复, 我们将再次有约, 去看那花绽枝头,春满江上。
8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22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4
即学即练:
【例】
[20 19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考情解读】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重点知识梳理】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组对应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暮霭拜谒遏制和蔼可亲竭泽而渔B.羁縻麾下糜烂摩肩接踵望风披靡C.竹篙蒿莱嵩山犒赏三军槁木死灰D.剑鞘云霄艄公不屑一顾逍遥自在【解析】C项读音分别为gāo、hāo、sōng、kào、gǎo。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苍劲颈椎树茎曲径通幽泾渭分明B.陂池皱纹陡坡披沙拣金凤冠霞帔C.拉拢垄断囚笼朦胧月色玲珑剔透D.伉俪坑洞炕席引吭高歌沆瀣一气【解析】B项依次读bēi,zhòu,pō,pī,pèi。
A.劲、径jìnɡ,茎、泾jīnɡ,颈jǐnɡ;C.拢、垄lǒng,笼、胧、珑lóng;D.伉、炕kànɡ,坑kēnɡ,吭hánɡ,沆hànɡ。
【答案】 B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高屋建瓴身陷囹圄孤苦伶仃泠泠作响B.稗官野史纵横捭阖大有裨益俾众周知C.狙击敌军神情沮丧含英咀华越俎代庖D.责任编辑开门揖盗缉私队员击楫中流【解析】B项分别读bài、bǎi、bì、bǐ。
【答案】 B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症状/症结落魄/落枕纰缪/未雨绸缪B.擂鼓/打擂烙印/炮烙勒紧/敲诈勒索C.女仆/仆倒量杯/量刑豁口/豁然开朗D.横渡/横竖背篓/背负曲谱/曲高和寡【解析】A.zhènɡ/zhēnɡ、luò/lào、miù/móu;B.léi/lèi、lào/luò、lēi/lè;C.pú/pū、liánɡ/liànɡ、huō/huò;D.hénɡ/héng、bēi/bēi、qǔ/q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整合】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 (共65张PPT)
【解析】选CD。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 的意思”曲解诗意,“短李”是一种亲昵的称呼,表明 两人关系密切。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曲解诗意,诗人“世间富贵应无分”,仕途失意,诗歌自 然不被认可,但作者的期望和无奈也蕴含其中,“身后 文章合有名”既是自信,也是当时失意的牢骚之语。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 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 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 关联,脉络清晰。
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
一、赏析古代诗歌的七个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知人论世,以“实”揆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 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 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进行理解和把 握。 实=相关的历史事实+作者的经历、性格+作者的风 格流派
第二个突破口:辨析结构,因“形”度情
方法二:补成分→省略句 示例:门掩黄昏——补出主语“人”,可以理解为 黄昏时分人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 又可以理解为在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
方法三:换字词→古今差异 示例:弦弦掩抑声声思——“思”乃“悲伤”之意。
第六个突破口:了解寓意,由“象”辨情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长年累月的磨合之后, 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
E.尾联写因见楼台而思草堂,在暮色苍茫中倚门想象, 用古人“吏隐”的典故抒发情感,体现了清新含蓄的诗 风。
【解析】选CE。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及内容、语言的 理解分析。C项,“远近结合”不明显。“复有楼台衔 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楼台衔暮”之景是远眺之 景,“钟鼓”之声是诗人耳闻之声,诗句中近景不明显,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提到近景,应是采取了动静结合和视 听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静景,是视觉,后一句是动景,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D解析:(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PPT课件
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如“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 “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 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
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 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 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2.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6.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8.金就砺则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1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4.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02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 艺术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 高三古诗词复习 ”
01
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 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六国论》中作者借“ ,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 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 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 , ”。
【解析】
《祭常山回小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在黄茅冈一次习射 会猎的情景。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颔联是猎射场面的描绘。颈联写 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尾联直接倾吐怀抱,一吐豪情。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ppt
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
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笛音竟使闻者如此黯然神伤。 (2)全诗通过诗人望中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颈
联写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历历可辨:竹篱边的紫菊,一丛丛似开未
开,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①
和韦苏州 《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考查内容 解题关键
鉴赏作品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掌握鉴赏作品形象(景物形象、场景、意境)的方法。
栏目索引
解析
(1)前四句描写的是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
词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
晚云片片,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 刻的心情,整个送别的画面充满悲凉寂寥之感。
栏目索引
政敌诬为越职言事,被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 、欣慰。可心头阴云未散,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 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 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
答案
(1)“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
《登金陵凤凰台》成句,“晋代衣冠”指东晋一代风流显赫人物,“古丘”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考点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当题目中问“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其范围在诗词中一般包括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三个部分,有时还会特别考查与结构作用有关的知识。
【必备知识图解】课本复习请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思路导引】1.准确判断所用表达技巧(1)根据审题判断(审清鉴赏的角度和所答技巧的数量)“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根据写作对象判断(写景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写事物要考虑正侧描写、烘托映衬,写人物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兼而有之则要从其关系上判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3)根据关系判断(景与情、物与志、人与己、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两句则要合体而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答:(5)根据位置判断(放在开头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以景结情)“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这首词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结构技巧?答:(6)根据技巧特征判断(借景抒情少不了景物,想象虚写总有“想、忆、梦”等,对比要有两个内容存在,动静结合会有声音、动作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2.具体分析表达技巧的运用每一种表达技巧的运用分析,都有各自的要点和表述方式,下面部分将详细阐述,本处不再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
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 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 人。
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与家乡远隔千里的惊叹。
(2)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 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 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 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2.(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
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
象。(2)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
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答案】 (1)猿声。 (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 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
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如果作
者是陌生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 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
(3)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即所谓“用意十分,下语三 分”,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 映思想内容。所以要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的习惯,应联系全 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
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提分技巧
鉴赏创新比较型题目的一般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两首诗或词在形象、内容与主题、方法 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提问变体:请说出两首诗或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 同点。
3.解答分析: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 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况下,高考卷中的注释不是可有可无的,往往对解题起着关键
的作用。
4.找意象 写诗是为了抒情、言志,而情和志是虚的,需要借助于实 物来传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景或物的自然属性,来联系它所 表达的和此物或景有关联的社会属性(即作者的情或志)。而古
典诗歌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些意象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社会属
性,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典型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通过诗中的意象,我们就能拿住诗人跳动的脉搏。
的山水田园诗和表露深情的送别诗是命题的主要对象。
(2)考查重点主要是形象、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 五大方面。诗歌考查总体上仍以主观题为主,个别试卷设置主 观表述题,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的风貌。
考点梳理
鉴赏古代诗歌一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读题目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起到统领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
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4.解答步骤:①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②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作答。
5.答题示例:
(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
解诗歌。有的诗题点明了诗作所涉及的季节与时令,如唐代杨 巨源的《城东早春》;有的诗歌在题目中就直接点明了作品内
容涉及的主题或重点,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有的诗题则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唐代杜甫的《春 夜喜雨》。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
除夕。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 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
走向高考 · 语文
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部分 专题12
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12 第五节 整体鉴赏古代诗歌
1
考 情 分 析
3
提 分 技 巧
2
考 点 梳 理
4
专 题 训 练
考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
易的古代诗文。”本章的能力层级为D。 分析《考试大纲》及 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蕴涵哲理、富有情趣的诗歌是命题的首选;清丽淡雅、 情景交融的诗歌是命题的主流;短小精悍的抒情诗、充满理趣
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
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包含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 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 苦,感情深沉,风格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
3.看注释 注释是对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它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 因、背景等重要信息。诗出有因,其因主要在作者写诗的背景 上,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当然也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一般情
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
想排列的。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 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
2.知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时要了解作者的 生平和当时所处环境。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 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 趣,多具有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的风格。王昌龄、王之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
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
要表达失落的情绪,却不用愤激语、沉痛语,而是将深沉感慨
出之于平淡,极度悲凉寓之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
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分析,把
握作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通常是借景抒情, 由事入理,由实入虚。当然作者在选择表现手法上也与思路密 切相关。
(4)联系风格,分析特色。
诗人在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就是诗人个人的风 格。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有利于揣摩诗歌的总体思想倾向, 把握诗人的情感流程。一般而言,一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和其思 想内容是协调吻合的,但在有些时候,作者却一反常态。比如
整体鉴赏古代诗歌有以下技巧:
(1)推敲诗题,以明意旨。
诗歌的题目可以为我们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提 供重要的信息,阅读时,不可忽视。有些诗可能没有明确的题 目,例如“绝句”,但往往会有一个说明性的文字,有些词只 有词牌没有词题,却往往有一段小序。这些都不要轻易放过。
(2)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和现实而生活的,所以在古代诗人的作 品中,往往蕴含诗人的所思所想,而要正确理解诗歌感情,需 要了解他的时代或者写作的具体背景。掌握“知人论世”的原
5.明题干 理解了诗歌的大意,然后阅读题干,根据题干对诗的内容 或形式来作初步的解读。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
评价。如果题干有明确要求,那就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解 答,而不能面面俱到。有些鉴赏题目没有明确要求从哪个角度 进行鉴赏,只要求写一段鉴赏文字,考生就其中任一方面进行 点评、鉴赏都是合乎要求的。
6.写答案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鉴赏的文体归属。鉴赏文字,一般来 说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虽然这段文字未必符合一篇议论文的 整体要求,但表达方式、组织结构、语言特色应该尽可能符合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因而,那些求新求异的改编类、联想类、
引申类文章就不符合本题的要求。
其次,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 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织和表达。鉴赏古代诗歌, 我们可以像写一篇议论文一样:先找出论点、论据,然后用合 适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
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
题应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前提下进行。 (2)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写 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 【答案】 (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