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_20160316_083016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2、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巩固提升】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CaO + H2OKMnO4Zn + H2SO4Na2CO3 + Ca(OH)2HCl + NaOH【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75页复分解反应定义:。

【活动探究一】下列反应中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CuO + CO Cu + CO2BaCl2 + H2SO4 BaSO4 + 2HClNa2CO3 + H2SO4 Na2SO4 + H2O + CO2CuO + 2HCl CuCl2 + H2OCO2 + 2NaOH Na2CO3 + H2O【归纳总结一】复分解反应1、通式:2、特点:【活动探究二】实验一: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实验二: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实验三:向两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硝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归纳总结二】复分解反应条件:。

【活动探究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思维导图【拓展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HCl,Ca(OH)2B、Na2CO3,H2SO4C、AgNO3,BaCl2D、KCl,CuSO42、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化学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化合物,同时这些新化合物也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新的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包括:(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都增加;(2)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1)碳酸盐的复分解反应:碳酸盐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受热或受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HCO3 → H2O + CO2 + Na2CO3(2)酸的复分解反应: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

例如:过氧化氢(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3)过氧化物的复分解反应:过氧化物是一类具有氧原子(OO)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过硫酸钠(Na2S2O8)在加热时分解成硫酸钠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S2O8 → 2Na2SO4 + O2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2. 实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3. 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3. 了解和分析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与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溶液中经过加热或加入特定溶剂后,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化合物中有两个不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其中一个离子在化合物溶解后与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实验1:氯化银的复分解反应材料:氯化银(AgCl)、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盐酸(HCl)、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

过程:a) 取一小块氯化银加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加入少许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氯化银分解为氢氧化银和氯化钠。

实验2: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材料: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铜箔、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漏管。

过程:a)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硫酸铜;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用滴漏管加入少许水,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硫酸铜分解为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3. 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a) 农业领域:氯化钙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备融雪剂,改善道路行车环境;b) 化工领域:硫酸铵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氨气,生产氨水等;c) 医药领域:水合氢氟酸的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石膏模型的制作等。

4. 实验设计与实验记录学生根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设计自己的复分解反应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观察结果等。

三、教学评价1. 设计问题:请列举三种生活或工业中应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和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以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教学资源:1.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PPT或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如试管、试剂瓶等。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有何不同之处。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2.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何规律可寻。

解释(10分钟):1. 结合学生实验结果,向学生解释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其他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解释其过程和机理。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答和思路。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2. 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表格和解答问题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复分解反应的更多应用和机理。

2. 提供更多的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撰写关于复分解反应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复分解反应反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复分解反应的现象。

3. 分析并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示例。

2. 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机理。

3. 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2. 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1. 利用化学反应图片或实验现场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分解反应的现象,并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条件下,反应会出现反向进行的现象?步骤二:理论知识的讲解1.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指两个或多个简单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复杂物质,并在另一些条件下复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2. 通过示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具体过程。

步骤三: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加热到不同温度。

b. 观察实验现象:温度升高时,颜色逐渐变浅。

c. 结果分析:升高温度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2.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温度下的硫酸铁溶液,浓度分别为较高和较低。

b. 观察实验现象:浓度较高时,颜色变浅的速度较快。

c. 结果分析: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3. 实验三:探究光照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温度和浓度下的硫酸铁溶液,将一个试管放在光照下,另一个试管放在无光照条件下。

b. 观察实验现象: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的速度较快。

c. 结果分析:光照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步骤四:总结与归纳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合成反应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展示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现象,如酸碱中和、盐的溶解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原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来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从化学反应中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生活情境,将复分解反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强化:
a.采用类比法,将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进行对比,突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b.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分解反应知识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c.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加深记忆。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复分解反应;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能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4.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


二、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条件Hale Waihona Puke 类型 反应物 生成物 举例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盐+新酸 一种可 溶物
盐+碱→新盐+新碱 盐+盐→新盐+新盐
都可 溶
例1: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 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NO3- 、K+、CO32B Na+、K+、Cl-、OHC Zn2+ 、SO42- 、Ba2+、Cl-、 D K+ 、NO3-、Cu2+、SO422.可溶性钡餐有毒(如BaCl2), 主要是因为可溶性钡餐中 的Ba2+迅速被人体吸收, 进入血液使人中毒。
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等
【复习流程】
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形式
概念: 形式:AB + CD = AD + CB(交换成分) 请注明一下几种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2H2+O2 ( ) 2H2O ②2H2O2 ) 2H2O+O2↑ ( ③Fe+CuSO4==FeSO4+Cu ( ④Ca(OH)2+Na2CO3==CaCO3↓+2NaOH ( )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教学案
【设计理念】
1、理论联系事实,梳理知识要点。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
1、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并能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汇总, 学会归纳,对比的复习方法。

复分解反应 教案

复分解反应 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能够分析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4.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2.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铵;2. 实验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等;3. 教学资料: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为何称之为复分解反应。

2.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氯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释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Step 2: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提醒学生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的添加。

Step 3: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30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Step 4: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问题,与Le Chatelier原理的关系。

Step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进一步巩固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更多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和应用。

《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2、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当溶液中存有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实行。

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

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协助他们有效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水平。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实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解,作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二、教学思路与设计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理解。

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水平,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实行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理解,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准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实质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 本质的理解, 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友讨论、归纳,练习,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等问题。

难点:
本节难点是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原因是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离子的重组,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同步练习:
1.下列物质相互混合时,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
A.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B.氢氧化铁和硫酸
C.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2.下列反应类型能生成水的是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四种物质中,能跟其它三种物质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氧化钾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稀硫酸。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

3. 能够预测复分解反应产物。

教学重点:
1.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及产物。

教学难点:
1. 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分析。

2. 实验演示。

3.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

2. 实验指导书。

3.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化学复分解反应吗?有什么实例可以举例说明吗?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几个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实例,并推导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进行一些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观察产物变化。

2.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预测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学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强调化学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请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知识。

复分解反应初中教案

复分解反应初中教案

复分解反应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正确判断和书写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和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2. 提问:复分解反应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合价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数目相等。

3.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水、气体或沉淀。

4. 通过示例反应,讲解如何判断和书写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几个化学反应,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对于判断为复分解反应的反应,让学生写出其表达式。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几个反应,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并写出其表达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和条件,能够正确判断和书写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 能够解决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滤纸、玻璃棒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单一替代反应和双替代反应的知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原子重新组合;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复分解反应?它与其他反应有何不同?探究:1. 展示实验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气体和沉淀;2. 引导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如何解释产生的气体和沉淀?3.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并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知识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2.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如氢氧化物的分解、酸的分解等;3. 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子重新组合过程。

实验操作:1.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复分解反应;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分析产生气体和沉淀的原因;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复分解反应?2.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其他物质的复分解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小结与评价:1. 教师进行教学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3. 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反应的奥秘。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如分析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或科学展示,展示他们在复分解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征。
3.提问: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4.布置思考题:如何判断生活中的盐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生活中的盐进行研究,如食盐、纯碱等。
2.每组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所选盐的性质以及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学生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纯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征。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本质,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目的。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分解反应的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报告。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提出疑问。这种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盐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盐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内容主要涉及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发生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制定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食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复分解反应的现象,使得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设置情境: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使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
2.介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掌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关键因素。
3.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盐的水解、酸碱中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否为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11.1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11.1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难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微观理解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表达式1、让学生回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师强调概念中的相互交换成分2、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CO2 + 2NaOH Na2CO3 + H2OSO2 + 2NaOH Na2SO3 + H2O学生判断之后,让他们分析原因。

然后,在引入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复分解,并提出问题:这个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改变?3、教师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AB+CD AD + CB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学生练习: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1)Ca(OH)2和Na2CO3溶液(2)Fe2O3和稀H2SO4(3)NaOH溶液和CO2(4)NaOH溶液和稀HCl(5)K2CO3溶液和稀HCl(6)CuCl2溶液和稀H2SO4让后让学生代表到黑本上书写相应的反应,并做出判断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三: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酸的化学通性、碱的化学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分析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 酸+盐→ 新酸+新盐;(4) 碱+盐→ 新碱+新盐;(5)盐1+盐2 →盐3+盐4并让学生每一个类型写出一个反应,学生代表演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化学反应。

2、屏幕展示以下两个反应:Cu(OH)2 + ZnCl2CuCl2+Zn(OH)2BaCl2 + CaCO3CaCl2 + BaCO3并分析这两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预测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产物;3.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案例,以及相关实验材料和设备;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知识讲解:2. 教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和键的断裂与形成,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实验演示:4. 教师进行一个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示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5. 教师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学生练习:6. 学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预测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7.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预测和解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实验设计:8.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9.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0.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并与预测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1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延伸:13. 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和相关实验,并进行相关研究和讨论。

评估:14.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 复分解反应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实验材料和设备- 示意图和实验演示材料- 学生练习和实验设计的指导材料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1节“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但对于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还需加强。
3.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体验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探讨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条件。
4.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和补充,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钠溶液+- -
碳酸钾溶液++-
学生讨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学生归纳:有气体,沉淀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学生活动:判断下列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本节课通过PPT展示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入课题《复分解反应》。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法国法国石油学院的伊夫·肖万(Yves Chauvi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 )和加利福尼亚州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1)化合物成时
4.本质:向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5.类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和类型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探究过程为主体,以4个问题为引子和目标,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引导和把握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体会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内容比较抽象,通过设置台阶,通过读图来增强感性认识入手,逐步深入到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始终要坚持在课堂上练习、强化、反馈,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药品:稀硫酸、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镊子
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实验过程和现象:(“+”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
稀硫酸硝酸钡
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碳酸钾
溶液
稀硫酸 +++
硝酸钡溶液+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参考网络:
或以歌诀的形式掌握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如:钾钠铵硝溶,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中余不溶,碱中钙微钡也溶。
说明: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可溶;氯化物中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均可溶;硫酸盐中除硫酸钡外均可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碳酸盐中除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可溶外,其余均不溶(碳酸镁微溶,碳酸铝、碳酸铁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碱中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氨水)和钡离子的均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均不溶(氢氧化银在水中会迅速分解)。
(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3)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3.演示过程,认识本质
提出问题: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是什么?
使用flash动画展示离子间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以离子的形式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我们共同回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NaCl + H2O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以上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学生回答: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各成分互相交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量较大,还应多给予学生练习和应用的时间。另外不足的是跟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希图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在对复分解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类别还需要做出更好的归纳,如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发生、鉴别物质、物质的相互转化、除杂问题、推断物质的组成等,这些训练将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推理应用能力。
。
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进行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正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③酸 + 盐 新酸 + 新盐
④碱 + 盐 新碱 + 新盐
⑤盐 + 盐新盐 + 新盐
学生活动:根据上图,每举一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评:(略)
归纳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巩固。
5.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
4.总结归纳,有效应用
提出问题:你能归纳出初中化学中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吗?
提示:复分解反应是发生在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可以从化合物的类别入手归纳。
学生活动: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
①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②酸 + 碱 盐 + 水
(2)高锰酸钾制氧气
(3)镁和稀硫酸的反应
(4)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点评:(略)
2.设计探究,归纳条件
提出问题: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过渡:我们通过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一起来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请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3.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4.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1)化合物(2)相交换(3)价不变
学生活动:写出方程式并分析它们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1)铁在氧气中点燃
【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初高中衔接】
复分解反应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高一物质分离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离子方程式书写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在初中阶段是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更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间反应的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认识和体会到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性。
划去方程式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H+ + OH- = H20
归纳: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都会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此处不宜过多拓展,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学生活动:对照书后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构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特殊离子网络。
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在水中HCl和NaOH分别解离:HCl= H+ + Cl- 、NaOH= Na+ + OH-
将以上反应改写成离子的方式:
H+ + Cl- + Na+ + OH- = Na+ + Cl- + H20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