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步兵玩家图纸的取舍详解

合集下载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根据1942和1944年的《步兵连》野战条令在前沿防御阵地展开的美军步兵班。

士兵们藏身于仓猝挖成的单人或双人散兵坑,挖工事所产生的弃土也可能被雪掩藏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射击将敌人阻止在主抵抗阵地前,当敌人抵达主抵抗阵地时以近战将其击退。

”通常在破碎地形上,一个步兵排的防御正面可宽达250码,在开阔地上(射界更宽阔)可以部署得更分散。

各班的火力配系要能形成联锁的火制地带。

外侧的一对红色虚线标出了图中央的步兵班的射界边限。

内侧的红色虚线划出了部署在该班翼侧的步兵班与该班的火力重叠区。

人员利用沟渠和地褶隐蔽移动。

(1)勃朗宁自动步枪加强班防御阵地,并能向邻近班的前方侧射;(2)步枪兵组成防线的主体,排长根据地形给他们分配“射击扇区”。

如果目标位于加兰德步枪的射击死界,手榴弹已摆好做近距离防御之用。

(3)副排长(中士)的位置在主抵抗线之后,在那里他能监管一个更宽阔的扇区,并能和排长保持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4)由火力排配属步兵排的60mm迫击炮的一名观察员,配置在视野良好、靠近排长并能与他所属的迫击炮组通过手势交流的位置。

(5)中尉排长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的中央位置,他的无线电步话机使他可在任何战斗中与连长保持联系。

(6)该排的传令兵通过口头传达来自排长的信息和命令。

(7)配属的60mm迫击炮组位于一个与观察员距离不超过100码的隐蔽阵地,要遵照“以火力覆盖通向本排防区的最危险的路径”的战术意图选择阵地位置。

(8)轻武器弹药和机枪弹搬运手的隐蔽处,该阵地不仅隐蔽而且与贮藏武器的凹坑很近。

(9)配属的.30 口径机枪组。

他们将会保存火力,直到敌人成为容易打中的目标。

(10)邻近排翼侧的步枪兵。

排间保持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森林中或有其他障碍物的情况下。

德军在二战中步兵班的进攻战术

德军在二战中步兵班的进攻战术

德军在二战中步兵班的进攻战术德军步兵班通常在火力压制和占领关键地点的战斗中发挥作用,其作战规范要求士兵保持隐蔽,直到开始射击和向前推进,所有士兵都不能在战场上表现出犹豫,因为这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活靶子!机枪小组和步枪手保持紧密配合,德军步兵班即使遭遇敌人的猛烈火力打击也不会分散行动。

德军认为: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属于快速集中打击火力的一方。

德军步兵班通常在敌人逼近不足600米时才开火射击即使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德军步兵班也只会将火力集中在较大的目标上,敌军步兵通常在逼近至400米左右的距离时才会遭到射击。

德军步兵班在战场上移动时通常采用两种队形。

一种是松散的一路纵队。

班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跟在他后面的是机枪手和副射手,再后面是步枪手,最后是副班长殿后。

一路纵队非常适合沿着小路前进,此时队列的正面目标很小,而且很便于班长做出决定,根据情况及时向全班下达指示。

有时,步兵班德军步兵班会留下机枪小组殿后掩护其他士兵后撤。

无论如何,步兵班会尽可能的利用地形将自己的行踪隐蔽起来。

按照一路纵队前进的步兵班可以迅速转化为第二种队形:“作战队列”。

(德语:Schutzenkette)此时,步兵班会将机枪部署在适宜的地点,步枪手们可以分散在机枪阵地的左右两侧,并可以找到适宜的射击阵地。

最终一个步兵班会形成一条士兵彼此间距大约五步的犬牙交错的阵地,每个人尽可能的为自己就地找到隐蔽物。

步兵班在抵近接敌时会依托隐蔽物逐次跃进,班长在抵达第一个进攻目标后会立即判定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在遇到敌人激烈的抵抗时,德军步兵班通常会一边开火一边快速向敌人的阵地冲去,此时要么全班一起冲锋,要么依托阵地机枪小组的火力掩护下,由班里的其余士兵发起进攻。

然而,德军作战条令要求班长只有在面临敌人火力威胁时才能命令机枪开火射击。

在德军1938年版的《士兵指南》中规定:当步兵班发起进攻时,机枪小组应该“尽可能迟的”开火射击。

机枪小组开火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敌人,它的目的是为了压制敌人的抵抗火力,以确保己方战友顺利完成近距离的突击!在1941年版的《德军步兵作战手册:基本战术》中规定:在小规模战斗战术中,步兵班在进攻的最后阶段主要完成火力压制,推进,突击和占领敌人阵地等一系列战术动作:“火力压制——与敌人激烈交火时,步兵班就是一个火力单位。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战日军步兵战术(二)河里真是有能人,各位回贴均有道理。

在扛铁牛之前,先回一下各位的置疑。

先回有关编制的问题,河友目光犀利,一眼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联队下面没有大队呢?”这个与日本军制有关。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不设战略预备兵源,日军大本营象个不生产备件的汽车厂,即产即销。

一个个的师团、旅团顺应战略需求而生,在前线应战役需要频繁重组,而战役结束后又没有个归建的制度,从而使日本军、师团、旅团至联队各级编制极其混乱(又曰灵活)。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而战损较大时弊端更大。

日军组织一场战役时,经常从各占领区的驻军中抽调,而且经常不还建,久而久之日军干脆在原编制上加个形容词(乙、丙、丁、守备役等),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了不归建产生的一些问题。

前文中提到的联队编制是老找到的最小的联队,这个属乙种守备联队,多见于驻防于战线大后方或险要地区。

这种联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了火力重机及山炮)的大队,之所以挑这么个编制,就是要给李云龙团能够炮击日军联司并突围而去一个有一点历史依据的可能性。

事实上,日军在对我晋察冀地区的扫荡中的确常用此类编制,日军在晋察冀的大队编制经常只有600〜800人。

这个作法相对于我八路军及新四军化整为零、深入敌后的策略有很大威胁;而在正面战场上,日军联队编制基本就如各位所述。

如果硬讲李团能在抗战初期从齐装满员的日军常规联队(大约是5000 多人至少9 倍于我的火力)即成合围圈中没伤筋骨地突围出来,这就突破了文学范畴,达到了YY 的境界。

日本人在二战中相当于班的建制确是分队,这是从日文中来的。

老A 用班而不用分队是有用意的,往后看各位自然会明白。

文(一)所提及的防守反击战术是晋察冀的八路在五一大扫荡结束半年后总结并推荐的一系列战术之一,其缺点就是对守军全体指战员素质要求甚高,的确不是随便一支部队就能打出来的,稍有不慎就有灭顶之灾;其优点则很简单——如果正确实施,这是于强敌合围中,使自已损失最小且予敌以最大杀伤的战术,其成功原因简单说就是利用了日军弱点,细节以后再讲。

详解二战德军野战工事

详解二战德军野战工事

详解二战德军野战工事图书封面虽然德军那精雕细凿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闻名于世,但是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亲手挖出的工事。

无论是修建在苏联那辽阔的大草原上,还是北非的沙漠中,或意大利的山脉里,或者欧洲的山岳与树林中,又或是在无数个因战火而成为碎石瓦砾的城市中,这些工事才是第三帝国真正的疆界。

本书讲述的是前线部队修建的战地工事,大型永固式工事不在本书讨论范围。

书中着重讲述临时和半临时性质的火力据点、单兵和小型单位的工事,这些工事都是用临时性建筑材料及就地取材的方式建造。

少数工程人员会提供指引,但多数时候是由步兵修建。

不过前锋部队、工兵和当时劳工有时也会在后方修建防线,以便撤退时有险可守。

尽管战时有很多详尽的德军战地防御工事内容可供学习,但战后可供研究的内容却不多。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工事都是临时的,而且当代幸存者很少。

国防军和党卫军都使用同样的手册和原则来指导修建防御工事。

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德军武装力量均可投入修筑战地工事和障碍。

·4· 1914年西线前线的一个机枪排,德军不想再次回到这种模式。

二战未期,7.92mm的MG.08水冷式重机枪被分配给驻守要塞的营队。

德军战术防御原则弹性防守模式一战时期西线战斗得到的经验对战后的防御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一战对德国产生的正面影响,便是摧生了“弹性防御”模式。

到了1916年,人们就意识到以坚守每一寸土地为目标的多层式战壕系统和硬式防守模式完全不符合实际。

一场持续6天的大规模炮击就能使整个防御体系土崩瓦解。

对此,德国陆军的Erich Ludendorff将军很赞同更大纵深的防御体系。

尽管该防御体系仍旧依赖相互联通的战壕,但它是由三部分组成:(1)前哨区,布置少量眼线用于预警敌进攻并在纵深之间巡逻;(2)1500-1300米纵深的主作战区,以地形为依托布置复杂的战壕系统(不同于覆盖整片区域的网格式战壕),目的在于迟滞进攻;(3)后方布置大炮和预备队。

美军二战步兵师(三角师)编制组成

美军二战步兵师(三角师)编制组成

美军二战步兵师(三角师)编制组成美国1940-1942年间步兵师(三角师)编制组成:1)师司令部,102人,手枪100支。

2)3个步兵团,10347人。

每团装备37mm反坦克炮12门,60mm、81mm迫击炮39门,火炮合计153门。

轻重机枪54挺,步枪2224支,手枪1181支。

3)师属炮兵,2770人。

含1个155mm榴弹炮营(12门)、3个105mm榴弹炮营(各12门,共36门)、1个反坦克营(75mm、37mm炮32门)、火炮合计80门。

1个防空营(高射机枪60挺),手枪2685支。

4)工兵营,648人,机枪18挺,步枪516支,手枪118支。

5)医疗营,520人。

6)补给营,320人,步枪50支,手枪262支。

7)侦察队,147人,机枪53挺,冲锋枪35支,步枪32支,手枪147支。

8)宪兵连,130人,步枪47支,手枪83支。

9)通信连,261人,手枪261支。

总计全师军官630人,士兵14615人。

武器装备:榴弹炮54门,反坦克炮68门,迫击炮117门,机枪292挺,冲锋枪35支,步枪(含自动步枪)7317支,手枪7199支,各种大小车辆1400余辆。

1943年以后步兵师编制组成:1)师司令部及师部连。

2)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括3个步兵营、1个团部连(有6门106mm迫击炮)、1个勤务连和1个反坦克连(12门57mm反坦克炮、5挺机枪);每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和1个营部连;营部连装备3门反坦克炮、4挺机枪、8个火箭筒;火器连有官兵162人,装备6门81mm迫击炮、11挺重机枪、7个火箭筒;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武器排有3门60mm迫击炮、3挺机枪、3个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个12人的班(每人步枪或自动步枪1支)。

3)师属炮兵:包括3个105mm榴弹炮营、1个155mm榴弹炮营、1个司令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连,装备155mm榴弹炮12门,105mm榴弹炮36门。

火力至上——二战苏军步兵班火力图集

火力至上——二战苏军步兵班火力图集

火力至上——二战苏军步兵班火力图集M1891型步枪,由沙俄枪械射击师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设计,其中供弹系统采用了比利时人纳甘兄弟的产品,因此这款步枪又称之为莫辛-纳甘步枪。

该枪为栓动式枪机,7.62mm口径,配置五发弹仓供弹,采用五发弹桥由枪机上方装填。

射击性能稳定可靠,精度高,拥有众多改进型号,包括狙击型,是苏联红军二战前期最主要的步枪。

由于射击声音较为清脆,国内称之为“水连珠”。

AVS-36型半自动步枪,由苏联枪械设计大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于1936年设计定型,采用气发式枪机,7.62mm口径,配置15发容量的弹匣供弹,半自动枪机可以实现最大800发/分的射速,是红军装备的第一款半自动步枪,不过产量不是很高,只有六万多支。

该枪的枪口退烟器比较有特点,也是识别该枪的明显特征之一。

SVT-40型半自动步枪,由苏联枪械设计大师托卡列夫于1940年设计定型,二战中后期苏联红军步兵手中最常见的步枪,7.62mm口径,10发弹仓供弹,半自动设计模式,800米射程,战争期间产量达到100万支,堪称是苏联红军手中的M1加兰德步枪,用来替换之前的莫辛纳甘式步枪,换装之后,苏联红军步兵班的正面火力得到极大提升。

PDD-34/38型冲锋枪,由苏联枪械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在德国MP-18/28冲锋枪基础上仿制而来的,采用7.62mm手枪弹,配置25发弹匣或者71发弹鼓供弹,射速800发/分,有效射程200米。

该枪生产量不是很大,不到一万支,主要装备内卫部队或者中下层指挥官。

这种型号冲锋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枪管外部的散热孔数量比较多,不是PPsh-41那样只有五个。

PPS-43型冲锋枪,由苏联设计师苏达列夫在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紧急研发的一款超级简化版本的冲锋枪,该枪枪管就是由莫辛纳甘步枪枪管一分为二得到的,采用7.62mm口径手枪弹药,配置35发弹匣供弹,战斗射速达到100发/分,有效射程200米,二战期间产量超过100万支,是苏联红军二战著名冲锋枪之一。

战术图解,正三角和倒三角步兵进攻队形效能差别巨大的秘密

战术图解,正三角和倒三角步兵进攻队形效能差别巨大的秘密

战术图解,正三角和倒三角步兵进攻队形效能差别巨大的秘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个世纪内,各国步兵条令均要求以大部兵力排列成宽大而单薄的线式进攻战斗队形。

甚至在猛烈的敌火下,也要步兵以始终不变的步伐和整齐的队形进攻敌防御阵地。

那时,战斗力主要是由滑膛枪、线膛枪和小口径火炮构成,要集中战斗力就必须集中兵力。

这就形成了将大量人员和武器集中在狭窄地段上的密集队形,拿破仑战争末期,炮兵有了很大发展,军队采用线式队形实施进攻开始遭到巨大伤亡。

美国内战时期,因采用这种队形而遭致的伤亡非常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攻队形的两翼稍有展开,以两队在前全力冲击对方,一队在后担任支援的进攻队形,德军创造了依托工事,在纵深内实施灵活防御的新战术让英军伤亡数字则达到了顶点,为了减少损失,各参战国创造了各种作战方法,但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英军在近乎于绝望之中把希望寄托在坦克上。

但由于当时缺少步坦协同作战的经验,再加上坦克本身的机械缺陷,战役付出的代价极大,收效却甚微,德军又创造了一种小群渗透的新战术。

此种战术要求派出无数小分队,尽量利用地形,寻找敌防线上的薄弱地段,绕过敌抵抗部队,深入其后方地域。

在里加战役中,德军采用此种战术进攻俄军,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在一九八年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德军虽然使用这种战术消灭了英国第五集团军,但终因后力不继而告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创造了一种极其有效的进攻战术,即在进攻的冲击阶段,集中各种直接瞄准武器进行猛烈的火力压制,为冲击分队开辟道路。

他的战术之所以著名,就在于他能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地段上,形成近乎绝对的火力优势。

隆美尔极其依赖直接瞄准压制火力,并且几乎每次战斗总是把步兵连和机枪连混编在一起使用,隆美尔将部队区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一个压制分队,一个冲击分队和一个扩张战果分队。

冲击分队比压制分队的规模要小,而扩张战果部队的规模则是最大的。

他甚至以一个完整的机枪连为ー个班的冲击开路。

二战苏军步兵师编制

二战苏军步兵师编制

二战苏军步兵师编制二战苏军步兵师编制-19421942年,700-系列编制依然存在于当年3月之前组建的步兵师.但很快火箭炮营被取消.1942年3月,新的编制条令(No 04/200-216)颁布并与之前的条令交替使用.最终,步兵连装备了足额的轻机枪,连里12个班各1挺.同时,步兵连增加狙击枪,这一编制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步兵营增加了1个反坦克枪连,下辖2个排,每排4个班,每班2支.营属辎重排装备减至3辆通用四轮马车和4辆战地厨房马车.步兵团结构未发生太大变化.辎重部队进一步缩减,补给连裁减11辆四轮马车.团属通信单位没有变化.同时,新编制为获得近卫称号的战斗部队加强了实力.近卫步兵师的每个团增设第2个冲锋枪连.步兵师实力有所增强,为野战炮兵团增加了第3营.但该营并不是满编.只有1个76mm火炮连和1个122mm榴炮连.通信,测绘和辎重部队规模适当的缩小.整体上说,整个这个实力尚显薄弱的营是用来弥补缺少火箭炮营所产生的影响.另外,122mm榴炮单位的马匹全部改为拖拉机.机动车辆依然十分缺乏.只有那些过度依靠马匹的部队才会被允许使用机动车辆,用于牵引122mm榴炮.每个炮兵团有5辆拖拉机(含1辆预备)—这就是可以用的机动车辆了!师属反坦克营依然装备45mm反坦克炮,57mm反坦克炮优先装备总部反坦克旅.反坦克营增加1个反坦克枪连,下辖4个排,每排3个班,每班3支.反坦克枪连无运输工具,要么搭乘反坦克炮牵引车,要么与支援保障部队一起步行.重型迫击炮营在取消马匹牵引单位后只剩1个.防空单位仍为1个连(6门37mm高炮).这一编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很快改进型的编制条令陆续颁布.42年5月,6月,7月的不断修订彻底重组了步兵团.从表面上看起来,与04/204编制条令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新修订的编制中取消了团属迫击炮营并最终将迫击炮指挥权交与各连营长.(他们现在看上去有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武器的威力).战前的编制中,为每个步兵排配备1门50mm迫击炮.新的编制为每个步兵连增加了1个迫击炮排.下辖4门迫击炮(每门3名炮手).此举使得步兵连总人数增加到190人--战争中人数最多的时候.同时,步兵营增加1个中型迫击炮连,下辖6个排,每排2门82mm迫击炮.为了与之前的编制保持一致,该连可谓朴素,炮手人数不变每门迫击炮和各连排长各1辆四轮马车.为了解决彈藥补给问题.,步兵营的辎重排的四轮马车增加到10辆.战地厨房马车增加到标准的4辆.为了缩减步兵营的整体实力,其下机枪连的3个排各减少1个班.,余9个班.新的编制条令引进了反坦克迫击炮这一新装备.步兵团增加1反而反坦克迫击炮排,有1名中尉和2个小组,每组1个组长,3个3人小队和1名骑手与1辆马车).重型迫击炮使用权下放,师属迫击炮营被化整为连,每个步兵团1个迫击炮连.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尽管120mm迫击炮已经分配给步兵团并且82mm下放至步兵营,每个步兵团仍然保留了1个82mm迫击炮连.新的机枪营取代了先前的重型迫击炮营的位置.下辖3个连,每连3个排,每排3个班.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但整个营缺乏支援保障单位.于是,在防御作战和集中突破战役中机枪连排集中为需要的步兵单位提供支援.1942年7月,作战人员进一步减少(No.04/300-316)1942年7月28日,步兵师接到了一份全新的编制命令.命令要求在不做大型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作战人数.这样一来,步兵连中的步兵班只剩2名中士和7名列兵,裁减50mm 迫击炮排的1个班.机枪连的每个班减少2名列兵.营级部队的反坦克枪连(2个排,每排8支)缩小为1个排,下辖3个小组,每组3支.迫击炮连由原先的6个排(每排2门)编为3个排(每排3门).步兵团的工兵排和步兵侦察排各裁减1个班.化学排裁减1个毒气侦测班.此外,无线电组(装备RB收发机,营级编制)取消,团属通信连增加2组无线电单位以备不时之需.用来指挥下属部队的无线电数量从5减少为4.步兵师的机枪营增加了1个反坦克枪连.同时,1个野战炮兵营只拥有1个炮兵连.炮兵部队通信没有改善.师属野战炮兵团有19台RB收发器,4台RB特制天线收发器和一个接收器.团级单位的汽车运输部队拥有15辆STZ拖拉机,2辆卡车和1辆维修卡车步兵师中的摩托化反坦克营没变.拥有13辆ZiS-5/6卡车,4辆GAZ 卡车和1辆维修卡车.辎重部队).1辆野战汽车(指挥官).全营共有25支手槍,148支步枪,4支冲锋枪和36支反坦克步枪作为近战武器.之前的通信营改编为通信连,但人数仅由178人降至164人,装备也未发生太大变化.原先的师属通信营下辖1个70人指挥连(含1个无线电排(5台)1个占地电话排,1个传令兵排)和一个有线电通信连(含10个战地电话班).新的通信连下辖1个27人的无线电排(7台),1个19人的传令兵排(装备自行车或摩托车)1个电报组,3个有线电通信排(总计9个班).作为二战苏军编制的一大特色的化学连没有变动.下辖1个7人的指挥部(含2名准尉),1个毒气侦测排(1个2人指挥部和2个8人小组),1个公共化学清洗排(14人,4辆GAZ-AA氯气消毒卡车.1个化学清洗装备排(15人,2辆卡车).这些变化使得步兵师人数由原先编制(04/200系列)的13534人减少23%,变为10393人.1942年12月,整编(No.04-550-562)很明显,1942年7月的编制条令是为即将组建的步兵师设计的.到1942年末,东线战场上的苏军步兵部队编制大致有以下三类.1941年12月,1942年3月和1942年7月.为了统一,当年12月10日,苏军颁布了新型步兵师的编制.此编制适用于当时所有步兵师,之后各步兵师花了数月时间重新整编.实际上, 新型步兵师的编制有2种编制类型:1.普通步兵师(Nos 04/550-562)2.近卫步兵师(Nos 04/500-512).新型步兵连编制大幅度增加了自动武器的数量.每个步兵排下的2个步兵班增加1挺RPD轻机枪.总体实力没变.以用来支援其他两个班的迂回进攻.步兵排总计40人,4挺PPSh冲锋枪,14支半自动步枪,6挺轻机枪和2支狙击步枪和标准莫辛纳甘步枪.但是,步兵连的迫击炮排减少了1个班,剩余2门迫击炮.同时,增加了1个中型机枪班.与1942年7月的编制相比,取消了所有的传令员(每排和连部各1名)并将迫击炮排的所有二轮马车转给中型机枪班.这样一来,步兵连总人数由145降至143人,12挺轻机枪和3门50mm迫击炮变为18挺.1挺中型机枪和2门50mm迫击炮.步兵营发生了微小的变化,重新恢复了41年7月时被取消的营属反坦克排.这样一来,步兵师的反坦克火力又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例如:每营1个反坦克排(2门),每团1个反坦克连(6门),每师1个反坦克营(12门).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新型步兵师实力相比战前有所缩小(战前14500人,现在11000人).尽管反坦克火炮还是45mm,但都换装了更长的炮管.步兵团的编制几乎未发生变化.侦察排的规模缩小,取消了基本上无用武之地的反坦克迫击炮排(6).总的来说,步兵团人数由2517略降至2474.108挺轻机枪和27挺中型机枪增加至162挺轻机枪和36挺中型机枪.师属炮兵部队基本没变,下辖2个满编的炮兵营和1个下辖2个炮兵连的炮兵营,总计20门76mm火炮和12门122mm榴炮.步兵师撤编了2个单位,防空连(由于德国空军出现次数越来越少)和机枪营.通信连进一步减少,特别是辎重单位,整连只有130人.无线电排有1台RBS无线电用于与军或集团军一级指挥部联系.6台RB用于内部联络.3个有线电排的每个排有33千米线路和18台电话,用于与次级指挥部联络.近卫步兵师,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编制.首先,步兵支援武器不同于普通步兵师.近卫步兵连,机枪班扩编为机枪排,增加了1名排长和第2机枪班.机枪连下每个排增加第4班.营属反坦克枪排扩编为一个小型连,西夏2个排,每排8支.每个步兵团增加第二个冲锋枪连,每个重型迫击炮连增加第8门迫击炮.步兵师的每个炮兵团增加第三营,这样一来,同时每个营增加第二个76mm炮兵连,达到了每营3连的标准编制.同时将辎重连扩编为营.工兵营也有所扩大,3个连,每连3个排,总共254人.装备26支手槍和152支步枪但是工兵装备却装备不足.并且只有6匹马和3辆卡车和2个小型皮筏.。

二战期间苏军步兵班排级单位轻武器配置演变

二战期间苏军步兵班排级单位轻武器配置演变

二战期间苏军步兵班排级单位轻武器配置演变1939年9月编制表(NO.04/20-38),1个步兵排辖4个步兵班和1个迫击炮班(50mm),每个步兵班配有1挺轻机枪和11支步枪. 1940年6月(受到对芬战争的影响)编制表,步兵班中有2名步枪手换装半自动步枪,芬兰军队对冲锋枪的成功使用使苏军开始引进冲锋枪,每个步兵班大致装备2支.(2698人的步兵团共装备341支冲锋枪) 1941年4月编制表(NO.04/20-38),步兵班编制中,有1个2人机枪组(副射手配备半自动步枪),2名冲锋枪手,6名步枪手,和1名班长,计划给步枪手全部配备半自动步枪,这些武器的产量从未达到标准编制的要求。

实际上,半自动步枪只配发班长,轻机枪副手和2名步枪兵。

其余人员使用莫辛纳干步枪..步兵排下辖4个这样的步兵班和一个4人50mm迫击炮组.原先增加的反坦克枪由于产量不足取消.1941年4月官方编制表1941年4月实际上大多数步兵班的配置苏军在冬季战争后改组其庞大步兵师的计划并不完全成功.每个步兵师的人数缩减至14454人,火力没有变化.闩动式步枪数量由13000变为了6627,半自动步枪数量从530增加到3405.冲锋枪为1195.机动运输车辆仍未670辆.马匹数量由6000骤降为3025. 这些新型的步兵师在41年夏季战斗中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究其原因,似乎与当年苏芬战争时期的起因类似,总体来说应归为两点:第一,”大清洗”之后,大量缺乏战斗经验的年轻指挥官被迅速提拔,造成了整体战斗力下降.第二,尽管在条令中为各部队配备了充足的战术通信器材,但实际上,各类通信装备严重缺乏,甚至出现了相应的操作人员缺额的情况.而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支援炮兵与前沿进攻步兵的配合越来越依赖于及时有效的联络.在德国人对41年夏天和42年的战斗中除了对苏军要塞防御的炮兵有记载以外,其他的战斗中几乎对苏军炮兵只字未提.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没能力为新编制的步兵师提供足够的人员和装备.因此,在1941年7月24日,苏军出台了新的编制条令,缩小新的步兵师规模.几周后,步兵团缩编15%.整个步兵师缩编约25%.其中尤以步兵营和炮兵单位的变化最大. 1941年7月编制表(NO.04/600-616),可以确认的变动是每个步兵排只装备2挺轻机枪, 其下辖的步兵班是否全部成为2(轻)+2(0)还是有部分单位依此缩编为2个步兵班,有待进一步查证. 7月(04/601)编制中,每个步兵团增加了1 个冲锋枪连,(战前建立的步兵团除外)每个连下辖1个7人的连部和3个31人的冲锋枪排.全部装备冲锋枪.每个排有(中尉)排长1名,和 3个班,每个班有军士2名和8名列兵.连部有连长(上尉)1名,执行长官(中尉)1名,政委1名,二级军士长1名,医疗军士,传令兵一名和马车夫(1辆四轮马车)构成.整个连全部配备冲锋枪合计100支。

二战德国陆军轻装步兵师

二战德国陆军轻装步兵师

二战德国陆军轻装步兵师师部:1x师部指挥连1x摩托化制图排3x步兵团:团部:1x团部警卫连1x通信排1x工兵排(3挺轻机枪)1x骑兵排3x步兵营:3x步兵连(12挺轻机枪,2支反坦克枪,3门50毫米迫击炮)1x机枪连(12挺轻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1x步兵炮连(2门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1x炮兵团:团部1x通信分队3x轻型炮兵营:营部1x通信分队1x校射分队3x炮兵连(4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1x重型炮兵营:营部1x通信分队1x校射分队3x炮兵连(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师直属部队:1x侦察营:1x骑兵连(9挺轻机枪,2支反坦克枪,2挺重机枪)1x自行车连(12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迫击炮)1x摩托化支援连:1x摩托化反坦克排(1挺轻机枪,3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1x步兵炮排(2门75毫米轻步兵炮)1x摩步营:营部1x摩托化通信分队3x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8挺轻机枪)1x工兵营:营部2x工兵连(9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1x摩托化工兵连(9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1x摩托化舟纵队1x摩托化轻工兵连1x通信营:营部1x摩托化野战电话连(6挺轻机枪)1x摩托化无线电通信连1x摩托化轻型通信连(2挺轻机枪)1x卫生营:1x卫生连1x摩托化卫生连1x野战医院(摩托化)2x救护车纵队师军需处:8x轻型补给纵队1x摩托化维修连1x摩托化军需连师供应处:1x摩托化面包制作连1x摩托化屠宰连1x摩托化物资供应连1x新兵营:3x步兵连(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迫击炮)1x兽医连1x摩托化宪兵连1x摩托化邮局人员:军官-518文职-102军士-2573士兵-13667总计-16860武器装备:手枪-3681支步枪-12609支冲锋枪-321支反坦克枪-90支轻机枪-425挺重机枪-110挺50毫米迫击炮-8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炮-20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火焰喷射器-9具装甲车-2辆摩托车-530辆汽车-394辆马车-536辆自行车-500辆。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交战国“坦克”剖面结构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交战国“坦克”剖面结构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交战国“坦克”剖面结构图M3轻型坦克 M3 Stuart 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美国)PzKpfw II轻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I第二装甲部队 (PzKpfw II)(德国)T-26轻型坦克 T-26 型号 1937(苏联)坦克歼击车轻型自行火炮坐骑(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 38 Hetzer (38装甲杀手)(德国)Matilda II / Mk III .Matilda中型步兵坦克Matilda II / Mk III .Matilda马蒂尔达II / Mk III。

马蒂尔达(英国)M3 Lee中型坦克 M3 Lee (Grant) Lee (Grant)格兰特 (美国)M4A4中型坦克 M4A4 Sherman(谢尔曼) Sherman(美国)PzKpfw III中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II(PzKpfw III,Pz III)(德国)PzKpfw IV中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V (PzKpfw IV, Pz IV)(德国)豹式中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Panther (T-5)(德国)中型坦克 Sherman Firefly(谢尔曼萤火虫) ShermanFirefly(美国 - 英国)T-34-76中型坦克 T-34-76 型号 1940(苏联)T-34-85中型坦克 T-34-85 型号 1944(苏联)Cromwell Mk VIII中型巡洋舰坦克 Cromwell Mk VIII(克伦威尔Mk VIII)Cromwell(英国)Churchill Mk III重型步兵坦克 Churchill Mk III / Churchill (丘吉尔) (UK)IS-2重型坦克 IS-2 型号 1944(苏联)KV-1重型坦克 KV-1 1940 型(苏联)M26 Pershing(潘兴)重型坦克 M26 Pershing(潘兴) Pershing(美国)虎王重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二战时美国步兵师是怎么编成的?又有些什么装备?

二战时美国步兵师是怎么编成的?又有些什么装备?

二战时美国步兵师是怎么编成的?又有些什么装备?二战中,由于美国本土远离战争策源地,所以美国直到珍珠港遭受袭击后才正式参战,而其陆军步兵部队投入作战则更晚,且主要集中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及其后对德军的猛烈攻击对最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军步兵师官兵图示二战中的美国以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资源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盟军兵工厂,堪称土豪的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形式先后向苏联、英国、中国等同盟国成员提供了大批的军火装备,而作为土豪本豪的美国军队步兵师又是怎么编成的?又有着哪些装备呢?二战期间,美国军队编制多次改进,今天我们仅看其最具代表性的1943年编制编成情况。

与敌军激战的美军士兵美军二战时采用的是典型的三三制编制方法,其标准的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及若干师直属部队,其中师司令部,计有军官、参谋、保障人员102人,配属M1911/M1911A1半自动手枪、点45口径M1917型左轮手枪等自卫武器100支。

一个用于排雷破障、拔点作战的工兵营,计有官兵648人,配属M1917勃朗宁重机枪、M1919勃朗宁中型机枪等18挺,M1卡宾枪、M1半自动步枪等516支,手枪118支。

师属侦查分队计有官兵147人,配属轻重机枪6挺、汤姆逊冲锋枪、M3冲锋枪等35支,步枪32支,自卫武器150支。

通信营官兵261人,配属自卫武器261支。

宪兵连官兵130人,配属步枪、手枪130支。

后勤补给营官兵320人,配属自卫手枪、步枪312支。

另外还有一个520人组成的医疗营分队。

另还有125辆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坦克分队和各种运输车辆1560辆。

在林区机动的美军官兵标准的美军步兵师还有2800人构成的强大师属炮兵部队,包含3个105mm榴弹炮营,配备36门105mm榴弹炮,1个155mm的大口径榴弹炮营,装备155mm榴弹炮12门,一个反坦克炮营,配备37mm、75mm反坦克炮32门,一个防空营配备高射机枪60挺,其官兵还配自卫武器2600支。

二战苏军步兵基础编制

二战苏军步兵基础编制

二战苏军步兵基础编制
苏军步兵排
苏德战争初期
三个步兵班和一个四人(50mm)迫击炮组
一个苏军步兵班有11人
1个2人机枪组(装备1支DT机枪,47发弹盘供弹,副射手装备1支SVT半自动步枪)
2名冲锋枪手(装备pps冲锋枪,71发弹鼓供弹)
6名步枪手(2名装备SVT半自动步枪,4名装备莫辛纳甘步枪)1名班长(装备SVT半自动步枪)
机枪压制
苏德战争中期(迫击炮组取消)
一个苏军步兵排下辖4个步兵班,每班9人(两名军士,七名士兵)有2个班各装备2挺DT轻机枪,以用来援助其他两个班的迂回进攻
PPS冲锋枪冲锋枪四支(排班长)
SVT半自动步枪14支(机枪副枪手一把,步兵两把而且是理论编制)
DT轻机枪六挺
狙击步枪两支
莫辛纳甘步枪八支
半自动步枪
苏德战争后期(后勤保障问题)
一名排长和三个班
一个步兵班十一人,一名军士和十名列兵
DP轻机枪一挺
SVT半自动步枪三支(理论)
pps冲锋枪四支(排班长)
狙击步枪两支
苏军狙击手
此外说句题外话,苏军当时并没有缺乏武器到那种没有枪就让人上去送死的地步并且督战队抓到逃兵一般遣返,严重送到惩戒营攻
坚……还有苏联的政委真的勇敢一般都是带头冲锋的………
最后<(ToT)>求硬币求收藏
同志蓝帽子叫你过去。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建排小队(就是排).所以,日军步兵班战术是其小队战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其装备密切相关.既然不好分,索兴一勺烩了,结果整体结构有点乱.日本步兵小队(排)也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甲种为加强编制,辖三个步兵班及一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步兵班配轻机枪一挺,其余均为步枪手,其中一人常会加配一具10式掷弹筒,共十五人; 掷弹班有三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应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余皆为步枪兵. 甲种小队应有62人. 乙种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唯一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种小队应有54人.日军步兵班战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战法.本来这个战法的特点是发挥机枪火力.简单讲来就是先用机枪压制,用步兵将敌人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机枪把敌人放倒.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了味道. 打法的前两步不变,但在第三步上,日军则强调用步机枪共同杀伤敌人,而且偏重步枪.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节省弹药及减小对机枪的依赖.另一个就是发挥步枪的优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国资源及后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军班用机枪有性能缺陷.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主要有三种: 11型,96型和99型. 11(即歪把子)机枪是改进法国的Hotch*** M1909而来的.射速550发/分,射程1500m, 用6.5x50mm日军步枪制式弹.这个枪的原设计有个致命的缺点-遇泥土灰尘必定卡壳. 也就是说遇上这种机枪, 只须胡乱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围引爆,不必伤及人枪,只须把泥沙尘土掀到枪上, 敌机枪十有八九会哑火片刻. 没有爆炸物时,机步枪集火射击打出的沙尘也成. 也幸亏如此,我抗战军民避免了多次灭顶之灾. 96和99型都是在11型基础上改的.96型改进主因之一就是为解决沙尘卡壳问题.却又引来了其它问题-此枪采用枪弹润滑,火药燃烬及灰尘易在枪机处积累,从而卡壳. 也就是说,这个枪虽不大容易立即被掀来的沙土卡住,却常常打上几百发自已就卡住了. 99型改进是将弹径加大为7.7x58mm,这个原本是92重机枪弹,不能用于日军的制式步枪. 在一个步兵班中,机步枪弹口径不合,是个很大的缺点. 99式与96式除弹径外几乎完全一样,优缺点也就完全相同.不过这个99型机枪出现的很晚,影响有限,不必另论.总体说来,日军班用机枪的主要缺陷有: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2)枪弹口径偏小,侵彻力低下. 6.5mm口径弹打人可以,打掩护物就不够劲. 一百多米的距离上一千发子弹打不烂一个普通沙垒. 作为压制火器,这个机枪威力偏低.3)后座力大,非训练有素的射手很难打得好4)11式机枪弹鼓在一侧,整枪重心不正.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长时间射击也会非常疲劳.日本的制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式,却很有几个长处. 最主要的就是其弹道非常稳定,这个是源于其原型德国毛瑟枪的优点. 三八枪6.5x50mm弹比德造G98的7.92x57mm子弹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这就使38枪在射击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输于G98. 同时由于子弹小,大大地增加了日军单兵携弹量. 这个是鬼子兵连续作战能很强悍的一个重要基础.既然机枪不够可靠,而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资源去制造及供给,发挥步枪上的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日军基础训练科目. 日本人步枪射击训练很有其民族特点. 虽然其基础训练有统一纲目,但其时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转入连排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们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但非常实用.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公尺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等.经过这些训练,二战前期的鬼子兵多数人都有现代狙击兵射击水平,当然这是在同等装备条件下的比较.为进一步加强步枪兵的远程压制能力,日军从1937年开始,列装97式狙击步枪.这个枪就是从批量的38枪优选后,改装97枪栓及一个2.5倍光学瞄准镜,没有消声器. 由于优选及配制枪栓,97枪在二战中前期的精度好过普通38枪.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因为资源限制而普遍粗制滥造,质量上就没了保证.这种枪在中国战区上常常装备到中队一级的,但从未听说装备给任何伪军部队.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区,则装备到了小队一级.同时,针对38枪弱点,主要就是常说的38枪侵彻力差,经常是清洁的贯穿伤的问题,也做了弥补.许多活下来的二战老兵都有38枪杀伤力差的说法. 大家似乎很少主动提及一种38枪的凶弹:炸子儿.日本军队二战中大量使用炸子以加强标准38枪弹杀伤力.38枪有两种制式炸子:燃爆弹及汞爆弹. 前者与普通弹一样,只是在弹头根部有个红环,这里简称红弹. 汞爆弹不同,其弹头无尖,是平台形状,根部有个紫环,简称紫弹. 美国人曾做过实验,紫弹在任何距离上打中1/8"高强度铝合金板,可炸出一个3"直径的大洞.红弹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强的燃烧力. 战斗中被这样的子弹打中后,死状极惨.活下来也是100%致残.不愿想起战友牺牲时的惨烈,或许是老人们不愿提及炸子的原因吧. 这个炸子是有违国际公约的, 盟军方面的记载印证了老人们的叙述,但末见过日本文献. 或许日文好的河友可以帮忙查查.日军同时考虑到了反压制火力:在步兵班内配10式掷弹筒,可精确打击200公尺以内敌压制火力点.一般日军小队配置的三具掷弹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击700公尺内目标.日人掷弹筒使用可谓训练有素,虽没有赵顺章式奇才,但多数老鬼子二发夹叉后都能于第三发直接命中目标.武士道崇尚进攻.其步兵班排的战术是以攻击为根本的,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这是教科书版但很全面的战斗方式.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在明确对面有坚决防衘之后,屡屡采用的攻击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 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强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杀.当鬼子推进到200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衔的一个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现在电视剧那样,一开始就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冲过来. 那个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猪. 杀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为鬼子的凶狠和难杀.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岂不是说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老A百般不解,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总呼珍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怎么就没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不堪,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 为颜面或其它原因而掩盖历史真相,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及下一代.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建排小队(就是排).所以,日军步兵班战术是其小队战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其装备密切相关.既然不好分,索兴一勺烩了,结果整体结构有点乱.日本步兵小队(排)也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甲种为加强编制,辖三个步兵班及一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助理;步兵班配轻机枪一挺,其余均为步枪手,其中一人常会加配一具10式掷弹筒,共十五人; 掷弹班有三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应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余皆为步枪兵. 甲种小队应有62人. 乙种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唯一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种小队应有54人.日军步兵班战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战法.本来这个战法的特点是发挥机枪火力.简单讲来就是先用机枪压制,用步兵将敌人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机枪把敌人放倒.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了味道. 打法的前两步不变,但在第三步上,日军则强调用步机枪共同杀伤敌人,而且偏重步枪.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节省弹药及减小对机枪的依赖.另一个就是发挥步枪的优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国资源及后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军班用机枪有性能缺陷.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主要有三种: 11型,96型和99型. 11(即歪把子)机枪是改进法国的Hotchkiss M1909而来的.射速550发/分,射程1500m, 用6.5x50mm日军步枪制式弹.这个枪的原设计有个致命的缺点-遇泥土灰尘必定卡壳. 也就是说遇上这种机枪, 只须胡乱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围引爆,不必伤及人枪,只须把泥沙尘土掀到枪上, 敌机枪十有八九会哑火片刻. 没有爆炸物时,机步枪集火射击打出的沙尘也成. 也幸亏如此,我抗战军民避免了多次灭顶之灾. 96和99型都是在11型基础上改的.96型改进主因之一就是为解决沙尘卡壳问题.却又引来了其它问题-此枪采用枪弹润滑,火药燃烬及灰尘易在枪机处积累,从而卡壳. 也就是说,这个枪虽不大容易立即被掀来的沙土卡住,却常常打上几百发自已就卡住了. 99型改进是将弹径加大为7.7x58mm,这个原本是92重机枪弹,不能用于日军的制式步枪. 在一个步兵班中,机步枪弹口径不合,是个很大的缺点. 99式与96式除弹径外几乎完全一样,优缺点也就完全相同.不过这个99型机枪出现的很晚,影响有限,不必另论.总体说来,日军班用机枪的主要缺陷有: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2)枪弹口径偏小,侵彻力低下. 6.5mm口径弹打人可以,打掩护物就不够劲. 一百多米的距离上一千发子弹打不烂一个普通沙垒. 作为压制火器,这个机枪威力偏低.3)后座力大,非训练有素的射手很难打得好4)11式机枪弹鼓在一侧,整枪重心不正.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长时间射击也会非常疲劳.日本的制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式,却很有几个长处. 最主要的就是其弹道非常稳定,这个是源于其原型德国毛瑟枪的优点. 三八枪 6.5x50mm弹比德造G98的7.92x57mm子弹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这就使38枪在射击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输于G98. 同时由于子弹小,大大地增加了日军单兵携弹量. 这个是鬼子兵连续作战能很强悍的一个重要基础.既然机枪不够可靠,而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资源去制造及供给,发挥步枪上的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日军基础训练科目. 日本人步枪射击训练很有其民族特点. 虽然其基础训练有统一纲目,但其时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转入连排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们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但非常实用.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公尺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等.经过这些训练,二战前期的鬼子兵多数人都有现代狙击兵射击水平,当然这是在同等装备条件下的比较.为进一步加强步枪兵的远程压制能力,日军从1937年开始,列装97式狙击步枪.这个枪就是从批量的38枪优选后,改装97枪栓及一个2.5倍光学瞄准镜,没有消声器. 由于优选及配制枪栓,97枪在二战中前期的精度好过普通38枪.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因为资源限制而普遍粗制滥造,质量上就没了保证.这种枪在中国战区上常常装备到中队一级的,但从未听说装备给任何伪军部队.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区,则装备到了小队一级.同时,针对38枪弱点,主要就是常说的38枪侵彻力差,经常是清洁的贯穿伤的问题,也做了弥补.许多活下来的二战老兵都有38枪杀伤力差的说法. 大家似乎很少主动提及一种38枪的凶弹:炸子儿.日本军队二战中大量使用炸子以加强标准38枪弹杀伤力.38枪有两种制式炸子:燃爆弹及汞爆弹. 前者与普通弹一样,只是在弹头根部有个红环,这里简称红弹. 汞爆弹不同,其弹头无尖,是平台形状,根部有个紫环,简称紫弹. 美国人曾做过实验,紫弹在任何距离上打中1/8"高强度铝合金板,可炸出一个3"直径的大洞.红弹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强的燃烧力. 战斗中被这样的子弹打中后,死状极惨.活下来也是100%致残.不愿想起战友牺牲时的惨烈,或许是老人们不愿提及炸子的原因吧. 这个炸子是有违国际公约的, 盟军方面的记载印证了老人们的叙述,但末见过日本文献. 或许日文好的河友可以帮忙查查.日军同时考虑到了反压制火力:在步兵班内配10式掷弹筒,可精确打击200公尺以内敌压制火力点.一般日军小队配置的三具掷弹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击700公尺内目标.日人掷弹筒使用可谓训练有素,虽没有赵顺章式奇才,但多数老鬼子二发夹叉后都能于第三发直接命中目标.武士道崇尚进攻.其步兵班排的战术是以攻击为根本的,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这是教科书版但很全面的战斗方式.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在明确对面有坚决防衘之后,屡屡采用的攻击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 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强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杀.当鬼子推进到200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衔的一个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现在电视剧那样,一开始就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冲过来. 那个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猪. 杀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为鬼子的凶狠和难杀.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岂不是说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老A百般不解,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总呼珍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怎么就没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不堪,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 为颜面或其它原因而掩盖历史真相,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及下一代.关于6.5x50mm子弹这是美国人对这种弹的标称. 英美习惯上用弹头直径加装药长度标定子弹口径.而不用子弹全长. 这个是有道理的. 从这两个数据可算出装药量,若知枪膛长度,就可以估算出膛压,膛速及射程等重要数据.关于G98这个又是美国人搞的.德国造出的Mauser 1898步枪为G98,这个G是Gewehr(德语中的步枪)的缩写.这是德国一战时的制式步枪.二战中德国步枪被称为K98,比G98短一点.德国人好像不太区分这二者,都叫M98.但美国人工作态度好,将其认真区分开来.实际上G98的改进型好像就是德国人二战时的狙击步枪.关于炸子红弹、紫弹都是老A自已为偷懒而提出的,都是机步枪射出的子弹.不是用弹头涂色区分的日本化学弹,那些都是炮弹或航弹.而涂色部位及面积不同.老A手头仅有7.7及7.92,(日92重机及99步枪用弹)资料. 老A不会发图,只好描述.红弹弹头中空,以白磷装药,药尾有个活铅块,弹头尾部用铅封口,不会曵光. 击中目标后,活铅块压缩装药引发爆炸.爆炸后残余白磷继续燃烧.由于装药量太少,其烧灼力远逊其爆破杀伤力,否则这个弹就应称为是燃烧弹.紫弹内装压敏髙爆炸药(含汞),装药下面用铜帽顶上,弹头底部铅封.击中目标后,铜帽压发爆炸.关于日本的"下克上":这个可以概括为道统之争,但涉及范围既广且深.日本陆军是其主要根源之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极其深远.想弄明白这三个字的一切,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这"下克上"影响可以一个双面刃:一方面造成了战略思想混乱,髙层指挥权威不足,中髙级指挥员应变学习能力低下等等间题;另一方面却达成了很大程度的军事民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日军中低级指挥官的能动性及其实战经验优势. 文中提及的诸多技战术都不见于日军步兵操典,却在实战中发挥出极大效能.这些技战术得以在呆板的日军训练中大范围推广,是源于某高人教唆,日军中下层军官及军士发起的所谓"武士道精神训练"(这个是老A自创的,真名记不得了,大致上是这个意思).这其实是个由中下级军官指定的多元化训练,而这个"武士道精神训练"奠就了日本陆军"下克上"现象的物质及精神基础.这其中故事多多,老A这算是抛砖引玉了.关于常德会战:常德会战中,中方是掌握有限制空权的,这个其实是日军最终放弃常德的主因. 这一仗国军认为杀伤日军60000. 日军认为国军伤亡十万,自称伤亡8000,实应为2--3万. 此役,国军以伤亡90000代价,守住了常德、石门一线的战略要地. 国军余程万部8000多官兵,表现出色.技战术得法.全体将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堪为抗战中最出色防衘战例之一.这个战例说明,只要我国军队纪律严明,应对得法,鬼子不是不可战胜的.只是不会象扛猎枪打野猪那样简单轻松,这个才是老A 想说的.然而历史没有这个"只要",事实上是,抗战中数万兵力以上的会战数百例,我国军打得这么好的不超过二十.而且多数此类出色战例的结果,总是中流砥住的优秀守军损失惨重,甚至全灭之局.这个从表面上看,人数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很多外行会认是创造战机所做的必要的牺牲.实则不然,而且其危害是很深远的.最后,作为后人对经验的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检讨,老A以为国军此役在其它方面作战有失紧凑,对常德守军增援、协助不力.虽然阻住一部分日军合击部队,却未能对常德守军施以有效的增援或协助;虽然在其它方向上杀伤了一些敌人,却导致常德8000精锐全没,不够合算.在常德失守后,中美空军轰炸了常德日军及其物资补给点,造成深入我纵深之日军弹药奇缺,虚弱之极,狠狈后撤时,国军各部作战松驰,竟然让这股深入我纵深的疲兵全身而退,实为一大憾事.美军也犯过类似错,但逃敌已全无再战之力. 与此间逃脱日军主力有本质区别.此战逃脱的日军经过补充,迅速恢复对我军正面的压力,而且又参与了长衡会战等.若非常德守军异乎寻常地顽强且有效地抗击强势日军,极大消耗了日军弹药及兵力,使日军在攻下常德后无再战之力,我们这个大捷就又是腹背受敌的溃败之局.然而战后论功行赏之时,此战最大的功臣却锒铛入狱,其挥下8000儿郎功绩几乎被人春秋掉. 国军中有些人,自已吃肉,还不愿拉啃骨头的兄弟一把, 殊不厚道.长此以往,怎能不令将士寒心.但不管怎样,常德会战是个胜仗. 国军官兵在恶劣指挥系统条件下的浴血奋战,始终维持着正面战场的存在,功在千秋.再回到日军班排战术问题上来. 上一文大致介绍了日军甲乙两种小队编制. 这次讲丙类小队编制.这类编制的小队是应中国游击战特点而生的,是个反游击战术的编制. 这种小队设六个步兵班,每班有8人,但只有三个班配有机枪,其他三个班全是轻装步枪兵.有时配一至两具10式掷弹筒,全小队50人.这个编制有个特别狠辣的战术,交替追击术,专门对付分散脱离战场的撤退之敌. 具体做法是将全小队分成三个战斗群,每个群有一个(配了)机枪(的)班及一个纯步枪班.追击时先以反三角队列,二群在前,一群在后,追击敌人并压制其左右机动意图,迫使被追者走追击者预想的路线.这样的追击常常能把被追击者一路赶到绝路上去.尤其在被追者地形不熟,或缺乏游击战经验,一上来几乎注定要吃亏.好在许多时候,这个绝路并不存在,这时候就拚体力和意志了.对此,这个编制真正狠辣之处就显露出来了. 这三个追击群中通常总有一个群处于正常行军状态,轮番上来狠追死打. 这里要提醒的是,被追者的跑法要比追击者复杂,因为你必须避弹, 所以必须跑小曲线而不能是直线. 记得前文中提过难以置信的鬼子机动能力吧, 在那个基础加上交替追击,就是TG军游击战术面对的敌人. 而游击战中跑不过敌人的两条腿,是要出大问题的. TG军初时并不适应敌人这等死缠烂打,不死不休的追击(好像这个战术是从1940以后出现的),很是吃了几个亏. 许多老文学著作中描述被敌人缠住追斗时,提及体弱者或是女战士跑吐血的场景.实战中比这个残酷,许多人被敌人追上杀害了,有些人跑着跑着,倒在地上就再没起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战术图解,三三制和美国二二制步兵班战斗队形对抗的话谁更厉害

战术图解,三三制和美国二二制步兵班战斗队形对抗的话谁更厉害

战术图解,三三制和美国二二制步兵班战斗队形对抗的话谁更厉害看似简单的步兵队形,用得好可以减少伤亡,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步兵队形指士兵之间在相互关系上的安排,班长利用队形来控制灵活性和警戒,根据任务分析中的因素来选择和变换队形,变换队形指的是士兵之间、各组之间以及各班之间的距离,而这些距离会根据任务、敌人、地形、视程以及其他影响控制的因素而变化。

真正战场上的步兵队形和电影电视上的密集一窝蜂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对一些乌合之众的小国军队,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步兵队形,还是一窝蜂,在各国的步兵队形中,三三制和美式二二制都是经过几十年战火考验过的经典步兵班队形,各国学的基本都是这两种,两种步兵班编制现在都是9个人(轻步兵,不是装甲步兵),武器配备基本一至,均为一或两挺机枪,5或7支步枪,火箭筒至少2具(也可能是一具重型火箭筒加5具单兵火箭筒),美式步兵班标配枪挂榴弹发射器2具。

武器编制随时都在变,时时不同,战时随时可以增减,这里不讨论了三三制步兵班延续传统,分为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一名组长,各带2名战士,美式步兵班则使用二二制,分为一名班长,两名组长,班长不带战士,组长各带3名战士,步兵班有各种各样的队形,有的队形只是行军之用,这里就不讲了,这里讲的是双方已经成临战状态的搜索攻击接战队形,接战队形就是双方都己处于高度警戒状态,随时可以战斗的状态,那两种步兵班队形如果在现代战场相遇(其实早已相遇过,只是不太平等而已),那一种会更胜一筹呢美式二二制在这个时候会分成两组,一组作为火力组,一个组作为突击组,哪个组前进那他就是突击分队,在后面掩护的就是火力组,两个组在前进时会轮流转换角色,士兵之间的间隔通常是10米,士兵必须能够看到他的组长,班长也必须能够看到他的各组组长,楔形是火力组的基本队形,根据地形,楔形可以伸展或收缩。

当崎岖的地形、较低的能见度时,正常的间隔可以减小,当在稍平坦的地形上行动时,由于更加容易控制,士兵就可以伸展楔形队形或恢复他们原来的位置。

二战苏联步兵配发的各种物品

二战苏联步兵配发的各种物品

二战苏联步兵配发的各种物品
万乘之尊 2018-02-12 10:48:29
重要预告,年初一推出,F-22隐形战斗机原厂全套技术资料
苏联军队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一把小工兵锹,一旦他们的行军在某地停止,他们就会用这把铁锹在地面上挖散兵坑,三分钟以后就会得到一个15厘米深的容身之所,在这个小坑里他可以伸展手臂而且不会被呼啸而过的子弹伤害到。

从土坑里挖出来的土可以堆积在前方和两侧,形成低矮的土墙以提供更好的防护。

即使敌军的坦克从上面碾压过去,里面的士兵也有50%的机会存活下来。

只要战士们还没有得到继续前进或者冲锋的命令,就会不停地加深自己的散兵坑。

15厘米深的散兵坑可以供士兵卧姿射击,很快这个坑就会加深到可以跪姿射击,最后的散兵坑会深达110厘米,可供士兵进行立姿射击了,士兵们常用做法是给工兵铲开刃,其锋利程度可以砍下树木,用在人体上更是绰绰有余。

防弹衣
苏联SN-42防弹衣,它用两块高质量锻压钢板掩护躯干正面和其他要害部位。

每块钢板厚约2毫米,重约3.5公斤,穿着时用牛皮带牢固在士兵身上。

对付小口径子弹和破片有防护结果,MP40冲锋枪在110m时便无法打穿
个人卫生用品、备用包脚布、饭盒和饭盒套、战斗口粮
帐篷雨披、饭盒、饭盒套、面粉袋盐袋,个人卫生用品、牙粉袋、烟草袋等。

、备用包脚布、饭盒和饭盒套、步兵用轻量装具,包括子弹袋、军用水壶、防毒面具包、食品包、挎包、皮带、Y型带等。

这些装具多系于皮带上。

铝质军用水壶可装1千克水,为一日的饮水量,有毡套保温。

二战美国陆军徽标辨识(以兄弟连为范例)

二战美国陆军徽标辨识(以兄弟连为范例)

二战美国陆军徽标辨识—以兄弟连所在101空降师为范本转载自《铁血论坛》整理:JarodWinters服役原照一、图样标识含义1.肩章上的部队鉴别徽记2.肩章上的军衔4.兵种识别标识5.左臂章:比肩章稍大,图样相同,标明上级所属师级单位6.右肩章:以前的战时海外上级单位(Former Overseas Wartime Parent Unit)7.作战和特殊技能资格标牌10.部队荣誉标识11.服役标志:军官服没有,每道斜杠代表三年荣誉服役12.海外(非美国大陆)服役标志:每道金色杠代表6个月荣誉服役13.军官穗带:士兵没有,其颜色和军服相同,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Winters袖子上3条金色杠表示他已经在海外服役满18个月帽徽钢盔标识101 空降师有以下四个核心团级作战单位。

他们的钢盔上分别用扑克牌四种类型标记501 空降步兵团——方块502 空降步兵团——红桃506 空降步兵团——黑桃327 滑翔空降步兵团——梅花并且在标记的上,右,下,左加一短道标明团部,一营,二营和三营。

所有的标记颜色都是白色。

501空降步兵团团部方块上方加一短竖道501空降步兵团一营方块右方加一短横道501空降步兵团二营方块下方加一短竖道501空降步兵团三营方块左方加一短横道502空降步兵团团部红桃上方加一短竖道502空降步兵团一营红桃右方加一短横道502空降步兵团二营红桃下方加一短竖道502空降步兵团三营红桃左方加一短横道506空降步兵团团部黑桃上方加一短竖道506空降步兵团一营黑桃右方加一短横道506空降步兵团二营黑桃下方加一短竖道 (兄弟连所属营)506空降步兵团三营黑桃左方加一短横道。

本应如此,但三营实际上用的是一营的涂装,即右方加一短横道。

这下把一营的人搞糊涂了。

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四十年后一营的人才搞清楚,原来从一开始三营全体都搞错了。

以后将错就错,省得改回来造成更大麻烦。

温特斯的钢盔右边没有黑桃涂装。

旁边的那个士兵的臂章显示他是中士军衔温特斯的钢盔左侧有黑桃涂装。

二战德国步兵连编制

二战德国步兵连编制

二战德国步兵‎连编制德国步兵连(德文:Schutz‎e nkomp‎a nie)指挥官编制:德国国防军步‎兵连指挥官根‎据编装,应该是由少校‎或是上尉出任‎,但随着战争的‎伤亡,连长通常由中‎少尉担任。

步兵连单位编‎制:连部、步兵排×3、反战车组、补给纵列、军需单位I(Commis‎saryI,VItrai‎n)、军需单位II‎(Commis‎saryII‎,V IItra‎i n)、行李纵列。

总人员编制:(1939年标‎准)步兵连包括有‎军官2、士官21、士兵178,其中战斗人员‎为176人,非战斗人员像‎是补给人员、伙夫等等在后‎方地带。

在部队机动期‎间,补给纵列与军‎需单位I由营‎后勤官统一管‎制,军需单位II‎与行李纵列由‎团后勤官统一‎管制;在静态状态下‎,各非战斗单位‎则停留在连阵‎地后方3至5‎公里的连后方‎地带。

武器编制:步兵连的武器‎包括:手枪×44、冲锋枪×16、轻机枪×12、步枪×130、反战车枪×3、轻迫炮×3、乘马×1、马车×13—18、脚踏车×8、摩托车×1、摩托车(付挂边车)×1、卡车×3。

步兵连单位人‎员武器弹药编‎制(详细):“连部”包括有:连士官长、四个传令兵(一个兼任军号‎手)、两个脚踏车传‎令兵、一个马夫、一个军医士官‎和一个医务兵‎。

连部传令除了‎传令工作外,还要携带对空‎布板,负责对空指示‎工作。

“反战车组”由一名士官担‎任组长,下辖三个战车‎猎杀小组。

战车猎杀小组‎每组两人,枪手负责携带‎反战车枪,副枪手携带两‎个10发子弹‎的弹匣。

“德国步兵排(Schutz‎e nzug)”德国国防军步‎兵排编装包括‎排长、排部、四个步兵班、迫炮组和驾驶‎兵。

总编配比为1‎:6:43。

在标准编装表‎中步兵连各排‎排长不一定由‎军官出任,通常只有第一‎排排长是军官‎,其它各排排长‎都是由资深士‎官(Oberfe‎l dwebe‎l、Feldwe‎bel)出任。

德军二战步兵分队进攻战术之突袭目标

德军二战步兵分队进攻战术之突袭目标

德军二战步兵分队进攻战术之突袭目标德军认为,进攻往往是在获得优势后实施的,相对防御而言,进攻者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能够自主地选择进攻地点和战斗发起时间。

在进攻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正如《步兵训练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在进攻战斗中,数量优势往往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训练水平、战斗意志等因素决定了步兵单位战斗力的高下。

德军在1918年下发的战斗手册中也指出:“进攻掘壕固守的敌军,其进攻能力的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装备质量、战斗准备和战胜敌军的信心。

”1940年出版的非官方著作《火力打击与防护》(Der Feuerk ampf der Schützenkompanie)引用了很多官方观点,里面详细阐述了火力交战的“小战术”:如何判断距离;从一战和波兰战役中获得的战斗技巧;步兵分队队形的要领;火力使用和基本通信等等。

还附有插图说明轻机枪手如何携带机枪匍匐前进通过敌军火力严密控制的地域;在敌军火力打击下迅速卧倒、发扬火力实施反击的动作要领。

该书还附有一些素描,详细阐述了士兵射击时,应瞄准目标的中心位置实施射击的要领;对于立姿或跪姿的目标,瞄准点应选择在目标的胸部下沿或腹部的位置,对于卧姿匍匐前进的目标,应利用其抬起上身的瞬间,瞄准其胸部上沿实施射击,子弹将会击中其头部。

有趣的是,根据过去几个世纪的经验,射击骑兵时应瞄准骑手而非马匹。

有时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敌军身影,应该借助望远镜和测距仪等装备;对于移动的目标,确定瞄准点时选取提前量十分关键,一种确定提前量的方法是以目标身影宽度为基本衡量单位,来确定射击的提前量,如对于在600米距离上行走的目标,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宽度的3倍,对于在300米距离上奔跑的目标,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宽度的4倍,对于在300米距离上骑马的目标,如果骑马奔驰的速度不快,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的0.5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步兵玩家图纸的取舍详解
二战步兵玩家图纸的取舍详解
“我相信小米加步枪也能大胜仗!”,这是众多步兵玩家的心声。

步兵作为游戏中唯一空地双
防一样的地面兵种,一直以人多势众取得优势,后期更是制空制地两不误。

步兵图纸种类也很多,其中一些区别就是【攻防生命较高,但射程只有1/3】、【攻防生命较前者略低,但射程有1/4

玩过二战的都知道,射程是实战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范围不够,再高的攻击也没用。

所以我们推荐的步兵图纸更换搭配如下:
步枪(新手0级)→轻机枪(新手1级)→马克沁重机枪(1级)→宝马R12摩托车(2级)→大众VM越野车(3级)→PIAT发射器(4级)→巴祖卡火箭筒(6级)→战车噩梦(7级)→铁
拳100(8级)→铁拳150(9级)→飞拳(10级)
百度攻略&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