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轮复习试卷(有答案)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2.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3.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D.唾液溶菌酶分解口腔中细菌5.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人体内四种不同的体液。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只有在甲内可能发生蛋白质的合成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乙和丙中C.乙到丁的过程受阻可引起组织水肿D.甲、丁可分别表示肌细胞的细胞内液、淋巴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淋巴和血液都属于内环境B.血浆蛋白、抗体、呼吸酶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8.下列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D.淋巴属于细胞外液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具有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功能B.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渗透压、免疫等C.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通常需要其他蛋白质的参与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10.下列关于人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可以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D.脂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二、综合题11.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人们把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8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8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单元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H1[2012·课标全国卷]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B[解析]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24.H2[2012·山东卷]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
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4.(1)丙酮酸线粒体基质(2)肝糖原(或肝糖元)脂肪(3)胰岛A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糖类代谢、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泌蛋白合成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由图可知,物质X由葡萄糖转化而来,并进入线粒体中,可以判定X 为丙酮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9-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单元质检卷九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6福建永安期中,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2.(2016重庆十八中期中,27)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细胞呼吸,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3.(2016四川成都4月模拟,6)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4.(2016山东聊城月考,25)下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5.(2016四川自贡二次诊断,5)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6.(2016河北保定10月模拟,25)右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吸收7.(2016福建福州八中质检六,1)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下列有关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预期,错误的是( )A.实验大鼠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觉B.实验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实验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D.实验大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8.(2016河北衡水冀州中学月考,11)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全能讲练 专题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专题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情分析这一章节对于高考而言非常的重要,会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可以考查实验题,例如以实验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要熟练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从实验材料的选择、自变量的设置、无关变量的控制,到因变量的检测以及实验结果与结论的预期,能够利用题干背景信息答题。
考查神经调节的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免疫调节则是高考的宠儿,是高考必考知识点。
必备知识一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2. 归纳内环境中的成分及生理过程(1)内环境中的成分(2)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3. 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神经调节1. 归纳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2. 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认识误区(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
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刺激强度越大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反射活动。
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基本不变。
(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4.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012届高考生物必修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2012届高考生物必修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 (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B、D均不是体内细胞的生存内环境。
答案:C 2.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皮肤表皮细胞只能从组织液中获得的氧气,而不能直接从其他场所得到。
答案:C 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相关内容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B 4.(2011•盐城质检)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解析:①与②可以相互渗透,②与③可以相互渗透,可推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存在蛋白质水解酶。
2012年高考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题及答案
单元测试十五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3. 根据右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4.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⑴婴幼儿经常尿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⑵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 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 促性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雌性激素6. 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图1中的A.S和甲 B、S和乙 C、T和甲 D、T和乙7. 图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
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激素、抗体、载体B、抗体、载体、酶C、载体、抗体、酶D、维生素、载体、抗体8. 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常取同种鱼(雄鱼还是雌鱼)的垂体研碎注射到鱼体内,使之能正常排卵。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试卷(含答案)专题五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专题知识网络】【高频考点汇编】考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经典实验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同事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S型细菌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注意: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②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 型多。
③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育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2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2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2.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3.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4.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主要侵犯人体B淋巴细胞B.主要侵犯人体T淋巴细胞C.常用AIDS表示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5.下图甲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量变化如图乙所示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6.如图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⑥7.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高考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复习练习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考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复习练习1.(2012浙江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2012安徽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2012上海2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2011山东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5.(2011福建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6.(2010海南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7.(2010北京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8.(2010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年、12年、11年高考题分类汇编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13 动物和人
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三十九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的意义高考试题1.(2012年海南单科,T12,2分,★☆☆)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是对识记和理解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HP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2年江苏单科,T3,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等内容,属于对记忆能力和简单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
血液中钙离子过高能抑制神经兴奋,进而影响肌肉的伸缩,表现为肌无力;血液中钙离子过低时,肌肉收缩过强而舒张不够,表现为抽搐,B正确。
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腹泻能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
答案:D3.(2011年江苏单科,T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其中发生的生理反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及内环境的稳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类汇编——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类汇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1.(2012·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5.(2012·高考安徽卷)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6.(2012·高考浙江卷)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7.(2012·高考江苏卷)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9.(2012·高考天津卷)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全能讲练 专题12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专题12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考情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考察会通过概念图进行考查,考查学生对内环境中成分及其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在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同时,还需要识记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当然也会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能准确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以及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必备知识一、内环境的构成及作用1.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的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
可分为三类: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于内环境中。
(3)内环境各组分的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作用(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部的大分子和外界环境(如肠道)的大分子是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如血红蛋白、绝大多数的酶、结构蛋白、DNA、纤维素、淀粉等。
二、内环境的稳态与维持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意义内涵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血浆pH的调节(1)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生物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轮复习试卷(有答案)备战2012高考专题八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专题知识网络】【高频考点汇编】考点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图示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2.析图物质类别转移途径相关系统穿膜层数养料(如葡萄糖)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 →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进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组织细胞(1)=7层废物(如尿素)组织细胞→组织液(内环境)→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出肾小球细胞(1) =7层 O2 肺泡→肺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出肺泡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 11层;CO2运输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 CO2 与O2的转移途径相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提醒:①代谢废物包括CO2、尿素、多余的H2O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组织液。
相关系统及功能: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H2O(以气体形式);泌尿系统排出尿素、H2O和无机盐;皮肤排出部分H2O、无机盐和尿素。
涉及到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皮肤。
②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
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③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④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血浆pH调节的过程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考点三、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血糖的来源有a、b、c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a,即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去路有d、e、f三条途径,其中主要去路为d,即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d过程进行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由糖类转化的某些氨基酸只能是非必需氨基酸,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
(4)若A为血糖、B为糖原,则A→B中B既可为肝糖原也可为肌糖原,而B→A或AB中B只能代表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考点一]1中d、e、f途径和血糖向细胞内转移;抑制1中b、c途径。
(2)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考点一]1中b、c途径;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其作用为促进1中b、c途径,在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同时,又可释放热量增加产热维持体温。
故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3.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
(2)病症:“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3)曲线解读①图甲――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判断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②图乙――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判断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判断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考点四、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3.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
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5)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考点五、水平衡调节过程 1.图示过程(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信息解读(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①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②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
③作用: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④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考点六、免疫调节⑴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胞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异体组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方法技巧:(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判断(根据题目信息)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茵、结核杆菌等。
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
若出现吞噬细胞和T细胞,则无法界定,因为两种免疫中都有。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教材通过图片图示了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培养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良机。
通过比较、归纳,求其共性,探其异处,索其关联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特点基本原理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导致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将正常细胞视为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过低(1)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2)HIV病毒侵入T细胞,T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2011高考真题之--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1、(2011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 【解析】机体的稳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成分、PH、温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所以D选项错误。
2.(2011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答案】A 【解析】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2011四川卷)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
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
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错。
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导致呼吸加强,D错。
4.(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原理、过程及应用。
①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的活性。
②中的物质是从细菌体中提取的,应该为抗原;抗体是由动物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产生的。
5.(2011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条件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D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