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正常运行中的主要参数调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五个调整

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五个调整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常规煤粉锅炉不但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其燃烧方式和调节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调整的主要参数除了汽温、汽压、炉膛负压之外,还应重点监视床温、床层压力、炉膛压差、旋风分离器灰温、旋风分离器料层高度、冷渣器工作状态、布风板压力、渣温、排渣温度等。
第一床温控制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要重点监视的主要参数之一,床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锅炉的热负荷和燃烧效果,这是由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动力控制燃烧)所决定的。
根据燃用煤种的不同,床温的控制范围一般在850〜950C左右,对于挥发分高的煤种,可以适当地降低,而对于挥发分低的煤种则可能要在900℃以上。
但不宜过高或过低,过低可能会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脱硫效果下降,降低了传热系数,严重时会使大量未燃烧的煤颗粒聚集在尾部烟道发生二次燃烧,或者密相区燃烧分额不够使床温偏高而主汽温度偏低;床温过高则可能造成床内结焦,损坏风帽,被迫停炉。
一般应保证密相区温度不高于灰的变形温度IoO〜150℃或更多。
调节床温的主要手段是调整给煤量和一、二次风量配比。
如果保持过剩空气量在合适范围内,增加或减少给煤量就会使床温升高或降低。
但此时要注意煤颗粒度的大小,颗粒过小时,煤一进入炉膛就会被一次风吹至稀相区,在稀相区或水平烟道受热面上燃烧,而不会使床温有明显地上升。
当煤粒径过大时,操作人员往往会采用较大的运行风量来保持料层的流化状态,否则会出现床料分层,床层局部或整体超温结焦,这样就会推迟燃烧时间,床温下降,炉膛上部温度在一段时间后升高。
当一次风量增大时,会把床层内的热量吹散至炉膛上部,而床层的温度反而会下降,反之床温会上升。
当然,一次风量一旦稳定下来,一般不要频繁调整,否则会破坏床层的流化状态,所以很多循环流化床锅炉都把一次风量小于某一值作为主燃料切除(MFT)动作的条件。
但在小范围内调节一次风量却仍是调整床温的有效手段。
锅炉的运行调整

减弱,故炉膛出口烟温变化不大;
◎ 烟气流量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增加,使烟道的对流传热增
强,排烟温度有所升高。
返回
锅
炉 效
ηgl
率
q2
q4
q3
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返回
煤质的变动
发热量的变动
当燃用低发热量煤时,燃料消耗量增大,烟气量增多,对 流传热增强,汽温升高;燃烧器区域温度水平下降,燃烧损 失增大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燃料量和改变汽 轮机调门开度
一个压力定值生成回路
“压力定值生成回路”
则负责按滑压曲线制
定不同负荷下的主汽
压力给定值
继续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滑压)
返回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
外界负荷要求 P
负荷管理中心
P0
机炉主控制器
主辅机运行状态 主汽压、实发功率
μB
μT
锅炉子控制器
汽轮机子控制器
返回
锅炉负荷的变动
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 对锅炉传热的影响
返回
ηgl
q2
q3+q4
说明:
锅炉负荷D(%)
◎ 随着负荷的增加,炉膛内温度水平升高,燃烧效率提高, (q3+q4)减小;
◎ 当燃料量增加时,排烟温度稍有增加,即q2增大;
所以:存在一个锅炉效率最高的负荷,称为“经济负荷”
运行调整的任务
锅炉运行调整的主要内容
使锅炉的蒸发量适应外界负荷的需要; 均衡给水并维持汽包的正常水位; 保持锅炉汽压和汽温在正常的范围内; 保持炉水和蒸汽品质合格; 维持经济燃烧,尽量减少热损失,提高锅炉机组的热效率。
返回
汽包锅炉的运行特性
锅炉的运行监视与调整

第一节锅炉调整的任务一、保持锅炉的蒸发量在额定值内,满足外界符合的需要。
二、均衡给水并维持正常水位。
三、保持正常的汽温和汽压。
四、保证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品质合格。
五、保持炉内物料良好的循环、流化和燃烧,调整锅炉的运行方式和燃烧方式,防止结焦,减少各项热损失,降低自耗电,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
六、确保锅炉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节锅炉水位的调整一、在正常运行时使用主给水自动调节,大旁路备用,保持给水量变化均衡,给水严禁猛增猛减,水位在±75mm上下波动,不准接近最高或最低水位线。
若主给水自动失灵,立即切换大旁路并通知仪表人员及时处理。
二、在使用自动给水前,应注意汽包水位变化并检查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勤对照水位计。
三、在启停炉、启停给水泵,定期排污,负荷波动较大以及故障时应加强对水位计的监视。
四、运行中应经常监视给水压力和给水温度变化。
五、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和保持就地水位计完整,指示正确,清晰易见,照明充足并定期冲洗,电接点水位计故障时要立即通知仪表人员处理。
六、正常运行中最少应有两只水位计完整并指示正确。
七、在正常运行中不容许中断锅炉给水。
八、每月两次试验水位上下限报警器,试验时须保持运行稳定,水位计指示正确,将结果记录在有关记录上。
第三节汽温和汽压的调整一、在运行中依据外界负荷的需要相应调整锅炉的蒸发量。
二、运行中应根据负荷的变化,适当调节锅炉的气温气压,主汽温度在455——440℃之间,主汽压力在5.34—5.19Mpa之间。
三、当主汽温度升高到450℃,并且上升速度很快时,应逐渐开大前后减温水的调节阀,当主汽温度超过455℃,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检查前后减温水调整阀工作是否正常。
2、减弱燃烧,降低锅炉负荷,降低过热器进口烟温。
3、检查返料器运行状态,是否堵灰。
4、检查给水温度,必要时降低给水温度。
若经采取上述措施降温无效而气温超过460℃且超过20分钟则应立即停炉。
四、当主汽温度降低到440℃,并有下降趋势时,应逐渐关小减温水当主汽温度低于425℃时应减小负荷,迅速查明原因做相应处理。
锅炉运行参数的调整

水位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行中应注意虚假水位现象。若出现虚假水位时, 不要立即调整,而要等到水位逐渐与给水量、蒸发量 之间的平衡关系变化一致时再调整。例如,当负荷骤 增,压力下降,水位突然升高时,不要减少给水量, 而要等到水位开始下降时,再增加给水量。但是,若 虚假水位幅度很大可能引起严重满水或严重缺水事故 时,则应先减小或增大给水量,将水位恢复一些,然 后再作相反的调整。 (2)应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和给水调节阀的调节性,调 整时达到均匀、平衡,以防止水位波动过大。 (3)注意给水压力的变化,防止给水泵工作点落入下限 特性区或超压。 (4)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用事故放水阀调整水位。
蒸汽压力的调整
一、维持汽压的意义
蒸汽压力是蒸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锅炉运行中必须监视和调整的 主要参数之一。锅炉在额定负荷下运行时,应维持蒸汽压力在正常值的 ±0.2Mpa左右(对于采用滑压运行的机组,低负荷时可保持较低的蒸汽 压力)。蒸汽压力的变化不仅影响蒸汽温度和汽包水位,而且直接危害 锅炉和汽轮机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汽压过高,将使机炉承压部件承受过 大的机械应力,影响设备寿命;如经常超压引起安全阀动作,不仅造成 了排汽损失,而且会使安全阀由于磨损和污物沉积在阀座上产生漏气, 同时还会引起水位发生较大的波动。 汽压低于额定值,会使范汽在汽轮机内膨胀作功的焓降减小,降低 了作功能力,使汽耗增大,机组循环热效率下降;汽压过低还可能会导 致汽轮机被迫减负荷,影响正常发电。 如果汽压频繁波动,会使承压部件经常处于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引 起部件金属的疲劳损坏;同时,汽压的突变容易造成汽包的虚假水位, 若调节不及时易导致满水和缺水事故的发生。
2、水位的调整
汽包水位的调整,对于采用定速给水泵的 机组,可通过改变给水调节阀的开度为调节给 水流量;对于采用变速泵的机组,调节给水泵 的转速和给水调节阀的开度都可改变给水流量。 现代大容量锅炉给水调整均实现了自动化, 同时也可远方(遥控)手动操作。运行中应加 强监视,一理发现自动失灵,或锅炉工况变化 剧烈时,应立即将自动解列,改为手动调整。
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模版

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模版一、锅炉正常运行中监督调节的背景和目的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热工设备,具有重要的能源转换功能。
为了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其进行监督调节。
监督调节的目的是提高锅炉的效率、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二、锅炉正常运行中监督调节的内容和方法1. 温度监督调节a. 温度测量:通过安装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对锅炉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b. 温度控制:根据锅炉的工作要求和燃料的特性,调整锅炉的供暖温度、燃料进气温度等参数,保持锅炉的温度稳定在预定范围内。
c. 温度报警:当锅炉温度超出预定范围时,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锅炉的安全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2. 压力监督调节a. 压力测量:安装适当的压力传感器,对锅炉内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b. 压力控制:根据锅炉的工作要求和燃料的特性,调整锅炉的蒸汽压力、水位压力等参数,保持压力在合理范围内。
c. 压力报警:当锅炉压力超过预定范围时,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压力过高或过低对锅炉的安全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 水位监督调节a. 水位测量:安装适当的水位传感器,对锅炉内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b. 水位控制:根据锅炉的工作要求和水位的变化规律,调整给水量、放水量等参数,保持水位在合理范围内。
c. 水位报警:当锅炉水位异常时,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位过高或过低对锅炉的安全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4. 燃料控制a. 燃料测量:对燃料的供给量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通过流量计、称重装置等设备进行测量。
b. 燃料控制:根据锅炉工况和燃烧效率要求,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供给速度等参数,确保燃料的合理利用。
c. 燃料报警:当燃料供给异常时,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燃料供给不足或过多对锅炉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三、锅炉正常运行中监督调节的具体方案1. 系统监测与报警a. 设备运行监测: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锅炉的温度、压力、水位、燃料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运行中还有这些十分重要的监视和调整了解一下

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一、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锅炉正常运行中,为保证其安全经济运行,要做到“四勤”、“四稳”(勤检查、勤调整、勤联系、勤分析、汽压稳、汽温稳、水位稳、燃烧稳)并做好以下调整:1、保证锅炉蒸发量满足电负荷的需要。
2、保证并维持汽包在正常水位。
3、保证正常的汽温、汽压。
4、保证蒸汽品质合格。
5、保证燃烧良好,提高锅炉热效率,在运行中还应加强对设备的巡回检查,保证运行工况稳定及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
锅炉运行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
要弄清楚锅炉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设备的特性和各个系统。
充分了解各种因素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并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
水位的调节:一、保持锅炉水位正常,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密切注意水位变化,保持水位在±50mm范围内,最高最低不许超过±75mm,在正常运行中不允许中断锅炉给水。
二、监视水位:1、应以汽包就地水位计为准,接班和值班期间应经常与低地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计校对每班不少于3次,低地水位计只做监视和参考。
2、注意给水压力的变化,母管压力5.5Mpa,给水压力稳定,给水温度不得低于150°C,异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04°Co3、给水流量变化平稳,避免给水流量变化太大给汽温、汽压带來影响。
三、水位计运行情况:1、汽包水位计指示应清晰,并有轻微波动,否则应及时冲洗,每班对汽包水位计冲洗一次。
2、不允许水位计各部的零件有严重的泄漏,否则将影响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
3、水位计有良好的照明(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
四、当给水自动调节失灵,使水位不正常时,运行操作人员应将给水“自动”改“手动”,恢复水位至正常范围,并通知热工人员及时处理。
五、每月15日在热工人员的协助下,试验水位高低报警一次,当给水调节门或其他转动部分发生故障,应改为旁路上水。
锅炉汽水系统参数调整

锅炉汽水系统参数调整一、锅炉水位的调整1、锅炉水位调整基本原则1)锅炉给水应均匀,须经常维持锅炉水位在汽包水位计中的正常水位处,水位应有轻微的波动,其允许变化范围为±100mm,在正常运行中严禁中断锅炉给水。
2)锅炉给水应根据汽包双色水位计指示进行调整。
3)当给水调节门自动调整器投入运行时,仍须经常监视锅炉水位的变化,保持给水量变化平稳,避免调整幅度过大,经常对照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是否相符(给水流量比蒸汽流量大1—3t/h),若给水自动调整器运行失灵,应改为手动控制,及时调整给水量,并通知热工检修人员处理。
4)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给水压力和给水温度的变化,当给水压力或给水温度低于规定值时,应及时联系有关人员进行调整。
5)在运行中应保持汽包水位计完整、指示正确、清晰易见、照明充足。
6)定期对照双色水位计与汽包水位计的指示,至少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并保证指示一致。
2、汽包水位计的投用1)锅炉冷态时双色水位计投入步骤:确认汽包双色水位计检修工作结束,照明齐全,开启汽包双色水位计汽、水侧一、二次门,关闭放水门。
汽包双色水位计随锅炉一起升温升压。
2)锅炉热态时汽包双色水位计投入步骤:双色水位计投用:a)确认汽包双色水位计检修工作结束,照明齐全,汽、水门及放水门均在关闭状态。
全开汽、水侧一次门。
b)微开汽侧二次门四分之一周,水位计预热40分钟。
c)关闭汽侧二次门和放水门。
d)开启水侧二次门四分之一周,向水位计徐徐导入热水。
e)开启汽侧二次门四分之一周,向水位计徐徐导入蒸汽。
f)把汽阀和水阀交替全部打开。
g)观察水位计水位应有微小波动。
3、汽包水位计的解列汽包水位计在运行中如发生严重泄漏或爆破,应将汽包水位计解列,其操作步骤如下:1)关闭汽包水位计水、汽侧二次门。
2)开启汽包水位放水门。
3)关闭汽包水位计水、汽侧一次门。
二、锅炉主蒸汽压力调节和负荷调节1、正常运行时,主蒸汽压力调节的基本原则1)在运行中,应根据汽机的需要和并列运行锅炉的负荷分配,相应调整锅炉的蒸发量和过热蒸汽参数。
锅炉燃烧调整与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

锅炉燃烧调整及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防止锅炉结焦和降低污染排放指标措施——针对此题目进行内容的增减细化和完善,要充分发挥合力团队和专工及主任层面作用,总结经验,真正发挥指导运行人员操作的目的!而不是为完成我布置的工作去应付!建议妥否请考虑!在锅炉运行调整中,在每一个运行工况下,对每一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锅炉燃烧调整的水平,最终反映在整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上。
针对我公司情况,锅炉调整主要是对燃烧系统的调整,其次是各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锅炉调整的每一个环节。
燃烧调整部分:一、送、引风量的调整及控制在平衡通风的燃煤锅炉风量的调整中,原则上直接采用调节送、引风机动叶或静叶开度的大小来调整。
总风量的大小,主要依据锅炉所带负荷的高低、氧量的大小以及炉膛负压来控制。
目前#1、2炉引风量的调节,在稳定工况运行时主要是投入自动调节。
送风量的调节,在负荷稳定时投入自动调节,在负荷波动大时手动调节。
在点炉前吹扫条件中规定风量大于30%所对应的风量的质量流量为280T/H,根据这一基准,在正常调整中,按照负荷高低和规定氧量的大小来控制送风量。
将炉膛负压调节在-19.8Pa~-98Pa为基准来控制引风量。
二、燃料量的调整及控制1、锅炉负荷小幅度变动时调节原则:通过调节运行着的制粉系统的出力来进行。
调节过程(以少量加负荷为例)1)在给煤量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将A磨煤机的调整做为燃烧稳定的基础,然后通过适当开B、C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来调整负荷,调整时不要大幅度开容量风门,根据负荷情况,可单侧或双侧调整,调整幅度控制在2%开度左右,调整后,密切注意汽包压力或主汽压力以及氧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压力上升快,可适当对单侧容量风门回调来进行控制。
2)在各台磨煤机容量风门开至40-45%时,此时应根据磨煤机料位及电流情况,来增加给煤量,根据长时间观察,每台磨煤机给煤量最稳定工况出力在54-56T/H之间,在掺烧劣质煤(如金生小窑煤)时,出力在48-50T/H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正常运行中的主要参数调节
摘要:对运行中的锅炉进行及时、准确地调节以及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故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对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调节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锅炉水位气压气温调节
Abstract: The operation of the boiler for timely and accurate adjustment and stric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at the boiler security,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necessary means. So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line experiences, the boiler 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adjustment process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Key Words: boiler, water level, pressur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引言
锅炉运行时,其负荷是经常变化的,锅炉的蒸发量必须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适应负荷的要求。
因此,在锅炉运行期间,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调节,如对燃料量、空气量、给水量等作相应的改变,才能使锅炉的蒸发量与外界负荷相适应。
否则,锅炉的运行参数(水位、气压、气温等)就不能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与此同时,锅炉设备的完好程度,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很大。
因此,对运行中的锅炉进行及时、准确地调节以及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水位的调节
锅炉的水位是保证正常供汽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给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
当锅炉负荷稳定时,如果给水量与锅炉的蒸发量(及排污量)相等,则锅炉水位就会比较稳定;如果给水量与锅炉的蒸发量不相等,水位就要变化。
对于间断上水的锅炉,由于给水与蒸发量不相适应,水位总在变化,最容易造成各种水位事故,更需加强运行监督和调节。
2.1 锅炉给水保持正常
水位的调节一般是通过改变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来实现的。
目前,很多锅炉已采用给水自动调节器,这对稳定水位有明显的作用。
但若发现水位不正常地过高
或过低时,应操作手动给水调节阀进行给水量的调整,然后对自动给水调节器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存在的故障。
2.2 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水位
锅炉运行中,应随负荷的变化及时调节水位。
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以防负荷增加时水位降得过低;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低于正常水位,以免负荷降低时水位升得过高。
但上下变动的范围不宜超过中水位±50mm。
在升降负荷、启停给水泵、定期排污、向空排汽等情况下,应对水位所发生的变化超前进行调整。
2.3 保证水位表灵敏可靠
为保证水位表清晰、准确,锅炉运行中要定时冲洗水位表,一般每班冲洗2-3次。
冲洗时要注意阀门的开关次序,不要同时关闭进水和进汽阀门,否则会使水位表玻璃的温度和压力升降过于剧烈,造成破裂事故。
另外,冲洗水位表之前,要注意检查水位表是否存在泄漏,可用手电检查旋塞和各连接部位,如果手电玻璃面上有水汽凝结,就说明有泄漏,应及时排除。
当水位表内看不见水位时,应立即检查水位表,或采用“叫水”的方法,查明锅内的实际水位,在未判明锅内实际水位的情况下,严禁上水。
汽压的调节
蒸汽压力是锅炉运行中必须监视和调节的另一个主要参数,汽压的波动对安全运行影响很大,超压则更危险。
蒸汽压力的变动通常是由外部负荷变动(外扰)及燃烧工况变动(内扰)引起的。
当外界负荷突减,小于锅炉蒸发量,而燃料燃烧还未来得及减弱时,汽压就上升;当外界负荷突增,大于锅炉蒸发量,而燃烧尚未加强时,汽压就下降。
如果运行中外界对蒸汽的需求量并未发生变化,而由于锅炉燃烧工况变动(如燃烧不稳定或燃料量、风量改变)以及锅内工况(如传热情况)的变动,使蒸发面产汽量发生变化,锅炉蒸发量与蒸汽需
要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也会造成蒸汽压力发生变化。
锅炉运行中,锅炉操作人员应根据负荷的变化,相应地增减燃料量、风量、给水量,来改变锅炉的蒸发量,使汽压相对保持稳定。
当锅炉负荷降低使汽压升高时,如果此时水位较低,可适当加大进水使汽压不再上升,然后酌情减少燃料量和风量,减弱燃烧,降低蒸发量,使汽压保持正常;如果汽压升高时水位也高,应先减少燃料量和风量,减弱燃烧,同时适当减少给水量或暂停给水,待汽压、水位恢复正常后,再根据负荷调节燃烧和给水。
当锅炉负荷增加使汽压降低时,若此时水位较高,可适当控制给水量。
如果燃烧正常而蒸发量未达到规定值,则需增加燃料量和风量,强化燃烧,加大
蒸发量,使汽压恢复正常;若汽压低时水位也低,则可先增加燃料量和风量,在强化燃烧的同时,逐渐增加给水量使汽压、水位恢复正常。
可以看出,汽压调节主要是对燃烧工况的调整,而燃烧调整的关键是合理控制燃料量和风量。
不同的燃烧设备对燃烧的调整方法是不同的,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调整方法,在锅炉负荷发生变动时,尽快使汽压恢复正常。
汽温的调节
汽温是锅炉蒸汽的又一主要参数。
蒸汽温度偏低,蒸汽做功能力降低,汽耗量增加,不经济,甚至会损坏锅炉和用汽设备。
过热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温度过热,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严重超温甚至会使管子过热而爆破。
因此,锅炉运行中,蒸汽温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汽温变化是由蒸汽侧和烟气侧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而对汽温的调节也就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4.1 从蒸汽侧调节汽温
从蒸汽侧入手调节汽温,即是通过改变蒸汽侧的吸热量来维持额定的汽温,目前多采用减温器来调节汽温。
减温器一般置于高温段过热器与低温段过热器之间。
常用的减温器有两种形式:表面式和混合式。
无论采用哪一种减温器来调节汽温,其操作调节都比较简单,只要根据汽温高低,适当开大或关小相应的减温水调节阀,以改变进入减温器的减温水量,即可达到调节过热汽温的目的。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监视汽温的变化,平稳、均匀地调节阀门的开度,切不可大开大关,使汽温波动过大。
4.2 从烟气侧调节汽温
从烟气侧调节过热汽温,就是改变过热器受热面的吸热量,通常是通过改变流经过热器的烟气量和排烟温度来实现的。
在操作上,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调节燃料量和送、引风量,改变燃烧强度来进行调节的。
例如,当外界负荷减小时,汽压、汽温会同时升高,这时可减弱燃烧,使汽压、汽温同时下降。
另一种方法是,当外界负荷不变,汽压较稳定而汽温偏低时,可采用加大引风量、调整二次风等措施来增加烟气流量,通过提高炉膛出口烟温来提高蒸汽汽温。
参考文献:
[1]王杰.浅谈锅炉运行调节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2]曲广浩,纪京兵.锅炉汽温调节方式在华德电厂的应用探讨[J].山东电力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