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信息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安石及其代表作《游褒禅山记》。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格律等基本元素。

3.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其个人审美境界。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元素。

2.诗歌的意象、情感、意境等。

三、教学难点1.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讲述唐代诗人王安石及其代表作《游褒禅山记》。

2.引导学生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意义。

2. 集体朗读(10分钟)让学生齐声朗读《游褒禅山记》。

注意发音、语调和感情表达。

3. 诗歌分析(20分钟)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3.内容归纳、梳理出关键词汇。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所梳理出来的词汇进行讨论,善于发现诗歌中表达的深层意义和情感。

5. 个人感受分享(10分钟)召集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所感所想,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6. 创作习作(30分钟)1.给予学生一些关键词汇,让他们自由创作一首诗歌。

2.老师巡视、点评、辅导。

7. 思考和总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向。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集体朗读法,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诗歌文本。

4.讨论法,加强团队协作和思想碰撞。

5.创作习作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6.思考总结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深层次认知。

六、教学评价通过此次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理解了《游褒禅山记》的主旨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感性层面体验了诗歌中所展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了个人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习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目标: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贬褒之意及抒发自然之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旨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贬褒之意。

教学准备:复印《游褒禅山记》文章、幻灯片展示、课堂小组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褒禅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 你们听说过《游褒禅山记》吗?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吗?- 想象一下,你们如果去褒禅山游玩会有怎样的体验?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分发《游褒禅山记》文章给学生,让他们阅读一遍。

2. 要求学生在纸上简要写下自己对文章主旨与情感的理解。

3.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互相讨论,并总结出各种不同的理解观点。

4.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引导整个班级一起思考。

三、课堂讲解与解析(15分钟)1. 借助幻灯片展示,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向学生解释作者表达的贬褒之意。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出现的贬义词语和褒义词语,并解释其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可以给每个小组分发几个同样体裁的短文,要求他们分析和归纳出作者的贬褒之意,并通过写出相关例子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评和指正,以促进学习效果。

五、总结与延展(10分钟)1. 回顾《游褒禅山记》的主旨与情感表达,让学生自主总结。

2. 提问:- 你们觉得《游褒禅山记》给你们的启示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于褒禅山的地方可以感受大自然之美?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褒禅山,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旨与情感表达,并学会分析作者的贬褒之意。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此外,通过对比小组作业,学生也能发现不同同学对自然之美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难点一: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由于《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于人 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思想内涵可能存
在一定的难度。
文章中王安石以游山之乐喻人生之苦,又以游山之难喻人生之艰。这些 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理 解,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
重点
01
重点二:古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02
学习古文,基础知识是关键。学生需要掌握古文中的基本词汇、句式和修辞等 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文。
03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古文词汇,如虚词、实词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古文中常 见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等。此外,对于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排比等,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的组织
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交流彼此的看法,增强合作学习 的意识。我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 性思维。
讲解技巧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 情感。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 点和表达方式。
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情感变化,增强对文章情节的感知。
《游褒禅山记》教学 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理解文章中“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深思慎取”的 看法。
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游记的能力。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通用5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通用5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通用5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__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__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__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__结构。

思考“__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__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3、看游山心得这一部分,作者有什么心得?明确:现在的人要想做事情有所成就,也必须具有古人那种探索的精神。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3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3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二、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三、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教学设想一、“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列表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二、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三、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1、2两段。

敦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2.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

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

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

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4篇)媒体设计]篇一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二《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游记散文,属于文言文教学单元。

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传授,但不能仅局限于文言知识的学习。

古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深邃思想的体现,高尚人格的展现,超人智慧的表现。

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结构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倘若教师只局限于文言知识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况且大部分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参照课文下边的注释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识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安排的:一个环节,学生参照注释自主翻译本节课规定的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根据语境推断个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点。

第三个环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以一个问题出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课文的思想精华。

我自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从一字一句的讲解的文言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也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每节课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知识。

但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书是空白的,问他们个别字词的含义也答不上来。

我心里一下恐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学生的错,是我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了。

所以我轻易不批评学生。

下课后,我把书上空白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

原来是他们在自学时怕出错不敢写,教师讲解时速度有些快跟不上。

我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的情况。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字词任务没有明确,没有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怪不得学生。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初中时期的语文学习以快乐、有趣、活泼为主,而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则更注重文献、历史、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便是一篇充实深沉的文章,是高中必修教材。

为了更好地教学,《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了解唐诗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特点。

2. 对作品的基本风格和写作手法进行探究,理解隐喻和比喻。

3. 提高学生的主题阐释和文化品位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1. 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唐诗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特点。

2. 作品的基本风格和写作手法,隐喻和比喻的理解。

3. 学生文化品位能力的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解释和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比喻。

2. 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思想和哲学。

3.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可选择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探究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

2.阅读与分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逐句逐节的循序渐进地解析作品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用文化品位的眼光去解读作品。

3.隐喻以及比喻的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分析隐喻和比喻。

让学生发现隐喻和比喻是如何串联起了文章的主题。

4.同步案例演示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引用相关的案例作为辅助讲解。

如,类比:绿萼垂啼似,红颜捧雨来。

有心者对应用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5.主题与思想分析在分析完毕作品的基本要素,特别是隐喻和比喻以后,可进入到本篇文章的思想和哲学的分析。

通过互动教学法的展现,让学生深入理解或者提出疑问。

6.总结与反思:本环节重点在总结启发,包括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所遇到的困难、不足以及需要加强的方面。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3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精选6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游褒禅山记》的教案,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

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他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

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

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

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①作者一行游山一共几人?(五人)②“游褒禅山记”,那么这篇文章中有关于记游的部分,集中在文中哪些段?(1、2节)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节)④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掌握重难文言语汇。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理解成事需“志、力、物”及“深思慎取”的主旨,以古鉴今。

4.感悟王安石写作政治缘由。

【重难锁定】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情境导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音谬,引入华山(花山)之探。

【解析】“猪革亮”是古代一种皮具,类似于鞋子,“顶”是皮匠制造皮具的一种做法。

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二.合作探究(一)音谬之思1.齐读一段。

2.师生探讨“华”发音。

(重点字词融入)“舍”、“卒”、“以”、“其”、“乃”等。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等。

3.由“音谬”王安石思考到什么道理?“深思慎取”。

4.范读四段。

(二)入洞未尽而出之叹1.褒禅山景物探幽引入。

2.生读二段,共同探讨。

(字词分析,游览过程把握。

)3.齐读第三段,分析“余有叹”:①古人观自然有得。

(例证)②志——险远。

③力——不怠。

④物——幽暗昏惑“相之”。

⑤无悔,无讥。

4.所悟。

(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及生活学习体会谈看法)三.拓展延伸1.王安石写作缘由:变法治国,尽吾志(力、物)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补充作者资料: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此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做事“尽吾志”和治学“深思慎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结合注解疏通字意。

第二课时:学生质疑,教师串讲,归纳重点字词。

第三课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总结。

四、文本解读:1、作者的思路:板书:1、介绍褒禅山概况记叙2、记游山经过(详略)照应因事说理3、游山心得——尽吾志照应议论4、对仆碑的感慨——深思慎取补叙——5、同游者、写作时间2、重点内容分析第1段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为后面第4段议论中提出治学“深思慎取”提出依据。

第2段略写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

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形式,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对比,最后写出洞后的心情,突出一个“悔”,因为当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与之俱出”,“不得极夫游之乐”,由此而悔,从而为第3段的议论作铺垫。

3、重点内容处理方法教师提示此文和其他游记不同,学生寻找后教师明确: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记叙、议论的部分,并组织学生在原文寻找前后照应的语句,从而明确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做铺垫;后面的议论有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想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3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3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3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与作者的思想情感。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游褒禅山记》全文和相关图片。

2.教学素材:古代山水画和禅宗思想相关的文化素材。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苏轼和他的诗文创作背景,简要介绍《游褒禅山记》的文化背景。

步骤二:整体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游褒禅山记》全文,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褒禅山的景色描写。

步骤三:文化背景解析(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古代山水画和禅宗思想相关的文化素材,让学生了解褒禅山这一文化背景对文章的影响。

步骤四:重点段落解读(20分钟)选取《游褒禅山记》中的几个重点段落,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解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游褒禅山记》中的某个问题或主题,并在小组内展开思路,准备一个小组发言。

步骤六:小组发言(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步骤七:写作练习(30分钟)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时间,要求他们写一篇文章,以《游褒禅山记》为题材进行发挥,自由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随堂小测:针对学生对《游褒禅山记》故事情节和作者的理解进行问答。

2.学生作文评估: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禅宗思想,探索禅宗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2.学生可以根据禅宗思想和山水画的特点,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并配上自己的禅宗诗句。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 》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 》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三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游褒禅山记》)。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文学应当“有补于时”,重在“适用”。

其散文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很强。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三、背景资料1、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

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2、《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游褒禅山记》是苏轼在宋代的一篇游记,因其语言流畅、文艺性强而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奉为佳作。

在高中必修课程中也有涉及此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游褒禅山记》设计出一份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写作动机以及作者等相关信息;②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褒禅山的风景及人物特征;③ 回归文本,把握文章的意义、主旨及传递的情感;④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开展创作性阅读,如进行文本漫游、自我体验等。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理性评价文学作品;②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素质和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意识到课文对于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重要性;② 表达个人情感感受,谈及自己通过阅读该文本带来的生活启示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带领学生走进褒禅山文化,激发学生对褒禅山的兴趣。

(2)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推敲:你是否到过褒禅山?对褒禅山有什么认识?在你的印象中,褒禅山的景点、植被、还有哪些特别之处?(3)出示《游褒禅山记》的课文,并解读文章的标题含义,如何理解“游”、“褒禅山”、“记”等。

2. 阅读理解(1)课前,学生自行阅读一遍《游褒禅山记》,并作简要笔记。

(2)阅读课文时,可以采取“前读故事”、“精读议原”、“高标定瞄”等阅读策略,重点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抒情、议论与描写的特点。

(3)阅读结束后,学生可通过口头讲述、小组讨论等方式交流对该文本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3. 鉴赏分析(1)结合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教师可安排主题式演讲、表演、小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从课文中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解课文的艺术价值。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和作者。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2.学会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论此图给他们的感受。

2.新授
3.阅读
教师分段让学生朗读,并提供语言障碍或不理解的情景与学生一起解读。

4.讨论
学生就段落的情景进行讨论,提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5.引导
第二课时:
1.复习
2.讨论
学生就之前的阅读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回答,进一步澄清学生的理解。

3.思考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禅山有如此吸引力?”、“游禅山给你什么启示?”
4.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游褒禅山记》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5.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四、教学手段:
1.图片展示
2.合作讨论
3.问题引导
4.创作写作
5.展示交流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悟理解。

2.听取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评价和感受。

3.评价学生对于创作要求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并撰写读后感。

2.学生可以根据《游褒禅山记》中的景物描写,进行手绘,进行艺术创作。

游褒禅山记教案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板书设计《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能够理解并阐述文中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使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褒禅山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解读。

文中表达的思想和观点的阐述。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对褒禅山有何了解?你们认为褒禅山的美在哪里?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翻译课文。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褒禅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提问:我们从课文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哪些情感?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褒禅山的美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教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意义。

2. 掌握《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 对《游褒禅山记》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和解读。

2. 进一步体会《游褒禅山记》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讲述一段话,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分析《游褒禅山记》的内涵和意义。

3. 讨论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游褒禅山记》的要点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询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游褒禅山记》?你们对它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了解多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探究(20分钟)由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游褒禅山记》的内容,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以下问题:(1)谈谈你们对于游褒禅山的浅显了解。

(2)你们认为《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谁?为何?(3)你们读完《游褒禅山记》后有何感受和体会?3. 讨论(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详细阐述和解读《游褒禅山记》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开头的一句“吾缘广寒宫之奇遇,获鲁班之技巧。

”对整个故事有何提示作用?(2)尧、舜、禹等古代圣贤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禅山作为故事的背景?4. 归纳(15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游褒禅山记》的要点和人生哲理。

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或句子:(1)自然之美(山水、花草树木);(2)人生哲理(顺应自然、助人为乐、勤奋好学)。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诗意,蕴含深刻的哲理,被人们誉为“农村理想化的最高峰”。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游褒禅山记》是必修内容之一,其教学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中学高年级,旨在通过线上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和意义,掌握课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旨思想和文学特点,感受诗歌中的审美情感。

2.掌握诗歌的词汇和基本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能力,通过诗歌的欣赏和赏析,培养广泛的文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课文的整体了解: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背景,让学生对课文的大致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诗歌的欣赏:逐句解读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和阅读技巧。

3.诗歌的写作技巧:以王安石的诗歌写作手法为例,介绍诗歌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和创作。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的美妙,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2.讲解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详细解释课文中的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及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互动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下实现自我发展。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知识目标了解《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学术语和阅读方法。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选取相关诗歌进行预热,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教学重点:讲解《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和大致意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和文学特征。

3.辅助材料:使用图片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褒禅山的风景和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特点。

4.课堂练习:安排相关的阅读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术语和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信息化教学设计
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相信这条登山的路会永远蜿蜒在大家的心目中,而王安石在900多今年前游览褒禅山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褒禅山。

感悟《用生命丈量土地》。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推动学生进入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生制作的短片以及自己的配乐朗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回味曾经共同奋斗的岁月,营造氛围,沟通情感,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学生畅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展示教师投放“山路初
探”“相携勇攀登”
的ppt,在引导学生
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文意的基础上,通过
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老
师的及时点拨,学习
即事明理、叙议结合
的写作方法,领会治
学处世须坚定意志和
深思慎取的道理。


强学生在阅读文本过
程中的真实体验,促
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与互动。

1.用P PT引导学生自
主朗读和合作探究文
本。

形象、生动、直
观地呈现学习法流
程、方法,体现指导
意义,便于学生高效
学习。

配乐《迷雾森
林》,朗诵文言文,
使学生更有读的兴
趣,使课堂有浓厚的
文言学习的味道。

(资料包图片1、2)
多媒体一体机、
彩色投影仪、思
维导图、自主及
小组合作学习量
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