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教育内容和途径应是多方面的, 通过习礼、诗歌、读书对儿童 进行全面教育
第四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 、 朱 熹 与 《 童 蒙 须 知 》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岁入 仕途,开始其政治生涯。朱熹一 生热爱教育事业,主持修复白鹿 洞、岳麓书院。
《小学》:古代童蒙读物的选 择、扩充,相当于《四书》 《童蒙须知》:学习眼前事的 具体标准与要求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贾谊
王守仁
思想家
朱熹
颜之推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 、 贾 谊 生 平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文帝,做 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贬长沙。 后为梁怀王之太傅,因怀王不幸 坠马身亡,谊抑郁而终,时年33 岁。
贾太傅祠,长沙西区福胜 街。公元1465年建,现仅 存祠屋一间,祠前 “太 傅井”。
二 、 朱 熹 儿 童 教 育 思 想
1、重视蒙养教育
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8-15岁为蒙养教育阶段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 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 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圣贤之嘉言懿行,供模仿 教师应指导、示范、适时启发
二 1、提倡早期教育 、 颜 之 2、主张慈严结合 推 家 3、要求均爱勿偏 庭 教 育 思 4、主张博习致用 想
5、重视风化陶染
与善人居,慎交友,交益友
幼儿期是教育的最 佳期
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张体罚。
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 免生娇气与怨气,致兄 弟不睦
儒家五经兼及百家,琴棋 书画文学; 学以致用
学前教育思想史
学前教育思想史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以及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派别和教育理念的影响。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思想史进行探讨,以了解不同时期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实践。
一、古代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强调德育,重视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儿童在家庭中得到基础的教养和教育,从父母那里学习品行和礼仪。
古代的幼儿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和与家族成员一起的生活来实施。
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了教育的理念,他主张幼儿应接受德育和体育的教育。
他认为,幼儿时期是培养德性的关键时期,应该注重对儿童品格的塑造。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起源现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教育机构。
弗雷贝尔是德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
他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注重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开展。
在美国,弗罗贝尔的思想得到了普遍关注和借鉴。
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认为幼儿应该在自由和启发式的环境中学习,注重幼儿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三、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化,学前教育思想也逐渐多元化。
相对于强调自由和启发式教育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现代学前教育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教育思想。
在美国,爱尔兰·戴维斯和内尔·戴维斯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概念,强调幼儿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
而丹尼·菲利普斯则主张“感性教育”,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感觉和体验来学习。
此外,凯杜儿童中心的创始人雷奇欧·艾米利亚尼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另外,英国的斯坦丁教育法和日本的教育电视法等也都卓有成效。
四、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现代发展各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几位教育家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2.让学生学习评论几位教育家、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贾谊(前 200~前 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
据《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十八,能以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颇通诸家之书”,以才俊闻名。
河南太守吴公因治郡得法,被召入朝廷任为廷尉。
贾谊经吴公举荐,被文帝诏为博士。
贾谊入朝时年仅二十出头,在朝廷中最为年少。
他年轻敢为,思维敏捷。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他都能对答如流。
文帝很赏识他,提拔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朝代替秦二十余年,天下业已安定,应该适时改进一些陈规旧法。
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
但遭到朝中一批元老重臣的排挤和谗毁,认为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因被贬到长沙任太傅。
四年后,贾谊被征召入京朝见,文帝因感于鬼神之事,问贾谊鬼神之本。
贾谊讲了祭鬼神的缘故,君臣一直谈到半夜。
文帝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不久任命贾谊做了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
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慎坠马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而终日忧郁哭泣。
转年去世,时年 33 岁。
一、贾谊的胎教思想贾谊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人生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他认为胎儿是人生之本,是生命的起点,胎儿发育是否良好,素质如何,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一)婚配对象的选择贾谊认为,父母的遗传和品德可以对子女产生直接影响。
“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胎教的第一步就是择偶。
他说“:《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故君子慎始。
”意思是说,养育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谨慎择偶。
因为养育健康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良好的身体条件、品德状况。
否则,就会养育出不健康的孩子。
这既贻误孩子的个人发展又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学前教育的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基石,为后世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他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种思想对于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人的善性。
孟子还强调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形象地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古代希腊也孕育了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儿童在早期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轻松愉快的,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音乐、体育、数学等多个方面,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儿童的天性和自然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当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幼儿阶段,应注重身体的养护和习惯的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家庭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被视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子女遵守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迁居,充分体现了古代家长对环境教育的重视。
在古代西方,家庭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古罗马时期的昆体良强调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教育思想史
上篇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
儒家:孔子:1、“有教无类”2、“性相近、习相远”3、“学而优则仕”。
孔子关注人事、倡导人本、重视人伦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核心。
孟子:性善,重仁义,明人伦。
强调“存心养性”,以塑造完美人格。
荀子:性恶,重理法,讲规范,讲究“化性起伪”。
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儒家传授“六艺”,重视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注意学思行结合,因材施教。
墨家:墨子:反对以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礼乐”教育,主张以“爱利万民”为出发点,通过“兼爱”教育,以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目标。
注重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学习,强调生动、实践、创造的教学方法,形成有别于其他派别的独特个性。
道家:老、庄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反朴归真。
以培养超凡脱俗、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法家:韩非:重法轻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调以奖惩手段强化法制观念,从而培养“明法”、“行法”的人才,首开法制主义教育先河。
儒家尚理性,讲实用,倡导启发;墨家重实践,讲功利,求创新;道家尚自然,崇直觉,重体悟;法家尚统一,贵法制,重赏罚。
二、《周易》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提倡早期教育:万物刚诞生的时候都是蒙昧无知的,所以到注重养育。
儿童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早进行教育,以防止蒙昧无知的孩童误入歧途。
(二)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同自然中的风那样,教育者当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去引导儿童,使其随风而化。
(三)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作为教育者,不要要求儿童来学,要让儿童主动地求学。
即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与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自觉。
主动精神。
师生相互尊重。
一方面,学生要尊重教师,主动向教师求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他们有了求职的愿望之后,便积极加以引导。
三、《礼记》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儿童教育的起点是胎教:胎教是指孩子出生之前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始阶段,它通过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五)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余地,使他们能学得活 泼主动,真正消耗吸收。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用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 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 根据年龄之异,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 区分开,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胎教
早谕教
二、贾谊的学前教 育思想
选左右
重儒术
贾谊对古代胎教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首先,
其次,要对孕妇 再次,安排适当
要选择配偶,胎
举行“正礼”的 的环境及人员对
儿的状况并不单
教育。
孕妇予以影响。
由母亲决定。
(二)早谕教
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开始:
递进过程。
“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 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 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三)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 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童子的格物致知” 。
早”字,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 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 最佳的效果;同时,早期教育也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 要阶段,个人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 道路,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选左右
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 强皇太子的早期教育,在宫廷中应设“三公”、“三少”。
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思想总结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思想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对儿童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法。
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特殊条件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的特点。
下面将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儿童教育的目的。
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和社会成员。
在封建家庭,子女是父母财产和家族延续的劳动力,因此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出孝顺、忠诚、尊重长辈和服从上级的儿童。
通过严格的教育,封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并传承家族的衣钵,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人。
其次,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儿童的教育内容。
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礼仪、家训、道德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封建社会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家教,通过家训和礼仪教育,培养儿童对封建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循。
此外,封建社会还注重培养儒家思想,如儒家的仁、义、礼、智等,以及封建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观念等,这些都是封建社会中重要的教育内容。
再次,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方式。
封建社会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师徒关系和家庭教育。
师徒关系是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师父的言传身教,传授技能和价值观念给学徒。
家庭教育是封建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亲以及长辈通过家庭的传统和家训,对儿童进行日常的教育。
封建社会中强调教育的渗透性,即将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教育儿童。
最后,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评价。
封建社会的教育评价主要通过考试和家庭评价来进行。
封建社会注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唯才是举。
因此,儿童教育中,父母亲和师长会将儿童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此外,家庭评价也是封建社会中重要的教育评价方式,封建家长通过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判断儿童是否遵循家教和传统,以此来评价儿童的教育成果。
7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自考
具体内容:故事、寓言、诗歌、音乐和体 育锻炼,并强调寓教于乐,处处给儿童以 道德的陶冶。 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公育 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做游戏、讲故事、 唱歌等。 •重视音乐对儿童心灵的陶冶作用。选择欢 快、令人兴奋的歌曲给儿童唱,以培养儿 童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了解儿童 的能力和天赋素质,从而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采取 不同的教育方法,长善救失;还要善于使儿童在他 最有才能的方面得到进步,扬长避短。 • 教学要能培养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 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儿童的天性应该 受到重视,但是天性缺少的东西也应该得到弥补。
• 7~14岁,是儿童“进入正规的集体教育”阶段。 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掌握读、写、算的基本 知识与技能,并进行体操训练和音乐教育。 • 14~21岁,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 学生的理性灵魂。
二、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体质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 •为了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应当实行优生,孕妇应当注 重保健。要求以法律来规定婚配制度,保证在最适宜 于生育的年龄生育下一代。(已婚夫妇学习生育知识; 孕妇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运动但不宜过于劳累,食 物要有营养,保持宁静的情绪。)
• 重视体育。和谐的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 音乐来陶冶心灵”。认为体育必须与音乐教育结合。 • 儿童的饮食要适当,生活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但 不宜过多。 •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强调“知”的作用,而且 指出在教育的初期通过行动或实践来培养儿童良好 的习惯尤为重要。 模仿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的年龄分期思想主要基于灵魂论。 •人的灵魂分为③理性灵魂(灵魂的高级部分,它的功能主 要表现在认识与思维方面)和非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又 分为①植物灵魂(最先成长,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它的功 能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繁殖、生长等生理部分)和②动物 灵魂(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本能、感觉、情感和欲望等方面)。 •为发展人的灵魂,应当实施与它们相一致的三种教育, 即体育、德育、智育,并根据灵魂成长的次序,依次 实施这三种教育。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身心统一1、“人的成长不仅是指身体的发育,也包括心灵的成长,身心共同成长,才是完整的”属于王允的论身心统一二、论小儿禀性1、王允虽认为小儿由于气禀赋的厚泊,生而有善恶之别,但最终为善为恶还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2、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3、“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属于王允的论小儿秉性三、论优生1、王允认为子女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四、论在活动中学习1、对幼儿教育提出“教化成性”观点的是王允2、简述王允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1)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2)王允强调手脑并用,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3)提出了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入的观点3、简述王允的“教化成性”的观点答: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但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他认为通过教化,儿童的秉性是可以改变的,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允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五、简述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1、论身心统一。
王允认为人生而可以受教育,这是人与万物的区别所在,也是王允身心统一论的基本主张,在此基础上,王允还进一步指出了人心智上与身体之间的关系2、论小儿秉性。
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3、论优生。
王允从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女是夫妇合气所生,而子女的强弱是由夫妇的禀气厚薄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4、论在活动中学习,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一、注重家庭教育1、颜之推把良好的家风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道,是对儿童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二、提倡及早施教1、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三、主张“严而有慈”1、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是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中的主张“严而有慈”2、颜之推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1、“与人善居”慎交友的观点是颜之推提出来的五、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颜之推所作,内容全面系统论述了家教问题,共七卷二十篇。
3、学前教育史之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本章提要: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前教育制度,但积累了数千年的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
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思想家、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发展前人经验,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见解和主张,对当时学前教育的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不失为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思想家、教育家很多,本书只选贾谊、颜之推、王守仁作为代表予以简述。
其他如朱熹、司马光、朱柏庐、张履祥等也很值得研究,此不多赘述。
第一节贾谊的幼年太子教育思想贾谊(公元前200一前l68),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
年少才高,22岁被文帝召为博士,旋任太中大夫。
他善议政,对汉代的大政方针发表不少看法,提出许多治国良策,颇得文帝重视,后遭诽谤贬任长沙王太傅,继又为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
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
贾谊自责自己身为太傅未能尽职尽责,没保护好太子,竞忧郁而死,年仅32岁。
贾谊两度八年的太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太子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子教育的理论进行了研究。
他的著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关于太子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一、早谕教贾谊认为,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他指出:殷周之所以国祚长久,而秦代却“二世而亡”,原因在于对太子的教育不同。
殷周时对太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许多贤士辅佐,故能长治久安;而秦代则反之。
由此可见,“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对太子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安危。
因此,必须使太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品行端正,则“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贾谊认为:“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世前就要进行。
王后怀胎七个月,就要迁往安静清幽的侧室居住,使其不听邪音,不食邪味,以养成良好的心性,保证充足的营养,“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一切言行举止符合正礼,这样生出的婴儿才会中正不邪。
2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0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 、朱熹简介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 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二程”(程颢、 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 “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 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 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儿童教材《小 学》、《童蒙须知》。
二 、贾谊论早期教育
早谕教 进左右 重儒术
(一)早谕教
1、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早谕教的重要性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 皇太子早谕教的重要性 “天下之命,县(悬)于太子”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一)早谕教
2、对早期教育方法的论述 太子的教育应尽早实施,早期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的
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
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二)威严有慈
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三)均爱勿偏
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 之,更所以祸之”
(四)应世经务
1.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 经务”的真实本领。
2. 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 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目录
1.贾谊论早期教育 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
第1节 贾谊的太子教育思想
• 生平与教育活动 • 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太子太傅
.
29
四、评价:
1.反对传统教育,符合儿童教育规律,“与近代进 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郭沫若)
2.“自然教育论” 比西方早了200多年,实 属难能可贵。
.
30
思考题
⒈简述贾谊论“早谕教”的思想。 ⒉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思想。 ⒊请简要述评《颜氏家训》。 ⒋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⒌简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
.
27
日课表
• 第一节 考德 • 第二节 背书 • 第三节 习礼/课仿 • 第四节 讲书
中国最早的课表
• 第五节 歌诗(会歌) 有什么特点?
.
28
三、论儿童教育的原则 57-58
• 循序渐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承认个性 •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如:每天考德,行为落实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
.
1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唐朝 魏征
.
2
教育讲—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是指古代社会对于儿童学前教育的一系列观念和理念。
古代社会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是深受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如下:首先,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家庭的作用。
在古代,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石。
古代社会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礼仪观念和家庭传统。
父母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等社会价值观。
其次,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注重师德。
古代社会的教师被视为儒学传承者和社会道德的榜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爱心和耐心,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还提倡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也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古代社会特别强调德育的意义,将道德教育置于首要位置。
古代教育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品德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强调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儿童被要求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互敬互爱,与人为善,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还注重启发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
古代教育家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古代学前教育重视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他们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秉持以玩乐为主的原则。
古代教育家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该通过游戏和玩乐来获得知识和体验。
他们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发展的能力。
游戏被视为教育的媒介,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起来,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家庭教育、师德、德育、思维发展和游戏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对儿童的教育思想充满着智慧和哲理,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1. 人性本善与教育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即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引导和培养。
这种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提出了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的要求,注重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
古代儒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培养儿童品德和道德的基础。
父母应该起到良好榜样的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3. 游戏教育中国古代的游戏教育思想跳跃了千年,孔子提出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观念,认为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娱乐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游戏教育的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4. 尊重个性与因材施教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尊重儿童的个性,提倡因材施教。
儒家强调了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由发展,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形成综合素质教育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罗82强调要培养儿童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等多方面的能力,注重全面发展,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
6. 培养思维和创造力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儒家注重琢磨和思考,提倡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儿童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品德和道德,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游戏教育和培养创造力,注重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强调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些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尽管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改变,但其中一些核心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 国学前教育思想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成长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在中国,学前教育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在许多典籍和教育实践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儿童的品德和礼仪规范。
《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体现了教育者自身品德对儿童的示范作用。
在古代,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父母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劳动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子女教育的诸多论述,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方法的得当。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儿童的实际生活能力。
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前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锻炼。
陈鹤琴先生则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他强调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主张“活教育”,即让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他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思想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国家重视普及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出台,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不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还重视其身体素质、品德修养、艺术素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时,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倡导因材施教。
在教育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
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古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也对后世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傅教育和书院教育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家庭注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往往会亲自教导孩子识字、礼仪、道德和职业技能。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师傅教育也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在古代社会,手艺人往往会收徒传艺,师傅会亲自教导徒弟技艺,并传授生活经验和道德规范。
师傅教育强调实践与经验的结合,注重培养徒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师傅教育,徒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时也接受了师傅的思想和观念的熏陶。
最后,书院教育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书院是培养士子的重要场所,学子们在书院里学习经典、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品德。
书院教育强调经典的传承和学术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通过书院教育,学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问,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
总的来说,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包括家庭教育、师傅教育和书院教育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在古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古代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古代儿童启蒙教育思想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新一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27想
• 二、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 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也要适应儿童的知识水平,
应从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渐加以深化、扩充,不能 超过分限,若强压大量内容给儿童,就如揠苗助长,反而妨 碍幼儿身心健康 • “童子自有童子格物致知”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29想
•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提倡教育儿童一定要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 根据儿童喜欢玩耍游戏而不喜欢拘束的特点,“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
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 斥责蒙师将儿童当作囚犯一样来体罚,儿童必然将学校当成监狱,把老
形就有了精神知觉,就可以对其施教,他认为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对胎儿有直接影响。 •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i闭),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
不正不坐, 目不视邪色, 耳不听淫声, 夜则令瞽(gu鼓) 诵诗, 道正事。 如此 则生子形容端正, 才德必过人矣。” • 讨论:关于胎教的观点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15想
• 三、严而有慈,均爱不偏 • 认为教育孩子是严肃而重要的事,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
对无教而爱,主张用怒斥与体罚的方法 •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 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21想
• 二、重视乳母之教 • 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张要慎选乳母;认为乳
母不但要承担哺育之责,还是幼儿的家庭教师。 • 乳母“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谊
教育思想目的:正君(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 教育思想内容: (1)早谕教:君子慎始 (2)选左右:慎选左右(三公,三少) (3)重儒术:忠、信、义、礼、孝、仁 (4)教养结合:德、智、体 • 教育思想评价:综述前人思想,缺乏新意, 但他是先秦以来第一位全面论述早期教育的 教育家,促进了早教理论的发展
1、为官清正、体察民情 2、长期从事教育讲学活动,学徒众多,影响 深远,重修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3、编著《四书集注》经学史上“四书”之名 第一次出现。 4、“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 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一、重视蒙养教育
1.教育按年龄和心理特点分 两个阶段: 小学:8-15 大学:152.儿童教育及早进行 打“圣贤坯模 ”
• •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朝 魏征
第四课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贾谊的太子早期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 、 贾 谊 生 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王守仁(1472-1528 年),明代中叶浙江 余姚人,哲学家、教 育家,又称王阳明。 主要儿童教育思想著 作:《训蒙大意示教 读刘伯颂等》、《教 约》、《社会教条》
一、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提倡自然教育
• 传统儿童 教育是 “鞭挞 绳缚 , 若待拘囚 ” (鞭打、绳缚、像对待囚犯一样);学生厌 学、恨师,看学校如监狱,视师长为寇仇。。 • 揭露当时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压制儿童 个性 • ---尊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让其自然发展
二、提出系统的儿童教育改革方案
1、儿童教育目的----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2、儿童教育的课程---设置多门课程(道德、 知识、审美、体育) 2、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精神鼓舞 3、书院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4、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评价
• 教育主张主要关注儿童的身理、心理 特点,符合儿童教育规律,与近代教 育学说多有一致。特别是“顺导性情” 的“自然教学论”比卢梭还早200年。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 颜之推(531-约595年),北齐琅邪临沂人, 文学家、教育思想家。经北齐、北周、隋三 代。主要家庭教育著作《颜氏家训》(“家 教规范”),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 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家训之鼻祖。
颜氏家训· 摘抄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 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 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 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 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 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 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 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 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 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 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 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 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 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
三、慎择师友
• • • • 选乳母 择良师 交益友 盛赞贾谊:早喻教、选左右
四、方法:“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 处” ---正面教育
• 通过树立榜样示范,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 • 教师多从正面指导,适时启发 • 父母要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教育思想内容: (1)重视蒙养教育 (2)强调学“眼前事” (3)要求慎师择友 • (4)提倡正面教育 • 教育思想评价:是朱熹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 总结,是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
“太子正而天下定”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1.太子教育的成败关系国家兴亡 2. 早期人格培养非常重要,早喻教容易教化 有成。
选左右
太子正
天下定
二、“早谕教”—太子早期教育阶 段
• (一)胎教(贾谊: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 之一) • 1.慎择其母。选择品德好的人为配偶。 • 2. 对孕妇进行“正礼”教育,孕妇一切言行 举止合乎“礼”。 • 3.安排适宜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 (二)学前教育 • 1.学前教育从婴儿初生开始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教育家、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 文帝,做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 贬。先后做过长沙王、梁怀王的 太傅,因梁怀王不幸坠马身亡, 抑郁而终,时年33岁。
现存著作《过秦论》、《吊屈原赋》、《新书》 等,早期教育思想主要见于《新书》的《傅职 》、《保傅》、《胎教》篇中。
一、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 Nhomakorabea)论保傅教育 • 1.慎选左右是对太子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 • 2. 设“三公” “三少”,负责教诲幼小太子 。 • 3.教育内容多方面(德智体)
三、重儒术
• • • • 目标:按儒家的理想人格塑造太子 内容:儒家学说 1.知识教育:《春秋》《礼》《诗》《乐》 2.道德教育:忠、孝、仁、义、礼、信等
《颜氏家训》述评
1.《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 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2.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3.内容全面、系统, 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意义、内 容、原则、方法,至今仍 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朱熹(1130-1200年), 南宋徽州婺源人,哲学 家、思想家、教育家,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一生热衷教育,达40年 • 主要儿童教育著作:《 小学》、《童蒙须知》
重要学前教育思想梳理
贾谊:早谕教 重视早期教育 颜之推:固须早教 朱熹:重视蒙养教育 贾谊:选左右 重视左右影响 颜之推:重视风化陶然 朱熹:慎择师友 颜之推:应世经务 强调学具体事务 朱熹:强调学“眼前事” 提倡积极正面引 朱熹:提倡正面教育 导 王守仁: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一、固须早教 •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原因: • 1.幼年学习,记忆深刻。 • 2.学习效果高于成年。 • 3.幼年时期,思想纯净,易于塑造。
二、严慈结合(家教方法) • 有教有爱 反对溺爱 • 正面教育 提倡体罚 • 均爱勿偏
三、博习致用(家教内容) 培养“务实节用”的人才 “德艺同厚”:德行、 “学艺” 1. 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 2.广泛学习五经、百家,还要熟习琴棋书画, 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四、环境习染 与善人居 结交益友 五、学习态度 修身立名 虚心勤勉 珍惜光阴 终身学习
二、学 “眼前事”
一、“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生活习惯培养) 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道德教育) 三、“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知识技能教育)
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等 乐:音乐、诗歌、舞蹈 射:射击之术 御:驾驭车马之术 书:识字、书法 数、算术
《童蒙须知》对学“眼前事”有的具体标准 和要求。